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91007-2004 纺织机械产品涂装工艺.pdf_第1页
FZT 91007-2004 纺织机械产品涂装工艺.pdf_第2页
FZT 91007-2004 纺织机械产品涂装工艺.pdf_第3页
FZT 91007-2004 纺织机械产品涂装工艺.pdf_第4页
FZT 91007-2004 纺织机械产品涂装工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CS 5 9 . 1 2 0 . 0 1 W 9 1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纺 织 行 业 标 准 F Z / T 9 1 0 0 7 -2 0 0 4 代替 F Z / T 9 1 0 0 7 -1 9 9 5 纺织机械产品涂装工艺 P a i n t i n g p r o c e s s f o r t h e p r o d u c t s o f t e x t i l e m a c h i n e r y 2 0 0 4 - 0 8 - 1 5 发布 2 0 0 5 - 0 1 - 0 1 实施 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 布 F Z / T 91 0 0 7 -2 0 0 4 月 U青 本标准代替F Z / T 9 1 0 0 7 -1 9 9 5 纺织机械产品涂装工艺 。 与前版标准相比, 本标准作了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改动: 在第 4章中, “ 常用方法” 都改为“ 常用工艺方法” ; 对除锈方法, 按照现代工艺的方法重新分类, 并增加了附录A: 一在表 1中, 取消了 第 3道腻子的工序; 一一增加 6 . 1 . 4条“ 涂装场所必须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 ; -6 . 2 . 4 条规定 了 磷化后涂底漆的具体时限“ 8 h以内” ; 去掉了原附录B的内容; 增加了附录 A和附录 C的新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附录 B 、 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 本 标准由 全国纺 织机械与附 件标准化技术委 员会( S A C / T C 2 1 5 ) 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中纺机电研究所、 经纬纺机股份有限公司、 郑州宏大新型纺机有限责任公司、 青岛宏大纺机有限责任公司、 常州丰溢纺织仪器有限公司、 上海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大通高科技 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黄鸿康、 武彩仙、 赵亚鸣、 纪玉楹、 王惠娟、 夏玉梅、 金玲玲、 李成章。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F J / Z 5 9 一 1 9 6 3, F J / Z 1 2 1 一1 9 8 5 , Z B W 9 0 0 0 8 - 1 9 9 0 , F Z / T 9 1 0 0 7 -1 9 9 5 0 F Z/ T 9 1 0 0 7 -2 0 0 4 纺织机械产品涂装工艺 范 围 本标准规定了纺织机械产品涂装工艺。 本标准适用于纺织机械、 纺织仪器、 仪表等产品的涂装工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 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 B / T 1 7 2 0 -1 9 7 9 漆膜附着力测定法 G B / T 1 7 2 3 -1 9 9 3 涂料粘度测定法 G B / T 1 7 2 8 -1 9 7 9 漆膜、 腻子膜 干燥时间 测定法 G B / T 1 7 4 3 -1 9 7 9 漆膜光泽测定法 G B / T 1 7 6 4 -1 9 7 9 漆膜厚度测定法 G B 6 5 1 4 -1 9 9 