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论文-收视率:历史观照与现实反思(中)——来自电视台数据使用者的报告[1].doc_第1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收视率:历史观照与现实反思(中)——来自电视台数据使用者的报告[1].doc_第2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收视率:历史观照与现实反思(中)——来自电视台数据使用者的报告[1].doc_第3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收视率:历史观照与现实反思(中)——来自电视台数据使用者的报告[1].doc_第4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收视率:历史观照与现实反思(中)——来自电视台数据使用者的报告[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传播学论文-收视率:历史观照与现实反思(中)来自电视台数据使用者的报告1关键词:收视率历史观照现实反思研究报告(接上)(二)应用篇电视台工作中的收视率电视台对收视率数据的应用,经过早期对收视效果的描述阶段,如今开始向更深层次的分析阶段迈进,其中节目评估是一大重点。本调查主要从收视率分析的常用指标,在节目制作、编排和停开播时所起的作用,在节目评估中的地位,以及在广告营销中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电视台应用收视率数据的情况进行考察。1、常用分析指标:收视率和占有率收视率分析是各电视台几乎每天、每周、每月的例行工作,常用指标的选择大体反映了各电视台及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收视分析的程度和水平。2001年我们对一些省市电视台相关人员进行的访谈中发现,不少受访者虽然声称自己经常做收视率分析,但是使用的指标比较单一、方式也很初级,绝大多数只是收视率数据本身,对于占有率、到达率的分析都非常少17。七年过去,如今情况又是如何呢?图8:收视率分析常用指标分布在“做收视分析时,常用的指标是”一题中,我们设计了11个收视指标选项,要求受访者最多选择5项,并按常用程度依次排序。结果发现,受访者提及最多的是两个指标:一个是收视率或收视千人数,一个是占有率(市场份额),绝对提及率分别为99.3%和97.0%,即几乎所有受访者或所属电视台在日常收视分析中都会使用这两个指标。此外,观众忠诚度、到达率或累积观众这两个指标的提及率也分别高达73.1%和59.0%,即有将近四分之三和五分之三的受访者声称日常使用这两个指标(详见图8)。与2001年相比,除收视率指标依然位居前列之外,占有率(又叫市场份额)这个竞争性指标的受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升,被电视界普遍应用,这可能与近年来我国电视市场日益加剧的竞争有相当大的关系;而且一些过去较少使用的到达率、观众忠诚度等指标也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一些更复杂的分析指标如“收视时长”、“观众流入流出”、“时段贡献率”等也有超过20%以上的绝对提及率;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我国电视界日常收视率分析正在向更高层次迈进,无论在所用指标的丰富度还是分析的复杂性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图9:各种收视指标常用程度加权排序我们按指标的“常用程度”高低排序,对受访者的选择分别用从5到1的赋值进行处理(见图9),结果发现,图9的排序与图8大体一致,但小部分指标略有出入。排在前面的两个指标仍然是收视率和占有率,但是图8中排在第三、第四的指标,在图9中前后易位,即到达率的提及率虽不及观众忠诚度,或者说日常应用的广泛性不及后者,但是在常用程度加权排序中却高于后者,或者说应用中的受重视程度要高于后者;同样,“观众流入流出”在提及率排名中领先“时段贡献率”,但是在常用程度加权排序中,却落后于前者。这一方面说明,收视率和占有率这“两率”是收视分析的“看家指标”,无论在应用的广泛性还是在常用程度上都远超过其他指标;另一方面也表明,有些指标(尤其是相对复杂一点的指标)虽然被比较多的从业者采用,但是在常用程度或受重视程度上,不一定比广泛性上略低于它们的指标更有优势。表4:受访者所在部门从事收视率分析人员分布频数百分比(%)没有85.51人3222.12-5人8558.66人及以上1611.0不清楚42.8合计145100我国电视界在日常收视分析方面水平的提升,一定程度上说明这项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性已得到人们的认同,其专业化程度在不断提高。