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加工过程中色差变化研究.pdf_第1页
乌龙茶加工过程中色差变化研究.pdf_第2页
乌龙茶加工过程中色差变化研究.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l 3 6 广东农业科学2 0 0 9年第 1 2期 乌龙茶加工过程中色差变化研究 苗爱清 , 舒 爱 民 ,胡海 涛 , 凌 彩金 ,庞式- ( 1 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 广东 英德5 1 3 0 4 2 ; 2 农业部茶叶化学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 ,浙 江 杭 州3 1 0 0 0 8) 摘要: 利用美能达 C T 3 1 0色差计测定了金萱 、 翠玉、 黄棱 、 白叶单枞茶 4个品种闽南工艺传统乌龙茶加工过程 中的色差 变化。结果表明 , 原料经晒青 、 晾青后 , L值 ( 明亮度 ) 和 b值( 黄蓝色度) 增加 , a 值( 红绿色度 ) 减少 ( 即绿度增加 ) ,其可能与茶 青经摊放后 “ 回水返阳” 有关 ; 做青使 L值和 b值降低 , a 值增加 , 白叶单枞茶表现尤为明显, 这与其多酚类物质含量和多酚氧 化酶活性高有关 ; 随着工序进程的不断深入 , L值 、 b值继续下降 , a值不断增加, 4个品种趋势相 同, 仅在量上稍有差异。 关键词 : 乌龙茶 ; 加工 : 色差 中图分类号 : $ 6 6 5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4 8 7 4 X ( 2 0 0 9 ) 1 2 0 1 3 6 0 3 Ch a n g e s o f c o l o r d i ffe r e n c e d u r i n g t h e Oo l o n g t e a p r o c e s s i n g M I A O A i - q i n g , S H U A i - m i n , H U H a i - t a o , L I N G C a i - j i n , P A N G S h i ( 1 T e a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e , G u a n g d o n gAc a &m y o fA g r i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s , Y i n g d e 5 1 3 042 , C h i n c h “ 2 K e y L a b ofT e a C h e m i c a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Mi n i s t r y ofA g r i c u l t u r e , H a n g z h o u 3 1 0 0 0 8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C h a n g e s o f c o l o r d i ff e r e n c e d u r i n g t h e O o l o n g t e a p r o c e s s i n g o f 4 c u l t i v a t e s - J i n x u a n ,Cu i y u ,Hu a n g d a n a n d B a i y e D a n c o n g , w e r e me a s u r e d b y Mi n o h a C T 3 1 0 c o l o r d i ff e r e n c e m e t e r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v a l u e s o f L( b r i g h t d e g r e e ) a n d b( y e l l o w d e g r e e ) i n c r e a s e d a n d t h e v a l u e o f a r e d u c e d( g r e e n d e gr e e i n c r e