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穿针外固定疗法(2012课堂教学).ppt_第1页
骨科穿针外固定疗法(2012课堂教学).ppt_第2页
骨科穿针外固定疗法(2012课堂教学).ppt_第3页
骨科穿针外固定疗法(2012课堂教学).ppt_第4页
骨科穿针外固定疗法(2012课堂教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骨科穿针外固定疗法 治疗骨折,穿针外固定疗法治疗骨折 适应症,骨科穿针外固定疗法治疗骨折的适应症包括: 新鲜不稳定骨干骨折肱骨、尺骨、桡骨、股骨、胫腓骨等新鲜不稳定骨干骨折。 新鲜复杂骨干骨折合并神经、血管损伤的肱骨、尺骨、桡骨、股骨、胫腓骨等骨干骨折。 新鲜开放性骨干骨折肱骨、尺骨、桡骨、股骨、胫腓骨等的新鲜开放性骨干骨折。 部分新鲜关节内骨折股骨颈、踝关节、胫骨平台等部位的新鲜关节内骨折。 陈旧性骨干骨折畸形愈合、延迟愈合、不愈合,穿针外固定疗法治疗新鲜骨折 骨折诊断,骨折的诊断、是通过对患者受伤史、全身情况、局部情况的全面了解和受伤部位的X线检查等,将临床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判断和推理,从而作出骨折是否存在、骨折部位和类型、移位情况、有无并发症等正确诊断结果的过程。,穿针外固定疗法治疗新鲜骨折 骨折诊断,受伤史 全身情况轻微骨折可无全身症状。一般有发热、口渴、口苦、心烦、尿赤便秘、夜寐不安、脉浮数或弦紧、舌质红、苔黄厚腻等症。如合并外伤性休克和内脏损伤等,还有相应的表现。 局部情况包括(1)一般症状疼痛和压痛肿胀和瘀斑活动功能障碍 (2)骨折特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 线片证实,穿针外固定治疗骨折 肱骨干骨折,肱骨干骨折是指肱骨外科颈以下12cm至肱骨髁上2cm之间的骨折。占全身骨折的1.31%。肱骨干骨折好发于骨干的中部,其次是下部,上部最少。中下1/3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易发生不连接。,穿针外固定治疗骨折 肱骨干骨折,主要血管、神经的体表投影 1肱动脉的投影:在腋窝顶与肱骨内外髁中点间的联线上。 2正中神经的投影:与肱动脉相同,唯其上部稍在肱动脉外侧,下部稍在肱动脉内侧。 3桡神经的投影:自腋后皱壁下,斜经臂后部至臂外侧面中下1/3交界处,再由此处至肱骨外上髁连一线。 4尺神经的投影:在上自腋窝顶,下至尺骨鹰咀与肱骨内上髁中点间的连线上。,穿针外固定治疗骨折 肱骨干骨折,临床表现及诊断 1上臂有明显的外伤史。 2局部疼痛、胀、压痛剧烈,或伤肢肢体有环形压痛。 3上臂出现短缩、成角畸形,触摸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 4X线检查:肱骨干骨或骨小梁的连续性有断离。,穿针外固定治疗骨折 肱骨干骨折,穿针外固定器疗法治疗 新鲜闭合肱骨干骨折合并软组织挫伤较重,或局部外固定有困难者可直接采用穿针外固定。此疗法最适合中、下1/3骨折。应用此疗法,可有效地避免骨折端的分离与旋转移位,避免了切开复位对骨折端周围组织的血运破坏,故能收到良好地治疗效果。 陈旧性肱骨干骨折畸形愈合、延迟愈合、不愈合,穿针外固定治疗骨折 肱骨干骨折,1.术前准备: 麻醉选择:一般采用局部或臂丛阻滞麻醉。 体位:仰卧位或侧卧位。 穿针部位的准备:选用的克氏针不宜过粗,一般2.5mm直径即可,穿针部位常规定备皮、消毒、铺无菌巾,穿针前要调整好复位固定器针座及侧杆的位置。 2.穿针部位及方法: 近端穿针部位:三角肌粗隆上45cm距臂内侧1.52cm处,自前向后穿针。穿针时应注意避开臂内侧的血管神经束。 远端穿针部位:肱骨内外髁间连接线上23cm,肱二头肌腱外缘,穿针时注意一定贴着肱二头肌外缘,以免损伤外侧的桡神经及内侧血管束。,肱骨干骨折,(3)复位固定: 遵循手法-器械-手法-器械的应用原则,在穿好克氏针后,消毒敷料包扎针孔,按装上复位固定器,根据骨折断端重叠的情况进行器械牵引,然后应用手法纠正侧方及成角移位并放置好弧形压板,拧紧弧形压板的固定螺杆,C型臂X线机下透视,观察骨折断端的对位对线情况如果良好就拧紧所有旋纽,如果情况较差就应重新手法整复,并调整弧形压板的位置,直至骨折断端的位置良好。