调查显示,仅有5.5%的受访者称自己所在电视机构没有专人从事收视分析,除极少数回答“不清楚”的人之外(2.8%),有超过九成的受访者称自己所在部门设有从1人到6人不等的专门人员从事收视分析,其中有25人的最多(58.6%),其次是有1人的(22.1%),见表4。虽然这些受访者并非一人一台的对应关系,但是从中仍然可以窥见在我国已有相当多的电视台设有专门从事收视率分析的人员,这或许是目前收视分析有了较大进步的一个原因。2、节目综合评估蔚为主流建立节目评估体系是进入新千年以来中国电视界的一道新景观。中央电视台在2002年推出被俗称为“末位淘汰制”的节目综合评估体系以后,引起国内各级电视台纷纷效仿,一时间各种节目评估方式层出不穷,形势蔚为大观。在本次调查中,有将近九成的受访者称所属电视台进行节目评估(86.7%),未进行这项工作的是少数。其中,在来自市级台的受访者中,有24.5%的人称所在电视台未进行节目评估,将近四分之一,省级台受访者的这一比例为9.1%,不足一成,低于市级台比例(见表5)。换言之,省级台有评估者比例高于市级台。据悉,一些电视台是间断性进行节目评估,尚未形成制度,或者评估标准或体系尚在建构中,这一现象省级台和市级台皆有。表5:受访者关于有无节目评估及指标问题的回答分布对回答“有节目评估”的受访者继续追问“贵台在节目评估时是用单一指标还是综合各种指标”时,有四分之三(75.0%)的受访者表示其所在电视台采用的是综合指标评估,回答只用收视率单一指标进行评估的受访者有17.5%,另有7.5%的人表示“不清楚”。其中省级台受访者回答“综合指标”的人数占省级台受访者总体的76.5%,超过四分之三;市级台为(67.6%),不足七成,市级台回答“单一指标”者所占的比例为27.0%,超过四分之一,与省级台形成一定差别。虽然受访者与电视台并非严格的一人一台对应关系,但是,结合上述省级台与市级台受访者回答“无节目评估”的比例差,以及回答“综合指标”的比例差来看,应该说,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大致反映了省级台和市级台在综合性、深度应用数据上的落差。3、收视率:综合评估权重之首从受访者的回答来看,综合各种因素的节目评价方式已然成为电视台工作的重心,那么在诸多因素中作何取舍,又是孰轻孰重呢?为此,我们采用五级量表来考察受访者所了解的各因素在电视台节目综合评估中的重要程度,对“重要”、“较重要”、“一般”、“不太重要”、“不重要”分别从51计分,并计算各因素的得分均值18。由表6可知,在诸因素中,得分最高的是“收视率”(4.54),且标准差最小,显示受访者对其重要性的充分认可,而且意见比较集中,这也是诸因素中惟一有“重要”偏向的因素;第二名是“广告效益”(4.09),偏向认为“较重要”,但是标准差较大,显示人们对这一因素重要性的认识差异稍大;第三是“领导意见”,之后依次是“节目专业水准”、“观众满意度”、“观众意见”和“专家意见”等,“节目投资(赞助)方意见”居于末位(见表6)。表6:节目评估中各因素的重要性程度重要性排序因素平均值标准差态度偏向1收视率4.54.646重要较重要2广告效益4.091.050较重要3领导意见4.03.938较重要4节目专业水准3.99.837较重要5观众满意度3.611.005较重要一般6观众意见3.57.964较重要一般7专家意见3.53.924较重要一般8节目投资(赞助)方意见3.361.141一般较重要“收视率”的重要性获得如此之高的一致评价,“广告效益”紧随“收视率”之后,排在重要性第二的位置,甚至超过“领导意见”,由此可以看出,“收视率”在节目评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告效益”也倍受重视。我们知道,收视率不仅反映观众的多寡,它也是广告投放的风向标。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台重视收视率或有单纯把握观众、了解传播效果的目的,但是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出于对广告效益的关注,两者基本上是同一个维度。事实上,目前几乎每一家电视台都是将“收视率”或“广告效益”作为硬指标,以精确量化的形式,分年度、季度或月份下达给各个部门、各个频道、各个栏目,此外鲜有其他量化硬指标。在各电视台,所有与“成绩”或“进步”有关的内容,都离不开“收视率”和“广告效益”这两个衡量标准,甚至主要以这两个标准来衡量。相形之下,“领导意见”以略低的得分位居第三,作为电视机构的“当家人”,领导者掌握着各种人财物资源,往往一言九鼎,但在本题项中其重要性排在“收视率”和“广告效益”之后,这多少反映了市场压力在电视台内部管理中的一种强势释放。