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议论文辅导用资料_第1页
mba议论文辅导用资料_第2页
mba议论文辅导用资料_第3页
mba议论文辅导用资料_第4页
mba议论文辅导用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MBA议论文辅导用资料 真本事买不来 反思美式MBA教育的缺陷 在美国,每年有10万名左右的工商管理硕士(MBA)涌人人才市场。如果想在一所顶尖级商学院完成两年的全日制学业并获得学位,总计大约需要花费10万美元。最终他们可能会得到非常好的职业:甚至连乔治W布什也是哈佛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但是,这能归功于他们在商学院所受的教育吗?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杰弗里普费弗进行的项新的研究表明,答案是否定的。 在各种学校教育中,1908年在美国发明的MBA教育很成功,对它的需求激增,而且不仅仅局限在美国。国际教育学会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000年秋季进入美国大学学习的MBA学生中有144来自国外。但在一份新杂志管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创刊号上,普费弗教暖和克里斯蒂娜方共同发表的一篇文章认为很少有证据表明接受MBA教育对一个人的薪水和职业会产生很大影响。 为了寻找MBA教育同未来薪水之间的联系,普费弗教授查遍了40年的研究文件,并最终认定缺乏证据。他引用MBA的两类主要雇主咨询公司和投资银行的内部研究文件证明,未接受MBA教育的人并不比受过此教育的同事差。其中一项研究的作者这样告诉他:“通常接受MBA教育只是使你比同事们大几岁而已。” 当然,如普费弗教授所承认,获取课堂知识或许并不是接受MBA教育的唯一原因。顶尖级商学院为其学生提供了价值不可估量的人际网络。同时商学院也把他们从人才堆中筛选了出来,以供公司挑选。 对MBA教育的批评也是越来越多了不仅仅是因为它不能提供较高的收入。今年早些时候,阿斯彭学会公布了对2000名MBA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调查发现,上学期间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他们把顾客需要和产品质量放在了次要地位,而把股东价值放在了较高位置。调查呼吁课程设置中提供更多的有关企业老板如何平衡相互冲突的商业和社会需求的具体实例。而目前的课程提供的有关道德的案例较少。 另一项由美国商学院协会(它负责批准MBA教育课程)进行的研究表明,MBA毕业生认为跟人有效交流是最有效的职业技巧但只有6的商学院提供了对这方面知识的有限度的讲授。如何改正这些缺点呢?魁北克麦基尔大学教授、MBA教育评论家亨利明茨伯格认为,管理学教育应该仅提供给那些有管理经验的人;它在向学生提供学习机会的同时还应提供获得反馈的机会。他仔细研究了19名哈佛MBA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现其中有10位逐渐陷入了困境:通常是公司破产或他们自己失业。明茨伯格说,那位最著名的哈佛商学院1975届毕业生(指乔治W布什本报注)仍然“有待调整”。 (参考消息02812日) 0 + 0 7 +(3) 吗? 一个美丽的玫瑰园,小姑娘偏要说是个坏地方,这奇怪吗?不奇怪,因为她只看到了花下的刺。 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人。明明是个人才,在有些人眼里,因为有一点缺点,他们就毫不犹豫地把他打入“冷宫”。奇怪吗?不奇怪,因为他们只看到了人才的缺点。 春秋时期,有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不妨算作“7”,他缺点也是有的,不妨算作“3”。齐桓公正是看中了管仲的“7”,把“7”投入到齐国的争霸大业中,才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 当代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时代,需要大量的人才。但在人才任用问题上,还存在很多弊病。有本领的人,因为这样那样的缺点而不能被任用;而既无长处也“无缺点”的人,却得以高升。像管仲这样的奇才,放到今天,也不一定会被他看中。用公式表示就是:0+07+(3)。 为此,我们要打破任用人才方面的惯性,打破人才观方面的惯性,让更多的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人才不能得以任用,还在于某些领导的官僚主义思想严重。那些八股先生们,一面被鱼馋得口水直滴,一面又把头摇得像拨浪鼓:“被刺卡住,可不是闹着玩的!”于是,很不情愿地把有营养的“鱼”扔了,却去喝“白开水”。“八股先生”们,要知道只喝“白开水”很快会得贫血症的,而国家也很可能因此而葬送在你们手中。我奉劝八股先生”们学一学齐桓公的公式:7+(-3)0+0。 朋友们,为了国家的兴旺,我们应使人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让他们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贡献自己的力量! “封杀记者”余波未了 材料一 据8月8日南方周末报道,日前,兰州市公安局将一纸“公函”送到兰州市内6家都市类报纸负责人手中,宣布对16名记者予以“封杀”。