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练习试卷(一)(含解析).docx_第1页
山东省菏泽市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练习试卷(一)(含解析).docx_第2页
山东省菏泽市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练习试卷(一)(含解析).docx_第3页
山东省菏泽市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练习试卷(一)(含解析).docx_第4页
山东省菏泽市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练习试卷(一)(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菏泽市2019届高三历史适应性练习试卷(一)(含解析)文综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血缘意义上说,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然而春秋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这一变化A. 反映了宗法制遭到破坏B. 推动礼乐制度的世俗化C. 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D. 加速王权与族权的分离【答案】C【解析】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表明对宗法的遵从,故A项错误;“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没有涉及到礼乐制度,故B项错误;“然而春秋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有利于形成对华夏祖先的认同,故C项正确;“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没有涉及王权与族权的分离和冲突,故D项错误。点睛:商周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在复习时把握一个“主体”、注意两个“角度”、理解三个“特点”。一个“主体”: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紧密结合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两个“角度”:一是纵向认识早期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二是横向与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比较,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三个“特点”: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二是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三是具有相对的延续性(继承性)和稳定性。2.下表为不同文献关于唐代土地状况的记述。由此可以推知A. 土地的自由买卖得到法律保障B. 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C. 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D. 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答案】D【解析】【详解】综合表格信息可知,政府对贫贱庶人变卖永业田及富豪大商、寺观和王公百官等占田行为无力管控,这体现了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听卖永业田”、“比置田庄,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可知唐代土地买卖并未得到法律保障;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只有全唐文提到了租佃经营,其他文献无法得出此信息,因此无法得出唐代租佃经营基本取代自耕农经营;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社会结构的变化。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宋度宗( 1240-1274年)时,有臣僚谏言:“政事由中书则治,反之则乱,天下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这表现了当时士大夫A. 对君权合法性的质疑B. 挑战君权至上的传统C. 约束君权的治世精神D. 共治天下的民主意识【答案】C【解析】根据“政事由中书则治,反之则乱,天下事非人主所可得私也”可知,巨僚主张政事应通过中书省,不能皇帝一人私自决策,体现约束君权的治世精神,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政事决策应通过中书省,没有涉及君权合法性、挑战君权至上,排除AB;材料反映的是限制君主权力,无法体现共治天下的民主意识,排除D。4.乾隆年间,“(江南地区)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该现象A. 反映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 说明了商业资本操控国计民生C. 表明了自然经济已经开始瓦解D.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成长艰难【答案】D【解析】根据“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表明商人和官僚把他们的财富主要用来购买土地,而不是用来扩大再生产,这造成资本主义发展缺乏资本,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绅衿商贾拥有大量田产,和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无关,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商业资本操控国计民生”,排除B;鸦片战争后,我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C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判断得出商人和官僚把财富主要用于买田置地上,使资本主义发展缺乏资本积累。5.下表为中国某时段银钱比价 表格数据反映了该时段A. 白银的大量流入导致中国货币贬值B. 不正当的国际贸易冲击了中国的金融秩序C.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依然占优势地位D. 