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 (课件)一单元在后面.ppt_第1页
2010-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 (课件)一单元在后面.ppt_第2页
2010-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 (课件)一单元在后面.ppt_第3页
2010-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 (课件)一单元在后面.ppt_第4页
2010-201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 (课件)一单元在后面.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讲 细胞概述 细胞膜和细胞壁 第5讲 细胞质 第6讲 细胞膜、细胞核 原核细胞,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第二单元 考试说明,第二单元 知识框架,第二单元 复习策略,本单元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出现的题目有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识图题及坐标题等题型,涉及的题型多。本单元的知识点也是每年高考的重点,并且会跟其他章节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占分值最大的题型是实验题,即考查有关细胞膜的通透性和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是重中之重,考查有关的细胞器往往会和一些药剂、毒物、紫外线等结合,导致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被破坏和丧失等,这样就会增加题目的迁移度,而不是单纯的直接的考查,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掌握课本的核心知识,就可以解决问题。具体做法是:,第二单元 复习策略,1回归教材,掌握处理试题新信息的能力。高考很少直截了当考查细胞器的知识,而是设置新情境、新问题,考纲中也明确了命题中新情境新知识的现学现用,相对淡化对纯识记内容的考查,如考线粒体,就会设置:线粒体的dna受损伤线粒体功能下降能量供应受影响主动运输方式受影响。考核糖体,就会设置:黄曲霉(或药物)核糖体从内质网脱落合成蛋白功能下降等。所以不管怎么变,基础知识是要牢牢掌握的。 2把握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通过对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从而正确界定概念。解答时特别注意选项的,第二单元 复习策略,用词是否准确。注意防止以偏概全,偷换概念。如生物膜和 细胞膜,这两个概念不同,有着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叶绿体与线粒体的异同点;半透膜和选择透过性膜的异同点等。 3掌握核心与主干知识,强调能力。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考核,特别是综合性选择题比例明显上升。很多选择题都是以本单元的知识为出发点,然后辐射到其他章节的知识点,因此要提高观察判断能力,确保做对常规题。 4看懂图示,明白各结构的含义。图示中出现的是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细胞膜的结构,各种细胞器的放大图,所以看懂图很关键,这样才能明其理,做出正确的判断。,第二单元 复习策略,5总结基本答题规律,提高解答实验题的能力。新高考坚持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十分注重对生物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往往以实验设计的形式出现)的考查,复习备考时可以对高中生物实验教材相关的知识进行梳理。这几年本单元的实验主要涉及的是与细胞膜通透性、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等实验。,第二单元 使用建议,1新高考中很注重对能力的考查与应用,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课程标准、考试说明,真正从发展学生多种能力的角度出发,在课堂上真正能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来真正分析教材解答试题掌握解题能力。不仅在高三的复习中要培养学生的解题、分析、处理信息、设计实验的能力,更要从平时的生物教学中开始,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基本的判断分析、实验能力,掌握基础知识。如有的题干的信息叙述复杂易混淆,通过图解过程,可使学生了解,第二单元 使用说明,具体问题,老师要有画细胞器的能力,能将各种细胞器联系起来。特别是要引导帮助学生归纳掌握简单的规律。如做占本单元比重最大的实验题时: (1)首要是明确实验目的,提出假设。从实验目的中可以寻求很多相关的解题信息,实验的单一变量,实验的对象,以及实验的检测指标等; (2)其次是实验的原理,原理是支持完成实验的基本性理论,有时可以是一个简要的实验过程的概括;实验原理有部分在题目的题干中或是教材的主干知识点; (3)再者是实验过程的设计,生物实验大多数是对照实验,,第二单元 使用说明,注意符合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设计过程可大致为分组编号、变量处理、等量描述、实验结果检测四步完成; (4)最后是实验结果的分析。要能从符合假设与不符合假设的两个可能来预测和分析实验结果,在语言叙述上要能简练精要,可从平时的标准答案中找到一些模式化的语句。 2课时安排: 本单元分为3讲,建议7课时完成,每讲1课时,单元训练卷及滚动卷和讲评各1课时。,第4讲 细胞概述 细胞膜和细胞壁,第4讲 考点整合,结构,功能,组织,种群,生态系统,第4讲 考点整合,细胞膜,细胞溶液,细胞核,多样性,统一性,核膜,多样性,dna分子,统一性,细胞,第4讲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第4讲 要点探究,第4讲 要点探究,【说明】 (1)同一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之间是密切联系的,不是彼此孤立的。 (2)在每一个结构层次上都进行着生命活动。 (3)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系统。 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具体的生命系统,越高等的生物其生命系统越复杂,而低等生物则比较简单。构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具有层次性、复杂性和多样性。 (4)单细胞的生物既是细胞层次,又是个体层次,无组织、器官、系统这些生命层次;植物微观方向只有细胞、组织、器官这些生命层次,而没有系统这一生命层次。,第4讲 要点探究,第4讲 要点探究,【答案】 b 【解析】 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系统叫做生命系统。