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TJ08-104-2014城市轨道交通专用无线通信系统技术规范.pdf_第1页
DGTJ08-104-2014城市轨道交通专用无线通信系统技术规范.pdf_第2页
DGTJ08-104-2014城市轨道交通专用无线通信系统技术规范.pdf_第3页
DGTJ08-104-2014城市轨道交通专用无线通信系统技术规范.pdf_第4页
DGTJ08-104-2014城市轨道交通专用无线通信系统技术规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书书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专用无线通信系统技术规范 主编单位: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上海申通轨道交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批准部门: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施行日期: 年月日 同济大学出版社 上海 城市轨道交通专用无线通信系统技术规范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上海申通轨道交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主编 策划编辑 张平官 责任编辑 朱 勇 责任校对 徐春莲 封面设计 陈益平 出版发行 同济大学出版社 ( 地址: 上海市四平路 号 邮编: 电话: ) 经 销 全国各地新华书店 印 刷 浦江求真印务有限公司 开 本 印 张 字 数 版 次 年 月第版 年 月第次印刷 全国统一书号 定 价 元 本书若有印装质量问题, 请向本社发行部调换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文件 沪建管 号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关于批准 城市轨道交通专用无线通信系统技术规范 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由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上海申通轨道交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主编的 城市轨道交通专用无线通信系统技术规范 , 经我委审 核, 现批准为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统一编号为 , 自 年月日起实施。原 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 系统技术规范 ( ) 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 上海市交 通委员会负责解释。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 二一四年九月十一日 龙牛网 w w w .l o n g n i u .c o m 下载 前 言 本规范是根据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沪建交 号文的要求, 由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上海申通轨道交通研究 咨询有限公司会同相关单位, 在参考国内外有关标准, 广泛征求 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 共同编制而成。 本规范是在认真总结原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 无线通信系统技术规范 实施十年来的经 验、 不足的基础上进行的全面修订。修订后的规范在统一城市轨 道交通专用无线通信系统的技术标准的同时, 更能适应城市轨道 交通对专用无线通信系统不断变化的需求。 本规范的内容为: 总则;术语;系统组网;系统设置; 设备组成;系统主要功能;系统主要技术指标;设备主要技 术要求; 其他。 本规范主要对城市轨道交通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应具备的组 网原则、 系统设置要求、 系统功能和性能指标、 设备组成和技术要 求、 配套设施和接口要求等作出技术规定, 用以指导、 规范轨道交 通专用无线通信系统的规划、 设计、 建设及升级改造。 