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用色素工业的现状及对策.pdf_第1页
我国食用色素工业的现状及对策.pdf_第2页
我国食用色素工业的现状及对策.pdf_第3页
我国食用色素工业的现状及对策.pdf_第4页
我国食用色素工业的现状及对策.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 0 1 0年第 5 期 总第 3 5卷 中国调味品 CHI NA COND I M E NT 专论综述 我国食用色素工业的现状及对策 卢雪华, 成坚 , 白卫东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轻工食品学院, 广州 5 1 0 2 2 5 ) 摘要 : 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 , 食用色素发挥 了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 但我 国食用 色素工业存在 的稳定 性 、 安全性等问题制约着它的进一步发展。文章论述 了我国色素工业的发展现状 , 分析 了我 国食用色素 工业存在的问题并提 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食用天然 色素; 食用合成 色素; 工业;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 : TS 2 0 2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O O O 一9 9 7 3 ( 2 0 1 0 ) 0 5 0 0 3 5 0 5 Pr e s en t s i t u a t i on a n d c o u n t er me a s u r es o f t h e f o o d pi g men t I n du s t r y i n o u r c o u n t r y LU Xu e - h u a , CHE NG J i a n。 BAI We i d o n g ( C o l l e g e o f L i g h t I n d u s t r y a n d Fo o d, Z h o n g k a i Un i v e r s i t y o f Ag r i c u l t u r a l a n d Te c h n o l o g y, Gu a n g z h o u 5 1 0 2 2 5 , C h i n a ) Abs t r a c t : W i t h t he r a pi d d e v e l o pme n t o f t he f o od i n dus t r y,f o o d pi g m e nt s ha s p l a ye d a n i nc r e a s i ng l y i mp o r t a n t r o l e Ho we v e r ,t h e p r o b l e ms o f Ch i n a S f o o d p i g me n t s o f t h e e x i s t e n c e o f s t a b i l i t y,s a f e t y p r o b l e ms c o n s t r a i n t s t h e f u r t h e r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i t Th e d o me s t i c f o o d p i g me n t s i n d u s t r y s t a t u s q u o we r e r e v i e we d The pr o bl e m s of f oo d d o me s t i c pi gme n t s i n du s t r y wa s a na l y s i s a nd t h e c o r r e s p o nd i ng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ou nt e r m e a s u r e s Key wor d: e d i bl e na t ur a l p i g m e nt ; e di bl e s y nt he s i z e pi g m e nt ; i n du s t r y pr e s e nt s i t ua t i o n; c o un t e r m e a s 一 1 】 re S 食品色素是使食品着色或改善食品色调和色泽的食 品添加剂。