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件1.ppt_第1页
宏观经济学课件1.ppt_第2页
宏观经济学课件1.ppt_第3页
宏观经济学课件1.ppt_第4页
宏观经济学课件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宏 观 经 济 学 上海财经大学 经济系,第一章 导言 一、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它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如何? (一)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它的假设前提是什么? 1.概念: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体活动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以解决整个社会的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的学问。 2.前提:宏观经济学的假设前提是: (1)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 (2)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纠正市场机制的缺点。 这两个假设前提基本是成立的。,(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联系表现在: (1)二者的追求是共同的,即都是为了增加人类社会的经济福利; (2)二者在分析方法上都属于定量分析; (3)微观经济分析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 2.区别表现在: (1)二者解决的具体问题是有差别的:微观经济学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解决资源利用问题;,资源配置问题与资源利用问题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表达: 资源配置的基本含义: 既定资源如何在各种可能用途之间做出合理选择 资源配置问题可以由生产可能性曲线来表示(图1_1):,X1,y,y1,y2,X,O,X2,A,B,图11,C,D,资源配置问题存在的原因:,资源的稀缺 稀缺资源在各种可能用途间的使用具有竞争性 资源配置问题就是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上各生产点的选择 即:是选择A点还是B点,还是其他点? 资源配置合理化的实现机制:市场竞争,资源利用的基本含义: 如何使生产点达到生产可能性线上。 资源利用问题存在的原因:市场机制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 现实中的生产点经常落在生产可能性线之内,如图12中的A点:,y1,y2,y,X1,O,y,A,B,X2,图12,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的现实表现: 失业 企业开工不足、关闭 经济萧条 资源利用问题就是提高资源的利用程度,解决失业,把生产点从生产可能性线之内移到线上、甚至线外。 资源充分利用的实现途径:政府调节,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续),(2)二者考察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考察对象是单个的经济单位;宏观经济学的考察对象是国民经济总体; (3)微观经济学运用个量分析法,宏观经济学运用总量分析法; (4)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总体经济行为是个体经济行为的有机整体,而决非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相加(如价格总水平);,表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架构,(一)宏观经济学基本内容体系 第一篇 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 第二章 总需求分析(一):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第三章 总需求分析(二):ISLM模型 第四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第二篇 国民收入的变动 第五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第六章 经济周期理论 第七章 经济增长理论 第三篇 宏观经济政策 第八章 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分析 第九章 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第四篇 开放的宏观经济 第十章 开放经济概论 第十一章 开放经济中的国民收入的均衡 与调节 第五篇 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第十二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中心内容: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架构:,可概括为两个模型、三个市场、四个方程,说明了三个主 要变量之间的关系。 1、 两个模型: ISLM模型; ADAS模型; 2、三个市场: 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金融市场); 劳动市场; 3、四个方程: Y=C(YD,A)+I(r, Y)+G IS(产品市场) M/P=L1(Y)+L2(r) LM( 货币市场) Y=f(K,N) product function(产出函数) Ns(W/P)=N d (w/p) labor market(劳动市场) 4、三个主要变量是:总收入 、失业率 和物价水平。,通过考察以上两个模型、三个市场、四个方程,主要是为了说明总产出(总收入)、 失业、 物价水平这三个主要经济变量的决定及变动,目标是达到 “两低一高”。在开放的经济中,还要说明第四个经济变量即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大小及变动。,(三)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就是总产出、 失业、 物价水平以及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大小及变动。