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401土工试验规程—粗颗粒土的渗透及渗透变形试验标准SL237-056-1999.pdf_第1页
55401土工试验规程—粗颗粒土的渗透及渗透变形试验标准SL237-056-1999.pdf_第2页
55401土工试验规程—粗颗粒土的渗透及渗透变形试验标准SL237-056-1999.pdf_第3页
55401土工试验规程—粗颗粒土的渗透及渗透变形试验标准SL237-056-1999.pdf_第4页
55401土工试验规程—粗颗粒土的渗透及渗透变形试验标准SL237-056-1999.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粗颗粒土的渗透及渗透变形试验 s l2 3 7 - 0 5 6 - 1 9 9 9 目的和适用范围 1 . 0 . 1 本试验 的目的是侧足粗颗粒土在渗流水通过时 , 试样的渗 透系数和细颗粒随渗流逐渐流失的临界坡降 ( 管涌)及土体整体 浮动时的破坏坡降 ( 流土) 。 1 . 0 . 2本试验适用于扰动的粗颗粒土试样和原状粗颗粒土试样 。 2引 用 标准 s l 1 1 4 -9 5 杠杆式固结仪校验方法。 s l 2 3 7 -0 5 3 -1 9 9 9 粗颗粒土的土样制备 。 3仪器 设备 3 . 1 仪器设备 3 . 1 . 1 垂直渗透变形仪: 见图3 . 1 . 1 。 包括仪器筒、 顶盖、底座、 透水板及支架。仪器筒身内径为 2 0 c m和3 0 c m两种;仪器高度 分别为直径的3 倍和 2 倍。顶盖中心为一活塞套。透水板分上透 水板和下透水板,上透水板兼起传递荷载作用。透水板孔径分别 为 3 , 5 , 7 mm ( 在下渗水板之下,也可设置斜透水板,坡度为 c :) ( : 1 - 5 ) ,用以排除水中含气,斜透水板上端设有排 气孔 ) 。 3 . 1 . 2 供水设备: 供水箱, 提升架、 橡皮管。 供水箱设置溢流堰, 能保持常水头。 3 . 1 . 3 加荷设备:活塞杆、加荷框架、加荷杠杆和百分表支架 4. 3 0 3 . 1 . 4 量测设备: 测压管、 量筒、秒表、 温度计、百分表和测压装置。 3 . 1 . 5 其他设备: 击锤 ( 或振动器) 、 台 秤、天平及标准筛等 3 . 2 仪器设备的检定和校准 3 . 2 . 1 加荷设备:加荷框架、加荷杠杆 应参照 s l 1 1 4 -9 5的杠杆校验和珐码校 验进行校验。 3 . 2 . 2 量测设备: 量筒、 秒表、 温度计、 百分表等应按有关规程进行检定。 3 . 2 . 3 台秤、天平应按有关检定规程进 行检定 。 3 . 3 仪器检查 3 . 3 . 1 将下进水口与供水管相连接,使 仪器充水,检查仪器的各部件是否堵塞 及漏水等。 检查完毕后, 降低供水箱, 使 水箱中水位与下透水板的下沿齐平。 3 . 3 . 2 取去顶盖,放人孔径 5 mm的下 透水板, 并铺以同样直径的滤网, 以免细 料漏失沿仪器壁和滤网之间的接触缝 隙涂一圈油泥或橡皮泥 图 3 . 1 . 1 垂直渗透 变形仪示意图 1 一简身2 一上盖 ;3 一 上透 水板4 一下透水 板 ; 5一 斜透 水 板; 6 一 上进水 口( 溢水 口) ; 7 一下进 水 口( 溢水 口) ; 8 一测 压孔9 一排气 孔工 。 一 上排 气孔 . 1 1 -橡皮止水 ; 1 2 -集砂 器 ;1 3 一 支架 3 . 3 . 3 开启全部测压孔,使之处于排气状态。 4操作 步 骤 4 . 1 试样制备 4 . 1 . 1 扰动试样制备。 1 从风干、 松散的土样中, 取具有代表性土样, 进行颗粒分 析试验,确定试样的颗粒级配,并绘制颗粒级配曲线。 