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工作者如何适应新媒体发展的需要_第1页
新闻工作者如何适应新媒体发展的需要_第2页
新闻工作者如何适应新媒体发展的需要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98(上)科技传播 106 科技传播 新闻工作者如何适应新媒体发展的需要 武 丹 中国科协信息中心,北京 100038 摘要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广泛应用,新兴媒体已成为传媒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 也为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近年来,无论世界金融环境如何变幻,中国媒体的信息化投入始 终保持相对较高的两位数增长势头。这不但说明我国传统媒体对技术的重视程度在不断加强,更反映了我国传统媒 体在经过技术建设后,信息化水平已迈上了更高的台阶。每一种技术的出现都深刻改变着世界,新媒体技术的出现 改变了施众和受众的关系,每个人都互联在媒介社会里,在全球同步的每一刻,每个人都与别人传播者和受众。然 而在新媒体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新闻工作者应当如何体现自己的价值和素养,去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和需求呢?是 继续坚持传统媒体还是完全选择新媒体? 关键词 新媒体;新闻工作者;发展;需求 How to Adapt to the New Media Development Needs for Journalists WU Dan Information Center of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100038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igital technology, network technology and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and emerging media has become the media system in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Chinese culture, but also for the greater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has breathed new vitality. In recent years, no matter how the world financial environment, Chinese media information input remain relatively high double-digit growth. This is not onl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a that the technology, emphasis on strengthening more reflects traditional media after the technical construction, the informationization level has a higher level. Each kind of technology is changing the world, new media technology and the audience was changed, everyone in the society, the Internet media in global synchronous every moment, every man with others disseminator and audience. But in the new media development by leaps and bounds, as journalists should be how to embody the value of oneself and accomplishment,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and demand? Continue to adhere to the traditional media is completely new media or choose? Keywords new media; journalists; development; needs 1 概述 1.1 何为新媒体 新媒体是什么?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 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 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 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 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简单地说,新媒体其实就是以网 络技术为中介,能够同时满足公众或用户信息需求和传播欲的 新的媒体形态。 美国连载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 传播”。 新媒体主要是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基础,以电信网络 作为运作平台的媒体形态,它包括使用有线与无线通道的传送 方式,比如互联网、手机媒体、移动电视、电子报纸等等。新 媒体的信息,主要是以声音、文字、图形、影像等复合形式呈 现的。受众接收新媒体信息,大多不受时间、地点场所的制 约,受众可以随时通过新媒体在电子信息覆盖的地方接收地球 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信息。. 2 新媒体的特点 2.1 消解传统媒体 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消解传统媒体之 间的边界,消解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 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新媒体可以与受众真正建立联系, 同时,它还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的特点。