待确认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后,应用三角巾悬吊前臂于中立位。,肱骨干骨折,术后处理及功能锻炼: (1)注意针孔渗血渗液情况,并及时换药,防止针道感染。 (2)术后鼓励患者经常用力作握拳活动。 (3)根据肱骨肿胀消退情况要及时调整弧形压板的压力,防止因压力的减小而出现骨折断端的再移位。 (4)术后第一周内透视12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5)术后2周,可进行肘、肩 关节的功能锻炼。 (6)术后68周,摄X线片,确认骨折临床愈合后,可拆除复位固定器,拔除克氏针。继续进行肩、肘关节的功能锻炼。,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关节损伤之一。多发生在5岁12岁,平均年龄7岁。约占肘部损伤的30%40%。 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颇多,可原发或继发血管、神经损伤。处理不当容易引起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和肘内翻、外翻畸形。因此,这种损伤在治疗时必须加以重视。,肱骨髁上骨折分型,1.伸直型 肘关节伸直位受伤。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骨折远端向后上方移位而骨折近端向前方移位。伴有侧方移位者又可分为尺偏型和桡偏型。 2.屈曲型 肘关节在屈曲位受伤,肘尖先着地,骨折线由后下方斜向前上方,骨折远端向前上方移位。亦可分为尺偏型和桡偏型。 3.粉碎型 若肱骨下端受到压缩性暴力,则发生粉碎型骨折,又称肱骨髁间骨折。骨折线呈“T”型或“Y”型。,肱骨髁上骨折 诊断,无移位骨折肘部可有肿胀、疼痛,肱骨髁上处有压痛,功能障碍。骨折有移位者,肘部疼痛、肿胀较明显,甚至出现张力性水泡,有畸形、骨擦音和异常活动。合并神经或血管损伤时可见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及循环障碍。伸直型肘部呈靴状畸形,但肘三角关系仍保持正常,这一点可与肘关节后脱位相鉴别。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显示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 根据受伤史、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可作出诊断。,肱骨髁上骨折 穿针外固定适应症,开放性骨折 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需要探查处理 软组织严重肿胀,出现张力性水泡,其它外固定措施无法应用 陈旧性骨折,需折骨、切骨矫形,肱骨髁上骨折 穿针外固定方法,4、操作方法 (1)术前准备: 麻醉选择:一般采用全麻。能配合的较大儿童可用局部或臂丛阻滞麻醉。 体位:患者取仰卧位,肩外展70。 穿针部位的准备:选用的克氏针不宜过粗,一般1.52mm直径即可,穿针部位常规定备皮、消毒、铺无菌巾,穿针前要调整好复位固定器针座及侧杆的位置。,肱骨髁上骨折 穿针外固定方法,(2)穿针部位及方法: 近端穿针在喙突与三角肌粗隆连线中点自前向后垂直于肱骨干穿入1枚直径1.52.0mm克氏针。穿针时应注意避开臂内侧的血管神经束。 远端穿针在尺骨鹰嘴穿入1枚直径1.52.0mm克氏针。,肱骨髁上骨折 穿针外固定方法,(3)复位固定: 遵循手法-器械-手法-器械的应用原则,在穿好克氏针后,消毒敷料包扎针孔,按装上复位固定器,根据骨折断端重叠的情况进行器械牵引,然后应用手法纠正侧方及成角移位并放置好弧形压板,拧紧弧形压板的固定螺杆,C型臂X线机下透视,观察骨折断端的对位对线情况如果良好就拧紧所有旋纽,如果情况较差就应重新手法整复,并调整弧形压板的位置,直至骨折断端的位置良好。