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茶叶感官审评的准确度.pdf_第1页
如何提高茶叶感官审评的准确度.pdf_第2页
如何提高茶叶感官审评的准确度.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0 8 年第4 期 茶叶科学技术 科 技 团 地 如何提高茶叶感官审评的准确度 周 章 亮 (福建省霞浦县茶场福建霞浦3 5 5 1 0 0) 茶叶评审 ( 感官审评)是- - I -I 通过感官鉴定茶 叶品质的实用性技术。 茶的品质主要是依靠人的感 觉 ( 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来鉴定;相对于理 化检验,茶叶感官审评包括外形、汤色、香气、滋 味、叶底五项,简称 “ 五项因子” 。但感官审评容 易受到审评人员的生理条件、 工作经验以及环境条 件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审评人员或同一个审评人 员在不同的生理及环境条件下, 对同一个茶样, 审 评得出的结果, 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 最终影响茶 叶品质评定的准确性。因此,在审评过程中,审评 人员要认真分析影响茶叶审评的各种因素, 才能提 高审评的准确度,从而全面、客观地反映一个茶样 的 品质 。 1掌握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水平 茶叶品质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鲜 叶的品质 ; 二是鲜叶的加工技术。前者是品质形成 的物质基础, 后者是促进鲜叶中各种内含成份转化 的过程。这里面涉及的学科 内容很多, 评茶人员必 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 能够综合运用茶树育 种学、栽培学、茶叶生物化学、茶叶机械与设备、 茶叶加工学等相关专业知识来认识、 分析各类茶的 特征、 特性、 茶叶外形内质形成的客观规律和各品 质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等问题 。 2创造良好条件。确保准确评定 茶叶品质感官评定是否准确,除与评茶人员的 评茶能力直接相关之外, 环境条件、 设备条件也会 直接影响到评茶结果。 2 1环境条件 2 1 1审评室朝 向以面朝北为宜, 可减少上、 下午 光线的差异,评茶室北窗不宜有树木和其他障碍 物, 宜在窗口外沿装一黑色斜斗形的遮光板、 向外 突出倾斜 3 0 。 ,避免窗外直射光的干扰及树木和其 4 7 他障碍物等反射光对室内光线的影响。 为了改善室 内的光线, 墙壁及天花板均以刷 白为宜, 增加室内 的明亮度和避免杂物反光。 2 。 1 2室内环境要清洁干燥,周围场所应无异昧, 防止样茶吸湿变质而影响审评结果。 2 2 设备条件 2 2 1评茶室内应设有干评台、 湿评台、 样茶柜架 等设备 干评台可靠窗 口设置,高度一般 为 9 0 1 0 0 c m,宽 5 0 46 0 c m,长度视评茶室而定,台面涂成 黑色 。湿评台应设置在干评台后面,一般长 1 4 0 c m,宽 3 8 c m,高 8 8 c m,台面镶边高 5 c m,全部 刷白漆。样茶柜涂成白色,置于评茶室两侧。 2 2 2所有的评茶用具必须是专用的, 且规格一致 评茶用具包括审评盘、叶底盘、审评杯、审评 碗、样茶秤、茶匙、汤杯、烧水壶。审评盘要求白 色、无异味,叶底盘 1 2 1 2 c m,漆成墨色。