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食醉鱼制品贮藏特性和细菌类型的变化.pdf_第1页
即食醉鱼制品贮藏特性和细菌类型的变化.pdf_第2页
即食醉鱼制品贮藏特性和细菌类型的变化.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即食醉鱼制品贮藏特性和细菌类型的变化 王哲 恩 1 ,2 , 郭全 友 2 , 许钟 2 , 杨宪时 2 * (1. 上海水产大学食品学院,上海200090;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 摘要 研究了即食醉鱼制品的品质及微生物随贮藏时间的变化情况, 并对潜在病原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 产品水分含量、 水分 活度、 pH 值和盐分含量分别为(53 .50 0 .50) % 、0 .930 00.005 3、 6.290.03 和(4 .33 0 .07) % 。菌落总数、 耐热菌数和厌氧菌数在贮藏 起始时分别为2 .00 105、1 .55 102和 100 cfu/ g;进入贮藏期后4 个月期间, 菌落总数急剧下降, 厌氧菌数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低于10 cfu/ g。在贮藏过程中各测试点菌落总数计数平板分离获得165 株细菌, 对其中157 株进行分类鉴定。鉴定残存优势菌群为葡萄球菌 84.8% , 芽孢杆菌3 .6 % ,李斯特菌6 .7 % , 表明热杀菌强度不足。 关键词 即食醉鱼制品; 品质; 细菌类型; 优势菌 中图分类号 S984.1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 6611(2008)15- 06513- 03 R e searchonth e Charac teristic o f R eady-to -ea t Ligh tly S alted F reshwa ter F ish and Ch an ge of Bac teria l Spec ie du ring S torage W ANG Zhe -enet a l ( F ood Science C ollege ,Shanghai F isheries U n iversity,Shanghai 200090) Abstrac t The quality of ready-to-ea t ligh tly saltedfreshfishinclud ing m icrobiological quality and bacterial changes du ringstorage w as stud ied.And the pathogen ic bacteria safety w as estim ated.Its w a ter con ten t ,Aw,pHand salt concen tra tion w ere 53 .5 0.5% ,0.93 0 .0053,6.29 0.03 and ( 4.33 0.07%) ,respectively.T otal viable coun t ( TVC) ,heat-resistan t bacteria coun ts and anaerobic bacteria coun ts w ere 2 .00 105 ,1 .55 102and 5.3) 消费要求, 该产品pH 值偏高( 6.29 0 .03) , 需改进; 该产品是在常温 (25 1) 下贮藏, 有资 料显示芽孢杆菌0、 5 代时分别为23.0 、 8.5 m in,25 代时 为2.5 m in, 此贮藏温度有利于细菌的增殖。此外在腌制、 脱 水、 调味等工艺流程中加入的食盐、 砂糖、 香辛料、 茶叶和绍 酒除具有单一抑菌作用, 还能降低水分活度, 具有一定的综 合抑菌效果。 产品感官评分变化如图1 所示, 贮藏开始时感官评价良 好( 评分为1.38) , 真空度良好, 色泽美观正常, 风味好, 有咸 香味, 口感好, 肉质有韧性, 汤汁透明。感官不可接受点时, 汤汁中气泡增多, 变混浊, 色泽尚正常, 肉质和骨头变糜软, 有轻微油蚝味, 有麻辣感。贮藏中感官评分变化很慢, 总体 趋势是下降的, 说明此产品质量有所保障。 图1 即食醉鱼制品感官评分随保藏时间的变化 F ig.1 Ch an ge s o f sen sory grade o f in s tan t dried dru nk fish w ith s toragetim e 表1 显示, 产品的初始菌偏高, 菌落数达2.00105cfu/ g , 耐热菌数为1 .55102cfu/ g , 远低于细菌总数, 厌氧菌数低于 100 cfu/ g , 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均未检出。 