西方大规模经济侵略使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数据变化来看,当时中国出现银贵钱贱的现象,这是不正当的国际贸易导致大量白银外流的结果,故选B;白银大量流入导致的结果应当是银贱钱贵,排除A;大量白银外流,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逆差,不能反映中国处于优势地位,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形态的变化,排除D。6.民国初年,采菲录记载:“天足萌秀之际,因放足而致夫妻反目者、翁姑虑待者,时有耳所闻。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这说明A. 近代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异常缓慢B. 妇女缠足习俗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C. 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D. 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引发社会大变革【答案】C【解析】【详解】民国以来,政府大力移风易俗,近代中国社会民众的习俗变迁显著,排除A;材料中“旧有缠足之妻,多成弃妇;纤小之足,每致离婚”说明存在对缠足习俗面临挑战,说明妇女缠足习俗的社会基础正在动摇,排除B;由材料中对放足存在不同的态度,说明社会思想观念呈现新旧冲突的局面,故选C;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时间不符,而材料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大变革,排除D。7.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2枚:“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两套邮票相比,后者A. 突出中共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B. 强调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援助C. 肯定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D. 呈现了抗战中不同力量的历史贡献【答案】D【解析】【详解】后者的邮票不仅体现出国民党抗战,还体现出中国远征军的入缅作战以及华侨华人的贡献,这些邮票呈现出不同阶层的抗战地位,故D正确;前者主要是中共抗战,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美苏对中国抗战的支持,故B错误;后者只是提到国民党抗战,还有其他方面的抗战史实,故C错误。8.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A. 建国初实行的“另起炉灶的政策B.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 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 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推行【答案】B【解析】所谓的“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材料中给出的解释是“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结合所学知识冷战时期中国利用地缘政治开展对话的有中美关系和中苏关系。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没有体现出“冷战”的特点;C选项与材料无关;D选项没有体现出与苏美的关系问题。点睛:解答本题关键点是要对这段话真实内涵有所理解。其中基辛格是一个突破口,可以联系到中美关系正常化。其次就是内容上面突出“冷战”,再次验证了我们选择的正确性,可以进一步分析得出。9.“公益捐助制度”是古典时代雅典让富人出钱为城邦服务的一项重要制度,起初出于对政治回报的预期,富人自愿踊跃捐助。公元前5世纪末,由于富人的不满和频繁逃避,捐助成为法律规定的强制性义务。这种变化反映了A. 捐助制度促进社会平等B. 法律保障公益活动进行C. 城邦政治影响捐助制度D. 雅典民主政治开始衰弱【答案】C【解析】材料中由自愿的“公益捐助制度”变为法律义务,捐助成为城邦政治的一项内容,表明城邦政治影响捐助制度,故答案为C项。材料中未体现捐助制度促进社会平等的内容,排除A项;由于法律规定公益捐助制度,出现“频繁出现逃避”捐助现象,说明法制未能起到确保公益活动的进行,排除B项;D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10.伏尔泰说:“中国的皇帝、蒙古的大汗、土耳其的苏丹都不能对地位最低微的人说我禁止你消化、上厕所和思维。”伏尔泰意在强调A. 君主专制导致等级森严B. 法律面前人人都应平等C. 君主专制破坏平等关系D. 平等是天赋的自然权利【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消化、上厕所和思维”反映了人人都有平等的生理活动和思维活动的权利,实质上说明平等是天赋的自然权利,故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君主专制导致等级森严的现象,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个人在法律面前的地位,故B排除;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君主专制破坏平等关系,而是强调自然权利平等,故C排除。11.一份对1842年英国曼彻斯特的调查报告提到:“手织工每天干14小时活,挣的钱还不够吃两顿饭”。1844年对全英国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织袜工平均每台织机每周收入10先令,扣除租机费后只有6先令,且衣食住行都包括在内。这两份调查所揭示的社会现实A. 说明工业革命未提高工人生活质量B. 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条件C. 说明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成熟D. 反映了英国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只说明当时英国纺织工人的生活状况,不能说明工业革命未提高工人生活质量,故A项错误;这两份调查所揭示的社会现实说明,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工人阶级被资产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社会现实,说明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尖锐,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条件,故B项正确;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成熟,需要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说明英国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故D项错误。