因为一国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主要就是看这几个总量指标是否理想。,三、 宏观经济学的形成: 虽然对经济作宏观分析在历史上由来已久,但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经济学分支学科,是1936年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后才正式形成。,四、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经济理性主义假定 经济主体最大化自身利益的本性 经济主体存在着自身利益(自利本性) 经济主体在实现自身利益的时候存在着理性: 非常明确自己的行为目标(追求什么) 对实现自己行为目标的手段能够做出合理选择(如何得到),(二)实证分析方法,1.含义 客观地揭示经济现象之间因果联系的研究方法 经济学揭示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客观地揭示,只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不涉及优劣评价 例如:农民收入增长多少 2实证分析的两种不同方法 经验归纳法(经验实证) 逻辑演绎法(逻辑实证),(三)均衡分析方法,力学含义:相对静止状态 经济学含义:指经济变量的相对稳定状态 具体指以下情况: 经济主体利益的最大化状态 市场供求的相等状态,(四)总量分析,总量分析的含义 总量:与国民经济活动相关的经济变量 总量分析:研究与国民经济相关的各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规律 即建立总量函数:投资函数 消费函数 总量分析是宏观经济学特有的研究方法 由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五)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1含义 存量:在某一时点上取值的经济变量(如财产、固定资产) 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取值的经济变量(如收入、投资) 2宏观经济学侧重流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着重研究: 一国一年新增财富的决定 不是一国总财富的决定,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它的基本前提假设是什么?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如何? 3、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有哪些?核心是什么?,参考书目,1、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四版(宏观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学习与教学手册(与第四版相配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美曼昆著经济学原理(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三联书店 4、美斯蒂格利茨著经济学第三版(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 第一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几个总量及其相互关系 一、GDP与GNP 1、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 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见教材P428) 对此概念要作以下几点说明: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据此,可列出一个计算公式: GDP=P1Q1+P2Q2+P3Q3+PnQn =PQ (2) 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价值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但现实中难以区分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所以在具体计算时采用了增值法,即只计算各生产经营阶段上所增加的价值。见教材P428案例。,运用增值法(或生产法)计算GDP的一个案例,此例不仅说明了一件最终产品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价值增值,就等于该最终产品的价值,即产出是指增值,或者说产出等于新增价值;而且还说明了产出总是等于收入,以及产出总是等于支出。(见教P429430),(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假如社会某年生产了1万亿美元最终产品,只卖掉0.8万亿美元,又怎么说是总产出等于总支出呢?这未卖掉的0.2万亿美元产品可被看作是企业在存货方面的投资支出,称存货投资,即企业把存货变化也看作是自己购买自己产品的投资支出。 (4)GDP是计算期内(如2010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5)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2、GDP及其与GNP的关系: (1) GNP(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某国国民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 GDP与GNP的关系:二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代表总产出(总收入),只是统计口径上的区别,即GDP是按属地原则计算的,而GNP则是按属人原则计算的,二者的换算关系是: GDP=GNP+外国人在本国的收入-本国人在外国的收入 或:GNP=GDP+本国人在外国的收入-外国人在本国的收入,3、名义GDP与实际GDP: 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实际GDP= GDP折算数 GDP折算数 100=GDP平减指数 区分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意义: (1)可以知道实际产出的变化; (2)可以计算经济增长率。