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JT10180-1991金属橡胶型隔振器总规范.pdf_第1页
SJT10180-1991金属橡胶型隔振器总规范.pdf_第2页
SJT10180-1991金属橡胶型隔振器总规范.pdf_第3页
SJT10180-1991金属橡胶型隔振器总规范.pdf_第4页
SJT10180-1991金属橡胶型隔振器总规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J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行业标准 s J / T 1 0 1 7 8 一1 0 1 8 1 一9 1 隔振器 ( 一 ) 1 9 9 1 - 0 5 - 2 8 发布 1 9 9 1 - 1 2 一 0 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发 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行业标准 金属橡胶型隔振器总规范S J / T 1 0 1 8 0 - 9 1 G e n e r i c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me t a l - r u b b e r v i b r a t i o n i s o l a t o r s 主翻 内容与适 用范围 1 . 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橡胶型隔振器的技术要求、 环境条件、 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的 基 本要求。 1 . 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橡胶型隔振器。 2 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的有效版本, 在本标准的适用范围内构成本标准的组成部分: C ; B 1 8 0 0公差与配合 G B 2 2 9 8机械振动、 冲击名词术语 G B 2 4 2 2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名词术语 G B 2 4 2 3 . 1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 A: 低温试验方法 G B 2 4 2 3 . 2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 B: 高温试验方法 G B 2 4 2 3 . 4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D b : 交 变湿热试验方法 G B 2 4 2 3 . 1 6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J : 长霉试验方法 G B 2 4 2 3 . 1 7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K a : 盐雾试验方法 G B 2 8 2 8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G B 2 8 2 9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S J / T 1 0 1 7 8 隔振器特性测试方法 S J / T 1 0 1 8 1 橡胶型隔振器总规范 S J 2 5 5 5电子设备隔振器设计与应用技术导 则 S J / T 1 0 1 6 5隔振器8 w 号命么 f ;*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电子工业部1 9 9 1 一0 5 一2 8 批准 1 9 9 1 一1 2 -0 1 实施 S J / T 1 0 1 8 0 -9 1 3 术语、 符号 除了G B 2 2 9 8 , G B 2 4 2 2 和S J 2 5 5 5 给出的定义以 外, 本标准还给出下述定义: 3 . 