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多糖提取工艺及抗氧化作用研究.pdf_第1页
乌龙茶多糖提取工艺及抗氧化作用研究.pdf_第2页
乌龙茶多糖提取工艺及抗氧化作用研究.pdf_第3页
乌龙茶多糖提取工艺及抗氧化作用研究.pdf_第4页
乌龙茶多糖提取工艺及抗氧化作用研究.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1 1 NO 8 8 0 S e r ia l N o 2 3 3 Ch i n a Br e wi n g Re s e a r c h Re p o 乌龙茶多糖提取工艺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周向军 , 高义霞 , 袁毅君 , 李志刚1 , 张继 z ( 1 天水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与化学学院, 甘肃 天水 7 4 1 0 0 1 ; 2 西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甘肃 兰州 7 3 0 0 7 0 ) 摘要: 以乌龙茶为原料 , 研究不 同因素对乌龙茶多糖得率的影响, 初步探讨了乌龙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 各因素对茶多糖 得率的影响为: 提取次数 提取温度 提取时间 料液比; 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8 0 mi n , 提取温度8 0 C , 提取次数3 次, 料液 比1 : 3 5 。 在此条件下, 茶多糖得率为1 5 7 3 。体外抗氧化试验表明, 乌龙茶多糖对羟 自由基、 超氧阴离子 自由基、 1 , 1 - 二苯基一 2 一 苦基肼 自由基 均具有一定 的清 除效果, 且清除率随浓度 的增大而增加。 关键词 : 乌龙茶 ; 茶多糖 ; 提取工艺; 抗氧化 中图分类号 : 06 5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0 2 5 4 5 0 7 1 ( 2 0 1 1 ) 0 8 0 0 8 0 0 4 E x t r a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a n t i o x i d a n t a c t i v i t y o f 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 fro m o o l o n g t e a Z H O U X i a n g j u n , G AO Y i x i a , Y UA N Vij u n , L I Z h i g a n g , Z H ANG J i 抖 ( 1 C o l l e g e o f L i f e S c i e n c e a n dC h e mi s t r y , T i a n s h u i N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O , T i ans h u i 7 4 1 0 0 1 , C h m a ; 2 C o l l e g e o f L i f e S c i e n c e , No r t h w e s t N o rm a l U n i v e r s i , L a B z h o l l 7 3 o o 7 o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Th e e ffe c t s o fd i ffe r e n t f a c t o r s o n t h e e x t r a c t i o n r a t i o of t e a p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 fro m o o l o n g t e a we r e s t u d i e d , a n d a n t i o x i dan t a c t i vi t y o ft he e x tr a c t wa s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ha t the infl u e n c i n g o f d i ff e r e n t f a c t o r s wa s o r d e r e d a s e x tra c t i o n fr e q u e n c y e x t r a c ti o n t e mp e r a t u r e e x tra c t i o n t i me s o l i d l i qu i d r a t i o The o p timu m e x tra c t i o n c on d i t i