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花籽壳制取活性炭的工艺研究.pdf_第1页
葵花籽壳制取活性炭的工艺研究.pdf_第2页
葵花籽壳制取活性炭的工艺研究.pdf_第3页
葵花籽壳制取活性炭的工艺研究.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 5卷第 3期 2 0 0 5年 9月 林 产 化 学 与 工 业 Ch e mi s t r y a n d I n d us t ry o f F o r e s t Pr o d u c t s Vo 1 2 5 No 3 S e p t 2 0 05 GA0 H 葵花籽壳制取 活性炭 的工艺研究 高 慧, 周学辉 ( 安徽农 业大学 林学与园林学院, 安徽 舍肥 2 3 0 0 3 6 ) 摘要: 以葵花籽壳为原料 , 比较了水蒸气物理法、 磷酸转炉法和磷酸微波法制取的活性炭, 以磷酸微 波法制取 的活性炭各项性能较优 。在微 波功率为 7 0 0W 的条件 下, 采用正 交试验 法 对磷酸微 波法制取 活性炭性 能的影响 因素如 : 活化剂浓度 、 处理 时间及催化 剂用量进行 系统研 究, 得 到磷 酸微 波法制备 活性 炭的 最佳 工 艺。亚 甲基 蓝吸 附值 的 最佳 工艺条 件 为磷 酸 浓度 3 0。 B e 、 活化时 间 2 5 m i n 、 催 化 剂 1用量 4 、 催 化 剂 2用 量 2 ; 碘 吸 附值 的 最佳 工 艺条件 为磷 酸 浓度 3 5。 B e 、 活化时间 2 5 m i n 、 催 化剂 1用量 4 、 催 化剂 2用 量 2 ; 焦糖脱 色率的最佳 工 艺条件 为磷 酸 浓度 3 0。 B e 、 活化时间 3 5 m i n 、 催 化剂 1用量 2 、 催 化剂 2用量 2。 关键词: 活性炭; 磷酸微波法; 催化剂; 葵花籽壳 中图分类号 : T Q 4 2 4 1 9; T Q 9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 2 5 3 2 4 1 7 ( 2 0 0 5 ) 0 3 0 0 6 7 0 4 RES EARCH 0N TECHN0L 0GY T0 P REP ARE ACTI VATED CARB0N FR0M S HELL 0F S UNF L0W ER S EED BY THE MI CR0W AVE METH0D GAO Hu i ,Z HOU Xu e - h u i ( C o l le g e ofF o r e s t r y a n d G a r d e n i n g , A n h u i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H ef e i , 2 3 0 0 3 6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A c t i v a t e d c a r b o n s f r o m t h e s h e l l o f s u n f l o w e r s e e d h a v e d i ff e r e n t q u a l i t i e s b y t h e p r e p a r a t i o n me t h o d s o f s t e a m a c t i v a t i o n,p h o s ph o ric a c i d - s p i nn i ng s t o v e a nd ph o s p ho ric a c i d - mi c r o wa v e R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t he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a c t i v a t e d c arb o n b y p h o s p h o ric a c i d - mi c v o w a v e me thod a l e s u pe ri o r I n f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m o n p rope r t i e s o f a c t i v a t e d c arb o n s u c h a s p h o s p h o ric a c i d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a c t i v a t i o n ti me an d c a t a l y s t we r e s y s t e ma t i c all y s t u d i e d b y me an s o f o r _ t h o g o n al t e s t u n d e r mi c row a v e i r r a d i a t i o n o f 7 0 0 W T h e o p ti mu m c o n d i t i o n f o r d e c o l o r i z a t i o n c a p a c i t y o f me t h y l e n e b l u e wa s o b mi n e d a s fol l o ws : p h o s p h o ri c a c i d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3 0 。 