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解读.ppt_第1页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解读.ppt_第2页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解读.ppt_第3页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解读.ppt_第4页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解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省级培训会,2006年7月15日,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1、2、3章,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业指导委员会 信息技术学科组成员,孙立文 Z,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解读,报告内容,一、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作用及编写体例 二、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特点及教学上总体指导意见 三、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教学指导意见分章节解读,一、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作用及编写体例,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教学指导意见 体例及作用 (1),教材角度:信息技术5套教材自教育部审定通过至今已有3年,随时代发展教材本身内容需要调整,“意见”起着重新定位作用。 区域角度:各个省在九年义务教育中都使用自己的教材,与全国审定教材存在着衔接问题, “意见”起着重新优化组合作用。 教师角度:由于每位教师水平高低不一,理解不同,对模块知识内容深广度把握难以一致, “意见”起着规范认识作用。 评价角度:使本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学业评价、学分认定上,有统一检测标准。,作用,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教学指导意见 作用及体例 (2),指导意见分章节按照“课标内容”、 “教学要求”、 “教学建议” 三个栏目编写。 课标内容:是教学的目标源头,采取按章节从课程标准中直接录用的方式,方便教师对应检索。 教学要求:以节为单位,分“基本要求”、“发展要求”与“说明”三个部分。 基本要求:主要是提出全体学生学习时要达成的三维目标,提示教师要完成的基本教学任务。 发展要求:主要是指出一些有条件的学生可在本节学习时增补,全体学生在本模块学习结束时需掌握的内容。 说明:主要是对教学深广度的界定。 教学建议:主要是对如何实施教学和达成学习目标所提出的参考建议,如课时如何分配、教材内容如何处理、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学生如何活动等等。,体例解释,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教学指导意见 作用及体例 (3),“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是教学的目标源头,是国家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实施的最低要求,每个学校原则上都要达到。 教科书是编者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是教师授课的有力参考资料,教学决策的基础,学生重要的自学材料,但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也不是教师教学的唯一依据。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是提纲挈领的,力图对教学中关键问题作出简要说明(如教材内容的增删、课时的安排等),教师在实际操作上仍有很大的自由空间。 三者关系: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是总纲,是整个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源头。教科书是编者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课堂教学的重要参考资料。而“教学指导意见”是在二者基础上,根据本省的教学实际和学生基础制定的,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课堂教学、学业评价、学生毕业以及升学考试的基本依据。,课程标准、教科书、指导意见关系,二、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特点及教学上总体指导意见,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信息技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学分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必修与选修两个部分,共6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总学分为 22(x),其中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属必修2学分,其余为选修2学分。高中毕业资格最低要求,每个学生必须修满4学分。,“信息技术基础”为必修模块,是高中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基础,也是学习各选修模块的前提,具有普遍价值。 模块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明确社会成员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本模块的教学要强调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提升信息素养;要面向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培养信息素养。 它由4个主题组成,结构如下:,必修模块 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标准,学什么样技术?为什么人服务?,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教学指导意见 教学与资源安排,教学安排:“课标”中安排每一模块学习时间为36课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指导意见中安排32课时,有4课时时间作为机动时间。 教材选用:我省选用的教材是经国家教育部审核通过,由陶增乐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一书,教材由6个部分组成,分七章,23个小节加附录。 课程资源:有与教材配套的光盘、教师用书、教研网站、评价工具、案例选编。 补充资源:省教研室组织编写的教师用书教学设计,学生用书活动手册。