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论文-试论《面对面》的新闻感.doc_第1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试论《面对面》的新闻感.doc_第2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试论《面对面》的新闻感.doc_第3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试论《面对面》的新闻感.doc_第4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试论《面对面》的新闻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传播学论文-试论面对面的新闻感摘要本文从面对面的发展概况和现状出发,就节目本身展开讨论和分析,着重分析了面对面的栏目定位和理念、选题设置和策划思路。深入阐述了新闻感在节目中的主要表现。关键词面对面新闻人物访谈新闻感2003年1月11日中央电视台正式推出一档全新的定位于大型新闻人物访谈的栏目面对面。面对面开播后不久,“非典”疫情突袭而来,其间栏目组制作了“抗击非典大型人物系列访谈”系列节目以最快捷的速度发布最新疫情。以最充沛的热情报道医护人员及各行各业抗击“非典”中感人肺腑的事迹。以尽可能开阔的视野搜寻与“非典”相关的新闻线索,以更加深入的观察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出其不意地在众多报道中脱颖而出,大放异彩。其中,主持人王志对广东省防治“非典”医疗救护专家指导组组长钟南山、时任北京市市长王岐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李立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护士长张积慧等人的系列采访吸引了广大观众的视线,面对面也以其真实、深刻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新闻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东方时空制作人孙玉胜更在十年一书中谈到,面对面的推出,圆了东方时空一个八年的梦想,使中央电视台缺少新闻人物访谈节目的状况得以改变。红过5年的发展到现在面对面已经成为了央视新闻频道的完全独立的节目,作为一档大型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新闻人物访谈节目,面对面受到了学界、业界的一致推崇,也引发了社会和公众的广泛关注。一、面对面节目概况面对面以主持人和被访者一对一的访谈为主要内容,一般每期只采访一个新闻人物,中间穿插一些背景介绍,景别较少变化。电视手段并不复杂,结构也相对固定,以一种理性的新闻诉说方式出现在人们眼前,“旨在聆听中交流,在交流中探询,在探询中求证,在求证中解读,与人物为伴,和新闻同行。”面对面从其产生之日起就承载着鲜明的新闻性、实验性和前卫性。它以人物的新闻感为基点,更强调主持人与谈话嘉宾的言论交锋。以揭示谈话的主题和目的,让受众获得与其他谈话节目不一样的言语冲击。它始终追求对闻人物背后新闻事件的解密和说明,与观众一起见证一个深入探询的过程;始终追求“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和“第一需要”;始终追求新闻人物的新闻价值,探究新闻事件的内核。突出新闻事件给与观众的新闻感,并使之成为了节目的核心竞争力要素。二、新闻感在面对面中的表现新闻要求真实与客观。本文认为“新闻感”即是一切从新闻的特点出发,在节目中展现新闻原貌,让观众感知新闻报道。深入新闻阐述,从而回归节目传递新闻信息和解读新闻内涵的本质。面对面作为一档大型新闻人物访谈节目,它始终以新闻人物为中心来发掘新闻事件背后的新闻价值。将新闻选题做得深入,挖掘出别人没有或者无法发掘出来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受众进一步认知新闻人物、了解新闻事件来说又是十分重要的。面对面在节目整体的把握上充分考虑到了深度这一点,并在实践中将这一点落到实处。使得节目始终传达给观众一种强烈的新闻感,这种新闻感也是构成面对面栏目品质的关键性要素。1人物丰富,内涵真实,凸显新闻感对于人物访谈节目来说,准确选择采访对象是首要的问题,面对面的采访对象极为丰富。以2003年的节目为例。在这一年中就有众多人士走进演播室,其中有政府官员王岐山、陈冯富珍,专家学者钟南山、洪昭光,知名人士牛群、胡润,社会人物马燕、刘子亮等。