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法高产辅酶Q10的研究进展.pdf_第1页
微生物法高产辅酶Q10的研究进展.pdf_第2页
微生物法高产辅酶Q10的研究进展.pdf_第3页
微生物法高产辅酶Q10的研究进展.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述与专论 生物技术通报 B l o T E c H N o L o G YB U L L E T I N 2 0 0 9 年第2 期 微生物法高产辅酶Q 。o 的研究进展 李焱生方建军钟卫鸿 ( 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杭州3 1 0 0 3 2 ) 摘要:辅酶Q ,。是呼吸链上的一种电子传递体,具有抗氧化功能。微生物法生产辅酶Q ,。具有产物活性高、原料 成本低并可以通过规模放大提高生产能力等优点。综述了微生物法生产辅酶q 。的生产茵种,以及能够提高辅酶Q 。产 量的各种不同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抗氧化辅酶Q 。电子传递体发酵呼吸链 A d v a n c ei nH i g h p r o d u c t i o no fC o e n z y m eQ 1 0 b yM i c r o o r g a n i s m s L iY a n s h e n g F a n gJ i a n j u nZ h o n gW e i h o n g ( C o e g eo f 历。地咖缸刎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E n g i n e e r i n g ,Z h e j i a n gU n i v e r s i t yo fT e c h n o l o g y ,H a n g z h o u3 1 0 0 3 2 ) A b s t r a c t : C o e n z y m eQ l o ( C o Q l o ) a sa ne l e c t r o na R T i e ri nt h er e s p i r a t i o nc h 血- iw i d la n t i o x i d a n ta c t i v i t y ,h a s e x t e n d e dt Ow i d ea p p h c a t i o mi nt h ef i e l d ss u c h 笛m e d i c i n e ,c o s m e t i ca n dh e a l t hp r o d u c t s T h ep r o d u c t i o no fC o e n z y m e Q 1 0b ym i c r o b i a lf e r m e n t a t i o nf e a t a r e sI l i j g I la c t i v i t ya n dl o wC O S t T h ey i e l do fC o Q ,oc a nb ei n c r e a s e db yf e r m e n t a t i o n s c a l e - u p T b A sp a p e rr e v i e w e d S e V e r a lk i n d so fm i c r o o r g a n i s m st h a th a v e b e e nu s e dt O p r o d u c eC o e n z y m eQ 1 0a n d v a r i o u ss 订a t e 百e st Oi m p r o v et h eC o Q l op r o d u c t i o ni nm i c r o b e s K e yw o r d s : A n t i o x i d a n tC o e n z y m eQ 1 0E l e c t r o nc a n l e rF e r m e n t a t i o n R e s p i r a t i o nc h a m 辅酶Q 是一种天然存在的脂溶性醌类化合 物,主要存在于原核生物细胞质膜和真核生物线粒 体内膜中。结构上是由苯环和长度不同的类异戊二 烯侧链两部分构成。由于不同生物中聚异戊二烯焦 磷酸合成酶的编码不同。使得不同的生物体产生的 辅酶Q 种类各不相同,如酿酒酵母、大肠杆菌、弱 氧化葡糖杆菌中主要分别为聚六。八。十异戊二烯 焦磷酸合成酶编码基因分别为i s p B ,c o q l 和d d s A ,产物分别为C o Q 。,C o Q 。和C o Q 。0 【I J 。其中C o O 。有 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C o Q 。可以作为细胞呼吸 链的一部分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I :1 ;作为一种重要 的抗氧化剂保护细胞膜中的磷脂和血清中低密度 脂蛋白免遭脂质过氧化损伤。