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骨皮质增厚疾病.ppt_第1页
多发骨皮质增厚疾病.ppt_第2页
多发骨皮质增厚疾病.ppt_第3页
多发骨皮质增厚疾病.ppt_第4页
多发骨皮质增厚疾病.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骨皮质增厚疾病,8.15阅片,目录,1,蜡泪样骨病,2,石骨症,3,骨斑点症,4,泛发性骨皮质增厚症,Part 1,蜡泪样骨病,蜡泪样骨病,蜡泪样骨病是一种罕见的局限性骨质硬化性疾病,又称肢骨纹状肥大症,因其形态像熔化的蜡滴于蜡烛边向下流淌而得名。此病由Leri于1928年首次报道。其发病率约为1100万左右,国内报道较少。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种骨膜下毛细血管扩张所致的骨膜发育异常,具有软骨内成骨和骨膜内成骨2种骨化障碍特征。,蜡泪样骨病,好发于一侧肢体,以下肢骨多见,可单独局限于一骨,也可同时累及多骨,亦可双侧发病。出生后即有潜伏期,青少年时期发展,成年后出现症状,多在1042岁间就诊。疼痛是最早的表现,多为非持续性钝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患者常无法明确指出痛点。蜡泪样骨病可伴软组织内肿块形成及钙化,还可伴有肿瘤、血管、淋巴管畸形、皮下硬结等改变。 本病进展缓慢,病程较长,不发生恶变及病理 骨折,预后良好,一般不需特殊治疗。,蜡泪样骨病,其特征性X线表现为骨皮质肥厚呈“波浪状”,形如熔化的蜡滴于蜡烛边向下流注;病灶呈“象牙质样”密度,沿骨干一侧连续或间断性由近端向远端延伸;病变区髓腔变窄,皮质表面凹凸不平;跨关节生长为本病特点,即关节两端松质骨内新骨堆积,关节面光滑完整。,蜡泪样骨病,X线表现 有学者将蜡泪样骨病X线表现分为4型: 皮质内型,病变向骨皮质内流动; 皮质外型,病变向骨皮质外流动; 皮质旁型,病变流注于软组织内; 混 合 型,以上不同类型组合。,本病无病理组织学的特殊表现,诊断主要依据X线典型表现,是少数以X线表现命名的疾病之一。,蜡泪样骨病,图1男27岁,左胫骨蜡泪样骨病(单骨、混合型) 图la,1 b正侧位cR片显示左胫骨平台至胫骨中段条索样致密影,胫骨前侧皮质增厚皮质表面呈“波浪状”改,图2女,40岁,左腓骨蜡泪样骨病(单肢多发、混合型) 图2a正位CR片显示腓骨骨皮质弥漫性不规则形增厚皮质表面凹凸不平呈“波浪状”腓骨远端内侧可见斑点状高密度影,蜡泪样骨病,CT表现:骨皮质肥厚隆起、骨髓腔受压、变窄甚至闭塞,骨端松质骨或骨髓腔内团状高密度影,CT值约1000Hu,病灶与正常组织界限清楚,边界清楚。,蜡泪样骨病,图lc CT显示左胫骨平台髓腔内团状致密影,呈“象牙质样”密度,图ld CT显示胫骨中段髓腔内团状致密影 髓腔变窄近乎消失其前侧皮质增厚,蜡泪样骨病,图2c cT三维重建后面观显示左腓骨增粗,表面高低不 平如“蜡泪”流注,图2b MPR显示腓骨骨皮质弥 漫性不规则形增厚骨髓腔受压变形,跟骨内显示高密度结节影,边界清楚,蜡泪样骨病,MRI表现: 为病变区骨皮质增厚,髓腔狭窄,病灶呈长T1、短T2均 匀或略混杂信号改变,边界清晰,病灶周围软组织可见轻 度水肿改变。,蜡泪样骨病,图le,1f MRI TlwI及T2wI显示胫骨中段髓腔内团状低信号,略显混杂髓腔受压胫骨前侧皮质增厚,周围环绕略长T2信号,Part 2,石骨症,石骨症,石骨症又名大理石骨病、 广泛性脆性骨质硬化症粉笔样骨、 先天性骨硬化等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骨发育障碍性疾病最早由Albers Schonberg 1904 首先报告故又有Albers-Schonberg 病之称本病甚为少见。,石骨症,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成骨过程中软骨基质持续钙化,破骨细胞对其不能正常溶解和吸收以致骨组织不能改建钙化的软骨细胞堆积,骨质变得致密而硬脆。 1924年确认该病具有家族遗传性,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显性和常染色体隐性两种。主要特点是全身骨密度增高,骨髓腔变窄甚至消失,骨骼脆硬。 凡婴幼儿具有贫血肝脾肿大(尤以脾大明显) 骨髓穿刺不能成功者均应考虑本病骨骼X线检查具有确诊意义。,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 髓外造血肝、脾、淋巴结肿大及外周血出现幼稚粒、红细胞。