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 如有意见和建议, 请及时告知上海申 通轨道交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 上海市桂林路 号号 楼, 邮编: , : ) 。 主 编 单 位: 上海市交通委员会 上海申通轨道交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参 编 单 位: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主 要 起 草 人: 洪 翔 纪文莉 周 晨 柏 锋 卢 滢 齐 梅 陈泽尉 袁志骞 刘 辉 张立东 郑燕燕 王大庆 刘 阮 文 杨 雁 柳 俏 主 要 审 查 人: 郑国莘 占海燕 薛小平 张国芳 邹劲柏 秦 方 赵晓蓉 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 年月 龙牛网 w w w .l o n g n i u .c o m 下载 目 次 总 则 ? 术 语 ? 系统组网 ? 组网原则 ? 网络架构 ? 系统设置 ? 业务设置 ? 频率设置 ? 信号覆盖 ? 编号设置 ? 用户配置 ? 通话组设置 ? 设备组成 ? 系统主要功能 ? 系统基本功能 ? 用户终端功能 ? 系统安全 ? 冗余备用功能 ? 无人驾驶线路的功能 ?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 设备主要技术要求 ? 无线交换中心设备 ? 基 站 ? 光纤直放站及天馈线 ? 手持台 ? 固定台( 车载台) ? 设备防护要求 ? 其 他 ? 电源及接地 ? 设备房 ? 与通信系统接口 ? 与车辆接口 ? 与信号系统接口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条文说明 ? 龙牛网 w w w .l o n g n i u .c o m 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龙牛网 w w w .l o n g n i u .c o m 下载 总 则 城市轨道交通专用无线通信系统( 简称无线通信系统) 为 轨道交通相关终端之间的话音和数据信息传送提供可靠的通信 手段, 为轨道交通网提供高效、 安全、 便捷的调度指挥服务, 同时 服务于应急抢险、 维保管理、 车站作业等。为统一无线通信系统 的技术要求, 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新建线路专用无线通信系统 的规划、 设计、 建设、 验收。既有线路的改造在相同技术条件下也 可按本规范执行。 无线通信系统应集约化建设, 重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系统所采用的发射设备必须具有国家无线电管理机构核发的 无 线电发射设备型号核准证 。 无线通信系统的规划、 设计、 建设和验收, 除应执行本规 范外, 还应符合国家、 行业和本市现行有关法律、 法规、 标准的 规定。 术 语 数字集群系统 是指多个用户共用一组无线信道, 并动态地使用这些无线信 道的数字移动通信系统, 主要用于调度通信。 陆上集群无线电系统 ( ) 欧洲电信标准协会( ) 推荐的一种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 统标准, 主要应用于专用网络调度指挥通信。 交换节点 交换节点是可以独立完成 话音和数据业务的基本 单元, 每个交换节点通常由控制、 管理、 话音、 数据模块等组成。 无线交换中心 ( ) 无线交换中心是指安装在同一个地点的交换设备, 可以由一 个或多个交换节点组成, 主要控制和管理整个集群通信系统的运 行、 交换和接续。 无线虚拟专网 系统利用与其他群体共享的网络基础设施, 为群体用户提供 专用调度管理能力, 使用户具有一般专用网络所具有的功能。各 虚拟专网之间在工作上相互独立, 各虚拟网可单独进行网内的调 度控制和业务管理, 并可根据需要选择功能。 二次开发 二次开发是指在原装系统提供的应用程序接口基础上, 定制 开发符合列车无线调度、 轨道交通行业用户特殊功能需求和实际 操作需求的系统和操作界面。 网络运营协调中心 ( ) 龙牛网 w w w .l o n g n i u .c o m 下载 在轨道交通网络中, 负责整个网络级日常运营协调、 监控与 应急指挥工作的所在地。 线路控制中心 ( ) 在轨道交通网络中, 负责线路级日常运营监控、 调度、 指挥和 管理等工作的所在地; 该中心同时支持网络运营协调指挥中心的 相关工作。 车辆基地控制中心 ( ) 负责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内监控、 调度、 指挥、 管理和协调等日 常运营维护生产工作的中心, 同时支持网络运营协调指挥中心的 相关工作。 