由大到小依次为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器官、组织、细胞。肝脏是器官;血液是组织;神经元是细胞;蓝藻既是细胞又是个体;细胞内各种化合物不是生命系统的层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具有生命系统的层次;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属于种群;某池塘中的所有鱼是由不同种群构成的,不是同种生物;一片森林属于生态系统;某农田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第4讲 要点探究,【点评】 加深学生对生命系统的理解,正确区分生命系统中的各层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要遵循从局部到整体,从片面到全面的分析方法。如果抓不住“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这一主线,就无法理解生命系统的严密性、层次性和多样性。本例全面展示了生命系统的几个层次,而下面的变式题从特定的侧面来考查此问题。,第4讲 要点探究,第4讲 要点探究,【答案】 b,【解析】 sars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是对的,但仍具有生命特征,可在宿主细胞内进行繁殖。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所以既是细胞层次又是个体层次,它没有组织、器官和系统。森林中的一群灰喜鹊构成了一个种群,应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种群。细胞应是动植物等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病毒虽然是生物,但没有细胞结构。,第4讲 要点探究, 探究点二 显微镜知识总结,1.显微镜的基础知识 (1)显微镜的成像: 光源(天然光或人工光源)反光镜光圈物体物镜在镜筒内形成物体放大的实像目镜把经物镜形成的放大实像进一步放大(虚像)。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该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的放大倍数。,第4讲 要点探究,(3)放大倍数与视野里细胞数量的变化:视野直径范围内一行中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例如,目镜5,物镜10,视野中央有一排细胞共16个。若把物镜换成40,则细胞数目为4;视野中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例如,若目镜10,物镜10,视野中共有细胞100个。再把物镜换成40,则细胞数目约为6个。 (4)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关系: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 (5)物镜与装片的距离: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装片的距离越近。,第4讲 要点探究,(6)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移动的方向相反。如观察对象位于左下方,若要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7)视野及亮度:视野是指一次所能观察到的被检标本的范围。视野的大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小,看到的标本范围就越小。亮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即在光源一定的情况下,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 (8)调节视野亮度的方法:增强或减弱光源亮度;增大或缩小光圈;反光镜使用平面镜或凹面镜。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与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把显,第4讲 要点探究,微镜放在实验台的前方稍偏左。 (2)对光: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3)低倍镜观察: 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第4讲 要点探究,两眼同时睁开,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视野中出现清晰的物像为止。 (4)高倍镜观察: 移动玻片,将要放大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度增加; 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第4讲 要点探究,3.注意事项: (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要注视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约0.5 cm)时或者粗准焦螺旋不能再向下转动时停止下降,防止两者相撞。 (2)使用高倍镜观察时,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第4讲 要点探究,第4讲 要点探究,【答案】 d 【解析】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暗,同时观察到的物像越少越大。,【点评】 加深学生对使用显微镜过程中低、高倍镜下所看到的物像大小、视野明暗、细胞数目多少的理解,以及使用显微镜过程中的正确操作和显微镜结构的认识。下列变式题考查显微镜从低倍镜到高倍镜的操作顺序。,第4讲 要点探究,第4讲 要点探究,【答案】 c 【解析】 a和b图相比,细胞变大,观察的范围变小,应是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的物像。,第4讲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三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第4讲 要点探究,第4讲 要点探究,【说明】 真、原核生物的判断: (1)病毒(含噬菌体):不是真核生物,也不是原核生物 (2)原核生物:有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蓝藻包括蓝球藻、颤藻、念珠藻、发菜等。(蓝藻并非藻类,只因它生活在水中,含叶绿素、藻蓝素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得名)。 (3)如何判断细菌:带“菌”字的生物中,“菌”字前有“杆”“球”“弧”“螺旋”等表示形态的字的都是细菌,如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霍乱弧菌等都是细菌,乳酸菌是个特例,它本属杆菌,但往往把“杆”字省略,放线菌不是细菌但同属原核生物。,第4讲 要点探究,(4)带“菌”字的不一定是原核生物,如酵母菌、霉菌都是真核生物,带“藻”字的也不一定是原核生物,蓝藻以外的藻类如绿藻、褐藻、红藻都是真核生物。 (5)真核生物:有衣藻、水绵等绿藻;海带、紫菜等褐藻;草履虫、变形虫等原生动物;酵母菌、霉菌(如青霉、根霉、曲霉等)、“菇”类食用菌等真菌;植物、动物。,第4讲 要点探究,【答案】 a,第4讲 要点探究,【解析】 菠菜属于真核生物,含有的结构,而发菜属于原核生物,不含有核膜。颤藻属于原核生物,含结构,大肠杆菌也属于原核生物。 【点评】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分标准为是否具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细胞膜的成分是基本一致的,细胞器的种类和复杂程度有区别,但这不是根本的区别,其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而不同细胞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这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另外,还应该记住常见的一些原核生物类型。下列变式题从细菌的结构等方面来进行考查。,第4讲 要点探究,第4讲 要点探究,【答案】 c,【解析】 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细胞核,只有没有核膜的拟核;细菌没有线粒体,但有与呼吸有关的酶;这种细菌也没有叶绿体,而是含有叶绿素。,第5讲 细胞质,第5讲 考点整合,差速离心法,有氧呼吸,动物和植物,光合作用,叶肉细胞,蛋白质,动物和植物,动物和植物,植物,蛋白质,动物和植物,低等植物,第5讲 考点整合,不需要,健那绿染液,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第5讲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 各种细胞器的功能,第5讲 要点探究,第5讲 要点探究,下面是根据命题角度和各类试题出题方式进行归纳: (1)动、植物细胞一般均有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等。 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特有的细胞器是液泡、叶绿体。 动、植物细胞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能合成多糖的细胞器有叶绿体、高尔基体。 (2)具有双层膜结构的有核膜、线粒体、叶绿体; 具有单层膜结构的有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第5讲 要点探究,没有膜结构的有细胞壁、中心体、核糖体等。 (3)能产生水的细胞结构有线粒体(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核糖体(脱水缩合)、叶绿体(暗反应)、细胞核(复制转录)。 (4)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有线粒体(供能)、核糖体(合成载体蛋白)。 (5)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或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光能转换: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线粒体(化能转换:稳定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 (6)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核糖体中含有核酸的质量分数最多,但与遗传无关)。,第5讲 要点探究,(7)能自我复制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能发生碱基互补配行为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8)参与细胞分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间期蛋白质合成)、中心体(由它发出的星射线构成纺锤体)、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分裂时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线粒体(供能)。 (9)含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等)、有色体(类胡萝卜素等)、液泡(花青素等)。 (10)在能量代谢水平高的细胞中线粒体含量多,动物细胞中线粒体比植物细胞中多。蛔虫和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细胞核)无线粒体,只进行无氧呼吸。,第5讲 要点探究,(11)原核细胞:无核膜,无大型细胞器,有核糖体,一般为二分裂。由于无染色体,因此不出现染色体变异,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需氧型细菌等原核生物体内虽然无线粒体,但细胞膜上仍存在着有氧呼吸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说明】 (1)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而不是全部场所,有氧呼吸的开始部位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线粒体是生物体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氧气浓度最低的场所。线粒体不仅含有丰富的,第5讲 要点探究,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还含有少量的dna、rna和核糖体。因此,线粒体也能进行自我复制,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2)叶绿体内除了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以外,在其基质中也可以看到dna、rna和核糖体。因此,叶绿体也能进行自我复制,是半自主性细胞器。,第5讲 要点探究,第5讲 要点探究,【答案】 d 【解析】 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染色体和细胞膜中都含有蛋白质,而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这一结果直接导致蛋白质合成受到影响。,第5讲 要点探究,【点评】 动植物的细胞器的考查,在历年的高考题都出现,有关细胞器的结论性语句要记住,如: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内质网与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下列的变式演练通过识图来了解这几种细胞器的功能。,第5讲 要点探究,第5讲 要点探究,【答案】 d,【解析】 a图是线粒体,它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b图是高尔基体,动物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c图是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d是内质网,它是由膜连接的网状结构,是细胞蛋白质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第5讲 要点探究, 探究点二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1.