待确认骨折断端对位对线良好后,应用三角巾悬吊前臂于中立位。,肱骨髁上骨折 穿针外固定方法,(4)术后处理及功能锻炼: 注意针孔渗血渗液情况,并及时换药,防止针道感染。 术后鼓励患者经常用力作握拳活动。 根据肱骨肿胀消退情况要及时调整弧形压板的压力,防止因压力的减小而出现骨折断端的再移位。 术后第一周内透视12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术后2周,可进行肩关节的功能锻炼。 术后46周,摄X线片,确认骨折临床愈合后,可拆除复位固定器,拔除克氏针。进行肩、肘关节的功能锻炼。,桡、尺骨干双骨折,桡、尺骨干双骨折较为常见,占全身骨折的6%,多发生在青、少年。二骨完全骨折后,折端间可发生重迭、旋转、成角和侧方移位四种畸形。绝大多数病例可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桡、尺骨干双骨折 诊断,伤后局部疼痛,肿胀明显,前臂活动功能丧失,动则疼痛加剧。有移位的完全骨折,多有短缩、成角和旋转畸形,但儿童青枝骨折仅有成角畸形。检查局部压痛明显,有纵轴叩击痛,有移位的完全骨折有骨擦音和异常活动。X线照片应包括腕关节和肘关节,正侧位前臂X线照片可确定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以及有无合并上、下桡尺关节脱位。若骨折后患肢疼痛剧烈、肿胀严重,手指麻木发凉或发绀,被动活动手指疼痛加重,应考虑为前臂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根据受伤史、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可作出诊断。,桡、尺骨干双骨折穿针外固定治疗,1.手法复位 麻醉生效后,对前臂的上1/3骨折,采取旋后位牵引;中1/3与下1/3骨折,采取中立位牵引,并都加以分骨,使前臂骨折初步复位,并由两助手维持牵引及夹挤分骨下的位置不变。 2.穿针部位:近端在尺骨鹰咀下方2cm处的内外侧,与骨干垂直;远端在桡骨茎突上1.5cm处及尺骨茎突上1cm。 3.穿针要点:患者仰卧,上臂外展90,屈肘90,维持牵引及分骨下穿针。上1/3骨折前臂旋后60穿针;对中、下1/3前臂中立位穿针。远侧针进针时要稍靠背侧,腕部轻度屈曲,防止血管神经。,桡、尺骨干双骨折穿针外固定治疗,针穿好后,以无菌纱布覆盖针道,助手即可放开患者肢体,安装外固定器。上1/3骨折,将前臂固定在旋后60;对中、下1/3固定于中立位。 复位不全者再通过手法和器械调整加以纠正。最后根据骨折的类型和平面,于掌背侧放置蝶形或弧形压板,防止掌背侧的移位,保持骨折端的稳定,并同时起到加强固定的作用。,孟氏骨折,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又称孟氏(Monteggia)骨折。它是指尺骨半月切迹以下的尺骨上l3骨折,同时桡骨头自肱桡关节和上桡尺关节脱位,而肱尺关节无脱位。尺骨上l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可发生于各种年龄,但多见于儿童。,孟氏骨折分型,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均能引起孟氏骨折,而以间接暴力所致者为多。分为伸直型、屈曲型、内收型和特殊型四种损伤类型。 1.伸直型表现为尺骨上1/3斜形骨折,骨折断端向掌侧及桡侧成角移位;桡骨头向前外方脱出。 2.屈曲型表现为尺骨上13横断或短斜形骨折,骨折断端向背侧、桡侧成角移位,桡骨头向后外方脱出。 3.内收型 表现为尺骨冠状突下方骨折,骨折断端向桡侧成角,桡骨头向外侧脱出。 4.特殊型为桡、尺骨双骨折合并桡骨头向前脱出。,孟氏骨折诊断,伤后肘部和前臂疼痛、肿胀,前臂旋转功能和肘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移位明显者,前臂背侧可见尺骨成角畸形。检查时,在肘关节前外、后外或外侧可摸到脱出的桡骨头,骨折和脱位处压痛明显,被动旋转前臂时有锐痛,可扪及骨擦音和异常活动。可合并桡神经损伤。