公函称:由于个别记者因采访不深入,出现了一些严重失实的报道,这些失实报道既违背了新闻报道客观真实性的原则,也损害了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形象,给公安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鉴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和保密性,公安局以后将不再接待这16名汜者,这些记者也“再不宜到公安机关采访”。上述事件见诸报端之后,各方评说不一而足。材料二 值得称道的“局耻教育”郑州市公安局对新进公安系统的大中专毕业生上的第一课,是参观“局耻室”,进行“局耻教育”。“局耻教育”是一种生动的警示教育。它有助于年轻一代的公安干警严格要求自己,增强法纪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以身边发生的事例为警戒。 例文 “局耻室”与“封杀令” 两地公安局,一个露耻,以耻育人,提高新进人员的思想素质;一个护“短”,以权压人,粉饰本系统的“高大”形象。同时对待自身存在的问题,却表现出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正一反,一清一浑,实在令人印象深刻。 俗话说“知耻近乎勇”。一些地方公安部门的耻辱,都是一块块长在自身的疮疤,背后都有一个个沉重的教训,都是付出沉重代价后留下的。丢弃它、遮掩它很容易,时间就是最好的“淡忘剂”。过去的耻辱可以不提不说那以后呢,会不会发生类似的问题?答案不言自明。如果不常去揭一揭疮疤,恐怕那份沉重还要续演。郑州市公安局把耻辱当成了一份财富珍藏,为耻辱开一个陈列室,让它永久地摆在那儿,成为教育的课堂,时时警戒,时时清醒。而兰州市公安局把记者对内部行风的监督说成是“不实报道”,“封杀”记者,是把系统内部的污垢和耻辱藏起来,自己脸上有了光,当事人得到纵容,从此将可能导致污垢泛滥,耻辱横生。 对待耻辱的两种态度,反映出两地公安局的思想意识问题。打铁须得自身硬,身负除暴安良、维护社会稳定职责的公安部门,应该首先做到自清自律,取信于民。做错了,要承认自己的错误,并认真改正错误,百姓会原谅;相反,自己知法犯法,不加处理,还讳疾忌医地护着,让百姓看到的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是“人治”大于“法治”,最终损害了自身的形象,也削弱了法律的严肃性、公正性。 在作风建设上有两种境界:他律和自律。他律是外在力量的约束,自律是自我约束。媒体监督和公众的舆论监督就是他律,自揭疮疤的“局耻室”就是自律。一边是自律有加,一边是拒绝他律,之间有云泥之别。我希望兰州市公安局好好学习郑州市公安局的做法收回“封杀令”,创设“局耻室”,从而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些,真正担当起“为人民服务”的光荣职责。摘编自工人日报8月13日 文/郭雅 “半”的魅力 神龙见首不见尾,遮去一半;雪上空留马行处,掩去一半;待月西厢,迎风户开,妙在一半;怀抱琵琶,美人遮面,魅在一半江湖术士称“半仙”,地头上土豪称“半城”,风雅宰相贾似道自题“半闲堂”,梁妃徐娘半老常作“半面妆”大千世界众生百态,半遮半露,引人入胜。 欲知美学三昧,再看三点:某些官员收入,小民只知一半,多数存款何来?闲人休得打听。道理古为今用,消费洋为中用,半盘西化,美味适度。某些选举,新闻照例报道一半。公布预定的选举果,掩去精彩的选举程序,选民勿须苛求加强透明度,透明就没味儿了。 “文革”内幕,揭开一半,另一半藏在档案馆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都是迂夫子,不懂艺术魅力。 曾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又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过来的龙的传人,对半字艺术如此恋恋不舍,可惜中华民族古往今来的改革老是半途而废!其原因,至少有一半毁于这遮遮掩掩、真真假假的半字精灵呵!什么是生活?我想,生活绝不是吃喝玩乐,庸人才这样苟活;生活也不是花前月下的漫步,那是对生活的曲解。 我向往的生活是燃烧,不管是工作、学习,还是玩乐,都应该有一颗火热的心,要尽兴、进击、主动积极;反对应付敷衍,疲疲塌塌、百无聊赖,这决不是在发热燃烧,而是能量在消失,热度在减弱,在慢慢趋向熄灭。我要像钨丝一般,在燃烧中通体透明,也要像矿石一样,在燃烧中抛弃废料,使自己成为有用的钢铁。 燃烧的生命,从不吝惜自身的消耗,多少革命先辈,以自己的全部光亮,在黑暗中照耀着前进的征途,多少科学家以自己智慧的火花,照亮这座神秘的科学之宫,人生的价值不正在于此吗?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人的一生,不能燃烧,便要腐朽。我决不会腐朽,我要燃烧! 当我看到乌黑的煤块,毫不埋怨曾被埋在地层深处,只想尽到发光发热的义务,我就会从逆境中奋起;当我看到一根小小的火柴,“嚓”的一声绽开粉红的花苞,点燃炼铁炼焦的炉火,引爆开山拓路的炸药,我将会重新认识自己的力量,不再感到卑微渺小;当我看到划破夜幕的流星向黑暗挑战,用迅击的雄姿,把光留给人间,我会把有限的生命投到伟大的事业的怀抱!我向往的生活,就是这样的燃烧!据报载,文化部将评选出50名“艺术大师”,以表彰那些为发展中国艺术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艺术家。然而,评选的条件中却有一条令人咀嚼不尽的遗憾:“年龄在65岁以上。” 它简直差点儿要叫人怀疑这是在艺术界评选“寿星”,或者把“大师的”的“大”字作“年龄大”去解:“年龄大的为师”,是谓之“大师”了。让65岁以下、确有突出成绩的艺术家只能从堂皇的艺术宫殿的门缝里偷觑一眼“艺术大师”的荣誉桂冠,其心理反映又将如何? 中国积弊之一,就是往往把年龄同才干贡献画等号,似乎“年龄一把,一个抵俩”成了颠扑不破的公理。这篇文章批评的是评比中论资排辈的做法,但标题却很新颖:评“大师”还是评“寿星”,如果把标题改为“论资排辈要不得”就成了老生常谈,落入俗套了。 