系统组网 组网原则 无线通信系统组网必须保证对列车调度业务独立运行管 理, 列车调度话音业务应畅通、 可靠、 快捷。 无线通信系统必须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 制式 数字集群系统。 无线通信系统应与上海市 政务集群共网互联, 实现两网间话音漫游。 无线通信系统建设应考虑交换中心资源的共享。 当无线通信系统全网共用交换中心时, 应建设具有冗余 热备份功能的主、 备交换中心。 当无线通信系统设置两个以上管辖不同线路的交换中心 时, 应实现交换中心之间的话音互通。 交换中心之间应采用冗余的物理传输链路连接。 无线通信系统应能与轨道交通公务电话系统互联, 至少 实现电话互通。 无线通信系统应利用轨道交通通信传输系统提供的通道 完成系统内部组网。 网络架构 无线通信系统应采用三层网络架构, 由核心层、 线路层、 接入层设备组成。 核心层设备应由交换中心设备和核心网管组成, 实现系 龙牛网 w w w .l o n g n i u .c o m 下载 统的核心交换控制和统一管理。 线路层设备应由基站、 直放站、 天馈系统、 调度系统、 线路 网管等组成, 实现各线路范围内的无线信号覆盖、 调度指挥和设 备监控功能。 接入层设备应由各类无线终端组成, 实现各类用户的呼 叫和数据接入。 基站、 调度台、 网管均应通过双链路方式分别连接至主、 备交换中心。 系统设置 业务设置 无线通信系统应以承载调度话音业务为主, 配合承载部 分数据、 电话互联等业务。 无线通信系统内的通话应以半双工组呼为主, 辅以少量 的双工单呼。 无线通信系统承载的数据应以短数据为主, 可酌情开展 分组数据传送。 频率设置 无线通信系统应从全网角度对频率进行统一规划, 合理 利用资源。 轨道交通地面线路和车辆基地频率应采用专用频率。 在地面存在应急指挥调度网等制式、 频率相同的系统时, 地下区域应考虑合理对地面部分已用频率进行复用。 基站配置载频数量应根据话务量计算结果确定。 换乘站频率设置应根据信号覆盖方案确定, 避免同频干扰。 车辆基地基站的频率应避免与地面、 高架线路的干扰。 信号覆盖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信号覆盖范围应包括 ( 主、 备) 、 线路 、 车站、 联络线、 线路区间、 车辆基地等。 龙牛网 w w w .l o n g n i u .c o m 下载 和线路 的覆盖区域应为调度指挥大厅及相 邻办公区域。 车站覆盖区域应包括站台、 站厅公共区、 车控室和客服中 心、 警务站、 交汇站线路间的换乘通道及有关联络线、 设备区主通道 和通信、 信号、 牵引变电等重要机房, 枢纽站还应覆盖出入口区域。 车辆基地信号覆盖区域应包括 、 信号楼控制室、 运用 库( 停车列检库) 及检修库、 车辆基地地面行车区域、 出入段线及 试车线。 一般线路宜采用基站带直放站的方式进行无线信号覆盖。 无人驾驶线路应采用全基站并在正线轨行区实现无线信 号重叠覆盖。 大型枢纽换乘站应至少设置一个独立基站进行信号覆 盖, 其他线路在该站可设基站或直放站。 多线共享的车辆基地宜共享基站。 区间无线电信号的覆盖应采用漏泄电缆方式: 地下区间 在隧道洞壁单侧敷设, 地面线路、 高架区间宜采用上下行线路的 一侧敷设; 弱场区段可采用上下行线路双侧敷设的方式进行补 强。在长大区间应考虑增设直放站, 进行信号补充覆盖。 站厅层及设备层无线电信号覆盖宜采用天线或天线阵 方式。岛式站台无线电信号宜采用轨行区漏泄电缆直接覆盖; 侧 式站台无线电信号覆盖宜应采用天线或天线阵。 车辆基地地面的无线电信号覆盖应采用架设天线方式, 库内无线电信号覆盖应采用光纤直放站带天线阵方式。 编号设置 无线通信系统的用户应统一编号。原则应为全网编号, 并具有连续性及规律性。 无线通信系统应为每一个移动用户分配一个唯一的单机 身份用户识别码。 用户号码宜采用位编号: 第位为系统代号, 第 、 位 为线路编号, 第位为用户类型编号, 第、 位为工作组编号, 第 位为用户编号。 每个用户可编入一个全呼的识别码。 用户配置 无线通信系统应为各条线路配置行车调度台、 防灾调度 台、 维修调度台。其中, 行车调度台应至少配置两台。 无线通信系统应为车辆基地 内行车调度员和行车 值班员各配置一个调度台。 每条线各调度台应配置其所管辖范围内的车载台、 手持 台和固定台用户数据, 对其实现调度和管理。 无线通信系统应为各车站车控室行车值班员配置固定台。 无线通信系统应为每列列车两端驾驶室各配置一套车载台。 无线通信系统应为 、 、 车辆基地、 车站运营管 理人员配置手持台。 无线通信系统应为车站站务管理和设备管理人员配置手 持台。 无线通信系统应为各专业公司设备维修、 检修、 巡视人员 配置手持台。 无线通信系统应为列车司机配置手持台。 