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论文-美国“电视研究”的学科起源与发展.doc_第1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美国“电视研究”的学科起源与发展.doc_第2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美国“电视研究”的学科起源与发展.doc_第3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美国“电视研究”的学科起源与发展.doc_第4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美国“电视研究”的学科起源与发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传播学论文-美国“电视研究”的学科起源与发展关键词:美国电视研究学科起源发展摘要:美国“电视研究”,在新闻式批评、电视效果研究和人文艺术批评等三大知识传统的基础上,从1960年代末开始,经历了从知识领域到学科的过程,至1970年代中期逐渐成型。电视研究的“学科化”,是在一种“合力”的推动下完成的,不仅表现为各类知识之间的交互影响,还表现为不同社会力量之间的话语协商。本文通过梳理这一过程,对美国的“电视研究”的起源与现状加以宏观描述,期以与中国“电视研究”的学术发展做横向比较。Abstract:EmergenceofTelevisionStudiesinAmericafromtheendof1960sto1970swasahistoryofknowledgeablecorporationamongJournalismCritic,MassCommunication,andHumanismCritic.TelevisionStudieswasconstructedbythenegotiationofseveralforces,whichwantedtoinvolveinacademicdiscoursesaswell.Thepaperanalyzedhowthedisciplineemergedandhowtomadeevolutiontillnow.KeyWords:TelevisionStudiesinAmerica,Discipline,Emergence,evolution“电视”是不同知识领域共同关注的对象:传播学考察电视如何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艺术学探讨电视的影像艺术,批评家细读电视文本,管理学钻研电视的产业经营。因此,“电视研究”是一个庞杂的知识领域。但同时,也存在这样一种趋势,“电视研究”总试图确立一个相对专门、自足的范围,惟其如此,相对于其他学术领域,它才能彰显出自己的独特性,成为一个稳定的知识门类。面对纷繁芜杂的学科交互性和自足性追求之间的矛盾,笔者提出两个概念予以区分作为“知识领域”的电视研究和作为“学科”的电视研究。前者是广义上的,指所有从不同视域关注电视的知识;后者是狭义的,主要指以一些人文批评(如文学研究、电影研究、文化批评)学者,在新闻式批评的基础上,与传播学研究展开充分对话,而形成的新的学术传统。美国电视研究从知识领域到学科的“学科化”过程,从1960年代末期开始,至1970年代中期逐渐成型。本文通过梳理这一过程,对美国的“电视研究”的起源与现状加以宏观描述,期以与中国“电视研究”的学术发展,做一个大致的比较。1美国“电视研究”的知识起源作为知识领域的“电视研究”,在美国滥觞于1940年代,生发出三大知识背景:新闻式批评、电视效果研究和人文艺术批评。“新闻式批评”出现时间最早,指“由感觉敏锐而又见多识广的记者撰写,通过报纸或杂志发表的关于电视的报道或评论”2,涵盖了在大众纸媒上与电视相关的各类新闻、信息和评论,由新闻记者撰写,篇幅短小,面向广大读者,具有一定时效性。1946年,电视在美国开始崛起。同年,杰克高尔德(Gould,Jack)和约翰克洛斯拜(Crosby,Jack),分别在纽约时报(NewYorkTimes)和纽约哈罗德论坛(HeraldTribune)上开始发表电视批评,各大纸媒纷纷开设专栏。据统计,1958年,发行量超过五万份的日报中,有将近80%的报纸专门雇有电视批评的记者,这个比率远远高于其他栏目,如财经、地产、园林、教育、艺术等。3很多新闻式电视批评,关注腥膻八卦、名人逸事,或者就是节目预告之类的,与严肃的批评相距甚远。但也有例外,少数报纸和杂志拥有出色的批评家,无论是在业界、知识界,还是在公众中都享有很高的声望。1960、1970年代最重要的代表有:纽约客(NewYoeker)的迈克尔阿伦(Allen,Michael)、星期六评论(SaturdayReview)的罗伯特夏阳(Shayon,Robert)、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Post)的劳伦斯劳伦特(Laurence,Laurent)、纽约时报的杰克古尔德和约翰奥克莱(OConnor)等。“新闻式批评”为电视知识在公众中的推广做出了贡献,而批评家对电视的思考,也成为日后研究的学术资源。此外,一些优秀的批评家进入大学,成为电视研究的开拓者。