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城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江西省南城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江西省南城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江西省南城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江西省南城县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城二中20182019年下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二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24.0分)1. 用很弱的光做单缝衍射实验,改变曝光时间,在胶片上出现的图象如图所示,该实验表明( ) A. 光的本质是波B. 光的本质是粒子C. 光的能量在胶片上分布不均匀D. 光到达胶片上不同位置的概率相同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时间较短 时间稍长 时间较长A. 康普顿效应深人揭示了光的粒子性B. 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C. 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中存在原子核D. 卢瑟福通过a粒子散射实验证实了在原子核内部存在质子3. 一质点以坐标原点为中心位置在y轴上做简谐运动,其振动图线如图所示,振动在介质中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1m/s.此质点从t=0开始振动,经过0.3s后此质点立即停止运动,则在t=0.4s时刻,波形图将是下图中的()A. B. C. D. 4.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一些物理学家对某些物理现象的研究直接促进了“近代原子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关于以下4幅图中涉及物理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 图1是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爱因斯坦为了解释此实验规律,首次提出了“能量子”概念B. 强激光的出现使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吸收多个光子成为可能,这已被实验证实。如图2所示,若用波长为的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不偏转;则换用波长也为的强激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可能偏转C. 如图3所示,一个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最多可以放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D. 图4为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三种射线在电场中偏转情况,其中线代表的射线穿透能力最强5. 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某同学用同一光电管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了三条光电流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曲线(甲光、乙光、丙光),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出()A. 甲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B. 乙光的频率小于丙光的频率C. 乙光对应的截止频率大于丙光的截止频率D. 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大于丙光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6. 一列简谐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经过0.5s后的波形如图中的虚线所示已知波的周期为T,且0.25sT0.5s,则()A. 不论波向x轴哪一方向传播,在这0.5s内,x=1m处的质点M通过的路程都相等B. 当波向+x方向传播时,波速等于10m/sC. 当波沿+x方向传播时,x=1m处的质点M和x=2.5m处的质点N在这0.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 当波沿-x方向传播时,经过0.1s时,质点M的位移一定为零二、多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7. 电容式传感器是用来将各种非电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由于电容器的电容C取决于极板正对面积S、极板间距离d以及极板间的电介质这几个因素,当某一物理量发生变化时就能引起上述某个因素的变化,从而又可推出另一个物理量的值的变化,如图所示是四种电容式传感器的示意图,关于这四个传感器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的传感器可以用来测量角度B. 