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毒与防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培训预案.ppt_第1页
职业中毒与防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培训预案.ppt_第2页
职业中毒与防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培训预案.ppt_第3页
职业中毒与防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培训预案.ppt_第4页
职业中毒与防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培训预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案概念与编写,中国CDC 孙承业,预案的定义,预案是为了有序应对某种或某类突发事件而预先准备的在事件处理中应用的工作方案,以及为完成此方案而进行的先期准备工作。 一些国家将应急预案称为应急响应计划(Emergency Response Plan) 或应急准备(Response Preparedness),预案特点,可能发生的事件; 偶发、难于预测; 事件的结果危害大; 解决问题方面; 达到的目标; 执行的主体;,制定预案的目的,是为了在突发事故时,能够按照预案有效地调动和指挥社会各方及事故单位的各种力量,有条不紊地及时开展控制危害源、抢救受害人员、指导群众防护或组织撤离、清除危害后果等应急救援活动,将事故造成的危害和损失控制在最小限度内,工作原则,要求明确具体。 如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规范有序,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公众参与等原则。,编制依据,法律、法规 部门规章,适用范围,级别限定要明确、针对性要强,可以预见的突发公共事件均应制定预案。,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要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力和义务。 组织体系框架描述 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干线,明确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报警、响应、结束、善后处置等环节的主管部门与协作部门;以应急准备及保障机构为支线,明确各参与部门的职责。要体现应急联动机制要求,最好附图表说明。,预警和预防机制-信息监测与报告,确定信息监测方法与程序,信息来源与分析,常规数据监测,风险分析与分级等制度。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明确影响范围,信息渠道、时限要求、审批程序、监督管理、责任制等。 应包括发生在境外、有可能对我国造成重大影响的事件的信息收集与传报。,预警和预防机制-预警预防行动,明确预警预防方式方法、渠道以及监督检查措施,信息交流与通报,新闻和公众信息发布程序。,预警和预防机制-预警支持系统,应急指挥信息系统要保证运转正常、资源共享,预警服务系统要建立相关技术支持平台,做到信息传递、反馈快捷。传报。,预警和预防机制-预警级别及发布,明确预警级别的确定原则、信息的确认与发布程序等。 按照突发公共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建议分为: 一般(级)、较重(级)、严重(级)和特别严重(级)四级预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应急响应-分级响应程序,制定科学的事件等级标准,明确预案启动级别和条件,以及相应级别指挥机构的工作职责和权限。 按突发公共事件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原则上按一般级、较大级、重大级、特别重大级四级启动相应预案。 突发公共事件的实际级别与预警级别密切相关,但可能有所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阐明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通报的组织、顺序、时间要求、主要联络人及备用联络人、应急响应及处置过程。对于跨国(境)、跨区域、跨部门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可针对实际情况列举不同措施。要避免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信息共享和处理,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应急信息系统。明确常规信息、现场信息采集的范围、内容、方式、传输渠道和要求,以及信息分析和共享的方式、方法、报送及反馈程序。 要求符合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如果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失踪、被困人员有港澳台人员或外国人,或者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影响到境外,需要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关机构或有关国家进行通报时,明确通报的程序和部门。 突发公共事件如果需要国际社会的援助时,需要说明援助形式、内容、时机等,明确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的程序和部门。,通讯,明确参与应急活动所有部门的通讯方式,分级联系方式,及备用方案。提供确保应急期间党政军领导机关及事件现场指挥的通讯畅通的方案。,指挥和协调,现场指挥遵循属地化为主的原则,建立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以突发事件主管部门为主、各部门参与的应急救援协调机制。 要明确指挥机构的职能和任务,建立决策机制,报告、请示制度,信息分析、专家咨询、损失评估等程序。,紧急处置,制定详细、科学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技术方案。明确各级指挥机构调派处置队伍的权限和数量,处置措施,队伍集中、部署的方式,专用设备、器械、物资、药品的调用程序,不同处置队伍间的分工协作程序。 如果是国际行动,必须符合国际机构行动要求。,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提供不同类型突发公共事件救援人员的装备及发放与使用要求。 说明进入和离开事件现场的程序,包括人员安全、预防措施以及医学监测、人员和设备去污程序等。