5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 G B 7 6 9 1 -2 0 0 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安全管理通则 G B 7 6 9 2 -1 9 9 9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 F Z / T 9 0 0 7 4 -2 0 0 4 纺织机械产品涂装 3涂层设计 包括涂料的选择 、 涂层结构及 涂层厚度 4表面预处理 表面预处理目的是为增加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力, 提高涂层的防护功能。工艺参数必须严格控制, 工 序质量要有工艺的保证。 4 . 1除油 常用的工艺方法: 化学除油、 有机溶剂除油、 电化学除油。 4 . 2除锈 常用的工艺方法: 喷射或抛射除锈、 手工或动力工具除锈、 化学除锈等。见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4 . 3中和 中和是化学除锈后一道重要的辅助工序, 通常用碱液进行中和。 4 . 4 磷化 常用的工艺方法: 加热磷化和常温磷化。 4 . 5 木质件预处理 为了在木质件上得到平滑光洁、 颜色一致的涂层, 必须对木质件进行预处理 4 . 5 . 1 干燥。对含水分过高的木质件, 需放在通风的地方晾干( 不能在阳光中曝晒, 以免开裂变形) 或 低温烘干, 经干燥处理的木质件含水率应在 1 2 %以内。 4 . 5 . 2 打磨及去除木材表面毛刺。 4 . 5 . 3清除污物及术脂 F Z/ T 9 1 0 0 7 -2 0 0 4 5涂层结构及涂装工序 5 . 1 涂层结构 涂层结构如附录B ( 资料性附录) 所示 5 . 2 涂装工序 各类涂层涂装工序见表 1 表 1 各 类涂层涂装工序 序 号工 序 名称 涂层丁艺类别 备注钢件铸件 一 类 二 类 三 类四 类五 类一 类二 类三 类一四 类五 类 I 预 处 理 J J JJJJJJJJ 2 涂 底 漆JJ寸J丫J 3 加工后清洗JJJJ a 涂 底 漆JJJJ 口 第 一 道 腻 子 、 了 J一 JJ s 第 二 道 腻 子JJ 7 打磨腻子J了JJ 8 涂 底 漆JJ 9 涂一道面漆刁JJJJJ刁丫丫丫 1 0 磨 面 漆丫JJJJ丫 1 1 涂 二 道 面 漆c 寸 c 丫J寸JW) J )丫丫J c/ ) 工序仅作为补救措施 注 I : 一般情况下, 外露涂漆件按三类工艺, 内藏涂漆件按二类工艺。 注z : 在工件表面粗糙不平情况下, 允许采用四、 五类工艺 注3 : 一类工艺原则上采用粉末喷涂。 注4 : 涂二道面漆, 也可放在拆装、 清洗油污、 修补缺陷磨平后进行. 6 涂装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6 . 1 涂装场所 6 . 1 . 1 涂装场所应保持清洁。表面预处理和打磨腻子场地应与涂装场地隔开, 避免污染涂装表面。 6 . 1 . 2 涂装场所温度妻S *C, 相对湿度簇8 5 %。被涂装件表面温度必须高于露点温度 3 ,c。参见附录 C( 资料性 附录) : 6 . 2 6 . 2 . 1 要求 。 6 . 2 . 2 6 . 2 . 3 6 . 2 . 4 6 . 2. 5 2 涂装场所必须有必要的工作台、 工位器具, 保证适当的作业照明度。 涂装场所必须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 涂底漆 在毛坯表面进行预处理后及时涂底漆, 涂层要均匀不漏涂。涂层厚度如附录 B ( 资料性附录) 已涂底漆的零件, 若有生锈或碰坏漆膜的情况, 应去锈后及时补漆。 对没有可靠质量保证措施的钢件表面( 如钢件的磷化处理) , 在涂底漆以前应涂磷化底漆。 经磷化后的零件一般应在 8h以内及时涂底漆, 以免磷化失效. 要求涂漆的铝合金等轻金属基体一般应涂锌黄底漆。 F Z / T 9 1 0 0 7 -2 0 0 4 6 . 3 涂刮腻子 6 . 3 . 1 对于金属表面的凹陷或木材表面的裂缝、 钉孔、 节疤等不平之处应先行局部填嵌腻子, 待充分十 燥后再全面涂刮腻子。 6 . 3 . 2 金属表面每层腻子的平均厚度不超过 。 . 5 mm, 总腻子层平均厚度不得超过 1 . 0 m ma腻子 f 燥后必须打磨平整。 6 . 3 . 