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发酵专用乳酸菌的菌体高密度培养.pdf_第1页
蔬菜发酵专用乳酸菌的菌体高密度培养.pdf_第2页
蔬菜发酵专用乳酸菌的菌体高密度培养.pdf_第3页
蔬菜发酵专用乳酸菌的菌体高密度培养.pdf_第4页
蔬菜发酵专用乳酸菌的菌体高密度培养.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45生物工程食品科学2007, Vol. 28, No. 12 收稿日期: 2 0 0 7 - 0 7 - 1 4 基金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项目( 0 5 E F N 2 1 3 6 0 0 1 4 7 ) 作者简介:熊涛( 1 9 7 0 - ) ,男,教授,研究方向为食品生物技术、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蔬菜发酵专用乳酸菌的菌体高密度培养 熊 涛,徐立荣,范 镭,曾哲灵 ( 南昌大学 食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西 南昌 3 3 0 0 4 7 ) 摘 要:菌体高密度培养是制备浓缩型蔬菜发酵专用菌粉的关键。采用缓冲盐法、化学中和法和补料培养法进行 乳酸菌 N C U 0 1 0 1的菌体高密度培养,分析研究培养基配方、培养条件、补料培养方式对菌体活菌数的影响。结 果表明: 菌体适宜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 5 % 、蛋白胨 1 % 、磷酸氢二钾 0 . 5 % 、醋酸钠 0 . 3 % ,适宜培养条件为培养液 p H 值 6 . 3 5 . 8 、培养温度 3 0 、振荡频率 4 0 r / m i n 、培养时间 2 0 h ,适宜补料培养方式为培养 0 、4 和 8 h 时各补 加 2 . 5 % 的碳氮源( 碳氮比为 5 : 1 ) ;培养结束后,培养液中乳酸菌菌体活菌数可达 7 . 8 3 1 0 9C F U / m l 。 关键词:乳酸菌;蔬菜发酵;高密度培养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n D e n s e C u l t i v a t i o n o f 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 S p e c i f i c f o r V e g e t a b l e F e r m e n t a t i o n X I O N G T a o ,X U L i - r o n g ,F A N L e i ,Z E N G Z h e - l i n g (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F o o d S c i e n c e , M i n i s t r y o f E d u c a t i o n , N a n c h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n c h a n g 3 3 0 0 4 7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D e n s e c u l t i v a t i o n i s t h e k e y t o p r e p a r e c o n c e n t r a t e d b a c t e r i a l p o w d e r f o r v e g e t a b l e f e r m e n t a t i o n . T h e s t u d y o f h i g h c e l l d e n s i t y c u l t u r e o f 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 N o . N C U 0 1 0 1 h a s s h o w n t h a t i t i s f e a s i b l e t o a c h i e v e t h e g o a l u s i n g b u f f e r s o l u t i o n , c h e m i c a l n e u t r a l i z a t i o n a n d f e e d b a t c h c u l t u r e . I t i s f o u n d t h a t m e d i u m f o r m u l a , c u l t u r e c o n d i t i o n s , a n d f e e d b a t c h m e t h o d s h a v e g r e a t i m p a c t s o n b i o m a s s g r o w t h . S u i t a b l e m e d i u m f o r m u l a t i o n i s : 5 % g l u c o s e , 1 % p e p t o n e , 0 . 