2 根据试验土样粒径, 按仪器内径应大于试样粒径d a s 的 5 倍 431 选择仪器。当常规试验的仪器内径不能满足要求时, 应设计加工大 直径的渗透变形仪。或根据试样情况, 亦可对最大允许粒径以上的 粗颗粒按s l 2 3 7 -0 5 3 - 1 9 9 9 规程3 . 1 . 3 的规定加以处理。 3 根据需要控制的干密度及试样高度 , 按式 ( 4 . 1 . 1 )计算 试 样质量 : m ,=p , a r h ( 4 . 1 . 1 ) 式中m, 试验需要的干土质量, 9 ; p , 一 一 需控制的干密度,s / c m ; r 一 一 仪器筒身半径,c m; h 一 一 试样高度,c m 4 称取试样后, 为减少粗细颗粒分离现象, 保证试样的均匀 性,应当分层装填试样,且每层的级配应相fa l ,还可酌加相当于 试样质量 1 0 0 - - 2 %的水分,拌和均匀后再进行装样。 s 将称好的试样均匀分层装人仪器中, 用击实锤 ( 对于风化 石渣或易击碎之土料可采用振动加密法)击实。达到要求的密度 试样总厚度: 砂土不小于1 0 c m;细砾石不小于1 5 c m; 中粗砾石 为2 0 -2 5 c m ; 卵 石不应小于d ; 的3 -5 倍, 以 包括试 样中最大 颗 粒为度。 装填分层厚度砂土一般为2 3 c m; 砂砾石及砂卵石为 d , : 的 1 . 5 一2 . 。 倍。 4 . 1 . 2 原状试样制备 1 取样位置 应选择有代表性地层和渗流流态条件的不同部 位,如防渗墙底部、坝基内部段、水流出逸段、抗渗强度较低处 等部位取样 。 2 在取样地点首先挖一尺寸大于试样尺寸的土柱, 除去土 样表面的扰动土,再用削土工具小心地慢慢地将土样削至所要求 尺寸 ( 圆形) 3 环绕土柱底四周的水平土面 仁 铺垫一层砂,并使垫砂 平整 4 套上筒身, 筒身与试样周围间隙大致相等, 埋设中间测压 管,间距 1 0 c m左右,然后在试样周围浇注膨胀快凝水泥砂浆 4 3 2 ( 配合比: 水灰比。 . 6 5 、灰砂比 1 : 1 ,掺 2 0 %生石膏、2 0 %氯化 钙、。0 0 5 %铝粉) ,浇好养护 5 待砂浆有一定强度后 ( 一般 2 4 h ) ,小心地切断土柱,然 后连同筒身运至室内将试样削平,在试样下端放置下透水板及 斜透水板。接上下进水口,并与供水管连接 4 . 2 试样饱和 4 . 2 . 1 试样装好后, 测量试样的实际厚度, 然后采用热水饱和法 进行饱和, 即在供水箱内贮存热水, 使水位略高于试样底面位置, 再缓慢地提升水箱, 每次提升1 c m, 待水箱水位与试样中 水位相 等,并停1 0 min后, 再提升水箱。随着供水箱上升, 让水由仪器 底部向上渗人,使试样缓慢饱和,以完全排除试样中的空气。与 此同时, 随着水位上升, 应接通相应的测压管。 ( 若试验用自来水, 应至少贮存一天曝气后再用来作试验用水,以减少水中气体的 离析 ) 。 4 . 2 . 2 为减少试验过程中由于试验用水分离出的气泡堵塞试样 孔隙, 影响试验准确度, 力求使试验用水的温度等于或高于室温, 或采用其他排气措施 4 . 3 试验步骤 4 . 3 . 1 根据工程要求,如需要在试验过程中在试样顶面施加荷 载,则利用加荷设备,通过活塞及_ 透水板对试样施加荷载。 4 . 3 . 2 试验时, 选择初始渗透坡降及渗透坡降递增值, 应先根据 细粒含量大致判别试样渗透变形的破坏形式。如为管涌破坏,则 渗透坡降初始值及递增值要小一些。如为流土破坏,则渗透坡降 初始值及递增值应大一些。其原则是既要测得试样临发生变形前 的坡降,又能准确地测得临界坡降。 4 . 3 . 3 提升供水箱, 使供水箱的水面高出渗透容器的溢水口( 上 进水口) ,保持常水头差,形成初始渗透坡降。 