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4课时)_第1页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4课时)_第2页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4课时)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破(第4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能够正确、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并进行了百数表中规律的探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在编排上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究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数的大小比较在编排中,分两个层次:例5借助小棒利用数的组成比较“十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借助计数器按数位比较“十位相同、个位不同”的两个两位数的大小。“做一做”第2题直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编排层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例5以“这样的数怎样比较大小呢?”引导学生适时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概括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从整体来看,例5的编排层次也渗透了比较的方法:先比较十位,十位大的数大;十位相同再比较个位,个位大的数大。“做一做”第1题中出现了81和18,第2题中出现了98和89的大小比较,以此使学生明确:虽然每组数中所用的数字是一样的,但数字的位置不同,两个数的大小也不同,从而进一步理解数位。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探究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加深对数位意义的理解。二、重难点突破探究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比较方法,加深对数位意义的理解。突破建议(1)注重交流不同的比较方法。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观察的机会,在此基础上,要注意结合例题引导学生交流不同的比较方法。如有的学生是根据小棒图比大小,42根比37根多,所以42大于37;有的学生是根据数的顺序来比的,42在37的后面,所以42大于37;有的学生是根据数的组成来比的;有的只看十位,就比较出数的大小对于这些比较方法,教师应给予肯定,但在此基础上要逐渐加以优化。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2)应及时引导学生将具体的活动抽象为相应的数学方法。在学生经历“用小棒比用计数器比用抽象的数比”这样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过程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出比较数的大小的基本方法。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3)教师应有重点地选取学生在比较中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讨论,如81和18、98和89,虽然是两个相同的数字,但由于所在的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