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及其教育应用概述.ppt_第1页
信息技术及其教育应用概述.ppt_第2页
信息技术及其教育应用概述.ppt_第3页
信息技术及其教育应用概述.ppt_第4页
信息技术及其教育应用概述.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第一章 信息技术及其教育应用概述,1.信息、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三个概念 2.信息技术的发展概况和特点 3.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3,第一节 信息、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一、信息与信息科学 (一)信息及其基本特征 1.信息(客观角度出发):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2.信息与消息、信号和知识之间的区别。 信息是消息的内核,消息是信息的外壳; 信号是信息的一种载体形式,两者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信息并不等于知识,知识是有组织的、大量的、系统的信息。,4,3.了解不同层次对信息的定义。 本体论层次的定义:某事物本体论层次信息,就是该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事物:泛指一切可能的研究对象,既包括外部世界的物质客体,也包括主观世界的精神现象。 运动:包括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思维运动和社会运动等。 运动的状态:事物运动在空间上所处的形状和态势。 “运动方式”则指事物运动在时间上所呈现的过程和规律。 认识论层次定义是:某主体关于某事物的认识论层次信息,是指该主体所表述的相应事物的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包括状态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含义和效用。,5,本体论 认识论,6,4.信息的基本特征。 量度、识别、可转换、可存储、可处理、可传递、可利用、可压缩、可利用、可共享。,7,(二)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 1.信息科学: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的运动规律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以信息科学方法论作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特别是其中的智力功能)作为主要研究目标的一门科学。 2.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信息的运动规律。,8,信息科学研究内容的抽象模型,9,3.信息运动规律 信息产生的规律:对象产生本体论意义的信息; 信息获取的规律:本体论意义的信息转变为第一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 信息再生的规律:第一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转变为第二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 信息施效的规律:第二类认识论意义的信息反作用于对象客体,使对象产生新的运动状态和方式。 信息的传递的规律 信息系统化或自组织规律 信息过程智能化的规律,10,(三)信息传播的过程与模式,研究信息传播现象、揭示传播规律 信息传播的要素:信源、新宿、媒体、信息 传播模式 5W模式 香浓-韦弗的数学模式 奥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环模式 贝罗模式 信息科学对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11,二、信息技术及其体系 (一)信息技术的概念 1.最基本的:信息技术是指能够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施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 2.具体、直观的:信息技术是指感测、通信、计算机和智能以及控制等技术的整体。,12,信息器官及其功能系统,13,信息技术四基元及其功能系统,14,(二)信息技术的四基元 1.感测技术感觉器官功能的延长 2.通信技术传导神经网络功能的延长 3.计算机和智能技术思维器官功能的延长 4.控制技术效应器官功能的延长,15,三)信息技术的体系 信息技术的体系包括四个基本层次: 主体技术层次:(信息技术的四基元) 应用技术层次:是针对种种实用目的的,由“四基元”繁衍出来的,丰富多彩的具体技术群类。包括:工业、农业、国防、交通运输、科学研究、文化教育、商业贸易、医疗卫生、体育运动等等) 支撑技术层次:(机械技术、电子与微电子技术和生物技术等等) 基础技术层次:(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16,17,18,19,教学活动,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20,第二节 信息技术的发展,一、古代信息技术(远古19世纪中叶),(一)声音与光自然状态下的信息技术 (二)字符与印刷信息技术的第一次飞跃 (三)数字与运算信息加工技术的雏形,21,22,23,汉简,甲骨文,24,25,26,27,二、近代信息技术(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一)电报序幕的拉开 (二)电话篇章的推进 (三)无线电信高潮的到来,28,三、现代信息技术(20世纪中叶现在),(一)计算机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二)计算机与通讯的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革命 (三)信息高速公路现代信息技术的力作,29,四、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工业领域 农业领域 金融领域 交通领域 医学领域,30,教学活动,从信息技术应用的角度论述广东产业升级与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论述信息技术在湛江水产品养殖、加工、销售中的作用; 论述信息技术在湛江蔬菜种植、加工、销售中的作用; 论述智能交通的现状、发展及其影响; 论述物联网技术在医疗管理中的应用; 湛江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现状调查;,31,第三节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一)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影响 1.能力结构的更新;,32,2.学习资源的丰富 ; 3.学习工具的多样化 4.学习方式的转变 。,33,(二)对教师的影响 1. 能力结构的更新 2. 教育观念的转变掌握先进理念和现代技术,研究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特点,重视个性;强调素质教育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者,学习环境的开发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帮助者、控制者和评价者 3. 教学工具、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管理现代化 4.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34,(三)对教育管理者的影响 a、能力结构的更新 b、管理观念的转变 c、管理手段的现代化 信息技术对其他人的影响:家长、企业员工、特殊人群成人及失学者,35,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领域,学校教育 企业培训 家庭教育 社区教育 特殊教育,36,(一)学校教育 1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学习对象 作为学习工具 作为教学工具 2 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教职工综合信息管理 教务管理 学籍管理 图书管理,37,总务管理 学校概要信息管理 3 信息技术在科研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科研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科研中的应用,38,二、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的结果将促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也就是说,可以把教育信息化看作是追求信息化教育的过程。 (一)教育信息化的特征: .数字化使得教育信息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 2.多媒化使得信息设备一体化、信息表征多元化、复杂现象虚拟化。 3.网络化使得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少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 4.智能化使得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通信自然化、繁杂任务代理化。,39,(二)教育信息化的六要素 信息资源(核心); 信息网络(基础); 信息技术应用(目的); 信息技术产业; 信息化人才;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保障)。,40,(三)学校信息化的建设 校园网典型应用: 校园网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服务 校园网是为教师的科研活动服务的 校园网是为学校教育管理服务的,41,42,(四)信息化人才必须具备的素养 1.技术素养; 2.信息素养; 3.视觉素养。,43,技术素养: 1、教育技术标准 2、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制定的学生教育技术标准 信息素养: 主要表现为以下8个方面的能力: (1)运用信息工具: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播工具; (2)获取信息:能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收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能熟练地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参观、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方法; (3)处理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表达等;,44,(4)生成信息:在信息收集的基础上,能准确地概述、综合、履行和表达所需要的信息,使之简洁明了,通俗流畅并且富有个性特色; (5)创造信息:在多种收集信息的交互作用的基础上,迸发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新信息的生长点,从而创造新信息,达到收集信息的终极目的; (6)发挥信息的效益:善于运用接受的信息解决问题,让信息发挥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7)信息协作:使信息和信息工具作为跨越时空的、“零距离”的交往和合作中介,使之成为延伸自己的高效手段,同外界建立多种和谐的合作关系; (8)信息免疫:浩瀚的信息资源往往良莠不齐,需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甄别能力以及自控、自律和自我调节能力,能自觉抵御和消除垃圾信息及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且完善合乎时代的信息伦理素养。,45,视觉素养: 随着人类语言的进化,图像和文字,成为人类关于世界的两种不同的表述方式。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多媒体和互联网的出现,使视觉信息激增泛滥,更加强化了人们对视觉感官的依赖。视觉化思维日益成为现代人把握世界信息的重要方式,直观地思考所呈现图像的能力已成为一种关键技能。,46,三、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特点 1.教材多媒化; 2.资源全球化; 3.教学个性化; 4.学习自主化; 5.活动合作化; 6.管理自动化; 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