此外,“节目专业水准”、“观众意见”、“专家意见”等因素虽然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因为电视台作为传播机构,需要为人民提供优质而丰富的精神食粮,要兼顾导向性、专业性和收视率,满足人们的收视需求,但是相对来说,“节目专业水准”、“观众意见”和“专家意见”等这些因素量化程度不高,比较弹性,这或许是这些因素在重要性方面排序略微偏后的一个原因。4、“实占”与“应占”:从业者无法承受收视率之重?上述分析清楚地表明,在影响节目评估的诸因素中收视率的重要性最为突出。为了进一步详细了解各电视台评估工作中收视率所占的实际比重,电视从业者所认为的应该占多大比重,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别,我们设计了“贵台在对节目进行评估时,收视率在各种指标中占多大比重?”(实然)和“您认为对节目评估时,收视率应占多大比重?”(应然)两个题项,同时也与我们1999年调查时用同样两个问题得出的相关结论稍作比较。表7:收视率指标所占及应占比例由表7可知,受访者中认为本台节目评估时收视率所占比例为“70%左右”的人最多,其次是“80%及以上”,分别占回答总体的26.5%和22.5%,两者之和将近总体的一半;之后是“60%左右”(16.7%)。显然,回答收视率所占比例在“50%左右”及以上的受访者,共占总体的八成以上。只有不足5%的受访者称是在40%以下,另有14.7%的受访者对此不甚清楚。应该说,这一结果以清晰量化的方式进一步说明了前述“收视率”在各台节目评估的重要性排序中的突出位置。与此相比,电视从业者个人认为收视率应占60%左右比例的人数最多,达34.3%,超过三分之一,即认为收视率所占比例应该比电视台实际情况略低一些;其次是70%左右比例的,占26.4%,与前述电视台实际比例情况相当;认为应该占80%以上比例的受访者有11.4%,比电视台同一比例实际情况的回答人数低11个百分点,后两者之和为37.8%,大约占总体的三分之一强,低于上述本台实际情况(将近总体一半)。总体上看,认为收视率在50%左右及以上比例的受访者,达90%以上。可见,认为收视率“应该”占70%以上高比例的人数比反映收视率“实际”所占高比例的人数略低,有相当一些受访者认为收视率在节目评估中“应该”占60%的比例,而不应该更高,但是收视率“应该”占有高于50%以上的比例,仍然是绝大多数受访者的普遍看法。通过配对样本检验可以发现,在95%的置信度下,受访者所说收视率“实际”所占比例与他们认为“应该”占有比例,两者之间的均值差,并无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详见表8。换句话说,受访者个人认为在节目评估中收视率“应该”占据比“实际”情况稍低一些的比例,不过“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别在统计意义上不太显著。表8:配对样本检验对比1999年的调查结果,一个值得注意的变化是:当时,受访者个人认为收视率“应该”占有的比例,不是低于、而是高于各电视台工作中收视率“实际”所占的比例,“应然”和“实然”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换言之,1999年时受访者认为收视率的受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应该更高才对。然而时隔九年,当收视率由最初的“犹抱琵琶半遮面”到今天的“横扫千军如卷席”时,电视从业者的认知却发生了变化。更多的受访者认为收视率“实际”所占比例,已经高于它“应该”占有的比重,“应然”稍低于“实然”,即使这种差异在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但是,至少时下已经很少有人认为收视率在实际工作中的受重视程度是低于其“应该”受重视的程度了。这一现象多少表明,一方面收视率在电视台的际遇已非九年前可以同日而语,不仅受到高度重视,而且在节目评估中被“委以重任”,另一方面,当收视率被纳入体制,形成一种制度性压力时,电视从业者似乎已经难以承受“收视率之重”。在人们对收视率的热情打折扣的背后,或许包含某种反思的意味。表9:不同层级电视台受访者对收视率应占比例的态度分布继续探讨不同层级电视台的从业者对于收视率“应占”比例的态度异同,即将“受访者所属电视台”与“您个人认为节目评估时,收视率应占多大比重?”两者进行交互分析,可以看出,中央电视台受访者中认为应占60%及以上的人数将近三分之二(64.3%),不过所有人都认为应该在50%以上,这与目前中央电视台节目综合评估体系中,经加权处理后的收视率作为客观指标所占比例为50%的现实一致。这个评价体系综合了客观指标、主观指标、成本指标三项指标,分别赋予5: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