4 . 3 . 4 对管涌土,加第一级水头时,初始渗透坡降可为 。 . 0 2 - 0 1 0 3 ; 然后一般可按 。 . 0 5 , 0 . 1 , 。1 5 , 。 . 2 , 0 . 3 , 0 . 4 , 0 . 5 , 0 . 7 , 1 . 0 , 1 . 5 , 2 . 0 , 等坡降递增 但在接近临界坡降时, 渗透坡降 43 3 递增值应酌量减小。 对于非管涌土, 初始渗透坡降可适当提高, 渗 透坡降递增值应适当放大 4 . 3 . 5 每次升高水头3 0 mi n至1 h后, 测记测压管水位, 并用量 筒测读渗水量3次。每次测读间隔时间一般为1 0 - 2 0 mi n 。同时 测读水温、室温。对非管涌土,测读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仔细 观察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如水的浑浊程度、冒气泡、细 颗粒的跳动、移动或被水流带出、土体悬浮、渗流量及测压管水 位的变化等,并描述记于记录中。 4 . 3 . 如果连续4次测得的水位及渗水量基本稳定, 又无异常现 象,即可提升至下一级水头。 4 . 3 . 7 对于每级渗透坡降,均按本规程 4 . 3 . 5的规定重复进行, 直至试验破坏。当水头不能再继续增加时,即可结束试验。 5计 算 和 制 图 5 . 0 . 1 按下列两式计算试样的干密度和孔隙率。 1 干密度 : 2 孔隙率: 一( 式中an d 试样干质量, 1 一 刀 d tt r h p d 、 , 。 - .二n iw p w 行 , l ( 5 . 0 . 1 - 1 ) ( 5 . 0 . 1 - 2 ) r 试样半径, 六 一一试样高度,cm ;cm ; p d 干密度, g / c m ; p - 一 一水的密度, g / c m a ; n 孔隙率, %; g , 土粒比重。 土粒比重g应为粗细颗粒混合比重,即: 43 4 ( 5 - 0 . 1 - 3 ) 的土粒比重 ; 土的含量, % ( 5 . 0 . 2 ) inrnmm协 式中g , , g a 分别为粒径大于和小于5 尸、尸 : 分别为粒径大于和小于 5 5 . 0 . 2 按式 ( 5 . 0 . 2 )计算渗透坡降: l 了 , =万一 式中i 渗透坡降; h测压管水头差,c m; l 与水头差 h相应的渗 径长度, 5 . 0 . 3 按式 ( 5 . 0 . 3 )计算渗透流速: q v= a 式中 q 一 渗 流 量, c m 丫 s ; a 试 样 面 积, c m ; 。 渗透流速,c m/ s 5 . 0 . 4 按式 ( 5 . 0 . 4 )计算渗透系数: k t = v ( 5 - 0 - 3 ) ( 5 . 0 - 4 ) , 式中 符号见本 规程式 ( 5 . 0 . 2 ) 、式 ( 5 - 0 - 3 ) 注:标准温度 ( 2 0 c时试样的渗透系数应为k . =k , 度的关系杳 5 1 . 2 3 7 -0 1 4 - 1 9 9 9 渗透试验表 3 . 4 . 2 , 7 so , 比 值 念 57,0 温 5 . 0 . 5 在双对数纸上, 以渗透坡降: 为纵坐标,渗透速度二为横 坐标,绘制渗透坡降与渗流速度关系曲线 ( l g i -i g v曲线) , 如图 s . 0 . 5 e 5 . 0 . 6 对管涌破坏的试样,应分别确定其临界坡降及破坏坡降 首先根据试样的总厚度作出i g i - - i g , 曲线,必要时还应作出测压 管之间试样厚度的l g i -l g v 曲线。 临界坡降可根据i g i - l g 二 关系 曲线 ( 图5 . 