不要问北大清华为谁办 童大焕 有一位老太婆,膝下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大女儿卖油纸伞,小女儿卖布鞋,老人天天都在忧伤:晴天的时候,担心大女儿的油纸伞卖不出去;雨天的时候,又为小女儿的布鞋发愁。 你不要发笑,很多时候我们和这个老太婆丝毫没有两样!打个比方,在人才问题上,我们的态度就是这样:外国的优秀人才到中国来,比如说引进高级技工,我们就大呼小叫说人家来跟我们抢饭碗;要是我们十年寒窗的优秀学子纷纷出国吧,又声嘶力竭地说我们人才流失!进也不是,出也不是,晴天不是,雨天也不是,搞得清华北大这样的国内一流高校对出国毕业生的去向问题也讳莫如深犹抱琵琶半遮面,跟国家机密似的。 那天看到北京市场报的时代生活周刊(2002年5月16日版),封面上的大字标题北大清华为谁而办一下吸引了我。报道是这样说的:2000年北京大学毕业生毕业后直接出国留学的大约占毕业生总数的20,2001年也接近20,但总人数上升;来自新华社的数据也表明,清华大学毕业生直接申请出国的人数呈持续增长势头,1998年为760多人:1999年为960多人;2000年达1120多人;2001年继续保持在千人以上。即使是没有出国的学生,也很大一部分流向了外企。而北大清华对此则遮遮掩掩,北京大学教务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北大出国留学人员的统计数据是不会向外公开也从来没有向外公开过的。清华大学有关部门也表示,这些数据没有得到教育部批准,不能随便向外界公布。文章说,为支持北大清华建设一流大学的目标,国家从1999年起分3年累计单独给北大、清华各拨款18个亿。但是18个亿和更多的投入之后,我们却惊异地发现,原来我们是在为他人做嫁衣! 话说得言之凿凿很有道理,仔细推敲却全不是那么回事。不用说,人才的市场配置自由流动,不管流入还是流出,遵循的都是个人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互惠互利,有何不可。很多人认为,正是因为我们现有的发展环境,薪资待遇等各方面的条件还不够好,才更需要一流的人才投入到社会各个行业中,以改善现状,从总体上提高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但是说这话的人是否忘了市场资源的最佳配置法则?只有双方都能够发挥最大效用,取得最大收益的配置才是最佳配置。如果以现有的环境和条件,只需二流三流人才就能达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那么用一流人才就是对一流人才的极大浪费。这个时候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一流人才有耐心和信心参与到改造环境的过程和等待中呢?要知道,他换一个环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都可以得到更好的实现。只有不浪费资源(当然包括人力资源)的选择才是最好的选择。再说,我们的一流人才出去了,直接到国外去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赚外国人的钱,并且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待时机成熟再回国创业,不也同样可以甚至是更好地从外围突破,参与到改造我们国内环境的工作中来吗? 聪明的智者给悲观的老太婆出的主意是:晴天的时候,你就想想你卖布鞋的小女儿;雨天的时候,你就想想你卖雨伞的大女儿。果然,老太婆从此脸上挂满了笑。观念一变,世界就全变了。 来去自由吧!不必问北大清华为谁而办,只要它们恪尽职守地为这个世界培养一流的人才,那么它就必将长久地有利于人类也,有利于这个国家和人才自己。(杂文报02年7月9日)满招损,谦受益 我国有一句流传久远的古话“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它告诫人们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谨慎就能使人受益。从古到今,许多有识之士铭记这一古训,待人谦虚,因此不断进步,取得成就,但也有许多昏庸之辈抛弃这一格言,自以为是,因而招致失败。 骄傲自满的人,往往认为世界上数自己最了不起,目空一切,刚愎自用。这样的人不能看到别人的长处,不能进步,最终招致惨痛的失败,遗恨千古。 古往今来,由于“满”而招来“损”的人是不乏其例的。楚霸王项羽就是其中的一个。项羽勇力过人,在反秦斗争中屡建奇功,灭秦之后,恃勇自封为“霸王”。在后来的“楚汉相争”中,也多次将刘邦杀得大败。但是项羽因此而骄傲自满,认为刘邦不如自己,轻敌寡谋,不听从谋士范增的多次劝告,以致落得无面目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 三国时,蜀国大将关羽也是如此。关羽非常勇猛,曾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在建立蜀汉政权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他后来居功自傲,轻视东吴君臣,不听部下劝告,结果失荆州,走麦城,被孙权杀害。 与“满招损”相反,谦虚却能使人得到好处。谦虚的人往往能明智地看到自己与别人存在的差距,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因而能虚心地向别人求教,使自己不断进步,取得成就。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因谦虚而受益的人更是不胜枚举。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孔子能够虚心地向所有在某些方面比他更高明的人请教。