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物理总复习第四章专题突破(四)天体运动中的信息题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20版高考物理总复习第四章专题突破(四)天体运动中的信息题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20版高考物理总复习第四章专题突破(四)天体运动中的信息题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20版高考物理总复习第四章专题突破(四)天体运动中的信息题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20版高考物理总复习第四章专题突破(四)天体运动中的信息题教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突破(四)天体运动中的信息题天体运动与现代科技、科学前沿结合较紧密,因此这一部分经常会出现以某些信息背景为依据来命题,这一类题目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比较不常见的物理背景或物理名词,使题目从表面上看比较困难、复杂,但去掉这些“信息”载体,从内容上看考查的仍然是开普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圆周运动规律,对于这类问题,一定要仔细审题,提取题干关键信息,建立物理模型,再利用上述规律求解例12016年2月11日,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人类首次探测到了引力波,2月16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一项新的探测引力波的“空间太极计划”,计划从2016年到2035年分四个阶段进行,将向太空发射三颗卫星探测引力波,在目前讨论的初步方案中,将采用三颗完全相同的卫星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阵列,地球恰处于三角形中心,卫星将在以地球为中心,高度约为10万千米的轨道上运行,针对确定的引力波进行探测,下列有关三颗卫星的运动描述正确的是()A三颗卫星一定是地球同步卫星B三颗卫星具有相同大小的加速度C三颗卫星线速度比月球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大且大于第一宇宙速度D若知道万有引力常量G以及三颗卫星绕地球运转周期T可估算出地球的密度【解析】同步轨道卫星的半径约为42 400千米,是个定值,而三颗卫星的半径约为10万千米,所以这三颗卫星不是地球同步卫星,故A错误;根据Gma,解得:a,由于三颗卫星到地球的距离相等,则它们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故B正确;第一宇宙速度是绕地球运动的最大速度,则三颗卫星线速度都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故C错误;若知道万有引力常量G及三颗卫星绕地球运转周期T可以求出地球的质量,但不知道地球半径,所以不能求出地球的密度,故D错误【答案】B例2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旋转(设为匀速圆周运动)时,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引力势能(引力势能实际上是卫星与地球共有的,简略地说此势能是人造卫星所具有的)设地球的质量为M,以离地无限远处时的引力势能为零,则质量为m的人造卫星在距离地心为r处时的引力势能为Ep(G为万有引力常量)(1)试证明:在大气层外任一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所具有的机械能的绝对值恰好等于其动能(2)当物体在地球表面的速度等于或大于某一速度时,物体就可以挣脱地球引力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动的人造行星,这个速度叫做第二宇宙速度,用v2表示用R表示地球的半径,M表示地球的质量,G表示万有引力常量试写出第二宇宙速度的表达式(3)设第一宇宙速度为v1,证明:v2v1.【解析】(1)设卫星在半径为r的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为v,地球的质量为M,卫星的质量为m,万有引力提供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有:G所以,人造卫星的动能:Ekmv2卫星在轨道上具有的引力势能为:Ep所以卫星具有的机械能为:EEkEp所以:|E|(2)设物体在地球表面的速度为v2,当它脱离地球引力时r,此时速度为零,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v0得:v2(3)第一宇宙速度即为绕地球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故有:Gm得v1,所以有:v2v1例3如图所示是“神舟”十号宇宙飞船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出现的一幅卫星运行轨迹图,它记录了飞船在地球表面垂直投影的位置变化;图中表示在一段时间内飞船绕地球圆周飞行四圈,依次飞经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四次轨迹、,图中分别标出了各地点的经纬度(如:在轨迹通过赤道时的经度为西经157.5,绕行一圈后轨迹再次经过赤道时经度为180),若地球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恒量为G.