3 金属涂层表面可以进行水磨, 木件涂层表面一般不水磨, 对于大面积零件可以用机械的方法边 行对曲面部位用垫木块或硬橡皮打磨, 但表面应保持外形完整( 圆弧处仍为圆弧, 棱角处仍为棱角) 水磨用水应保持清洁. 6 . 3 . 4 腻子与底漆、 面漆及稀释剂应配套 6 . 4 涂面漆 6 . 4 . 1 涂面漆常用方法有: 刷涂、 浸涂、 喷涂( 空气喷涂、 静电喷涂、 高压无气喷涂) 和粉末涂装等。 6 . 4 . 2 涂面漆前, 必须将零件表面的油污、 锈迹、 灰尘等除净 6 . 4 . 3 采用刷涂法时, 手法要轻松敏捷、 用力稳定, 使涂层均匀平滑 6 . 4 . 4 采用喷涂法时, 应上下、 纵横交错进行, 以获得厚薄均匀、 平整光滑、 颜色一致的涂层。 6 . 4 . 5 待涂件应与已涂件分开, 以免磨损或污损。应推行定置管理和制备必要的工位器具 6 . 4 . 6 头道面漆干燥后, 可用细砂纸打磨后再涂下道面漆。 6 . 4 . 7 拆装后的零件必须彻底清除油污灰尘, 若有涂层损坏, 必须补漆, 颜色应保持一致 6 . 5 成品设备涂漆或补漆 6 . 5 . 1 根据设备的不同情况进行涂漆或补漆。 6 . 5 . 2 设备涂漆前必须彻底清除油污、 脏物等。 6 . 5 . 3 对涂层破损处应修铲涂层, 并补涂底漆。 6 . 5 . 4 修补缺陷, 可用腻子分层填补平整, 并打磨。 6 . 5 . 5 非涂装表面不得沾漆 6 . 5 . 6 全面涂漆后, 涂层应均匀、 平整、 光滑, 并保证干燥时间。局部补漆要尽量减少差异, 保持颜色、 光泽一致 。 6 . 6干燥 6 . 6 . 1 干燥方法主要有: 自然干燥和加热干燥。 6 . 6 . 2 干燥设备主要有两类: 借热空气加热的对流式干燥设备; 借热辐射加热的热辐射式干燥设备( 红 外线干燥设备) 6 . 6 . 3 自然干燥要加强通风。 6 . 6 . 4 为缩短生产周期, 提高涂层质量, 自然干燥的涂料可在 5 0 0C - - 8 0 的温度下进行干燥 6 . 6 . 5 采用加热干燥方法固化的涂层, 待表干后再进行, 加热温度一般为 1 0 0 C -2 0 0 1 C , 6 . 6 . 6 为确保涂层质量, 需加热干燥的油漆涂层, 应先室温放置 1 0 mi n -2 0 m i n后再进行加热或 烘烤 。 7 . 1 7 . 2 7 . 3 7 . 4 涂装的质摄要求 预处理后, 要求表面清洁, 无锈迹、 浮砂、 毛刺、 油污及灰尘等缺陷。 涂底漆后, 要求彻底干燥 漆膜均匀 无露底 、 粗粒及皱纹等 腻子涂刮后, 要求彻底干燥, 涂刮表面应光滑平整。腻子厚度达到 6 . 3 . 2的要求 涂面漆后, 应达到F Z / T 9 0 0 7 4 - - 2 0 0 4 规定的外观等级标准。 涂层的质量要求及测试周期 涂层的质量要求应符合F Z / T 9 0 0 7 4 - 2 0 0 4 F Z/ T 9 1 0 0 7 -2 0 0 4 8 . 2 涂层的测试周期: a ) 耐湿热性: 六个月一次; b ) 耐水性: 三个月一次; c ) 耐酸碱性: 三个月一次; d ) 耐热性: 三个月一次; e ) 耐盐水性: 三个月一次。 注 : 在 涂 料 有 质 量 保 证 的 前 提 下 , 耐 水 性 、 耐 酸 碱 性 、 耐 热 性 、 耐 盐 水 性 测 试 周 期 允 许 六 个 月 一 次 。 9 涂料选用、 进厂验收及调制 9 . 1 涂料选用 9 . 1 . 1 涂料的选用应根据纺织机械产品要求决定。尽量选用低毒环保类涂料。 9 . 1 . 2 选用的底漆、 腻子、 二道底漆、 面漆及稀释剂应配套 9 . 2 涂料进厂验收 9 . 2 . 1 涂料进厂应按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规定, 对其质量进行验收, 检验项目及方法见 表 20 表 2 涂料进厂检验项目及方法 项目面漆底漆腻子 检验方法 干 燥 时 间了JJG B / T 1 7 2 8 - 1 9 7 9干燥 试 验 器 粘 度了丫GB / T 1 7 2 3 -1 9 9 3 涂 4粘度计 附 着 力丫了G B / T 1 7 2 0 -1 9 7 9 漆膜附着力测定仪 光 泽JG B / T 1 7 4 3 -1 9 7 9 光电光泽计 颜 色J按照标准色板检验 注: 表中划“ 寸” 项为检验项 目, 划“ 一” 项为不检验项目。 9 . 2 . 2 验收数量; 自每批包装桶数的5 %中抽取试样, 包装桶数少于6 0 桶时, 抽样不得少于 3 桶; 包装 桶数不超过 3 桶时应全验。 9 . 2 . 