5 % K2H P O4, 0 . 3 % s o d i u m a c e t a t e . O p t i m a l c u l t u r e c o n d i t i o n s a r e p H 6 . 3 5 . 8 , t e m p e r a t u r e 3 0 , o s c i l l a t i o n f r e q u e n c y 4 0 r / m i n , a n d c u l t u r e t i m e 2 0 h . A p p r o p r i a t e f e e d i n g c u l t u r e m e t h o d i s t h a t 2 . 5 % c a r b o n a n d n i t r o g e n s o u r c e s ( C / N r a t i o i s 5 : 1 ) i s a d d e d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a f t e r 0 , 4 a n d 8 h . W i t h t h e o p t i m a l c u l t u r e c o n d i t i o n s , t h e n u m b e r o f t h e b a c t e r i a c e l l s i s u p t o 7 . 8 3 1 0 9 C F U / m l . K e y w o r d s: 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 v e g e t a b l e f e r m e n t a t i o n; h i g h d e n s e c u l t i v a t i o n 中图分类号 : T S 2 0 1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 6 6 3 0 ( 2 0 0 7 ) 1 2 - 0 3 4 5 - 0 6 提高蔬菜发酵速率、缩短直投式泡菜发酵时间、 减少甚至防止亚硝酸盐产生的关键是提高蔬菜发酵专用 复合菌粉中的活菌数,而制备蔬菜发酵专用复合菌粉的 关键环节是菌体高密度培养 1 。 乳酸菌在培养过程中能分解培养基中的糖类而产生 以乳酸为主的有机酸。由于代谢产物的积累会抑制菌体 生长,采用常规方法培养时,其培养液中的活菌数只 能达到1 0 71 08C F U / m l 2 。实现微生物( 益生菌) 菌体高密 度培养的核心是保证合理的营养供给、及时去除代谢产 物、保持稳定的比生长速率。现有的乳酸菌高密度培 养方法主要有缓冲盐法、化学中和法和渗析法 3 - 6 。吕 兵等 7 综合运用缓冲盐法及化学中和法,使培养液中乳 酸菌的活菌数达到5 . 8 9 1 0 9C F U / m l ,贺稚非等 8 综合运 用缓冲盐法及补料培养法,使培养液中乳酸菌的活菌数 达到 7 . 2 4 1 0 9C F U / m l 。 影响高密度培养的因素非常多, 如菌体生长所需的营 养物质、培养过程中生长抑制物的积累、溶解氧浓度、 培养温度、培养液的p H值、补料方式及培养液流变学 特性等 8 - 9 。然而高密度培养的工艺是比较复杂的,仅 仅对营养源、溶氧浓度、pH值、温度、接种量等影 响高密度培养的因素单独地加以考虑是远远不够的,因 各种因素之间存在协同和( 或) 抵消作用,需加以综合考 虑并对培养条件进行全面的优化。本实验综合运用缓冲 盐法、化学中和法和补料培养法,进行蔬菜发酵专用 乳酸菌的菌体高密度培养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 . 1材料 菌种( N C U 0 1 0 1 ) 南昌大学食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 验 室 。 2007, Vol. 28, No. 12食品科学生物工程346 1 . 2试剂 牛肉膏、酵母膏、蛋白胨、硫酸铵、尿素、硝 酸钠、葡萄糖、麦芽糖、乳糖、蔗糖、琼脂、溴 甲基酚紫、磷酸氢二钾、磷酸二氢钾、醋酸钠、柠 檬酸铵、硫酸镁、T w e e n - 8 0 、盐酸、氢氧化钠、氯 化钠、碳酸钠。 1 . 3仪器 电热鼓风干燥箱H G 1 0 1 - 2 南京实验仪器厂; D S H Z - 3 0 0 型水浴恒温振荡器 江苏太仓市实验设备厂 ; 雷磁 P H S - 2 5 型数显p H 计 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 司;生化培养箱 S P X - 2 5 0 B - Z 上海博迅实业有限公司 医疗设备厂。 