乙图的传感器可以用来测量液面的高度C. 丙图的传感器可以用来测量压力D. 丁图的传感器可以用来测量速度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的位移总比减弱点的位移要大B. 单摆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其振动周期与单摆的摆长无关C. 火车鸣笛向我们驶来,我们听到的笛声频率比声源发声的频率高D. 当水波通过障碍物时,若障碍的尺寸与波长差不多,或比波长大的多时,将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9. 一群处于第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过程中能发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将这些光分别照射到图甲电路阴极K的金属上,只能测得3条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丙所示,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图乙中的c光是氢原子由第4能级向基态跃迁发出的B. 图乙中的b光光子能量为12.09eVC. 动能为le的电子能使处于第4能级的氢原子电离D. 阴极金属的逸出功可能为W0=6.75eV10. 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t时刻波形图如图中的实线所示,此时波刚好传到P点,t+0.6s时刻的波形如图中的虚线所示,a,b,c,P,Q是介质中的质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列波的波速可能为50m/sB. 质点a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一定小于30cmC. 质点c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能为60cmD. 若周期T=0.8s,则在t+0.5s时刻,质点b、P的位移相同三、实验题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0.0分)11. 在做“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的实验时,(1)为了利用单摆较准确地测出重力加速度,可选用的器材为_A2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小木球、秒表、米尺、铁架台B10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小钢球、秒表、米尺、铁架台C10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大木球、秒表、50cm量程的刻度尺、铁架台D100cm长的结实的细线、大钢球、大挂钟、米尺、铁架台(2)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摆球应在经过最_(填“高”或“低”)点的位置时开始计时,并计数为1,摆球每次通过该位置时计数加1当计数为63时,所用的时间为t秒,则单摆周期为_秒(3)实验时某同学测得的g值偏大,其原因可能是_A实验室的海拔太高B摆球太重C测出n次全振动时间为t,误作为(n+1)次全振动时间进行计算D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了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4)有两位同学利用假期分别去参观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的物理实验室,各自在那里利用先进的DIS系统较准确地探究了“单摆的周期T与摆长L的关系”,他们通过校园网交换实验数据,并由计算机绘制了T2-L图象,如图甲所示去北大的同学所测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是_(填“A”或“B”)另外,在厦大做探究的同学还利用计算机绘制了a、b两种单摆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a、b两单摆的摆长之比=_(北大所在地的纬度比厦大高)12. 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研究金属的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v的关系,描绘出图乙中的图象,由此算出普朗克常量h电子电量用e表示,回答下列问题:(1)入射光的频率增大,为了测遏止电压,则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向_(MN)端移动(2)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_(增大、减小、不变)(3)由UC-v图象可知,这种金属的截止频率为_(乙图字母符号表示)(4)由UC-v图象可求普朗克常量表达式为h=_(乙图字母符号表示)四、 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13,(8分)一静止的铀核(92238U)发生衰变转变成钍核(Th),已知放出的粒子的质量为m,速度为v0假设铀核发生衰变时,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粒子和钍核的动能(1)试写出铀核衰变的核反应方程(2)求出铀核发生衰变时的质量亏损(已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不考虑相对论效应)14, (9分)如图所示,光电管的阴极k是用极限波长为0=5.010-7m的钠制成。