1 金属橡胶型隔振器( 以下简称“ 隔振器“) 弹性特性和阻尼特性主要由金属与橡胶材料确定的隔振器。 3 . 2 振动传递率 I . 稳定受迫振动下, 隔振器输出的响应幅值与其同量纲激励幅值之比。 它可以是: 力、 位 移、 速度、 加速度之间的比。 3 . 3 冲击传递率7 . h 隔振器输出的冲击脉冲响应最大峰值与输人的冲击脉冲激励峰值之比。 3 . 4 碰撞传递率 l a 系统( 单次) 碰撞加速度响应最大值与碰撞加速度激励最大值之比。 I 5 平 均 碰 撞 传 递率17 6. 在任意连续的 1 0 0 次碰撞中, 取 1 0个较大的碰撞传递率的算术平均值。 3 . 6 固定尺寸 模压橡胶不受溢边厚度及上、 下模或模芯之间侧向位移影响的尺寸。 3 . 了 闭合尺寸 模压橡胶受溢边厚度及上、 下模或模芯之间侧向位移影响的尺寸。 3 . 8 最大输出加速度 在按规定的试验范围进行扫频试验时, 从隔振器与载荷的连接点处传给载荷( 设备) 的加速度最大值。 3 . 9 载荷容差 隔振器实际能承受的载荷与公称载荷的正、 负偏差值。 4 型号命名方法 按S J / T 1 0 1 6 5 中的 有关规定。 5 技术要求 5 . 1 主要性能要求 5 . 1 . , 振动传 递率w 隔振器的振动传递率 l. 应符合附录A中有关规定。 5 . 1 . 2 冲击传 递率V a h 隔 振器 的 产 品 标 准 应规 定 冲 击 环 境 严 酷 等 级和 相 应 的 冲 击 传 递 率q s h 5 . 1 . 3 抗冲击强度要求 产品经抗冲击强度试验后, 不应有机械损伤、 永久变形或涂( 镀) 层剥落等现象, 并且 其主要功能性性能指标不应有明显下降。产品标准或有关技术条件应规定其功能性性能 指标变化量的容差范围。 5 . 1 . 4平均 碰 撞 传 递率l b . S J / T 1 0 1 8 0 -9 1 隔振器的产品标准应规定碰 撞环境严酷等级和相应的平均碰撞传递率低。 5 . 2 结构要求 5 . 2 . 1 隔振器的结构应便于安装、 调节和互换。 5 . 2 . 2 在隔振器承受的 载荷范围内, 隔振器各构件或各构件之间不应有分离和破坏, 金 属构件不应有可见变形。在标准试块上进行试验时 , 橡胶与金属构件的粘接强度应大于 3 MPa . 5 . 2 . 3 隔振器在结构上应具有保护功能, 以防弹性构件损坏时造成被保护设备脱开。 5 . 2 . 4 隔振器橡胶构件的外形尺寸公差应符合表 1 所规定的要求。 金属构件的外形尺寸 公差应取 GB 1 8 0 0中标准公差的 I T 1 1 -I T 1 4等级。 表1mm 墓本尺寸 极 限 偏 差 一 本 尺 寸 极限偏差 固定尺寸闭合尺寸固定尺寸 闭合尺寸 簇 6 士0 . 2 士 “ . 4 5 0 - - 8 0士 0 . 8士 1 . 3 6 - 1 0士0 . 3 士 。 5一 8 0- 1 2 0士1 . 0士 1 . 6 1 0- 1 8士 0 . 4 士 。 一 1 2 0 - 1 8 0士 1 . 3士 2 . 0 1 8 -3 0 士0 . 5 * 0 . 8 1 8 0 士0 . 8 %士 1 . 2 % 3 0- 5 0 士0 . 6 士 1 . 。一 5 . 2 . 5 隔振器的金属件表面应无裂痕、 腐蚀和变形以及其它机械损伤, 应有防腐蚀涂 ( 镀) 层、 涂( 镀) 层应均匀, 无凝结、 气泡及损伤等 现象。 5 . 2 . 6 隔振器的橡胶件表面应无瘤块、 飞边、 裂痕、 砂眼、 气泡以及其它缺陷, 应有均匀的 保护层, 允许有凹凸不大于 0 . 5 mm的局部粗糙纹和模压损伤的压痕.构件体内不得有任 何多孔性气囊和分层脱离现象。 5 . 2 . 7 耐油型隔振器的耐油性指标由产品标准给出。一般只对橡胶胶料试片进行试验. 5 . 3 耐受环境条件要求 隔振器的耐受环境条件要求应不低于被隔离设备所处环境条件的严酷等级。当有关 产品的环境条件严酷等级与本标准所规定的不一致时, 应根据下列原则之一处理: a . 参照有关标准的规定并从本标准所规定的严酷等级中取与其相近的两个严酷等 级中的上限值; b . 由产品标准详细规定; c . 由生产厂与用户协商确定。 5 . 3 . 1 冲击 冲击环境条件的严酷等级由冲击脉冲的峰值加速度值和持续时间共同确定。冲击脉 冲波形可为半正弦波或后峰锯齿波, 本标准优先推荐半正弦脉冲波形. 冲击试验的严酷等级应从表 2 中选取。 s J / T 1 0 1 8 0 -9 1 表 2 峰值加速度 m/ s s 脉冲持续时间 11 13 相应速度变化t m/ s 半正弦波后峰锯齿波 5 0 1 10 . 