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学类论文-逐步丰富的祖国农业学术遗产——中国古代农业文献简述 .doc_第1页
农林学类论文-逐步丰富的祖国农业学术遗产——中国古代农业文献简述 .doc_第2页
农林学类论文-逐步丰富的祖国农业学术遗产——中国古代农业文献简述 .doc_第3页
农林学类论文-逐步丰富的祖国农业学术遗产——中国古代农业文献简述 .doc_第4页
农林学类论文-逐步丰富的祖国农业学术遗产——中国古代农业文献简述 .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林学类论文-逐步丰富的祖国农业学术遗产中国古代农业文献简述为了了解祖国生产发展过程,从而加强历史唯物观点劳动观点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了继承和总结广大劳动人民几千年的农业实践经验,从而丰富农业科学宝库。在今天,对过去一贯被无视被轻视以至被鄙视的古代农业文献,已不是如何重新评价的“认识”问题;而是已成为如何有计划有组织去搜集、整理和研究的“实践”问题了。于此,结合客观需要,试按照其发展次第,作一个初步的鸟瞰的简述。假如要远溯原始农业时期文献,除陆续发现的足以证明当时“农业生产活动”逐渐走向“相当发达水平”的一些定居遗址、一些农产品化石和原物、一些石制的骨制的陶制的农具和用具等外;其他直接的文献,却找不到,因为当时没有记录工具一一文字。现在可资以探索的,只有散见先秦两汉古书中追述有关原始社会生活的、特别是有关农事的传说和神话。这自是不能尽信,但亦非尽无稽,问题却在于能适当运用历史唯物观点和结合科学理论来处理这些资料与否。时代踏人奴隶社会,标识着农事迈进了一步。当时可能已有较原始的文字,可惜早经湮没无闻了。近代所能见到的,最古只有安阳出土而锲于或写于甲骨的殷代中期以后的文字。这些文字出土,截至目前止,为数相当多。一方面根据其简单词句的记录,可认识到当时农事作业、农产品以至祈年、卜雨、纪历、用牲、饮酒等一部分事实。另一方面,据最近考古工作报道,在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遗址发掘所获,已足证明“仰韶人”即原始氏族时期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已经达到相当发达的水平”。见1955年2月中国科学院出版的历史研究第一期。过去,通过考古发掘,在仰韶文化系统、龙山文化系统中,都部分发现有原始氏族时期的定居遗址。在解放后,据报道:“近四年来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已达百余处”,其时“我们祖先知道了牧畜和农业,不但增加了生活资料的数量,并且也使之有一定的保障,因之社会繁荣、人口蕃衍,大部分定居下来,成为村落”。见1954年9月中央文化部出版的文物参考资料第九期。又上注所揭的1954年秋季在西安半坡村所发掘的仰韶文化遗址,也发现了当时“人们实际生活活动场所”,其中有三处住宅,两处是圆形土屋,一处是圆角长方形大房子。例如过去先后出土的有谷粒痕迹的化石、蚕茧化石、豕牛羊等骨、以及上注所揭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的谷粒。据称:“保存完好的盛有谷粒的小陶罐,谷粒的皮壳还保存原形”。如石犁、石斫、石斧、石刀、石镰等磨石器以及各种骨器、陶器,其形式及数量都极多。中国古史分期,尚无定论。这里,根据一部分人说法:以殷代为奴隶社会,西周东周为初期封建社会,由秦代起为集权的封建社会。中国现存最古文字,是殷代甲骨文。据近人研究:其中象形字固定化行款化和形声字假借字相当多;是经过颇长期间演化而成;此外,当另有比它更原始的文字。可惜后世除保留“仓颉造字”类的传说(见荀子解蔽、韩非子五蠹、吕览君守等篇)外,别无可稽。据近人初步统计:殷埋甲骨自1899年被发现到1950年,整整50年间出土的共有161200多片。如每片以10个字计,就有160多万言(胡厚宣五十年甲骨文发现的总结)。参阅郭沫若甲骨文字研究及卜辞中之古代社会;吴其昌甲骨金文中所见殷代农稼情况;胡厚宜卜辞中所见殷代农业及殷代农作施肥说等文。根据其个别单字的结体,亦可反映出原来象形或指事或会意所在,从而窥见当时农业情况一斑。