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药发散风寒药.ppt_第1页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ppt_第2页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ppt_第3页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ppt_第4页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教学重点: 掌握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生姜、薄荷、蝉蜕、菊花、柴胡、葛根的功效和应用; 教学难点: 区别理解麻黄和桂枝,菊花和桑叶,柴胡和葛根功效的异同,一、概念,凡以发散表邪,治疗表证为主要功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解除 表邪 解 发散 表 疏散 表证,一、表里辨证,概念:表里辨别病变部位、病情轻重、病势趋向的纲领。 表里的一般划分: 皮毛、肌腠、经络表,轻浅 脏腑、骨髓里,深重 病势判断: 由表入里势进 由里出表势退,一、表里,(一)表证 1、概念 :六淫、疫气、虫害等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轻浅证候的概括。多见于外感病初期 2、特点:起病急,病情轻,病程短,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内部脏腑症状不明显。 3、病机 :外邪客于皮毛肌腠,阻遏卫气的宣发。 4、主证:恶寒(恶风)发热,舌苔薄,脉浮 兼证:鼻塞、头痛、咳嗽、身疼项强、咽痛 辨证要点:恶寒发热、苔薄、脉浮 5、临床常见的证型:风寒束表证、风湿遏表证、燥邪犯表证、暑湿袭表证、风袭表虚证。 6、发展趋势:一般可较快治愈;也可成为里证或半表半里证。,(二)里证 1、概念:泛指病变部位在内,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 所反映的证候。常见于外感病中、后期或内伤病。 2、特点:病位深,病势重,病程长 3、病因病机:表不解内传入里;外邪直中;脏腑功能紊乱。 4、主证:不恶寒,苔不薄,脉不浮,以脏腑证候为主 5、证候类型:里寒证,里热证,里实证,里虚证。,(三)半表半里证 1、概念:指外感病邪由表入里的过程中,邪正分争,少阳枢机不利,病位处于表里之间、进退变化之中所表现的证候。 2、特点:病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半表半里 3、病因病机:邪气不盛,不能直入于里,正气不足,不能拒邪于外 4、主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脉弦,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解表药又曾称为发汗药,解表法亦相应称为汗法。从发展沿革来看,由于对风寒表证及发散风寒药认识较早,风寒之邪宜于从汗而解,这些最初使用的解表药一般具有明显的辛温发汗作用,基于这种临床用药实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总结了“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著名治疗原则。 随着对表证认识的深化和解表治法的发展,有的表证并非汗解所宜;解表药物逐渐增多,其中有的并无明显发汗作用却为表证所常用,解表药便超越发汗的原始含义。可见,解表药源于发汗药,包括了发汗药,而又不仅限于发汗药。,二、药性特点,1.多辛、质轻。 2.主入肺、膀胱经。,辛能发散,疏表透邪; 轻扬升浮,偏行肌表,开腠去实。 故解表药善于外达肌肤,以祛散以风为主的六淫表邪,解除表证。,肺合皮毛,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三.功用与分类,发散风寒药治风寒表证 发散表邪 发散风热药治风热表证 治疗表证 (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无汗或汗出不畅、脉浮) 兼宣肺平喘、透疹、祛风止痛、利水消肿等。