1 . 4培养基 1 . 4 . 1平板计数培养基 牛肉膏 1 % 、酵母膏0 . 5 % 、蛋白胨1 % 、葡萄糖5 % 、 琼脂 1 . 5 % 、磷酸氢二钾0 . 2 % 、醋酸钠0 . 5 % 、柠檬酸铵 0 . 2 % 、硫酸镁 0 . 0 2 % 、T w e e n - 8 0 0 . 1 % 、p H 6 . 6 、1 2 1 、 3 0 m i n 灭菌。 1 . 4 . 2液体培养基 葡萄糖 5 % M R S液体培养基。 1 . 4 . 3斜面培养基 葡萄糖 2 %的 M R S固体培养基。 1 . 5方法 1 . 5 . 1测定方法 1 . 5 . 1 . 1菌数的检测 采用菌落平板计数法测定。 1 . 5 . 1 . 2p H值的测定 采用雷磁 P H S - 2 5 型数显P H计直接测定。 1 . 5 . 2培养基配方的研究 菌株 N C U 0 1 0 1 进行培养基单因子试验研究。 1 . 5 . 2 . 1不同碳源对乳酸菌培养的影响 在 M R S液体培养基条件下,选择乳糖、葡萄糖、 蔗糖、麦芽糖四种碳源分别加入培养基中,含量都为 5 % 。在2 5 0 m l 三角瓶中分别装入 2 0 m l的M R S 培养基, 初始 p H值 6 . 6 ,接种量2 . 0 % ,培养温度3 0 ,接种 后静置培养 8 h ,测定培养液的菌落数及 p H值。 1 . 5 . 2 . 2不同氮源对乳酸菌培养的影响 在 MRS液体培养基条件下,选择蛋白胨、硫酸 铵、尿素和硝酸钠四种氮源分别加入培养基中,含量 都为 2 % 。在 2 5 0 m l 三角瓶中分别装入 2 0 m l的M R S 培养 基,初始 p H值 6 . 6 ,接种量2 . 0 % ,培养温度3 0 , 接种后静置培养8 h ,测定培养液的菌落数及p H值。 1 . 5 . 2 . 3不同缓冲盐对乳酸菌培养的影响 在 MRS 液体培养基条件下,选择 K2HPO4、 K H2P O4、不加磷酸盐三种方式分别加入培养基中,含 量都为0 . 5 % 。在2 5 0 m l 三角瓶中分别装入2 0 m l 的M R S 培 养基,初始p H值6 . 6 ,接种量2 . 0 % ,培养温度3 0 , 接种后静置培养8 h ,测定培养液的菌落数及p H值。 1 . 5 . 2 . 4正交试验优化培养基 通过上面单因子试验确定最佳碳源、氮源、作为缓 冲盐作用的磷酸盐和醋酸钠,采用L9( 3 4) 正交试验法确定 培养基。其装液量2 0 m l ( 2 5 0 m l 三角瓶) ,初始p H 值 6 . 6 , 接种量2 . 0 % ,培养温度3 0 ,接种后静置培养1 6 h ,测 定培养液的菌落数。正交试验因子及水平如表 1 。 表1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 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ortnogonal test 水平A 碳源( % )B 氮源( % )C 磷酸盐( % )D 醋酸钠( % ) 12 . 510 . 20 . 3 251 . 50 . 50 . 5 37 . 520 . 80 . 7 1 . 5 . 3培养条件的研究 1 . 5 . 3 . 1p H 值对乳酸菌培养的影响 用经灭菌的浓度3 0 % 碳酸钠溶液调节p H值在规定 的范围内,试验确定4 个p H 值范围分别如下6 . 8 6 . 3 、 6 . 3 5 . 8 、5 . 8 5 . 3 、5 . 3 4 . 8 。在2 5 0 m l 三角瓶中分别 装入2 0 m l p H 为以上4 个规定范围内的 M R S 培养基,接 种后3 0 条件下培养2 4 h ,每隔4 h 取样一次测定培养液 的菌落数。 1 . 5 . 3 . 2培养温度对乳酸菌培养的影响 在2 5 0 m l 三角瓶中分别装入2 0 m l 的M R S 培养基,接 种后分别在2 5 、3 0 、3 5 、4 0 、4 5 条件下培养 2 4 h , 每隔4 h取样一次测定培养液的菌落数,并由此确定最 适温度。 1 . 5 . 3 . 3振荡频率对乳酸菌培养的影响 在2 5 0 m l 三角瓶中分别装入2 0 m l 的M R S 培养基,接 种后分别在0 、2 0 、4 0 、6 0 、8 0 r / m i n 的恒温摇床上培 养2 4 h ,每隔4 h取样一次测定培养液的菌落数,并由 此确定最适振荡频率。 1 . 5 . 3 . 4培养时间对乳酸菌培养的影响 在2 5 0 m l三角瓶中装入 M R S培养基,均采用以上 试验所确定的最适条件进行培养,每隔4 h取样一次测 定培养液的菌落数,以此确定最适培养时间。 1 . 5 . 4补料培养对乳酸菌培养的研究 1 . 5 . 4 . 1补料碳源对乳酸菌培养的影响 通过前面确定的最佳培养条件,分别进行以下 5个 方案 a 、b 、c 、d 、e的碳源补料方案培养:2 . 