B e ,a c t i v a t i o n t i me 2 5 mi n,c a t aly s t N o 1 4 , c a t aly s t No 2 2 T h e o p t i mu m c o n d i t i o n for i o d i n e n u mb e r w a s o b t a i n e d a s f o l l o w s :p h o s p h o ri c a c i d c o n c e n tr a t i o n 3 5 。 B e ,a c t i v a t i o n t i me 2 5 mi n,c a t aly s t No 1 4 , c a t aly s t N o 2 2 T h e o p t i mu m c o n d i t i o n for d e c o l o r i z a t i o n c a - pa c i t y o f c ara me l a d s o r pt i on Was o b tai n e d a s f o l l o ws:p ho s p ho ric a c i d c o n c e n t r a t i on 30。 Be ,a c t i v a ti on t i me 35 mi n, c a t aly s t N o 、 1 2 c a t aly s t N o 2 2 Ke y wo r d s :a c t i v a t e d c arb o n;p h o s p h o ric a c i d - mi c row a v e me thod ;c a t a l y s t ;s h e l l o f s u nfl o we r s e e d 向1 3 葵原产北美的西南部 , 传到我 国已有近 4 0 0年的历史 。作为一种重要 的油料作物 , 其产量在世 界上仅次于大豆、 棉籽等, 是 5 大油料作物之一。葵花籽油质地纯正, 油色清亮, 油中亚油酸和 一 生育 酚含量高 , 对人体新陈代谢 、 调节血压 、 降低血清胆 固醇有重要作用 , 所 以葵花籽油越来越受人们 的喜 爱。我国向13葵产区主要分布在西南 、 北方的一些地区 , 年产量达 1 2 5万 t , 向 13葵籽壳是其 副产品 , 作 为食用油脂工业的下脚料 , 大部分作为燃料烧掉 , 如果将其炭化和活化制成活性炭 , 不仅可 以变废 为宝 , 实现资源再利用 , 提高企业效益 , 还将缓解活性炭在国内外供不应求的局面。 作者以葵花籽壳为研究对象 , 分别采用水蒸气物理法、 磷酸转炉法和磷酸微波法对其进行炭化和活 化 , 并对活性炭的质量进行了比较 , 对磷酸微波法采用正交试验 , 选 出最佳工艺条件。 收稿 日期 : 2 0 0 4一o 7一 o 2 作者简 介: 高 慧( 1 9 6 6一) , 女 , 安徽 六安人 , 副教授 , 主要从事林产化学方面 的教学和科研。 维普资讯 6 8 林产化学与工业 第 2 5卷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及试剂 所用葵花籽壳由内蒙古鄂杜克旗嘉市油脂有限公司提供 , 经剥壳机脱壳后几何尺寸 : ( 1 11 3 m m) ( 38 m m)( 0 2 50 3 5 mm) 。经过实验粉碎机粉碎后原料几何尺寸 : 2 m m3 m l n( 0 2 5 0 3 5 m m) 。制备活性炭所用的磷酸以及测定活性炭性能的试剂均为分析纯 。 1 2试验步骤 水蒸气物理法 : 在 4 0 0 4 5 0 o C下炭化 2 h , 再在 8 5 0 9 2 0 o C下 , 以过热水蒸气为活化剂 , 活化时间 为 3 h ; 磷酸转炉法 : 用 4 O。 B e 的磷酸按料液 比( g : m L ) 1 : 3浸渍葵花籽壳 1 2 h , 然后在 4 0 0 5 0 0 o C下炭 活化 2 5 h ; 磷酸微波法 : 用 4 O。 B e 的磷酸按料液比 1 : 3浸渍葵花籽壳 1 2 h , 倒人耐高温的坩埚中, 然后 在微波功率 7 0 0 W , 加热时间 2 0 mi n的条件下进行炭活化。两种化学法成炭后 , 取出用 7 O一 8 O热水 反复洗涤 , 直至洗涤液的 p H值达到 5 6 , 烘干, 研细, 通过 2 0 0目筛 , 备检。 1 3 检测方法 测定活性炭的焦糖脱色率 ( A法 ) 、 亚 甲基蓝吸附值 、 碘 吸附值 , 依据 G B T 1 2 4 9 6 、11 2 4 9 6 、 2 2 1 9 9 9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 1 不同生产方法制备活性炭 国内活性炭的生产主要分物理活化法和化学活化法两大类。