早在四千多年前就被人类采用 , 至今在食品、 饮料、 化妆品等加工中不可或缺, 并且 E l 益表现出更多的 生理功能。它在食品 中的含量非常少, 一般为产品( 饮 料、 酒类、 糕点、 糖果、 医药等) 的千分之几、 万分之几甚至 是十万分之几, 但是它对食品质量及品质的影响非常大, 在产品中的作用以及在食品中的应用范围是任何其他食 品添加剂所不可比拟的。因此, 研究食用色素的发展对 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我 国色素工 业的现状 2 0 0 5年 我 国 天 然 色 素 的 产 量 达 1 0 6 8 0吨 , 焦 糖 2 5 5 0 0 0吨, 占 8 O 以上, 比 2 0 0 4年增长 2 9 6 , 总产 量将 近 3 O万 吨 , 这 表 明 了我 国的天然 食用 色素 的产 量 正在逐年上升 。2 0 0 7年我 国国民经济继续高速发 展, 增速达 1 1 4 。食 品工业 和餐 饮业 以每年超 过 2 O 9 , 6 的速度增长 , 2 0 0 7年食 品工业 总产 值 3 1 9 1 2亿 元 , 比上 年增 长 3 0 O 7 , 实 现 利 润 2 1 6 6亿 元增 长 4 O 。作为食品工业和餐饮业的重要组成的食 品添加 剂 , 无疑也获得可快速的增长。其中, 仅食用着色剂就 有 3 2 4 6万吨的产量 , 同比增长 1 4 L 2 。 目前, 各国允许使用 的合成色素几乎均是水溶性 色素。我国允许使用的食用合成色素共有 1 O种 , 包括 苋菜红、 胭脂红 、 赤藓红、 新红、 诱惑红、 柠檬黄 日落黄、 亮蓝以及它们各 自的铝色淀 3 。近几年 , 由于天然色 调接近 、 安全性比合成色素可靠以及具有一定的生理 收稿 日期 : 2 0 0 9 1 2 2 *通讯作者 作者 简介 : 卢雪华 ( 1 9 8 4 ) , 女 , 广东汕头人 , 在读研究生 , 研 究方 向 : 食品化学 ; 成坚( 1 9 6 5 一) , 男 , 广东梅州人 , 教授 。 一 3 5 2 0 1 0年第 5期 总第 3 5卷 中国调味品 C HI NA c oNDI MENT 专论综述 活性等优点而备受推崇 。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在食品 中使用天然色素的比例已达 8 5 , 并有完全取代合成 色素的趋势 4 。我国 目前允许使用的天然食用色素有 4 0余种 , 是 目前世界上批准使用天然着色剂最多的国 家 5 。上海爱普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天然焦糖色 素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品种繁多, 约有 1 6 0种焦糖色 素产品, 可满足客户的潜在需求 。例如 , 有食品印刷专 用焦糖 、 抗吸潮型粉末焦糖, 最近还开发了具有特殊色 系的焦糖色素, 有亮黄、 艳红、 纯黑等。 现我国生产食用色素的大型企业主要有 : 上海染料 研究所有限公司, 它是一家以生产食 品添加剂“ 狮 头” 食用色素( 食用着色剂) 的集科研、 生产、 检测服务、 经 营于一体的专业从事食用着色剂及其它精细化工产品研 究和应用的高新技术公司, 年销售额约 1 亿。是我国规 模最大的食品着色剂定点生产单位, 生产的“ 狮头” 牌产 品行销全国各地, 远销东南亚, 享誉食品、 医药、 化妆品等 行业。此外还有, 上海嘉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它是世界 第四颜料生产商 国泰颜料集团有限公司属下的食用 色素分公司。