,4.人均GDP 人均GDP=GDP总量/人口 人均GDP是衡量一国人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世界发展指标”(WDI),按2002年人均GDP,可以把世界分为: 低收入国家(735美元) 下中等收入国家(736-2935美元) 上中等收入国家(2936-9075美元) 高收入国家(9076美元以上) 一国的GDP总量,反映一国的综合实力。,2010年各国人均GDP及排名,1 Luxembourg 卢森堡108832 2 Norway 挪威84444 4 Switzerland 瑞士67246 6 Denmark丹麦56147 7 Australia澳大利亚55090 8 Sweden瑞典48875 9 United States美国 47284 10 Netherlands荷兰47172 11 Canada加拿大46215 16 Japan日本42820 18 France法国41019 19 Germany德国 40631 22 United Kingdom英国36120 25 Hong Kong中国香港31591 38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台湾 18458 95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中国 4382,二、计算国民收入时的其他几个重要总量及其相互关系: 1、 NDP(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教材P434 是指最终产品价值(GDP)中扣除消耗掉的资本设备价值后的余额,即: NDP=GDP-折旧。 2、 NI(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 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给企业的补助 3、 PI(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个人得到的收入。 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费+政府的转移支付(即政府对个人的补助) 4、 DPI(个人可支配收入Dominate personal income):是指人们可随意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DPI=PI-个人所得税=消费+储蓄,综上所述,国民收入是指从GDP到DPI的一群概念,其中,GDP是最广义的国民收入概念,DPI是最狭义的国民收入概念。 如果未做特别说明,那么一般所说的国民收入就是指GDP。 本课程以下所讲的国民收入概念,基本就是指GDP。,第二节 计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一、支出法:教材P431 1.含义 通过核算一个国家一年内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算GDP。 2.理论依据 最终产品为社会各个方面所使用社会各方面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价值 一国一年内最终产品用于: 居民户消费(其市场价值个人支出)- 消费支出 厂商投资(其市场价值厂商支出) - 投资支出 -进口 政府购买(其市场价值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购买支出 国外购买(其市场价值国外购买支出)- 国外支出(出口) GDP 全社会最终产品市场价值 全社会购买支出 GDP = C+I+G+(X-M) 所以称为支出法:从最终产品使用者角度统计其支出得出的。,二、收入法(又称要素支付法、成本法) :教材P433 1.含义 用要素收入(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2.理论依据 最终产品为各要素所创造 最终分解为各要素所得(收入) L工资 K利息 N地租 E利润 将各要素所得加总即可得GDP 所以称为: 收入法:是从要素所有者角度统计得出的 要素支付法:支付给要素所有者报酬的加总 成本法:要素所得企业成本,3.要素收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修正 要素收入=国民收入(NI)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NI)+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折旧-政府给企业的补助,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平衡公式 总支出=总收入 或: 总需求=总供给 一、两部门经济: 1. 所谓两部门经济,是指整个经济只有厂商和居民户这两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2.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及恒等关系,在一个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由哪些方面构成呢? 从总需求(使用、支出法)角度看: 国民收入居民户支出+厂商支出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 消费+投资 即:Y C I 从总供给(生产、收入法)的角度看: 国民收入各要素创造的收入的总和 各要素收入的总和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消费储蓄 即:Y C S 由于:总需求=总供给,即:C+I=C+S, 得:I=S,即投资恒等于储蓄。,3.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模型,供给者,需求者,供给者,需求者,居民户向厂商提供要素,厂商向居民户支付要素报酬,居民户向厂商支出购买商品、劳务费用,厂商向居民户提供产品、劳务,厂商,居民户,图21,取消物质循环的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模型 厂商向居民户支付生产要素报酬100,居民户向厂商支出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费用100 图22,居民户,厂 商,金融机构,厂商向居民户支付生产要素报酬 100,图23(此图说明,要保持国民经济的良好循环,投资必须等于储蓄),投资40,储蓄40,居民户向厂商支出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费用60,更详细的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模型,二、三部门经济: 1. 