审评 杯用于泡茶和审评茶叶香气,容量一般为 1 5 0 ml , 要求瓷质纯白, 统一规格 ( 我国审评乌龙茶一般用 钟形杯,容量为 1 1 0 m1 ) 。审评碗用于审评汤色和 滋味, 规格要统一,瓷色纯 白一致,否则会影响汤 色审评的准确度。 2 3规范技术操作 。减少审评误差 评茶人员在进行茶叶审评时,应熟练掌握每一 个操作步骤,尽可能减少误差,提高准确度。 2 3 1准备工作 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把样茶盘、叶底盘、审 评碗、审评杯等清洁干净按一定的顺序编号。 2 3 2扦样 按照国标 G B 8 3 0 2 - 1 9 8 7规定执行 扦取具有 代表性的样茶。 2 3 。 3摇样把盘 特别要掌握好 “ 筛 ” 、“ 收” 、“ 抓 簸”四个 科 技 团 地 茶叶科学技术 2 0 0 8 年第4 期 动作。 2 3 4审评外形 要注意因光线强弱不同造成视觉上的误差, 要 把样盘和标准样 ( 对照)盘互相交换位置看。 2 3 5称样开汤 取样要有代表性, 特别要注意手势。 先把茶盘 里的茶叶充分拌匀,然后利用拇指、中指和食指三 个指头撮取,从上、 中、 下均匀取样,一次性取足。 2 3 6开汤冲泡 首先要注意选择好冲泡所用的水质、 水温 、 冲 泡时间。泡茶用水一般是 以肉眼不能见到悬浮微 粒,无色、无味的洁净水为准。水温一般达到沸滚 起泡的程度,以 1 0 0 为宣,沸滚过度或达不到 1 0 0的水用来泡茶,会影响茶汤滋味。茶的冲泡 时间,绿茶国内外统一规定为 5 mi n 。冲泡一般应 按从左向右的顺序进行 , 冲到杯 口齿( 或弧形缺口) 下沿,边冲边加盖子,且从第一杯开始计时。冲泡 5 m i n后,按冲泡先后次序将茶汤全部倒入审评碗 内,杯中残余茶汁应全部沥尽。 2 3 7按照 “ 先嗅香气、快着汤色、再尝滋味、后 评叶底”的顺序评审茶叶内质的四个因子 先嗅香气,要注意时间和方法。每次嗅的时 间应控制在 2 3 mi n , 时间过长容易使嗅觉失去敏 感, 且在杯数多时还容易先热后冷,失去杯与杯之 间香气的可比性; 杯盖斜开不可过大,以使香气可 以集中吸入鼻中,每次嗅时还应把杯子抖动一下, 使杯中茶叶震动透出香气:嗅后随即把杯盖盖好, 以免香气逸出, 同时注意不要让 自己呼出的气体进 入杯内。此外,嗅香气时,应避免烟味,化妆品等 异味干扰 。 看汤色,要注意 “ 快” 。在审评名优绿茶时, 应是 “ 先汤色 ,后香气” 。因此,要求在将茶汤倒 入审评碗时, 就要对汤色的优劣作 出判断, 优者上 推,劣者下拉。为了避免光线的影响,可将审评碗 相互交接位置对比着看。 尝滋味, 应在看汤色后立即进行,一般以茶 汤温度 5 O左右较适宜, 每次 4 5 m l , 每尝一杯, 茶匙随即应放入清水碗中洗净残液,再尝第二杯, 4 8 以免相互影响。为了客观审评滋味,审评人员在审 评前不宜进食强烈刺激味觉的食物, 如辣椒、 葱蒜、 糖果等,也不宜吸烟,以保持味觉的灵敏度。 评叶底,主要依靠视觉和触觉来判断,根据 叶底的老嫩,整碎、色泽和开展与否来评定优次。 因此,看叶底要特别注意光线对审评结果的影响, 可将叶底盘位置相互交换,反复评比。评叶底时, 要注意把粘在杯壁 、杯底和杯盖上的茶叶全部倒 出。通过看、摸或压等方法来辨别叶底的软硬、粗 细,从而正确识别其老嫩度 。 2 4 考虑干扰因素 ,谨慎确定结论 感官审评 的准确 完成是建立在 了解审评环境 和把握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例如审评室内如果 光线存在差异 ,在进行与颜色相关的审评程序时, 就需要移动器具、 互相换位, 从多个角度进行比 较。 冬季进行审评时,如果室温偏低, 审评前还需要用 热水烫杯, 以此缓和冲泡过程中审评杯壁的热量散 发,减少温度下降过快对审评的干扰。 