物理活化法主要 以水蒸气作为活化剂 为主, 化学活化法主要以氯化锌和磷酸作为活化剂为主。磷酸法与氯化锌法相 比, 具有污染较轻 , 成本 较低等优点 , 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活性炭工业中的主要生产工艺之一。近几年, 随着微波技术的发展 , 微 波加热技术在活性炭生产上的应用正在研究中 。为了探讨不同生产方法制备葵花籽壳活性炭的质 量的区别 , 采用了最具代表性的 3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 制备条件见 1 2节 , 结果见表 1 。 表 1 不 同生产方法对活性炭质量 的影 响 T a b l e 1 E ff e c t s o f d i ff e r e n t p r e p a r a t i o n me t h o d s o n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a c t i v a t e d c arb o n 由表 1 可见 , 物理法的得率很低, 碘吸附值 、 亚 甲基蓝吸附值也 比化学法低, 焦糖脱色率更低 , 几乎 测不 出来 。不论 是磷 酸 转炉 法 , 还 是磷 酸 微 波法 , 它们 的焦 糖脱 色 率都 超 过 了 国家 一级 品标 准 ( 1 0 0 ) , 亚甲基蓝吸附值都比物理法高 , 所以要制造过渡孔和大孔 比较发达的活性炭 , 必须采用化学 活化法。比较这两种化学活化法 , 活性炭的质量指标都差不多 , 但微波法活化仅需要 2 5 m i n , 而常规化 学转炉法却需要 3 h , 因此微波法的工艺具有成本低 , 效率高的优点 , 同时, 微波法容易实现生 产 自动化 控制 , 这将会改善生产操作环境 , 降低劳动强度 , 减少环境污染 。综上所述 , 作者认为磷酸微波法是一个 值得推广的方法。 2 2正交试 验 结果及 分析 经过多次摸索性试验研究 , 发现微波功率对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影响很小 , 故将功率定为 7 0 0 W, 选 择对活性炭性能影响最大的 4个因素 : 磷酸浓度 、 活化时间、 催化剂 1用量和催化剂 2用量 , 采用正交表 L 。 ( 3 ) 进行正交试验 , 见表 2 。 极差 尺的大小反映了因子变化时试验指标的变化幅度。比较表 3中 4个因素的极差 尺, 可见对亚 甲基蓝吸附值 , 因素 A的极差最大 , 极差愈大 , 反映该因素水平变动时指标 的变化愈大 , 即该 因素对指 维普资讯 第3期 高 慧, 等: 葵花籽壳制取活性炭的工艺研究 标 的影响愈大 , 由此可得对亚甲基蓝吸附值 因素的主次顺序 A C B D, 最优水平是 A 。 B C D 。 , 即 最佳条件 为磷酸浓度 3 O 。 B e , 活化时间 3 5 m i n , 催化剂 1 用量 4 , 催化剂 2用量 2。对碘 吸附值 因 素 C的极差最大 , 各因素的主次顺序 C A B D, 最优水平是 A : B C : D , 即最佳条件为磷酸浓度 3 5 。 B e , 活化时间 2 5 m i n , 催化剂 1用量 4 , 催化剂2用量 2 。对焦糖脱色率因素 A极差最大 , 因素 B 次之 , 因素 C最小 , 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 A BD C, 最优水平是 A。 B C 。 D 。 , 即最佳条件为磷酸浓 度3 O 。 B e , 活化时间 3 5 m i n , 催化剂 1用量 2 , 催化剂 2用量 2。 表 2正交试 验方案及 结果 T a b l e 2 Re s u l t s o f o r t h o g o n a l t e s t mL 。 O l g - 1 一 A B C D 碘 吸附值 ( m g g - 1 ) 焦糖脱色率 i o d i n e n umb e r c a u n e l d e c o l o r iz a t i o n A B C D A B C D 1 ) 显著 s i g n i fi c a n t ; 极显著 v e r y s i g n i fi c ant 由表 4可知 , 根据极差分析因素 D对亚 甲基蓝吸附值影响最弱 , 故将 D作 为误差来分析其它 3个 因素, 得因素A、 B和C对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影响都不显著, 但从数值看, 其中因素A相对其它因素为最 维普资讯 7 0 林产化学与工业 第 2 5卷 主要 的, 这与极差分析的结果完全一致 。同样因素 A和 B对碘吸附值影响都不显著 , 但 因素 C的用量 对碘吸附值影响是显著的。对焦糖脱色率来说 , 因素 A影响极显著 , 因素 B和 D的用量影响显著。 3 结 论 3 1 物理法 、 磷酸转炉法和磷酸微波法生产出的活性炭各有特点 , 相 比而言 , 化学法优于物理法 , 磷酸 微波法优于转炉法。