a s e d ) a f t e r s u n s h i n e w i t h e r a n d l e af c o o l i n g The v a l u e s o f L a n d b r e d u c e d a n d a i n c r e a s e d aft e r ma k i n g g r e e n T h i s p h e n o me n o n wa s n o t a b l e o n B a i y e Da n e o n g F o l l o w i n g t h e p r o c e s s i n g , t h e v alu e s o f L a n d b r e d u c e d a n d a i n c r e a s e d c o n t i n u o u s l y Th e t e n d e n c i e s we r e s i mi l a r a mo n g 4 c u h i v a r s , t h e r e w e r e o n l y s o me s l i g h t l y d i ff e r e n c e i n q u a t i t y Ke y wo r d s : O o l o n g t e a ; p r o c e s s i n g ; c o l o r d i ff e r e n c e 色泽是评定茶叶品质三大要素( 色 、 香 、 味) 之首 , 见色状知其品质优劣。 茶叶色泽的评价 , 常以感官审评 做定 性描述 , 且易受 物理 、 生理 、 心理 及不 同人 的影 响 ; 而其定量评价常使用 比色法 、色卡法和色差计法等评 定 【 l 】 。茶叶品质色差分析法始于 2 0世纪 7 0年代的 日 本 , 其 原理 是 应用 亨 特一 L a b表 色系 , 以标 准 C光源 和 1 - 4 。 小视 场来测 定颜 色 的 3 个 分 量 L 、 a 、 b 。其 中 L代 表明亮度 ; a代表红绿色度 , 正值表示红色程度 , 负值 表示绿色程度 ; b代表黄蓝色度,正值表示黄色度 , 负 值时表示蓝色度 2 1 。 目前的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色泽与 品质的关系或者测色技术在品质评价 中的应用l 3 , 对 茶叶加工过程中的色差变化研究很少阐 , 而有关乌龙茶 加工过程中色差变化 尚无相关报道。乌龙茶加工过程 中的叶相( 叶色 、 柔软等) 变化是判别工艺适度 的最主 收稿 日期 : 2 0 0 9 0 8 04 基金项 目: 农业部茶叶化学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基金项 目 ( 2 0 0 2 0 6 0 5 0 o1 ) 作 者简介 : 苗爱清( 1 9 6 7 - ) , 男 , 研究员 , E - ma i l : a i q i n g - mi a o 1 63c o m 要标 志 , 通 常 叶色变化 是 以文字来 描述 。 本 试验对 广东 白叶单 枞 、 福建 黄 梭 、 台湾 金 萱 、 翠玉 4个 品种 乌 龙茶 加工 中 的色差 变化进 行 了研 究 。以期探 明乌 龙茶 加工 过程 中色泽变化规律 , 为其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现将研 究初 步结 果报 道如下 。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 验材料 供试 茶树 品种 为金 萱 、 翠玉 、 白叶单枞 、 黄梭 , 均 按 传统乌龙茶原料标准 中开面对荚三 、 四叶采摘。 1 2 试 验方 法 茶样工艺按闽南传统乌龙茶加工工艺制备 ,并分 别在加工前 ( 原料) 、 晒后第 1次做青前 、 第 2次做青 前 、 第 3次做青前 、 第 4次做青前 、 杀青前多点取样约 1 5 0 0 g , 再用四分法取样约 5 0 0 g蒸青 1 5 m i n , 冷却 后置 于 8 0 烘 箱 中烘 干至 含水 量低 于 6 0 。此外 , 用 四分 法 在杀 青 叶 、 揉捻 叶 中取样 5 0 0 g 。 置 于 8 O 烘 箱 中烘干至含水量低于 6 0 即获得成品毛茶。 复焙则将 毛茶 置 于 l l 0 下烘 3 0 m i n 。 