,兼有的功用: 宣肺平喘治外感咳喘 透疹治麻疹不透 祛风止痛治头风头痛、风湿痹痛 利水消肿治水肿初起有表证者或腰以上肿当发汗者 消散疮疡治疮疡初起有表证者 宣通鼻窍治鼻渊头痛者 利咽喉治风热上壅的咽喉肿痛 明目治肝经风热、目赤肿痛,四、 配伍原则,春季多风热,发散风热药 +清热药 1、根据四时 夏季多夹暑湿+祛暑药、化湿药 感邪的不 同,进行 秋季兼燥邪+润燥药 选药配伍 冬季多风寒,发散风寒药+温里药,2、体虚外感,需配扶正药 气虚补气药 血虚补血药 阴虚养阴药 阳虚补阳药 3、温病初起,邪在卫分:配清热解毒药,五、使用注意,1、取微汗为宜,忌大汗,以免耗气伤阴。 2、虚汗、疮疡日久、淋证、失血患者当慎用。 3、注意因时、因地而权衡用量的轻重。 4、入汤剂不宜久煎(煮沸1015分钟为宜)。,六、 现代药理研究,1、发汗:促进汗腺分泌和血管舒张反应,具有不同程度的发汗作用;如麻黄、生姜、桂枝、葛根等。 2、解热: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解热作用,如柴胡、桂枝、荆芥、防风、葛根等。 3、镇痛:柴胡、藁本、防风、白芷、细辛、羌活、桂枝等具有一定镇痛作用; 4、抑菌、抗病毒:麻黄、柴胡、紫苏、生姜、薄荷等对多种呼吸道细菌及病毒有抑制作用。,七、现代应用,感冒、流感、麻疹、腮腺炎、流脑等感染性疾病的早期; 以及急性肾炎、急性风湿热、急性结膜炎、急性充血性青光眼、产褥热等临床各科的疾患。,常用名词术语,发汗解表: 通过发汗,使表邪从外而出,以解除表证的药物作用,谓之发汗解表,亦称发表。适用于外感初起,邪在表者。 发散风寒: 发散风寒外邪之义。为辛温解表药的主要作用,性味辛温,能发散肌表风寒解除表证。适用于风寒表证,及风寒头痛、肢体疼痛。,宣肺: 宣通肺气之义。外邪袭肺或痰浊阻肺,致肺气闭郁,出现咳嗽气喘。宣肺药具辛之性,以宣通肺气,而平定喘咳,药如麻黄、桔梗。 调和营卫: 解除风邪并调整营卫失和的治法。风邪自表而人,可导致营卫失调,表现为发热头痛、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脉浮弱等症。常用桂枝解肌发汗而通卫,白芍敛阴而和营,两药合用解肌发汗、调和营卫;营卫得和,则诸症自解。 发表透疹: 通过发表以透出隐之未透之疹的药物作用。适用于麻疹初起,疹出不透兼有表证者。 宣通鼻窍: 通过辛散之作用,解除鼻塞之症,称之为宣通鼻窍。宣通鼻窍药适用于外感头痛。,发散风热:发散风热外邪之义。为辛凉解表药的主要作用,性味辛凉为主,除辛散外邪 外,兼有一定的清热作用。适用于风热表证,以及风热头痛、咽痛。亦称疏散风热。 升阳举陷:药性上升,能使下陷的中气得以上升,谓之升阳举陷,亦称升举中气、升提中气、升举阳气。药如升麻、柴胡。,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辛温解表药),一、性能特点 1、性味: 兼苦味如麻黄、羌活、苍耳子 多为辛、温 (柽柳性平) 兼甘味桂枝、防风 2、归经:多入肺、膀胱经 3、毒性:细辛、苍耳子有小毒 二、功用: 发散风寒主治风寒表证(发汗力强),麻 黄 Herba Ephedrae,来源:为麻黄科(Ephedraceae)植物中麻黄 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 Mey.、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unge 的干燥草质茎。,草麻黄,草麻黄,中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木贼麻黄,【处方用名】 生麻黄、麻黄、西麻黄、净麻黄(生用,辛散作用较强)发汗解表宜生用 水炙麻黄(炒时加清水,辛散作用缓和)止咳平喘多炙用 蜜炙麻黄(用蜂蜜拌炒,辛散作用减弱,且有润肺之功) 麻黄绒,性能特点: 本品味辛发散,性温散寒,入肺与膀胱经,善达肌表,开腠理,透毛窍,发汗解表以散风寒,为辛温发汗之峻品,被称为“发汗解表第一药”; 本品作用重在开宣肺气,以外散风寒,内平喘咳,下通水道,且宣散之力颇强。故只适于风寒表实证、肺气壅遏的实喘及风水水肿而无汗者。,性味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效: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应用: 1、用于风寒感冒,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发汗力强,被誉为“伤寒发表第一要药”。尤适宜风寒感冒兼胸闷喘咳者。 