3 5 0 0 . 2 7 5 3 0 0 . 9 5 50 . 7 5 0 8 01 10 . 5 6 00 . 4 4 0 1 001 10 . 7 0 00 . 5 5 0 1 501 11 . 0 50 . 8 3 0 2 5 01 11 . 7 51. 3 8 3 00 61 . 1 50 . 9 0 0 1 12 . 1 01 . 6 5 1 83 . 4 42 . 7 0 5 0 0 30 . 9 5 00 . 7 5 0 1 13 . 5 02 . 7 5 1 0 0 0 63 . 8 23 . 0 0 1 17 . 0 05 . 5 0 2 0 0 0 33 . 8 23 . 0 0 67 . 6 46 . 0 0 5 0 0 013 . 1 82 . 5 0 1 0 00 016 . 3 75 . 仪 , 5 . 3 - 2 碰撞 碰撞环境条件的严酷等级由碰撞脉冲的峰值加速度值、 脉冲持续时间和碰撞次数共 同确定。碰撞脉冲为半正弦波, 其蜂值加速度和标称脉冲持续时间应从表 3 中选取. 表 3 峰值加速度 m / s 脉冲持续时间 n13 相应速度变化t m / s 5 0 1 10 . 3 5 0 1 60 . 5 1 0 8 01 10 . 5 6 0 3 3 S J / T 1 0 1 8 0 -9 1 续表 3 峰值加速度 m/ s 脉冲持续时间 n 13 相应速度变化t m/ 5 1 oo 1 10 . 7 0 0 1 6 1 . 0 2 1 5 0 1 11 . 0 5 2 5 060 . 9 5 0 4 0 0 30 . 7 6 0 61 . 5 3 1 00 021 . 2 7 5 . 32 . 1 碰撞次数 每个轴向的总碰撞次数应视具体情况选取下列任一数值: 1 0 0 士5 次,1 0 0 0 士1 0 次,4 0 0 0 士1 0次。 5 . 3 - 2 . 2 重复频率 脉冲重复频率由每秒钟内连续碰撞的次数确定。一般为每秒 1 -3 次。 5 . 3 . 3 正弦振动 正弦振动环境条件的严酷等级由 频率范围、 幅值和持续 时间三个参数共同确定。 5 . 3 . 3 . 1 频率范围 从表 4中选取一个下限频率值和从表 5中选取一个上限频率值来规定试验的频率范 围.本标准推荐表 6 所列数据 , 可从中选取一组数值作为产品试验频率范围。 表 4 下限频率 五 ( Hz ) 2 , 5. 1 0 表 5 上限频率 儿 ( H z ) 5 5 . 8 0 , 1 5 0.2 0 0 ,5 0 0. S J / T 1 0 1 8 0 -9 1 表 6 优选频率范围 从人 到几( Hz ) 1 - 5 5 , 1 - 8 0, 2 - V1 5 0 , 5 - V1 5 0 , 52 0 0 5 - 5 0 0 , 5 2 0 0 0 5 . 3 . 3 . 2 幅值 幅值由低于交越频率的定位移峰值和高于交越频率的定加速度峰值规定, 其幅值应 从表 7中选取。 5 . 3 - 3 . 3 持续时间 如每一轴线上的持续时间大于 1 0 h , 则可分成几个时间段进行, 但不能因此而导致受 试样品中的应力减少( 例如: 热应力等) 。 a .扫频试验 试品按扫频方法试验时, 其持续时间由扫频循环次数确定。 确定共振响应的扫频循环 次数为每轴向三次。耐振试验的扫频循环次数由产品标准规定。 b . 定频试验 根据表 8 的规定选取每轴线方向上的总试验时间与各危险频率点的试验时间。危险 频率点应根据隔振器自身响应检查的试验结果确定。 5 . 3 . 4 耐振试验 隔振器的耐振试验可用扫频试验法或定频试验法检验, 其总疲劳循环数为1 0 ? 次。 有关标准应规定扫频试验时的扫频速率和扫频循环次数或定频试验时每个频率点的 试验时间, 但总循环次数应大于1 0 , 次。 如有关标准另有规定, 允许采用加速振动试验来缩短循环试验时间。 5 . 3 . 5 温度 温度环 境条件的严酷 等级 由产品标 准规定, 其具体数值应从 G B 2 4 2 3 . 1和 G B 2 4 2 3 . 2中选取. 5 . 3 . 6 交变湿热 用于潮湿、 温热地区的产品. 有高温高湿要求者, 在产品标准中应规定其严酷等级, 其 数 值应符合G B 2 4 2 3 . 4 中的规定。 交变湿热试验的 严酷等级应符合G B 2 4 2 3 . 4 中的规定。 表 7 频率范围Hz 交越须率 Hz 低于交越颇率的 位移峰值mm 高于交越频率的 加速度峰值m/ s 上限下限 15 5 8 . 