X线正侧位照片应包括肘、腕关节、X线片可显示骨折类型、移位情况和桡骨头的移位方向。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若不注意临床检查,常易发生桡骨头脱位的漏诊,应根据受伤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并认真阅读X线片,以作出正确诊断。,孟氏骨折穿针外固定治疗,先手法复位再穿针连接外固定器,最后手法与器械结合整复残余移位。,盖氏骨折,盖氏骨折指桡骨下1/3骨折合并桡尺远侧关节脱位多见于成人,儿童较少见。桡骨下 1/3骨折极不稳定,整复固定较难,桡尺远侧关节脱位容易漏诊,造成不良后果。故对这种损伤应予足够重视。,盖氏骨折分型,桡骨骨折合并桡尺远侧关节脱位的病理变化比较复杂,临床可分为三型: 第一型:桡骨干下1/3骨折(一般为青枝型),合并尺骨下端骨骺分离,皆为儿童。 第二型:桡骨干下1/3横断、螺旋或斜形骨折,骨折移位较多,桡尺远侧关节明显脱位,多属传达暴力造成。此型最常见。 第三型:桡骨干下骨折,桡尺远侧关节脱位合并尺骨干骨折或弯曲畸形,多为机器绞伤。,盖氏骨折诊断要点,诊断要点: 伤后前臂肿胀,疼痛,桡骨下部向掌侧或背侧成角畸形。腕部亦有肿胀,压痛,下桡尺关节松弛并有挤压痛。当检查桡骨有明显假关节活动而尺骨尚完整时,即应想到本病。拍摄 线片时,必须包括腕关节,以观察下桡尺关节的分离程度,是否伴有尺骨茎突骨折。,盖氏骨折穿针外固定治疗,按照手法器械手法器械程序复位固定。 新鲜盖氏骨折麻醉生效后,先行手法复位纠正桡骨短缩和成角畸形,使尺骨小头还纳然后骨针自桡骨茎突上1.5cm处穿入至尺骨茎突上1cm穿出,使盖氏骨折的几种移位,均得到了解决;近端在尺骨鹰嘴下2cm处穿针,连接外固定器进行牵引,纠正桡骨的残余重叠和成角畸形,再以手法残余移位。最后,根据骨折的分型,在掌背侧放置蝶形或弧形压板,防止掌背侧的移位,维持固定。,桡骨远端骨折,桡骨下端骨折是指桡骨远侧端3cm范围内的骨折。桡骨下端骨折临床上较为常见、多见于老年人和青壮年。20岁以前的患者,多为桡骨远端骨骺分离。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两种。伸直型又称科雷斯(Co1les)骨折;伸直型骨折脱位,又称巴尔通(Barton)骨折。屈曲型又称史密斯(Smith)骨折;屈曲型骨折脱位,又称反巴尔通骨折。,桡骨远端骨折 诊断,伤后腕部有明显疼痛、肿胀,桡骨下端处压痛明显,有纵轴叩击痛,腕关节活动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手指作握拳时疼痛加重,有移位骨折常有典型畸形。伸直型呈“餐叉样”畸形,屈曲型呈“锅铲状”畸形;远端向桡侧移位时呈“枪刺状”畸形。腕关节正侧位X线照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根据受伤史、临床表现和X线检查可作出诊断。,桡骨远端骨折穿针外固定治疗适应证,适应证: (1)新鲜开放性骨折; (2)软组织挫伤肿胀严重的骨折; (3)关节面粉碎必须依靠牵引维持其稳定和关节面平整的骨折; (4)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后再度移位者;,桡骨远端骨折穿针外固定治疗,对于严重的桡骨远端骨折,常产生桡骨远端松质骨的压缩性骨折,导致松质骨的骨缺损,当骨折整复后,这种骨缺损致使桡骨丧失其支撑结构,在承受到轴向压力时,难以避免发生短缩畸形,导致再度移位。因此,采用穿针外固定治疗能有效纠正骨折的短缩畸形,恢复腕及手部的正常功能。,桡骨远端骨折穿针外固定治疗,麻醉下,先用手法整复骨折。 无菌操作下分别用直径2.0mm的克氏针在尺骨鹰嘴部和第23掌骨颈部由尺侧向桡侧穿针,远侧针要求与掌骨轴线的垂线呈20夹角,桡侧偏高,以利于维持腕关节的尺偏位,以无菌敷料覆盖针孔。 穿针后安装复位固定器将前臂置于中立位,应用固定器牵引纠正短缩畸形后,再辅以手法纠正残余移位,放置掌、背侧压板维持腕关节于轻度掌屈位,以恢复桡骨远端关节面的掌倾角度,桡骨远端骨折穿针外固定治疗,术后管理 术后用三角巾悬吊前臂,抬高患肢,待麻醉恢复后即鼓励患者进行手指屈、伸活动及肩、肘关节活动。