此外还有历代出土的殷代青铜器,近代(特别是解放后)陆续发现的殷代墓葬,相传系殷代遗留的七篇商书,殷代后人祭祖的五篇商颂,以及后人追述殷代史事的专篇或零星记录,从其中通过缜密审别,当可撷取一些有关奴隶社会的农业资料,虽然这些资料是有限、是零碎、是真伪杂糅。到了建筑在“周原膴膴”“大田多稼”基础上的被称为“郁郁乎文哉”的初期封建社会即“两周时期”(公元前1122一前220),其农业文献,应该相当丰富。可是,由于劳力与劳心分了家,落在人民手里的珍贵技术经验,一贯为操纵“记录工具”的封建主们所轻视,以致现代见存的当时农业文献寥寥无几。这里所能列举的,只有:(1)历代以至最近先后出土的两周金石铭文中有关农事农产品的个别词句和单字,以至文字以外的一些实物;(2)现存两周的或稍后于两周的群经诸子中所散见的涉及农业的资料;(3)被包括于上述群经诸子中,但对当时农业比较记录得集中一些的若干篇章:如尚书中的无逸以至禹贡等篇,诗经中的七月、无羊、信南山、甫田、大田、臣工、近人由古文字以研究古史的,每从分析字形结体着眼,颇有所获。郭沫若、叶玉森等以至其他各家著作,往往如是。我亦曾师用其法写成一部农史字证。历代著录的和最近陆续出土的殷代青铜器不少。这里应注意的是与耕作樵获及农产贮藏加工有关的如刀、斧、锛、勺、盘、罍、瓿、卣、鼎、釜等器物;这些器物上的铭文;这些器物的冶铸技术和艺术通过这些,从而了解其时生产的以至文化的造诣。在近代,特别是解放后大规模基本建设工地中,发现不少殷代墓葬或文化遗址,如安阳县小屯村、辉县琉璃阁、郑州市区及近郊、岐山县青化镇、亳县江庄村、太和县倪邱集、济南大辛庄、滕县宫家庄、邹县七女城、曲阳县白家湾等地出土物,都有相当高度的历史价值。尚书中:汤誓、高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各一篇,盘庚三篇,相传均属商代著作。这七篇是否全出商代,虽难证实。但其中如盘庚等篇,一般都相信非伪托;其余的也是相沿很古的材料。通过科学选别,仍可供采用。诗经中商颂五篇,古文家认为属商代作品,是商代后嗣宋国的大夫正考父得自周太师(毛诗说);今文学家却认为属周代作品,是春秋时正考父为宋国作以祭其商代先祖(韩诗说)。但无论如何,都和商代有关,也都能多少反映商代史事。现存有关夏殷两代的传说,散见于诗、书、礼、春秋传、论语、孟子以及其他周秦两汉的子书、史书、纬书的不少。其较集中的记录是竹书纪年(今本已非原书)、史记夏本纪、殷本纪等。这些书自是不能尽信,但也不失为史料之一。见诗经大雅绵。见诗经小雅大田。见论语八佾。解放前据各家著录:两周遗物,单青铜制品已不下3000具。到解放后,出土物特别多(据不完全统计,至1954年7月止,有14万件以上),其中属于两周的也不少。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河南辉县的大批战国时代铁农具如犁、馒、锄、臿、铲、斧等,热河兴隆县的大批战国时代铁农具铸范如锄、镰、斧等和鞍山、长沙等地出土的一些铁器,都是极其重要的史料。所散见的农业资料虽零碎,但相当重要。其片词只字往往关系很大。例如“铁农具”问题是社会发展史重要关键之一。其惟一的原始纪录,却仅见于孟子一句话中。从短短一句话,可认识到当时不但有铁农具而且还像“以釜甑爨”(见滕文公上篇)一样普遍。但过去由于没有实物印证,未敢深信。最近从辉县和兴隆县的出土物中,才充分证明这一句话在历史意义上的巨大。禹贡一篇相传是夏书,实则是战国时代作品。把它作为夏时史料,自是错误,但如视为“周”时特别是“东周”时的一些史料,却属恰当。噫嘻、丰年、载芟、良耜等篇,周礼的大司徒、载师、闾师、遂人、草人、稻人、山虞、林衡、牧人、牛人、兽医、典丝、考工记等篇,大戴记的夏小正、小戴记的月令,尔雅的释天、释草、释木、释畜等篇,逸周书的周月、时训、职方等篇,管子的四时、地员等篇,商君书的垦令、农战等篇,吕览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这些文献,都非农业专著。其中关涉农业部分的,虽详略各不同,实则都只是偶见的片段的不完整的原始资料,都有待于科学的钩稽、别择、考证、类聚、联系等工夫(这些工夫极重要)。较严格一些说,都不算得是“正规”的农业文献。尽管如此,在这些资料中,已足初步窥见当时的特别是东周(公元前770一前220)的农业情况一斑。