5 % 、 5 % 、7 . 5 % 的一次性投料;初始2 . 5 % ,4 h 后补料2 . 5 % ; 初始2 . 5 % ,4 h 和8 h 后各补料 2 . 5 % 。测定各培养液的 347生物工程食品科学2007, Vol. 28, No. 12 菌落数。 1 . 5 . 4 . 2补料一定比例的碳源和氮源对乳酸菌培养的影 响 通过前面确定的最佳培养条件,碳氮源以5 : 1 比例 混合均匀,然后分别进行以下5个方案A 、B 、C 、D 、 E的补料培养:2 . 5 % 、5 % 、7 . 5 %的一次性投料;初 始 2 . 5 % ,4 h后补料2 . 5 % ;初始2 . 5 % ,4 h和8 h 后各 补料 2 . 5 % 。测定各培养液的菌落数。 2结果与分析 2 . 1培养基的确定 2 . 1 . 1碳源的确定 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碳源:蔗糖、葡萄 糖、麦芽糖、乳糖四种碳源,研究了其对乳酸菌生长 的影响。图 1 、2表明碳源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情况可 看出葡萄糖为最适碳源。 的影响。图 3 、4表明氮源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情况, 从图中可看出蛋白胨为最适氮源,尿素则不能作为氮源 利 用 。 2 . 1 . 3缓冲盐的选择 在确定碳源、氮源后,研究了缓冲盐中磷酸盐的 选择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图5 、6表明磷酸盐对乳酸 菌生长的影响情况,从图中可看出在培养基中,加入 缓冲盐比不加缓冲盐的乳酸菌活菌数要明显增多,其中 5 . 7 5 . 6 5 . 5 5 . 4 5 . 3 5 . 2 5 . 1 5 . 0 4 . 9 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 p H值 碳源 图1 碳源对培养过程pH值影响 Fig.1 Effects of carbon plain on pH in culture process 1 6 1 4 1 2 1 0 8 6 4 2 0 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 活菌数( 1 0 8C F U / m l ) 碳源 图2 碳源对培养过程菌数的影响 Fig.2 Effects of carbon plain over living bacterium number in culture process 2 . 1 . 2氮源的确定 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氮源:蛋白胨、硫酸 铵、硝酸钠和尿素四种氮源,研究了其对乳酸菌生长 8 7 6 5 4 3 2 1 0 蛋白胨硫酸铵硝酸钠尿素 p H值 氮源 图3 氮源对培养过程pH值的影响 Fig.3 Effects of nitrogen plain on pH in culture process 1 4 1 2 1 0 8 6 4 2 0 蛋白胨硫酸铵硝酸钠尿素 活菌数( 1 0 8C F U / m l ) 氮源 图4 氮源对培养过程活菌数的影响 Fig.4 Effects of nitrogen plain over living bacterium number in culture process 5 . 3 5 . 2 5 . 1 5 . 0 4 . 9 4 . 8 4 . 7 4 . 6 4 . 5 4 . 4 4 . 3 磷酸氢二钾 磷酸二氢钾 不加磷酸盐 p H值 磷酸盐 图5 磷酸盐对培养过程pH值的影响 Fig.5 Effects of phosphate on pH in culture process 2007, Vol. 28, No. 12食品科学生物工程348 磷酸氢二钾为最适缓冲盐。 2 . 1 . 4正交试验优化结果 采用 L9( 3 4) 正交试验确定最适生长培养基配方。结 果见表 2可知,极差 R值的大小分别为 C D A B,即对乳酸菌生长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磷酸氢二钾、 醋酸钠、葡萄糖、蛋白胨。 培养过程中p H 值控制在6 . 3 5 . 8 之间,获得的活菌数 最高。不在这个p H值范围内的乳酸菌生长的活菌数较 低,特别是p H 值控制在5 . 3 4 . 8 内的最低。 2 . 2 . 