“二次函数”(第6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二次函数”(第6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二次函数”(第6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二次函数”(第6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二次函数”(第6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次函数”(第6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关系,让学生掌握利用顶点坐标解决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的方法数学思考1通过研究生活中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建立数学建模的思想2通过学习和探究矩形面积销售利润问题,渗透转化及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通过研究生活中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进一步认识如何利用二次函数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通过将二次函数的最大值的知识灵活用于实际,让学生亲自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重点探究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问题教 学 流 程 安 排活动流程图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 创设情景 引出问题活动2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活动3 归纳、总结活动4 运用新知 拓展训练活动5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教师提出矩形面积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使用价值利用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解决生活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是一种常用的方法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共同小结,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教 学 课 程 设 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问题:现有60米的篱笆要围成一个矩形场地,(1)若矩形的长为1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2)若矩形的长分别为15米、20米、30米时,它的面积分别是多少?(3)从上两问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回答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会两变量的关系在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是否发现两变量;(2)学生是否发现矩形的长的取值范围;通过矩形面积的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活动2你能找到篱笆围成的矩形的最大面积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与矩形面积有关的量教师深入小组参与讨论在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是否能准确的建立函数关系;(2) 学生是否能利用已学的函数知识求出最大面积;(3)学生是否能准确的讨论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通过运用函数模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际价值,学会用函数的观点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活动3提问:由矩形面积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思考后回答,师生共同归纳后得到:(1)由抛物线y=ax2+bx+c的顶点坐标是最低(高)点,可得当时,二次函数y=ax2+bx+c有最小(大)值(2)二次函数是现实生活中的模型,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3)利用函数的观点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在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是否能从面积问题中体会到函数模型的价值;(2)学生能否利用函数的观点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不断思考,积极探索,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活动4问题:我班某同学的父母开了一个小服装店,出售一种进价为40元的服装,现每件60元,每星期可卖出300件该同学对父母的服装店很感兴趣,因此,他对市场作了如下的调查:如调整价格,每降价1元,每星期可多卖出20件请问同学们,该如何定价,才能使一星期获得的利润最大?问题:能否说最大利润为6125元吗?问题:该同学又进行了调查:如调整价格,每涨价1元,每星期要少卖出10件,则此时该如何定价,才能使一星期获得的利润最大?教师展示问题,某同学的父母该如何定价呢?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函数模型解决问题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1)本问题中的变量是什么?(2)如何表示赚的钱呢?师生讨论得到:设每件降价x元,每星期售出的商品的利润y随x的变化:y=(60x40)(300+20x)=-20x2+100x+6000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020当x=2。5时,y的最大值为6125由学生分析得出:应对市场作全面调查,有降价的情况,那么涨价的情况呢?设每件涨价x元,每星期售出的商品的利润y随x的变化:y=(60+x40)(30010x)=-10x2+100x+6000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030,当x=5时,y的最大值为6250由上述讨论可知:应每件为65元时,每星期的利润最大,最大为6250元在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在利用函数模型时是否注意分类了;(2)在每一种情况下,是否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了;(3)是否对三种情况的最大值进行比较;(4)对问题的讨论是否完善本问题是一道较复杂的市场营销问题,不能直接建立函数模型,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本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体会函数模型在同一个问题中的不同情况下可以是不同的,培养学生考虑问题的完善性活动51归纳、小结2作业:教科书习题26。1第9、10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大值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教师布置作业,学生按要求完成本次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1)学生对本节课建立函数模型的方法是否理解;“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2)学生是否能全面的分析问题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总结、归纳学习内容,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并培养学生语言归纳能力要练说,得练看。看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