术后第3天更换针孔敷料1次,以后每隔57天用碘酒、酒精擦拭针道周围皮肤,以无菌干纱布更换敷料,保持针道皮肤清洁、干燥,如针孔有渗出或感染表现应及时换药,必要时用适当抗菌素治疗,一般能很快控制。术后根据X线片调整外固定器及压板的位置,新鲜骨折一般需固定67周。,股骨颈骨折分型,按骨折部位分型 1头下型 骨折面完全在股骨头下,整个股骨颈都在骨折远段。这类骨折对股言头血运的损伤较严重。 2头颈型 骨折面的一部分经过股骨头下,另一部分则经过股骨颈。内下方多带有三角形鸟嘴状颈部骨折片。对股骨头血运的损伤仅次于头下型。 3经颈型 全部骨折面均通过股骨颈,多发生于青壮年患者。 4基底型 骨折面位于股骨颈基底,前部在关节囊内,后部在关节囊外,故又称囊外骨折。前三型骨折面在关节囊内,因此又称囊内骨折。,股骨颈骨折分型,按骨折段之间的关系分型 1外展型:两骨折段之间呈外展关系,股骨头处于相对内收位,骨折远端的外上部分嵌插于股骨头内,内侧骨皮质无错位,颈干角增大。x线侧位片显示股骨头无错位和旋转。又称嵌插型骨折,位置稳定,愈合率最高。 2中间型 由x线正位片来看,两骨折端亦呈外展嵌插关系,但x线侧位片则显示两骨折端在前面出现分离,向前成角。骨折位置不完全稳定,为过渡到内收型的中间阶段。 3内收型 两骨折端完全错位,股骨头处于外展位,远骨折端则上移并外旋,呈内收关系,故称内收型骨折。骨折位置最不稳定,愈合率最低。,股骨颈骨折,按骨折移位的程度分型(Garden分型) Garden于1961年提出,是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分型方法。,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Garden I型:为不完全性骨折,即“外展型”或“嵌插型”骨折骨折线未及整个股骨颈,部分骨小梁仍保持连续。,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Garden 型:为无移位骨折。股骨颈完全骨折而无移位或轻度移位。股骨头无倾斜。如不予保护,远折端可继续外旋而移位。股骨颈完全骨折,骨小梁的连续性全部中断,但骨折没有移位。,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Garden 型:为轻度移位骨折。股骨颈完全骨折部分移位。远折端外旋和上移较轻,股骨头部内旋并外展。可由股骨头内侧骨小梁的方向来判断。如未予保护,移位可继续加重。,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Garden 型:为完全移位骨折。股骨颈完全骨折完全移位。可因外力本身作用,亦可因型骨折未及时复位,远折瑞持续上移并外旋,使后下支持带自近折端剥离股骨头回复至中立位。如暴力较大,股骨颈后缘可出现粉碎骨块或骨质压缩而缺损。,股骨颈骨折诊断,一外伤史:中老年患者一般多由轻微暴力所致;青壮年或儿重患者则常是强大暴力致伤;一些高龄患者可能没有明显外伤史。 二症状体征:伤后患髋疼痛、功能障碍、不能站立行走。但有些不完全骨折、嵌插骨折者,可继续勉强行走或骑自行车。患肢呈外旋、短缩畸形。腹股沟略饱满;腹股沟中点压痛,患肢纵轴叩击痛,可触及大粗隆上移。 三X线检查:可以明确诊断、骨折类型和移位方向以及程度。,股骨颈骨折穿针外国定治疗,穿针外固定疗法治疗: 一适应证 (1)新鲜股骨颈囊外骨折; (2)新鲜囊内骨折属Garden、型者; (3)新鲜颈中骨折属Garden型者; (4)以上患者伤前应具备行走能力,除外严重的全身器质性疾病。,股骨颈骨折穿针外国定治疗,复位: 1.复位时间:住院后应立即进行复位;如移位严重可用牵引慢性复位。 2.复位方式:采用牵引或手法复位。,股骨颈骨折穿针外国定治疗,固定: 骨折复位后,经X线检查达到复位标准,即可行穿针固定术。 1.固定术时机的选择:伤后8小时以内者,应立即行穿针外固定术;伤后超过24小时可先行牵引复位,1周后再行穿针固定术。 2.麻醉:可选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股骨颈骨折穿针外国定治疗,定点画线: 复位后应由两助手维持患肢体位。