所谓三部门经济,是指由厂商、居民户和政府三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2.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及恒等关系,总需求(支出法)角度看: 国民收入居民支出+厂商支出+政府支出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 消费 投资 政府支出 即:Y C + I + G 总供给(收入法)角度看 国民收入各要素创造的收入 + 政府创造收入 各要素收入 + 政府收入 工资 + 利息 + 利润 + 地租 + 税收 消费 + 储蓄 + 税收 即Y C + S + T 由于C+I+G=C+S+T,得:I+G=S+T, 即:I=S+(T-G)说明投资恒等于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之和,税 收,支 出,税 收,支 出,居民户,厂 商,政 府,厂商向居民户支付生产要素报酬,居民户向厂商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 图24,3.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模型,三、四部门经济: 1. 所谓四部门经济是指由厂商、居民户、政府和国外这四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2.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及恒等关系,总需求角度: 国民收入居民支出+厂商支出+政府支出+国外支出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国外需求 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出口-进口) 即:Y+(M) (M):净出口(出口X-进口M) 总供给角度: 国民收入各要素收入政府收入国外收入 消费储蓄税收本国对国外的转移支付 即:YCSTKr Kr:本国对国外的转移支付(如救济性捐助) 由于C+I+G+(X-M)=C+S+TKr 得:I+G+(X-M)=S+TKr I=S+(T-G)+(M-XKr) 即投资恒等于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和国外储蓄之和。,支 出,税 收,进 口,出 口,支 出,税 收,厂商向居民户支付生产要素报酬,居民户,厂 商,政 府,国 外,进口 出口,居民户向厂商购买各种产品和劳务 图25,3、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模型,思考题: 1.名词解释 GDP、GNP、NDP、NI、PI、DPI、实际GDP、名义GDP、 人均GDP、绿色GDP、GDP折算数、 GDP平减指数 2.国民经济核算以GDP为核心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参考P441-442)。 3.教材443-444页的第1、2、4、6、7题。,第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 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前的几点说明: 1.凯恩斯主义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仅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称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前的几点说明: 2.均衡的国民收入和潜在的国民收入: 均衡的国民收入(或均衡产出)是指与总需求相等时的国民收入(或产出)。 潜在的国民收入(或潜在产出)是指整个社会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的国民收入(或产出)。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的是均衡的国民收入的大小及其变动。即AS=AD时的国民收入。 因为: 当ASAD时,库存增加,企业会减产; 当ASAD时,库存减少,企业会增产; 只有在AS=AD时,企业的生产才会稳定下来。 另外,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的是实际的国民收入,是排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收入,而不是名义收入。,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前的几点说明: 3.三个假定前提: (1)潜在的国民收入不变(即资源和技术都不发生大的变化); (2)整个社会的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需求决定产出(或供给,或收入); (3)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不变,所有厂商都以不变价格提供产品。,第一节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既然均衡的国民收入(或产出)是指与总需求相一致的国民收入,则分析均衡产出如何决定,就得分析总需求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决定的。 一、消费函数: 因为消费是总需求中最主要的部分。同时,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Y=C+S,所以,一旦知道了消费的数额,便可从国民收入中减掉这一数额而求得储蓄量。 所以我们先来研究消费大小的决定。 1. 消费函数 研究消费函数就是要研究消费主要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消费变动有什么规律等问题。,消费量由什么决定呢?在现实生活中,居民的消费需求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收入水平、商品价格、利率水平、收入分配状况、社会的风气、风俗习惯等。但最主要的还是收入水平,即:y=c+s 由此可得一个函数:c=c(y) 这种表示消费与收入之间依存关系的函数是消费函数。,2. 消费倾向: 消费与收入之间不仅存在着某种依存关系,而且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叫做消费倾向,即:消费倾向=消费/收入。 