茶叶各审评因子的感官表现,并不是孤立存在 的,相互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从外形到汤色, 再到香气、滋味, 评茶人员在审评中应做到仔细地 判断比较。如果某一因子表现存在明显不同, 就必 须认真地查证,找出其中的原因。对记录下来的评 茶术语,也需进行细致的检查,避免出现误差。 2 5正确应用术语。客观反映品质 茶叶品质 的准确描述 ,是反映茶叶品质的关 键。评茶人员必须了解这些评茶术语的真正含义, 并正确的加以应用。 2 5 1注意区分褒贬含义的术语 如 “ 细嫩” 、“ 红艳” 、“ 醇厚”等是描述品质优 点的褒义词;而 “ 粗老” 、“ 低闷” 、“ 淡薄”等则是 描述品质缺点的贬义词。 另外,还要注意区分有的 评茶术语对某种茶类是褒义词, 但对于另一种茶类 则属于贬义词,如描述条索的 “ 卷曲”词,对于一 些曲卷形茶类是应有的品质特征, 但用于描述一些 直条形茶则是缺点。再如 “ 扁直”这一术语, ( 下转 3 0页) 思 考 现 点 茶叶科学技术 2 0 0 8 年第4 期 湾高档精品茶的一半以上, 它的规模和成果已引起 台湾茶叶学术界、农业界,尤其是产业界的高度重 视和关注 。 其优异品质, 受到台湾茶叶市场的高度 认同与肯定, 并引来许多权威专家、 学者到此参观、 调研,也引起主流媒体的关注。 3 4该示范区的发明点 首创中国大陆 “ 台湾农民创业园” 第一家的台 茶科技示范区。 3 5该示范区的创新点 首创中国 “ 大陆的阿里山” 面积最大的台茶高 山生产基地。首建中国大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 “ 台 茶” 新品种的适应性栽培及适制性加工的示范生产 基地。 3 6产品品质优异 台茶新品种鲜叶制成的 “ 永福高山茶”品质有 “ 台湾高山茶风格” 。成茶的外形球型或半球形, 汤色绿稍显黄, 香气淡雅清长, 滋味醇厚, 耐冲泡。 产品经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台湾台茶生化科技 检验公司 ( 德国认证实验室)等单位检测,质量标 准优于欧盟 S GS标准,符合绿色、有机食品标准 要求。 3 7产 品获奖情况 “ 永福高山茶”产品,先后于 2 0 0 5年、2 0 0 7 年在福建省名优茶评比中获省名茶奖二次、 省优质 茶奖二次;2 0 0 6年在第四届 “ 闽茶杯”鉴评会上 获二个一等奖 ;2 0 0 7年在北京第二届 “ 人文 中 国 茶香世界” 中华名茶评 比中获 “ 凯捷杯” 金奖、 银奖、铜奖及优质奖;“ 永福高山茶 ”在北京马连 道茶城展示时受中外宾客及茶界赞赏。 3 8社会经济效益 创业区为周边农民提供了就业的机会, 年解决 剩余劳力 1 5 0 0 0 人 ,并带动周边乡镇的茶叶生产。 仅幅射到漳平官田镇新开茶园就有 6 0 0多 h m 。 既 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又增加国家财税收入。 4 建议和意见 4 1要进一步认真总结创业园科技示范工作的成 功经验,找出差距,坚持科技创新,坚持可持续发 展 。 4 2要进一步研究产品的更新换代, 描准国内外市 场的需求,拓展国际茶叶市场。 4 3要进一步宣传和打造国际品牌,提高知名度, 大力推进名优茶发展。 4 4要进一步加强两岸茶叶的合作与交流, 推进两 岸茶叶产业的不断发展。 4 5要进一步探索新问题, 把创业园建设得更具特 色, 更有成效, 获取更大的社会、 经济和生态效益。 ( 上接 4 8 页) 对于扁形茶来说是应有的品质特征, 对于条形的红、绿茶则是缺点。而 “ 陈味” “ 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