o ns we r e de t e r mi ne d b y o r t ho g o na l e x pe r i me n t a s f ol l o ws : e x tra c t i o n t i me 8 O mi n e x t r a c t i o n t e mpe r a t ur e 8 0 C, e x tra c t i on fre q u e n c y 3 an d s o l i d - l i q ui d r a t i o 1 : 3 5 Un de r the s e c o nd i t i o n s , t he e xtr a c t i o n r a t i o o ft e a po l ys a c c h a r i de wa s 1 5 7 3 The in v i tro an t i o x i d a n t t e s t s ho we d tha t t e a p ol y s a c c ha r i de ha d c e r t a in s c a v e n g i ng a c t i v i t y o n h y d r o xy l r a d i c a l , s u pe r o xi d e a n i on r a d i c a l a n d DPPH r a d i c a 1 The s c a ve ng i ng r a t e ha s p os i t i v e c or r e l a t i o n wi th t e a po l ys a c c h a r i d e c o nc e n tra t i o n Ke y wo r d s : o o l o n g t e a ; t e a 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 ; e x tr a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 ant i o x i d a n t a c t i v i ty 乌龙茶也称为青茶。属于半发酵茶, 是我国六大茶类 之一, 原产于福建 , 其加 工工艺一般 为杀青一 揉捻造 型一干燥一发酵一蒸揉一成型【 ” 。药理研究表明, 乌龙茶 具有降血糖、 降血脂、 抗衰老及预防突变等功能, 其中具有 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 茶多糖和茶褐素等。 茶多糖是茶叶中继茶多酚之后发现的又一重要的生 理活性物质, 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 降低血糖、 降低血脂等 多种生物活性作用2 - 。不同原料和制备方法所得的多糖 生物活性存在一定差异, 研究表明, 茶多糖在粗老茶中含 量比嫩茶中含量高M, 乌龙茶的原料比红茶、 绿茶粗老, 因 此本试验以甘肃康县乌龙茶为原料, 在前期研究乌龙茶褐 素的基础上, 研究提取温度、 时间、 次数和料液比对乌龙茶 多糖得率的影响, 并对茶多糖抗氧化作用进行了初步分析, 为乌龙茶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 试剂及仪器 1 1 材料 乌龙茶采 自甘肃陇南市康县。 1 2 主要 试剂 V C 和D P P H( 1 , 1 一 二苯基 2 苦基肼 自由基) : S i g ma公 司, N B T ( 氮蓝四唑) 、 L 甲硫氨酸、 核黄素、 无水乙醇、 水杨 酸、 F e S O 、 葸酮等均为国产分析纯试剂。 1 - 3主要仪 器 真空冷冻干燥 ( A L P H A1 4 L D 德 国) ; 电子天平 ( 湘仪 天平仪器有 限公司, B L - 3 2 0 0 S ) ; 高速冷冻离心机 ( B e c k - ma n C o u l t e r , A l l e g r a 6 4 1 D; 分 光 光度计 ( 上 海欣茂 仪器 公 司, 7 2 2 ) 等 。 1 4 方 法 1 4 1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 采用葸酮硫酸法对乌龙茶多糖含量进行测定阎 。分别 取0 1 g L葡萄糖溶液0 0 5 mL 、 0 1 0 m L、 0 2 0 mL 、 0 3 0 m L、 0 4 0 mL 、 0 6 0 mL 、 0 8 0 mL , 用蒸馏水补 至1 0 0 mL ; 分别加入 4 0 0 mL 蒽酮试剂( 2 g L ) , 迅速浸于冰水浴中冷却, 各管加 完后一起浸于沸水浴中, 管口加盖玻璃球, 以防蒸发 。白 水浴重新沸腾起, 准确煮沸1 0 mi n 取出, 用 自来水冷却, 室 温放 置l O mi n 左右, 于波长 6 2 0 n m处 比色 。 以同样处理 的重 蒸馏水为空白, 进行比色。 以光密度为纵坐标, 糖的质量( g ) 为横坐标, 得标准曲线。标准 曲线为y = 0 0 0 7 4 x 0 0 0 1 2 , 相 关系数R Z =- 0 9 9 8 9 。 