最近有研究表明 C o Q 。还可以保护线粒体膜蛋白以及D N A 免受自 由基的氧化损伤例;另外,C o Q m 还可以参与基因的 表达调控【4 1 。这些重要的生理功能使得C o Q 。颇受 国内学者的关注,同时也使得C o Q 。的市场需求不 段增加,所以提高C o Q 。的产量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生产C o Q 。有3 种方法:动植物组织提取 法、微生物发酵法和化学合成法。目前国内主要采 取动植物组织提取法。国外多采用微生物发酵法 生产C o Q 舯微生物法生产C o Q ,。具有经济、不受原 料的限制、易大规模生产、分离纯化、产品活性好 等特点,因此颇受研究者的青睐。但是由于受菌 种、发酵工艺以及下游提取的工艺的限制,微生物 法生产得到的C o Q 帕的产量不高,目前还无法满足 工业化生产的要求。通过诱变育种、构建工程菌、 优化发酵工艺、优化提取纯化工艺等策略,能最大 限度地提高C o Q m 的产量,有望实现C o Q 的工业 化生产。 收稿日期:2 0 0 8 - 0 7 2 3 基金项目:浙江省生物化工重中之重学科开放基金 作者简介:李焱生( 1 9 8 6 一) ,男,江两九江人,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应用微生物学与基因工程;E m a i l :l i h u i y a 0 1 9 8 6 1 6 3 咖 通讯作者:钟卫鸿,T e l :0 5 7 1 8 8 3 2 0 6 5 8 ,E m a i l :w h z h o n g z j u t e d u c n 万方数据 6 0 生物技术通报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B u l l e t i n2 0 0 9 年第2 期 l C o Q ,。的生产菌种 能够产C o Q m 的微生物种类较多,真核和原核 微生物都能够作为C o Q 。的生产菌种。所涉及的微 生物超过3 4 个属,包括假单胞菌属( P s e u d om o n a $ 傩r 撕删口) 、土壤杆菌属( A g r o b a c t e r i u ms p ) 、氧化 葡糖杆菌属( G l u c o n o b a c t e ro x y d a n s ) 、英膜红细菌属 ( R c a p s u l a t u s ) 、浑球红细菌属( R s p h a e r o i d e s ) 、脱氮 副球菌属( P a r a c o c l 2 3d e n i t n f w a n s ) 、热带假丝酵母属 ( C a n d i d at r o p i c a l i s ) 和脱氮假单孢菌属( P a r a c o c c u s d e n i t r i f i c a 珊) 等。这些菌种都可以直接从自然界中 筛选得到,但不同菌种的C o Q m 产量相差较大。 Y o s h i d a 等1 5 1 通过摇床培养试验鉴定了3 4 株细菌菌 株产C o Q 。的情况,其中2 9 株可以产C o Q m ,并且 A t u m e f a c i e n sK Y 一3 0 8 5 A r a d i o b a c t e rK Y 一3 0 8 6 和 R s p h a e r o i d e sK Y 4 11 3 所产的C o Q I o 超过6 0m g L 。 2 提高C o Q ,。产量的基本方法 影响C o Q 。产量的因素较多,一般从自然界中 筛选到的野生型菌种产量都比较低不能满足生产 的需要。通常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对原始菌株进行遗 传改造,突破微生物自身的代谢调控机制,从而提 高微生物的产量。例如通过选育具有结构类似物抗 性、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或将某些关键酶基因进行克 隆,构建目的工程菌株。再通过进一步优化生产菌 种的发酵工艺从而极大地提高原始菌种C o Q 。的产 量。 2 1 传统诱变育种 使用诱变手段对野生型菌株进行基因突变,再 通过适当的筛选方法。得到产量显著提高或者发酵 特性显著改善的突变株如营养缺陷型或抗结构类 似物突变株等。 Y o s h i d a t 5 1 发现与R s p h a e r o i d e sK Y 4 11 3 相比 用A t u m e f a c i e n sK Y 一3 0 8 5 作为C o Q l 0 的生产菌株 有很多不足如菌落光滑不易收集菌体发酵液的 黏度大,C o Q 。产量低。以N T G 为诱变剂,A t u 附f a c i e n sK Y 3 Q 8 5 为出发菌株。筛选到了一株菌落粗糙 的突变株A t u m e f a c i e n sA 9 ,且该突变株的培养液 黏度得到显著改善。再以A t u m e f a c i e n sA 9 为出发 菌株经过诱变。