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论文-精神寻根与地域性文化副刊的兴起.doc_第1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精神寻根与地域性文化副刊的兴起.doc_第2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精神寻根与地域性文化副刊的兴起.doc_第3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精神寻根与地域性文化副刊的兴起.doc_第4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精神寻根与地域性文化副刊的兴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传播学论文-精神寻根与地域性文化副刊的兴起摘要本文简要论述了副刊的发展变化,以及地域性文化副刊兴起的条件和副刊的特质。关键词地域性文化副刊AbstractThepaperanalyzesthephenomena,theconditionsandthecharactersoftherisingofthesupplement.Keywordslocalityculturesuppliment在报纸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副刊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培养文学新人为主的文学副刊,到二十一世纪初以新闻性和服务性见长的综合性副刊,再到今天大量涌现挖掘整理地方传统文化,全面介绍地方文明史的文化性副刊。其内容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生活的发展,读者阅读需求的变化,以及报纸副刊传播方向的新趋势。一、从文学副刊到文化副刊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公认的副刊的黄金时代,文学是当时社会文化生活的焦点,文学副刊也倍受欢迎,成为培养文学作者的阵地,并拥有大量的读者。如在成都地区闻名遐迩的成都晚报锦水副刊,在八十年代独领风骚,刊登了大量的连载小说、散文、杂文、诗歌等文学作品,并培养了大批的文学作者。九十年代中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大发展,社会生活的重点转向经济活动,人们的精神视野、生活方式和情感生活,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报纸也开始了市场化改革。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在报纸市场化的早期,副刊曾经一度衰落不堪,几近销声匿迹,残存的副刊版面也大幅度削减,并从文学副刊转变为综合性副刊,向新闻版面靠拢,突出强调副刊的新闻性和服务性,这种变局,也是时代发展和读者的阅读兴趣变化所致。近两三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精神需求再次浮出海面。在信息多元化的网络时代,这种精神性的需求不再仅仅是文学的审美和愉悦,而是一种带有民族归属感的精神上的寻根和回归。它表现在个人心理上,是一种个人的社会归属感;表现在社会心理上,是一种深层次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的需要。而社会归属感的精神需求,无疑要通过对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民族的文明成果的大力张扬和传承,才能得到实现和满足。这也是近年来,央视百家讲坛和大批历史研究文章、历史小说风行一时的社会土壤。公众对电视媒体直播考古现场的热情,除了求知欲和好奇心,也反应了对民族文化的追寻和回归。在这种背景下,报纸副刊再次变局,相应增多增大了文化性版面的份量,与服务性副刊并行于市场。除了全民性的对中华民族文化根脉的集体寻根,对地域文化的深究和探寻,也日益成为各地公众的阅读需求。许多地方报纸敏感地捕捉到读者追寻文化根脉的精神需求,推出一系列介绍地方文明和文化的副刊版面,大力介绍本地区的历史、考古、著名文化人士、人文地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风俗、民情世故等等,以期全方位地满足读者认知本土文明和文化的阅读需要,受到读者的欢迎,并成为地方媒体副刊新的办刊方向。二、地域性文化副刊兴起的条件地域性文化副刊能够风行于市,除了契合全社会的精神寻根心理外,与地方都市报纸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有很大的关系。现代报业竞争激烈,如何在同城媒体中独树一帜,吸引更多的读者注意力,是各个媒体办刊的重中之重。而地方媒体的地域性文化副刊,正是在两个方面满足了地方媒体的市场竞争需要。一是能够调动读者的情感需求以增大阅读量。在阅读心理上,地域越接近,越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种阅读兴趣,显然是以读者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世界为中心的。对地方报纸而言,调动读者对生于斯长于斯,或者在某个城市生活多年的情感和记忆,显然能够很有效地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满足读者对这一方水土的熟悉感、依恋感和自豪感。而独特的地方风物和文化,正是市民依恋感和自豪感产生的根源。地方媒体的文化副刊顺应读者的这种需要,逐渐增加了介绍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物产、地理、风俗人情、历史掌故、文明溯源等内容的版面。比如同为南京地区的都市报,有不少以地方文史资料为内容的文化副刊版面,现代快报有城事版,其他报纸的副刊版面则分别有忆江南雨花石老南京秦淮地理南京杂志等等,这些版面都在寻找地理变化的印记,清理城市人文地理变迁脉络,并尽量用文字去还原历史,以满足读者对城市的了解和情感。二是能够在同城媒体打造独特的报刊气质。在同一城市中,各大报纸的新闻往往趋同,造成千篇一律的同质化现象。在这种局面下,最容易凸现特色,体现报纸的独特品位,在同城媒体中容易出彩、体现报纸的差异性的版面,恰恰是新闻竞争参与度不深的副刊版面。