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起始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山西省忻州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起始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山西省忻州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起始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山西省忻州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起始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山西省忻州实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起始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忻州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起始考试试题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mm黑色中性笔和2B铅笔,将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上。2请把答案做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3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计45分)1、荀子富国载:“故天子朱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裨冕,士皮弁服。”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封建礼制2、历史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郡县,封泰山,禅梁父,刻石颂秦德。颂词称“皇帝临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饬。二十有六年,初并天下,罔不宾服,亲巡远方黎民,登兹泰山,周览东极”云云。秦始皇封禅的最主要的目的是A.刻石颂德,流芳百世 B.齐鲁未稳,借机加强对其控制C.给皇权披上神圣外衣,以示皇权至上 D.祈求上天保佑国泰民安3、中国古代中央官制中的中枢机构是指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和发号施令的机构,也称“枢机”“机要”“枢要”。中枢机构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从中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有呈现皇权加强、相权削弱的趋势提高了行政效率机构越来越完善,对社会促进作用越来越大这种演变是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相一致的A. B. C. D.4、宋朝科举制有如下规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别头考生若与考官有亲戚关系,则别置考场考试。弥封将试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家世等封贴,以免考官徇私。誊录重新誊写考生考卷,以免考官认识笔迹。锁院知贡举者受任后,锁居贡院与外界隔离直至考试结束。A.参考人员多元 B.考试规定渐趋严密C.选拔方式多样 D.防弊措施流于形式5、元朝时,“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摩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种变化反映了A.人口增加推动边疆开发 B.君主专制统治更加强化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D.地方管理制度模式一致6、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九卿奏报各处田苗,康熙帝将该无关机要的奏折交内阁大学士阅览,并说:“九卿奏折,朕已知。尔等票签具奏。”此举A.说明内阁具有决策权 B. 益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C.反映出相权得到恢复 D. 说明内阁专职批答奏折7、我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不断变革,其演变趋势是皇权不断强化,但也偶有特殊情况。下列表述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以国政,此宰相职也”B.“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C.“明成祖即位,特简解缙、黄淮直入文渊谓之内阁”D.“凡军国重务,不由内阁票拟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8、自汉代起,皇帝的言行由史官记录,称起居注,在位皇帝不能查阅。唐太宗以审查和改正自己过失为由强行破坏这一规矩。宋代史官更将其呈送皇帝御览,明清皇帝则直接指导编写。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古代皇帝专制集权意识不断得以强化B.唐太宗的“仁君”形象具有示范作用C.起居注因“劝诫”功能备受皇帝重视D. 皇帝和史官对君主形象关注重点不同9、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10、在某校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某学生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表述不准确的是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B.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C.唐朝皇帝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D.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11、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A.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 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C.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 D.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12、司马迁史记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郑国渠 C.漕渠 D.白渠13、下图为中国古代丝织业分布变迁示意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秦汉丝织业中心主要分布丝路沿线 B.唐宋时期丝织业中心遍布黄河流域C.元至清时丝织业中心均在长江流域 D.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影响丝织业分布14、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下图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出土的是 A B C D 15、中国历史上的手工业技术、科技发明创造等一般是传子不传女,怕女儿出嫁后把技术外传别家。这种传继方式,家庭世代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集中到一人身上,从而形成了历史上众多的“祖传秘方”。据材料可知A.古代女子地位低下不能继承财产 B.古代政府不注重知识产权保护C.民间知识产权主要靠家族内保护 D.我国古代科技应用不够广泛16、据文献记载,西北的高昌国原本保持有土地自由买卖的习惯。唐初,灭高昌国,置高昌县,后设安西都护府统之。此后在该地出土的唐时期吐鲁番文书中,就很少见到土地买卖文书了。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A.唐朝重视保护自耕农经济 B.西北与中原贸易往来频繁C.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 D.农业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迁移17、从南宋到明代中叶,珠江三角洲一直是粮食出口区。清代中叶,按耕地数和人口计算,即使只利用一半的耕地,该地粮食供应本应充足。事实上,广东全省每年需从广西、湖南等地输入稻谷400万石左右,至少一半是供应珠江三角洲的。清代中叶珠江三角洲缺粮的主要原因是A.区域间长途贩运兴盛 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C.