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盐乳酸菌的筛选和鉴定.pdf_第1页
耐盐乳酸菌的筛选和鉴定.pdf_第2页
耐盐乳酸菌的筛选和鉴定.pdf_第3页
耐盐乳酸菌的筛选和鉴定.pdf_第4页
耐盐乳酸菌的筛选和鉴定.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第三届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研讨会专刊 Vol.20 增刊(总83) 1 文章篇号: 1 0 0 7 - 2 7 6 4 ( 2 0 0 4 ) 增刊- 0 0 0 1 - 0 1 耐盐乳酸菌的筛选和鉴定 郭迪 潘力 杨汝德 (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 5 1 0 6 4 0 ) 摘要 本实验从酱油厂提供的酱油原醅中分离筛选出耐盐乳酸菌,该菌在 18以上 NaCl浓度的条件下能够正常生长代谢初 步鉴定其为四联球菌属,可用于高盐稀醪酱油酿造目前国内尚无耐盐度达 18%的乳酸菌种, 该菌种的成功选育为国内首创 关键词乳酸菌耐盐筛选鉴定 Scree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Salt-resistant Lactic Bacterium Guo DiPan LiYang Rude Biotechnology Departmen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Abstract: In the experiment, a salt-resistant lactic bacterium was screened and separated from the original sauce. The salt-resistant lactic bacterium is capable to metabolize as usual at a medium of 18 percent of salinity. The bacterium is preliminary identified as Tetragenococcus, that can be cultured during fermentation process in soy sauce. Keywords: Lactic bacteria; Salt-resistant; Screen; Identification 酱油采用高盐稀醪发酵工艺生产时能有更好的质 量和香味其工艺上需要在酱醅发酵过程中添加酵母 菌和乳酸菌 1 然而酱油的含盐度高达 18%这就需 要选育出耐盐菌种关于耐盐酵母的应用报道已有很 多而乳酸菌方面目前在国内菌种库内尚无耐盐度 达 18%的菌种我们作为酱油大国筛选出耐盐度达 18%的嗜盐乳酸菌的意义则显得十分重大 本实验主要对高盐稀态发酵工艺酱醅中嗜盐乳酸 菌进行分离筛选和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酱醅由广东省食品进出口公司属下的福金香酱 油厂提供草酸铵结晶紫液革兰氏 A 液路哥尔 氏碘液 革兰氏 B液蕃红花红 沙黄生理盐水 1.2 仪器 XSP-3L 型显微镜上海精密BX51 型正置荧 光照相显微镜 日本 OLYMPUS超级应用型超纯水 器PURELAB PLUS美国 Pall CorporationOSD 反相碳 18 柱 BioPhotometer德国 Eppendorf Controller Pump德国 WatersPhotodiode Array Detector 德国 Waters电热恒温培养干燥两用箱 厦 门医疗 1.3 实验方法 1.3.1 分离筛选流程(如图 1) 图 1 分离筛选的流程图 1.3.2 筛选方法 十倍稀释法平板涂布法斜面之字划线法平 板四分法划线 1.3.3 鉴定方法 1.3.3.1 革兰氏染色法 2 1.3.3.2 过氧化氢酶接触酶测定 取一环琼脂斜面的培养物涂于干净载玻片上 然后加1 滴315H2O2若有气泡产生则为阳性反 应无气泡为阴性反应或将 315H2O2加到斜 面的菌苔上观察是否有气泡的产生 3 1.3.3.3 生化鉴定管使用方法 挑取待检菌革兰氏染色镜检将新鲜菌苔接种于 普通肉汤中 37培养 1824h 或用 0.85%无菌生理盐 水稀释至 5McFarland约 109cfu/ml各吸取 0.050.08ml约 12滴的肉汤培养物或菌悬液加入 每种微量生化管内 将已接种生化管套上无菌塑料帽 直立于三折吸塑短架内于3537培养箱中培养 1.3.3.4 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量乳酸含量(图2) 富 集 鉴保 酱稀 释纯定 性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第三届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研讨会专刊 Vol.20 增刊(总83) 2 将测试样色谱图和同条件下标准样色谱图对比 观察相同保留时间下的乳酸特性吸收峰根据样品色 谱图中特性峰与标准样吸收峰的峰面积比求出样品中 的乳酸含量 C 1 8 反相柱柱温室温柱压1 5 0 0 p s i 流速:0.8ml/min,进样:20Ml,紫外检测波长:215nm 图 2 乳酸标准样高效液相色谱图H P L C 2 结果与讨论 2.1 耐盐乳酸菌的筛选 2.1.1 富集培养分离初筛(如图 3) 图 3 