2培养温度的确定 2 5 2 0 1 5 1 0 5 0 磷酸氢二钾 磷酸二氢钾 不加磷酸盐 活菌数( 1 0 8C F U / m l ) 磷酸盐 图6 磷酸盐对培养过程活菌数的影响 Fig.6 Effects of phosphate on living bacterium number in culture process 表2 正交试验结果 Table 2 Results of orthogonal test 试验号ABCD活菌数( 1 0 8C F U / m l ) 111321 4 . 5 1 212212 6 . 3 0 313131 5 . 2 5 421112 8 . 8 0 522331 7 . 5 4 623222 4 . 3 0 731232 3 . 5 0 832121 6 . 4 8 933311 8 . 2 0 K11 8 . 6 92 2 . 2 72 0 . 1 82 4 . 4 3 K22 3 . 5 52 0 . 1 22 4 . 7 01 8 . 4 3 K31 9 . 3 91 9 . 2 51 6 . 7 51 8 . 7 6 R4 . 8 63 . 0 27 . 9 56 . 0 0 因素主次CDAB 优方案A2B1C2D1 表3 验证实验 Table 3 Verification experiment 试验号A2B1C2D1活菌数A2B1C1D1活菌数A1B2C2D1活菌数 重复次数( 1 0 8C F U / m l ) ( 1 0 8C F U / m l ) ( 1 0 8C F U / m l ) 13 1 . 2 02 8 . 7 52 6 . 3 5 22 9 . 5 02 7 . 7 82 6 . 4 5 33 1 . 4 52 7 . 6 22 5 . 7 0 平均值3 0 . 7 22 8 . 0 52 6 . 1 2 理论上是A2B1C2D1的组合为最优条件,但在9 个试 验号中都没有出现,正交表中 A2B1C1D1的活菌数在9个 试验中最高,其次是A1B2C2D1。因此,在以A2B1C2D1、 A2B1C1D1和A1B2C2D1的组合,重复3次试验进行验证。 结果见表 3可知 A2B1C2D1的活菌数最高,既培养基最佳 配方为:葡萄糖5 % 、蛋白胨1 % 、磷酸氢二钾0 . 5 % 、 醋酸钠0 . 3 % 。 2 . 2培养条件的确定 2 . 2 . 1p H值的确定 由图 7可知,p H值对乳酸菌生长情况影响非常大, 7 0 6 0 5 0 4 0 3 0 2 0 1 0 0 0481 21 62 02 42 8 活菌数( 1 0 8C F U / m l ) 时间( h ) 图7 pH值对培养过程活菌数的影响 Fig.7 Effects of pH over living bacterium number in culture process 6 . 8 6 . 3 6 . 3 5 . 8 5 . 8 5 . 3 5 . 3 4 . 8 7 0 6 0 5 0 4 0 3 0 2 0 1 0 0 0481 21 62 02 42 8 活菌数( 1 0 8C F U / m l ) 时间( h ) 图8 温度对培养过程活菌数的影响 Fig.8 Effects of tempetature over living bacterium number in culture process 2 5 3 0 3 5 4 0 4 5 由图8可知,温度对乳酸菌活菌数的影响较大,温 度过高过低都不利于乳酸菌的生长。在3 0 培养下,菌 体浓度可达到5 . 8 3 1 0 9C F U / m l 。因此,确定3 0 为乳 酸菌生长的最适温度。 2 . 2 . 3振荡频率的确定 在培养过程中,采用水浴恒温振荡器将菌体悬浮, 可有效防止菌体在培养器皿底沉积,从而进一步提高培 349生物工程食品科学2007, Vol. 28, No. 12 养菌体浓度,达到菌体高密度培养的目的。从图 9可 知,振荡频率在4 0 r / m i n 时活菌数最高,但是在8 0 r / m i n 时的活菌数比静置时的要低。所以转速太高或太低,都 不利于乳酸菌的生长。并且和图8相比较,提前开始进 入生长稳定期,活菌数基本保持不变。 2 . 2 . 4培养时间的确定 2 . 3 . 2补料一定比例的碳源和氮源对乳酸菌培养的影响 7 0 6 0 5 0 4 0 3 0 2 0 1 0 0 0481 21 62 02 42 8 活菌数( 1 0 8C F U / m l ) 时间( h ) 图9 振荡频率对培养过程活菌数的影响 Fig.9 Effects of oscillation frequency over living bacterium number in culture process 0 r / m i n 2 0 r / m i n 4 0 r / m i n 6 0 r / m i n 8 0 r / m i n 7 0 6 0 5 0 4 0 3 0 2 0 1 0 0 0481 2 1 6 2 0 2 4 2 8 3 0 活菌数( 1 0 8C F U / m l ) 时间( h ) 图1 0 乳酸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Fig.10 Measurement of Lactobacillus growth curve 由图1 0 的乳酸菌生长曲线可看出,经过较短的延迟 期后即进入对数生长期,到1 6 h后生长速度基本到达高 峰,到2 0 h 开始进入生长稳定期,活菌数基本保持不变, 乳酸菌生长曲线渐趋平衡。