,群众的安全防护,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特点,明确保护群众安全的必要防护措施和基本生活保障措施,应急情况下的群众医疗救助、疾病控制、生活救助,以及疏散撤离方式、程序,组织、指挥,疏散撤离的范围、路线、紧急避难场所。,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明确动员的范围、组织程序、决策程序等。,突发公共事件的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明确机构、职责与程序等。,新闻报导,新闻发布原则,内容,规范性格式,以及审查、发布等程序。,应急结束,明确信息发布机构,宣布应急状态解除的程序、机构或人员。注意区别于现场抢救活动的结束。,后期处置,善后处置 明确人员安置、补偿,物资和劳务的征用补偿,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程序等。 社会救助 明确社会、个人或国外机构的组织协调、捐赠资金和物资的管理与监督等事项。 保险 要求明确保险机构的工作程序和内容,包括应急救援人员保险和受灾人员保险。 突发公共事件调查报告和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明确主办机构,审议机构和程序。,保障措施,通信与信息保障,建立通信系统维护以及信息采集等制度,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明确参与应急活动的所有部门通讯方式,分级联系方式,并提供备用方案和通讯录。 要求有确保应急期间党政军领导机关及现场指挥的通信畅通方案。,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1)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保障。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现场可供应急响应单位使用的应急设备类型、数量、性能和存放位置,备用措施,相应的制度等内容。 (2)应急队伍保障。要求列出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政府、军队、武警、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公益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等。先期处置队伍、第二处置队伍、增援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以及应急能力保持方案等。 (3)交通运输保障。包括各类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分布、功能、使用状态等信息,驾驶员的应急准备措施,征用单位的启用方案,交通管制方案和线路规划。 (4)医疗卫生保障。包括医疗救治资源分布,救治能力与专长,卫生疾控机构能力与分布,及其各单位的应急准备保障措施,被调用方案等。 (5)治安保障。包括应急状态下治安秩序的各项准备方案,包括警力培训、布局、调度和工作方案等。 (6)物资保障。包括物资调拨和组织生产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明确具体的直接储备物资,生产、加工能力储备方案,以及成熟生产流程的技术储备方案。 (7)经费保障。明确应急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管理监督措施,提供应急状态时政府经费的保障措施。 (8)社会动员保障。明确社会动员条件、范围、程序和必要的保障制度。 (9)应急避难场所保障。规划和建立基本满足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人员避难场所。可以与公园、广场等空旷场所的改造相结合。,技术储备与保障,成立相应的专家组,提供多种联系方式,并依托有专长的相应技术支持机构,建立相应的技术信息系统。 组织有关机构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技术研究,加强技术储备。,宣传、培训和演习,(1)公众信息交流。最大限度公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信息,接警电话和部门,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常识等。 (2)培训。包括各级领导、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的上岗前培训、常规性培训。可以将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课程列为行政干部培训内容。 (3)演习。包括演习的场所、频次、范围、内容要求、组织等。,监督检查,明确监督主体和罚则,对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保障应急措施到位。,附则,名词术语、缩写语和编码的定义与说明 突发公共事件类别、等级以及对应的指标定义,统一信息技术、行动方案和相关术语等编码标准。 预案管理与更新 明确周期性评审制度、备案制度、评审方式方法、主办机构等。 国际沟通与协作 国际机构的联系方式、协作内容与协议,参加国际活动的程序等。 奖励与责任 应参照相关规定,提出明确规定,如追认烈士,表彰奖励及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责任等。 制定与解释部门 注明联系人和电话。 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附件,与本部门突发公共事件相关的应急预案 包括可能导致本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次生、衍生和耦合突发公共事件预案。 预案总体目录、分预案目录 各种规范化格式文本。 新闻发布、预案启动、应急结束及各种通报的格式等。 相关机构和人员通讯录 要求及时更新并通报相关机构、人员。,应急救援技术方案,是执行应急预案,采取应急行动的具体步骤、方法和技术 相当于国外的Emergency Action Plan,编制要求,以事件预防和处置为主线,以预案为基础,以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为主体 特点:选用成熟、可靠、低成本的技术和方法;极具可操作性,参考案例-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预案,中国CDC 孙承业,预案发布,发布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布时间: 2011年5月12日 形式: 卫生部发布的行政规章 信息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中毒预案编制背景,2003 年4月16日,北京银龙苑宾馆 国务院法制办举办卫生应急立法研讨会 会上传染病、中毒、食物中毒、核辐射4个突发事件类型专题介绍。