用乙硫氨基酪酸、道诺霉素、维生素 K 3 以及X g a J 作为筛选压力筛选到了一系列结构 类似物抗性突变株A t u m e f a c i e n sM 3 7 ,O 一1 3 ,A J 2 4 ,A P 3 7 和A U 一5 5 ,C o Q l 0 的产量较原始菌株A 。 t u m e f a c i e n sK Y - 3 0 8 5 均有提高。 戚薇等【6 1 以土壤杆菌( Ag r o b a c t e r i u ms p ) T L Y 2 4 为出发菌株,采用7 0 致死剂量的N T G 进行诱变 处理,筛选抗C o Q 。结构类似物维生素K 3 突 变株,定向选育到了2 株C o Q 。高产突变株土壤杆 菌R 2 1 2 2 和R 2 0 1 5 。其摇瓶发酵7 2h ,C o Q 。产量分 别为5 7 3m gL J 和5 9 9m gL ,较出发菌株提高 了3 5 7 和4 1 6 。 潘春梅等f 7 1 以放射型根瘤菌( R h i z o b i u mr a d i o b a c t e r ) W S H 2 6 0 为出发菌株。选择U V 射线和亚硝基 胍作为诱变剂,在筛选获得放线菌素D 抗性突变 株的基础上,进一步诱变处理。分别获得了放线菌 素D 和L 一乙基硫氨酸双抗性突变株、放线菌素D 和维生素K 3 双抗性突变株,以及抗放线菌素D 和 X g a l 利用能力提高的突变株。与出发菌株相比,突 变株C o Q 。的产量提高幅度达2 5 一3 7 。其中一株 放线菌素D 和L 乙基硫氨酸双抗性突变株W S H 2 E 2 5 ,胞内C o Q ,。含量和C o Q 。o 总产量分别达到2 8 6 m g ( D C W ) 9 1 和4 0 m gL _ 1 ,均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 7 。 此外,芳香族氨基酸的结构类似物以及呼吸抑 制剂也可以作为选择压力从突变库中筛选出C o Q m 产量提高的正突变株I s I 。C h o i 等【8 】考察了溶氧水平、 叠氮化物、二硝基酚以及过氧化氢对A t u m e f a c i e n s A T C C 4 4 5 2 胞内C o Q 。o 含量的影响。试验发现当限 制溶氧水平或者添加电子流抑制剂时均能提高胞 内C o Q l o 含量。 2 2 代谢工程育种 代谢工程即利用重组D N A 技术通过改变细胞 内有关的酶活、酶量和输送体系、调节功能改变细 胞的遗传特性以改进微生物某些代谢活性最大限 度地提高目的产物产率的一门技术I 引。代谢工程研 究通常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对细胞体系进行系统 分析。主要表现为对细胞代谢流代谢网络及代谢 控制分析;另一部分是根据分析结果对目的菌株进 行遗传改造,改变代谢流向,开辟新的代谢途径,构 建可用于工业生产的优良菌株 1 0 1 。 代谢流量分析( M e t a b o l i cF l 【A n a l y s i s ,M F A ) 是 通过对生物体内代谢流的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的了 解,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计算流经各种代谢途径的 万方数据 2 0 0 9 年第2 期 李焱生等:微生物法高产辅酶Q 。o 的研究进展6 1 相关代谢物质流量的技术【1 1 1 。吴祖芳等 t 2 】分析了放 射型根瘤菌( R r a d i o b a c t e r ) W S H 2 6 0 1 生物合成辅 酶Q 。的代谢途径网络并在溶氧条件改变,向培 养基中添加玉米浆条件下对C o Q m 发酵细胞内代谢 途径流量变化作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C o Q 。的生 物合成更大程度地取决于C o Q 。生物合成途径中催 化D P P 的合成和4 羟基苯甲酸( P H B ) 与D P P 的缩 合反应的两种关键酶的活性。 C o Q m 的生物合成途径中有两个很重要的关键 酶:4 羟基苯甲酸聚异戊二烯焦磷酸转移酶和聚 十戊二烯焦磷酸合成酶。这两种酶在不同的微生物 中由不同的基因编码。 4 羟基苯甲酸一聚异戊二烯焦磷酸转移酶催化 P H B 与P P P 的缩合反应,这是辅酶Q 生物合成途 径中的限速步骤。该酶对P P P 的专一性不强,在大 肠杆菌中由u b iA 编码。将u b iA 基因置于光合细 菌启动子的控制之下可以实现在光合细菌中的大 量表达。由于曲iA 基因表达产物取代或增强了光 合细菌内源性的4 羟苯甲酸聚异戊二烯焦磷酸转 移酶的活性,使重组光合细菌合成C o Q 帕的能力大 幅度提升【玎J 。 聚十戊二烯焦磷酸合成酶催化F P P 与若干 I P P 缩合成一定链长的P P P ,并控制着聚异戊二烯 侧链的长度。因此决定了辅酶Q 的种类。