现用波长为=3.010-7m的紫外线照射阴极K,当光电管阳极A和阴极K之间的电压U=2.1V时,光电流达到最大值Im=0.56A已知元电荷的电荷量e=1.6010-19C,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光速C=3108m/s。求:(1)每秒钟内由阴极K发射的光电子数目n;(2)电子到达阳极A时的最大初动能Ek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该紫外线照射下阴极的遏止电压Uc(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5, (9分一列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甲所示,从该时刻开始计时,波上A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则:(1)若此波遇到另一列简谐横波并发生稳定干涉,则该波所遇到的波的频率为多少?(2)从该时刻起,再经过t=4.6s,P质点通过的路程为多少?(3)若t=0时振动刚刚传到A点,从该时刻起再经多长时间横坐标为60m的质点(未画出)第二次位于波谷?16. (14分)氢原子处于基态时,原子能量E1=13.6eV,已知电子电量e =1.61019C,电子质量m=0.911030kg,氢的核外电子的第一条可能轨道的半径为r1=0.5310-10m. (1)氢原子核外电子的绕核运动,则氢原子处于n=2的定态时,核外电子运动的周期多大?处于n=2的定态与n=4的定态电子运动周期之比? (用K,e,r1,m表示,rn=n2r1,,不要求代入数据)(2)若要使处于n=2的氢原子电离,至少要用频率多大的电磁波照射氢原子?(3)若已知钠的极限频率为6.001014Hz,今用一群处于n=4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发射的光谱照射钠,试通过计算说明有几条谱线可使钠发生光电效应?(其中h=6.6310-34Js)答案1,C 2,A 3,C 4,B 5,B 6,B 7,ABC 8BCE 9,BCD 10ACD 11.【答案】B;低;t31;C;B;4:912.【答案】N 不变 vc U1ev1-vc13.【答案】解:(1)根据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写出衰变方程:92328U90234Th+24He(2)设钍核的质量为M,反冲速度大小为v,由动量守恒定律,得:0=mv0-Mv其中mM=4234设质量亏损为m,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粒子和钍核的动能,则mc2=12mv02+12Mv2所以m=119mv02234c214.【答案】解:(1)光电流达到最大值时Im=qt而q=ne其中t=1s解得n=3.51012(个)(2)光电子从阴极K逸出时的最大初动能为Ekm0,由光电效应方程有Ekm0=由动能定理Ekm=Ekm0+ue解得Ekm=6.0110-19J(或3.76ev);(3)由Uce=Ekm0可得Uce=1.66V;15.【答案】解:(1)发生稳定干涉的条件是频率相同,所以该波所遇到的波的频率为:f=1T=1.25Hz(2)t=4.6s=5T+34T所以通过的路程为:L=54A+3A=46m(3)由A点在t=0时刻向上振动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v=200.8m/s=25m/s,x=60m处的质点第一次到达波谷的时间为:t1=60-10v=60-1025s=2s此质点第二次位于波峰的时间为:t=t1+T=2.8s16.【答案】解:(1)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库仑力作向心力,则有:则氢原子处于n=2的定态时,核外电子运动的周期有:又有:T2T4=r23r43,其中r2=4r1,r4=16r1;整理解得:T2T4=18(2)要使处于n=2的氢原子电离,照射光光子的能量应能使电子从第2能级跃迁到无限远处,最小频率的电磁波的光子能量应为:得:=8.211014Hz(3)由于钠的极限频率为6.001014Hz,则使钠发生光电效应的光子的能量至少为:E0=h=eV=2.486eV一群处于n=4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发射的光子,要使钠发生光电效应,应使跃迁时两能级的差EE0,所以在六条光谱线中有E41、E31、E21、E42四条谱线可使钠发生光电效应。1.【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及其表现形式,其实这类题目往往考查的内容很基础,故只要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就能顺利解决此类题目。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可知,单个光子表现为粒子性,而大量光子表现为波动性,并且单个光子通过双缝后的落点无法预测,而光子到达的多的区域表现为亮条纹,而光子到达的少的区域表现为暗条纹。【解答】AB、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可知,单个光子表现为粒子性,而大量光子表现为波动性,说明光有波粒二象性,故AB错误;CD、时间不太长时,底片上只能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点子,说明了单个光子表现为粒子性,曝光时间长时,光子到达的多的区域表现为亮条纹,而光子到达的少的区域表现为暗条纹,说明光的能量在胶片上分布不均匀,光到达胶片上不同位置的概率不相同;故C正确,D错误。