主要生产“ 科力宝” 食用色素, 包括水溶性 食用色素和水 油不溶性食用色淀两大系列产品, 长期销 往美国及欧共体, 是国内出口规模最大的品牌色素。河 南中大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是中国天然色素行业崛起最 早的研究所性质的企业, 天然色素在食品应用领域的开 拓者, 中大公司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天然色素制造企 业之一、 亚洲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天然色素产品及原料的 公司之一, 是中日技术合作企业 , 是专业从事生产符合欧 共体、 美国 F D A、 日本 自主规格、 中国国家法定标准的天 然色素产品的跨国型技术企业。 2 食用天然色素的研 究进展 近 年来 , 我 国食 品 着色 剂 产业 随 着食 品工业 的蓬 勃发展而壮大 , 国家根据食 品工业发展的需求对食品 添加剂提出了“ 天然 、 营养 、 多功能” 的发展方针。由于 天然色素对人体无毒无害 , 营养价值高 , 且有些具有一 定的生物活性 。因此, 研究 、 开发无毒无害的天然色素 也就成为色素发展的趋势 6 。 下文就从生产技术与性能研究等方面介绍了我国 天然食用色素的工业现状 。 2 1 天然色素生产技术的进展 为了保持天然色素固有 的色泽 , 产 品的稳定性和 安全卫生性 , 生产天然色素一般都采用物理方法、 生物 学方法 , 而很 少 采 用化 学 方法 7 。物理 学 方法 主 要有 一 3 6一 提取法和粉碎法 , 生物学方法有组织培养法、 微生物发 酵法和酶处理法等。目前绝大多数品种的天然色素的 提取都采用物理学方法, 即在一定温度条件下 , 在提取 罐中溶剂浸泡、 沥滤 、 渗漉等方法 。这些常规浸提法有 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 , 提取操作简单 , 便 于生产的优 点 , 但存在浸提时间长、 劳动强度大、 原料预处理能耗 大、 产品质量不太理想, 且有大量溶剂回收导致产品生 产成本高等问题。因此 , 利用高新技术改进常规技术 或开发新技术成为研究 的热点之一 8 。下面就介绍其 中几种具有发展前景的天然色素的生产技术。 2 1 1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 新型物质分离、 精制技术 。 目前在 超临界 流体萃 取 ( S F E ) 技术 中使用最普遍的溶剂是 C O 2 。它兼备有气 体低粘度、 高扩散和流体的高密度、 高溶解度两方面的 特点 g 。由于超临界 C o2 提取工艺简单 , 能耗低 , 萃取 剂便宜, 提取的产品具有纯度高 、 溶剂残留少 , 无毒副 作用等优点 ,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贵州五倍子发 展有限公司就是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以辣椒干为 原料, 生产出辣椒红色素的。其性状为深红色液体 , 主 要成分是辣椒红素及辣椒 玉红素; 该产品广泛应用 于 焙烤食品、 调味品、 榨菜、 罐头以及糖果、 化妆 品等 , 具 有流动性好 , 溶解性强, 色泽鲜艳 、 着色力强等优点 , 是 理想的天然着色剂。超临界 C O 。 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 新型的绿色分离技术 , 但是设备投资高和能耗高导致 的高成本 , 限制了该技术 的工业应用 。 2 1 2 微波萃取法 微波萃取是指在密闭容器中用微波加热样品及有机 溶剂, 将待测物质组分从样品基体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方法。 其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多种样品组分的萃取, 具有溶剂用量 少, 结果重现性好等优点 1 O 3 。