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ppt_第1页
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ppt_第2页
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ppt_第3页
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ppt_第4页
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 纪 勇 2005年9月21日,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一、重新理解校本教研 二、新课程校本教研的基本内容 三、新课程校本教研的形式和方法 四、信息技术下的校本教研的实践模式与推进策略,一、重新理解校本教研,研修一体的校本教研是课程改革中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流模式,其目标是解决课堂实际问题和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 “校本”是目标而不是地域的概念,主要指要解决学校自己的教学问题 “研”是指课堂为对象的教师行动研究 “修”是指以课堂案例为载体的教师进修模式 “一体”是指教师行动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通过课堂案例学习的过程。,什么是校本?,一切为了学校 一切在学校中 一切基于学校 华东师大博士导师郑金洲教授,什么是新课程下的校本教研,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中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新课程校本教研是以中小学教师为主体,以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的对象,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总结经验与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新课程校本教研这个定义包括 如下几方面内容:,1、研究环境:在自然的教育教学环境而非人工控制的实验环境中进行研究。 2、研究主体:就是中小学教师,当然,不排除大学专业研究者、教研员等的参与和专业引领。 3、研究基地:是中小学,并且校长是第一责任人。 4、收集资料的方法:有多种方法,如访谈法、观察法、行动研究、自我反思等等。 5、总结经验和提升理论的方式:主要通过材料的归纳,在资料的基础上提升出分析类别和理论假设。 6、理解的角度:研究者(主要是中小学教师)对自己与被研究 者之间的饿互动理解极其行为和意义解释。 7、研究关系: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是互动关系,要考虑这种关系对研究的影响。,新课程校本教研的定义中,至少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能够称之为新课程校本教研的活动,其研究对象或研究课题应该主要来自于教育教学实际中学校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如,教师行为方式的改变、发展性学生评价、校本课程的开发等等。 第二、能够称之为新课程校本教研的活动,其研究的主体应该是学校中的教师。 第三,能够称之为新课程校本教研的活动,应该遵循一定的研究方法和程序。校本教研是学校教育研究的一种类型,应该从属于教育研究的一般特征。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讲,研究不能停留在口头上,更不能用日常的实践活动和行政决策来替代研究。 第四,能够称之为校本教研的活动,研究的结果应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的改进。,二、新课程校本研究的基本内容,应该明确的几个问题:,首先,教师教学研究对象是自己的学生: 其次,教学和研究是不能分割的; 第三,行动研究是教学策略的探究; 第四,案例是一系列课例的提炼。,二、新课程校本研究的基本内容,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发展性评价研究; 德育实效性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改变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改变教师和学生的生活方式,使师生双方体验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生命意义,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教师根据具体情境,运用新课程理念去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谋略,它既包含解决实际问题的新的教学理念,有包含解决这类问题的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它介于基本理念与具体方法之间,既是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又是教学方法的经验提升。,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一)有效课堂教学准备的策略 1、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1)更新观念。 (2)正确表述。 2、恰当处理教学材料 (1)对教学材料的理解。 (2)对教科书的认识。 (3)学会“用教材”。 (4)教师有开发新课程的能力,能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 (5)教学内容的合理组织。,(一)有效课堂教学准备的策略,1、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2、恰当处理教学材料 3、自主选择教学行为,(一)有效课堂教学准备的策略,1、合理确定教学目标 2、恰当处理教学材料 3、自主选择教学行为 4、精心组织教学形式 5、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和教学研讨,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一)有效课堂教学准备的策略 (二)实施有效的教学过程策略 1、创设情境,营造利于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 (1)从手段上看 (2)从方法上看 (3)从个性上看 (4)在活动方式上看 (5)在学习内容上看,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一)有效课堂教学准备的策略 (二)实施有效的教学过程策略 1、创设情境,营造利于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 2、围绕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做学问 (1)问题应尽量与学生的日常经验相联系,使其看起来有意思或有实用价值。 (2)问题的情景应具有开放性,以便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3)问题的情景要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一)有效课堂教学准备的策略 (二)实施有效的教学过程策略 1、创设情境,营造利于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 2、围绕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做学问 3、围绕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体验 (1)自主学习 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习方式. (2)合作学习 学生形成良好人际交往能力和相互尊重习惯的学习方式 一是确立合作意识。 二是在学习任务中培养合作能力。,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一)有效课堂教学准备的策略 (二)实施有效的教学过程策略 1、创设情境,营造利于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 2、围绕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做学问 3、围绕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体验 4、让学生在探究、体验中发现、创造,“探究性学习”也称为“研究性学习”,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从广义上理解,它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而狭义的理解,则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一)有效课堂教学准备的策略 (二)实施有效的教学过程策略 1、创设情境,营造利于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 2、围绕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做学问 3、围绕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体验 4,让学生在探究、体验中发现、创造 (1)在探究中体验 (2)在体验中发现 (3)在游戏中体验 (4)体验创造的魅力,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一)有效课堂教学准备的策略 (二)实施有效的教学过程策略 (三)实践个性化的学生评价 什么是课程评价呢? 