取一定体积的茶多糖溶液, 同标准曲线 操作并计算茶多糖含量。 提取液茶多糖总含量( mg ) = 样液茶多糖含量 ( mg ) 提取液定容体积( mL ) 样液体积( mL ) 收稿 日期 : 2 0 1 1 - 0 4 1 7 基金项目: 地震灾后新农村建设技术集成与示范 ( 2 0 0 8 B A R 5 1 B 0 5 ) ; 2 0 1 0 年甘肃省教育厅项目( 1 0 0 8 B 一 0 1 ) 作者简介 : 周 向军 ( 1 9 8 0 ) , 男 , 讲师 , 研究方 向为生物化学与分 子生物学 ; 张继 , 研究员 , 通讯作者 。 研究报告 中 国 酿造 2 0 1 1 年第8 期 总第 2 3 3期 81 茶多糖得率 ( ) =茶多糖总含量( n a g ) 茶叶重量 ( mg ) x l O 0 1 _ 4 2茶多糖的制备 乌龙茶粉碎后称重一浸提一离心( 5 0 0 0 r mi n 、 2 0 mi n ) 一滤渣重 新浸提一滤液蒸发浓缩至原体积的 1 , 4 3倍 9 5 v o l 乙醇醇析 过夜( 终浓度为 8 0 左右) 一冷冻离心( 5 0 0 0 r rai n , 2 0 mi n ) 一收集 沉淀一沉淀物用无水乙醇、 丙酮、 乙醚交替洗涤 2次一冷冻干燥 至恒重 。 1 4 3单因素试验 提取时间对茶多糖得率的影响: 称取1 g 乌龙茶, 提取 时间分别 为3 0 mi n 、 6 0 mi n 、 9 0 mi n 、 1 2 0 mi n 、 1 5 0 mi n 、 1 8 0 mi n , 在一定料液比、 提取温度和提取次数条件下进行试验, 探 讨提取 时间对 茶多糖得率的影响 。 提取温度对茶多糖得率的影响: 称取1 g 乌龙茶, 提取 温度 分别为3 5 、 5 0 、 6 5 、 8 0 、 9 5 , 在一定料液 比、 提 取时间和提取次数条件下进行试验, 探讨提取温度对茶多 糖得率 的影 响。 料液比对茶多糖得率的影响: 称取1 g 乌龙茶, 料液 比 分 别 为 l : 1 0 、 1 : 2 0 、 1 : 3 0 、 1 : 4 0 、 1 : 5 0 , 在 一定 提取 时 间、 提 取 温度和提取次数条件下进行试验, 探讨料液 比对茶 多糖 得 率 的影 响。 提取次数对茶多糖得率的影响: 称取1 g 乌龙茶, 提取 次数分别 为1 、 2 、 3 、 4 次 , 在一定提取 时间、 提取温度和料液 比条件下进行试验, 探讨提取次数对茶多糖得率的影响。 1 4 4 正交试验设计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 利用S p s s 1 8 0 进行正交试验 设计 , 以茶多糖得率为考察指标, 确定乌龙茶多糖最佳工 艺条件 。 1 4 5茶多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茶多糖对羟 自由基的清除: 据王桃云等 1 删 的方法稍作 修改。各试管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样液2 m L , 9 mmo l L 水杨酸 乙醇2 mL , 9 mmo l LF e S O 4 2 mL , 最后加入8 8 mmo l L H2 0 2 mL 启动 反应 , 3 7 反 应3 0 mi n 。以蒸馏 水为 空 白对 照, 在波长5 1 0 n m处测量各待测液的吸光度值。考虑到样 品本身的吸光度值, 以9 mmo l L 水杨酸 乙醇2 m L , 9 m mo l L F e S O 2 mL , 不同浓度 的样液2 mL , 用双蒸水代替H2 0 , 为 茶多糖本底吸收。 计算清除率并进一步计算其I C 卯 值。 清除 率的计算公式: 清除率 ( ) = A o - ( Ax - A x 0 ) Ao 1 0 0 式中: 为空白对照液的吸光度值; A x 为加入茶多糖后的吸 光度值; A 为不加H2 O : 的茶多糖溶液本底的吸光度值。 茶多糖还原力的测定: 据赵文红等【 “ 】 的方法稍作修改。 各试管中依次加入o 7 5 mL o 2 mo l L 磷酸盐缓冲溶液( p H 6 6 ) 、 0 7 5 mL 1 亚铁 氰化钾和0 7 5 mL 茶 多糖溶液 , 混匀 , 5 0 c 【 = 水浴2 0 mi n ; 冰浴冷却后 , 加入0 7 5 mL 1 0 三氯 乙酸 静置3 0 mi n , 3 0 0 0 r mi n 、 4 离心1 5 mi n ; 取上清液 1 5 m L n 入0 1 F e C I 0 5 mL 及H 2 0 8 mL 混匀后 , 室温反应 1 0 mi n , 混 匀后在波长7 0 0 n m处测定提取液吸光度值为A , A为V C 吸 光度值, 为零管吸光度值 ( 不加样液, 其余同上) 。V C 的 还原力=( A A , 茶多糖还原力= ( AI - A 0 ) 。 茶多糖对D P P H自由基的清除: 据汪海波等 f 2 】 的方法 稍作修改。准确吸取1 2 mL 0 1 g 门 L D P P H乙醇溶液, 加入 2 8 m L 9 5 v o l 乙醇溶液, 混匀, 于波长5 2 0 n m处测吸光度 值 , 自由基清除率为零。