新媒体是建立在数字 信息基础上的媒体。 2.2 多点的传播状态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由一点对多点变 为多点对多点。完全个性化的信息可以同时送达几乎无数的 人,每个参与者,对内容拥有对等的和相互的控制。当传播者 想要向每个接受者交流信息时,不再受一次只能针对一人的限 制。 2.3 趋于个人化 消费者摆脱了受众的角色,开始了和媒体的互动,消费者 也可以主动发布信息,甚至可以和媒体进行互动。这意味着新 媒体是大众向分众转变的一个过程,新媒体模糊了传播者和受 众的界限,每个参与者既是受众也是传播者,既是传播者也是 受众。 09年8月上(科协).indd 1062009-8-28 15:57:03 科技传播 20098(上) 107 科技传播 2.4 个性化服务 新媒体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比如,百度、谷歌等搜索 引擎网站可以根据用户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即时需求,提供个性 化的信息服务。 2.5 提供海量信息 新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的另一个优点就是可以提供海量的 信息。但是,新媒体海量信息的背后也有“难言之隐”。首 先,海量信息,用户的时间有限,需求有限;其次,所谓的 “海量”信息其实有多半是重复的、粗制滥造的甚至是无用的 垃圾信息。 3 新媒体发展趋势 新媒体的技术支撑体系已经比较成熟,新媒体是一种传播 方式,我们不能将传播方式、载体和内容混为一谈。目前传播 内容没变,新媒体带来的只是传播方式不同。计算机成为新媒 体传播的中心环节,互联网成为基本载体,光电传导、电子纸 也日趋成熟。 使用新媒体的消费者越来越多,阅读新媒体的人数比阅读 传统出版物的人数,特别是年轻人和知识分子人群日益增长。 比如,过去人们读书、看报的时间,现在已经大量转移到网络 上。这些都说明了新媒体已经被读者、观众和听众所接受,人 们的阅读、学习习惯正在发生转变。 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正在日益丰富。互联网提供了丰富的内 容,新媒体的市场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新媒体的市场逐年扩 大,产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比如,2008北京奥运会,新媒 体首次作为奥运会独立传播机构与传统媒体一起被列入奥运会 的传播体系。奥运的巨大商机推动新媒体布局和发展,新媒体 版权保护受到重视。 从整体来看,随着传媒产业的融合,我国传媒政策也在不 断调整。这主要包括三个重点:一是要加大对党报、党刊、通 讯社、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和时政类报刊等重点新闻媒 体的扶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改 造,不断改善硬件条件,提高信息化水平和传播能力,充分发 挥舆论主阵地、主力军作用;二是按照突出重点、合理布局、 整合资源、办出特色的总体要求,加快建设一批综合实力强、 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新闻网站;三是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在信 息、人才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发展手机网站、手机报刊、IP电 视、移动数字电视、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等新兴传播载体,提 高竞争力,扩大影响力。 4 新闻工作者如何适应新媒体 4.1 新闻工作者的素养 新闻工作部门在媒介产品的生产系统中处于核心位置,这 种特殊地位赋予其从业人员多重角色,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 具备某些必要的知识与技能。编辑部门是媒介产品生产系统的 设计和决策中心。编辑的决策与设计为记者采访写作、编辑编 稿、组版或栏目编排指明了方向,确定了专业规范,进而从根 本上决定了媒介的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此外,报纸、广播、 电视和网络媒介作为大众传播媒介,首要功能是传播新闻信 息,如何选择,如何传播,新闻编辑掌握着主动权。编辑部门 还是媒介产品生产系统的指挥和调度中心。编辑部门是单个新 闻产品的加工和组装中心,编辑所从事的这种加工和组装的工 作能够提高原先稿件的质量,并且使新闻材料中潜在的价值得 到更大程度的发掘,保证了媒介产品的报道水平和产品质量。 编辑部门还是媒介产品生产系统与销售系统相互联系的重要枢 纽。 新闻作品是记者职业道德精神、新闻价值准则、思维判断 能力、爱憎感情趋向以及专业写作技巧的综合体现。 正义感。坚持真理,维护正义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责任。 在真理和正义面临威胁的时候,记者只能挺身而出,因为他们 责无旁贷。新闻记者维护正义、公平和法治的,坚持真理,维 护正义已成为新闻工作的传统,坚持正义给新闻界带来了无比 的光荣。 同情心。新闻工作者要与人民同一战线,与人民同呼吸、 共命运。同情心造就着记者敏锐的感觉,培养记者敏感度,能 够及时感受到人民的苦、乐、哀、怨。同情心代表着记者的责 任心,它关系到一个记者对新闻的敏感,关系到记者职业的实 现。 勇往直前。新闻工作室勇敢者从事的职业,而不是怯懦者 从事的职业。记者需要具有采访消息的不可动摇的信心。随时 准备遭遇拒绝、遭遇冷遇、遭遇嘲弄、遭遇威胁。记者要随时 准备牺牲自己的时间、自己的财富,包括自己的自尊心。新闻 工作者面对障碍,要有进取精神。 坚持不懈。新闻工作者面对一切问题要坚持,坚持自己的 原则,坚持自己的职业道德,没有得到最后的新闻素材决不罢 休,坚持到最后,系列的报道新闻事实。 不断质疑、不断求证。新闻工作者要做“怀疑者”,对自 己所听到的,看到得一切可能构成新闻的事情提出质疑,不要 轻信别人,不要轻信任何没有证实的信息。多问几个为什么, 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细致的思考问题,更深刻的追求 事实真相。 积累知识。