如,夏阳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嫩堡传播学院执教;美国“电视研究”学科的开创者霍拉斯纽卡姆(Newcomb,Horace),在进入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之前,曾负责主持巴尔第莫太阳报(BaltimoreSun)的批评专栏;电视研究的理论奠基者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Williams),1968-1972年间曾在BBC旗下的杂志听众(Listener)上负责批评专栏;4著名的电视史专家艾瑞克巴尔诺(Barnouw,Eric),著有三卷本美国广播电视史,之前也是著名的电视记者。从1950年代开始,传播学者用量化调查的方法,对电视进行“效果研究”。早期最有影响的是威尔伯施拉姆(Schramm,Wilbur)和约瑟夫克拉珀(Klapper,Joseph)。前者通在1958-1960年间进行的11次调查,得出结论:“对于大多数未成年人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电视节目可能既不是特别有害,也不是特别有益。”5后者的研究成果于1960年由CBS资助出版,题为大众传播的效果研究。6研究结果显示,电视无法塑造公众的意见和行为,只能强化既有的观点。乔治格本纳(Gerbner,George)的“文化指标”研究,更具影响力。从1968年到1983年长达15年的时间里,他用内容分析的方法,追踪分析3000多个节目和35000个角色,并就此调查观众的反映,提出著名的“涵化理论”电视歪曲真实的世界,改变了人们的观念,使之感觉到生活在邪恶的世界中。总体而言,量化效果研究,把电视作为文化形式、影像艺术、意识形态表征等丰富多元的特性,简约为数据和信息,因而遭致众多批评。7广泛的学术争辩,对电视研究的学科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此外,需要特别提到麦克卢汉。1964年,他出版了理解媒介:论人体的延伸其中有专节对电视加以论述。他对“电视研究”主要两大贡献:第一,他在1960年代的北美红极一时,影响所及,延伸至新闻式批评和电视学术研究两个领域,极大地提升了“电视研究”在知识界的地位。第二,1970年代以后,传播学界一批学者秉承麦克卢汉的思考路向,发展成渐显声势的“媒介环境学”,把美国的“电视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传统人文学科中一批开明学者的呼吁和实践,对电视研究的“学科化”也功不可没。直至1950年代末期,电视在人文知识领域还备受歧视。1940年代,好莱坞创办的杂志广播、电影、电视研究季刊,于1958年改名为电影季刊,把广播、电视完全逐出门外,以仿效法国的电影杂志,期待办成一个关于电影艺术的学术刊物。8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普遍的观点是,电视离“艺术”甚远。1960年代,一些知名学者,大力提倡电视批评和艺术研究,扭转一时之风气。最知名的代表,如,哥伦比亚大学的古希腊研究专家摩西斯哈达斯(Hadas,Moses,1962),提出营造“电视批评的气候”,认为,人们应该象对待书本一样去对待电视。9著名作家、文化批评家(1959)吉尔伯特赛德斯(Seldes,Gilbert),早在1924年就出版名噪一时的七种流行艺术,认为应该摒弃所谓“高雅/低级文化”的成见,对流行文化进行研究。后来,更是亲历亲为,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电视批评,还参与电视内容的制作,成为CBS第一位新闻节目的制作导演。“电视研究”学科化的社会背景电视研究要成为一门学科,前提是普遍观念的改变。观念之扭转,光靠学术界的努力是不够的,端赖于一股社会“合力”的推动下。这股合力,不仅仅表现为各类知识之间的交互影响,还表现为不同社会力量之间的话语争夺。“学术”本身,具有不正自明的权威性,在布尔迪厄看来,它就是一种“文化资本”。与电视相关的各种社会力量,往往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要求严肃正视电视,以提高电视在文化中的位置或创办相关的博物馆、档案室、图书馆,或成立各种学术组织,或资助相关的学术研究从而,间接或直接影响电视研究的学术化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实际上是不同社会力量对“学术”话语的争夺。从1960年代开始,政府、新闻式电视批评家、电视媒体、大学都普遍意识到,“电视值得严肃对待(包括被保存、研究,或用于教育)”。政府出于维护教育与文化生态的考虑,资助“电视暴力”、“电视与儿童”、“电视与妇女”等研究项目。此外,政府的管理机构FCC(联邦通讯委员会),意欲提高电视的“文化品位”。1961年,米诺牛顿(Newton,Minow)出任FCC主席,发表著名演讲,用英国诗人艾略特的诗荒原为喻,对当时的电视提出严厉批评,称“坐在电视机旁,看到的是巨大的荒原”、“电视应该强化文学、文化的色彩”。面对来自外界的批评,电视媒体试图干预、争夺批评的话语权:第一,创办学术期刊与杂志,建立起自己的批评标准;第二,提倡和资助严肃的学术研究,把电视批评驱赶到象牙塔里去;第三,成立学术机构,从事公共性的教育或学术活动。1960年,CBS计划创办一个电视研究的季刊,但中途夭折。101962年,CBS全额资助,聘请罗伯特夏阳为主编,出版一本关于电视批评的论文选集第八种艺术,这是一部重要文献,极大推进了电视批评和研究的学术化进程。