富集培养时 1 0 - 1平板的菌落形态 耐盐度能达 10以上的乳酸菌基本都在片球菌 属和四联球菌属这二个属内 3 而四联球菌的耐盐度 更高达18以上 所以我们分离筛选的目标在四联球 菌上四联球菌的菌落为乳白色成小圆点状显微 镜下观察菌体四联或成对极少成单这便是我们 初筛时的重要依据 用富集培养基取代分离培养基对酱油曲进行培 养在这样的条件下培养两天后平板上出现的菌落有 不少类似于乳酸菌将镜检为球菌的菌落挑出进行 液体培养然后从中筛选出具有四联形态的菌种 在挑出的 20 多个菌株中成功发现一株菌体形态 出现较多四联特征的菌株无论是菌落形态还是菌体 形态都与四联球菌非常相似对其进一步的研究 2.1.2 菌种的纯化复筛 将初筛菌种在含 1 5 % N a C l 浓度的液体培养基中培 养在培养过程中定期镜检观察菌种的生长状况 生长 4 天后, 进行平板涂布 之字形划线以及平板 四分法划线分离然后从经培养后的平板和斜面上挑 出镜检为四联球菌特征的菌落继续培养 如此反复直到确定其为单一菌株为止最后在 O L Y M P U S B X 5 1型正置照相显微镜下的观察如图 4所 示对菌种进行保藏 图 4 显微镜下照片 2.1.3 菌株的耐盐度及产酸情况 紧接着进行菌种耐盐度的测试该实验以液体培 养进行取 121820三个 NaCl 浓度进行测 试 连续七天检测其OD600值最后再以 HPLC 检测 样品的乳酸含量实验数据如图 5 2 . 7 2 1 . 5 4 4 1 . 4 8 1 0 0 . 5 1 1 . 5 2 2 . 5 3 02468 天数 O D6 0 0值 12%NaCl浓度18%NaCl浓度20%NaCl浓度 图 5 三种盐浓度下菌种生长的情况 由图 5 可见该菌在三种 NaCl 浓度下都有一定 程度的生长其中以12NaCl浓度的生长情况最好 这说明了该菌虽然能够耐 20%的 NaCl 浓度但在低 盐度下更容易生长 乳酸是酱油酿造过程中重要的利用物质本实验 minites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第三届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研讨会专刊 Vol.20 增刊(总83) 3 对培养七天后的样品做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来 检测其乳酸含量 其中盐浓度为 18%的 HPLC 图谱如 图 7所示 各盐度下检测乳酸含量情况如下图6所示 0 . 0 1 8 0 . 0 1 9 0 . 0 2 0 . 0 2 1 0 . 0 2 2 0 . 0 2 3 0 . 0 2 4 1 2 %1 8 %2 0 % 样品盐浓度 乳酸含量g / m l 图 6 不同盐度下筛选菌产乳酸含量 由图6可见各盐度下该菌都产生了一定量的乳 酸且乳酸含量相差并不大 图 7 1 8 % N a C l 浓度的样品 H P L C 图谱 以上盐度测试和乳酸含量的检测都说明该菌在高 盐度的条件下是能够生长的并能维持其正常的生长 代谢 2.2 耐盐乳酸菌的鉴定 2.2.1 菌落形态 待鉴定菌的菌落形态如右图中的平板所示成乳 白色油脂状在 30pH7.0的液体培养基和琼 脂平板或斜面上均能正常生长 2.2.2 革兰氏染色和过氧化氢酶测定 对所筛菌种做革兰氏染色成阳性反应利用电 子显微镜对菌种拍照如图 9图 10 图 9 电镜照片 从图 10可以看到实验所筛选出的菌种是球形 细胞四联或成对基于以上情况可初步认定该菌属 于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球菌并且接触酶鉴定结果为 阴性 现可以把菌种的范围进一步缩小在片球菌属和气 球菌属内 2.2.3 pH值对待鉴定菌种生长的影响 在片球菌与气球菌的鉴别上 pH值是一个重要的 区分因素 片球菌在pH5下能生长 而气球菌则不能 在 pH9.0 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本实验分别做了液体培养基初始 pH4.5 和 9.0 下的生长情况记录 图 8 筛选菌的菌落形态 图 1 0 电镜照片( 局部)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第三届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研讨会专刊 Vol.20 增刊(总83) 4 表 1 初始 p H = 4 . 5 时的生长记录 培养时间 初始培养基 pH4.5时OD600记录 1天 0.356 2天 0.401 3天 0.418 表 2 初始 p H = 9 . 0 时的生长记录 培养时间 初始培养基 pH9.0时OD600记录 1天 0.361 4天 1.108 6天 1.980 乳酸菌在其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乳酸醋酸等有机 酸 从而降低培养基的 pH值 而当pH值降低到一定 程度后又会反过来抑制乳酸菌的生长 5 从表 2 可 看到在培养基初始 pH4.5 的情况下该菌种还能生 长但从第二天开始生长则变得比较缓慢所以 可得出结论待鉴定菌是可以在pH5.0下生长的 由于没能找到能有效维持液体培养基pH值在9.0 的缓冲溶液所以即使初始pH为 9.0但伴随着极 少数乳酸菌的生长代谢溶液 pH 值也将不断下降 从而使其逐渐变得适合该菌生长所以初始 pH9.0 的这组生长记录数据不能取用但我们可以从表中看 到从第四天到第六天OD600值有很大的提高验证 了前面培养基会逐渐变得适合菌种生长的推断 