4 33 . 51 0 8 . 1 4 7 . 52 0 S J / T 1 0 1 8 0 -9 1 续表 7 频率范围H: 文越颇率 H2 低于交越频率的 位移蜂值mm 高于交越频率的 加速度峰值m/ s 上限下限 18 0 8 . 4 33 . 51 0 8 . 1 47 . 52 0 21 5 0 8 . 4 33. 51 0 8 . 1 47. 5 2 0 51 5 0 1 8 . 81 4 2 0 9 . 1 17 . 52 5 52 0 0 2 2 . 31 . 02 0 2 2 . 02 . 55 0 3 1 . 52 . 51 0 0 52 0 0 0 2 0. 01 . 32 0 3 1 . 51 . 35 0 4 4. 51 . 31 0 0 表 8 危险频率点个数n 簇 6 rt 6 总试验时司( mi n ) 6 0 1 2 0 i o n2 0 摊 各颇率点试验时间 mi n6 0 / n1 2 0 / n1 0 2 0 5 . 3 . 7 霉菌 用于潮湿、 温热地区的产品, 如需进行耐霉菌性能检验时, 应在产品标准中 规定. 其严 酷等级应符合 G B 2 4 2 3 . 1 6中的有关要求。 5 . 3 . 8 盐雾 用 于海上及沿海地带的产品, 其盐雾环境条件应符合表s 中 的要求。 表 9 温 度 ti 氯化钠溶液盐雾沉降率 ml 八 8 0 c . 喷雾 方 法 试验时间 h 浓度( 重量) p H值 3 5 土 5 5 %士0 . 1 6 写 6 . 5 - 7 . 21 . 0 - 2 . 0 连续 1 6 , 2 4 , 4 8 , 7 2 5 . 4 标志要求 每个隔振器产品均应标有制造厂名、 产品型号和出厂日期。 S J / T 1 0 1 8 0 -9 1 6 试验方法 6 . 1试验项目 试验项目 包括隔振器和橡胶试片两大类。橡胶试片的试验按S J / T 1 0 1 8 1 中有关规 定进行。隔振器的详细试验项目见表 1 0 , 6 . 2 试验条件 6 . 2 . 1 试验的正常大气条件 在本标准所列的试验项目中, 凡未 规定大气条件时, 试品均在正常大气条件下 进行环 境条件试验。 本标准规定的正常大气条件为: 环境温度为 2 0 士5 C, 但对相对湿度和大气压力不作 具体规定。 如确认当 时当地的相对湿度和大气压力 对测量结果有影响, 则应将测量的大气 条件记录在试验报告中。 6 . 2 . 2载荷 按S J / T 1 0 1 7 8 的有关规定。 6 . 2 . 3 隔振器在设备上的安装 按 S J / T 1 0 1 7 8 的有关规定。 6 . 2 . 4央具要求 按 S J / T 1 0 1 7 8 的有关规定。 6 . 3外观检查 用目测法和测量工具检验产品的表面质量、 结构状态、 外形尺寸及形位公差。应符合 5 . 2 条的要求。 6 . 4 冲击试验 6 . 4 . 1试验设备 按 S J / T 1 0 1 7 8的有关规定。 表 1 0 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定型检脸 交收检验周期检验 1外观检查 5 . 26 . 3 应完成 应完成应 完 成 2冲击试验 5 . 3 . 16 . 4 应完成 应完成 3 抗冲击强度试验 6 . 5 . 1 6 . 5 应完成 应完成 4碰撞试验 5 . 3 . 26 .6 应完成 应完成 5振动试验5 . 3 . 3 6 . 7 应完成 应完成 6耐振试验5 . 3 . 46 . 8应完成 7沮度5 . 3 . 5 6 . 9 应完成 8 交变湿热 5 . 3 . 66. 1 0应完成 9 祥菌 5 . 3 . 76. 11应完成 s J / T 1 0 1 8 0 -9 1 续表 1 0 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定型检验交收检验周期检验 1 0盐雾试验5 . 3 . 86 . 1 2应完成 1 1最后性能试验6 . 1 36 . 1 3 应完成 6 . 4 . 2 功能试验 从表2 中 选取一组与环境条件相应的数据或根据产品标准规定的环境条件进行功能 性冲击试验. 试验时, 应监视或记录试验状态和有关参数。 每相邻二次的冲击间隔时间应 不小于 2 s , 6 . 4 . 3试验方向 试品在试验台上按三个坐标轴的方向分别进行功能性冲击试验。每个坐标轴线方向 冲击三次。 如果产品在某二个坐标轴线方向上具有结构和性能上对称的特征时, 允许免去 其中 一个坐标轴线方向上的试验。 