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刑法论文抽象性问题及其意义对刑法领域法治立场的初步考察刑法客观主义的理论旨趣是将具有自由意志的社会一般人的抽象行为及其实害作为价值评判的对象,这就使得抽象性问题得以凸现。刑法客观主义对抽象人、抽象行为的特别关注和对抽象研究方法的情有独钟既有知识论的背景,又是出于合理安排惩罚策略的考虑。刑法客观主义由此在很大程度上与法治立场相契合。刑法客观主义的抽象性立场自19世纪以来就面临刑法主观主义的尖锐批评,但是,完全抛弃对犯罪的抽象性思考方法并不能建构有说服力的刑法理论体系,刑法客观主义抽象性问题对在刑法领域,一种法治理念(比如刑法客观主义)是如何产生的它得以凸现的知识论背景和社会背景是什么这种刑事法治理念在过去和现在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这样的问题,在今天的中国刑法学中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我看来,在刑事古典学派所坚守的刑法客观主义立场(注刑法客观主义与刑事古典学派并不能完全等而视之,后者涉及刑事法律观念与制度结构的各个方面,其所蕴含的内容要广于前者。但是,由于客观主义立场对刑法学中犯罪论、刑罚论都有深刻的影响,刑法客观主义与刑事古典学派又有相当程度的一致性,除非极特殊的情况,二者可以置换。)中,蕴含着一个与法治立场紧密相关、极其重要和复杂的抽象性问题。如何对待抽象社会中抽象人的抽象行为,一直是刑法客观主义视野中一个若隐若现而又纠缠不清的核心命题。一、刑法客观主义视野中的抽象人及其行为刑法客观主义将犯罪的外部行为及其结果的实害大小作为刑罚评价的对象,这是它与刑事实证学派所倡导的刑法主观主义长期对立论争的基础。刑法应当讨论对犯罪如何启动刑罚权的问题,刑罚针对的乃是犯罪,而犯罪是人的行为,是行为与其外部特征或结果的复合体。对此,刑法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并没有任何争议。但是,与主观主义重视行为人内部的、精神的事实,以行为人之反社会性格或犯罪之危险性为刑罚价值判断的对象不同,刑法客观主义重视外部事实,亦即重视行为及其结果之客观要素,以行为及其实害为刑罚价值判断之对象。虽然客观主义也不是完全漠视行为人的主观要素,也没有一个刑法客观主义者主张对于年幼、精神障碍者以及并无故意或过失之行为人施加刑罚,但是,刑法客观主义只在行为人行为所表示的限度内考虑其主观部分。正因为刑法客观主义一直偏于强调犯罪行为本身基本的、独立的意义,它又被称为犯罪现实主义。刑法客观主义提出了对犯罪与刑罚的完整主张以具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