基于以上数据我们判断待鉴定菌为片球菌属 2.2.4 耐盐特性研究 片球菌属原包括 8 个种分别为有害片球菌 P.damnosus小片球菌P .parvulus意外片球菌 P .inopinatus糊精片球菌P .dextrinicus戊糖片 球菌P.pentosaceus乳酸片球菌P .acidilactici 嗜盐片球菌 P .halohilus马尿片球菌 P .urinaeequi 10耐盐性较好的就只有嗜盐片球菌和戊糖片球菌两 个种 6 然而兼性厌氧不耐酸的嗜盐片球菌在近几年中 根据 16SrRNA 序列的区别已重新分置于一新属 四联球菌属Tetragenococcus内它与片球菌的主 要区别见表 3 根据乳酸细菌的分属检索表格 3 中所描述 细胞 呈现球形且兼性厌氧细胞四联成对或链状时如 果不能生长于 18NaCl 中则属于片球菌属如果 能生长于18NaCl中 从葡萄糖主要产 L + 乳酸 则属于四联球菌属 在 2.1.3 中 我们已经从实验上论证了我们所筛选 出的菌株在 18%或更高的 NaCl 浓度中能够正常生长 代谢 基于以上内容描述和图片对照我们推断所筛选 出的菌种属于四联球菌属而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四 联球菌属的大多数性质类似于原片球菌属但在某些 性质上则与气球菌更为相近这就不难解释表 2中的 生长情况了 图 1 1 戊糖片球菌 图 1 2 筛选菌( 未染色) 2.2.5 单一碳源利用实验 目前已报到的四联球菌属有2 个种嗜盐四 联球菌和盐水四联球菌这两个种都是从鱼沙司里分 离出来的他们的鉴别特征见下表 表 3 嗜盐四联球菌和盐水四联球菌的鉴别特征表 3 特征 嗜盐四联球菌 (T.halophilus) 盐水四联球菌 (T.muriaticus) 实验结 果 生长于 40?* 产酸自:L-阿拉伯糖 蔗糖 甘露醇 * 盐水四联球菌4 0 生长 4 5 不长 最适2 5 3 0嗜盐 四联球菌4 0 不长 最适温度3 0 3 5号表示9 0 % 显阳性 号表示 9 0 % 显阴性 实验结果与鉴别特征表所列的两种菌都有所出 入一方面是因为鉴定管的性质比较敏感环境的变 化也将对其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与是一种实验 几率90%并不是必然发生的特性此外也不排 除人为操作失误导致染菌的可能甚至筛选出新菌株 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所以单从这些的结果上无法 对其做十分明确的归类 ( 下转第 1 4 页) 广州食品工业科技 第三届益生菌益生元与健康研讨会专刊 Vol.20 增刊(总83) 14 保持酸奶稳定性(如乳清析出)具有重要作用 因而添加 酪蛋白水解物能赋予酸奶更丰厚的口感改善酸奶质 地并提高稳定性 蛋白质种类和含量 脂肪含量是决定酸奶质构的重 要物质基础7从图7可以看出添加2%酪蛋白水解物 对酸奶的质构有一定影响但二者差异不是很大因 为在较小的添加量下酸奶的蛋白含量和组成并没有 太大改变脂肪含量也基本保持恒定因而质构没有 太大变化 3 结论 3.1 酪蛋白水解物具有明显促进酸奶发酵的作用 随 水解物添加量增加促进发酵程度提高1.5%2.0% 添加量的水解物对酸奶的促发酵效果接近 3.2 添加酪蛋白水解物改变了酸奶发酵过程中的 pH 下降速度 添加样在发酵前4h的 pH下降速度高于空 白样而发酵 4h后空白样的pH下降速度略快发酵 中期二者的 pH下降速度存在最大差距 3.3 不同水解程度的酪蛋白水解物 在对酸奶的促发 酵程度上 表现出随水解程度增加 促发酵程度提高 除 2h 水解物的促发酵程度较小外8h12h和 24h 三种水解物的促发酵能力基本相当 三者的凝乳时间 产酸速度发酵时间都接近 3.4 二者的质构比较表明添加 2%酪蛋白水解物对酸 奶的质构有所改善赋予酸奶更丰厚的口感改善酸 奶质地并提高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顾瑞霞 谢继志编著.乳酸菌与人体保健 M.北京.科学出 版社19951-5 2 张蓉真等.大豆水解蛋白对乳酸菌增殖促进作用.中国粮油 学报199712640-43 3 赵新淮等.大豆蛋白水解物的乳酸发酵促进作用.东北农业 大学学报199829(1)102-104 4 李科德等.猴头菇抽提物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微生物学杂 志200020234-35 5 潘思轶等.酶解大豆蛋白对酸奶发酵酸度及流变特性的影 响研究.食品科学2003248 6 王芳等.菇浸提液对乳酸菌生长的作用.山西农业大学学 报20022159-161 7 Effect of milk supplementation and culture composition on acidification, textural properties and microbiological stability of fermented milks containing probiotic bacteria. International Dairy Journal. 11(2001)935-942 8 Dave, R.I., & Shah ,N.P.(1998).Ingredient supplementation effects on viability of probiotic bacteria in yogurt. Journal of Dairy Science 811128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