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都不如孔子贤明,但孔子却拜他们为师。他向郯子请教关于古代官名的事,向苌弘请教关于音乐的事,向师襄学弹琴,向老聃问礼。孔子吸取各人之长,终于成为一个具有广博知识的人。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正是孔子谦虚品格的自我写照。 唐太宗李世民也是一个因“谦”而受“益”的人。唐太宗即位时,全国务方面都很混乱,他不因自己是皇帝而骄傲自满,而是以隋炀帝为鉴,虚心听取魏征等人的劝谏,轻徭薄赋,体察民情,励精图治,终成唐初的“贞观之治”。 以上的事例,使我们明白。谦虚使人进步、受益,骄傲使人落后、受损。因此,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不要因为自己取得了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而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使自己不断进步,更上一层楼。 “弄斧”到“班门” “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在成语词典里你可以查到它的意思是,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人们也总是用它来形容那些不自量力的人在能人面前显示自己的本领。“班门弄斧”一定是坏事吗?我看不尽然。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就说过,“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这是我一生的主张。能者为师,有机会就学。”华罗庚就曾有过“班门弄斧”的经历。那是一九二九年,他还只是初中毕业生时,偶然看到了苏家驹教授的论文代数的五次方程式之解法。华罗庹读着,思索着,发现苏教授的论点站不住脚。在王维克的鼓励下,年仅十九岁的他冥思苦想,废寝忘食,终于完成了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的论文,并在上海的科学杂志上发表出来。终于,这位无名小辈的挑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此华罗庚迈进了清华园,在著名教授的悉心培养下,终于成为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可见,事业的卓然成效有时是与“班门弄斧”密切相关的。 由“东施效颦”所想到的 反其原意而作由于“效颦”效果不佳,东施被人耻笑已二千多年。“无自知之明”、“胡乱模仿”“臭美”等帽子一直摘不掉。其实,东施不能任其咎。不应以“效颦”技术上的失败来否定她的爱美之心。难道丑的女人只有一辈子丑下去,不想法变美些才算有自知之明吗?再说东施是认为自己丑才立意学美的,又怎能说是无自知之明呢? 效西施皱眉不成功,也不完全怪东施。学美总还有个尝试过程。当时条件落后,没有美容院和美容方面的医师、顾问,东施有这份胆子去试试,堪称勇气可嘉。倒是周围人见了她皱眉反更难看时,应予指出并建议她另寻学美的途径。倘若东施这时仍固执己见,再说她无自知之明也不晚。 笔者心中想说的,实际是希望那些临帖学字,临摹学画,尝试着借他人方法办厂兴业的“东施”们,不畏人言,根据自己的情况,大胆模仿,同时在尝试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效果,摸索出成功的道路。 希望不仅仅在明天 孙国华 希望,五彩缤纷的希望,给过人们多少追求的力量! 人们在希望中起步,在希望中生活,在希望中奋斗然而,希望在哪里呢?有入说,明天明天的欢乐,明天的富有、明天的充实明天常有,希望常新。 可是,有经验的农民,不仅希望明天的丰收,而且重视今天的耕耘,像细心的姑娘用一针一线刺绣着希望的彩屏一样;有作为的青年,不仅希望明天的充实,而且不肯放过今天的分分秒秒,像贪婪的小苗日夜尽情地吸吮着大地的赠予一样 如果把赏心悦目的希望,哪怕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希望,在今天就付诸实施,像渔夫在渔汛到来之前,加紧结网那样,结果如何呢? 如果把对明天的希望,变成对昨天的回顾,从失利中汲取教训。增长见识,结果会怎样呢? 没有希望的人是可悲的。浑浑噩噩的人未尝没有美丽的憧憬,两手空空的人未尝没有富有的向往。可是,明天到来了,它又变成昨天,收获的季节降临了,他们的篮子仍空空如也,岂不更为可悲吗!希望是人的一种精神寄托,但它更应当成为人的一种动力。希望绝不仅仅只在明天。如果只是希望远处的鲜花,而把身边的蔷薇丢掉,那他永远也得不到明天。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招揽有才能的人),士以故(因此)归之,而卒(终于)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只不过)鸡鸣狗盗之雄(首领)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据有)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应该)可以南面(指称王)而制(制伏)秦,尚(还)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顺境更宜出人才 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在生活中、学习中总不免会出现这样那样不顺利的境遇,或被伤病困扰,或受生活磨难,这就是所谓的逆境。 古往今来,人们大都赞同逆境可以造就人才。的确,艰难困苦的环境,坎坷不平的经历,能够磨砺人的品格,锻炼人的意志,激发人的创造力,有时确能使人做出不同凡响的成绩来。