2、治肺气壅遏之喘咳证为治肺气壅遏之喘咳要药。 3、治风水水肿水肿初起,有表证者,宜伍发汗解表和利水退肿药。 此外,取其温散寒邪之功,还能用于风寒湿痹、阴疽、痰核等证。,现代应用 :治疗支气管哮喘。 用法用量: 310g 。煎服。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宜蜜炙;捣绒缓和发汗之力。小儿、老年体弱者宜用麻黄绒或炙用。,使用注意:发汗力较强,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虚喘者慎用。,传统上有 “有汗不得用麻黄”的讲法。,【实验研究】 本品主要成分为麻黄碱,并含少量伪麻黄碱、挥发油等。 麻黄挥发油有发汗作用,麻黄碱能使处于高温环境中的人汗腺分泌增多增快。麻黄挥发油乳剂有解热作用。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均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 伪麻黄碱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麻黄碱能兴奋心脏,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兴奋作用,可引起兴奋、失眠、不安。 挥发油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桂 枝 Ramulus Cinnamomi,来源为樟科(Lauraceae) 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的干燥嫩枝。,桂枝原植物,桂枝药材标本,最早记载于别录 处方用名: 桂枝段、嫩桂枝、桂枝尖、桂枝木、炒桂枝、炙桂枝。,性能要点: 桂枝辛温发散,甘温助阳,外能发散风寒,内能温通血脉,为风寒外感、寒凝血滞、阳不化气等证之要药。其发汗之力虽不及麻黄,然其味甘力缓又无伤阳之弊,故风寒感冒虚实皆可应用。,性味归经: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功效: 发汗解肌、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功用: 表实证:配麻黄 1、发汗解肌-治风寒表证 表虚证:配白芍 解肌即解除肌表之邪。是治疗外感证初 起而有汗的方法。辛温解肌,如桂枝汤;辛凉解 肌,如柴葛解肌汤。,2、温通经脉,散寒止痛 胸痹心痛 寒凝血滞诸痛证 中寒腹痛 闭经、痛经 风寒湿痹 3、通阳化气,温阳化气以行水痰饮、水肿证 温阳通脉以复脉心悸、脉结代,用法用量:煎服,310g .风湿痹痛可用至3045克。,使用注意: 凡温热病、阴虚 阳盛及血热妄行、月经过多者,均忌用。,麻黄与桂枝,共性:发汗解表,用于风寒表证。 个性: 麻黄发汗力强,兼能平喘利尿; 只用表实证;水肿兼表证。 桂枝发汗力弱,可温通经脉、通阳化气; 表实、表虚均可用;用于寒凝血滞诸痛;阳虚水湿不化诸证、心悸等。,比较:,解肌: 治疗学术语。即解除肌表之邪。是对外感证初起有汗的治法。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来苏集:“解肌者,解肌肉之汗也。”温病条辨:“伤寒非汗不解,最喜发汗;伤风亦非汗不解,最忌发汗,只宜解肌,此麻桂之异其治,即异其法也。温病亦喜汗解,最忌发汗,只许辛凉解肌,辛温又不可用。”故临床上应针对病症的寒热而采用辛温解肌法或辛凉解肌法。辛温解肌如桂枝汤,辛凉解肌如柴葛解肌汤。,营卫不和:一般是指表证自汗的病理而言。表证自汗有两种情况:一是“卫弱营强”。因卫外的阳气虚弱,失去外固的能力,汗液自行溢出,临床表现为身不发热而时自汗出。一是“卫强营弱”,因阳气郁于肌表,内迫营阴而汗自出,临床表现为时发热而自汗,不发热则无汗。强与弱只是相对的。治疗上用桂枝汤。桂枝汤是伤寒论的代表方之一,仲景方约二百余首,其中用桂枝汤加减变化而出者,计有二十八方,约占七分之一。此方不仅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证,且大量用于临床各科之无表证者。前人柯韵伯、王子接、郑钦安都谈到本方既是解表剂,又是和里剂,尤其王子接论述伤寒方,列桂枝汤为和剂祖方。历代医家称誉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实践证明,桂枝汤功用既能调和营卫,又能燮理阴阳,与麻黄汤之专于发表,及三承气汤之专于攻里者不同。