无线通信系统应在各线路 设置网管设备, 管理本 线相关的设备和用户。 通话组设置 无线通信系统应设置如下通话组: 列车通话组、 车站通话 龙牛网 w w w .l o n g n i u .c o m 下载 组、 车辆基地通话组、 维修专业通话组、 降级通话组、 驾驶员通话 组、 总调通话组等。 列车通话组和驾驶员通话组宜设置高优先级。 每个用户应根据使用需要编入一个或多个通话组的识 别码。 无线通信系统应把通话组名称编程写入用户终端。 设备组成 交换中心设备应包括完成控制、 话音处理、 管理、 数据、 交 换、 电话互联等功能的设备。 网管系统应由网管服务器、 网管终端、 网络设备等组成。 调度系统应包括调度台、 二次开发调度设备、 调度辅助 ( ) 设备、 网络设备和录音设备。 基站应由基站控制器、 收发信机、 电源模块、 射频分配单 元等组成。 光纤直放站应包括近端机和远端机。近端机应包括射频 模块、 光电转换模块、 电源模块、 监控模块、 光分模块等, 远端机应 包括射频模块、 光电转换模块、 电源模块、 功放等。 天馈线设备应包括功分器、 耦合器、 射频缆、 天线、 漏缆、 防雷器、 接地件等。 车载台和固定台应由主机、 操作终端、 送受话器、 天线等 组成。 龙牛网 w w w .l o n g n i u .c o m 下载 系统主要功能 系统基本功能 无线通信系统应具有以下基本功能: 单呼、 组呼、 全呼及紧急呼叫。 呼入呼出限制、 呼叫限时功能。 排队和遇忙回叫功能。 来话显示与缩位拨号功能。 预先定义状态信息传送、 短数据传输、 分组数据传输, 数 话同传功能。 单站集群功能。 通话录音处理功能。 通话组扫描优先监视功能、 强拆功能。 迟后进入、 超出服务区指示功能。 调度优先级功能。 直通工作方式( ) 呼叫。 故障显示、 故障弱化、 计费管理功能。 遥毙、 复活功能。 网络管理系统应满足以下要求: 网络管理系统应实现对系统 设备、 系统基站、 直放 站、 二次开发调度台和辅助调度服务器等所有相关设备的实时监 控功能。 网络管理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 )设备故障显示; )故障历史信息查询; )网管用户管理; )系统管理: 告警信息设置、 当前告警处理、 系统参数 设置; )无线用户管理: 位置信息、 呼叫历史查询、 无线用户的配 置管理; )信息记录和存储; )统计报告。 除交换中心所设的网管具有最高修改和配置的权限外, 其他控制中心的分网管只具有修改和配置本线设备的权限。 网络管理设备输出内容的时间和精度、 数据管理能力等 应满足系统和用户使用要求。 用户终端功能 调度台应具有以下功能: 为调度员提供计算机图形用户界面, 采用鼠标点击或触 摸操作的方式完成调度功能。 登录密码保护。 单呼、 组呼、 全呼和紧急呼叫功能。 添加、 转移车辆, 并可对列车车次号、 车体号、 上下行方 向、 所在位置等信息修改, 可用多种方式对某部或多部列车选择 呼叫。 正线车辆基地组呼叫, 上、 下行列车组呼, 基于位置的呼 叫功能; 应答车载台呼叫请求。 对选定列车、 上下行列车、 全线列车广播功能。 车载台转组自动应答, 车载台自动或手动位置请求, 电话 转接功能。 同时监测多个通话组, 随时优先插入这些通话组的通话。 编辑和发送中文文本信息( 包含预定义的短消息) , 接收 短消息和状态消息。 查询某组内用户, 手动动态删除组成员, 查询用户所在 组, 呼叫记录显示、 查询, 转接车辆基地调度。 动态重组、 通话组派接功能。 接收解析信号系统 ( 自动列车监控) 信息功能。 与调度辅助服务器网络连接状态显示, 信号链路故 障显示。 车载台应具有以下功能: 一般功能 )上电自检; )自动寻位; )注册注销请求; )手动寻位; )上传车次号; )车载台本机设置。 呼叫功能 )请求呼叫( 调度车站) ; )紧急呼叫; )接收调度直接、 派接的呼叫。 数据传输功能 接收和发送预定义消息、 自由文本信息。 降级模式工作 )接收进入降级命令和检测到单站模式后自动进入降级组; )自动退出降级模式。 手持台应具有以下功能: 信号强度显示。 人工转组功能。 电池容量指示。 专用紧急呼叫。 基站选择倾向。 直通工作方式。 无线通信系统二次开发宜采用标准化的设计, 使各线界 面、 操作、 功能、 接口等保持一致。 系统安全 无线通信系统应支持直接鉴权功能。 无线通信系统应支持密钥管理和加载功能。 无线通信系统应具有对交换中心、 基站、 调度台等设备数 据访问控制的功能, 通过账号和密码控制管理员调度员不同的 数据访问权限。 无线通信系统应通过边界路由器与二次开发系统互连, 以实现网络安全认证隔离。 无线通信系统应合理规划设备地址, 实现线路间的安全 隔离, 应用开发接口应配置防病毒等安全工具。 无线通信系统应能通过遥毙功能远程禁用遗失或被盗的 用户台。 冗余备用功能 交换中心中的控制、 话音处理、 交换设备应支持异地冗余 热备份功能, 具备各基站、 调度台等设备在主备交换中心之间的 自动切换功能。 