广义的课程评价即教育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的信息,对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的发展变化以及构成其变化的诸种因素满足社会与个体发展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活动。新课程的评价即是在这种意义上的评价。,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一)有效课堂教学准备的策略 (二)实施有效的教学过程策略 (三)实践个性化的学生评价 如何实施个性化的学生评价? (1)明确课程标准的评价内容,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单元和课时目标术语表述出来。 (2)选择评价方法,设计相应的评价工具。 (3)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和数据。 (4)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使评价真正发挥激励和促进作用。 (5)探讨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如何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一)有效课堂教学准备的策略 (二)实施有效的教学过程策略 (三)实践个性化的学生评价 对于探讨评价的方式和方法的要求: 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反馈途径的多元化。 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三、新课程校本研究的形式和方法,读书活动与网上交流; 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 开放课堂与教学案例交流; 课例研究; 教学日记与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 教育行动研究; 教育叙事研究; 自传反思交流。,课例研究,(一)原有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形式 (二)关于课例研究 (三)课例研究的研讨形式、意义及思考,课例研究,(一)原有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形式 弊端: 一是专家或教师的评课难以促进授课教师的行为改变。 二是对专家和教师提出的意见,授课者很少有申辩的机会,难以再现自己真实的课堂。 三是专家与教师的合作都是暂时的,没有固定的合作机会。,课例研究,(一)原有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形式 (二)关于课例研究 1、什么是课例研究 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研究人员、上课教师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 (1)课堂中存在的间距 (2)教师的理念与行为,课例研究,(一)原有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形式 (二)关于课例研究 1、什么是课例研究 2、课例研究与校本教研、行动研究、案例研究 (1)课例研究与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的核心三要素: “自我反思”教师个体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 “同伴互助”教师集体在教学研究中的平等交流、经验分享和学术互助; “专业引领”专业研究人员对校本教研的专业指导和支持。,课例研究,(一)原有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形式 (二)关于课例研究 1、什么是课例研究 2、课例研究与校本教研、行动研究、案例研究 (1)课例研究与校本教研 (2)课例研究与行动研究,大多数的研究应该在教室和社区进行。这些研究应该由那些能将研究结果加以应用且能改变其工作方法的人来担任。学校如果不想落伍,能够适应进步中的现代生活的需要,就必须集合教师、学生、辅导人员、行政人员与热心人士的力量。个别地或集体地运用创造性的思考,分辨学校中必须改变的措施,并勇于尝试较佳的新措施,且要有系统、有组织地寻找证据,以评估其价值。,所谓行动研究,就是将“行动”与“研究”二者合而为一,由实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情境当中根据自己实务活动中所遭遇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研拟解决问题的途径与策略,并通过实际行动来付诸执行,进而加以评鉴反省回馈修正,以解决实际问题。课例研究就属于行动研究的范畴。,课例研究,(一)原有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形式 (二)关于课例研究 1、什么是课例研究 2、课例研究与校本教研、行动研究、案例研究 (1)课例研究与校本教研 (2)课例研究与行动研究 (3)课例研究与案例研究,课例研究,(一)原有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形式 (二)关于课例研究 1、什么是课例研究 2、课例研究与校本教研、行动研究、案例研究 3、课例研究的实施原则和行动模式 其实施的原则主要有: (1)教学即研究 (2)实用导向 (3)协同合作 以课例为载体的行动教育模式 : 3个阶段 ;两轮反思。 课例;合作平台;实践共同体的运作过程,课例研究,(一)原有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形式 (二)关于课例研究 (三)课例研究的研讨形式、意义及思考 1、研讨形式 一人同课多轮 同课异构 2、现实意义 (1)课例研究促进教师不断积累知识、增加实践智慧 (2)课例研究促使教师学会分享、学会合作 (3)课例研究促使教师发展自我反思能力,课例研究,(一)原有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形式 (二)关于课例研究 (三)课例研究的研讨形式、意义及思考 1、研讨形式 2、现实意义 3、值得思考的问题 总之,课例研究的本质在于把教学当作研究工作,教师即研究者,透过教师对教学相关问题的关切与省思,把学校营造成“学习型的社会”,它既有助于学校文化的创新与精进,也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四、信息技术下的校本教研的实践模式与推进策略,四、信息技术下的校本教研的实践模式与推进策略,(一)、 信息技术下的校本教研模式的理论建构与校本实践,四、信息技术下的校本教研的实践模式与推进策略,(一)、 信息技术下的校本教研模式的理论建构与校本实践,“发现问题并学习研讨形成方案并 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 自我反思和交流研讨新一轮基 于问题解决的校本实践”。,四、信息技术下的校本教研的实践模式与推进策略,(一)、 信息技术下的校本教研模式的理论建构与校本实践 (二)、信息技术下的校本教研模式的实施流程与推进策略 1、实施流程 (1)问题发现 (2) 学习准备 (3)设计方案 (4)组织实施 (5)交流反思 (6)展示改进,四、信息技术下的校本教研的实践模式与推进策略,(一)、 信息技术下的校本教研模式的理论建构与校本实践 (二)、信息技术下的校本教研模式的实施流程与推进策略 1、实施流程 2、实施策略 (1)适时构建、阶段实施、行为调整相结合的校本教研平台开发与应用。 a.问题研讨及写作平台 b.课例研讨及网络教研资讯平台 c.课题研究及教科研平台 d.教师发展档案袋及学生成长记录袋 e.学科教与学发展性评测平台,四、信息技术下的校本教研的实践模式与推进策略,(一)、 信息技术下的校本教研模式的理论建构与校本实践 (二)、信息技术下的校本教研模式的实施流程与推进策略 1、实施流程 2、实施策略 (1)适时构建、阶段实施、行为调整相结合的校本教研平台开发与应用。 师生发展是根本, 课题研究为导向, 平台应用为依托, 项目实施出特色,四、信息技术下的校本教研的实践模式与推进策略,(一)、 信息技术下的校本教研模式的理论建构与校本实践 (二)、信息技术下的校本教研模式的实施流程与推进策略 1、实施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