探讨突发卫生事件范畴。 确定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中毒为基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 2003年4月20日,北京银龙苑宾馆 条例定稿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和报告部分规定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 条例第十条“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类指导、快速反应的要求,制定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请国务院批准” 条例5月10日发布,中毒预案编制背景,2003 年6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写工作启动 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2003年8月完成初稿 2004年初国办应急预案工作小组成立 2004年4月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 2004年7月,并行2个预案 2006年2月发布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结构体系完整、表述清晰 对传染病类突发事件规定可执行性强,其他事件规定笼统 中毒仍然只涉及重大食物、职业中毒 分级沿用过去规定,无突破。特别重大分级中无中毒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卫生救援医疗预案,与其他国家预案配套,中毒预案编制过程,2005年10月,中毒预案编制任务下达 2005年12月,中毒预案框架完成 2006年6月,中毒预案初稿完成 2007年7月,完成卫生部内各个司局征求意见,随后向相关部委征求意见。 2010年4月,再次启动,编制目的,有效控制突发中毒事件及其危害,指导和规范突发中毒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中毒事件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适用范围,各类突发中毒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 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和传染性疾病按相关预案处置。,事件分级,根据突发中毒事件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等因素,将突发中毒事件分为特别重大(I级)、重大(II级)、较大(III级)和一般(IV级)突发中毒事件四级。 食物中毒及急性职业中毒事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分级标准执行。,分级指标,中毒人数 死亡人数 暴露人数(受累人数) 地域及时间界定 同类事件,重大突发中毒事件(II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中毒事件: (1)一起突发中毒事件暴露人数2000人及以上。 (2)一起突发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100人及以上且死亡2-9人;或死亡10-29人。 (3)在一个县(市)级行政区域24小时内出现2起及以上可能存在联系的同类中毒事件时,累计中毒人数100人及以上且死亡2-9人;或累计死亡10-29人。 (4)全省2个及以上市(地)级区域内发生同类较大突发中毒事件(III级),并有证据表明这些事件原因存在明确联系。 (5)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情形。,起点:一般突发中毒事件(IV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中毒事件: (1)一起突发中毒事件暴露人数在50-999人。 (2)一起突发中毒事件,中毒人数在10人及以上且无人员死亡;或死亡1-2人。 (3)在一个县(市)级行政区域24小时内出现2起及以上可能存在联系的同类中毒事件时,累计中毒人数10人及以上且无人员死亡;或死亡1-2人。,组织体系建设:卫生行政部门,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全国突发中毒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负责统一指挥、协调特别重大突发中毒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的日常管理工作。 各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中毒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安全生产或环境污染等突发事件中,涉及群体中毒的卫生应急工作。按照分级处置的原则,省级、地市级、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分别负责统一指挥、协调重大、较大和一般级别的突发中毒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组织体系建设:医疗卫生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是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的专业技术机构,结合各自职责做好应对突发中毒事件的各种准备工作,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培训,提高快速应对能力和技术水平。发生突发中毒事件后,在本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开展卫生应急处理工作。 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及指定救治机构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地方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确立本级化学中毒救治基地或指定救治机构,作为承担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工作的主要医疗机构。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及指定救治机构应做好以下工作。