“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说的也都是先贤圣哲们身处逆境,有所“郁结而发愤著述,终于书传后世,名垂青史。可是,有的人却把“逆境”看作是“出人才”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还叹息自己生不逢时。 其实,逆境在有的时候,有的地方,倒是阻碍了更多的人成才,至少也是阻碍了他们发挥更大的才能,做出更大的成绩。有时,这并不是因为人们在逆境中主观不努力而造成的,而是因为客观条件实在是太恶劣了,阻力实在是太大了。相反,顺利的境遇,即顺境,则可以提供让人发展成才的良好条件,使更多的人成才。 假如只有逆境才能出人才的观点可以成立的话,那么国家花费那么多资金、建立那么多设备精良、条件优越的科研单位干么呢?现在,我们讲改善知识分子待遇,我看,照上面的观点,何必去改善呢?逆境出人才嘛!让我们再回过去想一想:对于那些在逆境中成才的人,人们除了赞扬他们取得的成绩之外,更多的往往是称道他们在逆境中能做出比一般情况下多几倍、几十倍的努力,战胜种种不利因素而走上成才之路的拼劲和韧劲。这不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逆境中成才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阻碍了人才的脱颖而出吗? 所以,我认为:逆境能造就人才,但是,顺境能提供比逆境优越得多的客观条件,我们应该说:顺境更有助于出人才。珍惜啊,人们!当你处在顺境中时。 提倡“朱者”近“墨” 提到晋代傅玄这个名字,今天知道的人恐怕不太多,但他说过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知道的人就很不少。这句话之所以广为人知,流传至今,因为它确有一定的道理。无数事实证明:“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可见,“近朱”“近墨”各自产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都是不可小看的。 话得说回来,“近墨”者是否一定变“黑”,倒也未必尽然。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近墨”不“黑”的事实。也有不少“近墨”不但不“黑”,而且还能影响“墨者”使其改变颜色的事实。金山农机修造厂有个共青团员,她敢于主动去接近一个失足青工,像大姐姐那样热情关心,细心帮助,终于使这个青工有了显著的转变,开始在正路上迅跑。由此,我想到如果我们可以把先进分子称为“朱者”的话,那么,这种“朱者”敢于“近墨”的精神是值得大大提倡的。 那么,提倡“墨者”近“朱”行不行呢?不大可能。由于失足者的自卑心理和其他主客观原因,常使他们难以主动去接近先进的同志。这就需要“朱者”采取主动。我们要看到“墨者”不肯近“朱”,不等于他们不愿变“赤”,其中,有些人内心还渴望得到“朱者”的帮助,特别在开始觉醒的时候。有个失过足现已成为共青团员和公司新长征突击手的青年工人,在他总结过去的教训时,曾感慨地说:“如果在我刚开始做错事的时候,就有人帮我分清什么是英雄行为,什么是流氓行为,我就不会愈走愈远;如果在我萌起改正错误并开始有了行动的时候,又有人拉我一下,鼓励我继续前进,我在迷途上就会及早返回,不致浪费那么多的宝贵时光。”这一席话,是值得“朱者”想一想的。 然而,今天的“朱者”敢于“近墨”,乐于“近墨”的还不多,更多的同志是或者怕“黑”而对“墨者”畏而远之,或者不相信“墨者”能够改变颜色而对他们厌而远之。 诚然,“打铁先要自身硬”。近“墨”不“黑”,不是傅玄的话不灵了,而是因为“赤”不“赤”、“黑”不“黑”是由彼此影响力的大小和感染力的强弱所决定的。一张白纸去“近墨”就难免受污染,但一个坚定的“朱者”就有可能把对方化过来,像王若飞同志那样到处能给人以进步的影响。王若飞同志在狱中时,敌人惊呼他是“共产油”,说“谁一接近,就给谁沾一身共产油”。对敌人尚且如此,何况对我们自己队伍中的同志!确实只要我们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又有与人为善的热情和同志式的感情,又懂得一点思想工作的科学方法,那么,是有可能使“墨者”慢慢改变颜色,至少可以做到不受对方的影响,“畏而远之”是不必要的。古人说:“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吾穷必矣!”古人尚且有此志向,我们就更应该乐于当“风伯”、“雨师”,把心灵的美、品德和情操,像春风夏雨般地送进失足者的心田,使他们及早迷途知返!“朱者”要敢于“近墨”,乐于“近黑”,如果确实是“朱者”的话。 “文章为何太长”一解 王 蒙现在都说文章写得太长了,但为什么呢?原因之一或许就是:你如果想指出某人某事的某种缺点,至少要先讲几大篇优点。否则你不就是全面否定、不及其余,一棍子打死了么?你如果说想吃烧饼,你必须说明:一、你同样爱吃米饭、烤鸭、饺子、过桥面二、你想吃的是分量适当、火候恰当、既不过火也不“瘟”的烧饼。三、你为吃烧饼,对垦荒者、种田者、收割者、磨面者、挖煤者、当炉者、售饼者致以衷心的谢意否则,就会有许多聪明人和你商榷:一、烧饼好吃,难道烤鸭不更好吃吗?难道烤鸭不是我们伟大首都的风味佳肴吗?重烧饼而轻烤鸭,意味着什么呢?二、你吃烧饼,一次给你一百个四两重的烧饼,你吃得了吗?吃不了不是浪费了吗?全吃了不是会撑死吗?生面饼你吃吗?烧黑了你能吃吗?吃烧饼而不分生熟,还有原则吗?三、吃烧饼而忘了为烧饼而出力的千千万万人们,不是忘本了吗?烧饼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吗?你难道天生就该吃烧饼而从来不该去烙半个烧饼吗? 如果你想睡觉,你必须说明你睡醒以后还是要起床的据说颇有一些好心人对苏小明唱的军港之夜提出异议,说是:“如果水兵都睡了,军港由谁来保卫呢?”看来歌词是不够长,应该加上几句:“水兵睡着了,仍有人放哨,睡醒一觉后,起床出早操。”这怎么能不长呢? 