选择这些采访对象是因为这类人物涉及到了某个新闻事件,处于社会舆论漩涡的中心,一般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对他们的访谈让观众进入新闻事件的核心,更好地了解新闻信息。这些嘉宾因为亲身经历过新闻事件,和重大新闻事件息息相关。所以本身就充满了新闻性、复杂性和争议性,通过与其交流和碰撞,使他们与社会公众之间架起理解和沟通的桥梁。面对面在选择采访对象上不会因为资源短缺而发愁,而只需要发掘出新闻人物身上所具备的新闻感,再通过这一新闻感散发开去深入阐释新闻事件。新闻内涵的真实也是面对面始终追求的品质。作为人物访谈节目,面对面的真实主要是靠人来体现的。“所有的新闻是由人来构成的、推动的。人是基本元素,如果新闻里没有核心的人物,面对面就无法去做。”人永远是新闻的主体,面对面正是通过人本身来解读新闻和见证历史,新闻事件是节目的大背景,人则是见证的“符号”,所以节目采访的人物都是重要新闻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人,让他们讲述自己在新闻事件中的经历,还原新闻的来龙去脉和详细的相关信息,宣泄自己的情感,从而给电视观众传达真实的新闻要素和再现真实的感受,令本来的新闻事件人文化,使其内涵更加鲜明,新闻感也就更加突出。2选题开阔,形式纯粹,渗透新闻感从访谈节目角度来看,新闻人物固然是面对面的主体。但节目的落脚点最终还是在新闻。人物只是节目的切入点。更重要的理念是要试图探寻、讨论人物背后的新闻事件,用人物来解读新闻和深化新闻内涵。面对面不像名人面对面和鲁豫有约等人物访谈节目一样注重嘉宾的知名度。也不是通过寻访昔日的英雄或特殊经历的人物去思索人生历程,而是通过采访与新闻事件发生有密切关系的人。去了解他们对于新闻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的阐述或是他们在新闻事件过程中的所思所想。从而让观众对某个新闻事件有更透彻的了解,从而尽可能地去挖掘新闻本身以及新闻背后的社会要义和责任等。面对面自始至终都牢牢基于新闻事件进行采访而且时时不忘贯穿新闻、穿越人物本身去深度调查新闻,营造节目的新闻感。2003年杨利伟在“神五”升空以后成为英雄人物,新闻性和知名度同时具备。面对面和鲁豫有约都曾将他请到节目中,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鲁豫有约谈及的几乎都是关于“第一人”的话题以及杨利伟的个人生活;而面对面在2003年10月18日的杨利伟:飞天圆梦节目中则是紧密围绕“神五”升空这则重大的新闻事件,完全从另一个角度和思路进行访问。主持人在个人故事方面只是泛泛问了杨利伟三个问题。重点询问的则是他和其他宇航员的选拔过程、训练生活情况等。问题基本上都是针对“你们”这个宇航员的集体发问。而非杨利伟本人:(为了简捷行文,下文省略答问)(1)王志:你们对宇航员的身高、体重是什么要求?(2)王志:当宇航员需要什么条件呢?(3)王志:不是你的年龄控制,而是你的飞行时间,这个就画了一道杠?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观众更加深入了解“神五”升空这个新闻事件背后的很多故事,也能更加揭示出宇航员和这条新闻的重大联系从而直抵新闻内核。渗透新闻感。面对面正是这样以新闻为基础,再通过人物落脚于新闻,满足了人们渴求最新新闻信息的心理需求,在选题上拓展了新闻要素和内涵。它是知性的、理性的、严肃的,和新闻人物访谈节目的新闻基调,和节目见证历史、解读新闻的要求完全吻合。面对面的节目形式和结构相对纯粹,多以演播室的面对面访谈和外景采访的画面穿插进行。由外景展示故事背景和过程。用访谈讲述细节和感想。新闻需要“现场”,新闻人物的展现也离不开他之所以成为新闻的“现场”。面对面在很多节目中能够走入新闻的“第一现场”,这在很大程度上强化了新闻的“场域”。在钟南山:直面非典这期节目中,主持人王志跟随钟南山进入重症监护室:前方摄制组和医务人员一样,穿三层隔离衣、戴上帽子、三层口罩、套上鞋套,穿越三道门进到急救室。摄制组站在门外隔着玻璃拍,当时就能听到病人发出的沉重的呼吸声。甚至其间一位患者就开始猛烈咳嗽,钟南山院士扒开病人的口,歪着头向里查看镜头一一记录下了重症室里的全部情况。这种第一现场可以带给观众以巨大震撼,无疑给面对面的采访增色许多。受访人物演播室坐着的言说和在现场时的表现相互映衬,两者无不为拓展新闻视野,解析新闻事件和提升节目的新闻感而服务。3质疑发问,求解探询,强化新闻感作为一名优秀记者,王志在自己的采访中始终贯穿着一种质疑的风格,“我就想知道为什么”。王志的采访不轻搔痒处,不曲折回环,不顺水推舟,不吹捧逢迎,而是时刻带有一种独特的对于新闻事件的严谨和深究态度,把质疑作为新闻切入点,绝不留于事物表面。绝不浅尝辄止,一定要追到事情的根源,让观众触摸到事情的原始状态从而强化节目的透明度和新闻感。