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产凤尾茶挥发油成分的研究.pdf_第1页
大理产凤尾茶挥发油成分的研究.pdf_第2页
大理产凤尾茶挥发油成分的研究.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农 业科学 , J o u rna l o f An h u i A g r i S c i 2 0 0 9 , 3 7 ( 1 8 ): 8 4 6 18 4 6 2, 8 6 2 3 责任编辑孙红忠责任校对汪伟 大理产凤尾茶挥发 油成分的研究 周林宗 , 马永杰 , 蒋金和 , 徐成东 , 张承明。 ( 1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化 学 与 生 命 科 学 系 , 云 南 楚 雄6 7 5 o 0 0 ;2 云 南 师 范 大 学 化 学 化工学 院, 云南昆 明 6 5 0 0 9 2 ; 3 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院 , 云南昆明 6 5 0 1 0 6 ) 摘要 目的 全面了解凤尾茶的挥发油成分, 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重要药用植物资源。 方法以采 自云南大理的凤尾茶为试材 , 用 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凤尾茶中的挥发油, 采用气相色谱 一质谱联用法对凤尾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 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合物 的相对含量。 结果G C M S分析表明, 从凤尾茶挥发油中鉴定 出了4 1 个化学成分, 占 挥发油峰 面积的6 2 3 6 8。化合物类型 包括单 萜( 4 3 1 3 8 ) 、 倍半萜( 5 5 5 3 ) 、 芳香族 ( 1 1 4 4 7 ) 和脂 肪族 ( 1 7 8 1 ) 。主要 成分 为 台薷酮 ( 3 8 9 4 5 ) , 其 次为 茴香苯 甲醇 ( 8 9 9 4 ) 、 臭樟脑( 2 3 2 4 ) 和 D 一 渡旁老鹳草烯( 2 3 1 3 ) 等, 其中萜类化合物的含量最高, 占挥发油总量的4 8 6 9 1 。 结论该研究 为凤 尾茶 资源在 药用和香料等 方面 的进 一步综合 利 用提供 了参考依 据 。 关键 词凤尾 茶 ; 挥发 油 ;气相 色谱 一质谱 中图分类号Q 9 4 6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 5 1 7 6 6 1 1 ( 2 0 0 9 ) l 8 0 8 4 6 1 0 2 S t ud y o n Ch e mi c al Co mp o s i t i o n o f t h e Es s e nt i a l Oi l f r o m El s h o l t z i a b o di n i e r Va n i o t z Ho U L i n - z o n g e t a i ( C o l l e g e o f C h e m i s t r y a n d L i f e S c i e n c e , C h u x i o n g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C h u x i o n g , Y u n n a n 6 7 5 0 0 0 ) Ab s t r a c t I O b j e c t i v e】 T l 1 e s t u d y w a s t o f u l l y k n o w t h e c h e mi c a l c o mp o s i t i o n f r o m t h e e s s e n t i a l o i 1 f r o m E s h o l t z i a b o d i n i e r V a n i o t s o a s t o d e v e l o p a n d u t i l i z e t h i s i mp o r t a n t me d i c i n a l p l a n t r e s o u r c e s Me t h o d l Wi l h E 6 o d i n i e r i s e l e c t e d fr o m D a l i o f Y u n n a n P r o v i n c e a s t h e t e s t ma t e r i a 1 i t s e s s e n t i a l o i l wa s e x t r a c t e d b y s t e a m d i s t i l l a t i o n me t h o d i t s c o mp o s i t i o n o f t h e e s s e n t i a l o i l wa s a n aly z e d a n d i d e n t i fie d by GC MS me t h o d a n d t h e r e l a t i v e c o n t e n t o f e a c h c o mp o u n d w a s c o n fi rm e d b y t h e a r e a n o r l n a l i z a t i o n me t h o d R e s u l t 1 G C MS a n a l y s i s s h o w e d t h a t 4 1 c h e mi c a l c o mp o s i t i o n