如果我全面分析下去,只此一篇杂文就够出几十卷书的了。当然,对挣稿费还是有好处的。按字数付酬嘛。 是谁败坏了警察的声誉 对于这位“警嫂”代警察诉说委屈我是充分理解的,但是,如果所有这些能够成为谴责传媒揭露司法腐败、打击警界恶人的理由,那么,“好医生”、“好教师”、“好党员”、“好干部”、“好村长以及他们的家属的委屈,是否都可以成为遏阻传媒对医疗界、教育界以及党政机关干部进行所谓“负面报道”的理由? 事实上,近两年传媒不仅曝光了一批乱用权力、草菅人命、敲诈勒索的坏警察,也曝光了不少草菅人命、谋财不惜害命的冷血医生,残忍地体罚学生、收取乱七八糟费用的校长、教师,贪财好色搞权钱交易的党政干部,横行乡里、欺压良善的村官倘若“医嫂”、“教嫂”、“官嫂”们都援警嫂之例来讨“公道”,“让社会承认他们(亲属)的付出和价值”,我们的“舆论监督”还能监督谁呢? 到底是谁败坏了警察的职业形象与职业声誉?究竟是那些滥用公权的恶警,还是曝光恶警的传媒?我想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我想,当下腐败问题在多个领域包括警界表现出的严重性,决不仅仅是这位“警嫂”信中所描绘的“良莠不齐实在难免”,更不能怪错对象,不恨病疽恨医生。我们只有睁开眼面对现实,防范和治理那些败坏各界职业声誉的害群之马,才是改善职业形象的正确选择。 (摘自2001年2月7日中国青年报 鄢烈山 文)例一 即使是我们自以为很了解的事物,理论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理论是从丰富的实践经验中提取的精华,能更准确更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而人们的直觉往往是不可靠的。大家都会唱“风吹稻花香两岸”,但实际上香的是稻叶而不是稻花。 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美国有一个游泳从夺得了世界冠军,狂喜地把教练抛到游泳池,可怜的教练差点被淹死。谁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旱鸭子”游泳教练。然而这是事实。“旱鸭子”当游泳教练,因满腹经纶,能夺世界冠军,这足见理论的指导作用之大。 例二) 我们说,一些家长的看法是片面的。科学的理论之所以能成为我们行动的明灯,在于它揭示了事物的本质,能使我们纵观全局,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从而有效地指导我们的实践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理论对实践的作用。任何忽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纵观世界科学的发展史,就有无数这样的例子。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为后人发现天王星提供了可靠依据。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成为后人发现未知元素的指路明灯。牛顿也曾说过,我之所以取得一点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这也说明,前人的经验,理论对我们的作用是多么巨大。 扫除官僚主义重重障碍 (节选) 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大问题,是现行领导和干部制度的某些缺陷所造成的主要弊端之一。它的主要表现和危害是: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摆门面,好说空话,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至官气十足、动辄训人,压制民主、欺上瞒下,专横跋扈,徇私行贿,贪赃枉法等等。凡此种种,都直接或间接地危害着社会主义的“四化”大业,成为改革开放的挡路虎。 不妨一试 (节选) 我曾经到过安徽。那里是包产到户比较早的地方。那里有一个特点:公社的技术员特别受欢迎。无论到哪个村,都有人向他问这问那。赶集那天,技术员在集上讲农业生产知识,听众就是去赶集的公社社员。并没有谁强迫他们来听。他们有的还是特地为听这一讲而来的。可见,农民是重视知识分子,希望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他们的行为本身是一种“落实”。我曾经去过宁波,那里的乡镇企业办得特别出色。乡镇企业有一个特点,非常重视知识分子。他们鼓励社员读业余大学,甚至出钱送青年去技术专科学校读书;他们很高兴用科研单位设计的新产品,亏本了也不在乎。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懂得,没有技术,就没有新的产品,就可能或者说一定会在市场上被打败,他们不惜重金去寻求知识,掌握技术。那里的工人,也同样非常勤于钻研。你去参观,哪怕是提出很小的改进工作的建议,他们也很认真地听取。在这些地方,知识分子政策也比较好落实。 这几年我没有到过苏州、常州,只是听说,在那里,知识分子政策同样是落实得比较好,那里的工业发展得也比别的地方快。 这几个例子,都可以看出:凡是在生产第一线工作,热心发展生产的农民、工人、干部都重视知识,因而注意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相反,可不可以说,那些捧着铁饭碗而碌碌无为的人,大概就不大容易发现知识分子有什么用处! 时间与生命 (节选) 记得小时候曾听大人讲过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个叫“明日老头”的人。他幼年时悠悠晃晃,自以为来日方长,不知不觉便是壮年,接着,又到了老年,体弱力衰了。于是,捋捋胡子,照照白发,长叹一声老泪横流地写道;“镜里但见鬓如银,虚度闲掷七十春。