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D.工商业市镇蓬勃发展18、明初,朱元璋曾谕户部:国家赋税已有定制,撙节用度,自有余饶。轻徭抑末,使得尽力农桑,自然家给人足。嘉靖九年,又将赋役名目统一后折银征收,减少征收环节,使各级官吏难以巧立名目渔利。这些举措的目的是A.减轻贫困以缓和社会矛盾 B.增强中央政府财政实力C.限制苛扰以促进农业发展 D.适应封建商品经济发展19、历史学家黄仁字指出,明朝“商人之互相合作,共同经营之情形已屡见不鲜,但始终无发展为股份公司取得财团法人地位之趋向”。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在此,作者最想表达的是A.明朝商业发展缺乏资本主义特征 B.明朝商人靠诚信经营获取利益C.明朝经济区域性分工日益明显 D.明清时期出现跨地域的商帮组织20、苏州商人忌言“翻”“阻”二字,因为汉语口语中同音异义字很多,所以措辞上的讲究就变得很有意思了。比如,“筷子”原称“箸”,与“阻”同音。因为商人担心自己的货物受阻,所以苏州人用与“快”同音的“筷”来替代,故而有了今天我们习成的“筷子”。这表明A.商人用智慧消除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B.日常商业生活中充斥着类似趋利避害的做法C.讲究日常生活中的言语措辞有利于生意兴隆D.商业活动全面影响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21、春秋以前,“天”被尊为最高神,是人类的监视者、执法者。春秋时期,祭神祀鬼虽仍是“国之大事”,而“天之爱民甚矣”。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祭祀活动巩固了宗法制度 B.政治演变发展了天人关系C.天道权威萌发了民本思想 D.神权观念强化了贵族政治22、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B.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C.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 D.都体现“礼”、“法”并用思想23、“战国时代的士,是当时知识分子的通称。他们虽然不是一个阶级,但都必须依附于一定的阶级。”“士”在当时充当的主要角色是A.地主阶级利益的维护者 B.诸侯争霸和兼并的倡导者C.新的社会秩序的建立者 D.各阶级在思想上的代言人24、汉代太学的教师均称为“博士”,东汉光武帝“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他们分别教授施氏易、孟氏易、梁丘易、京氏易、欧阳(尚)书、大夏侯(尚)书、小夏侯(尚)书、齐诗、鲁诗、韩诗、大戴礼、小戴礼、严氏春秋与颜氏春秋,史称“五经十四博士”。材料反映了A.儒学思想的正统最终确立 B.当时学术氛围比较宽松C.儒道思想相互借鉴与融合 D.百家争鸣局面再次形成25、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到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和谐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下列各项中,属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主张是“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入任焉,敏则有助,惠则足以使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也”“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A. B. C. D.26、宋代理学在对儒学的捍卫、复兴与怀疑、反思中,在对玄佛的争辩与汲取容纳中,奇异地拉开了它的历史帷幕。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先秦儒学是理学的基础 B.理学与佛道内容相背离C.理学地位超越了各流派 D.准确概括了理学的特点27、三字经成书于宋代,全文用典多,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是中国古代典籍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的出现反映了A.宋代儒学无异于孔孟儒学 B.宋代儒学走向普及化C.宋代儒学发生了根本变化 D.宋代儒学走向思辨化28、在古代,“佛教对中国的哲学、艺术和文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它并不象基督教改造了欧洲社会那样,从总体上改造了中国社会。”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A.佛教教义很难得到普通百姓的接受 B.佛教的传播受到历届统治者的压制C.佛教教义很难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 D.佛教传播受到中国本土文化的抵制29、黄仁宇认为宋代理学“与汉代从美术化的眼光看世界不同,认为宇宙之上构成包含无数之因果关系,而人之能为善,与自然法规(他们称为天理)相符。”与汉代儒学相比较,宋代理学对儒学的发展主要在于A.以天人合一的观点宣扬儒家伦理 B.从哲学角度开辟儒学发展新路径C.借鉴因果报应宣扬封建等级观念 D.通过格物致知方法探索自然规律30、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第卷 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55分)31、(22分)地方行政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课考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材料二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以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因此,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并没有完全回到西周封建的道路上去。摘自周振鹏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材料三 唐中期后,“强臣悍将兵布天下,而天子亦自置兵于京师,曰禁军。其后天子弱,方镇强,而唐遂以亡灭者,措置之势使然也”。藩镇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新唐书兵志材料四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郡县制的主要内容。(4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汉代封建只是郡县制的变形”的理由。(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中期后出现的社会问题,并说明宋代是如何解决的。(8分)(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6分)32、(18分)历代王朝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材料二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逐渐膨胀,严重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氏破”。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材料三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税。”马端临文献通考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并据所学知识概述商鞅持此主张的原因。(6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采取的商业措施及其目的。(6分)(3)根据材料三,说明宋代的商业状况和商业政策。(4分)(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府调整商业政策的认识。(2分)33、(15分)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根据下面的儒学言论,指出相关言论者,并概括其核心思想。(6分)言论言论者核心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2)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思想学说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主要原因。(4分)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3)以上材料反映了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怎样的时代特点?概括指出这种思想特点形成的原因。(5分)高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