消费倾向可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指平均每一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见教材P449)。用公式可表示为: APC(average polarity consumption)=c/y , 它可能大于1、等于1或小于1。 边际消费倾向指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重(教材P449)。用公式可表示为: MPC(marginal polarity consumption)=c/y= 它只能小于1或大于零,3.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消费随收入的变动到底发生怎样的变动呢?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的规律(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占收入增加的比重会越来越小,即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4.消费函数可细化为:c=a+y 其含义为:消费等于自发消费与引致消费之和(a为自发消费即收入为0时也必须通过举债或动用过去储蓄而保持的基本生活消费, 与y的乘积表示收入引致的消费)。自发消费是基本稳定的,要使引致消费多,必须提高边际消费倾向和人们的收入。见下图所示:,c,o,y,45,c= a+y,图31 线性消费函数(即当为一常数时),二、储蓄函数: 1.储蓄函数: 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即由y=c+s,得s=y-c; 又知c=a+y,所以s=y-(a+y) 即:s=-a+(1-)y, 这就是储蓄函数,它表示储蓄与收入也存在一种依存关系。 2.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之间不仅存在着某种依存关系,而且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储蓄与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叫做储蓄倾向,即:储蓄倾向=储蓄/收入。,储蓄倾向可分为平均储蓄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 平均储蓄倾向指平均每一单位收入中储蓄所占的比重(见教材P452)。用公式可表示为: APS (average polarity save)=s/y , 它可以小于零,等于零或大于零。 边际储蓄倾向指收入增量中储蓄增量所占的比重(教材P452)。用公式可表示为: MPS (marginal polarity save)=s/y, 它只能小于1而大于零。,3.储蓄随收入的变动到底发生什么样的变动呢?既然消费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减的,则可知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即存在边际储蓄倾向递增。见教材P451表13-2和P452图13-4所示。 储蓄函数的图形为:,o,y,s,S= -a+(1-)y,图32 线性储蓄函数,三、储蓄函数与消费函数的关系(参见教材P452图示): 1.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等于收入:c+s= a+y-a+(1-)y=y 2、APC和APS之和恒等于1,MPC和MPS之和也恒等于1。证明如下: y=c+s y/y=c/y+s/y,即APC+APS=1 由此可得:1-APC=APS,1-APS=APC 又y=c+s, y/y=c/y+s/y,即MPC+MPS=1 由此可得:1-MPC=MPS,1-MPS=MPC,45,s=s(y),c, s,-a,a,A,o,y0,y,c=c(y),图33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第二节 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 一、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在建立前有两个假设: 1.利息率水平为既定的,即不考虑利息率水平的变动对国民收入水平的影响; 2.投资水平为既定的,是一个固定的量。在这样两个假定前提下,均衡的国民收入就主要取决于消费。,二、基本公式 1.两部门经济: 把收入恒等式和消费函数结合就可求得均衡收入: y=c+i (即国民收入等于总支出) c=a+y 两式联立可得均衡收入公式: y=(a+i)/(1-) 在上式中,由于a、i都是既定的量,所以y的大小就主要取决于,即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国民收入也就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小,国民收入也就越小。因此,凯恩斯鼓励人们,为了增大国民收入,必须提高消费。从而提出了一个“节约的悖论”。,大专辩论会,正方:扩大消费更有利于增加国民财富; 反方:扩大储蓄、增加生产更有利于 增加国民财富;,c+i,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可以用图式表示如下(参见教材P461):,图34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y,A,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 (决定现实供给量大小的需求被称为有效需求。或:有效需求是 使社会商品的总需求价格和总供给价格相等的社会总需求。)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是存在“三大心理规律”: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2、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3、流动性陷阱(P496)。,AB为紧缩的缺口,y,c+i,B,yH,请稍加休息 Have a rest. (第30页),有效需求过度的情况 (第39页),二、基本公式 2、三部门经济: 把收入恒等式和消费函数结合就可求得均衡收入: y=c+i +g(即国民收入等于总支出) c= yd Yd=y-t0+tr, t0-tr=t c=a+ (y-t) 代入上式可得均衡收入公式: y=(a + i + g - t)/(1-),二、基本公式 3、四部门经济: 把收入恒等式和消费函数结合就可求得均衡收入: y=c+i +g+(x-m) c= yd Yd=y-t0+tr, t0-tr=t xm xmoy m=mo+y 分别代入得均衡收入公式: y=(a+i+g- t+ tr+x-m0)/(1-+ ),第三节 乘数原理 乘数,又称倍数,它是国民收入增量与引起这种增量的总需求增量这二者之间的比率。