故选C。2.【答案】A【解析】【分析】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由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电子跃迁到低轨道,运动动能增加,但总能量减小;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核可分;卢瑟福在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式。本题考查了原子物理部分的内容,知识点多而杂,关键是记住相关知识,基础题目;其中要注意玻尔理论中,氢原子吸收能量向高能级跃迁的过程中氢原子的能量增大了,但核外电子的动能是减小的。【解答】A.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都揭示了光的粒子性,故A正确;B.由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电子跃迁到低轨道,运动动能增加,但总能量减小,即势能增加,则B错误;C.贝克勒尔通过对天然放射现象的研究发现了原子核可分;卢瑟福提供粒子散射实验得到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C错误;D.卢瑟福在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式,故D错误。故选A。3.【答案】C【解析】解:根据振动图象得知,t=0时刻质点沿y轴正方向振动,即波源的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则介质中各质点的起振方向均沿y轴正方向,与波最前头的质点振动方向相同起振后0.3s此质点立即停止运动,形成波长的波形由振动图象读出周期T=0.4s,波长=vT=0.4m,则再经过0.1s后,即t=0.4s时波总共传播的距离为S=vt=0.4m,传到x=0.4x处,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根据振动图象t=0时刻质点的振动方向确定波传播时各质点起振的方向由振动图象读出周期,求出波长,分析再经过0.1s后,即总共经过0.4s时波传播的距离,确定波形图本题要抓住质点的振动与波动之间关系的理解根据时间与周期的关系、波传播距离与波长的关系分析4.【答案】B【解析】解:A、黑体辐射实验规律,普朗克为了解释此实验规律,首次提出了“能量子”概念,故A错误; B、强激光的出现使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吸收多个光子成为可能,若用波长为的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不偏转;则换用波长也为的强激光照射锌板,能吸收多个光子,从而可能发生光电效应,验电器指针可能偏转,故B正确; C、一个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最多可能发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即n=4能级到n=3能级,n=3能级到n=2能级,n=2能级到n=1能级,故C错误; D、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三种射线在电场中偏转情况,其中线带负电,则其代表的射线,穿透能力并不是最强,穿透能力最强,故D错误; 故选:B。普朗克首次提出了“能量子”概念;当入射光的波长不大于极限波长,即可发生光电效应,结合强激光的出现使一个电子在极短时间内吸收多个光子成为可能,即可判定; 一个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最多可以放出3种,而大量的跃迁,则最多放出6种;射线电离能力最强,而射线穿透能力最强。考查“能量子”概念提出者,理解一个与大量电子跃迁的种类不同,掌握三种射线的各自特征,注意强激光的特殊性。5.【答案】B【解析】解:A、根据eU截=m=h-W,入射光的频率越高,对应的截止电压U截越大。甲光、乙光的截止电压相等,所以甲光、乙光的频率相等;故A错误。B、丙光的截止电压大于乙光的截止电压,所以丙光的频率大于乙光的频率,则乙光的频率小于丙光的频率;故B正确。C、同一金属,截止频率是相同的,故C错误。D、丙光的截止电压大于甲光的截止电压,所以甲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小于于丙光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故D错误;故选:B。光电管加正向电压情况:P右移时,参与导电的光电子数增加;P移到某一位置时,所有逸出的光电子都刚参与了导电,光电流恰达最大值;P再右移时,光电流不能再增大光电管加反向电压情况:P右移时,参与导电的光电子数减少;P移到某一位置时,所有逸出的光电子都刚不参与了导电,光电流恰为零,此时光电管两端加的电压为截止电压,对应的光的频率为截止频率;P再右移时,光电流始终为零eU截=m=h-W,入射光的频率越高,对应的截止电压U截越大从图象中看出,丙光对应的截止电压U截最大,所以丙光的频率最高,丙光的波长最短,丙光对应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也最大该题考查光电效应的实验,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截止电压、截止频率,以及理解光电效应方程eU截=m=h-W6.