6 . 4 . 4冲击传递率的检测与计算 按S J / T 1 0 1 7 8 中的有关规定。 6 . 5 抗冲击强度试验 对试品和载荷的安装要求、 测试设备、 仪器和央具的要求及试验方法等均与6 . 4 条中 规定相同。 6 . 5 . 1 3 1 境条件 将 6 . 4 条功能性冲击试验中规定的环境条件其冲击脉冲峰值加速度值增大 5 0 肠 1 0 0 %, 并保持脉冲波形和脉冲时间不变。产品标准或有关技术条件应给出冲击脉冲的加 速度峰值。 6 . 5 . 2试品经抗冲强度试验后, 其性能应满足 5 . 1 . 3 条的要求。 6 . 6碰撞试验 66 门试验设备 按S J / T 1 0 1 7 8 的有关规定。 6 . 6 . 2功能性试验 按5 . 3 . 2 条的有关规定选取所需的碰撞脉冲波形、 峰值加速度、 标称脉冲时间、 总碰 撞次数和碰撞速率, 确定碰撞试验的严酷条件或按有关标准规定严酷等级. 6 . 6 . 3试验方向 与 6 . 4 . 4 条相同。 6 . 6 . 4平均碰撞传递率的检测与计算 按 S J / T 1 0 1 7 8的有关规定. 6 . 了振动试验 6 . 7 门试验设备 按 S J / T 1 0 1 7 8 的有关规定。 6 . 7 . 2功能试验 S J I T 1 0 1 8 0 -9 1 按表6 选取与环境条件严酷等级相应的 一组数据进行扫频振动试验。 扫频速率为 每 分钟一倍 频程。 试验时应监 视试验状态和有关参数。 扫频次数应符合5 . 3 - 3 . 3 条中a 项的 有关规定. 当夹具的共振频率在扫频频带之内时 , 应对夹具的敏感点进行监测, 并将其影响记录 备案 。 6 . 8耐振试验 耐振试验可采用扫频试验或定频试验。 6 . 8 . 1 扫频试验 从表6 中选取严酷条件与功能试验相同的一组数据, 按每分钟一倍频程的扫频速率 连续扫频, 如试验持续时间大于 8 h , 则允许分成若干周期实施. 但总的持续时间应使试品 累 计循 环次数大于1 0 次。 6 . 8 . 2 定频试验 a耐共振试验 根据5 . 4 . 3 . 3 条中b 项的有关规定确定危险频率点频率( 误差应小于半功率点带宽 的2 5 %) 和持续时间。 并根据功能试验时这些危险频率点所对应的严酷条件确定其位移 或加速度的幅值。在试验时, 试品的性能应符合 5 . 1 . 1 条的要求. b . 定频耐振试验 定 频耐振试验的频率点由产品标准或有关技术条件规定; 或由用户与生产厂协商确 定.各试验频率点的严酷条件的确定方法与耐共振试验法相同。定频耐振试验的频率点 不包含共振频率点。 定频寿命试验的总累计循环次数应大于 l o 7 次。 6 . 8 . 3 试验方向 与6 . 4 . 4 条相同。 6 . 9温度试验 温度试验的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应符合G B 2 4 2 3 . 1 , GB 2 4 2 3 . 2中的有关规定。 6 门0交变湿热试验 交变湿热的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 按G B 2 4 2 3 . 4 中 的有关规定。 6 . 1 1霉菌试验 霉 菌试验的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按G B 2 4 2 3 . 1 6 中的有关规定。 6 . 1 2盐雾试验 盐雾试验的试验方法和试 验设备按G B 2 4 2 3 . 1 7 中有关规定。 6 . 1 2 . 1 试验环境条件应符合表9 中的 有关规 定. 6 . 1 2 . 2外观检查 试验前应按 6 . 3条的要求进行外观检查, 并应符合相应的规定要求。 试验后应按 6 . 3条的要求和表 1 1 的规定要求检查外观。 s J / T 1 0 1 8 0 -9 1 表 1 1 镀层类别 合格要求 镀层底金属 锌, 铬钢 表面应不出现白锈( 镀锌纯化) , 不低于九级或表面无棕锈 6 门3 最后性能检查 除有关技术条件或产品标准另有规定外, 应在上述各项试验结束后, 对受试样品的隔 离和耐受振动、 冲击性能作最后检测。 6 . 1 3 . , 振动性能检测 按 6 . 7 . 2 条功能试验的规定, 对试品进行一次扫频循环试验. 其隔振特性应无明显改 变。产品标准应规定其性能变化的容差。 6 . 1 3 . 2 冲击性能检测 按 6 . 4 . 