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论文-清丽而越轨的笔致-浅析新世纪女性导演的创作特征及其女性意识的呈现.doc_第1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清丽而越轨的笔致-浅析新世纪女性导演的创作特征及其女性意识的呈现.doc_第2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清丽而越轨的笔致-浅析新世纪女性导演的创作特征及其女性意识的呈现.doc_第3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清丽而越轨的笔致-浅析新世纪女性导演的创作特征及其女性意识的呈现.doc_第4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清丽而越轨的笔致-浅析新世纪女性导演的创作特征及其女性意识的呈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传播学论文-清丽而越轨的笔致:浅析新世纪女性导演的创作特征及其女性意识的呈现提要新世纪一批新生代的女导演渐次以美丽的身影自信地出现在电影的世界。她们不约而同的如期而至,集体性地为中国电影带了一种崭新的话语和一股清新的气息。女性导演历来是令人关注的一个群体,新一代女导演的作品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她们对作品的题材选择、内容把握、表现形式、艺术处理都有着不同于以往的观念和思考,或许她们真的为中国电影带来了期待已久的“清丽、越轨的笔致”。关键词新世纪女性导演女性意识时代背景观看策略话语身份1在倡导男女平等的前提下,由于男性与女性生理及体能的不同,有些职业仍然会不带有任何歧视色彩地在性别的选择上有所偏爱和侧重。“导演”这一职业便是其中之一。假如把我们知道的所有导演的名字列成一个名单的话,或许我们会发现男性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女性则少到可以忽略不计。在电影业,即使是在引领电影发展的欧美国家女性导演都是少之又少。不过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我们国家,却拥有着相当数量的女性导演,并且她们和她们的作品都是中国电影成长之路上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从新中国建立后走上影坛的第一批女导演王苹、董克娜到80年代、90年代相继出现并逐渐成为中国电影核心力量的、以张暖忻、李少红等人为代表的第四代、第五代女导演,她们以女性作者的身份在银幕上大胆地书写生活、表达自我,她们的作品既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又具有鲜明的个人特征,这样一个集阴柔与刚强于一体的创作群体引起了人们的格外重视。进入新世纪,当这些曾经意气风发的女性们或逐渐淡出影坛或继续创作和探索的时候,新一代的女性导演开始渐渐浮出地表。徐静蕾(我和爸爸、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李玉(红颜)、李虹(黑白、诅咒)、小江(电影往事)、马晓颖(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这些美丽的名字和面孔可能还不为广大观众所熟悉(徐静蕾除外),但是她们的作品已经引来了国内和国际同行的极大关注。对女性主义研究颇有建树的学者戴锦华教授曾在其文章中对上一世纪的女性导演有过这样的描述:“和当代女作家不同,在绝大多数女导演的作品中,创作主体的性别身份甚至绝少呈现为影片的风格(所谓女性清丽、越轨的笔致)成因之一。”2“清丽”、“越轨”曾经是鲁迅先生评价女作家萧红的小说生死场的词语,后来被人们引为经典用来形容女性作者的作品独有的风格和气质。如果我们以这两个古老而又时尚的词语为标尺来评判新世纪女性导演的创作风格的话,或许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虽然她们未如前辈般成为一个明显的代际或群体,她们的名字也因其作品的数量有限而未如前辈般响亮抢眼,但是她们在书写生活、表达自我上决不逊色于前辈,从某种程度上说她们对题材选择之大胆、对女性关注之敏感,比其前辈有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超越。笔者撰述此文即源于对这些青年女导演及其创作的关注,并以期通过此文将她们的创作与前辈女性导演做一简要对比,从而对她们创作中呈现出的共性与个性、形式与风格、优势与局限等进行梳理和归纳。一、语境:理论背景、历史回放与现实际遇对女性导演的研究必然涉及对其女性意识的思考,而女性意识则是通过作品本身呈现出来的。女性意识的概念来自女权主义电影理论,这一理论寓于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社会背景之中,当女权主义在很短的时间内“从具体的政治运动转向整体的文化批判”3以后,女权主义电影批评便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声音。这一声音对经历了长期信息隔绝以后正在如饥似渴地汲取现代电影理论的中国电影学术界无疑注入了新鲜有力的能量。但是“与充满思辨色彩的西方女权理论相比,中国的女性研究可以说尚未真正展开。这里既没有发生过女权意义上的社会运动,也不具备起码的理论形态。中国的女性研究往往表现为对女性创作或女性形象的艺术阐释”4。有学者曾这样解释女性意识:“一是指影片编导或影片文本中应蕴含、具有和体现出女性独立自主、自强自重的精神气质和男女平等,互敬互补的平权意识。