将成品茶 ( 毛茶) l o o g磨碎并用铝箔袋封装 , 待 测。 测定时, 取 5 0 g粉碎样平铺置于白纸上 , 用美能达 C T 3 1 0色差计测定色度值。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 同品种原料 的色差分 析 不同品种芽叶的色泽不同。据 中国茶树品种志 描述 , 白叶单枞叶色黄绿富光泽 , 芽叶黄绿色 ; 黄棱叶 色 黄绿 富光泽 , 芽 叶黄 绿色 : 金 萱 叶色淡 绿 具光 泽 , 芽 叶绿色 : 翠玉叶色浓 暗绿具 光泽 , 芽叶深绿 带紫色 9 】 。 本 试验原料的色差分析结果( 图 l 4 )表明: L值 ( 明亮 度 ) 以白叶 单枞 茶最 大 , 即其光 泽性 最 强 , 其 他 3个 品 种在 L值接近, 依次是黄棱、 金萱 、 翠玉; b值( 黄蓝度) 4个 品种相 当 , 数值 高低依 次是 黄楼 、 翠 玉 、 金 萱 、 自叶 单枞 : a 值 ( 红绿度 ) 以金萱最 小 即最 绿 。 其次 是翠 玉。 4 5 。0 f 芝 :竺 4O 1 -一卜 。 。 1 0 o 卜 - = : | = = = F _ - - | - 一 1 0 L 遂4 - 言 量_l=j= 章舞 互 棼 釜釜莲莲 主 笔 擦嚣 T艺程序 圈 1 白叶单枞乌龙茶加工过程的色差变化 _ +l估一佶一i 、 佶 4 0 卜 l cJ IJ“-l r il ii t_- IJ 蓍 0 。 掣 2 0 l t 0 P l 0 = r - - -= := _ _1 一 1 0 荽 甚言 蔷乏墨乏霉譬 辇琶 鼙= 三 餐 转器嚣 f : 艺程 图 2 黄楼单枞乌龙茶加工过程的色差变化 2 2 晒青、 晾青对色差值的影响 晒青是乌龙茶加工的第 1 道1 二 序 也是乌龙茶加 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之一, 为做青工序打下基础。 晒青 适度的标准为叶色失去光泽、 叶片柔软 、 顶叶下垂 本 研究结果表明 原料经晒青 、 晾青后, 茶叶的 L值 、 b值 升高 , a值降低 , 金萱 、 翠玉、 黄棱均表现这一趋势 与 5 0 4 0 3 0 z o 1 0 0 一 l 0 50 4 0 30 甾 芝 i 2 0 1 0 0 一 l 0 蓦 诳 枯 犯 趣 趣 莲 蓬 晕 警 三 垡 妹 臻 抟 I : 岂程序 图 3 翠 玉乌 龙 茶 加 工 过 程 的色 差 变化 蜜钕袒绁扭啦 釜 釜 抟垛球塔 j 1 艺程序 图 4 金董乌龙茶加工过程的色差变化 唾 1 3 7 晒青适度标准不符 , 其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 2 3 做 青对 色差值 的影响 做青是乌龙茶品质形成的特有工序 。 包括摇青与 静置 2个 反复 交替 进行 的过程 是 乌龙 茶加 工 的最 关 键过程, 也是乌龙茶初制 中最复杂 、 最细致的工序, 其 实质是半发酵的酶促氧化 、 水解 、 合成等生化变化的 综合过程 ,是形成具有绿茶 的鲜浓和红茶的醇厚 、 香 气高及“ 绿叶红镶边” 等特色的工序。 色差测定结果表 明,随着摇青工序进程的不断深入 , L值和 b值不断 降低 , 而 a值不断升高 , 4个品种的变化趋势相 同 品 种问差异明显 , 其 中白叶单枞 的色泽变化较其他品种 剧烈 , 可 能与其 多 酚类物 质 含量 和多 酚氧 化 酶活 性较 高有关 。 2 4 杀青 对色差值 的影 晌 杀青 的 目的是 为了钝化 酶活性 , 固定 茶叶 品质 散 发部 分水分 以利揉捻 。 杀 青适度 的标准是 叶片变 软 、 叶 色转暗。本研究结果显示 ,杀青使茶叶的 L值和 b值 降低, a值增加 , 这符合杀青适度标准。杀青使叶片失 去光泽( 即转暗) , 必然造成 L值降低, 且由于杀青破坏 了叶绿素 , 导致 a值升高。 l 3 8 2 5 干燥 对色差 值的影 响 干燥 的 目的是发展 品质 , 散 发水 分。 本 研究 结果 表 明, 成品毛茶与揉捻叶相 比, 干燥对 L值的影响较小 成品毛茶的 L值略有增加或相当; 干燥使 a值升高 , 而 b值下降 ; 包揉使 L值降低 , a值和 b值升高 ; 复焙使 L 值、 b值降低 , 而 a值升高。 3 结论与讨论 3 _ 1 纵观整个乌龙茶初加工过程 中色差值的变化 , 4 个品种表现出一致的趋势,即随着工序进程的不断深 入, L值 、 b值不断降低 , a 值不断升高。