测得2 0 h 活菌数达到6 . 5 6 1 0 9C F U / m l ,所以乳酸菌的适宜培养时间为2 0 h 。 2 . 3补料培养 2 . 3 . 1补料碳源对乳酸菌培养的影响 乳酸菌菌体补料培养过程中培养液p H 值6 . 3 5 . 8 、 培养温度 3 0 、振荡频率4 0 r / m i n 、培养时间2 0 h 。测 得活菌数的结果如图 1 1可知,一次性投料的a 、b 、c 三个方案中,其中方案b的活菌数最高。别外d 、e二 种补料培养方案都比一次性投料方案要好,而且方案e 测得活菌数达到 7 . 5 4 1 0 9C F U / m l 。 8 0 7 0 6 0 5 0 4 0 3 0 2 0 1 0 0 abcde 活菌数( 1 0 8C F U / m l ) 补料碳源方案 图1 1 补料碳源对培养过程活菌数的影响 Fig.11 Effects of feeding batch carbon plain over living bacterium number in culture process 乳酸菌菌体补料培养过程中培养液p H 值6 . 3 5 . 8 、 培养温度3 0 、振荡频率4 0 r / m i n 、培养时间2 0 h 。测 得活菌数的结果如图1 1 、1 2可知,一次性投料的A 、 B 、C 三个方案中,其中方案 B的活菌数最高,但是 和方案c的结果相差不大。别外D 、E二种补料培养方 案都比一次性投料方案要好,而且方案E测得活菌数比 方案e 要高2 . 9 1 0 8C F U / m l ,即初始2 . 5 % ,4 h 和 8 h 后 各补料2 . 5 %的混合补料培养菌体活菌数达到7 . 8 3 1 0 9C F U / m l 。 3结 论 以乳酸菌 N C U 0 1 0 1为出发菌株进行菌体高密度培 养,其适宜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 5 % 、蛋白胨 1 %、磷 酸氢二钾0 . 5 % 、醋酸钠0 . 3 % ,适宜培养条件为培养液 p H 值6 . 3 5 . 8 、培养温度3 0 、振荡频率4 0 r / m i n 、培 养时间2 0 h ,适宜补料培养方式为培养 0 、4 和 8 h时各 补加2 . 5 % 的碳氮源( 碳氮比为5 : 1 ) 。培养结束后,培养 液中乳酸菌菌体活菌数可达 7 . 8 3 1 0 9C F U / m l 。 9 0 8 0 7 0 6 0 5 0 4 0 3 0 2 0 1 0 0 ABCDE 活菌数( 1 0 8C F U / m l ) 补料一定比例碳氮源方案 图1 2 补料一定比例碳氮源对培养过程活菌数的影响 Fig.12 Effects of feeding batch in specific C/N ratio over living bacterium number in culture process 2007, Vol. 28, No. 12食品科学生物工程350 参考文献: 1 靳志强, 李平兰. 补料分批法高密度培养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 s - 1 J . 中国乳品工业, 2 0 0 7 , 3 5 ( 1 ) : 4 - 9 . 2 梁勇, 杜敏, 南庆贤. 浓缩型乳酸菌发酵剂的制备 J . 中国乳品工业, 1 9 9 5 , 2 3 ( 2 ) : 1 3 2 - 1 3 3 . 3 山丽杰, 田洪涛, 贾英民. 浓缩型乳酸菌发酵剂制备中几个技术关 键问题的探讨 J . 中国乳品工业, 2 0 0 2 , 3 0 ( 5 ) : 6 6 - 6 9 . 4 S P E C K M A N C A . L y o p h i l i z e d l a c t i c a c i d s t a r t e r c u l t u r e c o n c e n t r a t e s : P r e p a r a t i o n a n d u s e i n i n o c u l a t i o n o f v a t m i l k f o r c h e d d a r a n d c o t t a g e c h e e s e J . J D a i r y S c i , 1 9 7 3 , 5 7 ( 2 ) : 1 6 5 . 5 O S B O R N E R J W . P r o d u c t i o n o f f r o z e n c o n c e n t r a t e d c h e e s e s t a r t e r s b y d i f f u s i o n c u l t u r e J . J o u r n a l o f t h e S o c i e t y o f D a i r y T e c h n o l o g y , 1 9 7 7 , 3 0 ( 1 ) : 4 0 . 