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数”教学案例剖析_第1页
“相反数”教学案例剖析_第2页
“相反数”教学案例剖析_第3页
“相反数”教学案例剖析_第4页
“相反数”教学案例剖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相反数”教学案例剖析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0页11页“相反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会用相反数的定义进行化简。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并初步感受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认识对立统一的规律。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相反数的意义。难点:多重符号的化简。教学过程实录: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生互动:师要求二个学生在讲为课桌前背靠背站好(分左右),听教师口令:“向前2步走”。师:规定向右为正(正号可以省略),向右走2步,向左走2步各记作什么?生:向右走2步记作2步;向左走2步记作-2步。师:规定两个同学未走时的点为原点,用上一节课学的数轴将上述问题情境中的2和-2表示出来。生:画数轴,在数轴上标出表示2和-2的点。师:多媒体展示下图并问:从数轴上观察,这两位同学各走的距离都是2步,但方向相反,可用2和-2表示,这两个数具有哪些意义?生1: 2和-2这两个数具有相反意义。师:回答很好。还这其他说法吗?生2:2和-2的数字相同(都是2),但性质符号不同。生3:2和-2这两个数表示距原点都是两个单位(距离相等)。师:在代数中,把具有上述特点的两个数称为互为相反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反数的概念。师板书课题:相反数评析:本节课的导入,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情景和引导学生借助数轴的直观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将实际问题数学化,体会出2和-2这两个数互为相反的意义,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获得了知识,从感性上初步感知互为相反数的意义。二、启发思考,学习新课1.互为相反数的概念的引出师:板书画一数轴如图所示,请学生观察、讨论并回答:在数轴上分别与1,-3,5到原点距离相等的点是哪些?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都为1,3,5的点有几个?利用数轴说出与原点距离相等的点的两个数的位置特征和符号特征。生:利用已画出数轴,先描点,然后观察、讨论上述问题。师:巡视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师:抽学生回答上述两个问题。生1:在数轴上与1,-3 ,5到原点距离相等的点分别是-1,3,-5。师板书并在数轴上标出到原点与1,-3 ,5距离相等的点。生2: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相等的点有2个。它们表示的数分别是:1和-1,-3和3,5和-5。生3:这些点在数轴上的位置特征分别是:在原点的两旁;到原点的距离相等,关于原点对称。生4:1和-1,3和-3,5和-5这些数中每一对数的特点是数字相同,符号不同。师:根据上面对“1和-1”,“3和-3”,“5和-5”这三对数的特征的理解,怎样给相反数下一个定义?众生:象1和-1,3和-3,5和-5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师:板书(略)并强调“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中的“只有”指的是除了符号不同以外完全相同。不能理解为只要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就是互为相反数。评析:在演示活动后,已出现了2,-2这两个数,教师及时阐明它们就是互为相反的两个数,这时不急于总结互为相反数的概念,而是提供了一个让学生经历利用数轴找一组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先观察这两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再观察这两个数本身的特点,更形象直观地引导学生理性得出相反数的概念。2.互为相反数的概念的理解师:(出示投影)请学生思考后解答下面的问题:根据相反数的意义,判断下列语句的正误,并说明理由。的相反数是( )和互为相反数( ) 0既非正数也非负数,所以它没有相反数(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并回答上述问题,教师讲评(过程略)。评析:根据学生判断的结果加深对相反数概念中“互为”两字的理解为一个正(负)数都对应一个负(正)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同时明确“0的相反数仍是0”是相反数定义的一部分。解答下列问题:在前面画的数轴上任意标出4个数,并标出它们的相反数;分别说出9,-7,-0.2的相反数。指出-2.4,-1.7,1各是什么数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什么?的相反数是什么?师生活动:生分小组讨论解答上述题目,并选代表准备回答老师的检查提问。师巡视学生分组学习情况和提问,讲评(此过程略)。评析:题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理解相反数的概念,让学生深知:数轴上,在原点两旁,离开原点相等距离的两个点所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题是对相反数的概念的直接运用,由特殊的数到一般的字母,紧扣“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这一概念。最后得出结论“的相反数是”。师强调: “的相反数是” 还可说成“和互为相反数”, “”可表示任意数(正数、负数、0),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就是在这个数前加一个“-”号。师问:把分别换成+5,-7,0时,这些数的相反数怎样表示?生思考后答:求任意一个数的相反数可以在这个数前加一个“-”号,即:+5的相反数表示为-(+5),-7的相反数表示为-(-7),0的相反数是-0。师再提出问题:在一个数的前面加上“-”号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那么-(+1.1)表示什么意思?-(-7)呢,-(-9.8)呢?它们的结果应是多少?学生活动:讨论、分析、思考后回答:生1:-(+1.1)表示+1.1的相反数,结果是-1.1。生2:-(-7)表示-7的相反数,结果是+7。生3:-(-9.8)-9.8的相反数,结果是+9.8。师引导:在一个数前面加上“-”号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如果在这些数前面加上“+”号呢?生思考后回答:在一个数前面加上“+”仍表示这个数,因为“+”号可省略。师:通过前面的学习交流,我们基本了解了相反数的有关概念,请同学们思考后用自己的话说出相反数的意义?生1:相反数是指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生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生3:还有在数轴上,互为相反数(0除外)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旁,并且关于原点对称。师:同学说得很好,对于相反数的概念理解得十分深刻。怎样确定一个数的相反数呢?生4:由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0的相反数是0来确定。生5: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一个负号就能确定这个数的相反数。评析:通过此环节,加深了对相反数概念的理解,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感悟学习数学的美好境界。三、例题交流,总结方法例1:求5、-4.5、的相反数。师:请几名学生根据相反数的意义到黑板上求出例题1这几个数的相反数。(生解题过程略)师讲评后强调: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可以在这个数的前面添一个“一”号。如-5的相反数可表示为-(-5),我们知道-5的相反数是5,所以-(-5)=5。例2:化简:+(+3) +(-3) -(+2.7)-(-) -(-9)师让学生先在练习本上试着做一做,指名学生说说化简的理由(生答师板书过程略)。评析:由于利用相反数的概念化简符号是这节课的难点。这一环节,教师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及时提问:“既然的相反数是,那么5,-4.5,的相反数怎样表示呢?”学生的思维由一般再引到特殊就能答出+(+3),+(-3),-(+2.7),-(-),-(-9)的结果,让学生自己尝试得出结果,突破了难点。四、尝试练习,巩固提高1.填空-(-2.8)= _; +(-7)= _;-(+3.4)的相反数是 _;-(-2.6)是_的相反数;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是_。2.根据,由,可得;由可得。生解答师讲评略。五、总结经验,评价所学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对相反数的意义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缺憾?评价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况吗?生:一部同学谈自己对相反数的意义的理解和这一节课的收获。然后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略)。师:作业(略)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综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并不乏认识基础,学生已经掌握正数、负数和数轴的有关知识,如何借助数轴理解互为相反数的意义,具体地说,就是要解决这样两个层次:什么样的数叫互为相反数?怎样确定一个数的相反数?为此本节课紧紧围绕借助数轴理解互为相反数的意义这一教学目标,以教学生如何分析问题为突破口,以提升学生归纳能力为重点,以让学生形成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情感目标,成功设计出层层递进的“问题链”,用问题激活学生思维,用问题推进教学进程,用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本节课的引入构思巧妙,从具体的场景出发,利用数轴引导学生感受相反数的意义。在相反数概念的形成和构建上舍得花时间,通过教师的层层追问,充分暴露了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学会 “理性”思考,从而为归纳出互为相反数的意义铺平了道路,使学生深刻理解相反数的意义。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