只因常立明日志,一生事业付儿孙:”这位“明日老头”活的时间不短,但他生命的价值却少得可怜。今天我们有一些青年认为自己的时间非常“富裕”。我邻居的一位青年,工作之余就是玩乐,一位老同志耐心地规劝:“抓紧时间看点书,学点科学,四个现代化需要知识啊!”可是,听到的回答是:“忙啥,来日方长,时间有的是!”青年人,可以说是“来日方长”。可是,因此让时间白白地过去,这就值得推敲了。若不醒悟,会像“明日老头”那样虚度终生。 有水也要四下淘 俗话说:“井里无水四下淘”。把这句话用到学习知识上,是十分贴切的。没有无师自通的圣人,任何人都要向别人学习,需要“四下淘”。天长日久,点滴积累,就可以“淘”来众人之长,使自己的知识不断丰富起来。 不过,水对人总有限量,而人的知识却永远没有够用的时候。从这个意义上讲,有水也要四下淘。许多人在学业上之所以有所成就,就是因为具有这种不断进取的精神,拜人为师,学而不厌,一步一层楼。也有的同志不是这样,当他们的肚里无“水”的时候,还能够四下向别人“淘取”,一旦知了一点,懂了一些,便自满自足起来,从此闭塞耳目,不问不学。这样,把知识的“泉眼”堵住了,天长日久,不仅新的知识补充不进来,原有的知识也逐渐枯竭。满招损,谦受益,有水也要四下淘。让我们时刻牢记这富有哲理的格言吧。 从“李逵绣花”谈起(节选)学非所用,用非所长,其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昆虫迷”杨鹤松曾多次向有关部门毛遂自荐,可是最后却分配在木材公司小额供应站当装卸工。志向无法实现,才学无法发挥,只得远走日本。一位身怀绝技的工艺美术家,能在二十毫米的象牙上刻下一幅油画,由于得不到合理使用,竟流落异邦。我们偌大一个国家难道竟连几个人才都安排不了?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实质上是在浪费人才,而浪费人才在今天则是对国家犯罪 厨师为何不要假文凭 哈尔滨市一些厨师学校“上课学习煮蛋,考试请人捉刀”,但却照发省劳动厅统一签发的“高级厨师资格证”。许多学员于是站出来揭露这一事实这是近日中国青年报披露的消息。 按照通常思维,学员交了费,也拿到了“高级证书”,应该是“钱货两清”,皆大欢喜。例如许多拿到假文凭的官员就是满面春风,而从来没有一个去揭发学校卖文凭的。不料这些厨师学校的学员们却把这一行径公之于众。 “厨师”为何“拒假”?原来,他们当初去厨师学校学习,并不仅仅是要拿一个什么证书,而在于真的想学一门手艺,起码说,拿到一个名副其实的证书。可在学校里,学的只是制作家常菜,甚至还有水煮蛋;16个灶位,只有两个开火,上课由老师演示,学员很少动手;考试有学校安排专人代替,贴上每个人的标签;最后,所有的人都无一例外地拿到了“高级厨师证”。尽管他们每人都交了三四千元的学费,却成了“南郭大厨”,实在并非自己所愿。 问题还在于,学员们虽然拿到了“高级证书”,却换不来工作,换不来工资。一个姓李的学员毕业快两个月了,已经换了3个地方,最长的也就工作了7天,呆不下去啊!看到真正的“高级厨师”一个月都有1500元的报酬,他们当然愤怒,假证书无用,真手艺才管用!学员们之所以反对假证书,反对卖文凭,至此我们已明白了个大概。同时,我们也就明白了,学员拒假,在于内在的利益驱动。同理,有些人笑纳假货,同样是一种利益驱动。比如,某些官员不仅不反对卖文凭,反而千方百计地去搞假文凭,因为对他们来说,假文凭有助于升官,至于学没学到真正的知识,水平有没有提高,那些并不重要。而要使官员也像厨师那样去抵制假文凭,就必须有一种机制,必须使得官员从内心想要提高水平,而不是混张文凭,这样能增加他们抵制假文凭的原动力。摘编自工人日报8月5日 文/殷国安 干杯,奋斗者自有自己的欢乐 “生活啊,生活,多么美好,多么美好” 生活之路在张海迪面前是那么崎岖、坎坷,而她回敬的是一曲奋斗的歌。因为,在奋斗中她找到了自己的欢乐。 “我们是牢不可破的分子群,惰性不是我们的属性,让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放出光和热。干杯!奋斗者自有自己的欢乐!” 我曾看到多少伟岸丈夫、俊俏女性,在火热的生活中竟找不到寄托。“没意思”,“太单调”成了他们的口头禅。怅惘、空虚充斥了他们健全的体魄。于是,岁月在花荫下溜走,青春在夜光杯里失去光泽 真正的强者有自己独特的欢乐。这种欢乐决不是一点点可怜的私利的满足,而是在事业的奋斗之中不断升华,开阔! 不是么? 他被流放了,面对大江,慷慨悲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追求光明是他的欢乐; 他被处以宫刑,铁牢里,他“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把三千年变迁载入史册献身事业是他的欢乐; 他被烧死了,但丝毫不动摇地维护“日中心说”捍卫真理是他的欢乐; 她高位截瘫了,但她用银针使别人重新站立,“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和血”为人民奉献是她的欢乐 朋友,也许你正在寻求,也许你已找到了真正的欢乐。不管怎样,让我们共同举杯,面对生活,干杯,奋斗者自有自己的欢乐1 “好人主义”当休 有的干部,乐当“好人”,不应签的发票签了,不能盖的公章盖了,不该说的好话(干部考核中)说了。凡此种种,都是不讲政治的表现,也是不讲道德的表现。 这种“好人主义”有很大的危害性。按财务制度不能报销的报了,损失的是国家的财产;按规定不能办的事办了,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形象;明知这个干部不咋样,却怕得罪人,“宁栽花不栽剌”,结果给党的事业造成不良影响。 这样的干部,要的是自己有所“得”,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都不讲了。这样的“好人主义”者,说他们有损道德,可不可以? 