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提升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ppt_第1页
教师如何提升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ppt_第2页
教师如何提升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ppt_第3页
教师如何提升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ppt_第4页
教师如何提升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統籌局 課程發展處教師培訓研討會 之 人文素養的培育 “教師如何提昇高中學生的人文素養“ 陳建熊 香港田家炳中學榮譽校長 澳門大學附屬應用學校校長 2005.4.11,人文素養的培育 觸及到生命、生活、人文教育及通識教育等 最中心的目的 最核心的意義和價值 最終極的目標 最難能可貴的成就【難於達成,卻是最可寶貴】,人文素養含涉下列的討論 人文教育、人文學科 人文知識、人文精神、人文素養 ( 關懷與情操),人性、人之為人、人應該是怎樣的? 個人、獨立個體(的主體性)、超越的個人 生命、生命的展現、生命的終極目的 生存 、生活開展、生命的終極目標,人本主義 ( 偏執絕對的個人自由,易生反社會的極端 ),人文教育 一個模糊的、多義性、帶價值的概念 在不同時代、時期,有多種、不同的表述 這個概念的在不同學科、語境,含義會呈現出差異 它是一沒有公認確定內涵的概念,可以從多角度理解 含:一種內容、涵意豐富,卻多歧異的教育思潮、 一種教育內容 ( 學科類的文、史、哲 ) 一種教育改革的舉措 ( 通識、通才教育、人文素養 ) 一種教育方法的倡用 ( 主體參與、導引經歷、師生互動 ),人文主義 古代的涵義 古代社會,中、西方教育 鐫刻著深深的人文倫理印跡 以人為中心;強調身心和人格的和諧發展 以善為導向,追求人性的正面展現與和諧的發展 人格 西方 、古典道德 中國 的理想(主義) 的追求,例: 教、育與 educare :引出,引發生命的培育,與不斷發展 柏拉圖:教育目的在於絕對的善的追求,使人心靈的和諧達到完善的境地 孔子: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 仁者,愛人 ( 仁賦予了二人關係的素質 ) 基督教:神造人 神看為是好的,活得更豐盛,全然成聖,人文主義 早期近代的涵義 歐洲文藝復興時期 : 以標榜人道以求脫離當時的宗教勢力,強調尊重人 (兒童)及其個體性,重生命本體的建立,注重兒童身、心、靈的全面肯定、培育、調和與發展 ,重視、尊重人的個性為特徵,以發展兒童的人格為任務,提倡兒童身、心、靈全面並重發展,均衡培育德、智、體、群、美、靈,注重人身、心特點,與個別差異,反對一體性的劃一集體主義 ( 類的人 ); 學習方法:反對嚴罰,死記硬背,單向注入;倡直觀自然、社會、互動,激發學生的興趣與主動,人文主義 近代的涵義 歐洲17 世紀科學大發現、啟蒙思潮時期 :,標榜 科學、理性、自由、平等、博愛 為核心的 人文精神,人文主義 現代的涵義 針對 唯科學主義、唯理性、功利主義教育的流弊 Alfred N. Whitehead : Science and the Modern World 強調科學、理性、物質、功利並不能涵蓋生活的一切 強調以人為人,以人為本的人本精神 提倡人文照觀的,把人當作人來討論 ,並重人際關係的建立 ( 人文主義的第三思潮 The Third Tide Humanistic Movement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惟人非單純的肉體存在,也非純理性的活物;人有感性、情性和靈性,心靈是存在於肉體,並且影響著肉體的生活。 反對現代的行為主義心理學派,把人純動物化,甚至獸化;,人文教育的意義 是成 人 的教育,而非單成 材 、 器 ,考試中心、職業主義的教育 糾正重工科輕理科、重理科輕文科之偏失 魯潔教授:“當今的教育從根本上偏離了它本 質的意義,成為了一種工具理性操作下的功利主義教育 “ 人文教育注重人文及社會精神價值建設:人格培養、情意完善、情操的陶冶,人文教育的內涵,以 人 為目的,以 人文學科 (arts, humanities) 為手段,實現人文關懷的教育 以培養 人與個人、人與人、人與社會及人與物 (自然) 的人文素質的教育 人文教育包括: 人文知識 和 人文精神,後者是其核心、靈魂,人文教育是以 人 為主題,以 文化建構 (生活形態 )為底蘊,以 生活意義 的追求為指向的 人的生命的體現 、生命的確立、生命的發展 和 生命的完滿完成 的法則和原理,人文教育與人文精神,人文知識 若沒有了人文精神 和 人文情懷 的滲透與定向,就成了純知性、理性的認識。,人文學科教導 只有人文精神孕育其中,才可以轉化為人文情感,人文情懷,以致人文素質培育。