在随后的贮藏过程中, 细菌总数急剧下降, 产品达到商 表1 即食醉鱼制品菌落总数、 耐热菌、 厌氧菌、 病原菌变化 T ab le 1 Ch an ge s o f to ta l c o lony,th e rm odu ric bac te ria,an ae rob ic bac teria andpa th ogeno f in stan t drieddrun kfish 贮藏天数 d S toragetim e 细菌总数 ( TVC) cfu/g T o ta l co lon y 耐热菌数 cfu/ g T herm odu ric bacteria num be r 厌氧菌数 cfu/g A nae robic bacteria num ber 金黄色葡萄球菌 cfu/ g Staphy lococcus aureus 蜡样芽孢杆菌 cfu/ g B acillus cereus 02.00 1051.55 102100 0 0 40300100000 80300100000 120300100000 1504.00 1021.50 1020100 1805.50 1033.10 1030100 2103.50 1032.30 10301010 2403.00 1032.40 10301010 2705.20 1033.40 10301010 业无菌的要求。120 d 后, 细菌开始缓慢增长。与初始点相 比, 耐热菌数在细菌总数中所占比例增大, 接近于细菌总数。 厌氧菌未检出,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几乎不增 长, 但是在对耐热菌的鉴定中有疑似蜡样芽孢杆菌检出。 2.2 细菌类型鉴定和变化 共选取除贮藏零点以外各测试 点菌落总数计数平板分离获得的165 株细菌, 对其中157 株 进行分类鉴定。对样品的主要细菌菌群综合分析结果见表 2 。同时在相对应的耐热菌计数平板上也有相应的细 菌出 现, 以贮藏180 d 时的样品为例, 在选取鉴定的耐热菌中有 53 .9% 为芽孢 杆菌( Bacillus spp.) 。由表2 可 见, 在 选取 的 165 株细菌中葡萄球菌为优势菌, 微球菌几乎没有检出, 葡萄 球菌占84.8% , 芽孢杆菌占3 .6% , 李斯特菌占6 .7 % ; 而初始 点菌相为芽孢杆菌占35 .8 % , 葡萄球菌占38 .1% , 玫瑰小球 菌占11.9 %1。 2.3 潜在病原菌的分析 对产品的菌相分析中未检出金黄 色葡萄球菌, 但有疑似蜡样芽孢杆菌( 这与初始点时细菌鉴 定一致) 和李斯特菌检出。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 芽孢菌, 在兼性厌氧条件下比有氧条件下生长好16。报道 4156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年 表2 即食醉鱼制品细菌菌群定性和定量组成 T ab le 2 Q ua lita tiv e andqu an tita tivecom po s ition o f ba c te ria l co lon yo f in stan t dried dru n kfish 组别 G roup 细菌 Bacterium 初始点In itia l poin t 菌株 S train 所占百分 比% P roportion 180 d 菌株 S tra in 所占百分 比% P ropo rt ion 210 d 菌株 S tra in 所占百分 比% P ropo rtion 240 d 菌株 S tra in 所占百分 比% P rop ortion 330 d 菌株 S train 所占百分 比% P ropo rtion 1芽孢杆菌 B acillus spp.15 35.8 6 33.3 - - - - 2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pp.1638.115.6 10 * 100 19 86.4 110 95.7 3玫瑰小球菌 M icrococcus rose511.9 4李斯特菌L istera spp.1161.1 - - - - - - 5棒状杆菌 C orynebacteriumspp.24.7 未鉴定N o t iden tified49.50000313.654.3 总计T otal42100181001010022100.0115100.0 注: * 表示其中2 株 为 Staphy lococcus warneri ,8 株 为 Staphy lococcus saprophy ticus 。 N ote : *m ean s two of the strain s a re Staphylococcus w arneri ,th e o ther eigh t are Staphy lococcus saprophyticus . 称, 蜡样芽孢杆菌存在于种类繁多的食物中, 其中包括奶和 奶制品、 肉和肉制品、 香 料、 干制 品、 谷类, 尤其是水稻 和蛋 类17, 还有可能从药品包括口服药品中分离出来 18 。蜡样 芽孢杆菌为条件致病菌, 在自然界广泛存在, 最适生长温度 28 35 , 最低生长pH 值为4.7, 最低水分活度为0.9519。 而李斯特菌在环境中无处不在, 在绝大多数食品中都能找 到。肉类、 蛋类、 禽类、 海产品、 乳制品、 蔬菜等都已被证实是 李斯特菌的感染源。李斯特菌中毒严重的可引起血液和脑 组织感染, 很多国家已经采取措施来控制食品中的李斯特 菌, 并制定了相应的标准。