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学类论文-野生蔬菜资源发展.doc_第1页
农林学类论文-野生蔬菜资源发展.doc_第2页
农林学类论文-野生蔬菜资源发展.doc_第3页
农林学类论文-野生蔬菜资源发展.doc_第4页
农林学类论文-野生蔬菜资源发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林学类论文-野生蔬菜资源发展论文关键词:野生蔬菜开发利用资源论文摘要:野生蔬菜是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野生蔬菜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了21世纪蔬菜土特产中的热点。然而,在野生蔬菜的开发利用当中,要注意野生蔬菜资源发展的制约因素,还急需加强野生蔬菜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野生蔬菜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机制,积极开展野生蔬菜的人工栽培与开发利用技术,以及山野菜营养价值、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1野生蔬菜野生蔬菜是指至今仍自然生长在山野荒坡,林缘灌丛、田头路边、沟溪草地等,未被人工栽培或未被广泛栽培的可供人们食用的草本植物和禾本植物的嫩茎、叶、芽、果实、根以及部分真菌、藻类植物的总称。如马齿苋、荠菜、水芹、香椿尖、槐花、松子、蕨菜等。野生蔬菜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目前还在野生状态下,没有人工栽培或极少有人工栽培用作蔬菜的植物,如蕨菜;二是既有野生分布,同时也有部分人工栽培,如荠菜、香椿、蕺菜、马齿苋。三是一般情况下,它们并不做“菜”用,而是药用、观赏、薪材或其他用途等,如栽培的药用枸杞。野生蔬菜的范围也因空间和时间的变化而有所不同。野生食用菌、野生藻类等也属于野生蔬菜的范围1.1国外野生蔬菜目前国外野生蔬菜消费的趋势是追求优质。讲究营养和种类多元化。不少消费者的口味正在向自然化回归,对天然野生型蔬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荠菜、山芋、竹笋等品种已成蔬菜市场的固定“角色”,百合、南瓜、芦笋等保健型蔬菜日趋流行。荷兰芹、牛蒡、茴香等香料型蔬菜的消费也日趋增多。1.2我国野生蔬菜我国地域广阔,野菜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蕴藏量大,常被采食的野菜多达多科00余种,在无环境污染的条件下是一种天然的绿色食品,且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有的野菜的营养成分还具有保健和医疗价值。我国人民历来就有采食野生蔬菜的习惯,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对蔬菜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向着营养、多样、优质、时新、精细、无污染的方向发展。而野生蔬菜集营养、卫生、安全、保健于一体,正迎合了这一时代的发展要求,在许多地方都已有野生蔬菜上市,成为宾馆、饭店、酒楼、餐馆的上等佳肴,已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3野生蔬菜发展制约因素1.3.1野菜资源利用率不高我国野生蔬菜资源丰富,但大多数宝贵的野菜资源未被开发利用,即使少量开发利用的野菜,其利用率也相当低。目前,我国可食野菜的开发利用率只为3%左右。以生产山野菜较多的黑龙江省为例,蕴藏量较丰富的蕨菜、猴腿、黄瓜香、刺龙芽、薇菜等,其采收率仅在9%左右,且野菜采集只限于交通方便的浅山区,其他仍处于自生自灭状态。1.3.2由于野菜生长的分散性,较强的季节性及部分品种较差的耐贮性,在采集、贮运过程中也会造成较大的损耗浪费资源分散,以采集野生为主;重采轻管,保护野生资源不够。由于野菜大多分布在边远的山野,交通不便,加之野菜资源归属不清,又缺乏合理的保护制度和措施,尽管各级政府多次强调保护资源,但在群众性的采集过程中,毁灭式开发和掠夺经营时有发生,造成了资源的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破坏,掠夺性采集,必会造成野菜资源逐年减少,产量下降,质量变劣。蕨菜、发菜、薇菜、黄瓜香等传统野菜种类在传统采集区过度采集,面临自然资源匮芝的问题。这种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可食野菜的繁衍,制约了对它的永续利用和商品开发。1.3.3野菜开发面窄资源利用主要集中在少部分植物上。从野菜的开发利用现状来看,可分为三类:即优势种类、潜在优势种类和待开发种类。目前,对优势种类的研究相对较完善,但该类野菜量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而对野生资源量大的潜在优势种和有待开发种的开发研究几乎是一项空白,资源利用主要集中在少部分植物上,许多重要或大宗资源均未开展系统研究。1.3.4加工技术落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国部分野菜如蕨菜、薇菜、蒲公英、山竹笋、山芹菜等的加工制品已具有打入国际市场的优势,但消费市场远未打开。从总体上看,我国专门以野菜为原料的加工食品数量少,且部分企业的生产规模小,水平低,能力差,设备陈旧,加工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产品包装粗糙,保藏性差。产品检测环节不够完善,致使产品档次低,质量得不到保证和提高。花色品种单调(仅以野菜干、保鲜菜、罐头、盐制品为主,饮料及保健食品少),使得我国野菜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市场竞争力,价格偏低。1.3.5野菜开发利用的研究薄弱近年来,我国在一些野菜开发利用的研究方面(营养成分、组织培养、繁殖与栽培等)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野菜分布的多样性,人们对其认识尚不完全,因而对其育种、管理、采收、贮运、包装、保鲜及系列食品加工还未形成规范化。