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才是硬道理_第1页
“发展”才是硬道理_第2页
“发展”才是硬道理_第3页
“发展”才是硬道理_第4页
“发展”才是硬道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发展”才是硬道理课程改革实施了这么多年,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从最初的短暂培训到漫长的摸索实践,这一过程是何等茫然,何等曲折,何等艰辛!今天重新拿起关于新课程的专题报告,仔细研读后盘踞在脑海中的感想浓缩为一句话就是:发展才是硬道理1.从数学课程中品尝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数学课程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理念,今天重新细嚼慢咽,才真正品味出其深深的内涵。终于明白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怎样让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数学课程中强调,“有价值的数学”是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的数学,它应当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和积极向上价值观的形成,有助于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的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有价值的数学”是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用,而且对学生未来从事任何事业都有用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是指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首先要满足学生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这样的数学无论其出发点和归宿都要与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而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有多种途径,最基本的是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背景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此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感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逐步领悟学校数学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中有这样的阐述,“发展”才是硬道理,让数学课程瞄准自信心,责任感,求实态度,科学精神,创新意识等等这些大的人生价值结构,对一个国家的复兴来讲,远比升学重要。数学课程必须立足于关注学生的一般发展,它应当是“为了每一个孩子”未来发展的课程,而不能成为专门用来淘汰的“筛子”。从这些平实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数学课程的每一个理念都是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的。而作为一线教师,仅仅接受这些理念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在接受中感悟,在感悟中实践,这样才能真正促进自我提高,促进学生长远发展。.从数学中体会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天天接触数学,那到底什么是数学呢?我们又怎样对待数学呢?数学是一项人类活动,作为课程内容的数学要作为一项人类活动来对待。每个学生都具有发现的潜能,由他们自己在某种程度上通过组织和整理,重复人类数学发现的活动是可能的。数学课程应当推动这种潜能的开发,通过提供足够的资源,空间和时间,使学生有重复人类数学发现活动过程的机会。体验从现实生活开始,沿着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数学问题到抽象数学概念,从了解特殊关系到发现一般规则的人类活动轨迹,使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经验性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上升发展为科学结论,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获取知识,实现数学的再发现和再创造。把数学课程内容作为一项人类活动来对待,能有力的促进学生形成具有一般性的洞察力,发展生存能力和学会创造。.从数学学习中领悟到为了学生的发展,有些代价是必须要付出的。重视过程的数学课程,“数学知识”的总量肯定比以往要减少,而且探索的经历意味着学生要面临很多困惑,挫折,甚至失败。也可能学生在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之后结果并不理想,但这些是学生生存,成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耗费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说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因为留给学生的可能是一些对他们终生有用的东西,是一朝难以言说的丰厚回报。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时常有这样的困惑,如果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为了教学进度,我们时常放弃这样的过程,让学生走捷径,今天重新研读这份报告,使我对数学学习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有些代价是必须要付出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种“过程”的形成会很大程度上改变数学教学的面貌,改变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从数学教学中明确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首先,作为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师,我们组织的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力争使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将学生那些常识性的,经验性的知识派上用场,在数学世界里开拓出可供他们思索,探讨和发展的用武之地。其次,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那么学生当然就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就要从一个知识的传受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把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变,转变的重心在于使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看似很简单的道理,可要真正在我们的课堂中实施起来,我们会发现是那么艰难,可无论道路是多么艰难险阻,我们必须顺应理念要求,重新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我们要学会改变已有的习惯,大胆地做新的尝试,这对我们教师来说,真的就是一种挑战,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接受挑战,但不接受挑战的教师就意味着落伍,就意味着被淘汰。5.从评价中学会如何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改进自己的教学。只要有教学,就会有评价,我们该怎样评价学生呢?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确实有很多教师迷茫了。真正的评价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地位,而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进一步的实实在在的发展。我们的评价要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提供给学生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各样的机会,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进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评价分析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找到改进要点,提高教学水平。作为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师,我们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要想做一名新课程背景下的优秀教师:首先我们得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到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转换;我们要善于营造和管理学生氛围和环境;我们要有能力为学生提供数学学习必要的时间,空间和资源;我们要有把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数学学科教育融为一体的能力。特别是,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知道现实世界里的数学和课堂上的数学之间的联系;要把握学生已经有了什么样的个人数学知识和直接经验;要掌握一批在教学中用得上的情境问题,要有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经验,等等。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6.从现代信息技术中展望学生的发展。作为可操作的探索工具,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有力的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而且能帮助学生从一些繁琐,枯燥和重复性的工作中解脱,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在真正意义上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成为可能。因此作为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是我们必备的教学技能。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通过研读关于新课程专题的报告,我深深地领悟到新课程核心理念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作为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做到让课程走向生活,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我们组织的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我们要把教学过程作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我们要明确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师生的发展,体现评价的人文关怀。只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所蕴含的理念,我们才能认清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才能明确新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