例如:(1)对农植物和家畜的品种区别,包括形态上生态上栽培习性上的区别,渐见细密(见诗经、尔雅等书);(2)对农时、物候有进一步的认识而且相当重视(见七月、夏小正、月令、释天、周月、时训、四时、审时等篇);(3)对土性地区性和指示植物有初步的分析和研究(见禹贡、职方、地员、任地、辩土等篇);(4)对水利事业,颇知讲究(见禹贡、遂人等篇);(5)对农具有了改进(见考工记等篇);(6)对耕作、栽培、杂草防除、施肥等技术,有相当成就(见载芟、良耜、草人、稻人、上农、任地、辨土等篇);(7)对畜牧、兽医、蚕丝等业,已发展到一定程度(见无羊、牧人、牛人、兽医、典丝等篇)。就中吕览四篇,较有系统,且尤较集中,是颇质朴的农家理论,大概辑自古代的部分农书而成。此外,据汉书艺文志著录:在战国时(公元前403一前220),还有神农二十篇,野老十七篇,都是农家类专著,可惜都已散佚(其中部分有后人辑本)。又史记述秦焚书时(公元前213),特别保留一些种树书。这些书,后来也失传,现在连目录都不易确考。又此外,有些文献,特别是战国时文献,虽非直接说到农业,但对农业却有密切关系。这里要提及的是:周髀算经、素问、墨子、庄子等书。其中周髀算经是最古的天算书,记载用勾股测算日影等方法;素问是最古的医书,论述病源颇详;墨子内容有一些涉及力学、光学、几何学和器械方面;庄子内容有一些涉及生物起源和演化学说,且对生物的生态和生活习性,往往有深入的观察。这些,无疑是丰富了祖国古代的自然科学;也无疑是对农业生产,会起一定的促进作用。以上是先秦时代,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至初期封建社会阶段的农业文献。在这一个经历相当长、生产方式变化相当大的远古期间,虽然可征的较主要的资料仅如是;但已充分说明靠着手脑劳动的我们祖先,不断有了创获。书中涉及农业的节目另有不少,这里只举出一部分。与月令大同小异的,还有吕览的十二纪和淮南子的时则训。此外还有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虫、释鱼、释鸟、释兽等篇,其中也有部分与农业有关。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四年非秦纪皆烧之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自秦开创统一帝国至鸦片战争前夜(公元前2211840),中国停滞在集权的封建制度逾两千年。当时,呻吟于领主们地主们剥削势力下的千千万万农民,其生产力受到一定局限;但由于“日出而作,日人而息”,长期辛勤从事农业实践,也能辉煌地创造和积累不少宝贵经验。这些经验,除一部分凭口耳授受保留下来外;一部分却凭文字纪录,见于当时的农业专著,且兼散见于其他书史。其中,散见其他书史的资料,估计相当多;但因过涉繁琐,暂置不论。以下专就农业专著来说:虽然由于秦代残酷剥削和无限制奴役人民的结果,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又由于当时野蛮的“挟书”禁令,文献横遭摧残;根本谈不上什么农业专著。但经过汉初稍较长久的“安定”局面,劳动人民渐次恢复和发展其农业生产,因而,见于两汉(公元前206-220)的农业专著,稍稍多起来。就中,作于前汉,为汉书艺文志著录而隶于农家类的有:宰氏、董安国、尹都尉、赵氏、氾胜之、王氏、蔡葵等七家共七十七篇;又为汉志著录而不隶农家类,但也应算是农书的有:神农教田相土耕种、种树臧果相蚕、相六畜、昭明子钓种生鱼鳖等;此外,作于后汉,著录于诸家补后汉书艺文志的有:王景蚕织法、崔寔四民月令等。此外,另有可能作于汉代,但不详其为前汉或后汉而著录于隋书经籍志的有:月政畜牧栽种法、卜式养羊法及养猪法、陶朱公养鱼法、伯乐相马经、伯乐疗马经、阙中铜马法、宁戚相牛经、王良相牛经、八公相鹄经、浮邱公相鹤书、朱仲相贝经等。这些书,大都早就亡佚不存。但根据古书的援引和后人的辑本所反映,略可知其有某些特点:(1)趋于集约作业,相当注意精耕细作(如氾胜之“区种”法、赵氏“代田”法、蔡葵“校民耕植”法等);(2)发明了若干栽培技术,如利用低温(雪水)渍种,利用药剂(附子)防虫,利用兽骨蚕沙蚕蛹作肥料等(氾胜之种谷);(3)渐已注意到蔬菜园艺方面(尹都尉书有种瓜、芥、葵、薤、葱等篇);(4)嫁接技术应用到草本植物方面(氾胜之种瓠);(5)家畜饲养法特别是评选法(相法),相当发达(如托名宁戚、王良、伯乐、陶朱公、卜式等的养畜相畜法和不著撰人的相六畜、月政畜牧栽种法等书)。(6)由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