李斯特菌中最具致病性的单增李 斯特氏菌在一般热加工处理中能存活, 热处理已杀灭了竞争 性细菌群, 使单增李斯特氏菌在没有竞争的环境条件下易于 存活, 所以在食品加工中, 中心温度必须达到70 持续2 m in 以上。单增李斯特氏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酸性、 碱性条 件下都适应, 所以即使产品已经过热加工处理充分灭活了单 增李斯特氏菌, 但有可能造成产品的二次污染, 因此蒸煮后 防止二次污染是极为重要的。即食水产制品病原菌存在与 否及其种类和数量与原料、 辅料、 工艺、 操作卫生状况 等相 关, 因此, 实施 HACCP 管理来规范生产, 显得特别重要。 3 结论 研究表明, 该产品残存的不仅有芽孢菌, 还有相当数量 的葡萄球菌等非芽孢菌, 不符合标准产品的要求。因此, 笔 者认为生产者应该查明原因, 改进工艺, 严格按照工艺参数 加工制作, 改善生产环境、 器具、 人员卫生条件, 以消除产品 存在的品质和安全隐患, 促进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哲恩,许钟, 郭全友,等.软包装即食醉鱼制品细菌学品质安全分析 J . 海洋渔业,2007,29(4) :349- 354. 2 王宏海,戴志远,张燕平.醉鱼干加工工艺 J . 中国水产,2004(6) :75- 76. 3 王宏海,戴志远, 张燕平, 等.HACC P 系统在醉鱼干加工中的应用J .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25(6) :24- 28. 4 陆峰,戴志远.浙江地区三种醉鱼干的质量及成分分析J . 食品研究 与开发,2005,26(4) :125- 131. 5 黄伟坤,唐英昌,黄焕昌,等.食品检验与分析 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 版社,2000:14- 17.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 S .北京: 中国 标准出版社,2003. 7 李博.G D L 豆腐中的主要腐败菌的研究及HACCP 的建立 D . 北京:中 国农业大学,2001:17- 18.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部分 S . 北京: 中 国标准出版社,2003. 9 东秀珠,蔡妙英.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1. 10 须田三千三,鸿巢章二. 水产食品学 M .东京: 恒星社厚生阁,1987: 126- 126,241- 242. 11 许钟,杨宪时.调味扇贝半干制品适宜水分含量的研究 J .水产学报, l998,22(2) :190- 192. 12 矢野信礼, 小林登史夫,藤川浩. 食品予测微生物学适用 M . 东京: - 株式会社,1997:100- 104. 13 日本水产学会.水产加工食品保全 M . 东京:恒星社厚生阁,1980: 106- 107. 14 横田理雄, 石谷孝佑. 食品包装 M . 东京: 医齿药出版株式会社, 1982:89- 99. 15 JAM E S M . 现代食品微生物学 M .徐岩,张继民,汤丹剑,等,译.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16 GRAN UMP E.Bacillus cereus andits tox in sJ .Ap p l B acter io l ,1994,76(S) : 61- 66. 17 K RAM ERJ M ,G ILBERT MJ. B acillus cereus and o the r B acillu s species C / / D O YLEMP.F oodborne B acte ria l P ath ogens.N ewY ork:M a rce l D ekk er, 1989:22- 70. 18 GARC IA - ARR IBA S ML,PLA ZACL,D ELARO SA,e t a l .C haracte risa tionof B acillus cereus stra in s iso latedfromd rugs and evalu a tion o f the ir tox in sJ . App l B acteriol ,1988,64:257- 264. 19 天津轻工业学院.食品添加剂 M .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78:28- 35. ( 上接第6433 页) 生物多样性及生境敏感区和酸沉降敏感区4 种类型。针对 生态环境的不同敏感区类型提出相应的生态环境治理与开 发利用对策措施。 参考文献 1 郝吉明,段雷,谢绍东.中国土壤对酸沉降的相对敏感性区划 J .环境 科学,1999,20(4) :1- 5. 2 王敬华,张效年,于天仁. 华南红壤对酸雨敏感性的研究 J . 土壤学 报,1994,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