调度服务器、 辅助调度服务器应具有冗余热备份功能。 基站应配备冗余热备份的基站控制设备和电源模块。 基站中工作的信道机发生故障时, 其他信道机应能自动 接替工作。 远端直放站电源模块、 功放模块应具有冗余热备份功能。 在交换节点发生故障时或基站与交换中心通信中断时, 线路无线通信系统应提供降级使用功能。调度可启用全线降级 功能, 使用降级通话组进行调度指挥呼叫。 无人驾驶线路的功能 车载台应能通过列车控制系统与列车应急对讲电话系统 连接, 实现调度台通过车载台与列车应急对讲电话系统的双向数 据和话音通信功能。 车载台应能通过列车控制系统与列车预录广播系统连 接, 实现调度台通过车载台播放列车预录广播信息的功能。 车载台应能通过列车综合监控系统与列车乘客信息系统 连接, 实现调度台通过车载台对列车乘客信息系统的文字信息传 送功能。 调度台应能通过调度辅助服务器与综合监控系统和车载 视频监控系统连接, 实现调度台对列车视频监控系统的选择操作 和控制功能。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话音质量应高于级。 覆盖范围内的时间地点概率应不小于 。 覆盖范围内场强应不小于 。 终端呼叫建立时间应不大于 。 终端越区切换时间应不大于 。 设备主要技术要求 无线交换中心设备 交换节点设备应满足以下主要技术指标: 可接入基站数应不小于 个。 可配置载频数应不小于 个。 每节点可接入固定台和移动台数应不小于 , 个。 调度台接口数应不小于 个。 在系统正常运行时, 设备应能平滑稳定地连续升级扩容。 交换中心切换时异地热备份网元设备自动接替工作, 调 度语音业务的中断时间应小于 。 交 换中 心 核心 设备 的平 均 无故 障 工 作 时 间 应 不 小 于 , 。 基 站 发信机应满足下列规定: 载波输出功率应不小于( 可调) 。 靠近载波的无用发射最大允许电平应为 ( 偏离 标称载波频率 ) 。 远离载波的无用发射最大允许电平应为 ( 测量 带宽 ) 。 宽带噪声的最大允许电平应为 ( 偏离标称载波频 率 ) 。 互调衰减应不小于 ( 测量带宽为 ) 。 端口特性阻抗应为 不平衡。 驻波比应小于 。 频率稳定度应为 。 峰值矢量误差应小于 。 峰值矢量误差应小于 。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应不小于 , 。 接收机应满足下列规定: 接收灵敏度应为 ( 静态) , ( 动态) 。 同频道干扰保护比应不小于 。 邻频道干扰保护比应不小于 。 寄生响应抗扰性应为 。 互调响应抗扰性应为 。 阻塞电平宜为 ( 偏离标称接收机频率 ) 。 接收状态时的发射最大允许电平应为 ( 频率范 围 ) 。 处于非发射状态时的机壳辐射最大允许电平应为 ( 频率范围 ) 。 输入端阻抗应为 不平衡。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应不小于 , 。 光纤直放站及天馈线 光纤直放站近端机应满足下列规定: 输入射频功率应小于 。 驻波比应小于 。 光输出功率应为 。 光接收功率应小于 。 光纤直放站远端机应满足下列规定: 输出电平应不小于 每载波。 输入、 输出阻抗应为 不平衡。 驻波比应小于 。 系统噪声系数应大于 ( 满功率输出) 。 系统时延应不大于 ( 选频) ,( 宽带) 。 交调抑制应不大于 。 无用发射应不大于 ( ) 。 带外抑制应不大于 。 带内波动应不大于 。 光输出功率应为 。 室外机箱防护等级应不低于 。 功放冗余热备份: 在单路下行放大器失效时, 输出功率 下降应不大于 , 并具有自动倒换和网管监控功能。 光纤直放站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应不小于 , 。 天馈线驻波比在工作频段内应小于 。 手持台 发信机的发射功率应不大于, 并可自适应调整。 接收机的参考灵敏度应为 ( 静态) , ( 动态) 。 固定台( 车载台) 发信机的发射功率应不大于, 并可自适应调整。 接收机的参考灵敏度应为 ( 静态) , ( 动态) 。 设备防护要求 无线通信系统设备应适应轨道交通使用环境, 具有电气 化防护、 抗干扰、 防雷击、 防震动、 防潮、 防尘的能力和措施。 无线通信系统设备应满足电磁兼容性及抗电磁干扰要 求, 并由独立的认证测试机构进行测试认证。 其 他 电源及接地 无线通信系统交换中心设备应采用独立供电, 线路层设 备和固定台应采用本线路通信系统的电源供电。 无线通信系统交换中心和其他设备的供电负荷等级应为 一级负荷, 其供电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系统应采用不间断 电源。 无线通信系统应接入通信系统进行统一接地。 无线通信系统防雷应按 通信局( 站) 防雷与接地工程设 计规范 执行。 