,人文精神的涵義,對人、人的發展的關注、 對人之所以為人的思索,以及 對人尊重 等三種精神 ( 人道、人本、人文主義 )互為表裡關係的表現,只有基於上述精神, 才能把人文教育的實質表現出來,藉人文教育以培育人文素養 人內在的素質與外在的表現,體現出: - 自我在的正面、積極肯定 自我的發展與提升,以求自我的實現 ( Self-actualization & fulfillment ),Content of Western Education : Self-fulfillment, socialization, Passing on Cultural heritage,個人與人,人及環境的培育 ( Milieu Education ) 社化環境 (social environment ;cultural socialization ) “ 人非孤島“ ( No man is an island ), “ social animal “ 物質 ( 生態 ) 環境 ( physical environment ; ecology ),Martin Buber “ 重視人文教育 ,其目的在於使學生認識到 自己的存在,是形成自己獨特的生活,包括 真誠、選擇、負責的態度;教育不僅僅是向 學生傳授某種知識和技能態度,而且要關心 著整個人的形成。“,“ I I , I Thou, I It Relation “ “ 人與己、人與人、人與物 的關係 “,主體的人,生命,生活,生態,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態教育,人文精神和素質的體系與培育,(milieu),人文精神,人文素養,缺乏人文精神與素質的後果 獨尊技術知識、物質、功利教育,輕視情性與精神的人文教育 人 ( 學生 )對生命的自殘,對他人生命、對自然與生命的漠視 人文學科止於純 人文知識,日趨科學化、知識化 教師進行支離破碎的講授與分析,缺失了人文的內涵,成了沒有靈氣和活力的知識,忽略了人間終極價值的意義。 例:一篇有血有肉、感情豐滿的課文,分解為生詞、般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靈魂 就沒有了:熟背 背影 ,感受不到淒美的情愫,人文教育的時代作用 以人的生命、人格培養、生活智能與技能為目的的人文教育是超越的 人文教育高於知識教育,而且從根本上制約著知識教育 人文教育也照觀科學教育,賦予科學教育持平而合宜的人生位置、價值和意義使科學教育在意義上具有一種人文教化意蘊的,全面的科學教育 並非 反科學 的 它使人的個人自處、人的精神生活、靈魂世界、人的人際生活不致進一步日益邊緣化,Alfred North Whitehead ( 懷德克 ) 1861 1947 in “The Aims of Education“ “ The aim of education , or education itself, is as boundless as the sky and as deep as the ocean. It concerns the nobility of life and is, in this sense, religious in nature. Education is religious. “,Alfred North Whitehead ( 懷德克 ) 1861 1947 in “The Aims of Education“ 我要強調整個人類文化遺產 帶來的修養, 例如:文學 對人的文明生活的影響。 我重視個性、創造力的相互影響。 人將很快遺忘教育的個別細節。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智慧力量 ( intelligence )。一些徹底滲透到你全身的原則,毋寧是一種心智的習慣和素養。心智活動時,能起動合宜的思維與行動作用,就是智慧力量。,Alfred North Whitehead ( 懷德克 ) 1861 1947 in “The Aims of Education“ 教育充斥了無活力的概念、死的知識。 教育就是獲得運用知識的心智能力,其目的在於刺激和指導,以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 編一本具有真正教育作用的教科書,它將是難編、難教的,若然不是,燒毀它吧,因為它不可能具有教育價值。 教育需要通過調協專門教育與普通 (通識) 教育使個體的人得到和諧的發展,使受教育者成為有文化的專家,既有專門知識,又有文化素養,表現智慧能力。,艾略脫: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上說:,“ 我要警告面前的世代,當惕勵、小心 - 智慧失落在知識裡! “,廿一世紀人類: 多資訊,卻缺少知識 與學問 多知識和理論,卻缺少智慧力量,新世紀 人需要掌握的智能類別 Y.C. Cheng (2000 ) Contextual Multiple Intelligence,學習智 / 技能 Learning Intelligence / Skills 科技智能 Technological Intelligence / Skills 經濟智能 Economic Intelligence 社會智能 Social Intelligence 政治智能 Political Intelligence 文化智能 Cultural Intelligence,智能 (intelligence) 是一種或一組 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或製造出一 種或不同交文化背景中被認為有價值的生產能力。 