正因为它具有解表和里的功效,因此,可用于营卫失调,营卫不足及阴阳失调所导致的许多病症。,荆芥 Herba Schizonepetae,最早记载于本经 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 的地上部分。主产于江苏、浙江及江西等地。多系人工栽培。秋冬采收,阴干切段。生用、炒黄或炒炭。,荆芥原植物,荆芥药材标本,【处方用名】 荆芥、荆芥穗(生用,主要用于祛风解表) 炒荆芥(炒至微黄色,发表力缓和) 荆芥炭、黑荆芥(炒至黑色为度,用于止血),性味归经与功效,性味归经: 辛,微温。归肺、肝经。 药性说明 本品性平不烈,以辛为用,长于散风,外感风寒、风热均为常用。 炒炭止血。 功效: 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炒炭止血。,祛风解表 透疹消疮 炒炭止血,外感风寒或风热感冒 用治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者,常与防风、羌活、独活等药同用,如荆防败毒散; 用治风热感冒,头痛目赤,每与辛凉解表药银花、连翘、薄荷等药配伍,如银翘散。,1风疹瘙痒 配伍苦参、防风、赤芍等同用,又治风疹瘙痒,或湿疹痒痛,如消风散。 2麻疹不透 为“内蕴热毒,外感天行”,宜 配伍清热解毒之品。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吐血、衄血、便血及崩漏,用法用量: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本品气味芳香,入汤剂不宜久煎。 又荆芥发表散风、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防 风 Radix Saposhnikoviae,源于本经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 (Turez.) Schischk.的根。主产于东北、河北、四川、云南等地。春秋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或炒炭用。,防风原植物,防风药材标本,【处方用名】防风、关防风、北防风、青防风(生用,主要用于解表、祛风湿、解痉) 炒防风(炒至焦黄色为度,解表力缓和,用于止泻) 防风炭(炒至黑色为度,用于止血),性味归经与功效,性味归经: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药性说明 本品辛散祛风,微温不燥,甘缓不峻,质松而润。 “治风之通用药”(通治诸风,故名防风,不论外风内风均可应用) “风药之润剂” 功效: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止泻。,临床应用,1、感冒头痛。为风药中之润剂。 2、风寒湿痹证。常配伍祛风湿药。 3、风疹瘙痒。常与荆芥、白蒺藜等同用。 4、破伤风。常配天麻、天南星、白附子等。 此外,本品入肝经,有疏肝理脾的作用。常配伍陈皮、白芍、白术治疗肝脾不和。本品炒炭能止血。,防风与荆芥鉴别,功效鉴别: 防风与荆芥均味辛性微温,温而不燥,长于发表散风,对于外感表证,无论是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还是风热感冒,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咽痛等,两者均可使用。同时, 两者也都可用于风疹瘙痒、炒炭可止血。不同之处在于: 荆芥 发汗力大,透散力强,兼能透疹、疗疮。 防风 祛风力胜,为治风病之通用药,且能胜湿止痛、解痉。内、外风均治。,白 芷 Radix Angelicae Dahuricae,最早记载于本经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芷 Angelica dahurica (Fisch.ex Hoffm.)Benth.et Hook.f.或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Fisch.ex Hoffm.) Benth. et Hook. f. var. formosana(Boiss.) Shan et Yuan的根。主产于四川、浙江、河南、河北、安徽等地,秋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白芷原植物,白芷药材标本,性味归经与功效,处方用名: 白芷、川白芷、香白芷、杭白芷。