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人你若到斯巴.ppt_第1页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ppt_第2页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ppt_第3页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ppt_第4页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德)海因里希伯尔,1917年出生在科隆一个雕刻家家庭;1939年入科伦大学学习日尔曼语文学,同年应征入伍,历时6年,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曾负过伤,当过俘虏,对法西斯的侵略战争深恶痛绝。,海因里希伯尔(HeinrichBoll,  1917-1985),1947年伯尔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成为职业作家。他的创作主要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旨在探索战争给德国及其民族带来的种种灾难。作品基调灰暗、抑郁,主要人物形象大多是士兵。主要作品有中长篇小说列车正点到达、亚当,你到过那里?和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来斯巴等。成名作列车正点到达已成为联邦德国“战后文学” (即“废墟文学”)的代表作。五六十年代,伯尔创作进入一个新阶段,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更广阔,技巧也更娴熟。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一声没吭、无主之家、九点半钟的台球、小丑之见等。这些作品主要写西德战后“经济奇迹”中的小人物的种种遭遇,其中小丑之见被称为这一时期形成的“不顺从文学”的重要作品。,海因里希伯尔(HeinrichBoll,  1917-1985),7O年代,伯尔的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高峰。1971年发表的与一位女士的合影是伯尔全部创作的结晶,被诺贝尔奖评委会誉为“臻于顶峰”之作。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1974)的发表又引起了强烈反响。由此,作家被公认为“当代德国的歌德”和国际文坛巨擘。他的小说曾多次获国内外文学奖,1974年先后担任联邦德国和国际笔会主席。 1972年“为了表扬他的作品,这些作品兼具有对时代广阔的透视和塑造人物的细腻技巧,并有助于德国文学的振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海因里希伯尔(HeinrichBoll,  1917-1985),环境:,学校战地医院,盟军攻入德国,夜晚,火光冲天,炮声不断;,人物:,“我”,一个文科中学八年级学生,参军三个月,成了伤兵;,开端(115): 盟军攻入德国,“我”负了伤,被送入战地医院一所学校的美术教室,等待救治; 发展(1645): “我”想弄清自己是不是回到读了八年书的母校,也想弄清自己的伤势如何; 高潮、结局(4653): “我”终于知道自己失去了双臂和右腿,也辨认出原来手术室就是“我”从前读书的教室。,故事情节:,艺术特点: (1)第一人称的独特视角 (2)用内心独白和回忆展开情节 (3)叙述不动声色,语言冷峻 (4)用出色的环境描写来烘托主题,伯尔的小说创作既遵循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又借鉴了现代派的手法。,阅读思考:,题目“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什么意思?“我”出发前为什么要书写“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而且一连写了六遍? “我”是为什么而离开学校的?后来又是怎么回到母校来的? “我”是什么时候离开母校的?在“我”离开母校的这段时间里,母校有没有发生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 作者为什么反复描写学校的环境布置? 在疼痛和胡思乱想中,“我”一直想弄清楚两个什么问题?后来是如何得到证实的? “我”对伤势的猜测和对母校的猜测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我”到最后才认出比尔格勒,此前比尔格勒有没有认出“我”?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认出“我”的?写比尔格勒有什么作用? 小说的结尾有什么含义?,(1)是当时德国军国主义教育的见证; (2)是对“我”的处境的讽刺想成为军国主义的英雄,却成了牺牲品和炮灰; (3)从反面表达了反战的主题; (4)是证实自己回到母校的证据。,(1)德国法西斯注重军国主义教育,这种教育给德国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精神影响; (2)德国法西斯主义表面上崇尚文明,实际上实行的却是野蛮的军事统治; (3)原来培养文明人才的学校却成了战地医院,原来该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却上了战场,成了伤兵。反复描写学校的艺术环境,就是为了突出这种反差,使读者感觉到战争对人类文明的摧残; (4)突出了“我”对母校的怀疑猜测的过程; (5)是“我”由一心想要以死保卫法西斯国家到反对战争、渴望和平安宁生活的转折点。,美术教室的布置 画香蕉 门上的十字架,发烧、疼 打针、热乎乎 叫喊 胳膊、腿不能动 医生注视、低语,一、是不是母校 二、到底受了什么伤,我的手迹,失去双臂和右腿,“牛奶”是和平与幸福的代名词。在悲惨残酷的现实中发出呼唤和平的声音,突出小说的主题。,一个人的遭遇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的比较阅读:,一、主题,二、人物,三、表达方式,都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题材,主人公分属敌对阵营,一个为保卫祖国而战,一个为法西斯卖命。从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从而表达出反战的主题。作者要告诉读者的是战争对人的摧残:不义的战争不仅摧毁了文明成果,也摧残了人的心灵;正义的战争虽然能铸就英雄业绩,但是同样会给人们留下痛苦的记忆。 索科洛夫只想过太平的生活,这个要求并不高,但是战争摧毁了他的全部生活;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中的“我”根本还没有长大,就被赶到战场上,战争夺去了他的肢体,也摧毁了他的青春。,一、主题:,作品的主题都是反战。,同样是遭遇了战争的不幸,索科洛夫是悲伤的,他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知道自己为什么去打仗,而流浪人中的“我”受了欺骗并不清楚自己离开学校去参加战斗的原因,显得比较麻木 。一个为保卫祖国而战,一个为法西斯卖命。这中间有年龄阅历方面的因素,也有外来教育的影响。,索科洛夫失去了家庭, 流浪人中的“我”失去了四肢中的三肢,心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