J u n g K u l L e e 等【1 4 l 将从A t u m e f a c i e n s 中分离到的编码聚十 戊二烯焦磷酸合成酶的基因d p s 克隆到大肠杆菌 中,发现含有出p 基因的E c o l i 除了产辅酶Q 8 以外 还产生了C o Q 帕,当d s p 基因发生突变后重组E c o l i 丧失了合成C o Q l o 的能力。T a k a h a s h i 等1 1 5 1 将来自P d e n t r f i c a n s 的聚十戊二烯焦磷酸合成酶克隆到E c o l i 中,重组E c o l i 不仅能够合成C o Q l 0 ,而且C o Q l o 的合成水平大于C o Q 。 另外,将C o Q 。合成途径中的多个酶基因同时 克隆到受体细胞中,可以强化C o Q 。生物合成的代 谢流,使得受体细胞合成C o Q 。的能力得到增强。 Z h a n g 等【怕】将来自A t u m e f a c i e n s 的咖s 基因分别与 来自酿酒酵母的c o q 2 ,来自S p o m b e 的p p t l 基因 以及来自E c o l i 的曲认、如i C 基因组成由单一启 动子控制的重组质粒,转化到A t u m e f a c i e n s 中,得 到含有4 种重组质粒的转化子( p B I V d p s ,p B I V d p s q ,p B I V d p s p 以及p B I V d p s c a ) 。试验发现含有 p B I V d p s c a 的重组A t u m e f a c i e n sC o Q l o 的产量较其 他重组子和非重组子都要高。在微氧补料分批发酵 时,含有p B I V d p s c a 的重组A t u m e f a c i e n sC o Q l o 含 量达到了3 0 8m gL ,较非重组A t u m e f a c i e n sC o Q l o 的产量和产率分别提高了8 8 9 和7 7 7 。 Z a h i r i 等1 1 7 1 将A t u m 皇f a c i e n s 的d d s A 基因引入 E c o l i 中,得到的重组Ec o l i 在初始p H 为7 0 的 2 Y T G 培养基上培养,C o Q o 的产量可以达到4 7 0m g ( D C W ) g 。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代谢工程的手段将 外源的M V A 途径引入大肠杆菌中使得C o Q ,。的产 量迸一步提高到l7 0 6 8 6m g ( D C W ) g 一。 Z h u 等【1 8 1 将参与辅酶Q 生物合成的各种酶基 因( u b i A C ,u b i B ,u b i G ,u b 珊和函p B ) 引人大肠杆菌, 使得重组大肠杆菌中辅酶Q 的产量是野生型细胞 的3 倍。 2 3 发酵条件的优化 生产菌种只有在最优的发酵工艺条件才发挥 其高产的潜能因此对生产菌种的发酵工艺的优化 也是实现高产的一条重要的手段。发酵工艺的优化 主要包括对产C o Q 。o 发酵培养基、培养条件以及培 养模式的优化三个方面。 H a 等【1 9 】对A t u m e f a c i e n sK C C M1 0 4 1 3 产辅酶 Q 。的培养条件进行的优化,发现在诸多影响因素 中,p H 和溶解氧是影响辅酶Q 。产量最关键的因 素。 W u 等f 加1 发现溶解氧的浓度对R r a d i o b a c t e rW S H 2 6 0 1 有较大的影响,只有当溶解氧的浓度适度 时( 4 0 ) 能够获得较高的C o Q m 含量和浓度,分别 能达到1 9 lm g ( D C W ) g 一和3 2 1m gL 。并在此基 础上采用了一种新的溶解氧控制的补料策略。从而 提高了R r a d i o b a c t e rW S H 2 6 0 l 的生长速度和C o Q l o 的产量。 H a 等【2 1 1 发现蔗糖的浓度对A t u m e f a c i e n sK C C M1 0 4 1 3 产辅酶Q 。有影响。在连续补料分批培养 过程中,当蔗糖的浓度从1 0gL 。1 增加到4 0gL - 时,细胞干重、辅酶Q 。的产率以及产量都会增加。 当使用恒定p H 控制的补料分批发酵模式时有利 于碳源浓度和渗透压保持在最低水平,使得C o Q m 的比产率,产量以及产率均有较大的提高,而且恒 万方数据 6 2生物技术通报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B u l l e t i n 2 0 0 9 年第2 期 定p H 控制的补料分批发酵模式易于放大。 P a r k 等l 笠】比较了含有来自G s u b o x y d a n s 聚十 戊二烯焦磷酸合成酶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在分批 以及补料分批培养两种培养模式下产C o Q 。的情 况。试验结果表明重组大肠杆菌在补料分批培养时 能够获得较高的细胞密度。C o Q m 的产量较分批培 养要高。 辅酶Q ,。生物合成过程中需要很多前体物质, 比如供给侧链合成的前体茄尼醇以及供给醌环合 成的前体羟基苯甲酸和C o Q 。人为地在发酵培养 基中添加这些前体物也可以提高C o Q 。