可用公式表示为:K=Y/AD 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当总需求的增加指的是投资的增加时,便有投资乘数;当总需求增加指的是政府支出增加时,便有政府支出乘数;当总需求增加指的是净出口增加时,便有对外贸易乘数。等等。,一、投资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用公式可表示为: k=y/i=1/(1-) 投资乘数的推导: y=c+i, y=c+i,i=y-c, 由此,可以推出: k=y/i=y/(y-c) =1/(1-) =1/(1-MPC)=1/MPS 结论: (1)投资乘数是大于1的,其大小程度主要受边际消费倾向影响,即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比,与边际储蓄倾向成反比。,(2)乘数效应之所以发生,主要是因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情况。 例如:某部门增加投资100万元,则会使供给该部门投资品部门的收入增加100万元。如果投资品部门将得到的100万元的80%即80万元用来消费,即假定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是0.8,则会使消费品生产部门的收入增加80万元,以次类推,则整个社会总共会增加收入500万元。如下图所示: i y 100万元 100万元 +80万元(100万元0.8) +64万元(80万元0.8) +51.2万元(64万元0.8) ,500万元 (3)乘数的作用是两面的,它是一把“双刃的剑”。 (4)乘数发生作用的前提是社会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二、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用公式可表示为: kg=y/g=1/(1-)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推导: 由于三部门经济中总支出为: y=c+i+g=a+(y-t)+i+g 得: y= (a+ i + g -t)/(1 ) 当政府购买支出从g0变为g1时的收入分别为: y0= ( a0+ i0+ g0 -t0)/(1 ) y1= ( a0+ i0+ g1 -t0) / (1 ) y1- y0=y= (g1- g0)/ (1 )=g/(1 ) kg= y/g= 1/(1 ) 由于小于1,所以kg为正数,它等于1减边际消费倾向的倒数。,三、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用公式可表示为: kt=y/t= -/1- 税收乘数的推导: y= ( a+ i + g -t)/(1 ) 当税收从t0变为t1时, 得:y0= (a0+ i0+ g0 -t0)/(1 ) y1= ( a0+ i0+ g0 -t1)/(1 ) y1- y0=y= (-t1+t0)/1 = -t/1 kt= y/t= -/1 由于小于1,所以税收乘数kt为负值。说明收入随税收增加而减少,随税收减少而增加。因为税收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会相应减少,因而税收变动和总支出变动方向相反。,四、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可用公式表示为: ktr=y/tr=/1-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推导: 因为有了政府转移支付后,居民的 可支配收入为: yd=y-t0+ tr y=c + i+ g=a+yd +i +g=a+(y-t0+ tr) +i + g y=(a+i+g+tr t0)/(1 ) 当政府转移支付由tr0变为tr1的国民收入分别为: y0=(a0+i0+g0+tr0 t00)/(1 ) y1=( a0+i0+g0+tr1t00 )/(1 ) y1- y0=y=(tr1-tr0)/(1 ) =tr/(1 ) ktr= y/tr= /1 由于小于1,所以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大于零。,五、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可用公式表示为: kb=y/g=y/t=(1-)/1-=1 平衡预算乘数的推导: y=kgg+ ktt=(1/1-)g+(-/1 ) t 由于假定g等于t, y=(1/1-)g+(-/1 ) g =(1 /1 )g=g 或y=(1/1-)t+(-/1 ) t =(1 /1 )t=t y/g=y/t=1-/1-=1= kb 可见,平衡预算乘数kb为1。,六、对外贸易乘数:表示出口增加1单位引起国民收入变动多少。 用公式可表示为: y/x= dy/dx=1/ 1-(1-t)+ 表明有了对外贸易之后,乘数更小了。这主要是由于增加的收入的一部分现在要用在进口商品上去了。,第四节 乘数与加速数相结合模型 一、加速原理 1、 什么是加速原理? 乘数原理说明投资变化如何引起收入变化,即一定量投资在已知边际消费倾向的条件下对收入的影响。 加速原理就是说明收入变化如何引起投资变化的理论,或者说,说明收入变化如何引起投资变化的理论称为加速原理。 表示收入变化引起投资变化到什么程度的系数是加速数。用公式可表示为: v=i/y=it/(yt-yt-1) (i 为新增投资,也叫净投资,用it表示) 加速数一般是大于等于1的。在技术不变时,加速数等于资本_产量比率(指生产单位产量与要用几单位资本设备之间的比率即:资本-产量比率=K/Y)。参见教材P715-718案例。,2、加速数也是一把“双刃的剑”。 3、 为什么有加速数效应? 这不仅是因为,人们收入的增减必定引起消费量增减,而消费量增减必定引起消费品生产的增减,而消费品生产的增减又必定引起资本品生产的增减。也就是因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是紧密联系的,存在连锁反应。 4、加速数发生作用的前提仍然是社会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二、乘数与加速数相结合模型 投资与收入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说明收入、消费和投资之间的关系,并用以解释经济周期问题。 