,国家级化学中毒救治基地要根据需要承担特别重大级别的突发中毒事件现场卫生应急工作和中毒病人救治工作,以及指导和支持地方救治基地卫生应急工作;全面掌握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开展中毒检测、诊断和救治技术的研究;协助卫生部制订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相关技术方案;负责全国突发中毒事件的毒物检测、救治技术培训和指导,以及开展全国化学中毒信息咨询服务工作。 省级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开展辖区内突发中毒事件现场医学处理工作;负责辖区内的突发中毒事件的救治技术指导和培训;开展中毒检测、诊断和临床救治工作,以及中毒信息咨询工作等。,市(地)级化学中毒救治基地或指定救治机构,负责辖区内突发中毒事件的现场处理和临床诊治技术指导;面向辖区提供中毒信息服务;承担本辖区内中毒事件现场医学处理工作。 县(市)级化学中毒救治基地或指定救治机构,负责辖区内突发中毒事件的现场处理和临床诊治技术指导;面向辖区提供中毒信息服务;承担本辖区内中毒事件现场医学处理工作。 相关医疗机构,组织体系建设:疾病控制机构,开展突发中毒事件的监测、报告和分析工作。 开展突发中毒事件的现场调查和处理,提出有针对性的现场预防控制措施建议。 开展突发中毒事件的现场快速鉴定和检测,按照有关技术规范采集样本,开展中毒事件样本的实验室鉴定、检验和检测工作。 开展突发中毒事件暴露人群的健康监护工作。 开展突发中毒事件的健康影响评价工作。,组织体系建设:卫生监督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协助对参与突发中毒事件处置的医疗卫生机构有关卫生应急措施的落实情况开展督导、检查。 协助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调查处理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工作中的违法行为。 根据“三定”规定明确的职责,对突发中毒事件肇事单位和责任单位进行卫生执法监督。,组织体系建设:专家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突发中毒事件专家组,其主要职责: 对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准备提出咨询建议,参与制订、修订突发中毒事件相关预案和技术方案。 对确定突发中毒事件预警和事件分级及采取相应的重要措施提出建议,对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处理进行技术指导,对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响应的终止、后期评估提出咨询意见。 承担突发中毒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和日常管理机构交办的其他工作。,组织体系建设:专业队伍,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成立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专业队伍,配备必要处置和保障装备,定期组织专业培训、演习和演练。 接受本级卫生行政部门调用,参与突发中毒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监测、报告与风险评估,监测: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突发中毒事件的监测工作 报告 风险评估: 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开展毒物及突发中毒事件对公众健康危害的风险评估,为政府相关部门开展中毒预警和制定防控对策提供参考。发生突发中毒事件或发现可能造成突发中毒事件的因素后,根据有毒物质种类、数量、状态、波及范围、接触人群以及人群中毒症状等,及时开展动态评估,提出预防和控制建议。,信息通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处理突发中毒事件过程中,及时向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公安等相关部门通报卫生应急处理情况; 并及时获取其他相关部门处理突发中毒事件涉及的相关信息,以便及时掌握相关突发事件涉及的中毒卫生应急工作情况。,应急响应,5.1 应急响应原则 发生突发中毒事件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和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技术指导下,按照属地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迅速成立中毒卫生应急救援现场指挥机构,组织专家制定相关医学处置方案,积极开展卫生应急工作。 5.2 分级响应 级响应:达到特别重大突发中毒事件后,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启动级应急响应。 级响应:达到重大突发中毒事件后,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启动级应急响应。 级响应:达到较大突发中毒事件后,市(地)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启动级应急响应。 级响应:达到一般突发中毒事件后,县(市)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启动级应急响应,响应措施,5.3.1 组织协调 5.3.2 现场处置 5.3.2.1 脱离接触 卫生部门积极配合公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环境保护等部门控制危害源,搜救中毒人员,封锁危险区域以及封存相关物品,防止人员继续接触有毒物质。 5.3.2.2 现场医疗救援区域设置 存在毒物扩散趋势的毒物危害事件现场,一般分为热区(红线内)、温区(黄线与红线间)和冷区(绿线与黄线间)。医疗救援区域设立在冷区,并可结合现场救援工作需要,在医疗救援区域内设立洗消区、检伤区、观察区、抢救区、转运区、指挥区、尸体停放区等功能分区。,5.3.2.3 样本采集和毒物快速检测 5.3.2.4 现场洗消 在温区与冷区交界处设立现场洗消点,医疗卫生救援人员协助消防部门对重伤员进行洗消,同时注意染毒衣物和染毒贵重物品的处理。 5.3.2.5 现场检伤及医疗救援 5.3.2.6 病人转运 5.3.2.7 病人救治,5.3.2.8 医疗卫生救援人员的防护进入现场参与医疗卫生救援的人员,要了解各类防护装备的性能和局限性,根据毒物种类及危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