0 . 5 )进行判断。 43 万 ! 一 口 一 厄 月 日 巨 g 1 ! 气 十粉 i吐 曰田 日 十 出挂 l 1 餐必川一l 一!以 山 3子七 一山上 川 匕山 且 . . .一 二 2 二z 了 一人 万 叮 ) 5 1 干一1 1 一 ! 1 1 11 一11 1 日 一 一 一 ! 一 1 一 川 】 日 一 1 _ 川 。 ! ! ! ! 一一 1 川 一 川 日 0 。00 1 图 5 . 0 . 5 1 9 , 一l g y曲线 当1 9 ; 一l g y关系曲线的斜率开始变化,并观察到细颗粒开始 跳动或 被水 流带出时,认 为该试样 达到了临界坡 降 ; * ,其 值为: ( 5 . 0 . 6 一 1 ) +一2 式中礼 开始出现管涌时的坡降; 1 1 开始出现管涌前一级的坡降。 随着水头逐步加大,细粒不断被冲走,渗透流量变大,当水 头增加到试样失去抗渗强度.该坡降称为试样的破坏坡降 1 * ,其 值为: 汽 + 衬 厂 =一 一丁 一 ( 5 . 0 . 6 一 2 ) 式中; , 2 试样破坏时的渗流坡降; 11 1 试样破坏前一级的渗流坡降。 发生流土破坏时,有时11 : 不易测得,则可按下式计算: 1 ;=2 , 、( 5 . 0 . 6 一 3 ) 6记录 6 . 0 . 1 本试验记录格式如表 6 . o . 43 6 留州 脚吧 万肠 器一 经 一 一川 1 川而 碧一 圣 一 川 一 一 一 一 此 翻 她 映 侧 n一 、 婆一 川川一 一一 甸_ 伯 h. , 暇 一 川川一川一 嘲公 优勺只 石甘 一川一 ! 】一川一 魏 蔫场 借一 ! 一 川一 川! 一 澎拓 指誉刹 承一【 川川一 川一 , 每 卜若 渤 u 2 一试样 ;3 一出水 口 1 在仪器进水段及出水段应各布置一个测压管, 以测定试样 总坡降。 2 试样段测压管应布置较密些 一般每隔 5 . 0 c m布置一个。 布置方式不限,可以分排布置,也可以螺旋形布置或其他布置 形式 。 3 在作反滤层试验时, 必须在反滤层与被保护土之间及反滤 层每层之间的接触面上布置测压管。 4 在作水平渗透变形及接触冲刷试验时, 在不同介质接触面 上,应每隔 5 c m布置测压管。 5 测压板上的玻璃管一定要垂直, 各个玻璃管内径相互误差 不大于2 m m, 6 测压板上零点读数, 应低于仪器的第一个测压管, 测压板 上的最高读数应比最高水箱的水位略高些。 4 . 1 . 1 关于超粒径处理办法见s l 2 3 7 -0 5 3 -1 9 9 9 粗颗粒土的 土样制备3 . 1 . 3 条文说明。 试样装人仪器内,不可能与仪器边壁很好结合,容易形成边 壁通道,渗流集中。因此,管涌往往首先从边壁孔隙内发生。这 样,测得的管涌临界坡降就会偏小,使得试验成果失真,必须进 行边壁外理。其处理办法,目前均处在摸索阶段,例如用凡士林 或橡皮泥涂在侧壁周围等。这些处理办法均是在试样分层装人仪 器时,同时逐层进行的。 4 . 1 . 2 过滤排气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当水流自下向上流动时, 先 通过倾斜透水板滤气并通过排气孔排出,然后通过下透水板进人 试样,可以收到一定效果。 4 . 3 . 3 , 4 . 3 . 4 为了 缩短试验时间, “ 8 7 规程” 将渗流 坡降的递增 值,采用逐级加大的方法,即是随着试验的不断进行,将其相邻 两级的坡降差额,逐步加大,类似于等比级数那样。这样做的目 的是既节省了试验时间,又不会增大相对误差。但应按既要取得 试样临发生变形前的坡降值,又要能准确找到变形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