分别准确量取样品溶液0 2 m L、 0 4 mL 、 0 6 mL 、 0 8 m L 、 1 0 mL 、 1 2 m L 、 1 4 mL 、 1 6 mL , 分别加 入1 2 mL D P P H液 , 并依次加入2 6 mL 、 2 4 m L 、 2 2 mL 、 2 0 mL 、 1 8 mL 、 1 6 m L 、 1 4 mL 、 1 2 mL 9 5 v o l 乙醇溶液混合均匀, 测吸光度值为 。另外分别准确量取样品溶液0 2 mL、 0 4 mL 、 0 6 mL 、 0 8 m L 、 1 0 mL 、 1 2 m L 、 1 4 mL 、 1 6 m L , 依次加 入 3 8 mL、 3 6 mL 、 3 4 mL、 3 2 mL、 3 0 mL 、 2 8 mL、 2 6 mL 、 2 4 mL 9 5 v o l 乙醇溶液后混合均匀, 测吸光度值为空白校正 值 。以V C 作为阳性对照 。按下式计算 自由基清除率K, 并 进一步计算其 自由基清除率I C 如 值。 K( ) = 1 一 ( A i- A ? , A c x 1 0 0 茶多糖对超氧阴离子 自由基的清 除: 据陈志科等 1 3 】 的方法稍作修改。采用光照核黄素产生超氧阴离子 自由 基的方法。以0 0 5 m o l L 磷酸缓冲液 ( p H 7 4 ) 为溶剂, 配制 3 - 3 x l O C a o l L核 黄 素 、 0 0 1 mo l L蛋 氨 酸 、 4 6 x l 0 。k n o l L N B T 。分别取上述溶液各2 mL , 加入不同浓度的样品溶液 1 0 mL , 空 白管 以 1 0 mL 缓 冲液 代 替 样 品溶 液 , 置 于光 照 箱 中光照3 0 mi n , 取出后以缓冲液作对照, 于波长5 6 0 n m处 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值。利用测得的吸光度值计算清除率。 清除率 ( ) =( - A ) A o x l 0 0 式中: A。 为空白的光吸收值, A 羊 为茶多糖的 吸收值。 1 5统计 分析 方差分析采用S p s s l 8 0 进行方差分析。I c 弼 计算采用 西北 农林 科技 大学 李志成 和岳 田利 老师 设计 开发 的I C 计 算软件 ( 登记 号 : 2 0 0 9 S R 0 4 4 0 1 3 ) 进行 分析 ; p B A D, 最佳组合为A。B 2 C , D , 即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8 0 mi n , 提取温度8 0 , 提取次 数3 次, 料液比1 : 3 5 。在此条件下, 重复试验3 次, 茶多糖得 率平均值为1 5 7 3 , R S D 为0 8 9 3 2 。 表 1 提取工艺优化正交试验设计 与结果 Ta ble 1 De s i gn an d r e s u l t s o f o r t h og on a l e x p er i me n t f or t he op t i miz a t ion o f e xtr a c t ion t e c hn o l o g y 试验号 得 1 1( 8 O ) 1 ( 7 5 ) 1 1( 3 5 ) 1 241 2 l 2( 8 O ) 2 2( 4 0 ) 1 40 6 3 1 3( 8 5 ) 3 3( 4 5 ) l 39 6 4 2( 9 O ) l 2 3 1 4 0 7 5 2 2 3 l 1 3 0 8 6 2 3 1 2 1 2 1 3 7 3( 1 o o ) 1 3 2 1 2 8 8 8 3 2 l 3 1 57 2 9 3 3 2 1 1 1 8 8 K 1 3 4 7 7 1 3 1 2 0 1 242 3 1 3 4 2 0 1 3 0 9 3 1 4 2 8 7 1 3 02 3 1 3 3 0 3 l ( 3 1 3 4 6 0 1 2 6 2 3 1 4 5 8 3 1 3 3 0 7 R 0 3 8 4 1 6 6 4 2 1 6 0 1 】 7 表 2正交试验结果方差分析 Tab l e 2 Var i a n c e an aly s i s o f or t h o gon a l ex p er i men t al r es u l t s 2 3抗氧化活性分析 以V C 为对照 测定其 对各 自由基 的清 除率, 结果 ( 图2 ) 可知, 茶多糖具有一定的还原力, 其可作为电子供应者, 与 自由基反应, 从而转化为较稳定的物质, 中断自由基链式 反应。 随着茶多糖浓度的不断升高, 其还原力不断增强, 和 V C 相比, 茶多糖总还原力低于前者。 由图3 可知, 茶多糖对 羟 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率, 达到0 2 g L 后, 其清除率基 本保持在6 0 不变。V C 和茶多糖对羟 自由基的I c 如 分别为 0 0 2 0 5 g L 和0 1 2 8 9 g L , 这说明茶多糖具有较高的羟自由基 清除率, 虽然低于V C , 但乌龙茶茶多糖与其他天然提取物 相比较仍具有优势【 峪 切 。