12.20世纪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A. 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B. 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C. 努力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经济模式D. 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分析材料可知,材料主旨是讲经济危机有一定的内在调整规律,政府不能反映过度,不能一遇到经济危机就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结合所学可知,当时西方处于经济滞涨时期,美国国内有些经济学家主张反对凯恩斯主义中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也就是要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反对国家的过度干预,主张减少计划杠杆的调节作用,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C选项错误,材料未体现调整产业结构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模式”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执政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反对国家过度干预经济,反对过度福利国家制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第1I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一第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3题一第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需求做答。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不可忘也。父母罔极之恩,同于天地。摘自黄庭坚家族黄氏家规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摘自朱子家训睦宗族,和乡邻。禁凌暴,守法纪。戒争讼,莫为非。宣圣谕,敦族义。圣谕指明太祖朱元璋的“圣谕六言”即“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节选自中国古代家规族约材料二 晚清是家训的革新时期。曾国藩在给儿子曾纪泽的信中认为“中国自强之本在立机器局,开翻译馆,造地球仪,皆是也。”李鸿章在谕玉侄中说“吾国自古相传之伦理曰君臣曰父子曰夫妇曰兄弟曰朋友,此五者之纲纪,在家族封建时代似可通行,然已不甚适当大地交通,国家种族之竞争愈烈,故吾之伦理,愈不适应于当世,而吾国人犹泥之,此地方所以不发达,邦国之所以日受人侮也”。左宗棠教育子女“读书只要明理,不必坚以科名,子孙贤达,不在科名有无迟早终日读书,而所行不逮一村农野夫,乃能言之鹦鹉耳,纵能掇巍科、跻通显,於世何益?於家何益?非惟无益,且有害也。”张之洞在与子书中说:“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累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因送汝东渡。当今既入此,应努力上进,尽得其奥,务必养成一军人资格。勿忘!勿忘!”摘编自陈延斌洋务派家训初探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家规、家训”内容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家规、家训”有何积极作用?(2)据材料二,指出晚清家训对中国传统家训“革新”的表现,并结合时代背景作简要评析。【答案】(1)特点:宗法观念浓厚;强调儒家伦理道德;重视教化;借助圣谕管理家族作用:传承发扬传统美德;调节家庭关系,凝聚宗族力量;稳定社会秩序。(2)革新表现:主张向西方学习;对以儒家伦理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提倡经世致用;具有强烈的爱国救亡意识。评析:随着封建制度的进一步衰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近代经济的发展、西学的传播等,家训增加了新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家训内容的变化体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寻求强国御辱之道,挽救民族危机的愿望,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利于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从时代背景入手展开评析,言之成理即可)。【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由材料“人有祖宗,犹水木之有本源”,可见宗法观念浓厚;由材料“慈也孝也友也恭也”,可见强调儒家伦理道德,重视教化;由材料“圣谕六言”,可见借助圣谕管理家族。第二小问,由强调儒家伦理道德,可见有利于传承发扬传统美德;由重视教化,可见有利于调节家庭关系,凝聚宗族力量;由借助圣谕管理家族,可见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2)第一小问,由材料“中国自强之本在立机器局,开翻译馆,造地球仪,皆是也”,可见主张向西方学习;由材料“此五者之纲纪,在家族封建时代似可通行,然已不甚适当”,可见对以儒家伦理为核心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由材料“读书只要明理,不必坚以科名,子孙贤达,不在科名有无迟早”,可见提倡经世致用;由材料“方今国事扰攘,外寇纷来,边境累失,腹地亦危。振兴之道,第一即在治国,治国之道不一,而练兵实为首端”,可见具有强烈的爱国救亡意识。第二小问,近代中国,封建制度进一步衰落,随着列强侵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但也客观上有利于近代经济的发展、西学的传播等,家训增加了新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内容。而家训内容的变化体现了先进的中国人挽救民族危机的愿望,顺应了历史潮流,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14.世界进入近代以来,一些国家先后兴起,成为世界性的支配力量,下表列举部分重大事件。大国兴衰交替,是不可避免的历史法则。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大国兴衰的启示”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源自材料;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答案】示例1:国家统一是大国崛起的前提。