成分上的联系 生物膜组成成分相似,均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体现膜系统的统一性;但每种成分所占的比例不同,体现了膜系统的差异性。 2.结构上的联系,第5讲 要点探究,3.生物膜在功能上的联系(以分泌蛋白的合成为例) 图52 【说明】 (1)注意各细胞器的功能变化: 核糖体:利用氨基酸合成多肽。,第5讲 要点探究,内质网:对多肽进行初步加工(如折叠、糖基化等),再以小囊泡的方式运送至高尔基体。 高尔基体:将多肽再加工为成熟的蛋白质,并以小囊泡的方式运输到细胞膜并与之融合。 细胞膜:胞吐作用,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成为分泌蛋白。 线粒体:为各项过程提供能量。,第5讲 要点探究,(2)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组成上的异同点: 相同:各生物膜的化学组成相似,基本结构大致相同。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不同:只有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被结构,功能复杂的生物膜中蛋白质含量高(如线粒体内膜)。,第5讲 要点探究,第5讲 要点探究,【答案】 c 【解析】 f表示b与e正在融合,这种融合过程反映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流动性特点;a是高尔基体,b是溶酶体,c是内质网;a 细胞器的膜与细胞膜有间接的结构联系;a 与b 膜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第5讲 要点探究,【点评】 生物膜的意义在于生物膜系统的各组成部分之间,不仅在结构上有一定的联系,在功能上也是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联系,各种生物膜相互配合,协同起作用,才使得细胞的生命活动持续、高效、有序地进行。下列的变式演练考查了生物膜的意义和所起的作用。,第5讲 要点探究,第5讲 要点探究,【答案】 d 【解析】 变形虫对大颗粒性物质的吞食需借助于膜的胞吞来完成;不是所有的酶都在生物膜上,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在生物膜内或膜表面进行,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有利于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因此,atp、h和o2都是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产生,adp不是;各种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室,使得细胞内能够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第5讲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三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1.实验材料:新鲜的藓类的叶(或菠菜叶黑藻叶等)、口腔上皮细胞。观察叶绿体,最好选用细胞内叶绿体数量较少体积较大的植物细胞。 2.实验原理:植物的绿色部位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可以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叶绿体在细胞内不是静止的,它会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而改变方向,还可以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运动。,第5讲 要点探究,3.实验过程: 观察叶绿体:制作苔藓叶片临时装片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高倍镜下观察。 4.注意事项: (1)选择苔藓或黑藻叶片是因为叶片较薄,有些部位的细胞是单层的,可以直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用菠菜等其他材料,撕取的表皮上一定要带有叶肉细胞,因为叶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 (2)制好的植物细胞临时装片要保持有水的状态,否则会影响细胞的活性;加盖玻片时一定要让盖玻片的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缓慢盖上盖玻片,以免装片中有气泡。,第5讲 要点探究,(3)在刮取口腔上皮细胞时,要先漱口,刮时不能太用力,避免刮伤。 (4)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可以运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椭球体的侧面朝向光源;而在弱光下,则以其椭球体的正面朝向光源,以充分接受光照。在用强光照射时,灯泡不能离装片太近,否则,叶绿体会被强光灼伤而解体。 【说明】 本实验不选取植物叶肉细胞来观察线粒体,这是因为植物细胞中线粒体相对较少,同时叶绿体与经健那绿染色的线粒体颜色相近,会掩盖并影响对线粒体的观察。,第5讲 要点探究,【答案】 c,第5讲 要点探究,【解析】 活细胞内细胞质是流动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内,所以叶绿体不是固定不动的,叶绿体在细胞内的分布受光的影响,是不均匀的,黑藻是真核生物,细胞中有线粒体等细胞器,因为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等色素,所以叶绿体的存在是叶片呈绿色的原因。,【点评】 本实验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也是经常出现。实验中的取材及原理的应用十分重要。材料最好选用细胞内叶绿体数量较少体积较大的植物细胞,即选用黑藻等植物;观察线粒体要选择无色的细胞,即口腔上皮细胞。下列变式演练考查的是叶绿体实验原理的应用。,第5讲 要点探究,【答案】 b,第5讲 要点探究,【解析】 叶绿体在细胞内是运动着的,这种运动造成了叶绿体的分布变化体现了活细胞对环境条件的反应。这与细胞及叶绿体的功能是相适应的。在细胞中,叶绿体的分布与是否有光、光线强弱有密切的关系。在强光下,叶绿体以侧面对着光源,以减小强光对叶绿体的伤害。在弱光下,叶绿体不仅较多地聚集在向光面,而且以最大的表面朝向光源。般叶子,上面较下面颇色深,是因为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整齐紧密,而且其中含叶绿体较多。,第6讲 细胞膜、细胞核 原核细胞,第6讲 考点整合,脂质,蛋白质,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信息交流,第6讲 考点整合,膜由脂质组成,脂质和蛋白质,双层,流动镶嵌,第6讲 考点整合,蛋白质和磷脂,基本支架,流动性,选择透过性,糖被,第6讲 考点整合,细胞膜的外面,纤维素,遗传信息库,代谢和遗传,信息交流,核糖体,dna,碱性染料,遗传信息,第6讲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 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1.