加之目前专门从事野菜资源开发研究的人员匮乏,研究经费不足,使得可食野菜的开发研究始终未能形成气候,许多宝贵的资源得不到研究和利用。1.3.6人工驯化栽培研究较少有些野菜单靠野生采集已不能满足需要,驯化栽培势在必行。由于山野菜的出口和内销主要依赖野生资源,人工栽培的研究只是近几年的事,研究的品种不仅片面,且获得的成果也没能得到广泛的重视和推广应用。人工促成栽培技术研究更少。2野生蔬菜发展的对策2.1.1加强宏观调控,统一规划保护资源菜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农业、林业、医药、商业、外贸各个方面。因此,要把山野菜资源列入国家食品产业来进行开发,建立适宜的自然保护区域和山野菜种子资源苗圃,保护和收集那些珍稀、濒危、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山野菜,进行科学有效的引种栽培试验。在生产中,要实行分区采收或间隔采收制度,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避免因盲目开发而造成资源的枯竭。对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要积极进行人工集约化栽培,建立原料基地,并逐渐实现基地良种化、区域化,确保山野菜的质量、品种、规格和数量稳定,既为生产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料,又可最大限度地保护山野菜资源和生态平衡。2.1.2加强山野菜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山野菜主要分布在荒坡野岭、深山密林之中,单靠人工采集,难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因此,必须建立山野菜试验、示范和生产基地,积极开展山野菜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试验,为山野菜规模栽培提供技术保障和优质种苗。同时,还要制定山野菜生产的技术操作规程,实行标准化生产,保证山野菜的质量标准达到无公害要求。2.1.3综合开发、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自然界是由多种生物群落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因此,在开发时,要积极探索山野菜资源的主体开发,不仅要加强山野菜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食用安全性的研究,正确指导野菜的利用和食用,更要顾及相关的可食山野菜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走精细加工的路子。譬如根据植物果实、根、茎、叶、花的不同特性,在加工生产山野菜食品的同时,还可从中提取食用色素、香精、果胶、淀粉、甜味剂等特殊营养成分,从而提高山野菜资源的利用率。2.1.4完善机制、创新技术、拓展深加工领域一要积极培育“合作社+基地+农户+科研+市场”的运作模式,大力发展山野菜栽培基地,扩大生产规模,拉长山野菜产品的产业链;二要加强对外合作,积极引进技术、设备、人才、资金等,改造现有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完善加工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包装装潢,开展山野菜产品的深加工,如开发速冻制品、野生蔬菜汁、保健食品、山野菜蔬菜粉、山野菜的发酵食品等等。2.1.5创建山野菜品牌山野菜的开发不仅要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种,更要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特色品牌、知名品牌。要融入甘南原生态旅游开发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以旅游餐饮、高原特色珍品、“农家乐”等旅游资源为平台,开发品种花样繁多、品质优良、色香味美的山野菜系列小食品,吸引游客的眼球和胃口,积极宣传山野菜产品,全力打造精美旅游山野菜品牌。只有打造出一个叫得响、拿的出的特色品牌,才能提高舟曲山野菜的知名度,进而将山野菜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2.2我国农业政策蔬菜的生产和供应是各国政府和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政府明确指出,要根据城镇发展和消费要求变化,抓紧实施新一轮菜蓝子工程。所以我国在九五乃至本世纪末蔬菜市场对蔬菜的要求但要数量充足、供应均衡、种类多样,而且要商品质量优良、符合市民消费习惯、营养保健价值高、洁净卫虫有这些都给蔬菜的多品种及深层次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许多省属多山地区,野生资源十分丰富。野菜在我国就有6000余种,常被零星采食的多达100余种。然而我国目前对野生植物的开发利用量只有其蕴藏量的5%左右,大量的山野菜资源仍处于待开发利用状态,年复一年其价值被浪费,不能变为社会财富。占土地面积仅7%的中国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向大自然要粮、要菜、要产品,势在必行。我国目前山野菜的出口几乎都是原料或粗加工产品,如干蕨菜、干苦菜和相应的高盐渍原料成本低,获利亦少。我国的辽宁丹东、河北承德、内蒙古满场、贵州荔波等均引进日本技术,生产的野菜保鲜加工品,直销日本、南韩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而国内市场却很少见。以辽宁省为例,辽宁省野菜资源十分丰富,如丹东、本溪、抚顺、鞍山、州、葫芦岛等地由于地貌复杂,土壤类型多样,受海洋季风影响气候冷凉湿润、夏季多雨、野菜资源十分浦公英、苑菜、刺嫩菜、山芹、霍香、苦菜、马齿苋、荠菜等一百多个常见野菜品种。然而,人们对山野菜的开发末引起重视,基本上是自采自食或零星销售,很难形成产业规模。