,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教学指导意见课时分配,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教学指导意见软件要求,必备软件: 操作系统、Internet Explorer 5.5以上、Office2000(含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Access)、UltraEdit、清华TH-OCR、超级解霸、Photoshop(或ACDSee5.0以上)、 Foxmail、 QBASIC(或Visual Basic) 推荐安装的应用软件: WinRAR、WPS2005、Dreamweaver,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浙江版教材内容安排框图,三、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教学指导意见分章节解读,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1、课程标准内容,本章内容包含在“课程标准” 的“(一)信息获取”中: (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本章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的起始篇,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是重点内容,也是以后章节学习的基础。但是,这些知识内容往往又都比较抽象,容易引起学生厌学,在初始阶段如何采用得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掌握对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技术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等都有总体了解的基础上,同时产生对信息技术学习浓厚的兴趣,与求知欲,是本章教学中的关键。 针对以上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有选择地设计实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分析和归纳问题,鼓励学生将自己形成的理解与专家或他人已有的定义相比较,在理解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2、教材内容地位,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3、课时分配,1.1 信息及特征(5000字),教学建议 在第1.1节的“信息及特征”中,理论知识较多,教师可以采用案例讲授法为主,辅以问题讨论法,方案(一),第一章 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要求和建议,教学流程(例),1.2 信息的编码(12000字), “信息的编码”中,要让学生掌握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方法,但仅限于十进数为正整数的情况。对于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之间的转换,仅需老师作简单的讲解,不要求学生掌握转换计算,但要能看懂十六进制的表达方式。 “字符的编码”是学生了解多媒体数字化的第一步,要作必要的解释,学生只需了解字符数字化的原理和规律,不要求记忆ASCII字符编码表。(例) “汉字编码”让学生了解其数字化的原理,及GB2312、GBK、GB18030三种,不要求学生记忆各种汉字编码方案的编号和名称。注意:汉字编码是与汉字输入码不同的概念。 补充: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补充一些有关存储容量单位的基本概念,如位(bit)、字节(B)、千字节(KB)、兆字节(MB)等。 学生活动 :为了让学生直观了解字符和汉字的编码形式,要布置学生完成学生活动手册实践一、“观察字符的编码”活动,体验字符编码。,教学建议,“多媒体信息编码”涉及声音、图像和视频数字化内容,较为专业,要学生一次性理解比较困难,教学中安排如下: 只要求学生了解声音、图像和视频数字化的简单原理;(采样、量化、分辨率、像素等) 只要求学生掌握计算黑白图像数字化后所占的字节数; 只要求能判断声音采样频率的高低、图像分辨率的高低等因素对于声音、图像所占存储容量大小的影响。 说明:声音、图像和视频数字化的具体过程,及计算数字化后各种形式的存储容量,将来在选修模块“多媒体技术应用”中去进一步学习。,接上页,1.3 信息技术(15000字),教学建议 把“多媒体信息编码”内容移到这节课讲,教学方法上以教师操作演示讲授为主,学生作必要计算练习。 第1.3节的“信息技术”,教师要尽量采用案例教学法(如虚拟现实的例子),或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体现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也可以开展一些带有争议性的话题,展开讨论,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形成辨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的影响。 注意要留一定时间进行本章小结。,将第1.1节和1.3节教学内容安排在1课时内完成 借助“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将学生分成小组,给出能引起学生深思的主题问题。 如甲组以“书不是信息,仅仅是信息的载体”作为正方辩题,乙组以“书就是信息”作为反方辩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科书内容,并以小组讨论后进行答辩的形式,建构知识体系。老师在准备问题时,尽量不要直接给出概念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案例、讨论,了解第1.1节和1.3节的相关内容,而不是让学生单纯记住概念。,(方案二)教学建议,用2课时的时间来开展第1.2节的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在让学生了解信息编码的基本概念后,让学生掌握十进制数(正整数)与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再让学生完成学生活动手册实践一、“观察字符的编码”的活动,体验字符编码。 第二课时:则通过数码照片、MP3音乐等学生熟悉、喜欢的数字文件,让学生了解多媒体的数字化原理,并掌握计算黑白图像数字化后所占字节数的方法。,第二章 信息的来源与获取,1、课程标准内容,本章内容包含在“课程标准” 的“(一)信息获取”中: (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3)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4)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2、教材内容地位,知道信息的来源和获取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在因特网上获取信息的基本技能,是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之一,也是学生学习信息加工和信息资源管理相关内容的前提和基础。 