3 条条功能试验的规定, 在试品的三个轴线方向各冲击一次 , 其隔冲传递率特 性应无明显改变。产品标准应规定性能变化的容差。 7 检验规则 7 . 1 定型检验 7 . 1 . 1 定型检验适用于新型隔振器, 它包括设计定型检验和生产定型检验两部分, 按 6 . 1 条中规定的项目、 顺序和要求进行。 生产已定型的产品未改变已通过设计定型检验的产品材料、 结构和工艺等条件时 , 允 许免去生产定型检验中的某些检验项目( 如温度、 湿热、 霉菌、 盐雾等) 。 有关标准或产品标 准应给出生产定型检验的项目、 顺序和要求。 7 . 1 . 2对同一型号、 同一规格的产品, 提交定型检验的试品数为 6个, 若其中4个通过 全部检验项目, 即判为合格。 7 门. 3提交定型检验的试品在试验中出现故障或某个项目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时, 应停 止试验, 可在查出故障原因、 排除故障并提出分析报告之后, 重新进行检验. 当试品的故障不影响其隔振缓冲性能时, 可以从出现故障或不满足要求的某个项目 开始, 按顺序继续进行检脸。如果更换了弹性或阻尼元件, 则应按 6 . 1 条规定的项目和顺 序重新进行全部项目的试验. 7 . 1 . 4 定型检验之后, 应提交试验报告。 报告应包括: 试验时间、 所使用的 全部试验设 备、 仪器及其合格鉴定的日期和结果、 试验中的环境条件、 产品型号、 规格及载荷型式、 夹 具及试验安装图、 检测点位置、 试验顺序、 全部记录数据、 试验结果分析及有关说明等。 7 . 2已定型生产的隔振器检验分出厂检验( 一致性检验) 和型式检验( 例行检验) 两种, 由生产单位质量检验部门实施。 同一批生产的同一型号、 同一规格的隔振器作为一批交收 检验和例行检验。每批定量视具体情况而定。 7 . 3交收检验 S J / T 1 0 1 8 0 -9 1 7 . 3 . 1 出厂检验的项目 和顺序按6 . 1 条的规定进行。应规定试验顺序和各个项目 的合 格质 量水平( A Q L ) 7 . 3 . 2 抽样 如无特殊要求, 通常从提交检验的批量产品中, 按 G B 2 8 2 8中的一般检查水平 li t 规 定, 一次随机抽样方案抽取样品. 7 . 3 . 3合格 若不合格品数小于或等于合格判定数. 则该批产品为合格。 7 . 3 . 4不合格 若不合格品数大于或等于不合格判定数, 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此时, 应对该批产品 进行返修或挑选, 并剔出 不合格品, 然后进行复验.复验时, 应按G B 2 8 2 8 一次方法加严 检查。复验仍不合格者, 则该 批产品为不合格, 不得再次提交。 了 . 4周期检验 7 . 4 . ,周期检验的项目和顺序按 6 . 1 条的规定进行。并视具体情况规定不合格质量水 平( R QL ) , 7 . 4 . 2周期 隔振器的例行试验周期视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为六个月至一年。在更改结构、 工艺或 材料时, 均需进行例行试验。 7 . 4 . 3抽样 通常按GB 2 8 2 9中判别水平1 1 规定, 一次随机抽样方案抽取样品。 7 . 4 . 4合格 若不合格品数小于或等于合格判定数 . IR 删 行试验为合格. 7 . 4 . 5不合格 若不合格品数大于或等于不合格判定数, 则例行试验不合格, 认为产品质t不稳定。 此时, 应在生产中找出原因并加以改进。 7 . 4 . 6经例行试验的隔振器不得作为成品交货。 7 . 4 . 7 试验记录不提交定货方. 若需要时, 制造厂可提供例行试验报告, 8 包装、 运轴、 贮存 8 . 1包装 8 . 1 . 1 在同一包装盒内应只装同一型号的隔振器, 并附有检验合格证。 包装盒外一般应 采用防潮材料袋封装. 8 . 1 . 2盒上应标出: 制造厂名、 隔振器型号、 规格、 数量、 制造日期与包装人员代号。 8 . 1 . 3 包装盒应紧密地排放在 干燥的包装箱内, 并采取必要的防潮、 防锈蚀措施. 8 . 1 . 4包装箱内应放人装箱单, 单上应注明: 制造厂名、 隔振器型号、 装盒数1 t 与隔振器 总数量、 装箱人员代号、 装箱日期。 8 . 2 已 包装好之隔振器可用任何方式运输, 但应注意使之免受各种侵蚀二 8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