6 刘振民. 采用微滤膜浓缩乳酸菌发酵液的工艺条件研究 J . 食品与 发酵工业, 2 0 0 4 , 3 0 ( 1 0 ) : 7 3 - 7 6 . 7 吕兵, 张国农, 杨瑞欢. 嗜酸乳杆菌生物学特性及其发酵乳的研究 J . 中国乳品工业, 2 0 0 2 , 3 0 ( 5 ) : 3 7 - 3 9 . 8 贺稚非, 向瑞玺, 李洪军, 等. 泡菜活性直投式乳酸菌发酵剂的研究 J . 食品科学, 2 0 0 6 , 2 7 ( 8 ) : 1 9 1 - 1 9 7 . 9 史媛英, 肖冬光. 酸奶发酵剂高浓度培养的研究 J . 天津轻工业学 院学报, 1 9 9 9 ( 1 ) : 2 0 - 2 5 . 收稿日期 : 2 0 0 7 - 1 0 - 3 1 *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国家“8 6 3 ”计划资助项目( 2 0 0 6 A A 1 0 Z 3 4 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 0 6 7 1 4 8 2 ) ; “十一五” 科技支撑低温肉制品项目( 2 0 0 6 B A D 0 5 A 1 5 ) 作者简介:张金兰( 1 9 8 4 - ) ,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食品微生物与食品生物技术。 p H 吸附法纯化戊糖乳杆菌素 3 1 - 1 的研究 张金兰1,程万鹏1 , 2,畅晓渊1,高 岩1,李平兰1 ,* ( 1 .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北京 1 0 0 0 8 3 ; 2 . 山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西 太谷 0 3 0 8 0 1 ) 摘 要:戊糖乳杆菌素3 1 - 1 ,由分离自宣威火腿的戊糖乳杆菌3 1 - 1 产生,随p H 的改变可以选择性的吸附于产生 菌细胞表面,p H 5 . 0 时吸附率达 7 5 % ,而在 p H 3 . 0 以下,7 . 0 以上吸附率为 0 。基于以上规律,通过调整 p H 值, 戊糖乳杆菌素 3 1 - 1 在p H 5 . 0 吸附、p H 7 . 0 释放于产生菌细胞,达到了较好的分离纯化效果,戊糖乳杆菌素3 1 - 1 回 收率为 4 5 % ,纯化倍数为3 3 。经 T r i c i n e - S D S - P A G E 进行分子量的估测及纯度鉴定,证实戊糖乳杆菌素 3 1 - 1 的分 子量在 6 4 0 0 1 4 0 0 0 D之间。该纯化方法简便、高效,具有工业生产的潜力。 关键词:细菌素;吸附 - 解吸;纯化;T r i c i n e - S D S - P A G E S t u d y o n P u r i f i c a t i o n o f P e n t o c i n 3 1 - 1 b y p H - a d s o r p t i o n Z H A N G J i n - l a n 1,C H E N G W a n - p e n g1 , 2,C H A N G X i a o - y u a n1,G A O Y a n1,L I P i n g - l a n1 ,* ( 1 . C o l l e g e o f F o o d S c i e n c e a n d N u t r i t i o n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C h i n a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3 , C h i n a ; 2 . C o l l e g e o f F o o d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 S h a n x i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T a i g u 0 3 0 8 0 1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P e n t o c i n 3 1 - 1 , p r o d u c e d b y L a c t o b a c i l l u s p e n t o s u s 3 1 - 1 i s o l a t 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