在麻辣教授易中天这期节目中王志就频频“发难”,连续向易中天问了五个刁钻的问题,围绕人们对易中天成为“电视学者”引发的诸种争议发问:(1)王志:有学者质疑,您把“业”变成了“余”,把“余”变成了“业”。您本质上是一位教师。(2)王志:您告诉我说没有影响科研,也没有影响教学。但是您的名下现在没有研究生。(3)王志:我很想知道一个真实的易老师,您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吗?(4)王志:很好的一件事情,为什么招致了那么多非议呢?(5)王志:到底是电视成就了易老师呢,还是易老师们成就了“百家讲坛”呢?通过上诉问题,观众知晓了易中天对于外界质疑的看法,也更加了解了关于易中天的诸种质疑。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面对面是一档以王志的质疑态度为中心的节目,这种质疑态度令节目扣人心弦,制造出种种悬念,更能吸引观众的注意,也是节目具备新闻感的一个关键因素和具体表现。电视新闻访谈节目需要这种质疑。王志不断的用“为什么”、“是吗”、“你是怎么想的”等一个个形式简单而又绵里藏针、令人无法逃避的问题不断“逼”出事实,让嘉宾无法说空话、套话。在无形中更加周密谨慎地阐释新闻事件,揭示出新闻的本质。王志自己曾说:“我认为质疑是揭示真相的捷径。质疑是谈话类节目能达到的终极目标。我有我的底线,就是你别生气走了。”王志在采访中往往以非常清晰的逻辑层次作出提问,抽丝剥茧的把大问题化为多个小问题步步紧逼,让嘉宾觉得主持人对这一新闻事件已有了充分的了解并且也有探询细节的渴求,自然而然产生出倾诉感,貌似防备和备感压力地接收每个问题,但又在循序渐进中更多更全地自发而又深入的透漏新闻事件及其背后的故事。观众也就体会到新闻感。看到新闻的本质和内核所在。这种成熟的心理素质、精湛的发问艺术、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冷静的驾驭能力成为了面对面的灵魂,将节目详实而又细腻的新闻感完全呈现在了观众眼前。三、对新闻人物访谈节目的启示面对面追求用人来解读新闻、记录历史,通过长篇专访的节目样式完成对新闻人物身上新闻感和新闻背后人的魅力的挖掘。它既有对个人的深度访谈,又有对事件的深入探寻,没有任何修饰。完全是靠着深度的新闻调查和引人入胜的采访去让观众对节目感兴趣并获得有用的东西,它所体现出来的真实、公正做新闻的态度和专业的统筹是节目制胜的两大法宝,对同类节目也具有借鉴作用。1真实公正,平等视角,新闻为上面对越来越激烈的新闻竞争,如何才能脱颖而出?面对面在新闻实践中紧紧抓住“新闻”两个字,努力追求新闻至上。面对面跳脱了中央电视台其他人物访谈节目如小崔说事、艺术人生、实话实说和凤凰卫视鲁豫有约等节目讲故事的谈话模式,也不同于对话、新闻会客厅等节目讲信息、讲观点的交流旨意,不再致力于搭建一个交流和沟通的温馨又富于倾述性的平台,而是扎实的着力于新闻,不断增强新闻解析和思辨力度。首先栏目将话语权交给受访者,将主动权交予观众,给观众一个更接近新闻事件源头的报告自己去解读和思考,重在真实、公正的新闻调查中求争论。求发展。节目更多的时候是站在站在受众的立场上,用“我关注”、“我怀疑”、“我仍然不大相信”的基调去质疑新闻事件,探究新闻内涵,以发现新闻本质,这种质疑的精神是为节目制胜的一大法宝。其次,节目始终能保持一种平等视角。不因嘉宾身份特别而露怯,也不会因为采访对象的弱势而居高不下。节目采取的做法往往是站在与采访对象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立场,以大众的代言人这一角色来和嘉宾进行交锋,对立却又平等。这个立场就代表着在节目中没有发言的另一方当事人,也就是代表着即将看到节目的观众。这样基于新闻事实的表现。使交锋变得更有力度和说服力,新闻也在彼此的话语交锋中还原本来的面目,在审视中逐次推进、此起彼伏,新闻感也随之呼之欲出了。2新闻调查,深度访问,专业统筹面对面脱胎于东方时空和新闻调查两档新闻节目,所以它从根本的形式、角色和功能上与其他的访谈节目有一些区别,更像一个新闻报道、新闻调查报道、新闻联线报道与新闻专访报道。但是面对面的独特之处是用人物来串联新闻事件,通过人物专访的形式来操作和体现一期新闻调查,使人们关注的更加有重点、有热点。面对面用镜头关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重大问题,记录涉及国计民生的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在探寻事实真相的理念中把与节目嘉宾有关的新闻事件展现到观众面前,又配合以承上启下、贯穿话题、拓展谈话空间的演播室外的深度调查采访和主持人演播室内精到独特的追问揣摩,使得观众破解新闻谜题,审视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