80年代以来辽宁的大连、丹东、本溪等地先后开发出刺嫩菜、蕨菜以及相应的深加工原料制品并出口到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而到90年代末,这些产品依旧是同样的产品,没有改进,所以在市场上无竞争力,满足不了现代都市人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各级部门对野菜的综合研究与产业开发工作不够重视以及对市场的变化不了解。九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计划中把农产品资源开发及本地加工转化增值列为六大研究目标之一,同时也被列为优先发展重要项目,所以,在我国可持续利用开发野菜资源,使其成为五个新的产业及经济增长点,时机已成熟。3北京市野菜3.1开发利用前景北京市,野生蔬菜种类多,分布广,蕴藏量大,资源丰富,不受污染,特别是对我们远郊区来讲,环境污染轻微,不受或小受污染,在保护优先的原则指导下,合理开发利用具有营养、卫生、安全、保健、食药兼用的野生蔬菜资源,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食用野生蔬菜已成为人们所追求的新时尚。3.23.2.1开发利用率低,多数资源未被利用据资料记载,我国已明确掌握的野生蔬菜多达数百种之多,蕴藏量十分富足,而现今被开发利用的仅占蕴藏量的3%左右,绝大多数资源被闲置而未开发利用,仅限于如苦菜、荠菜、马齿苋、蕨菜、水芹、菊花脑、蒌蒿、发菜、蒲公英、蕺菜等几十个常见品种,而对其它众多或具特殊价值的野生蔬菜的开发研究甚少,如腊肠树花中Vc含量高达2352mg/100g,木鳖叶中Vc含量达1045mg/100g,像东风菜、益母草、野胡萝卜等具食药、保健兼用的宝贵资源均未被加以充分利用。3.2.2以自然采集为主,对资源保护不力如今,随着人们对野生蔬菜的向往,各地掀起了野生蔬菜热,因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重索取轻赋予,大量采集已被开发利用、具有市场优势的野生蔬菜资源,缺乏对资源的保护利用和长久性开发,以致天然资源蕴藏量逐年减少,甚至部分种类(品种)濒临枯竭,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保护与利用的不协调。由此可见,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对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性认识,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必然要求。3.2.3人工栽培技术、精深加工技术研究滞后相对于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而言,我市对野生蔬菜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开展较晚,且进展缓慢。在人工栽培技术研究方面,虽已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不管从深度和广度上讲仍显得十分不够,在我市绝大多数地方和诸多种类(品种)未能形成一套有效的人工栽培技术体系,指导各地进行规模化生产。在精细加工方面,目前大多以鲜货、干菜、盐菜、罐头等制品居多,而精深加工和高档产品极为稀少,综合开发利用的渠道、范围窄小,对延长产业链、资源增值极为不利。同时也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在这些方面都有待于我们花大力气积极予以探索,以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提高资源价位,更好地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利3.3为了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挥资源优势,实现有限资源的永续利用,根据当前实际,提出如下主要对策3.3.1发挥资源优势,尽物所用,扩展资源利用范围目前,我国许多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野生资源,并未充分加以开发利用,造成了野生资源的闲置浪费。鉴此,我们应加大科技投入,继续加强对野生资源的开发研究,有效地掌握野生可食植物的种类、分布、生境、贮量、加工处理、食用价值、生态影响等方面的科学基础数据,在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资源枯竭的前提下,积极有效地扩展对可食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发挥资源潜能,增加花色3.3.2保护自然资源,加强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较少的资源消耗换取尽可能好的效益,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有限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当今社会发展所必须考虑的核心内容。为此,为了有效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保护物种资源和生态环境,人们在发挥资源优势,扩展野生资源利用的同时,必须加大力度,强化科技投入,充分利用野生蔬菜种类繁多、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特点,尽快地进行人工栽培技术研究,搞好示范园区建设,探索各种类型的栽培技术,建立种苗繁育基地,强化产后加工、市场营销等技术信息系统建设,以解决当前以自然采集为主,栽培品种单一、规模小、商品化程度低的局面,促进野生蔬菜的规模化、商品化生产,减轻对自然资源的压力,有效地发挥资源优势,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向前发展。3.3.3野生蔬菜加工一、速冻(一)工艺流程原料选择、处理漂烫、冲洗整理、分装、沥水预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