设备房 设备机房的安全要求可按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执行。 设备机房内设备布置、 环境、 结构、 电磁屏蔽、 布线、 给排 水等方面的要求应按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执行。 设备机房应达到无人值守的要求。 与通信系统接口 无线通信系统应利用通信传输系统的通道, 接口方式应 包括标准的 和 等。 无线通信二次开发系统应利用通信网络共用信息网时间 同步系统提供的统一时间信息进行时间同步。 无线通信系统与通信公务电话系统宜采用 或 方式 连接, 支持标准信令的互联。 与车辆接口 无线通信系统与车辆的接口包括紧急告警接口、 广播接 口、 数据传输接口, 接口类型须符合车辆要求。 司机遇见紧急情况需要紧急停车时, 按下紧急停车按钮 产生紧急告警, 应自动触发车载台发起紧急呼叫。 车载台收到调度发起调度广播命令后, 应将广播端口闭 合请求发送至列车广播系统, 并将调度台话音广播传送给广播 系统。 数据传输接口可采用分组数据或短数据传输方式。 车载台利用车辆提供的电源, 其安装、 缆线敷设应符合车 辆要求。 与信号系统接口 无线通信系统与信号 系统的接口可采用 或者 类型接口。 无线通信系统应定期接收并解析 系统提供的信息, 包括: 每隔一定时间间隔发送的包括全部列车的实时信息。 相应车辆的进入离开正线的信息。 本规范用词说明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 对要求严格程度 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表示很严格, 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 “ 必须” ; 反面词采用“ 严禁” ; )表示严格, 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 应” ; 反面词采用“ 不应” 或“ 不得” ;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 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 用词: 正面词采用“ 宜” ; 反面词采用“ 不宜” ; )表示有选择,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 采用 “ 可” 。 本规范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 规范执行的写法为“ 应 符合的规定( 或要求) ” 或“ 应按执行” 。 引用标准名录 地铁设计规范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通信局( 站) 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计算站场地安全要求 数字集群通信工程技术规范 数字集群通信设备安装工程验收暂行规定 数字集群移动通信系统体制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专用无线通信系统技术规范 条 文 说 明 上海 目 次 总 则 ? 术 语 ? 系统的设置 ? 组网原则 ? 网络结构 ? 系统设置 ? 业务设置 ? 频率设置 ? 信号覆盖 ? 编号设置 ? 用户配置 ? 通话组设置 ? 设备组成 ? 系统主要功能 ? 系统基本功能 ? 用户终端功能 ? 系统安全 ? 冗余备用功能 ?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 其 他 ? 与通信系统接口 ? 与信号系统接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总 则 本条是对专用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定位作了规 定。城市轨道交通目前存在多种无线通信系统, 本规范针对主要 供运营管理使用的调度指挥无线通信系统进行规范。 术 语 系统接入方式为时分多址( ) , 每载频 个时隙, 调制方式为 , 载频间隔为 , 信道数据速 率为 。话音编码方式为 。 系统的设置 组网原则 按照国家信息产业部无 第 号文及上海市无线 电管理委员会沪无委办业字 第 号文要求, 城市轨道交 通无线通信系统必须采用 制式的 数字集群 系统。 基于音频技术连接的互联方案能够满足应急联动的基本 通信需求, 而且实施方便, 对既有网络运营影响小, 因此无线通信 系统与上海市 政务集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