实验原理 细胞内的物质是有一定浓度的,如果把细胞放在清水里,水会进入细胞,把细胞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这样就可以得到细胞膜了。 2.目的要求 体验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和过程。,第6讲 要点探究,3.选择材料 选取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因为细胞核和许多细胞器也有膜,这些膜会与细胞膜混在一起。而用人或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作实验材料,就可以得到纯净的细胞膜。 4.方法步骤: 选材:猪(或牛、羊、人)的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 制作装片:用滴管取一滴红细胞稀释液滴在载玻片 上,盖上盖玻片,第6讲 要点探究, 观察: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由低倍高倍) 滴清水: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观察: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 结果:凹陷消失,体积增大,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获得细胞膜 【说明】 用鸡血细胞不能进行膜的制备,这是因为鸡血细胞中有细胞器膜和核膜。,第6讲 要点探究,第6讲 要点探究,【答案】 c 【解析】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具膜细胞器,提取时不会掺杂其他膜。 【点评】 制备细胞膜的实验,关键在于选材,它关系到实验能否成功,要记得(1)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壁;(2)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各种细胞器(膜)和细胞核(核膜),所提取到的膜都是非常纯净的细胞膜;(3)红细胞单个存在,便于制成悬浮液。下列的变式演练考查为什么不能选用植物细胞来提取细胞膜。,第6讲 要点探究,第6讲 要点探究,【答案】 d,【解析】 该题考查实验的取材原则。制备细胞膜时一般都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该类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及各种具膜的细胞器,避免了细胞膜与核膜、细胞器膜分离的麻烦,经离心即可得到较纯净的细胞膜,植物细胞外面有一层细胞壁,处理起来要繁琐得多。,第6讲 要点探究, 探究点二 细胞膜的结构模型与功能,1.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见图61)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图61,第6讲 要点探究,在细胞膜的外表有糖被,即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在生命活动中有重要功能,具有保护、润滑、细胞识别、细胞通讯等功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的糖脂。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总结如下: (1)镶嵌性:膜的基本结构是由磷脂双分子层镶嵌蛋白质构成的。 (2)流动性: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和脂质分子在膜中可做多种形式的移动。膜整体结构也有流动性。流动性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物质运输、细胞识别、细胞融合、细胞表面受体功能调节等。,第6讲 要点探究,(3)不对称性:膜两侧的分子性质和结构不相同。 (4)蛋白质极性:蛋白质分子与水溶性和脂溶性分子都具有亲和性。 2.细胞膜的功能 细胞膜的结构决定了细胞膜具有以下功能: (1)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割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由于细胞膜是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控制着物质进出细胞。,第6讲 要点探究,(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功能的协调性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也有赖于信息的交流。 【说明】 (1)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细胞膜,说明细胞膜的成分中有脂质类物质。细胞分裂以及变形虫的运动说明膜不是静止的结构。 (2)物质能否通过细胞膜,主要是根据细胞生命活动是否需要,并不完全取决于分子大小,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吞和胞吐进出细胞。,第6讲 要点探究,第6讲 要点探究,【答案】 a 【解析】 根据磷脂分子的特性,磷脂的头部是亲水的,应该在油滴外侧,磷脂的尾部是疏水的,应该在内侧与油滴接触,所以该膜最可能是单层的。,【点评】 本题考查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分子不溶于水,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的亲水性部分位于膜的内外两侧,而疏水性的部分位于两层磷脂分子之间。因细胞内外环境含有较多的水,决定了亲水性的头部和疏水性的尾部的分布。下列的变式题考查的是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第6讲 要点探究,第6讲 要点探究,【答案】 c 【解析】 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脂类分子构成。在细胞膜的中间,是磷脂双分子层,这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外侧和内侧,有许多球形的蛋白质分子,它们以不同深度镶嵌在磷脂分子层中,或者覆盖在磷脂分子层的表面。这些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流动的,可以说,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这种结构特点,对于它完成各种生理功能是非常重要的。水和氧气等小分子物质能够自由通过,而某些离子和大分,第6讲 要点探究,子物质则不能自由通过,因此,它除了起着保护细胞内部的作用以外,还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既不让有用物质任意地渗出细胞,也不让有害物质轻易地进入细胞。