二是指影片编导和影片文本不把女性形象作为男性的被动观赏对象,而是力求刻画和呈现女性自我的命运遭遇、价值观念和心理特征的形象塑造仪式。”5这种说法未见得是最精准的厘定,但是大家在将这一西方电影理论本土化的时候确是不约而同地围绕这两个层面来展开的。认定新世纪女性导演创作风格之新锐、女性意识之强烈是基于对其作品的深刻读解,并以先前女导演的作品为参照系而得出的结论。这一比较不仅包括对于作品中的女性创作或女性形象的横向对照;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纬度则是对女性导演们的生活时代的纵向对比。社会环境对文艺创作影响之大使得我们很难说清是这些女性导演导演了时代还是被时代所导演。在对女导演的研究中大多会以新中国第一位女导演王苹作为研究的起点。然而这位因执导了柳堡的故事、永不消逝的电波、槐树庄、霓虹灯下的哨兵等经典影片而永载中国电影史册的女导演在很多学者的眼中并不算是具有女性意识的作者,原因在于:“她对于所谓女性题材除却它可以成为一种社会变迁的政治寓言没有任何特定的关注,而所谓女性表达或性别立场则无疑是一种遥不可及的虚妄。似乎是对男性创作者作品中的女英雄形象的一个准确对位:就电影的制作与电影的表达而言,她是一个成功地、不曾被识破的、被指认的花木兰”6。或者说“王苹的意义似乎更多地在于她作为一个女人在电影业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不体现于个人艺术创造中的自我意识”7。学者们的论述显然站在时代背景下的思考,但是如果我们对照上述关于“女性意识”的解释我们又会疑惑地发现在王苹导演的影片中,这些女性形象尽管不是叙事的主体,但与“女性意识”的“界定”又完全吻合。这难道不是作者女性意识的体现吗?既然是在时代的背景下来思考,那么我们就更应该注意到时代精神对人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革命接纳了女性,她们的自我意识在革命运动中萌生,她们的个人成长伴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因而她们本能地把社会革命当作自身的革命。”8作为一个进步的文艺革命者,王苹不仅具有与生俱来并在后天得以锤炼的文艺素养,同时她也因文艺而亲历了革命,在战斗中成长、成熟,因此当她有机会通过电影来表达自己的情怀的时候,她以真实、真诚的态度拍出那些经典的作品,那里蕴含着她的个人感受,包括对女性的理解和思索。或许我们可以说这种思索和理解就是女性意识的最初体现,它是时代的产物,而非某个人的创作局限。70年代以张暖忻为代表的“第四代”女导演推出了一批以女性为中心的影片,80年代,以李少红、胡玫为代表的“第五代”女导演迅速崛起,这是被压抑已久、有着强烈表达愿望的一代人。于是中国影坛呈现出师生两代共同建构女性话语的繁荣图景。在这一大的历史时期内,女导演的创作类型万千,既有以女性为表现对象的影片(如沙鸥、青春祭、人鬼情、山林中的头一个女人、女儿楼等),也有都市片(如北京,你早)、青春片(如青春万岁)、儿童片(如火焰山来的鼓手)等。在这些导演中没有一个人始终如一地坚持于女性题材的表现,这种多方面探索的创作心理或许可以看作是女导演希望自己可以超越性别局限、在表现题材和内容上可以与男性同行比肩的迫切愿望所致。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女性意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吧。不可否认的是,从七十年代末开始,将女性作为叙事主体来加以表现已经成为女性导演的一种自觉行为。在经历了大的社会动荡以后,女性导演们对人生、对自身的命运都有了新的思考。这种思考也影响到了她们的创作。“作为第四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张暖忻在其沙鸥中,将第四代的共同主题:关于历史的剥夺、关于丧失、关于一切都离我而去,译写为一个女人一个我爱荣誉甚于生命的女人的生命故事”9,而第五代的胡玫则在女儿楼中回溯政治运动中女性本我的丧失,充满了悲哀的意味。此间的女性电影繁多不再做过多的个案举例,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这些带有女性意识的影片大多带有悲剧的色彩,女性处于一种迷失或需要拯救的状态,而影片的结尾则基本是两种方向:一为编导也未能给予她们光明或明确的答案;或者女性获得拯救或是回归,而拯救他们的一定是占据强势地位的男性。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一种发现问题却无力解决问题的遗憾。不仅如此,还有学者进一步论述说:“这些女导演拍摄的、有着自觉的女性意识的、以女人为主人公的影片中,不仅大都与经典电影的叙事模式一般无二,而且电影叙事人的性别视点、立场含糊、混乱;这些关于女性的影片中,女人似乎愈加为不可见的雾障或谜团,成为混乱、杂糅的话语场;在女性表象出演的地方,制作者试图表达的某种关于女性的真实似乎更深地消隐在不可知、不可解的矛盾表述之中。”10如此看来刚刚呈现出的女性意识又在深层次的文化批评与阐释中被质疑了。这问题的存在仍然要归结为时代的局限。首先,女性导演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对很多问题的反思未见得透彻清晰,剧中人的迷惑正是她们在生活中的自我感受,面对未来的人生走向她们也感到茫然和束手无策,因此对剧中人的结局的选择只是她们的想象或是美好的愿望。其次,人们在经历了一次长达十年的文化浩劫之后,人们对话语的表达变得谨慎而多虑,那些藏于心中的真实感受或许我们永远无从知晓。新世纪的女性导演生存在一个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之中,现代语境使她们拥有了充分自由表达自我的权利和空间。她们可以思想的将触角触及任何一个时代和地方,她们可以大胆地表现那些近乎边缘的人物与情感。