微波萃取克服了超临界萃取 和溶剂萃取方法的缺陷, 既降低了操作费用, 又符合环境保 护的要求, 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应用潜力。陈 栓虎等人口 利用微波萃取法萃取了柿子中的红色素, 具有 时间短, 提取率高的优点。该色素属多酚类水溶性色素, 对 光、 热稳定性好、 安全性高, 对大多数食品添加剂影响不大, 是一种很有开发前景的食用色素新品种。王伟华等人 1 幻 研究出了利用微波萃取番茄红素的最佳工艺条件, 使得番 茄红素的提取率达到 9 5 , 大大缩短了提取的时间。与超 临界 C 萃取法相比, 它成本低, 投资少, 提取率高。 2 1 3 微 生物发 酵法 将发酵工程技术引入天然色素的制备, 是 目前色 2 0 1 0年第 5 期 总第 3 5卷 中国调味品 CHI NA CoNDI MENT 专论综述 素制造研究的一大重点 。由于植物的生长种植受到季 节、 气候 、 产地的限制, 价格昂贵且不稳定。用发酵法 利用普通级的原料能大量生产天然色素 , 克服以动植 物为原料生产天然色素的诸 多缺点。因此 , 采用微 生 物发酵进行大规模的天然色素生产将逐渐成为天然色 素来源的主流。在国内外 , 由微生物发酵生产天然色 素以 B _ 胡萝 b 素 、 红曲色素、 栀子蓝色素较多。章建国 等人口 妇 通过实验 , 以栀子黄提取后 的废液 为原料 , 通 过将 B 一 葡萄糖苷酶发酵和酶促反应分开的两步法制得 了栀子蓝色素。乔明武等人L l 已成功研制 出以麦麸 为基质来发酵培养红 曲并产生 次级代谢产物红 曲色 素。而王广峰 1 则 以玉米 为原料 , 采 用红曲霉菌 , 通 过液体深层发酵 同样培养 出红曲色素。 2 1 4酶 反应 法 通过酶反应产生所需要 的颜色 , 如栀子果实用水 提取出的黄色素, 食 品加工中经酶处理产生栀子蓝色 素、 红色素 。余清 1 等人 在传统溶剂 提取的基础上 , 研究了外加纤维素酶及果胶酶 提取 乌饭树叶中的色 素, 色素的提取率比用传统 的方法提取的提取率提高 了 1 3 2 。连喜军等人 1 利用酶解法将紫甘薯 中的 色素分解 , 最后得到紫甘薯色素 。吴素萍 1 。 通过在试 验 中添加淀粉酶, 提取出长枣 中的红色素。 此外 , 利用酶催化分解作用, 可将杂质通过酶反应除 去, 起到精制作用。如蚕纱提取叶绿素, 利用酶精制方法 可除去令人不愉快的气味, 得到优质的叶绿素D g 。 2 2天然 色素 功 能性研 究 现在有很多功能性色素正在开发中, 目前国外使 用的这类天然食用色素 已有 十几个品种 , 其中包括姜 黄、 虾红素 、 B 一 胡萝 卜 素和螺旋藻等。番茄红素对预防 前 列 腺 癌、 结 肠 癌 和 子宫 癌 等 具 有 显著 的相 关 作 用 2 。 。 。葛尧 等人 2 妇 从茶 叶 中浸提 出茶 色素 , 它是 一种 天然色素 , 具有清除 自由基和抗氧化 、 防癌抗癌、 防紫 外线照射 、 抗动脉粥样硬化、 抗龋齿等多种药理功能。 向智男 2 等人从玉米蛋白干粉 中浸提玉米黄质 , 它是 一 种新型的油溶性天然功能性色素 , 具有保护视觉 、 减 少心血管疾病 , 增强免疫功能等功效。 3 食用合成色 素的研 究进展 近几年来,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 , 对食 品中的 合成色素的使用越来越关注。因此, 研究工作者对食 品中人工合成色素的分析研究 日益增 多, 各种现代的 仪器分析方法在食品添加剂 的分析中得 到充分体现。 目前测定食用合成色素除了国家标准规定的高效液相 色谱法( HP L C ) 、 薄层色谱法 ( T L C ) 外 , 尚有卡尔曼滤 波光度分析法、 导数光度法 、 示波极谱法等。 3 1 高校液相色谱 HP L C是利用聚酰胺吸附或液一液分配法提取食品 中添加的合成色素制成水溶液后, 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 进行反向色谱分离, 根据保 留时间定性、 峰面积定量的方 法。HP L C对食用合成色素最小检出量可达 n g的水平。 陈夏芳等口 。 