微波法是值得推广的一种生产活性炭的方法。 3 2 在本试验条件下, 对于亚 甲基蓝吸附值和焦糖脱色率 , 主要影响因素是磷酸浓度 ; 对于碘 吸附值 , 主要影响因素是催化剂 1用量。 3 3 亚甲基蓝吸附值 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磷酸浓度 3 O 。 B e 、 活化时间 2 5 mi n 、 催化剂 1 用量 4 、 催化剂 2用量 2; 碘吸附值 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磷酸浓度 3 5。 B e 、 2 5 ra i n 、 催化剂 1 用量 4、 催化剂 2用量 2 ; 焦糖脱色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磷酸浓度 3 O 。 B e 、 3 5 m i n 、 催化剂 1 用量 2、 催化剂 2用量 2 。 参考文献 1 郏其庚 活性 炭的应用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 出版社 , 2 0 0 3 2 国家林业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 中心 木材热解与活性炭生产 M 北京 : 中国物资出版社 , 2 0 0 3 3 樊希安 , 彭金辉 , 秦文峰 , 等 微波辐射处理竹节废料制备活性炭研究 J 林 产化学 与工业 , 2 0 0 3, 2 3 ( 3 ) : 5 6 6 0 4 曾秋成 技术数理统计方法 M 合肥 : 安徽科技 出版社 , 1 9 8 2 护 护 护 护 欢 迎 订 阅 2 0 0 6年下 列 刊物 林业科学 是中国林学会主办的林业综合性学术期刊, 创4: aJ 于1 9 5 5年。在三届“ 国家期刊奖” 评选中, 两次荣获 中国期4: aJ 最高奖“国家期刊奖” , 一次名列“ 国家期刊奖提名奖” 第一名。代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和林业科技期刊的 最高水平 。主要刊登林业及相 关领域的 最新科研成果 , 及 时反 映 国家林业建设 重点和热点 , 评述 学术动 向, 开展 学术讨 论 , 促 进 国内外学术交流。内容包括 森林培 育、 森林生 态、 林木 遗传 育种 、 森林保 护、 森林 经理 、 森林 与生 态环境 、 生物 多 样性保护、 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经济林、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 林业可持续发展、 森林工程、 木材科 学与技术 、 林产化学加 工工程 、 林业经济及林业宏观 决策研究等 方面。以学术论 文、 研 究报告 、 综述 为主 , 还设有 学术问题讨论、 研究简报、 科技动态、 新书评介等栏 目。主要刊登中文论文, 同时接受英文稿件( 附中文摘要) , 读者对象 为国内外从事林业及相关领域研究的科技人员、 林业管理干部以及高等院校的师生。 该刊 自2 0 0 6年起 由双月刊变更为月刊 。每 月 2 5 日出版 , 大 1 6开, 每期 1 2 8页, 单价 : 2 5元, 全年 3 0 0元 。国 内外公 开发行, 刊号: C N l 1 1 9 0 8 S 。邮发代号: 8 2 - 6 。也可以直接向编辑部订阅。地址: 1 0 0 0 9 1 北京万寿山后中国林学会 林 业科学 编辑部 ; 电话 : ( 0 1 0 ) 6 2 8 8 9 8 2 0 6 2 8 8 8 5 7 9 ; E ma i l :l i n y k x f o r e s t r y a c , c a ; h t t p: #1 y k e c h i n o u ma 1 n e t c a 。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是由中国石化集团南化公司技术中心主办的化工技术J陛刊物, 创刊于1 9 8 0 年, 国内外 公开发行 , 刊号 : I S S N 1 0 0 6 7 9 0 6 , C N 3 2 1 4 4 5 T Q 。该 刊以为化工科研与 生产技 术 交流提 供信 息服务 为 宗 旨, 主要报道 国内外化学工业最新科研 成果与行业发展 动态 , 本行 业新技 术、 新 工 艺、 新 设备 、 新材料 、 新产 品等方 面的 内蓉 。主要 读 者对象为化工行业从事科研、 设计、 生产、 管理的广大工程技术人 员, 以及高等院校师生。主要栏 目有专论与综述、 研究 与开发、 气体净化、 工厂实践、 材料与设备、 调研报告、 检测与分析、 仪表与自动化、 工程设计等。该刊 曾荣获全国化工系 统优秀信息成果二等奖,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优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