Howard Gardner,新世紀人的類別 Y.C. Cheng (2000 ) Contextual Multiple Intelligence,學習人 Learning Person 科技人 Technological Person 經濟人 Economic Person 社會人 Social Person 政治人 Political Person 文化人 Cultural Person,“ 一個真正受過教育的人,不單體會到知識,並能了解經濟的意義,欣賞美的事物,又肯為社會服務即便對生存的意義,也有透徹的體會 “ - Oswald Spengler,新世紀人的類別 涵義,藉人文學科學習 培育 人文精神與素質 Humanity & Humanistic Temperament Through Humanities,World 世界,Society & Nation 社會、國家,School & Family 學校與與家庭,Parents &Teachers 家長與 教師,Students 學生,Interactive Chain of Personal Development 個人發展的互動鍊,Humanity, Values, Attitude, Spirit ,Heart-ware,Mind, Knowledge ,Software,Body, Physical & Skills ,Hardware,Basic Components of Human Being,人的基本成份,身,智、知性,智性、情性靈 性、 人文情操、素養,Liberal Studies as a World Trend UK & USA = General Studies Shanghai, Taipei = Social Studies Australia, Singapore = Integrated Social Studies,Open & Flexible Curriculum Framework of The 8 KLAs :-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Personal, Social & Humanities Education Mathematics Education Science Educ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Arts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New Senior Secondary Curriculum Chinese + English + Mathematics + Liberal Studies + 2X / 3X and / or Career Oriented Curriculum + Other learning experiences ( coordinated Science, MCE, career related, community service, physical & aesthetic art ),“ New “ Liberal Studies Not a “combination of subjects, but an interdisciplinary subject for ALL students to promote multiple perspective education Incorporate humanistic perspectives in the analysis of contemporary issues Develop personal independent intellectual capacity / intelligence Enhance understanding of and commitment to society& nation Develop international awareness and global outlook Prepare for uncertainties and constant and drastic changes,其結構功能是: 幫助學生肯定自我、生命意義與自我價值,領導生活,引導學生不斷作自我提昇、自我超越,層層推演,以至關愛他人、家庭、國家、社會,以致世界,成就己立、立人。