【答案】B【解析】解:A、当波沿-x方向传播时,0.5s=(0.75+n)T,当n=1时符合条件,解得T=s,在这0.5s内,x=1m处的质点M通过的路程sM=, 当波沿+x方向传播时,0.5s=(0.25+n)T,当n=1时符合条件,解得T=0.4s,在这0.5s内,x=1m处的质点M通过的路程sM=,所以通过的路程不相同,故A错误, B、由图线可直接读出波长=4m因为0.25sT0.5s, 所以当波向+x方向传播时,0.5s=(0.25+n)T,当n=1时符合条件,解得T=0.4s,所以v=,故B正确; C、在这0.5s内,x=1m处的质点M通过的路程sM=5A=10cm,x=2.5m处的质点N在前0.4s内通过的路程为4,后0.1s内向上运动,平均速度比从位移最大处运动的平均速度大,所以在后0.1s内的路程大于A,所以在这0.5s内通过的路程sN5A,故C错误; D、当波沿-x方向传播时,T=s,而0.1s,质点M没有回到平衡位置,位移不为零,故D错误 故选:B 已知两个时刻的波形,波的传播方向可能沿向右,也可能向左当波向右传播时,传播的最短距离是波长,当波向左传播时,传播的最短距离是波长,根据时间与周期的关系,求出周期,再求频率和波速及运动的位移和路程 本题是利用波的时间周期性,求出周期,再求解波速的,也可以根据空间的周期性,求出波传播距离的通项,再求解波速,注意0.25sT0.5s,这个条件的应用7.【答案】ABC【解析】解:A、图示电容器为可变电容器,通过转动动片改变正对面积,改变电容,可以用来测量角度,故A正确。B、图示电容器的一个极板时金属芯线,另一个极板是导电液,故是通过改变电容器两极间正对面积而引起电容变化的,可以用来测量液面的高度,故B正确;C、丙图是通过改变极板间的距离,改变电容器的,可以用来测量压力,故C正确;D、可变电容器,通过改变电介质,改变电容,可以用来测量位移,不能测量速度,故D错误;故选:ABC。电容器的决定式C=,当电容器两极间正对面积变化时会引起电容的变化,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成正比考查了影响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如何改变电容器的容,电容传感器的特点8.【答案】BCE【解析】【分析】振动加强点的振幅最大,不是位移总是最大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固有频率无关;根据多普勒效应判断接收频率与波源发出频率的关系;当波长与障碍物尺寸差不多,或比障碍物尺寸大,会发生明显的衍射;根据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公式比较波长的大小。本题考查了干涉现象、衍射现象、双缝干涉、多普勒效应、受迫振动等基础知识点,关键要熟悉教材,牢记这些基础知识点。【解答】A.在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振幅最大,位移在变化,所以振动加强点的位移不是总比减弱点的位移大,故A错误;B.单摆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单摆的周期与驱动力的周期相等,与固有周期无关,故B正确;C.火车鸣笛向我们驶来时,根据多普勒效应知,我们接收的频率大于波源发出的频率,故C正确;D.当水波通过障碍物时,若障碍的尺寸与波长差不多,或比波长小的多时,将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D错误;E.根据x=知,A光的条纹间距比B光的条纹间距大,则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故E正确。故选BCE。9.【答案】BCD【解析】【分析】本题是波尔理论和光电效应的综合,理解能级跃迁的规律和光电效应有关知识是解题的关键。【解答】A.一群处于第4能级的氢原子,只能测得3条电流随电压变化,即只有三种光子发生了光电效应现象,即41、31和21跃迁的光子。由图乙可知a光的遏止电压最高,c光的遏止电压最低,可知a光的能量最高,c光能量最低,故a光是氢原子由第4能级向基态跃迁发出的,故A错误;B.由A中分析可知,b光是31跃迁产生的,其能量为12.09eV,故B正确;C.动能为le的电子大于第4能级的氢原子电离所需的最小能量0.85eV,故能使处于第4能级的氢原子电离,故C正确;D.由玻尔理论知,4能级跃迁的光子能量分别为12.75eV,12.09eV,10.2eV,2.55eV,1.89eV,0.66eV,由于只有三种光子发生光电效应,则金属的逸出功必然大于2.55eV,故逸出功可能为W0=6.75eV ,故D正确。故选BCD。10.【答案】AC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波的波长,而由两列波的波形图可得两波形相距的时间与周期的关系,则可得出波速的表达式;由波速可知周期的表达式,可得出质点的路程及位移,并写出质点的振动方程本题考查对波动图象的理解能力知道两个时刻的波形时,往往应用波形的平移法来理解特别要注意理解D答案中简谐运动的对称性,P和b正好处在了同一点,但是方向恰好相反【解答】解:A、由图可知,波的波长为40m;两列波相距0.6s=(n+)T,故周期T=s;波速为:v=(4n+3)m/s=(n+50)m/s,(n=0,1,2,)当n=0时,当v=50m/s时,故A正确;B、质点a在平衡位置上下振动,振动的最少时间为T,故路程最小为3A即30cm,故B错误;C、c的路程为60cm,说明c振动了1.5个周期,则可有:+1.5T=0.6,即+=0.6,解得:n=1时满足条件,故C正确;D、在 t时刻,因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所以此时质点P是向上振动的,经0.5秒后,P是正在向下振动(负位移),是经过平衡位置后向下运动0.1秒;而质点b是正在向上振动的(负位移),是到达最低点后向上运动0.1秒,因为0.2秒等于,可见此时两个质点的位移是相同的 故D正确;E、当T=0.8s,当t+0.4s时刻时,质点c在上端最大位移处,据=rad/s=2.5 rad/s,据图知A=0.1m,当从t+0.4s时刻时开始计时,则质点c的振动方程为:x=0.1cos(2.5t)(m),故E错误故选:ACD11.