由图4 可知, 茶多糖对D P P H自由 基具有较好的清除率, to 2 g I 1 O g L 范围内, 对D P P H自由 基清除率几乎与其浓度成线性关系。v c 和茶多糖对D P P H 自由基 的I C 5 0 分别 为0 0 2 5 5 g L、 0 5 2 3 3 g L。由图5 可知 , 茶 多糖对超氧阴离子 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率, 在0 2 1 O g L 范围内随浓度增加, 其对超氧阴离子 自由基清除率 研究报告 中 国 酿造 2 0 1 1 年第8 期 总第 2 3 3期 呈不断上升趋势, VC 和茶多糖对超氧阴离子 自由基的I C 卯 分别为0 2 2 8 7 g L 0 9 1 8 1 g L , 与其他提取物相比较, 其清除 效果仍然具有一定优势 。 综上所述, 乌龙茶茶多糖对羟 自 由基、 超氧阴离子 自由基、 D P P H自由基均具有一定的清除 效果, 且成一定量效关系, 抗氧化能力相对而言均弱于V C 。 2 0 l - 5 j 粤 1 0 o 5 世 Q Q 浓度 ( mg mL 。 ) 浓度 ( mg mL ) 图2 V c( A) 和茶多糖 ( B ) 总还原 力的测定 F ig u r e 2 De t e r mi n a t io n o f t o t a l r e d u c in g p o we r of V C( A )a n d t ea p 0ly s a cc h an d e( B) 鋈 料 烬 浓度 ( mg mL ) 浓度 ( mg mL ) 图3 V C( A ) 和茶多糖( B ) 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Figu r e 3 Sc a ve ng i n g e ffe c t s of VC( A)a n d t e a p olys a c c h ar id e( B) on h y dr o x yl r ad i c a l 褂 妲 瓣 烬 浓度 ( mg mL ) 浓度 ( mg mL ) 图4 V C( A ) 和茶 多糖 ( B ) 对D P PH自由基 的清除作用 Figu r e 4Sc a v en ging e ff e ct s of Vc( A)a n d t e a p oly sa c c h ar i d e( B) o n DPPH r ad i c a l 褂 煨 斛 蜒 浓度 ( mg m ) 浓度 ( mg mL ) 图5 V C( A) 和茶多糖 ( B ) 对超氧 阴离子 自由基 的清除作用 Figu r e 5 Sc a ve n gi n g e ffec t s o f VC( A)an d t e a p o lys a c c h ar id e( B) o n su p er o xid e anion mdic al 参考文献: 1 赵超 艺, 王秋霜 , 卓敏, 等 乌 龙茶审评方法研 究概述 J 广 东农 业 科学 , 2 0 0 9 ( 1 2 ) : 4 6 4 8 【 2 】 陈海霞 茶多糖对小鼠实验性糖尿病的防治作用 J 】 营养学报, 2 0 0 2 , 2 4( 1 ): 8 5 8 8 3 】 汪东风 , 杨敏 粗老茶治疗糖尿病的药理成分分析 J 中草药 , 1 9 9 5 , 如 如 加 m ,0 懈 妲 2 0 1 1 No 8 8 4 S e r i a l N o 2 3 3 Chi n a Br e wi n g Re s e a r c h Re p o 复合诱变选育茁霉多糖高产菌株 冯印, 苏安祥, 王玉华 ( 吉林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吉林 长春 1 3 0 1 1 8 ) 摘要 : 茁霉多糖具有许多优 良的化学性质, 可以作为中间体合成多种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用化合物, 是一种潜在 的重要化工平台产 品。以出芽短梗霉Y为出发菌株, 通过紫外2 轮、 亚硝基胍3 轮复合诱变 , 高蔗糖浓度( 2 O ) 平板筛选得到6 株高产突变株, 其中菌株N 3 茁霉多糖产量质量浓度达 1J 3 7 8 4 g L , 比出发菌株产量提高7 1 2 2 。 