葡萄牙和西班牙率先完成了国家的统一,最早用国家的力量推行重商主义,在政府的支持下,葡萄牙、西班牙走在了探寻新航路的前列,获得广阔的殖民地,从中得到了巨大的利益,所以在16世纪成为世界强国。1581年荷兰独立,建立荷兰共和国。1602,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通过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垄断海上远洋贸易这些方式,最终在17世纪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头号贸易强国。18世纪中叶,英国与北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打响北美独立战争的第一枪。通过战争,美国独立,建立新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工业革命迅速开展。1861年1865年的南北战争,巩固了美国的统一,推动了美国工业化的顺利进行,美国逐步成为工业强国。19世纪中叶,四分五裂的格局状态严重阻碍德意志经济的发展。从1864年到1870年,普鲁士先后进行了三次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的统一,全面推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并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迅速实现工业化,到19世纪末成为工业强国。综上,建立统一国家对现代化的发展极为重要,是大国崛起的前提。示例2:不断创新,引领时代发展的潮流与方向,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1581年,荷兰独立,创造出一种新的政府形式,即“共和国”,这是欧洲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经济方面,荷兰人发展出近代的金融、信贷体系。如1602年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通过向全社会融资的方式,成功地将分散的财富变为对外扩张的资本。通过这些制度创新,荷兰在17世纪成为贸易强国。1688年“光荣革命”后确立了议会的统治,王权逐渐虚设,英国开君主立宪制之先河。此后责任内阁制、两党制等先后确立,给英国带来了稳定的政治局面,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瓦特改良蒸汽机,工业革命最先在英国发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成就了英国的霸权。美利坚合众国成立后,制定1787年联邦宪法,创造一个新型的国家联邦制共和国,保证美国长治久安,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依靠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独占鳌头。所以,只有不断创新,成为时代的创造者,才能领先工业世界。示例3:合理运用国家权力能够推动国家的持续发展强有力的君主制给葡萄牙、西班牙带来了早期的辉煌,但君主权力过度扩张,连年战争摧毁了本国的经济,如1588年,英西大海战,就是对西班牙霸权的一次沉重打击。德国统一后,俾斯麦运用用国家的力量全面推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国家权力无限制地发展,其后果却是灾难性的。德国在发展达到顶峰之时发动了世界大战,给欧洲、世界和自身带来了巨大灾难。日本政府在明治维新时期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运用国家政权力量扶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亚洲强国。明治维新也使权力过多集中于天皇,不受民众制约,结果走上了侵略扩张之路。【解析】【详解】本题据材料“世界进入近代以来,一些国家先后兴起,成为世界性的支配力量”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围绕“大国兴衰的启示”提炼出一个观点,例如:国家统一是大国崛起的前提,可以从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成为世界强国为例;不断创新,引领时代发展的潮流与方向,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可以从荷兰和美国的创新为例;合理运用国家权力能够推动国家的持续发展,可以以西班牙葡萄牙开辟新航路和德国的崛起和日本明治维新为例。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2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B铅笔子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15.【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著名甲骨学家董作宾将甲骨卜辞分为新旧两派,新派的起始之人即为祖甲。他说:“新派者,自祖甲始之,在卜辞中,充分表现其革新之精神。如历制之改进,祀典之修订,卜事及文字之厘定,皆其大端祖庚既殁,祖甲新立,遂毅然实行其革新礼制之计划,此卜辞中足以为之证明者也。”祖甲的改革并不是在即位后就立刻进行的,而是经过了一段时间后才逐步开展起来的。其中,两项历法改革的实施时间也有不同,废除“十三月”置闰制度在前,改用“正月”之名在后。祀典改革则是在两项历法改革之间开始进行的。这些时间先后实际上反映了祖甲改革各项举措具有内在承续关系。祖甲改革以废弃“十三月”置闰为开端,使得每年固定为十二个月,之后又对过去较为随意的祭祀行为进行了规范,形成了缜密的周祭制度。摘编自莫伯峰殷商祖甲时代历法改革的时机(1)根据材料概括祖甲改革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祖甲改革的历史作用。【答案】(1)改革内容涉及面广;分步骤逐步实施;改革内容承续有致;规范性强。(2)使得王朝制度更为规范化,这成为以后中国政治改革的一种倾向;历法制度改革更有利于指导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丰富了早期的中华文明;祖甲改革的锐气和胆魄,为后人树立了榜样。【解析】【详解】(1)由材料“历制之改进,祀典之修订,卜事及文字之厘定”,可见改革内容涉及面广;由材料“祖甲的改革并不是在即位后就立刻进行的,而是经过了一段时间后才逐步开展起来的”,可见分步骤逐步实施;由材料“祖甲改革各项举措具有内在承续关系”,可见改革内容承续有致;由材料“对过去较为随意的祭祀行为进行了规范,形成了缜密的周祭制度”,可见规范性强。(2)由改革规范性强来看,使得王朝制度更为规范化,这成为以后中国政治改革的一种倾向;由中国历法是服务农业经济可知,历法改革有利于指导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丰富了早期的中华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