尽管她们不像前辈那样经历了大的社会波折,缺少痛定思痛后的历史厚重感、社会责任感,但是她们的最重要的成长阶段恰是处在社会转型期之中,社会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她们的身体、心理、思想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化,这种同步变化虽于无形之中,但生性敏感、敏锐、善于思考的她们却从中收获了自己的感受和认知。因此当她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时候,多年的对人生和女性命运的思考必然会通过影像投射到银幕上。从作品生产的角度来说,曾经电影的生产由国家和电影制片厂来控制管理,属于体制之内的行为,那个时候导演想拍哪部片子并不是自己说了算的,把那些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剧本当作任务去拍也是常有的事情。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之后,电影的制作也进入了市场运行的范畴,因此拍片较之以前变得更为容易。在剧本通过审查的前提下,只要找到合适的投资,导演就可以拍摄自己喜欢的片子。在这样的条件下,女导演和男导演拥有了平等的话语权和拍片的机会。对女性导演来说,把自己的感受记录在胶片上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因此在这样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语境下,女性导演可以充分极致地表达自己,其作品中呈现的女性意识更为鲜明和激进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导演时代与被时代导演是一对互为因果的关系,对新世纪女性导演的研究必然要在一个时代的背景下展开,所有的比较和归纳离开了这个背景都是没有说服力的。二、立场:当“观看”成为一种“策略”女权主义电影批评的目的就“在于瓦解电影业中对女性创造的压制和银幕上对女性形象的剥夺。”11英国电影理论家劳拉穆尔维借助了拉康关于看(look)、凝视(gaze)作为欲望器官的眼睛的论述,指出了主流商业电影中的男人/女人、看/被看、主动/被动、主体/客体的一系列二项对立间的叙述与影像序列。女性在电影中成为男性观看的对象,成为一种景观,由此为观众提供了视觉愉悦。穆尔维用“视淫”(scopophilic)和“认同”(identification)这两种在与电影产生联系之前就普遍存在于社会之中的基本的心理机制解释了这种主体从客体那里获得的视觉快感。西方电影理论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入中国的,那么把时间从此时倒推至新中国成立,我们可以说在这段时间内,不仅学术界从未用上述的理论话语对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女性意识做过分析,对于电影制作者来说恐怕也没有有意识、自觉地去拒绝“观看”。“十七年”的电影中男女之间的感情主要表现为父女情、兄妹情和同志般的友情,“爱情”是绝少出现的,大家的共同目标是为了革命、为了建设新中国,岂有“儿女情长”的容身之地,更不要说“观看”了。当学术界用女权主义电影理论对“十七年”电影进行分析时,有学者作出了这样的阐释:“在由19491959年、从无到有、逐渐完善的革命经典电影形态中,逐渐消失了的,不仅是男性欲望视域中的女性形象;而且在特定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及一套严密的电影的政治修辞学中,逐渐从电影的镜头语言中消失了欲望的目光”12。在“第四代”、“第五代”的女导演中很大一部分人毕业于电影学院,这些学贯中西、倡导“电影语言现代化”的女导演们对“女性意识”有着明确的认识。这一点从她们的影片中便可窥见一斑。她们塑造的女性形象性情坚强、人格独立,她们可以委曲求全、忍辱负重,但决不会妥协、退让,她们要做命运的主宰,而绝不依附于男人、寄生于社会。总之女导演们力图通过影片叙事树立女性的主体地位,表现她们的隐忍、坚强和伟大。这样的女性形象绝对不会成为男人“观看”的对象,只会让男人尊敬、钦佩甚至自愧弗如。而与前辈不同的是,新世纪的女导演们却喜欢在影片中塑造一些弱小、卑微、甚至受损害的女性。这些女性形象因其社会位置的低下而处于一种被居高临下观看的境地。在徐静蕾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作为叙事主体的“我”甚至是一个没有名字的人(片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次称呼她为“姜小姐”,只有一次在游园中介绍了她的名字,声音之小、速度之快则完全让人听不清、记不住)。“我”始终爱着一个男人,一个风流成性的作家,而他却不知道我对他的爱。“我”的身份开始只是学生,在与他的“一夜情”之后我有了他的孩子,而他却消失得无影无踪。为了生存后来“我”成了一个交际花,生活上依附于一个年轻的军官。这样的边缘化的形象显然是被双重“观看”的对象。首先在剧中作为交际花显然是男人眼中的花瓶和玩物;其次这样一个被爱所困的女性形象同样满足男性观众的现实心理需要,因此说她是被银幕内外的男人观看的对象。在李玉的红颜中,主人公小云在少女时意外怀孕,从此都是人们指点耻笑甚至轻薄的对象,在她以后的生活中再没得到真正的爱情,那些亲近她的男人都是为了满足肉体的欲望而绝无感情可言。她与一个十岁的小男孩有着近乎暧昧的感情,这份感情是她生活中的亮色和希望,而当她得知这个孩子正是她10年前被告知已经死了的孩子时,所有的美好旋即死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