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让集体备课见实效_第1页
“加减法”让集体备课见实效_第2页
“加减法”让集体备课见实效_第3页
“加减法”让集体备课见实效_第4页
“加减法”让集体备课见实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加减法”,让集体备课见实效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加减法”,让集体备课见实效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加减法”,让集体备课见实效架构智慧碰撞的平台,营造协作互助的氛围,达成资源共享的目标,强化优势互补的功效曾几何时,集体备课戴着迷人的光环赢得了诸多学校的青睐。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这诱人的集体备课却一直让我们想着心热,做着心痛:集体备课前的个体研讨受限于繁多的教学常规任务,时间上难以保证;集体备课中的同伴互助束缚于教师评价机制缺乏本质性的改进,实效性无从落实;集体备课后的跟踪听课、反思交流,由于以上多种缘由的并存也更多的流于形式,甚至不了了之。带着对集体备课难以割舍的情结,认真反思这些问题后,我校精心做好教学常规管理的“加减法”,大胆取舍,给集体备课营造良好的外围环境,着力落实集体备课的精神和要义,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加”过程性评价权重,“减”终结性评价比值,构建和谐。说到底,真正束缚集体备课实效的是教师的评价机制。虽然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让教师评价的内容更趋全面,评价方法更趋合理,评价导向更趋人文,但实事求是地讲,这仅是与以前相对而言。应该说,目前,教学成绩在很多学校的教师量化体系中依然占有较大比重,有些学校甚至还在唯成绩论英雄、定优劣,因而真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性管理项目虽然不少,但却根本无法撼动教学成绩在大家内心深处的中坚地位。如此背景下,要让大家在集体备课中开诚布公、坦诚相待,公开自己管理学生、提高质量的“独门秘笈”,的确存较大难度。为让大家放下“包袱”,卸下分数的“枷锁”,在集体备课中说真话、说实话,真正发挥集体备课的效益,从去年开始,我们对教师全过程量化条例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变教学成绩占全过程量化总分的50%为35%,大幅上调备课、上课(随机听课)、作业批改等过程性管理项目,以及新课程理念的掌握、教科研能力的提高、学生特长的发掘和培养等项目的权重,由对终结性评价的过分依赖转移到切实关注过程性评价上来。同时,增加“捆绑式”集体性评价指标,即对教师教学成绩的量化增设协作奖,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同荣同辱共进退”,即整体冒尖,则不考虑个体差别,个个受奖;整体落后,则人人无奖。二是“前呼后拥不掉队”,即平行班教师教学成绩差异不拉大到一定分值,且整体成绩居同类学校上游水准,即可享受该奖,反之不受奖,以此推动整体质量提升。教学评价管理制度的系列改进和完善,有效营造了集体备课的和谐氛围,为团队精神的打造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奠定了精神基石。“加”实效性常规活动内容,“减”形式化常规活动项目,保障时间。时间,也是制约集体备课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每日除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必须的常规教学活动内容外,还有其他繁多琐碎的教育教学活动,早已使教师疲惫不堪。如果再加上集体备课,虽然每周只有一次,但一个流程下来,也得忙上大半周,大家超负荷运转,集体备课时出工不出力也就在常理之中了。要想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效益,首先得为大家“减负”。经与老师们反复研究,我们达成了一致意见:减掉过去手抄笔写式的理论笔记,增设“读书沙龙”,以年级组为单位每月举办一次;开设教师博客,要求教师随机发表可长可短的教育教学感悟或评论;改进“一刀切”式基本功训练形式,只强化少数未过关教师训练(并安排特长教师给予定期指导),解放大多数已达标教师;改进备课方式,废除费时耗力的手写式教案,实行“绿色”电子教案。教师教学常规管理项目的删减整合,为集体备课提供了有效的时间保障。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加”随机式集体备课,“减”规范式集体备课,因科制宜。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目前,大多数学校为保证集体备课的质量,往往实行“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各备课组需“统一行动”)、定人员(该备课组所有成员)、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课组成员轮流交替承担),而且要求备课组在活动结束后,要留下详实的“一纸记录”作为集体备课的证明材料,以备各级领导检查之需。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过分强调规范的“一刀切”式集体备课,也是严重制约集体备课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譬如要求各科教师周周都需走“规范化”集体备课的路子,便过于呆板繁琐,尤其是不合乎各科实际:语文、数学两科教学内容相对缜密,每次集体备课教师便有话可谈,有事可做;常识、艺体学科教学内容相对简约,每次集体备课教师便没的说,徒费时间。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对各科集体备课的时间和形式给予了区别安排:语数两科每两周一次集体备课,重点讨论两周内教学任务、教学重难点、解决策略及注意事项;常识艺体学科每三周一次集体备课,重点商定授课思路、提高课堂效率及引导学生拓展的策略;同时要求各备课组组长及时了解成员在教学实践中的疑难或偶发性问题,加强“随机式”集体备课,形式可灵活多样,地点可灵活多变。如此,因科制宜,不搞“一刀切”,集体备课的实效性便得到了更加突出的发挥。“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