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胃经。 药性说明 白芷辛散祛风止痛,温燥除湿,芳香通窍,尤以善散阳明风寒见长,为阳明头痛、鼻渊头痛要药。兼可排脓疗痈。 功效: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功用: 1、解表散风,通窍止痛解表散寒力缓,用治外感风寒之头身疼痛、鼻塞流涕之证。 2、通窍止痛:(1)阳明经头痛;(2)牙痛; (3)风湿痹痛; (4)鼻渊。 3、燥湿止带用治(寒湿或湿热)带下证。 4、消肿排脓用治疮痈肿毒。,羌 活 Rhizoma seu Radix Notopterygii,最早记载于药性论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Chang及宽叶羌活Notopterygium forbesii Boiss.的根茎及根。主产于四川、甘肃及云南等地。多于初春及秋季采挖,干燥,切片生用 。,羌活原植物,羌活药 材标本,性味归经与功效,处方用名: 羌活、西羌活、川羌活。 性味归经: 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药性说明 : 本品辛温发散,苦温除湿,既除肌表风寒之邪,又祛经络寒湿痹阻,作用较强,且偏上偏表,适于上半身风湿痹痛。 功效: 散寒祛风,祛风胜湿,止痛。,临床应用,1、散寒祛风:外感风寒或挟湿头痛身痛。 风寒湿邪袭表,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痛等证。 2、胜湿止痛:风寒湿痹,肩臂疼痛。 善治腰以上风寒湿痹,尤以肩背肢节疼痛者佳,每与祛风湿药同用。,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用法用量 煎服,3g10g。 使用注意 本品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弱者不宜服。血虚痹痛,阴虚头痛慎用。,紫 苏 Folium Perillae,来源:为唇形科(Labiatae)植物紫苏 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干燥茎。,紫苏原植物,紫苏药材标本,苏叶药材标本,处方用名: 紫苏、紫苏叶、紫苏梗、老苏梗、带叶苏梗、嫩苏叶、嫩苏梗。,性味归经与功效,性味归经: 辛、温。 归肺、脾经。 药性说明: 紫苏辛温行散,叶轻如肺,能发散风寒、宣肺止咳;梗如脾胃,善于行气和中,理气安胎。故为风寒咳嗽、脾胃气滞所常用,此外,又解鱼蟹之毒。 功效: 解表散寒,行气宽中。,应用 : 1、解表散寒(苏叶较佳):用于风寒感冒,咳嗽痰多。主治风寒感冒,恶寒无汗;风寒犯肺,咳嗽痰多;外感风寒,内兼气滞者用之更良。 2、行气宽中(苏梗较佳):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本品为行气宽中,行气止呕良药,兼有理气安胎之功。 3、安胎:胎气上逆;胎动不安。 4、解鱼蟹毒:适于鱼蟹变质,食后吐泻、腹痛。,用法用量: 煎服,5-9g,不宜久煎。,生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根茎。,【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脾、胃经。 【药性说明】 生姜辛温发散,入肺经外能发汗,内能化痰,其解表力弱,善治风寒咳嗽。 入胃经又善温中止呕,治多种呕吐,称 “呕家圣药” 。,【功效和应用】 解表散寒:风寒感冒 温中止呕:胃寒 呕吐 素有“呕家圣药”之称 温肺止咳:风寒咳嗽 解毒: 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毒。,风寒感冒轻证 (单煎加红糖服,或配葱白煎服|) (加入其他辛温解表剂中,作辅药使用),胃寒呕吐者,配半夏,即小半夏汤;(尤宜) 胃热呕吐者,可配黄连、竹茹等同用。 某些止呕药用姜汁制过,能增强止呕作用,如姜半夏、姜竹茹等。,寒犯中焦 脾胃虚寒(胃脘疼痛、食少、呕吐等症),【用法用量】 煎服,3g9g,或捣汁服。 【使用注意】 本品伤阴助火,故阴虚内热者忌服。,香薷 (香茹、陈香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