请完成以下问题:(1)飞船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_;(2)飞船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写出分析原因及计算过程);(3)飞船运行轨道距地球表面的高度(写出计算过程用字母表示)【解析】(1)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42.4(2)飞船每运行一周,地球自转角度为180157.522.5,则神舟飞船运行的周期T243 600 s5 400 s90 min(3)由r和hrR得hR.【答案】(1)42.4(2)90 min(3)hR【归纳总结】从以上例题可以看出这类题目往往是“高起点、低落点”,除了对本章知识内容的考查,还对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物理建模能力、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一定要通过对题干信息的审读,把题目转化成常见的物理模型针对训练1如图,A为太阳系中的天王星,它绕太阳O运行的轨道视为圆时,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0,周期为T0.长期观测发现,天王星实际运动的轨道与圆轨道总有一些偏离,且每隔t0时间发生一次最大偏离,即轨道半径出现一次最大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天文学家预言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天王星外侧还存在着一颗未知的行星(假设其运动轨道与A在同一平面内,且与A的绕行方向相同),它对天王星的万有引力引起天王星轨道的偏离,由此可推测未知行星的运动轨道半径是(D)A.R0 BR0CR0 DR0【解析】依,RR0,又依题意有:1,RR0,D对21772年,法籍意大利数学家拉格朗日在论文三体问题中指出:两个质量相差悬殊的天体(如太阳和地球)所在同一平面上有5个特殊点,如图中的L1、L2、L3、L4、L5所示,人们称为拉格朗日点若飞行器位于这些点上,会在太阳与地球共同引力作用下,可以几乎不消耗燃料而保持与地球同步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北京时间2011年8月25日23时27分,“嫦娥二号”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从月球轨道出发,受控准确进入距离地球约150万公里远的拉格朗日L2点的环绕轨道若发射一颗卫星定位于拉格朗日L2点,进行深空探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该卫星绕太阳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向心加速度B该卫星绕太阳运动周期和地球公转周期相等C该卫星在L2处所受太阳和地球引力的合力比在L1处小D该卫星在L1点处于受到地球和太阳的引力的大小相等【解析】据题意知,卫星与地球同步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则卫星绕太阳运动周期和地球公转周期相等,公转半径大于地球的公转半径,根据向心加速度ar,该卫星绕太阳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向心加速度,故A错误、B正确;由题可知,卫星在L1点与L2点的周期与角速度是相等的,根据向心力的公式:Fm2r,在L1点处的半径小,所以在L1点处的合力小,C错误;该卫星在L1处所受的合力为地球和太阳对它引力的合力,合力提供向心力,不为零,地球和太阳的引力的大小不相等,D错误3(多选)如图为哈勃望远镜拍摄的银河系中被科学家称为“罗盘座T星”系统的照片,该系统是由一颗白矮星和它的类日伴星组成的双星系统,图片下面的亮点为白矮星,上面的部分为类日伴星(中央的最亮的为类似太阳的天体)由于白矮星不停地吸收由类日伴星抛出的物质致使其质量不断增加,科学家预计这颗白矮星在不到1000万年的时间内会完全“爆炸”,从而变成一颗超新星现假设类日伴星所释放的物质被白矮星全部吸收,并且两星之间的距离在一段时间内不变,两星球的总质量不变,不考虑其他星球对该“罗盘座T星”系统的作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A两星之间的万有引力不变 B两星的运动周期不变C类日伴星的轨道半径减小 D白矮星的线速度变小【解析】两星间距离在一段时间内不变,由万有引力定律可知,两星的质量总和不变而两星质量的乘积一般会变化,则万有引力会变化,故A错误;组成的双星系统的周期T相同,设白矮星与类日伴星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圆周运动的半径分别为R1和R2,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M1R1M2R2,R1R2L,可得GM1,GM2,两式相加G,白矮星与类日伴星的总质量不变,则周期T不变,B正确;又因为M1R1M2R2,则双星运行半径与质量成反比,类日伴星的质量逐渐减小,故其轨道半径增大,C错误;白矮星轨道半径减小,根据v可知,线速度减小,D正确;故选BD.4为了探索宇宙的无穷奥秘,人们进行了不懈努力,假设我们发射了一颗绕X行星表面运行的卫星,不停地向地球发射无线电波,而地球上的接收装置与卫星绕X行星的轨道平面在同一平面内,接收装置具有测量向着该装置和背离该装置的速度的功能结果发现:接收到的信号时有时无,t1时间内有信号,接着t2时间内无信号,周而复始,不断重复,且t1t2t0;接收到的速度信号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v0为已知,符号为正的表示指向接收器的速度,符号为负表示是背离接收器的速度)试根据以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