品种间由于多 酚类物质含量 、 叶绿素组成 、 多酚氧化酶活性等因素不 同而表现 出变化的量上差异。这符合传统乌龙茶在加 工过程中, 随着工序进程的深入 , 叶缘细胞破损 , 促进 多酚氧化酶催化多酚类及一系列 由此产生的反应 , 叶 缘逐渐 变红 , 从 而形 成“ 绿 叶红镶 边 ” 的外形 特征 。 3 2 本研究结果显示 , 晒青 、 晾青后, 茶叶的 L值 、 b值 升高而 a值降低 , 这与常规描述 3 】 不一致 , 这可能与 茶青经摊放后“ 回水返 阳” 有关 , 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 研究 。 3 3 乌龙 茶 加工 过 程 中色 泽 的变 化是 循 序渐 进 的 , 叶 色由原料的黄绿色逐渐度为毛茶的油润青褐色。本试 验 是 以干 粉碎样测 定 的 ,虽 然粉碎样 能减 少测 定结果 的误差, 重复性好 , 但经过蒸青固样 、 干燥等过程 , 叶色 已经发生很大变化 不能如实反映乌龙茶加工过程中 的色泽实际变化 , 对其色差变化将采用鲜叶进行研究。 参 考 文 献 : 【 l 】刘仲华, 施兆鹏 茶叶色泽理化 检测方法研究 进展 J 】 福建 茶 叶 1 9 8 8 ( 4 ) : 2 4 2 8 【 2 】陆建 良, 梁月荣, 龚 淑英, 等 茶汤色差与茶叶感官品质相关性 研究【 J 】 茶叶科学, 2 0 0 2 , 2 2 ( 1 ) : 5 7 6 1 【 3 】严俊,林 刚测色技术在茶 叶色泽及品质评 价 中的应用 研 究( 二) 茶叶色泽的测定 J 茶业通报, 1 9 9 5 , 1 7 ( 2 ) : 1 3 【 4 严俊, 林刚, 赖 国亮, 等 测色技 术在 炒青绿茶 品质评价中的应 用研究【 J 食 品科学 1 9 9 6 ( 7 ) : 2 1 , 2 4 【 5 】严俊, 林刚, 叶付刚 , 等 钡 9 色技术在 工夫红茶 品质评价 中的应 用研究【 J 】 中国农学通报, 1 9 9 7 ( 6 ) : 2 4 2 6 【 6 】赖 国亮, 吴金桃, 兰永辉 测色技术在炒青绿茶 品质评 价中的 应用f J 】 中国茶叶, 1 9 9 9 ( 4 ) : 2 1 【 7 】赖 国亮色票在炒青绿茶 品质评价 中的应用 J 福建茶叶, 2 0 0 1 ( 3 ) : 1 5 - 1 6 【 8 】钟应 富, 李中林, 周正科, 等 利用色差计分析针形绿名茶色泽 在加工过程 中的变化f J 1 南方农业, 2 0 0 8 , 2 ( 7 ) : 1 2 1 3 【 9 】白垫元中国茶树品种志 【 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 出版社, 2 0 0 0 : 2 0 , 1 0 5 1 0 6 , 1 2 9 1 3 0 【 1 0 】 王 汉生 乌龙茶 制造 生化 原理( 第 三讲) J 】 广 东茶 叶科技 , 1 9 8 4 ( 3 ) : 3 5 - 4 0 【 1 1 】 王汉生 乌龙茶制 造生化原理( 第四讲) 【 J 】 广东茶叶科技, 1 9 8 4 ( 4 ) :3 1 - 3 3 【 l 2 】 王汉 生 乌 龙茶制 造生 化原理 ( 第五 讲) J 广东 茶叶科 技, 1 9 8 5 ( 1 ) :4 5 -49 【 l 3 】 张杰 乌龙茶色泽形成机理【 D 】 长沙: 湖南农学院, 1 9 8 8 生盛坐 盛 囊船 誊出 坐业 坐 业坐坐业坐 业 盥 坐 盅 船业船 ( 上接 第 1 2 8页) 蒸腾 失水是 叶菜类 蔬菜 品质劣 变 的重 要 原 因。塑 料袋包装菜心保鲜效果好嗍 。但塑料袋打孔好 , 还是不 打孔好?尚无统一定论。 超市的蔬菜塑料袋包装通常都 打孔。 本研究以较小的打孔率对此进行了探讨。 在规格 为 4 0 e ra 2 6 c m的塑料袋上只打 2个直径为 0 6 c m的 孔 孔 隙面积 占塑料 袋表面 积的 0 0 2 7 。结果 表 明 , 即 使是这么小的孔隙率也对菜心有较大的影响。与无孔 包装相 比。 有孔包装的菜心切H腐烂较轻 ( 图 1 ) , 但黄 叶率较高( 图 2 ) , 叶绿素含量较低 , 含水量较低 , V c含 量也 略低 。说 明有孔 包装菜 心虽然 可 以在一定 程 度上 减轻茎部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