3 取样时要从每个试样中取出均匀等量的样品, 其总量不应少于5 0 0 g , 将取出的样品混合均匀后 分成两部分, 装人两个清洁干燥、 有紧密盖的铁罐或磨砂广口瓶中, 贴上标签, 注明涂料生产厂名、 涂料 名称、 制造号、 批号及取样日期。一份做样品检验分析用, 另一份备重复检验用。 9 . 2 . 4 凡库存超过贮存期的各种涂料, 应按产品的质量技术指标复验, 合格后方可使用。 9 . 3 涂料调制 根据产品类型及涂料 的使用性能确定 。 1 0安全生产与环保 安全生产与环保的要求应执行 G B 6 5 1 4 -1 9 9 5 , G B 7 6 9 1 -2 0 0 3 , G B 7 6 9 2 -1 9 9 9的有关规定。 F Z/ T 9 1 0 0 7 -2 0 0 4 附录A ( 规范性附录) 金属表面预处理金属表 面除锈预处理 A .1 定义 金属表面除油、 除锈、 除去一切附着物的过程, 也是为了提高基层表面与涂层的附着力, 是表面预处 理的一种, 故称为“ 金属表面预处理” 。 A . 2 等级 钢材表面的锈蚀等级分为四个等级, 以A, B , C , D表示, 其文字叙述如下: A全面地覆盖着氧化皮而几乎没有铁锈的钢材表面; B 已发生锈蚀并且部分氧化皮已经剥落的钢材表面; C -氧化皮已因锈蚀而剥落或者可以刮除, 并且有少量点蚀的钢材表面; I ) 一 一 一 氧化皮已因锈蚀而全部剥离, 并且已普遍发生点蚀的钢材表面。 A . 3 钢材表面的除锈方法 A . 3 . 1 喷射或抛射除锈法, 以字母 S a 表示。 A . 3 . 2 手工或动力工具除锈法, 以字母 S t 表示 A . 3 . 3 化学除锈法, 以字母 P i 表示。 A. 4钢材表面的除锈等级 如果除锈方法的字母后面有阿拉伯数字, 则其表示清除氧化皮、 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的程度 等级 。 A . 4 . 1 喷射或抛射除锈等级 A . 4 . 1, 喷射或抛射除锈前, 厚的锈层应铲除, 可见的油脂和污垢也应清除。 A . 4 . 1 . 2 喷射或抛射除锈, 有四个除锈质量等级, 由低到高为: S a 1 , S a 2 , S a 2 . 5 , S a 3 . A . 4 . 1 . 3 喷射用的磨料为含硅材料, 为喷砂除锈。 A . 4 . 1 . 4 喷射或抛射处理后的金属表面应呈均匀的粗糙面, 除钢板原始锈蚀或机械损伤造成的凹坑 外, 不应产生明显可见的凹坑和飞刺。 A . 4 . 2 手工或动力工具除锈等级 A . 4 . 2 . 1 手工或动力工具除锈前, 厚的锈蚀应铲除, 可见的油脂和污垢也应清除。 A . 4 . 2 . 2 手工或动力工具除锈, 如用铲刀、 手工或动力钢丝刷、 动力砂纸盘或砂轮等工具除锈。 A . 4 . 2 . 3 手工或动力工具除锈, 有两个除锈质量等级, 由低到高为: S t 2 , S t 3 . A . 4 . 2 . 4 手工或动力工具除锈后的金属表面, 应没有附着不牢的氧化皮、 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 A . 4 . 3 化学除锈 A . 4 . 3 . 1 化学除锈前, 金属表面的油污和污垢应清除。 A . 4 . 3 . 2 化学除锈应包括酸洗、 中和、 钝化、 干燥等工序。 A . 4 . 3 . 3 化学除锈法涉及因素较多, 除锈质量等级无法确定。 A . 4 . 3 . 4 经化学除锈的金属表面, 应完全除去油脂、 氧化皮、 锈蚀产物等一切杂物, 附着于金属表面的 电解质, 应用水洗净, 使金属表面呈均一的色泽, 并不得出现黄色斑锈。 F Z / T 9 1 0 0 7 -2 0 0 4 附录B ( 资料性 附录) 涂层结构 表 B . 1 结构 ( 层数 ) 涂层工艺类别 每道涂层平均厚度华m 钢件铸件 一 类二 类三 类四类五 类一 类二类三 类四 类五 类 底漆( 铸件头道) 1111 1 5 一 3 0 磷 化 底 漆 a116 1 0 底 漆 11111 1 5 - 3 0 腻 子1212 底 漆111 5 - 3 0 面 漆I 卜1222I2221 5 一 3 0 粉 末1 15 0- 1 5 0 总 层 数I235712357 注: 涂层厚度检验按 G B / T 1 7 6 4 -1 9 7 9测定 有关磷化底漆的规定见 6 . 2 . 3 。 b对于经表面处理, 并具有平整表面的钢件允许采用一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