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必修知识复习提纲.ppt_第1页
数学必修知识复习提纲.ppt_第2页
数学必修知识复习提纲.ppt_第3页
数学必修知识复习提纲.ppt_第4页
数学必修知识复习提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标人教版A必修5复习课 第一章 解三角形,点此播放讲课视频,知识要点:,一、正弦定理及其变形:,点此播放讲课视频,二、余弦定理及其推论:,三、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题型一、已知两边及一边对角,解三角形。,C,D,典例分析,小结:这种条件下解三角形注意多解的情况的判断方法,同时注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选择。,题型二、已知三边,解三角形。,150,典例分析,小结:这种条件下解三角形注意灵活运用正弦定理,特别注意余弦定理的变形。,150,题型三、求三角形的面积。,典例分析,小结:求出一个角的余弦值是计算面积的关键。,题型四、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距离、角度)。,典例分析,小结:准确的将实际问题的条件画出三角形,转化为解三角形问题,是关键。,本章知识框架图,解 三 角 形,应 用 举 例,课堂小结,新课标人教版A必修5复习课 第二章 数列,一、数列的概念与简单的表示法:,1.数列的概念: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2.数列的分类:有穷数列;无穷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常数列;摆动数列.,3.数列的通项公式、递推公式、数列与函数的关系。,注意: (1)若an+1an恒成立,则an为递增数列;若an+1an恒成立,则 an为递减数列,知识回顾,一、知识要点,等差(比)数列的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比)等 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比)数列。,等差(比)数列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对于数列 ,若 (常数), 则数列 是等差(比)数列。 2等差(比)中项:对于数列 ,若 则数列 是等差(比)数列。,3.通项公式法:,4.前n项和公式法:,仍成等差,仍成等比,等 差 数 列,等 比 数 列,定 义,通 项,通项推广,中 项,性 质,求和公式,关系式,适用所有数列,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典例分析,2),3),知识点:,题型一、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典例分析,点此播放讲课视频,1、观察法猜想求通项:,2、特殊数列的通项:,3、公式法求通项:,6、构造法求通项,4、累加法,如,5、累乘法,如,规律方法总结,变、在等差数列 a n 中,a 1 a 4 a 8 a 12 + a 15 = 2,求 a 3 + a 13 的值。,解:由题 a 1 + a 15 = a 4 + a 12 = 2a 8, a 8 = 2,故 a 3 + a 13 = 2a 8 = 4,解:由题 a 32 = a 2a 4, a 52 = a 4a 6,, a 32 + 2a 3a 5 + a 52 = 25,即 ( a 3 + a 5 ) 2 = 25,故 a 3 + a 5 = 5, a n 0,题型二、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性质的灵活运用,典例分析,变、已知 a n 是等比数列,且 a 2a 4 + 2a 3a 5 + a 4a 6 =25,a n 0,求 a 3 + a 5 的值。,利用等差(比)数列的性质解有关的题能够简化过程,优化计算,但一定用准确性质;同时,能够用性质解的题,用基本量法,一定也能够解决。基本量与定义是推出数列性质的基础。对于性质,不能死记,要会用,还要知其所以然。,规律方法总结,仍成等差,仍成等比,性 质,an=amqn-m(n,mN*).,an=am+(n-m)d(n,mN*).,2.观察数列:30,37,32,35,34,33,36,( ),38的特点,在括号内适当的一个数是_,3.在等差数列中,a4+a6=3,则a5(a3+2a5+a7)=_,4. 在等差数列an中,若a4+a6+a8+a10+a12=120,则 2a10-a12的值为 ( ) A.20 B.22 C.24 D.28,31,9,C,5.已知数列an中,a1=1,并且3an+1-3an=1,则a301= ( ) A.100 B.101 C.102 D.103,B,点此播放讲课视频,例5.等差数列an中,a10,S9=S12,该数列前多少项的和最小?,分析:,如果等差数列an由负数递增到正数,或者由正数递减到负数,那么前n项和Sn有如下性质:,当a10,d0时,当a10,d0时,思路1:寻求通项,n取10或11时Sn取最小值,即:,易知,由于,典例分析,例5.等差数列an中,a10,S9=S12,该数列前多少项的和最小?,分析:,等差数列an的通项an是关于n的一次式,前项和Sn是关于n的二次式(缺常数项).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Sn的最大最小值可用解决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的方法.,思路2:从函数的角度来分析数列问题.,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则由题意得:,a10,d0, Sn有最小值.,又nN*, n=10或n=11时,Sn取最小值,即:,例5.等差数列an中,a10,S9=S12,该数列前多少项和最小?,分析:数列的图象是一群孤立的点,数列前 n项和Sn 的图象也是一群孤立的点.此题等差数列前n项和Sn的图象是在抛物线上一群孤立的点.求Sn的最大最小值即要求距离对称轴最近的正整数n.,因为S9=S12,又S1=a10,所以Sn 的图象所在的抛物线的 对称轴为直线n=(9+12) 2=10.5,所以Sn有最小值,数列an的前10项或前11项和最小,n,Sn,o,n=,10.5,类比:二次函数f(x),若 f(9)=f(12),则函数f(x)图象的对称轴为,直线x=(9+12) 2=10.5,思路3:函数图像、数形结合,令,故开口向上,过原点抛物线,典例分析,典例分析,题型四、求数列的和。,规律小结:公式法和分组求和法是数列求和的两种基本方法,特别注意等比数列的公式的讨论。,设等差数列 an 的公差为d,等比数列 bn 的公比为 ,则由题意得,解析:,通项特征:,由等差数列通项与等比数列通项相乘而得,求和方法:,错位相减法错项法,典例分析,解析:,两式相减:,错位相减法,典例分析,错位相消法是常见的求特殊数列(等差与等比数列对应项相乘)求和方法。其关键是将数列的前几项和通项写出,乘以公比之后错位写好,作差之后对等比数列的求和是一个重点,也是容易出错的地方。,规律方法总结,点此播放讲课视频,例7、一个等差数列的前 12 项的和为 354,前 12 项中的偶 数项的和与奇数项的和之比为 32 :27,求公差 d., 6d = S偶 S 奇,故 d = 5,题型五、数列的项与和问题,典例分析,分析:,结论:,【思路一】,解:,典例分析,新课标人教版A必修5复习课 第三章 不等式,点此播放讲课视频,一、不等关系与不等式:,1、实数 大小比较的基本方法,2、不等式的性质:(见下表),基础知识回顾,R,R,R,图像:,二、一元二次不等式 及其解法,基础知识回顾,典型例题,题型一、不等式(关系)的判断。,已知 ,不等式:(1) ;(2) ;(3) 成立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A,典型例题,规律方法小结:函数图象法是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函数零点就是对应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求方程的根常用十字相乘法和求根公式(用公式法需判断),根与系数的关系也是解题过程中常常要用的结论。,题型二、求一元二次不等的解集,三、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1、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的方法:,(1)画直线(用实线或虚线表示),(2)代点(常代坐标原点(0,0)确定区域.,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要明确:(1)约束条件; (2)目标函数; (3)可行域; (4)可行解;(5)最优解等概念和判断方法.,四、基本不等式:,1、重要不等式:,2、基本不等式:,基础知识回顾,典型例题,规律方法小结:基本不等式常用于证明不等式及求最值问题,求最值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题型三、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典型例题,规律方法小结:基本不等式常用于证明不等式及求最值问题,求最值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题型四、线性规划问题,典型例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