,03,颅底各孔变小,可影响脑脊液及静脉回流而发生脑积水;可压迫颅神经而使其萎缩或麻痹,以视神经、听神经、面神经受累较常见。,颅骨硬化增生,02,骨质变得致密而硬脆,于骨脆性增加易致骨折。,骨折,01,石骨症,骨髓硬化性贫血,04,全身状况,发育差,抵抗力低下易发生各种感染(肺炎、骨髓炎)。,石骨症,X线或CT表现:颅底硬化显著,各孔隙变小,脑脊液回流受阻,易发生脑积水、硬膜下积液、脑室扩张等,常伴有颅神经压迫症状(包括视神经萎缩、失明、传导性耳聋、面瘫等)。颅骨骨板增厚,板障层消失,蝶骨、乳突致密,蝶鞍变小,呈特殊的“面具骨”征;脊椎上下骨板增厚致密,中间区域相对稀疏透亮,似“夹心蛋糕”状;胸骨、肋骨、掌足骨及骨盆骨髂骨翼可见“大理石样”改变及“骨中骨”现象;髂骨还可见深浅交替的同心圆条纹阴影;合并佝偻 病者可见干骺端“杯状”变形或“毛刷样”改变。长骨骨质高度钙化后变硬变脆,易引起自发性骨折。,石骨症,诸肋骨增白反应如大理石状未见骨髓腔心影显球,颅底骨大理石状改变,Part 3,骨斑点症,骨斑点症,骨斑点症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又称限局性骨质增生症、弥漫性浓缩性骨病、点状骨病等,是一种硬化性骨发育异常,一般无临床症状,多为散发或为家族性。据统计发病率不足人群中的1/1000万。Stieda于1905年首先报告典型病例,Ledoux于1916年将本病症命名为骨斑点症。本症患者多在线检查时偶然发现。,发病机制:病变位于骨松质内,与皮质骨及关节软 骨无关,骨轮廓正常,表现为散在多发局限性骨硬化 区。不发生炎症、坏死、病理骨折及恶变。,骨斑点症,骨斑点症常发于手、足、骨盆、长骨骨骺,且呈对称性分布,较少发于锁骨、长骨骨干、胸骨、肋骨。线片上在上述好发骨部位表现为松质骨内多发性、大小为数毫米至 不等的弥漫性的圆形、椭圆形、条形的斑点状致密影,分布不均、密度均匀,边缘清楚,且越靠近关节病灶越密集,较多积聚在邻近皮质旁,部分病灶可与骨皮质相连,骨皮质、骨膜及骨轮廓均正常,关节间隙清晰,关节面光滑,骨盆及肩胛骨的病灶分布以髋臼和关节盂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多为对称分布。,骨斑点症,例l,男,49岁,既往健康,因肩部外伤后疼痛而 就诊,摄右肩正位片,显示右肱骨近端髓腔内多发斑点状及 索条状高密度影,边界清楚、锐利,周围骨皮质无破坏。后经 患者同意,拍摄双侧髋关节、双侧肩关节、双侧腕关节。均显 示同样的X线表现(图lalc)。,骨斑点症,图1a:双肩关节正位片,双侧肱骨近端及关节盂均可见斑点状、圆形、椭圆形及条索状高密度影,边缘清晰锐利。,图1b:双手正位片,双手及双腕均可见圆形、椭圆形高密度影,边缘清晰锐利。,图1c:骨盆正位片,双侧股骨头及股骨颈均可见圆形、椭圆形高密度影,边缘清晰锐利。条索状影沿着股骨颈处骨小梁方向走形。耻骨联合处可见少许条索状影。,骨斑点症,例2,女,46岁,既往健康,因腕部受伤而就诊,摄腕部片显示尺桡骨远端可见多发斑点状影,边缘清晰、锐利,密度较高且均匀,后又摄双手及骨盆均可见多发斑点状及索条状高密度影,以骨的干骺端为显著,长骨干体部斑点状影相对较少见(图2a,2b)。,图2a:双手正位片,双手及双腕均可见圆形、椭圆形高密度影,大小不一,以指骨为著。,图2b:骨盆正位片,双侧髂骨、耻骨、股骨颈、粗隆部及腰5椎体均可见条索状、点状高密度影,形态不一、大小不等,边缘清晰锐利。,Part 4,泛发性骨皮质增厚症,泛发性骨皮质增厚症,泛发性骨皮质增厚症(generalized cortical hyperostosis),本症于1955年首先由Van Buchem报告,故又称Ven Buchem氏病或骨内膜性骨增生症,为一很少见的颅骨及管状骨骨干硬化性病变。本例起初认为是石骨症该病甚为少见,属于常染色体隐性疾病,很少有临床症状,骨硬化主要影响颅骨、下颌骨和管状骨骨干。,本症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是遗传性疾病。,泛发性骨皮质增厚症,X线表现为全身骨骼对称性致密硬化,其中以颅 顶底骨增厚硬化,下颌骨增大致密,管状骨骨干皮质增 厚,髓腔变窄,但周径不增加和干骺端不受累等颇具特 征。,THANKS EVERYBODY,谢谢大家!,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主要经营:课件设计,文档制作,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