,第6讲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三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1.结构:,第6讲 要点探究,第6讲 要点探究,2.功能: (1)细胞核功能的实验研究,第6讲 要点探究,第6讲 要点探究,(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因为细胞内的dna主要分布在核内,所以说它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根本控制者,所以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第6讲 要点探究,【答案】 d,第6讲 要点探究,【解析】 本题利用题目中的核孔数目与细胞的类型和代谢水平有关的信息,间接考查了选项中各细胞的类型和代谢水平的差异。且据已有的知识获得细胞的代谢越旺盛,则核孔的数目越多。a、c中的细胞分别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和抗体,代谢旺盛。b中细胞的分裂能力很强,代谢旺盛。只有d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代谢较弱。故d中的口腔上皮细胞的核孔数目最少。,第6讲 要点探究,【点评】 有关细胞核结构的考点,很容易被忽略,特别是跟其他的知识点结合起来,这方面的题目训练的很少。核膜上有核孔,核孔的密度与数量因细胞的类型而有差异。转录活动低的或不进行转录活动的细胞,核孔很少。同时,核孔在细胞膜上的分布也不均匀,有一定的区域差别,核质与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频繁的部位核孔数目多。细胞核与细胞质间频繁的大分子物质交流就是通过核孔而进行的。如在细胞核中转录的rna就是通过这儿出去的。下列变式演练考查的是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第6讲 要点探究,第6讲 要点探究,【解析】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经过了固定、染色的有丝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是由核膜、核仁和染色质等构成。当细胞进入分裂期后,每条染色质细丝会高度螺旋化,逐渐缩短变粗。核膜也是细胞中的一种生物膜,也具有选择透过性。离子与小分子物质可以自由通过核膜,如氨基酸、葡萄糖、水分等。它控制着细胞核与细胞质的物质交换。同时对细胞核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核膜上还有大量的多种酶,有利于各种生物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答案】 a,第6讲 要点探究,频繁的大分子物质交流就是通过核孔而进行的。如在细胞核中转录的rna就是通过这儿出去的。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方面与真核细胞的差别也很多,除了有核糖体外,没有其他的细胞器。,第一单元 细胞的分子组成,第一单元 考试说明,第一单元 知识框架,第一单元 复习策略,从近几年新课标地区高考题看,本单元的命题频频出现,命题呈现的形式如下: 1知识归纳比较:命题多以选择题为主,识记的知识较多,答案中以类似或相近的知识进行比较,也是考查形成知识结构的重要方法。如有机物是由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2重视实验操作:观察细胞的多样性,对于显微镜的操作和使用,尤其显得重要。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同样要借助于显微镜。,第一单元 复习策略,3考查核心概念:本单元考查的核心知识点为细胞概念、生命系统、真(原)核细胞、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种类。解答关键主要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把握。通过对概念的分析,从而正确界定概念,更好地应用到解题中。 由于本单元涉及的概念知识较多,高考中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仍为不变的主旋律,所以复习时要注意分析本单元中知识的重点、难点、考点和疑点。复习的策略: 1加强记忆:必须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牢固记忆,注意记牢课本中的一些重要的结论性语句;将章节中类似的、易混淆的知识点或联系紧密的知识点作好笔记,并对其进行分类、比较和归纳。,第一单元 复习策略,2理解实验:要对实验的原理、方法等真正理解。 3抓住一个核心或主干的知识内容:围绕核心知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联系,使之形成由点到面的知识结构。这个核心的内容可以是一个概念、一个原理、一个图解、一个实例。解答题目时特别注意选项的用词是否准确,抓住关键词,注意防止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第一单元 使用建议,1在进入高三总复习阶段,学生的适应性还较差,教师引导学生入门,显得尤其重要。在重要内容的教学中要重视一些基本概念的教学,而不能脱离基础而拔高。建议: (1)把握好知识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可以从概念提出的条件、内涵和使用范围三个角度把握,如细胞的概念,适合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画好概念图:在备考过程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自己画概念图,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区分易混淆概念,而,第一单元 使用说明,且可以提高其提取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有利于简答题和新情景题的解答。 (3)注重理解实验:备考时自己首先要理解所学实验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等,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其次,注重挖掘教材潜在的实验与探究因素,并加强实验题的解题技能、技巧,提升应试能力的辅导。 2本单元教师要以核心概念为基本,力求将学生应该记忆和理解的知识点通过“考点整合”和“要点探究”展示出来,并通过例题和变式训练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运用。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识记和训练。,第一单元 使用说明,3课时安排: 本单元分为3讲,建议5课时完成,每讲1课时,单元训练卷和讲评各1课时。