的产量。刘 萍等【1 通过研究发现向培养中添加茄尼醇、羟基苯 甲酸以及C o Q 。,C o Q ,。的产量均有提高,单独添加茄 尼醇,粟酒裂殖酵母的C o Q ,。能达到最大产量为 3 3 1m gL I ,比对照样品增加了9 1 。任何两种前 体物质共同添加都要比单独添加茄尼醇时产量低 茄尼醇和C o Q 。共同添加时,单位细胞胞外C o Q ,。的 产量达到最高( 1 3 5m gg - 1 ) ,比对照样品增加了 1 1 7 。 3 结论与展望 尽管通过诱变的方法获得了一系列产量提高 的突变株。但是这种方法缺乏定向性,需要设计合 适的筛子以提高筛选效率。突变株体内遗传物质结 构的改变往往使得突变株的生长受到影响。另外 能够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的突变株不一定就是 正突变株所以需要采用高通量筛选策略来快速高 效地从突变库中筛选出产量显著提高的正突变株。 与诱变不同的是代谢工程可以对特定的生化 途径进行定向的遗传修饰。由于大肠杆菌遗传背景 的较为清楚,遗传修饰较容易以及易于大规模发酵 生产等原因,使得利用代谢工程手段对辅酶Q ,。生 物合成途径进行遗传修饰和改造的研究主要集中 在大肠杆菌中。但是E c o l i 代谢工程菌的C o Q ,。产 量有限,还不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在构建工 程菌时,有许多重要的问题有待于解决,比如重组 大肠杆菌中C o Q 。的产量是否只受代谢流量的严格 限制。或是还有其他目前没有发现的生理因素的限 制。这就需要对C o Q 。生物合成的代谢调控机制和 代谢瓶颈做全面系统地研究。 最后,对C o Q 。o 下游提取、纯化工艺及其分析检 测技术进行研究,可能寻找新的最优纯化工序和高 灵敏度的检测手段,进一步提高辅酶Q 。o 产量。 参考文献 1 M e g a n a t h a nR F E M SM i c r o b i o l o g yL e t t e r s 。2 0 0 1 ,2 0 3 :1 3 1 - 1 3 9 2M a k o t o ,K a w a m u k a i J o u r n a lo fB i o s c i e n e ea n dB i o e n g i n e e r i n g , 2 0 0 2 ,9 4 ( 6 ) :5 1 l 一5 1 7 3 E m s t e rL D a l l n e rG B i o c h i m i e ae tB i o p h y s i c aA c t a ,1 9 9 5 ,1 2 7 1 : 1 9 5 2 0 4 4G r o n e b e r gD A e ta 1 1 1 h e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J o u r n a lo fB i o c h e m i s t r y C e l lB i o l o g y ,2 0 0 5 ,3 7 :1 2 0 8 - 1 2 1 8 5H a j i m eY o s h i d a JG e nA p p lM i e m b i o l ,1 9 9 8 ,4 4 :1 9 - 2 6 6 戚薇,李静,等E _ q k 微生物,2 0 0 7 ,3 7 ( 6 ) :1 2 1 5 7 潘春梅,李寅,堵国成,陈坚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 0 0 5 ,1 1 ( 3 ) :3 6 3 3 6 7 8C h o iG S e la 1 P r o c e s sB i o c h e m i s t r y 2 0 0 5 ,4 0 :3 2 2 5 3 2 2 9 9B a i l e yJ E S c i e n e e ,1 9 9 1 。2 5 2 ( 5 0 1 9 ) :1 6 6 8 1 6 8 1 1 0 Y a n gS T 。“uX G 。Z h a n gY L B i o p r o c e s s i n gf o rV a l u e a d d e dP r o d u e t sf r o mR e n e w o b l eR e s o u r c e s :N e wT e c h n o l o g i e s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 s E l s e v i e r ,2 0 0 6 ,7 3 1 1 8 1 1C o r m s s aS ,A o nM A ,I g l e s i a n sA A ,L l o y dD A nI n t r o d u e f i o nt oM e t a - b o h ea n dC e f i u l a rE n g i n e e r i n g S i n g a p o r e :W o r 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