面对日新月异变动着的社会环境,新闻工作者 要通过努力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眼界,活跃思维,提 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更准确的识别新闻,判断新闻,描述 新闻。 勤于思考。新闻工作者对任何事物都要追问。要多角度的 思考问题,洞察新闻背后的复杂关系、新闻波及的社会影响、 新闻发展的趋势走向,要有研究能力,特别要对突然呈现于眼 前的事物进行深刻的研究。 为社会担负责任。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的创始人沃尔特 威廉起草的报人守则向世人宣称:“新闻工作是神圣的事 业”。他提出了新闻工作基本的道德规范:为公众服务目的, 客观公正的态度,求真务实的精神,超然独立的地位,廉洁不 贪的品格。 新闻工作者具备了以上职业素质,才能够真正的体会新闻 事业,才能够真正的适应新闻事业的发展。 4.2 对新闻工作者的需求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壮大,对于新闻工作者的需求也在 不断的提高。新闻工作者除了要具备应有的素养之外,还应该 具备适应新媒体的新素质,适应新闻业的发展。 首先,开拓与创新都是适应新媒体的前提,新媒体在不断 创新与开拓中,新闻工作者要不断追求着,要不断进取。开拓 是空间的拓展,是潜在能量的释放,是把可能转变为现实的过 程。那么,要想谋取更大的发展,则必须具有披荆斩棘的开拓 精神了。 对于新闻工作者创新更多的是一种精神,而不是一种工作 的常态。然而,事物都是辨证的。创新的成本、条件和风险虽 然很高,但是创新一旦成功,效益也非同寻常。任何企业或个 人,如果有创新的机会和成功的可能,绝对不要丧失。由于数 字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创新的机会也大大增 加。所谓广播媒介创新其实就是跟进、到位,向国际看齐。如 此说来,创新还是有范围大小之差异、相对和绝对之分别的。 在新媒体蓬勃发展以致“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今天,应当坚守 本位,知己善为,方有所为。 4.2.1 不仅要做多功能记者 09年8月上(科协).indd 1072009-8-28 15:57:03 20098(上)科技传播 108 科技传播 面对媒体融合的大趋势,成为全媒体记者无疑是一个努力 的方向。从表面上看,全媒体记者就是一个多功能的记者,需 要有多种的采访技能。进行采访时,记者除了简单的笔记,还 要有录音设备,还要现场拍照。如果想适应网络传播,记者还 应学会制作DV、动画等。全媒体记者还必须明确传统媒体与 新媒体的不同需求和特性。 海量信息出现时,新媒体可以提供爆炸级的资讯,因此, 全媒体记者首先是深度记者,记者不仅仅是时代的记录者,还 要对时代进行分析,对社会进行解读,需要从中汲取养料来武 装自己。 4.2.2 磨练五种素养 现代新闻要求打破行业界限,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提升新闻 事实的价值或含金量,这是时代和受众的共同要求。记者也要 从这些方面入手,提高自我修养。 哲学家和科学家气质的养成。新闻这个职业,归根到底是 要还原世界的真相。学做全媒体记者要多学习不同领域的知 识,了解不同领域的竞争走向,不仅仅停止在遣词造句。 政治家意识的培育。新闻工作者如果不懂政治家办报,就 会很快被这个社会淘汰。做媒体的第一守则便是肩负社会责 任。 企业家意识的提升。如今,新闻工作者不能只靠埋头编稿 写稿,要走出去,多了解市场,多询问广告和发行。新闻具有 商品属性,要切实从读者和市场两个角度去考虑问题。 要做未来学家。要具备判断趋势的能力,创新力和想象 力,应对激烈的新闻竞争。一个好记者,绝不是墨守成规的 人。他应该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尚未发生的东西。 要做公关专家。能够娴熟地与不同工种、不同部门打交 道,能够与各种人建立良好关系,能够与目标读者保持密切接 触,还要清楚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麻烦。 作者简介 武丹,女,工学学位,中国科协信息中心编辑,助理工程 师 E-mail: wudan 参考文献 1蔡文.新闻编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6 月第一次出版:P46-P47. 2高钢.新闻写作精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5年4月第一次出版:P8-P19. 3邱贝贝.做“一鱼多吃”的全媒体记者.中国新闻 出版报,2008年4月29日,第008版. 4崔保国.2007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920963.html,2008年02月25日. 4.2.3 新媒体内容供应者 新媒体的内容并不是以量取胜,而需要针对不同新媒体形 态特征,设计出有亮点的精品。 因此作为新媒体的内容供应者,全媒体记者需要了解新媒 体时代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学会使用新的主流话语,并掌 握由此带来的新思维和传媒游戏规则。 目前,新媒体的发展和传播技术问题,已经引起国家高度 重视,被列入国家重点规划。而要实现规划目标,又需要我们 共同实践。希望所有传统的新闻工作者能够把握机遇,做好自 己的本职工作,适应新媒体的发展,为我国新闻工作做出新贡 献。总之,我们需要正视新媒体革命,但同时我们要明新媒体 与传统媒体之间的依存度和扩展性越来越强,新媒体的出现并 不会必然导致传统媒体的消亡。传统媒体必将找到新的位置, 实现新的价值。 本研究建议,可以考虑与万方数据进行合作,将中国科协 所属的期刊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并且可以对相应的杂志 社提供统一的网上服务,更具体的:开发一套通用的期刊管理 系统,将网上投稿,审核、发布等一系列工作统一起来,供全 国学会使用。这样,一方面可以提供对科技工作者的服务,另 一方面关于期刊信息的来源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3.4 实施建议 首先,针对需求进行全面规划,将存储、应用全面考虑, 综合所有因素进行规划,做好顶层设计。系统要具有一定的 灵活性和很强的扩展性。可以分步实施逐步达到完善。此过 程中可与国际知名IT企业进行合作,如:ORACLE、IBM、 MICROSOFT等。这些企业的数据库和信息管理技术已经非常 成熟,服务于全球许多大型企业。信息中心可以考虑与他们合 作进行数据规划,一方面可以锻炼队伍,另一方面可以保证项 目的质量。 建议人员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