,第1讲 分子和离子 无机物,第1讲 考点整合,c,蛋白质,本尼迪特试剂,双缩脲试剂,第1讲 考点整合,极性,氢,溶剂,运输的介质,消耗或释放,离子,酸碱平衡,第1讲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细胞中最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1)最多的元素:组成人体细胞占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组成人体细胞占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 (2)异同点:不同生物体内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但在不同生物体内同种元素的含量差别较大;同一生物体内的不同元素的含量也不相同。,第1讲 要点探究,【说明】 (1)分类依据是根据生物体含量,而不是生理作用,微量元素含量少,但其生理作用却不可代替。 (2)在鲜重和干重条件下,细胞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是不同的,如以人体细胞为例: 在鲜重条件下:o(65%)c(18%)h(10%)n(3%) 在干重条件下:c(55.99%)o(14.62%)n(9.33%)h(7.46%),第1讲 要点探究,第1讲 要点探究,【答案】 a 【解析】 碳元素主要在有机物中,是干物质的主要成分,a正确。不同生物体所含化学元素种类相差不大,含量差别较大,n、s元素主要在蛋白质中,其含量可说明所含蛋白质的多少,若动物血钙过高会发生肌无力;若某有机物含c、h、o、n、s,则可能为蛋白质(s元素主要在蛋白质中),而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的是trna,不含s元素。 【点评】 要了解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的归属,并理解这些元素在生命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可以从含量、种类、组成、性质等方面来理解它们的功能和作用,下面的变式题就是这些化学元素在含量、组成等方面的具体应用。,第1讲 要点探究,第1讲 要点探究,【答案】 d,第1讲 要点探究,【解析】 首先要能够看懂图形。根据扇形图的比例可判断正常细胞中a、b分别为h2o和蛋白质,它们的共有元素为h、o,而o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细胞脱水后则a是蛋白质,蛋白质是以碳为骨架建立的大分子物质,其中碳含量最多,即为b;b物质是蛋白质,在正常细胞中含量其次,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可能还含有s、p等其他元素;细胞中某元素的含量多,其数量不一定也多,如细胞中氢元素数量最多,但由于其原子量最小,所以其含量仅占第三。,第1讲 要点探究, 探究点二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1.实验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相关的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糖类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淀粉遇碘变蓝色。脂肪可以被苏丹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染成红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因此,可以根据化合物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检验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否存在。,第1讲 要点探究,2.实验材料 苹果或梨匀浆;花生种子或花生种子匀浆;豆浆、鲜肝提取液。 【注意】 (1)用于鉴定糖类的生物组织,最好选含糖较高,而且组织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如苹果、梨等。 (2)用于脂肪检测的实验材料最好选富含脂肪的种子,如花生种子。供实验的花生种子,实验前最好浸泡34 h。 (3)用于蛋白质检测的材料除豆浆、鲜肝提取液外,还可以用蛋清与水按照110稀释制成的蛋清组织样液。 3.实验试剂 斐林试剂、苏丹或苏丹染液、双缩脲试剂、碘液等。,第1讲 要点探究,【注意】 (1)斐林试剂由氢氧化钠的质量浓度为0.1 g/ml的溶液和硫酸铜的质量浓度为0.05 g/ml的溶液配制而成,两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cu(oh)2与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氧化成葡萄糖酸。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性糖时,溶液的颜色变化过程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2)用苏丹染液时,染色时间1 min即可,因为苏丹和脂肪的亲和力比苏丹强。花生子叶切片要切得薄(最薄处最好是一层细胞),因为如果切片较厚就会导致细胞重叠,观察时看不清脂肪颗粒。,第1讲 要点探究,(3)双缩脲试剂由a液0.1 g/ml的naoh和b液0.01 g/ml的cuso4组成,使用时:先使用0.1 g/ml naoh溶液创造碱性环境,在操作上,加入a液之后要振荡摇匀,目的就是创造碱性环境,然后再使用0.01 g/ml的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中起实质作用的是碱性环境中cu2与蛋白质(里面的肽键)结合形成紫色的络合物。因而必须先使用双缩脲试剂a后再使用双缩脲试剂b,两者不能同时加入或提前混合。注意滴加cuso4时,溶液不能过量,否则cuso4的蓝色将遮蔽显色反应中产生的紫色。 4.检测的方法步骤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第1讲 要点探究,(2)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方法一:组织样液滴加3滴苏丹染液观察现象。 方法二:徒手切片选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23滴苏丹染色3 min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用吸水纸吸去周围的酒精滴l滴清水盖上玻片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观察)。 (3)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第1讲 要点探究,(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第1讲 要点探究,第1讲 要点探究,【答案】 d 【解析】 dna遇甲基绿呈现绿色,斐林试剂是鉴定还原糖的,淀粉不属于还原糖,而且斐林试剂遇还原糖水浴加热后呈现砖红色沉淀。所以选d项。,第1讲 要点探究,【点评】 所选用的试剂所发生的显色反应要求记忆。还原性糖可以用斐林试剂鉴定,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被苏丹染液染成红色;蛋白质可以被双缩脲试剂染成紫色。当然也要注意知识的延伸,台盼蓝是组织和细胞培养中最常用的死细胞鉴定染色方法之一。健那绿染液常用作线粒体专一性活体染色剂,使之呈蓝绿色,而在周围的细胞质中染料被还原,成为无色状态。dna(脱氧核糖核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与二苯胺发生作用呈现蓝色。