设: (1)现期收入为Yt ,在三部门经济中, Yt=Ct+It+Gt (2)现期消费为Ct,它由前期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决定, 即: Ct=Y t-1 (3) 新增投资或净投资为It, It=Kt-K t-1 Kt=V Yt, K t-1=VY t-1 It=Kt-K t-1= V Yt-V Y t-1=V (Yt- Y t-1)=V(Ct- Ct-1) 为什么V (Yt- Y t-1)变为V(Ct- Ct-1)? 这是因为国民收入的一部分会变成消费,消费会引致投资。 根据上述模型,可以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乘数与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用它来解释经济周期。假设边际消费倾向=0.5,加速数V=1,政府每期开支Gt为1亿元。在此情况下,若不考虑第一期以前的情况,那么各期的收入、消费和投资的变化情况见下表(见教材P718)。,表31 乘数和加速数的相互作用,购买 来的本期消费 投资 总额 化趋势 (t) (gt) (Ct ) (It) (Yt) 1 1.00 0.00 0.00 1.00 _ 2 1.00 0.50 0.50 2.00 复苏 3 1.00 1.00 0.50 2.50 繁荣 4 1.00 1.25 0.25 2.50 繁荣 5 1.00 1.25 0.00 2.25 衰退 6 1.00 1.125 -0.125 2.00 衰退 7 1.00 1.00 -0.125 1.875 萧条 8 1.00 0.9375 -0.0625 1.875 萧条 9 1.00 0.9375 0.00 1.9375 复苏 10 1.00 0.96875 0.03125 2.00 复苏 11 1.00 1.00 0.03125 2.03125 繁荣 12 1.00 1.015625 0.015625 2.03125 繁荣 13 1.00 1.015625 0.00 2.015625 衰退 14 1.00 1.0078125 -0.0078125 2.00 衰退,时期 政府 从上期国民收入中 引致的本期私人 国民收入 经济变,复习思考题,1、名词解释 消费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 储蓄函数 边际储蓄倾向 投资乘数 政府支出乘数 均衡的国民收入 潜在的国民收入 2、什么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3、能否说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都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 4、简述两部门经济中简单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 5、以投资乘数为例,说明乘数原理的基本内容及其现实意义。,第四章 ISLM模型 第一节 研究的问题 一、 什么是IS-LM模型? IS-LM模型是说明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决定的模型。这里,I是投资,S是储蓄;L是货币需求,M是货币供给。 二、投资函数 在ISLM模型中为什么把利息率引进来进行研究? 因为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分析中我们就知道,国民收入的大小与投资有很大的关系,而投资又与利息率有紧密的联系,可以说,在决定投资的诸多因素(如利息率、预期收益、风险等)中,利息率是首要的因素,即投资函数为i=e-dr,这里,e是自发投资(或自主投资),r是利息率,d是利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投资需求曲线如下图所示:,r,三、要比较深入地研究国民收入的大小决定问题,不研究利息率是不行的。或者说,国民收入的大小与利息率的高低有着紧密的联系,即存在这样一个关系链:r i AD y 那么,利息率高低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凯恩斯认为是由货币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所决定的。所以,必须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结合起来考察,以便更深入全面地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问题。,第二节 IS 曲线 一、定义:IS曲线是描述当I=S即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的线。用图形可表示 为:,r,二、为什么当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反方向变动关系呢? 因为,所谓产品市场的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的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等。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的条件是:c+i=c+s,即i=s 又知 y=c+i c=a+y i=e-dr 所以 y= a+y+ e-dr, 即y=(a+e-dr)/(1-) 此式说明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反方向变动。或者说,要保持产品市场的均衡,即投资等于储蓄,则均衡的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化的关系。(IS曲线的推导图示见教材P488),三、IS曲线的斜率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收入的代数表达式为: y=(a+e-dr)/(1-) 上式可化为:r= (a+e)/d-(1-) y /d,此式中,y前面的(1-)/d就是IS曲线的斜率,它取决于和d。 d是投资需求对于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它表示利率变动一定幅度时投资变动的程度。 d如果越大,说明投资对于利率变化越敏感,IS曲线的斜率就越小,IS曲线就越平缓;反之,亦然。 是边际消费倾向,它越大意味着支出乘数较大,从而当利率变动引起投资变动时,收入会以较大幅度变动,因而IS曲线就较平缓;反之,亦然。,四、IS曲线的移动: IS曲线会随着投资和储蓄的变动而发生移动。 1、当投资需求变动,如由于投资的边际效率提高,或是出现了技术革新,或是企业家对经济前景预期乐观等,在同样的利息率水平上投资需求就会增加,于是,IS曲线就会向右上方移动。反之,当投资需求下降,IS曲线就向左移动。在三部门经济中,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和减税,IS曲线会向右移动;减少政府购买支出和增税,IS曲线会向左移动。 