s we r e i d e n t i fie d f r o m t h e e s s e n t i a l o i l 0 f E6 0 d i n i e r i wh i c h a mo u n t e d f o r 62 3 6 8o f t h e t o t a l p e a k a r e a o f e s s e n t i a l o i I T h e c o mp o u n d t y p e s i n c l u d e d mo n o t e r p e n e s( 4 3 1 3 8 ) , s e s q u i t e r p e n o i d s( 5 5 5 3 ), aro ma t i c s( 1 1 44 7 )a n d a l i p h a t i c s( 1 7 8 1 ) a n d t h e m a i n c o n s t i t u e n t s w e r e D e h y d r o e l s h o h z i a k e t o n e( 3 8 9 4 5 ) , f o l l o w e d b y 4 - ( 1 - m e t h y l e t h y 1 ) 一 B e n z e n e m e t h a n o l ( 8 9 9 4 ) , N a p h t h a 1 e n e ( 2 3 2 4 )a n d B b o u r b o n e n e ( 2 3 1 3 ), i n w h i c h , t h e c o n t e n t o f t e r p e n o i d w a s h i g h e s t , a mo u n t i n g f 0 r 4 8 6 9 1 o f t o t a l e s s e n t i a l o i I 1 C o n c l u s i o n l T h i s s t u d y p r o v i d e d t h e r e f e r e n e e b a s i s for f u r t h e r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u t i l i z a t i o n o f Eb o d i n ie r i r e s o u r c e s o n me d i c i n a l p u r p o s e s a n d 一 一 f 一 一 一 一 p e r f u me e t e Ke y wo r d s E s h o l t z i a b o di n i e r i :Vo l a t i l e o i l :GC MS 凤尾茶 , 学名东紫苏( E l s h o l i a b o d i n i e r i V a n i o t ) , 别名牙 刷草、 云松茶 、 野山茶、 小山茶、 小香茶、 小松毛茶、 锈山茶、 香 苏茶等, 为唇形科香薷属植物 , 生于松林下或山坡草地上 , 主 要分布在甘肃 、 青海、 四川 I 和云南等西部地区, 是一种常用的 民间药物。全草可入药, 主治外感风寒 、 感 冒发热、 头疼身 疼、 咽喉疼、 消化不 良、 肚泻、 尿闭及肝炎等症, 具有清热解 毒、 抗菌等功效 。有学者报道从凤尾茶 中分离得到 3个 新黄酮苷 , 3个新倍半萜苷, 5个新三萜苷 一 , 挥发油化学 成分也有文献报道 , 但云南产凤尾茶挥发性成分尚未见 报道。为全面了解凤尾茶的芳香成分, 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 重要药用植物资源, 笔者采用气相色谱 一质谱联用法对凤尾 茶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和仪 器凤尾 茶 采 自云 南大 理 , 经 楚雄 师 范学 院 徐成东教授鉴定为唇形科香薷属植物东紫苏( E l s h o l tz i a b o d i n i e r i V a n i o t ) 。仪器 : H P 6 8 9 0 G C P 5 9 7 2 MS气相色谱 一质谱仪 ( 美国 A g i l e n t 公司) ; 挥发油同时蒸馏提取器(自制) ; B UC H I R 2 3 0 0 0型旋转蒸发仪( 德国 H e i d o l p h公 司) 。二氯 甲烷、 无 水硫酸钠为分析纯。 1 2 挥发油样品制备取干燥凤尾茶地上部分 1 0 0 g , 剪碎 后立即置于 1 0 0 0 ml 圆底烧瓶 中, 加入 5 0 0 m l 蒸馏水, 接到 挥发油提取器的一端, 另一端加入 1 0 0 m l 二氯甲烷 , 同时蒸 馏萃取 2 h , 至无精油馏出。二氯甲烷萃取液用无水硫酸钠 2 g 干燥后 , 5 0水浴加热旋转蒸去二氯甲烷 , 得到具有浓郁 作者简介周林宗( 1 9 6 2 一) , 男, 云南牟定人, 讲师, 从事环境化学教学 和应 用化学研究。 *通讯作者, E I n a i l : j i n h e j ia n g 1 2 6 t o m。 收稿 日期2 0 0 9 - 0 3 1 8 芳香气味的挥发油, 得率为 1 3 1 , 加入 内标液正十七烷 1 m l 待测试。 1 3 G C MS分析条件H P 5 MS石英毛细管柱 ( 6 0 i n x 0 3 2 mm 0 1 2 5 Ix m) , 柱温 1 5 0 2 3 0, 程序升温4 mi n ; 进样 口温度 2 7 0 q C; 进样量 1 ; 分流比为 1 8 : 1 ; 载气为高纯 氦气 , 流量 1 5 ml mi n 。电离方式 E I , 电子能量 7 0 e V, 质量 范围3 5 4 5 0 。按此分析测试条件, 对小香薷挥发性成分进 行分析 , 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合物的相对含量。