就地方报纸而言,充分利用城市的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挖掘同城其他媒体没有涉足过的,或者涉足不深,但能唤起市民的情感与文化记忆的题材,可以创造出独特的版面,塑造出独特的气质与视角,培养一批忠诚的读者。在新闻版面大体相同的状况下,这种独特气质的形成,更多要靠副刊来完成。成功的副刊,本身就是一种品牌,一种引力,一种影响,是报纸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重头武器。而地域性文化副刊,则是地域性报纸的点睛之笔,是报纸整体品相的有力保障。各个地方报纸显然注意到了这点,因此,一度在报纸上消失的文化副刊,以全新的策划包装再次兴盛于市。各种介绍地域文化的副刊版面,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繁荣局面。比如成都地区各大报纸的文化性副刊,姿彩纷呈,风格各异,特色鲜明。成都日报天下成都以庄重典雅、文字深入浅出见长;成都晚报艺术成都以思想深刻、文字前卫而著称;天府早报夜成都则以亲切通俗、家长里短为特色。读者在识别报纸的个性时,第一时间往往联想的是报纸不同的副刊风格,读者对不同副刊风格的选择和认同,能够造就某种报纸长期的忠实读者群。三、文化副刊的特质与传统的文学副刊与综合类服务性副刊相比,新兴的地域性文化副刊,在文化普及和传播上,呈现出一些全新的特质。一是依托学术成果,传播区域文明。文化副刊在办刊之初就抱有解读、传播、普及地域文化的理想,因此,部分副刊在传播区域性文明成果的过程中,摒弃了传统的山水游记、见闻录、随感式的写作方法,而是探索出一种以集中介绍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为内核、以系列专题化写作为框架,以深入浅出的故事为叙事方式的副刊文体。这样一来,新兴的文化副刊便具备了学术的严谨性、知识的丰厚性、历史的深邃性,具有很高的文化传播价值和收藏价值,而不再是即兴式的、读过即弃的快餐作品,从而引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并使读者养成长期追读和收藏版面的习惯。位于成都平原的三星堆和金沙遗址,是享誉世界的文明遗迹。它们是成都平原古老的文明史的物质见证,也是成都城市文明的源头。但是对于非考古专业人士,对于生活在遗址旁边的成都市民,三星堆和金沙出土的众多神秘的文物,却好像雾里看花一样神秘莫测:青铜器、玉器、石器,石像,它们或壮观、或精巧、或粗犷,它们是怎样制造出来的?用来做什么?什么人在使用?三星堆和金沙,是古蜀国哪个王朝的国都?它们为什么会兴起,又为什么会衰落?古蜀国的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仅凭匆匆参观时有限的讲解,市民是无法知道更多的。而考古专家介绍三星堆的书籍,虽然汗牛充栋,却偏重学术性,非专业人士很不容易看懂。成都日报的天下成都寻秘记在创刊时,选择了三星堆和金沙遗址这个特殊而且显赫的地域文明题材,确立了既要有准确的学术性,又要浅显易读的副刊风格,并将读者定位在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人群。它在成都媒体中第一次尝试将艰深的考古学术成果,以专题化系列文章的架构,用讲故事的浅白文字演绎出来,全面解密三星堆与金沙遗址的文化内涵与文明价值。第一次在报纸副刊上,系统、通俗地向读者介绍了成都平原灿烂辉煌的远古文明的各项成就、蜀地文明创造者的故事,蜀人的来源和迁徙,古蜀王朝的变迁,以及古蜀三千年文明史的演进过程。在作者灵动的笔下,青铜器不再是冷冰冰的文物,而是寄托着古蜀先民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希望;玉器也不再是没有生命的器物,而是古蜀富家女子手指上婀娜多姿的灵饰。迷雾中的三星古国掀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古蜀先民三千年前的生活、祭祀、战争和逃亡,在寻秘记上荡气回肠的再现。这些系列文章,即有学术研究的严谨准确,又有文明探秘的曲折迂回,于2005年推出后,每周一期,持续刊载了一年多。在蓉城众多媒体中,这个文化版面是独一无二的,受到四川考古学界的好评和读者们的追捧,并获得四川新闻奖一等奖。寻秘记后来结集出版成书,一直热销,说明读者对这种以普及区域文明史为主旨的副刊文章,是十分认可的。这也是一次依托学术研究,向社会公众普及地方文明史和考古成果的成功尝试。二是传播方式灵活,兼具即时传播和长效传播优势。由于副刊不太受时间、文体和版面的限制,使文化副刊同时兼具了报纸媒体的两种传播优势:即时传播和长效传播。即时传播,即与新闻同步传播文化信息。副刊文章与热点文化新闻同步刊出,副刊成为新闻的纵伸和扩展,有效地补充和深化了后者,使读者能全方位地、多角度地了解地域文化。比如,2006年7月,温州日报在头版刊发新闻吾乡百年营讯图昨入藏市博,同日,又在副刊风土版刊发了流失百年回归家乡抢救“浙江温州府海防营讯图”始末,详细报道了获知海防营讯图的信息,专家如何认证、征得原因、图中所涵以及海防营讯图作者情况等。通过解读海防图,将历史掌故在第一时间内巧妙化为读者关注的新闻。地方的文化名人,是地方文化的宝贵资源,也是地方文化的亮丽风景。而许多地方学界和文化界的学者专家,并不为市民读者所熟知。温州日报将温籍文化名人发掘成副刊的即时新闻资源,在文化名人纪念日,适时推出专版予以纪念。如在新中国考古学奠基人夏鼐先生逝世20周年之日,风土版发表了灼灼其作煌煌其人的纪念文章,大气厚重,颇受读者欢迎。长效传播,即非热点的日常阅读传播。热点文化新闻并非天天发生,副刊天天追踪热点文化新闻也是不现实的。因此,地方媒体的新兴文化副刊,均创办了常设版面和栏目,以渐进铺陈的方式,长期、全方位地介绍地方文化,其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多家地方媒体纷纷创办人文地理版面。成都日报的人文地理版面,从历史学、文化学、民族学、社会学和民俗学的角度,不仅介绍成都市的山川风物、历史遗迹、社会风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将版面的视野,从“成都市”扩展到“成都平原”和“蜀地文明”的范围,使读者能从更宽的范围认知和欣赏地域文化。这类版面,虽不具时效性,却以知识性和调动读者的乡土情感见长,暗合地方读者精神寻根的文化需求,故而得到读者的认同。三是版面大气高雅。这些文化副刊在版面制作上,不约而同地采取了简洁、明快、线条少的版式特点,加上文字优雅,图片精美,制作精良,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