关键词: 茁霉多糖; 紫外; 亚硝基胍诱变 中图分类号: Q9 3 3 3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2 5 4 5 0 7 1 ( 2 0 1 1 ) 0 8 0 0 8 4 0 3 S c r e e n i n go f a s t r a i n 也 h i g hp u l l u l a np r o d u c ti v i t yb yc o mp o u n dmu t a g e n e s i s F E NG Yi n , S U An x i a n g , WANG Yu h u a ( C o l l e g e o f F o o d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 J i l i nA g d c u l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C h ang c h u n 1 3 0 1 l 8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P u l l u l a n h a s ma n y e x c e l l e n t c h e m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 wh i c h C an b e u s e d a s an i n t e r me d i a t e t o s y n t h e s i z e a v a rie t y o f i n d u s t r i a l c o mp o u n d s Au r e o b a s i d i u m p u l l u l ans w a s t r e a t e d b y u V f o r t w o g e n e r a t i o n a n d N T G f o r t h r e e g e n e r a t i o n m u t a g e n e s i s S i x mu m n t s t a i n s w e r e s c r e e n e d b y h i gh S U c r o s e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2 0 ) p l a t e , i n wh i c h a mu t a n t s t r a in N3 wi th h i g h p u l l u l a n p r o d u c t i v i ty wa s o b t a i n e d T h e p r o d u c t o f p u l l u l an b y thi s s tra i n wa s u pt 0 3 7 8 4 g L, wh i c hi s 71 2 2 h i g h e rthan t h a t of thep a r e nt s tra in Ke y wo r d s : pu l l u l an ; UV: n i t r o s o g ua ni d i n e mutag e n e s i s 茁霉 多糖 是 由出芽短梗 霉 ( Au r e o b a s i d i u l n p u l l u l a n s ) 合成的微生物多糖, 是一种天然的水溶性中性葡聚糖, 无 色、 无味、 无毒 , 具有 良好的耐热、 耐盐、 耐酸碱 、 成膜性 、 乳 化性、 可塑性、 隔氧 性, 可以作为中间体合成 多种有 经济价 值的工业用化合物 , 因此广泛应用于食品、 医药、 化妆 品等 行业 , 是一种潜在的重要化工平台产品口 - 2 。对 茁霉 多糖 的 性质及应用国内外已做 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 与发达 国家相比, 我国茁霉多糖的研究及应用情况与之差距很 大 , 目前 尚未见规模 化商 品生产 的报 道 , 关键 是没有高产 菌 , 本研究试图通过物理和化学复合诱变出芽短梗霉, 以期获得茁霉多糖高产菌株, 为茁霉多糖工业化生产提 供具有应用价值 的菌株 。 本研 究报道 了 以出芽短梗霉Y为出发菌 株 , 经 紫 外2 轮和 亚硝基胍3 轮 复合诱变 , 筛 选 出一株 高产茁霉 多糖 突 变株 的结果 。 1材料与方法 1 1材料 1 1 1菌株 收稿 日期: 2 0 1 1 - 0 3 1 7 基金项 目: 吉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 ( 2 0 0 8 0 2 5 1 ) 作者简介: 冯印 ( 1 9 8 6 一 ) , 女, 吉林人 , 在读硕士研究生, 研 究方 向为食 品微生物与功能性食品: 王玉华+ , 副教授 , 通讯 作者 。 26( 5 ) : 25 5 2 5 7 4 萧伟祥 ,萧慧 茶多糖生物活性 与结构 的研 究进展 【 J 】 中 国茶叶 , 20 0 2, 2 4( 1 ) : 1 4 1 6 5 WA NG DF , WAN G C H, Z H AO G W 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a n d a c t i v i t y o f p o l y s a c c h a r i d e b i n d i n g r a r e e a r t h e l e me n t s i n t e a J Bi o s i c B i 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