人用乙醇氨水溶剂提取色素, 溶液经超声振 荡、 过滤, 采用 C 1 8 ( 2 5 0 n mX4 6 n n l , 5 ) 为色谱柱, 乙酸铵 和甲醇为流动相, 在2 5 4 n n l 检测波长下检测 出肉制品中 人工合成色素。HP L C法所用仪器设备 比较 昂贵, 工作 条件要求比较高, 在一些基层单位不容易普及推广, 但该 法对色素分析具有干扰小、 测定快速、 准确、 简便的特点, 是色素现代分析仪器分析测定的发展趋势。 3 2 薄 层色谱 法 T L C法是利用水溶性酸性合成色素在酸性条件下被 聚酰胺吸附、 在碱性条件下被解吸的性质, 将合成色素从 食品中提出, 再用纸色谱或薄层色谱法进行分离, 并与标 准进行比较的定性、 定量的方法。薄层色谱由于对被分 离物质的性质没有限制, 可同时进行多个样品的分离, 并 可重复测定, 可以扫描或彩色摄影永久保存; 又由于吸附 剂的高效化、 定量分析的仪器化和自动化, 提高了薄层色 谱的分辨率及重现性 , 因此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并 不能完全代替薄层色谱, 在检测食用合成色素的工作 中 薄层色谱仍是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2 。 3 3 示 波极普 法 示波极谱法是以滴汞 电极电解合成色素分析样液, 根据测量电解过程中的电流 电压特性曲线的半波电位或 扩散电流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这种方法无需对试样 进行特殊处理即可同时测定多种混合合成色素。随着科 学的发展 , 精密的检测手段 日趋完善。但是, 在食品中非 法加入合成色素现象 日益增多的今天, 如果将可疑食品 送交实验室进行分析, 将失去对这些食品监督管理的最 好时机。因此, 亟待研究开发一些快速的、 准确可靠的、 适用于现场定性分析的检测方法 , 为控制非法添加合成 色素的食品流入销售市场提供有效的检测手段。 4 我国食用色素发展 中存在的问题 4 1 天然色素的稳定性问题 天然食用色素化学结构大多含有不饱和双键及其它 可氧化基团, 在空气中氧的作用下会发生氧化作用而造 一 37 2 0 1 0年第 5 期 总第 3 5卷 中国调味品 CHI N A C oNDI MEN T 专论综述 成褪色; 天然色素对光、 热、 金属等因素也非常敏感, 稳定 性较差。例如多数的天然色素在紫外光照射下都会发生 褪色, 有的甚至放在室内受散射光照射也会褪色。吴永 兰 2 5 研究表明甜椒红色素在 日光照射下颜色越来越浅。 邱伟芬 2 等研究表明番茄红素在室内的散射光下 8 天后 全部褪色, 而在 日光直接照射下 8 h颜色就全部损失。不 同金属离子对天然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不同, 有的可以使 色素褪色, 但有的反而可以起到稳定色素的作用。因此, 在实际应用中对不同金属离子要区别对待。 4 2 天然 色素 着色 力差 相对于合成色素绝大多数天然色素着色力较差 , 着色不均匀 。若着色力强, 天然色素使用量小而色泽 不褪 , 反之则需要量大而且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褪色。 4 3 天然色素对 p H 值变化敏感 天然色素对 p H 值变化敏感, 色调会随之发生很大 变化。例如花青素类物质的颜色随 p H值的变化而改变, p H1 1时呈蓝 色 2 。黑莓红色素对酸碱极为敏感, 在 p H 4 0以下呈鲜 艳的红色, 而随着 p H值的增加, 颜色逐渐褪去 。 4 4 天然色素应用范围窄 天然色素种类繁多, 按来源不同可分为植物色素、 动物色素、 微生物色素三大类。而按照化学结构的差 异则可分为四吡咯类色素、 类胡萝 卜素、 花青类色素、 黄酮类色素、 醌类 色素、 其它色素 以及单 宁等 2 。天 然色素因其来源或化学结构差异导致其性质复杂 , 单 种天然色素相对于合成色素其应用范围比较窄小。 4 5 天然色素综合利用问题 天然食用色素的成本较高, 必须综合利用, 降低成 本。在天然色素的生产上, 原料上应当走综合利用、 变废 为宝的道路。许多天然色素原料是野生植物、 农作物副 产品或废弃物, 例如用高粱壳生产高粱红, 用葡萄皮生产 葡萄皮色素等。