化合物 定性 分 析 根 据 G C MS联 用 所 得 质 谱 信 息 经计 算 机 用 N I S T 0 5 L 谱库与标准谱 图对照、 解析, 最终确认其中所含成 分的结构。 2 结 果与分析 G C MS分析结果见 图 1 。凤尾茶挥发油成分共分离出 图 1 凤尾茶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图 Fi g 1 Ga s c h r o ma t o g r a m o f v o l a t i l e c o m po n e n t s i n Els ho l t z ia b o d i n i e r i 4 2 个峰 , 得到 4 2 个化合物的质谱图。经鉴定得到4 1 种化合 物( 表 1 ) , 占挥发油总量的 6 2 3 6 8 。主要化合物的类型为 10 1 fJ 8I I翟 暑蜊+ 安徽农业科学 2 0 0 9生 单萜( 4 3 1 3 8 ) 、 倍半萜( 5 5 5 3 ) 、 芳香族( 1 1 4 4 7 )和脂肪 族( I 7 8 1 ) 。其中质量分数最高的为台薷酮( 3 8 9 4 5 ) , 其 次为茴香苯甲醇( 8 9 9 4 ) 、 臭樟 脑( 2 3 2 4 ) 和 B 一 波旁老 鹳草烯 ( 2 3 1 3 ) 等, 其主要成分与陕西子午岭有区别 。 这可能与实验采用干燥地上部分材料有关, 也可能是由于产 地、 生长环境不同所引起。 表 1 凤尾茶 中的挥发性成分 Ta b l e l Vo l a t il e c o mp o n e nt s i n El s h o l t z ia b o d i n i e r i 3 结论与 讨论 哈萨克斯坦学者从凤尾茶 中首次分离得到台薷酮 , 但没有对其活性和香料应用进行研究, 研究发现其结构中含 有4个共轭双键, 推测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茴香甲醇 已应用于化妆品中。臭樟脑和 B 一 波旁老鹳草烯具有抑制真 菌、 抗氧化和驱虫等作用。该实验通过对凤尾茶地上部分有 效成分的分析, 可对该资源在药用、 香料等方面的进一步综 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 今后将对风尾茶进一步研究 , 特别是 对其主要成分台薷酮药理活性和香气应用研究 , 寻找潜在利 用价值, 从而达到开发利用之 目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 M 北京: 科学出版 社 , 1 9 7 7 : 3 3 6 2 胡浩斌 , 王鑫 , 刘建新 , 等 东紫苏根中抑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J 四川 大学学报, 2 O 0 6 , 4 3 ( 4 ) : 9 1 3 9 1 7 3 J R T , u J T , WA N G J K, e t a 1 T h r e e n e w fl a v o n o i d g l y c o s i d e s i s o l a t e d f r o m E l s h o l t z ia b o d i n ie r i J C h e m P h a r m B u l l , 2 O O 8 ,5 6 ( 4 ) : 5 9 2 5 9 4 4 H U H B, A N Y F , Z H E N G X D, e t a 1 T h r e e s e s q u i t e r p e n e g l y c o s i d e s f ro mE l s h o l t z i a b o d i n i e r i J B u ll K o r e a n C h e m S o c , 2 O 0 7 , 2 8 ( 3 ) : 4 6 7 4 7 0 5 Z H UW M, H EHP , WA N G S , e a 1 T w o n e wt r i te r p e n o i d g ly c o s i d e s f r o m E l s h o l tz i a b o d i n i e r i V a n i o t J C h i n C h e m L e t t , 2 O 0 2 , 1 3 ( 3 ) : 2 5 3 255 , ( 下转第 8 6 2 3页) 3 7卷 l 8期 张 占庞等生态灌区基本 内涵及评价指标体 系评价方法研究 价模型, 可以大大减少计算工作量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 自 学习性、 自 适应性、 容错性和联想记忆能力等特点。但 B P网 络模型也有不足: 训练过程易进入局部极小点; 网络的 泛化能力主要取决于训练样本的特性 、 多少 , 隐层及其节点 数的多少等因素 , 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设计者的经验。 ( 4 ) 灰色聚类评价法。通过确定各指标 的白化 函数 、 聚 类权、 聚类函数, 获得聚类向量 , 最后根据聚类 向量判断评价 对象所 属灰 类。但 其 受到指 标 量化 和算 子选 择方 法 的 限制 。 ( 5 ) 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法。其优点是把涉及经济、 社会、 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众多因素组合为一无量纲指标, 解决了不同量纲的指标之间可综合性问题 。不足之处是主 成分分析在第一个主成分分量的贡献率 8 5 , 对于这种情况 , 虽然处理方 法很多, 但 目前仍没有统一的标准。