共收录了23篇文章,作者包括广有影响的新闻式电视批评家、名牌大学的知名教授、电视媒体的高管、优秀的制作人员。所有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主旨,呼吁更多的人来关注、批评和研究电视。第八种艺术的出现,表明了电视媒体、平面媒体等对学术话语的“关注”,从而与大学里的学者达成共识,一起来为“电视研究”正名。结局当然是双赢:媒体利用注意力资源和金钱,提高电视在知识系统中的位置,同时削弱新闻式批评的锋芒;新闻式批评家也得以从高节奏的常规化写作中解放出来,不再完全为报纸和期刊写作,更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学者则借助于媒体,扩大专业的影响,在已有的学术机制中谋求应有的位置。1946年,由新闻式电视批评记者、电视媒体的高级管理人员、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教授共同发起成立ATAS(“电视艺术与社会”学会),在经过一番明争暗斗后,1957更名为NATAS(“全国电视艺术与社会”学会)。这是一个业界、学界、批评家共同参与的学术组织,但实际上为媒体所操纵,成为电视网进行“公关”活动的重要平台。该协会的主要工作有三:一、评审和颁发一年一度的“艾美奖”;二、出版学术性的研究杂志,开展学术活动;三、举办电视教育的公共活动,如创立电视博物馆和电视档案馆,普及电视知识。1961年,学术刊物电视季刊面世,是NATAS寻求与大学合作的结果。该刊物由NATAS出资,纽约的锡拉兹大学承办,刊登会员单位的文章,作者包括业界人士,学界专家和批评家。但是,正如其宗旨所示,“建立自己的学术标准,以表达媒体组织的最高理想”,11它的学术取向以服务业界为前提。从好的方面说,这个杂志为各个知识领域的电视研究提供阵地;从坏的方面说,不伦不类对教授们而言,太商业化了,对一般读者和从业人员来说,又显得太学术化。1965年,NATAS启动一项计划,打算在纽约大学、美国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三所学校的图书馆,设立专门的电视档案室,为学术研究提供便利。121968年,UCLA成立了全美最大的电视档案馆。此后,很多大学的图书馆,国立图书馆、电视网都开设电视档案馆,保存各种节目和资料。一般来说,档案馆是为学术研究所设置,而博物馆则主要是面向公众以普及电视知识的。1960、1970年代,出现了一些电视博物馆,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位于纽约的广播电视博物馆(MTR)、以及位于芝加哥的电子传播博物馆(MBC)。电视档案馆和博物馆的出现,不仅在资料上为研究提供方便,而且,通过挑选、归类和保存,电视的历史和传统得以形成。“电视研究”的知识整合1970年代,美国“电视研究”出现知识整合的趋势。推动这一趋势的先行者是雷蒙威廉斯(Williams,Raymond)和霍拉斯纽卡姆等(Newcomb,Horace)。1972年,威廉斯到斯坦福大学的访问,接触到美国的商业电视,正是在留美期间,他开始“正视”电视,进行系统专门的研究,撰写了电视:科技与文化形式一书,成为该领域的经典之作。威廉斯首先回顾了电视的科技史,然后依次分析电视的管理制度、节目形式、传播特点、社会影响。谈到如何看待和研究电视的问题,威廉斯对麦克卢汉的媒介观和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提出批评。前者从媒介科技的角度去看电视,忽略了“电视”本身,是一种“技术决定论”;而后者则带有某种“偏见”,把电视看成是意识形态的符号体系。威廉斯认为,电视的出现不仅仅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也不完全出于统治者的意识形态需要,在某种程度上,也满足了个人的需求。威廉斯对盛行于传播学领域的效果研究提出批评:“大众传播的观念已经引发一场灾难,因为大众完全变成了广大受众的同义词,从而阻止了研究者对具体的传播成则和传播形式进行分析。”13主流传播学对电视的研究,的确存在这样的问题,只关注电视对受众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至于电视本身究竟若何,不置一词。有感于此,威廉斯专门考察了电视文本的传播特点,提出”流程”(flow)的概念取代“节目”。意指电视除了“节目”以外,其他影像符号(如广告、片花、过渡性画面和音乐等),也不容忽视。它们同等重要,共同组成一个连续不断的整体。“流程”的概念,不仅是对“电视”的重新认识,即“电视是如何呈现在受众面前的?同时也是对“看电视”的一种关注,即“传播者与受众存在何种关联?”因为,“流程”归根结底,是观众看电视时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威廉斯试图把对效果研究、文本分析结合起来:既主张传播效果研究应对文本予以关注;也提醒文本批评,应该注意到受众的接受。威廉斯对电视的思考,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但主要根基于欧洲的理论传统,建立在对英国电视认识的基础上。他虽然也接触过美国电视,但时间很短,没有进行过专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