腹股沟中点股动脉博动处外下1cm处定第1点;在大腿外侧大粗隆顶点下3cm定第2点;大粗隆顶点下56cm定第3点;股骨外侧髁上810cm阔筋膜张肌后缘定第4点。取第1枚克氏针放在第1、2点的皮肤连线上,第2枚针放在第1、3点的皮肤连线上,并测量1至2、3点的距离,加以记录。第3枚针放在第4点上,使该针与大腿纵轴相垂直。拍髋关节正位X线片或透视观察,调整针的投影位置,使第1枚针投影紧贴股骨颈外侧骨皮质之下;第2枚针投影紧贴颈内侧骨皮质之上,并通过股骨距。,股骨颈骨折穿针外国定治疗,穿针固定: 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穿针。按所画1、2点的连线穿第1枚克氏针;在1、3连线穿入第2枚克氏针;在大腿下端外侧第4点处垂直于股骨干轴线穿入第3枚针。透视确认穿针位置正确后,用敷料覆盖针道,即可安装力臂式固定器。再次活动患髋关节,证实固定良好,可将针尾剪短,橡皮膏粘贴,以免划伤它处皮肤。,股骨颈骨折穿针外国定治疗,术后护理: 1.体位:术后取平卧位,将患肢放在中立或略外展位,髋关节旋中位,膝关节伸直,患侧小腿及足处置一护被架,以防毡、被等覆盖物压在足尖,造成外旋,使骨折端处产生过大的应力。也可穿丁字鞋或皮肤牵引,防止外旋移位。 2.针道护理:针道感染是本疗法主要并发症。提高针道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是获得良好疗效的措施之一。清洁换药是防止针道感染的重要措施。应根据渗液的多少决定换药间隔时间,渗液较多者可每日换药1次,少者可23天换药1次。,股骨颈骨折穿针外国定治疗,功能锻炼: 一般年轻体壮患者术后3天,年老体弱者术后10天左右扶双拐下地进行患肢免负荷功能锻炼。 锻炼34周后,可以逐渐向正常步态过度,健足可迈过患足,但患肢仍应免荷。3个月后骨折初步愈合,X线检查又见骨折线模糊,骨小梁通过骨折线,并已连续。患者自觉患肢有力局部压痛不明显,患肢可部分负荷锻炼,但负重量勿过大。,股骨颈骨折穿针外国定治疗,力臂式固定器的拆除: 一般固定术后34个月后,骨折已基本愈合,即可拆除力臂式固定器,拆除之前应详细进行检查,并参考X线片,确证愈合后方可拆除。 可先拔掉股骨下端的克氏针。骨折完全愈合后,则可拔除3枚克氏针。,股骨粗隆间骨折,病因病理: 受伤原因及机制与股骨颈骨折相同。因转子部骨质松脆,故多为粉碎性骨折。根据骨折线的方向和位置,临床上可分为三型;顺转子间型、反转子间型、转子下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分型,(一)顺转子间型骨折 骨折线自大转子顶点开始,斜向内下方行走,达小转子。本型骨折一般髋内翻不严重,移位较少,骨折远端外旋移位。粉碎型则髋内翻严重,远端明显上移、外旋。,股骨粗隆间骨折 分型,(二)反转子间型骨折 骨折线自大转子下方斜向内上行走,达小转子的上方。骨折近端外展、外旋,远端向内、向上移位。,股骨粗隆间骨折 分型,(三)转子下型骨折 骨折线经过大小转子的下方。,诊断要点: 伤后局部疼痛、肿胀明显。患者不能站立,患肢明显缩短内收、外旋畸形,局部压痛,纵向叩击痛,可闻及骨擦音。 股骨转子间骨折和股骨颈骨折的受伤姿势、临床表现、全身并发症大致相仿。但股骨转子部血运丰富,肿胀明显,有广泛的瘀斑,压痛点多在大转子处,预后良好;而股骨颈骨折瘀肿较轻,压痛点在腹股沟中点,囊内骨折愈合较难。X线照片可明确骨折类型和移位情况。,股骨粗隆间骨折穿针外国定治疗,手法器械手法器械 穿针方式:,股骨干骨折,股骨干骨折是指股骨小转子下25cm至股骨髁上24cm之间的股骨骨折。股骨干骨折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男多于女。 股骨干骨折多由强大暴力引起。直接暴力引起者多为横断或粉碎骨折,间接暴力引起者多为斜形或螺旋形骨折,均属不稳性骨折。儿童则可能为不完全骨折或青枝骨折,均类属稳定性骨折。成人一侧股骨干骨折后,内出血亦可多达5001500m1,早期可能出现休克,若同时有多处骨折者更应注意。大腿挤压伤又可引起挤压综合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