下列变式题考查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的试剂作用下,呈现不同的显色反应,也是考查实验的显色结果。,第1讲 要点探究,第1讲 要点探究,【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说明要求的基本实验现象。a选项,能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的糖是还原性糖,有果糖、麦芽糖、葡萄糖,蔗糖不是;b选项沸水浴条件下,dna与二苯胺发生作用呈现蓝色;d选项常温条件下,dna(脱氧核糖核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第1讲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三 细胞中水和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生理功能,1.组成细胞的水 (1)含量:生物体中水的含量一般为60%90%,水母中含水量甚至高达97%。 (2)水是极性分子,所以凡是有极性的分子或离子都极易溶于其中。水是良好的溶剂,是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水具有调节温度的作用,使细胞内的温度变化比较缓和。,第1讲 要点探究,2.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及生理功能 (1)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数无机盐与其他化合物结合。 (2)生理功能 是细胞的结构成分,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例:mg2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组成成分;碳酸钙是动物和人体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第1讲 要点探究,对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实例:哺乳动物的血液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ca2,如果ca2的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症状。ca2对于血液的凝固也是非常重要的,没有ca2,血液就不能凝固。 生物体内的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的量,这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渗透压非常重要。,第1讲 要点探究,第1讲 要点探究,【答案】 c 【解析】 考查温度对植物细胞代谢活动的影响。温度持续下降,体内的结合水的含量相对增多,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强,以适应不良的环境条件;细胞生命活动降低,而可溶性糖含量升高,有利于抵抗低温,从而适应低温环境。 【点评】 结合水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生物体的代谢过程其实就是化学反应的过程,离开水,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就无法进行。下列的变式题可以联系在不同环境下,水与代谢的关系。,第1讲 要点探究,第1讲 要点探究,第1讲 要点探究,【答案】 d,【解析】 该实验研究的目的:探究光照和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自变量为光照和水分,因变量为种子是否萌发;该实验的结论:种子萌发与水分有关,与光照无关,而其他因素则不能说明。,第2讲 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一),第2讲 考点整合,氨基酸,r基,cooh,氨基,细胞和生物体结构,血红蛋白,抗体,第2讲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1.结构特点: 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1)通式:,第2讲 要点探究,(2)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每种氨基酸分子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的意思是,氨基酸分子中的氨基和羧基的数目至少是一个, 也可以是几个,原因是r基中可能含有氨基或羧基。 如谷氨酸:hoocch2ch2chcooh(r基 上含有cooh) nh2 nh2 赖氨酸:nh2ch2ch2ch2ch2chcooh (r基上含有nh2)。,第2讲 要点探究,在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其意思是说氨基和羧基不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氨基酸就不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 不同的氨基酸分子,具有不同的r基。可以根据r基的不同,将氨基酸区别为不同的种类。 “氨基酸”这一名词代表了其分子结构的重要部分氨基和羧基。,第2讲 要点探究,第2讲 要点探究,【答案】 c 【解析】 (2)不是构成人体的氨基酸,(1)、(3)、(4)中共有4个氨基,4个羧基,3个氨基酸形成两个肽键脱去水分子数目为2,2个氨基,2个羧基参加反应,剩2个氨基2个羧基。 【点评】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要求我们对氨基酸通式及结构特点必须了解清楚,下面的变式演练是对例题的一个补充。,第2讲 要点探究,第2讲 要点探究,【答案】 b,【解析】 根据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知,组成生物体的氨基酸,其特点是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a、c较容易判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数目不同、种类不同、排列顺序不同和空间结构不同决定了蛋白质的不同,所以由三种氨基酸(足量)组成的蛋白质几乎有无数种,而不是仅有27种。,第2讲 要点探究, 探究点二 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1.氨基酸分子互相结合的方式脱水缩合,第2讲 要点探究,(1)化学结构:两个氨基酸分子通过缩合反应形成二肽。注意氨基(nh2)、羧基(cooh)、肽键(nhco)的写法。 (2)脱下的水中的氧来自cooh,氢一个来自cooh,另一个来自nh2。 (3)肽链是由氨基酸分子经缩合而形成的,每两个相邻的氨基酸分子之间形成一个肽键。因此,在肽链的两端一定是cooh和nh2,这时该多肽链中所含有的cooh和nh2数量至少是一个cooh和一个nh2。,第2讲 要点探究,2.多肽和蛋白质的区别 (1)多肽和蛋白质的结构有差异。多肽仅仅是蛋白质的初级结构形式,而蛋白质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因此多肽往往是无生物活性的,而蛋白质是具有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