因子分析由于求解不具 有唯一性, 在选择评价问题的适合解时, 如何采用选择适合 标准, 目前还有不同的看法。 ( 6 ) 投影寻踪评价法。它是依据样本自身的数据特性寻 求最优的投影方向, 通过线性投影计算反映评价样本综合特 征信息的投影特征指标 , 对样本进行评价或分类。缺点是计 算结果不够精确u 。 ( 7 ) 多目标层次分析法。利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 方法, 具有实用、 简洁的特点, 是解决复杂系统 中多层次、 多 目标生态灌区评价的较好方法。考虑计算方法的可操作性, 采用专家打分, 得出生态灌区测评的总得分。但主观成分比 较大, 容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 8 ) 专家系统评价法 。专家系统法是一种绝对的数值评 价, 既可适用于单一地区单一时段 的灌区评价 , 也可用于多 个地区各个时段的灌区评价, 应用灵活性大。但受人为主观 影响的因素较大。 ( 9 ) 灰色关联法。灰色关联是指事物之间不确定性关 联 , 或系统因子与主行为因子之间的不确定性关联。它是基 于行为因子序列的微观或宏观几何接近 , 以分析和确定因子 间的影响程度或 因子对主行为贡献测度 的一种分析方法。 灰色关联法只适用于指标较少的简单模型。 ( 1 0 ) 综合指数法。首先确定评价指标, 然后将评价指标 ( 上接第8 4 6 2页) 6 H UH B, Z H E N GXD, H UH S , e t a 1 T r i t e r p e n o i d s a p o n i n s f r o mE l s h o h z i a b o d i n i e r i f J B u l l K o r e a n C h e m S o c , 2 唧 , 2 8 ( 9 ) : l 5 1 9一l 5 2 2 7 u R T, u J T, WA N G J K, e t a 1 T w o n e w e - s e c o u r s a n e g l y c o s i d e s : b o d i n - i osi d es A a n d B , i s o l a t e d f r o m E s h o h z a b o d i n e r l J 1 H e 1 v C h i m A c t a , 2 0 0 5 ,2 8 ( 2 ) : 2 5 2 2 5 8 8 赵春林, 胡浩斌 东紫苏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J 工业科技 , 2 O O 6 , 3 5 ( 5 ) : 3 0 的实际值与指标值相 比, 进行数据归一化处理 , 得 出一系列 无量纲指数 ; 其次对评价参数赋权 , 将各单元参数的无量纲 指数和参数权重进行加权平均 , 得 出综合评价指数 , 再将综 合指数按一定间隔划分等级。该方法一般需要建立各因子 的评价函数曲线 , 先确定各因子的质量标准, 再根据不同标 准规定的数值确定曲线的上、 下限。所有这些评价方法大多 是根据研究 区域评价指标量化值与可持续评价等级标准 , 建 立评价模 型, 评 价 区不 同, 评 价模 型也不 同, 计 算工作 量 较大。 4 结 语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特殊的气候、 地理、 社会条件决定 了我国农业必须走节水灌溉的发展道路, 灌 区在我国社会经 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进程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 因而生 态灌区的建设在整个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中都具有举足轻 重的战略地位。依据对生态灌区的发展和研究, 建立起灌区 生态评价指标体系, 指导不同的灌 区生态评价 , 系统地找出 灌区各 自存在的生态环境 问题,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 决 , 对实现灌区科学开发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十 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 关琰珠 生态省建设的指标体系研究 以福建省为例 J 福建师范 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3 O 2 , 1 8 ( 4 ) : 1 0 01 0 1 2 程淑兰, 潘宝林 安徽省岳西县生态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和可持续发 展度研究 J 农村生态环境, 2 0 0 0 , 1 6 ( 3 ) : 2 7 3 0 3 张坤民, 温宗国, 杜斌, 等 生态城市评估与指标体系 M 北京: 化学工 业出版社, 2 0 O 3 4 B O S S E L H I n d i c a t o r s o f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 th e o r y , m e t h o d, a p p l i c a - t i o n s I n te rna t i o n a l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u s t a i n abl e d e v e l o p 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