2、当储蓄变动了,如人们比以前更节俭了,储蓄意愿增加了,则IS曲线就会向左移动。因为如果投资需求不变,则同样多的储蓄,现在只需要有较低的收入就可以提供出来。,r,IS曲线的移动图示:,IS1,IS2,第三节 LM曲线 一、定义:LM曲线是描述在L=M即货币市场的需求与供给达到一致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关系的线。如下图所示:,Y,二、为什么当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之间存在着同方向变动的关系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首先考察货币和货币市场上的供给与需求。 (一)货币与货币市场 1.货币的定义 (1)财产的类型 实际财产(或物质财产):包括:房地产生活用品机器设备原材产品(半成品)。 金融资产:以价值形式存在的资产:包括:货币股票各种债券等。,(2)货币的条件 货币是一种金融资产,但金融资产不都是货币。 只有具备如下三个职能的金融资产才是货币: 必须是交换媒介; 必须是财富的储藏手段; 必须是记账单位(价值尺度) (3)货币的形式 M0现金 M1M0活期存款(基础货币) M2M1定期存款,2.货币与其他金融资产间的关系 关系: 货币与其他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或灵活性不同 流动性或灵活性:变现能力 金融资产流动性差异决定其收入差异 流动性越小,获得的收入越高 流动性越大,获得的收入越低 货币具有完全流动性:没有收入 或极少收入(活期存款) 持有货币是有成本的 金融资产各种形式间可以相互转化 债券利息、股息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3.货币市场 金融资产可以交易形成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1)货币市场的含义 短期信贷市场,包括短期信贷活动和短期债券交易。 (2)特征 一年期以下的信贷活动 其交易规模相当巨大 货币市场的利息率是基础利息率 影响资本市场利息率 影响整个社会的利息率水平 (3)地位 是产品市场、要素市场运行的中介环节。 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途径。,4.资本市场 (1)资本市场的含义 指一年期以上的长期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 (2)资本市场的形成 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建厂房、购买机器设备 投资大、回收期长 长期借贷或发行股票 居民户购买房地产、高档耐用品长期借贷 (3)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关系 金融市场的两个部分 二者间存在着资金竞争关系 两个市场上的利息率存在着相互影响 短期 决定 长期 长期 拉动 短期,(二)货币的供给: 货币的供给量是由货币当局所控制的,即由代表政府的中央银行所控制,因此,假定它是一个外生变量。需要分析的主要是货币的需求。,(三)货币的需求(流动性偏好):凯恩斯认为,人们需要货币是出于以下三种动机: (1) 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交易动机所需货币量的大小与收入成正比。 (2)谨慎动机或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这种动机所需货币量的大小与收入也成正比。 (3) 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投机动机所需货币量的大小与利息率成反方向变动关系。,综合以上三种需求,货币的需求函数式为: L=L1(y)+L2(r)=ky-hr 其中k代表出于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所需货币量与实际收入的比例关系(即L1占实际收入的百分比)。h表示利息率变动一个百分点时投机动机所需货币量的变动程度,可称为货币需求关于利息率的反应系数。,(四)当货币市场均衡时,即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一致时,有以下关系: m=L=L1(y)+L2(r)=ky-hr 在这个等式中,当m为一定时,L1增加,L2必须减少,否则不能保持货币市场的均衡。L1增加时,y增加;L2减少时,r上升;这样,国民收入与利息率成同方向变动。(LM曲线的推导图示见P501页),三、LM曲线的斜率 我们可以把货币市场的均衡表达式m = ky-hr转化为:r=k/hy-m/h,此式中,y的系数k/h就是LM曲线的斜率。 当k为定值时,h越大,投机动机所需要的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就越高,即L1、L2的变动就越大, Y的变动也就越大,所以LM曲线就越平缓;反之,亦然。 另一方面,当h为定值时,k越大,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所需要的货币对收入的变动就越敏感,即L1、L2的变动就越大,利率的变动也就越大,所以LM曲线也就越陡峭;反之,亦然。,四、LM曲线的移动: 货币的需求和供给量的变动,会使LM曲线发生相应的变动。 (1)投机动机所需货币量的变动,会使LM曲线发生反方向的移动。因为同样利息率水平上L2增加了,L1就得减少(为了保持与货币供给的均衡),国民收入也要减少。 (2)交易动机所需货币量的增减,会使LM曲线发生同方向的移动。因为在同样利息率水平上,L1增加了,国民收入也要增加。,(3)货币供给量变动,将使LM曲线发生同方向变动。因为: 在r不变的条件下: M:L2 不变( r不变) L1y曲线右移 M:L2 不变( r不变) L1y曲线左移,LM曲线的移动图示:,图45 LM曲线的移动,Y,第四节、IS-LM分析 一、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息率和收入的决定 在IS曲线上,有一系列利率与相应收入的组合可使产品市场均衡;在LM曲线上,又有一系列利率和相应收入的组合可使货币市场均衡。但能够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却只有一个。这一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可以在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上求得,其数值可以通过求解IS和LM的联立方程得到。这一联立方程是: i(r)=s(y) m=L1(y)+L2(r),产品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