党的干部应有的道德品质是:按章办事,该办的事哪怕是个人的冤家对头,都要及时办;不能办的事,哪怕是顶头上司、至爱亲朋,也要抵制;该讲的好话要讲,不该讲的坚决不讲。这样的干部才能受到党的信任,受到群众的拥护。摘编自人民日报8月11日 文舒扬 炼镭与“炼字” (节选) 历史上有不少“炼字”的文坛佳话。唐代诗人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则”者。杜甫发誓“语不惊人死不休”。 宋朝的欧阳修常将写好的文章张之素壁,反复吟哦修改,甚至文章被人取走后,想到没有推敲好的地方,还要骑马追回,再重新改过。 俄国托尔斯泰在“炼字”上下的工夫就更大了,他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的个别章节,有十二种稿本。复活的开头部分则有二十种稿本。为了把语言锤炼得更准确、更美,有时作品付印了,还要打电报去更改个别的字眼。他的“炼字”名言是:在艺术作品里,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即既不能加一个字,也不能减一个字,还不能因改一个字而使作品不遭到损害的情况下,思想才算表达出来了。 然而,更有趣的还是法国的福楼拜,为了精益求精,他写好稿后,不仅在文字的准确性上进行修改,还要用钢琴来检查每一个字的声音是不是和谐,追求文章音韵的美!“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历史丑剧的重演 三百七十五年前,即1600年,信仰真理,为宣传哥白尼太阳中心说而奔走的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被罗马教会的反动势力以宣传“异端邪说”的罪名活活地烧死在罗马广场上。这是一出悲惨得连石人也会掉泪的悲剧! 谁曾料到,竟在三百七十五年后即1975年,一个不畏强暴,要为真理而呼号的,以特殊材料制成的女共产党员张志新被“四人帮”以“反党”的罪名秘密枪杀了。 这历史的丑剧,准确地应验了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历史上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罗马教皇害怕的是真理,而布鲁诺偏要宣传真理,所以他被烧死了;“四人帮”恐惧的是真理,可张志新呼号的也是真理,因而她被枪杀了。罗马教皇不许布鲁诺宣传真理,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反动统治;“四人帮”不让张志新传布真理,是为了篡党夺权。罗马教皇杀害布鲁诺的时候使用“缚舌”的伎俩;四人帮”枪杀张志新之前则用了灭绝人性的“绝招”断喉。 “四人帮”的手段与罗马教皇的伎俩相比,实在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假如烧死布鲁诺的教皇在天有灵,一定会自愧不如。第一,“四人帮”比罗马教皇的颈上多挂了一块金字招牌“共产党”,这是他们的“天福”。第二,“四人帮”不让人宣传真理的方法比罗马教皇“高明”得多,“缚舌”怎及“断喉”安全可靠呢?其法的确是“再妙不过了”。第三,“四人帮”不像罗马教皇那样在光天化日之下干那肮脏的勾当,而是“神不知,鬼不觉”地秘密谋害,这样做既“干净、利索”,又可“掩人耳目”。岂不“善”哉! 真理总是要战胜谬误的。太阳中心说终究取代了地球中心说,罗马教皇演出的丑剧,受到了历史的嘲笑。“四人帮”和那个罗马教皇是一丘之貉,怎么会有好下场呢?本想“英名传世”,但适得其反,却是“遗臭万年”。这也是惊人的相似之处了。 (倪国和,有所删改) 材料 癞蛤蟆走上国人餐桌 据新华社上海7月19日消息,学名蟾蜍的癞蛤蟆,近来在上海成为流行食品“熏拉丝”。在广东,蟾蜍也悄然登上一些酒家的食牌,食用方法五花八门。 上海市郊青浦、金山等地,自古以来就有吃蟾蜍风俗,近年来此风俗更是“发扬光大”。“熏拉丝”甚至被当作地方上一种特色旅游产品向外推销。在每年的58月吃蟾蜍旺季,青浦区的练塘镇和金山区的枫泾镇还一度发展成华东地区蟾蜍的“地下集散中心”。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曾经到练塘镇进行暗访,只见这个江南古镇短短50多米的车站路两侧,竟然有近10家商店竞相出售“熏拉丝”。用来制作“熏拉丝”的活蟾蜍,最多时每天的交易量可高达10多吨,都是从浙江、安徽、江苏、山东等地贩运到上海的。例文 当蟾蜍被“做大”成一个“产业” 按说,眼下“四条腿的除了板凳,天上飞的除了飞机”外,似乎所有生灵都成了“美食家”的腹中佳肴,癞蛤蟆的遭遇已经使我们不再奇怪。但在有些地方,蟾蜍已经被“做大”而成为了一个“产业”,却是件出乎意料的事。从抓捕、收购、批发、运输、加工到销售,有多少人在从事“蟾蜍经济”?小小的蟾蜍又养活了多少人?大约不会是小数字,说蟾蜍成为一个“产业”,一点都不夸张。 说起蛤蟆,我想起媒体曾报道过的这类小生命在其它国家的境遇。 先说悉尼。为了争得2000年奥运会的申办权,澳大利亚政府要在悉尼建奥运场馆,政府相中了悉尼市郊的一片沼泽地,但生态专家指出,在那里有一大群青蛙生活着,其中还有珍奇的蛙种。就为保护这些青蛙,主办者决定改变初衷,另择馆址,还建立了隔离区对青蛙加以保护,此项变更使他们增加了大笔额外开支。 再说英国。在英国的德文郡沙尔敦镇,每年早春,成千上万的癞蛤蟆为了繁殖后代,要从冬眠的森林里横穿一条繁忙的公路到另一边的池塘里去,死于车轮下的癞蛤蟆无数。后来,这一悲剧性的场面唤起人类的良知,人们纷纷行动起来,或在路下挖通道,或在公路上架斜桥对那些“执意”要穿过公路的癞蛤蟆,人们在它们穿越公路的高峰时间,暂时关闭公路,或者把癞蛤蟆捡起来装在大容器里,从路的这边运到另一边。 在一些国家被人们精心保护的动物,在我们这里却成了发家致富或满足食欲的“新兴产业”,这样的“产业”真是让人不寒而栗。前些年,对内蒙古草原上的发菜滥挖滥采也曾形成过一个产供销一条龙的“经济产业”,后来国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