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pt_第1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pt_第2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pt_第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pt_第4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3单元教材分析,东西湖实验小学 林红珍,第三单元 统 计,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内容是统计与图概率中的内容。 有简单的数据分析、求平均数。,二、教学目标,1、课程标准关于这一内容的具体目标: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2、单元教学目标: (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3、教学重点: (1)认识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 (2)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4、教学难点: (1)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2)平均数意义的理解。,三、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包括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或多个单位)来表示统计的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问题加以解决。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四、编排形式、内容及知识点。,简单的数据分析。,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例1: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例2: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求平均数。,变化: 义务教材: 在六年制八册安排了“求平均数”的内容。没有单独安排“数据的分析”内容,对数据的分析是融入在统计图表的学习之中的。 课标教材: 根据课标的要求,安排在第一学段教学。加强了对统计作用的进一步认识及对平均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由于横向条形统计图在统计报表中经常出现,所以有必要让学生认识。它和纵向条形统计图在原理上是完全一致的,只是有时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才把横纵和纵轴的位置进行对换,条形的方向也相应发生变化。 教学时可以直接呈现横向条形统计图,把重点放在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预测能力,以及横向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上。 在这个统计图中,仍然采用学生已经学过的一格表示5个单位的方式,教材上提供了品牌A的条形作为范例,让学生涂出其他品牌的条形。学生可以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通过自主学习加以掌握。,五、教材简析与教学建议,本节课解决的数学问题:,这个统计图与我们以前所学的统计图有哪些不同?是怎样变化的?,学生对比观察得出: 1、条形图横着放了。 2、横纵轴交换了位置,横轴表示了数量,纵轴表示了品种名称。 3、A、B、C、D组的数量没有变化。 4、条形由竖着放变为横着放,样子变了,内容没变。这就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分析、预测信息: 仔细观察这个横向的统计图,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何解决这些数学问题?,通过观察矿泉水销售量的统计图来给他们决策一下,下次进水应多进哪种矿泉水?少进哪种矿泉水?,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统计图,绘制后展示,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这时学生发现,如果每格表示较小的单位,画出的条形会很长,不美观;如果每格表示10个单位或20个单位,虽然画的格数少了许多,但是从图中很难直观的看到每个同学身高的差别。 这时可以让学生继续探索或教师帮助,发现“锯齿形”统计图的妙处。 从而明确:为了比较直观地反映这种差异性,采取用起始格表示较大单位量,而其他格表示较小单位量的方式,就避免了上述矛盾。,例1例2内容分析: 过去“平均数”的教学是放在应用题教学范围内,教学的重点一般放在求平均数的方法上。现在放在统计中教学,重点要转移到认识平均数的意义及其在统计中的作用。 因此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例2是使学生认识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因此是可以用于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种统计量。 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通过直观演示或操作学具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可以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出,它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而是反映这一组数据集中程度的统计量数。并要注意培养学生能根据平均数的意义进行估计和判断的意识,例如例2中开心队的身高按顺序排列是142、143、144、145、146(厘米),根据平均数的意义,不用计算就可以判断是144厘米;,至于平均数的求法,根据平均分用除法计算进行知识的迁移,学生很容易掌握,可以不作为教学的重点。 例1侧重于“移多补少”的方法、算式的方法求出平均数,没有解决为什么要求平均数这个意图。 例2反映的是平均数的意义,解决为什么要求平均数。但例2中的数据太大、太抽象,不利于学生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基于以上考虑,对教材可以稍加修改: 把例1中的小组改成2组,如一组有3人,另一组有4人,进行环保比赛,在评比过程中,比收集瓶子的总数,学生会说不公平,因为人数不同,创设这样的矛盾冲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就产生了要用平均数作为标准评判的需要。,方法一:(移多补少),“移多补少”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很有帮助,有条件的可以做一个动态的课件,没有条件的把挂图上部分瓶子做成活动的,能让学生上来移动,或用小棒代替,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 练习的设计重点放在平均数意义的运用上,比如: 有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1米,小明身高1.2米会有危险吗? 一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