如何从因特网上快速、有效地获取信息,并能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评价,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第二章 信息的来源与获取,3、课时分配,第21 信息获取的方法,第22 因特网上信息的浏览与获取,4教学要求和建议,教学建议,第2.1与2.2两节内容,在1课时内完成教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获取信息的自然意识转化为学习线索,即:“确定信息需求”“寻找信息来源”“采集信息”“存储信息”,并围绕这四部分内容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归纳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第2.1节中的理论知识较多,教师可以采用讲授法为主,但不要用时间太多,讨论交流要不要搞,灵活掌握。 第2.2节主要是操作练习,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探究法、分层教学法。学生通过完成学生活动手册中“实践二、浏览和保存因特网上的信息”的操作,达成教学目标。 这部分内容,多数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比较熟悉,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科书后面章节的内容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复习、归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根据教科书中的操作示意图自己学习,而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则可以参照示例部分进行练习。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教师可以适当改变或补充练习的内容。,23 网上资源检索,24 因特网信息资源评价,教学建议,第2.3节主要是实践操作内容为主,安排2课时比较宽余,多出时间的作用是为以后章节服务。教师可结合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中的信息处理任务,让学生先确定一个初步的研究主题,再用不同的搜索方法来获取所需各种素材,从中渗透获取有效信息的思想方法。 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一般方法,归纳主题目录和搜索引擎的不同特点,并引导学生关注使用网络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考虑到学生信息技能的参差不齐,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学生可通过完成学生活动手册中“实践三、搜索因特网上的信息”的操作,达成教学目标。 第2.4节信息评价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理论化,宜渗透到前面几课时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不必独立安排课时进行教学。 第2.3.3节“元搜索引擎”教学中不作要求。,本章内容包含在“课程标准” 的“(二)信息加工”中: (1)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 (3)初步掌握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认识其工作过程与基本特征。 (4)通过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体验其基本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第三章 信息的加工,1、课程标准内容,2、教材内容地位,本章学习内容既是对“信息的来源与获取”学习后的知识与能力提升,又是为下面进一步学习信息管理、表达与交流等内容打基础,有着承先启后的作用。“课程标准”中把信息处理与交流作为信息技术基础模块的架构线索,而信息加工是信息处理中的主要内容和环节,因此,本章是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学习的重点内容,教学时间占总课时数的三分之一。 本章中学习的技能和方法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要用到,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本章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研究性学习等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章 信息的加工,本章建议用12课时完成。课时分配见下表:,3、课时分配,第3.1 现代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第3.2 文字和图表处理,4教学要求与建议,“现代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节理论知识较多,教师要结合生活实例讲清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对计算机基本功能和基本特征可采用学生“主题讨论”方式开展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来体会“计算机并非无所不能”。 “文字和图表处理”节以操作应用为主,教师可采用演示法、任务驱动法、探究法并用的教学方法。 对于文本信息加工,学生已有基础,以巩固提高为主。教学中可结合3.5节“字符识别”内容,获取需要加工的文本,教师可事先为学生提供文字扫描图像文件,让学生初步掌握用OCR处理软件获得文字信息方法。具体可通过让学生完成学生活动手册实践四、“制作文摘卡”活动,结合第2章获取到的素材,最终让学生形成表达一定意义的完整作品。有条件的学校可把学生作品打印出来展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图表处理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安排5课时。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很多在初中未学习过图表处理软件,直接完成教科书中的“实践体验”任务,有困难。教师可根据学生情况灵活安排课时,补充电子表格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难度把握可与原省编高中信息技术中的要求相同,让学生通过学生活动手册实践五、六、七、八、九活动的完成,达成教学目标。 要引导学生能根据表内容需求选择图表,再分析图表。教学中不应仅仅限于操作技能的传授,更应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教学建议,第3.3多媒体信息处理,“多媒体信息处理”是选修模块中还要继续学习的内容,教学中要把握好深广度。广度上,教师要补充与位图、矢量图、图形与图像等概念相对应的例子,有关分辨率、颜色的内容结合到“1.2.4多媒体信息编码” 中进行;深度上,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用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加工和编辑。 “图像处理”节,图像的基本知识部分可采用演示讲授法,软件应用部分以学生实践体验为主,让学生通过学生活动手册“实践十、加工和编辑图像”活动的完成,达成学习目标。图像处理软件一般可选用Photoshop,如受设备制约也可采用Office软件所提供的图片处理工具或者ACDSee等软件。 “声音和视频处理”节,只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对声音的简单处理和编辑,可通过学生活动手册“实践十一、加工处理音频信息”的完成,达成学习目标。对视频处理只需教师演示,学生不作操作要求。以上教学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