【答案】B;低;t31;C;B;4:9【解析】解:(1)实验中应采用长1m左右,不能形变的细线,小球选用体积小质量大小的金属球;故选:B;(2)摆球经过最低点的位置时速度最大,在相等的距离误差上引起的时间误差最小,测的周期误差最小所以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摆球应选经过最低点的位置时开始计时由题分析可知,单摆全振动的次数为N=31,周期为T=;(3)A、海拔太高时,重力加速度较小,这肯定不是测量结果偏大的原因;故A错误;B、摆球的重力越重,误差越小;故B错误;C、实验中误将n次全振动计为n+1次,根据T=求出的周期变小,g偏大,故C正确D、摆线上端未牢固地系于悬点,振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依据:,测得的单摆周期变大,故由可知得到的g值偏小,故D错误(4)由得,知T2L图象的斜率越大,则重力加速度越小,因为南京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小于北京,去北大的同学所测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的斜率小,应该是B图线由振动图线知,两单摆的周期比为,由知,两单摆摆长之比=故答案为:(1)B;(2)低;(3)C;(4)B;(1)根据实验要求确定所需要的仪器;(2)为了减小测量周期的误差,摆球应选经过最低点的位置时开始计时根据全振动的次数,求出周期(3)根据重力加速度的表达式,可分析g值偏大可能的原因(4)根据T2L图象比较出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因为北京和南京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不同,从而可知北大的同学所测实验结果对应的图线根据振动图象得出两摆的周期比,从而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得出两单摆的摆长之比本题考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原理和方法,了解重力加速度的变化规律和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原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2.【答案】N 不变 vc U1ev1-vc【解析】解:(1)入射光的频率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则遏止电压增大,测遏制电压时,应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N端移动(2)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km=hv-W0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增大入射光的强度,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3)根据Ekm=hv-W0=eUc,由UC-v图象可知,当遏止电压为零时,v=vc所以这种金属的截止频率为vc;(4)根据Ekm=hv-W0=eUc,解得,图线的斜率k=,则h=故答案为:(1)N;(2)不变;(3)vc;(4)入射光的频率增大,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遏止电压增大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得出Uc-的关系式,通过关系式得出斜率、截距表示的含义该题通过图象的方法考查光电效应,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最大初动能与遏止电压的关系13.【答案】解:(1)发生稳定干涉的条件是频率相同,所以该波所遇到的波的频率为:f=1T=1.25Hz(2)t=4.6s=5T+34T所以通过的路程为:L=54A+3A=46m(3)由A点在t=0时刻向上振动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v=200.8m/s=25m/s,x=60m处的质点第一次到达波谷的时间为:t1=60-10v=60-1025s=2s此质点第二次位于波峰的时间为:t=t1+T=2.8s答:(1)该波所遇到的波的频率为1.25Hz;(2)从该时刻起,再经过t=4.6s,P质点通过的路程为46m;(3)若t=0时振动刚刚传到A点,从该时刻起再经2.8s横坐标为60m的质点(未画出)第二次位于波谷【解析】(1)发生稳定干涉的条件是频率相同,根据图象计算频率的大小;(2)先据图象知,=20m,T=0.8s,用波速公式求出波速;用s=vt求波传播的距离,(3)利用t求出质点P通过的路程;横坐标为60m的质点(未画出)第二次位于波峰,即质点在坐标原点的波形传播到为60m的质点处,利用t=求解即可灵活应用波动图象和质点的振动图象求波速是解题的关键,注意质点的振动路程和波传播的距离的区别;明确波传播的实质14.【答案】解:(1)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做匀速圆周运动,库仑力作向心力,则有:则氢原子处于n=2的定态时,核外电子运动的周期有:又有:T2T4=r23r43,其中r2=4r1,r4=16r1;整理解得:T2T4=18(2)要使处于n=2的氢原子电离,照射光光子的能量应能使电子从第2能级跃迁到无限远处,最小频率的电磁波的光子能量应为:h谓=0-(-E14)得:=8.211014Hz(3)由于钠的极限频率为6.001014Hz,则使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