,人文素養的培育,個 人,家 庭,社 會,國 家,世 界,PSHE in Jumior Secondary Education Broad & Balanced Coverage of The 6 Strands in PSHE Personal & Social Development Time, Continuity & Change Place & Environment Social System & Citizenship Resources & Economic Activities Culture & Heritage,人文精神與素養 重視避免非人性化的教育 個人的主體性活動、反思性的自我教育 重視個人的個體性 ( individuality ) 的全面、均衡、 整合的發展 重視個人的自立、自主、自發 重視個人的反思帶來可持續發展與生活成長的追求 重視尋問: 人是誰?什麼是人應有的、健康的、文明的生活方式? 什麼是真、善、美、正義、公平?,人文精神和素質的性質 人文精神和素質指出:人應該如何生活 人文精神和素質源於生活 、存在於生活 、為 生活而存在、藉生活 得以體驗。 人文素養不應是知識的人文精神,而是生活的 人文精神 人生目的、理想、意義為核心 衹有在生活得到教化中,才可以體現和體驗人文 精神和人文素養的真實、客觀存在和它的普 遍真實性。,人文精神和素質的性質 人文精神和素質的培養,是屬於生活形態的; ( 現實生活中孤立的人文精神和素質,是不存在的 ) 不是純認知、純智性的;是感性、情性的 它是價值 ( value-loaded)、信仰 的,雖有知識,卻重體現 在生活上; 它是形成於 人選擇其生活方式中 它表現於一種價值取向,及取向而來的知行合一,培養人文精神和素質的途徑 在於喚醒個人對人性價值與意義的 認識和肯定 在於喚醒個人主體內,對人性價值 與意義的內在存在的自覺; 個人實現 存在於 社群與文化當中,藉人文教育成就人文素質的意義 人文教育重:人如何處理自己,並處理人與自 然、社會、他人的關係 人文教育重:人如何處理自己的理性、情感 、意志等社會屬性問題 人文教育重:通過觀念意識、品格情操、心理 性格、價值取向、和文化素養來展現個人 藉人文教育獲得的知識、能力和生活經驗,成 就的人文素養,其的重要成分是:自我感 、責任感、歷史感,林肯名言 “ The nation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 shall not perish.“,人文精神、人文關懷與素養根植於 學生中心、學習中心、生活中心(生活化) Humanity of the students, by the students, for the students ( Student Centred ) Humanistic disposition of the living, by the living for the living. ( Life / Living- Centred ),培養人文精神和素質的方法 課程觀:知識性的內容 生活化的內容 學習觀: 單向認知 參與、雙向互動; 教師的角色:知識的擁有者、傳授者、權威、灌輸 引導者、推動者、啟發、陶冶 學生的的角色: 知識的被動吸收者 學習過程中的主動參與、經歷、建構者,從參與中學習、反思、建構 從做中學習、反思、建構 從行動經歷/經驗中學習、反思、建構 從思維、體驗中學習、反思、建構 建構知識與智能 ( knowledge & intelligence),約翰。杜威 - 實證主義 John Dewey : Pragmatism Learning by participation, doing, experiencing & reflecting,學生如是,老師亦如是!,學生全人成長 公民領袖素質,教學,生活獨立 訓導結合,聯課 活動,時代 公民,教師專業成長,親和 關係,自重 互愛,制度 嚴謹,同工 協作,青少年生理、心理發展階程,學部、學段特色,個別差異,學生學習效能,學生中心,“ 學生都是望著老師的背影長大的 “ 教師擁有,學生才會容易擁有,“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 未能自渡先渡人,亦是菩薩的發心 “ 梁啟超 ,教師沒有的,不要期望學生會擁有,近年,筆者主持的校本教職員專業成長研討會中,近50次裡,60 % 與下列課題有關 :,團隊協作 隊工精神 隊工建立 教師凝聚力 全校整合的意義與方法 校園文化 - 共同價值觀的建構 師生校園歸屬感的提昇,學校整合、協作 (Whole School Approach ) 信念:,學校是一個整合的有機體 (holistic entity, organism),由個部份組織而成,各部份雖然有其特定的功能,須要充份發揮,惟它們郤是相輔相承地 (mutually supplement and mutually compliment) 整合而成(integration)。它體現出來的力量是:全校的動力大於各部份力量的總和。(The whole includes and composes of the parts and is greater than the sum of parts),全校整合法 (Whole School Approach),師生表現指標與目標 (Indicators and Object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