此外, 适当运用如超临界萃取技术、 膜技 术和酶技术等高科技手段, 都可以产生显著的效益。 4 6 合成 色素 的安全 性问题 食用色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食 品添加剂 , 但绝大 多数合成色素主要成分是偶氮化合物 , 如苋菜红、 胭脂 红、 日落黄、 新红、 柠檬黄等, 系萘胺、 硝酸、 磺基 、 萘、 萘 酚、 对氨基苯 磺酸等 化合而成 。在 体 内经代 谢生成 J 3 一 萘酚、 a 一 氨基一 1 一 萘酚等具有强烈致癌性 的物质。此 外 , 产品中还可能混入色素中间体 , 或产 生有毒 副产 物, 如苯酚、 苯胺等, 对健康影响也极大。因此 , 今后的 研究重点是如何提高合成色素的安全性。 一 3 8 5 针对食 用色 素工 业现 存 的问题所 提 出 的对 策 5 1 稳定化 技术 5 1 1 稳定 剂 的应 用 稳定剂主要是保护天然色素在加工 、 储藏等过程 中延缓褪色 , 延长天然色素贮存期 , 提高 天然色素耐 热 、 耐光性。常用的色素稳定剂有抗氧 化剂 ( 抗坏血 酸、 茶多酚等) 和有机酸( 苹 果酸、 丁二酸 、 阿魏酸等) 等。目前研究较多的抗氧化剂有黄酮类和单宁类化合 物 , 它们对多种类胡萝 卜 素 、 花青素类色素、 酮类色素 等有明显的稳定作用 。 5 1 2 微胶囊技术的应用 微胶囊是指具有聚合物壁壳 的微型容器或包埋 物 , 可将固体 、 液体或气体物质包埋 、 封存 , 使被包裹的 物料与不适宜的外界环境相隔绝 , 只在一定条件下才 可将所包裹材料释放出来。微胶囊技术应用在色素稳 定中的主要优点有 : 可以提高色素的溶解性; 有效地减 少外界环境对色素的影响 ; 减少色素向环境的扩散; 掩 蔽某些色素的异味。这些优点有利于提高天然色素的 稳定性, 拓展天然色素的应用范围。 5 1 3 利用互补特性改善色素稳定性 相同的条件下, 不同色素不稳定性的表现方式有很 大的差异, 可以利用色素的这些差异, 综合加以利用, 改 善色素的稳定性。可利用脂肪族天然色素与芳香族天然 色素的互补特性, 能协调改善二者的稳定性并扩大其使 用范围。例如栀子黄色素与红花黄色素有诸多生理活 性, 前者为脂肪族天然色素, 其稳定性主要受光照、 氧化、 介质极性改变的影响 , 表现 为褪色 ; 后者 为芳香族 天然色 素, 其稳定性主要受 p H值, 金属离子的影响而变色。 5 1 4 消除 金属离 子的影 响 金属离子( 特别是 F e 计、 S n 。 等) 对很多天然色素 的稳定性有影响, 因此在天然色素的生产 、 贮藏和使用 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使用金属容器 , 所用的水应进行离 子交换处理, 或者加入金属离子掩蔽剂 , 乔华 实验 3 叩 表明 E D TA可以消除 F e 。 对葡萄皮色素的影响。 5 1 5 色素分子的改造与修饰 通过改造天然色素分子的结构,以获得新的色调或 改善色素的稳定性、 溶解性、 着色力, 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5 2 天然 色素综合 利用 问题 的对 策 利用丰富的辣椒资源, 采用超临界 C 0 2萃取技术提 取天然辣椒红色素, 同时生产辣椒精、 辣椒碱和辣椒籽 2 0 1 0年第 5期 总第 3 5 卷 中国调味品 C HI NA C ONDI MENT 专论综述 油 , 国内已开 发成 功 , 经济 效益 显著 。另 一方 面 , 还可 以 开发各种剂型, 如水溶性、 油溶性及乳化剂等新剂型, 开 发产品并开发各种调配产品,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5 3 合成色素 的安全性问题对策 现已研究出一类新的不被人体吸收的聚合色素 , 其原理为: 人体对物质的吸收在分子量上有一定限制, 如分 子量 大 于 1 0 0 0时 , 无 法 被肠 道 吸 收 而 直接 排 出 , 这样不会或大大降低其对人体的危害。美国 D y n a p o l 公司已制得 4种此类色素 , 这些色素色泽稳定, 经同位 素标记试验证实几乎不被人体吸收 , 而且分别具有类 似苋菜红和柠檬黄 的光谱特征, 其性能类似于对应 的 水溶性合成色素 , 且更稳定 3 。 6 结语 天然食用色素原料资源广泛 , 色调五光十色 , 如何 选择那些资源丰富、 成本低廉、 色素稳定、 色调艳丽 、 无 毒无害、 市场需求 的品种 , 是科研人 员面临的迫切任 务。利用新的资源提取新的色素 品种 , 开发高效经济 的天然色素提取分 离技术 , 提高现 有天然色素对光 、 热 、 p H、 金 属 离子 的稳 定 性 等方 面 均 需 要 大量 研 究 工 作。而对合成色素而言 , 开发一些快 速的、 准确可靠 的、 适用于现场定性分析 的检测方法 以及如何提高合 成色素的安全性 , 成为了今后 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 1 李 崇 瑛 , 王 安 , 杨 涛 , 等 食 用天 然 色 紊 的 纯化 与 研 究 进 展 J 中国调味品 , 2 0 0 7 ( 9 ) : 1 8 3 8 2 尤 新 2 O 0 7 年 食 品添 加 剂发 展 回顾 J 食 品工 业 科技 , 2 0 0 8 ( 3 ): 1 3 1 8 3 董桂彬 食用合成色素将越来越安全 J 食 品安全导刊, 2 0 0 8 ( 5 ): 6 4 6 5 4 欧 阳杰 , 赵 佳丽 , 陈旭华 天然 食用色 素的稳定 化技术研 究 进展口 食 品科技 , 2 0 0 6 ( 8 ) : 1 8 2 1 8 4 5 许友 姣 , 刘洋 , 陆 利霞 , 等 新 天然 色素 的研究 进展 J 食 品研究与 开发 , 2 0 0 9 , 3 0 ( 1 ) : 1 6 5 1 6 9 6 高 彦祥 , 许正虹 食用天然色 素安 全性研究进展 J 食 品科 学 , 2 0 0 5 ( 2 6 ) : 1 5 8 1 6 2 7 王向东, 赵 良忠 食品生物技术 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 社 , 2 0 0 7 : 2 2 0 2 2 1 8 曹 雁平 我 国天 然食 用色素研究现状 J 食 品与发酵工业 , 2 0 0 7, 3 3 ( 1 ): 8 O 一 8 4 9 Ha wt h o r n e S B, Mi l l e r D JD i r e c t C o mp a r i s o n o f S o x h l e t a n d L o w a n d - Hi g h Te mp e r a t u r e S u p e r e r i t i e a l C Ex t r a c t i o n Effi e i e n c i e s f o r Ga n i e s f r o m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o l i d s J An a l C h e m, 1 9 9 4 , 6 6 ( 2 2 ) : 4 0 0 5 4 0 1 2 1 O 郭风华 , 王慧 天然色素 的提取 和应用研 究 J 山东食 品 发酵 , 2 0 0 8 ( 1 ) : 2 7 - 3 0 1 1 陈 栓虎 。 王翠 玲 , 石梅 , 等 柿子红色素 的提 取及稳定性 研 究 J 西北 大学 学报( 自然科版) , 2 0 0 4 。 3 4 ( 6 ) : 6 7 7 6 7 9 1 2 王伟华 , 于国萍 , 张立冬 番茄红 素微 波萃取 工艺 条件 的 研究 J 东北农 业大学学报 , 2 0 0 4 , 3 5 ( 5 ) : 5 6 4 5 6 7 1 3 章建 国 , 余 顺火 , 李先祥 两步法 生产 栀子蓝 色素 工艺 条 件的研究 J 食品科学 , 2 0 0 8 , 2 9 ( 1 1 ) : 1 8 6 1 8 8 1 4 乔 明武 , 田洁 , 王 慧荣 红 曲发酵 麦麸 提取红 曲 色素 的初 步研究 J 农产品加工业 , 2 0 0 8 ( 6 ) : 3 2 3 4 1 5 王峰 红 曲色素 液体 深层 发 酵 工艺 研究 J 食 品 科技 , 2 0 0 7 ( 1 0 ) : 5 7 - 5 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