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学概论》教程_第1页
《物流学概论》教程_第2页
《物流学概论》教程_第3页
《物流学概论》教程_第4页
《物流学概论》教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阳工程学院 物流学概论教案绪 论物流现代化的含义一方面表现为物流必须进行技术革命,以当前先进的物流科学技术取代落后的物流技术。另一方面则是对物流活动进行现代化管理,从而使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发挥出它的巨大作用。 沿海四大物流圈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 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 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 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 许多地方政府正在积极筹划和发展现代物流产业 深圳、天津都将“ 物流” 作为地方“ 支柱产业” 给予高度重视 广州市则将在东、西、南、北全面规划物流产业,分别建立生产资料物流中心、商品物流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和商贸物流中心 上海则瞄准“国际物流中心”的目标,着重发展陆、海、空港的口岸物流和城市配送物流,并以“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完善法规,配套环境”的指导思想去运作实施 北京市具体规划了北京物流港、三大物流基地、四大物流中心 此外,山东、浙江、大连、青岛等地都在制定物流方面的规划 物流发展的不平衡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当沿海地区物流开始热了的时候,中部、西部地区发展较慢,甚至有些地区还没有启动 我国的物流企业 以海尔物流崛起为代表的企业集团,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和市场化的业务流程改造传统产业。他们将现代物流构筑为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建立现代物流体系,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实现了精确化、信息化、数字化、高效化。 一些传统的运输和仓储企业,通过改造正在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如中远、中外运、中储等等。同时,也生长出不少第三方物流企业,像广州的宝供,深圳的中海物流等等。 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道路并不平坦,还有许多因素制约着中国物流的发展,人们对现代物流的认识还不够,还存有不少认识上的误区。 正当我国加入WTO的时候,许多跨国物流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如美国联邦快递、德国邮政、丹麦马士基,日本佐川急便等。 各级政府对物流业发展的重视,以及出台的一系列政策 物流业人才的缺乏 物流理论需要从物流实践中不断吸取营养,物流理论要为物流实践服务 物流学的概念物流学是研究物质资料(广义的物资)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流转规律,寻求获得最大的空间和时间效益的科学。 物流学的学科性质 物流科学是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物流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物流学是一门进行系统分析的科学 物流学又是一门应用性科学 物流学的研究对象物流学所研究的对象是处于持续不断运动的物资以及影响物资流转的各有关因素。它涉及到社会经济环境,物质资料空间位移过程中的各种技术间题和经济间题,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物流的技术和经济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物流学研究的根本任务 物流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为实现在物流活动中适时地、合理地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使物流投入与物流期望目标达到平衡,使物流经济效益得到最大的体现,使物流为生产建设、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 本章思考题1.谈谈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物流得到了哪些发展?2.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物流圈具体指的是哪些?3.何谓“物流学”?谈谈物流学的学科性质。4.简述物流学的研究对象。5.物流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什么?第一章 物流的概念与内涵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从国外引进物流的概念。20多年来随着我国理论界对物流理论的深入研究和企业的大量的物流实践,人们对物流的认识不断加深。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04-17批准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中对物流的解释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第一节 物流的概念一、国外物流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1905年,美国少校琼斯贝克(Chauncey Baker)认为,“与军备的移动与供应相关的战争的艺术的分支就叫物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918年,英国犹尼利弗的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其公司宗旨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达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手中。这一举动被一些物流学者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最早文献记载”。1922年,克拉克(FEClark)在市场营销原理中将市场营销定义为:“影响商品所有权转移的活动和包括物流的活动。”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定义为:“物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在从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 美国的韦勃斯特大词典,在1963年把军事后勤定义为“军事装备物资、设施与人员的获取、供给和运输”。军事后勤的理念和方法后被引入到工业部门和商业部门,被人们称之为“工业后勤”和“商业后勤”。20世纪50年代中叶,日本在经济恢复中,十分重视学习西方科学技术。1956年,日本生产性本部向美国派出了“搬运专业考察团”(也有称为流通技术考察团),此举动对日本未来物流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日本于60年代正式引进了“物流”这一概念,并将其解释为“物的流通”,“实物流通”的简称。日本通产省物流调查会的定义:“物流是制品从生产地到最终消费者的物理性转移活动。具体是由包装、装卸、运输、保管、以及信息等活动组成。”日本通商产业省运输综合研究所认为:物流是“商品从卖方到买方的场所转移过程”。 美国国家物流管理委员会于1976年在定义物流管理中指出:“物流活动包括,但不局限于: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销售情报、库存控制、物料搬运,订货销售,零配件供应、工厂及仓库的选址、物资采购、包装、退换货、废物利用及处置、运输及仓储等”。 1985年加拿大物流管理协会(CALM:Canadian Associat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定义物流“物流是对原材料、在制品库存、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的、成本有效益的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的过程。该过程包括进向、去向和内部流动。”1994年欧洲物流协会(ELA:European Logistics Association):“物流是在一个系统内对人员及商品的运输、安排及与此相关的支持活动的计划、执行与控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从上述介绍的物流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对物流概念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是它们反映出以下几个基本点:第一、物流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生产、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的不断进步密切相关。第二、物流概念与物流实践最早始于军事后勤,而“物流一词没有限定在商业领域还是军事领域。物流管理对公共企业和私人企业活动都适用”。(见Donald J. Bowersox 1986出版物流管理)第三、物流无论从实物供应(Physical Distribution)还是后勤的内涵中都强调了“实物流动”的核心。第四、物流的功能主要以运输、储存、装卸、包装、以及信息等所构成。二、现代物流理念 (一)物流是市场的延伸理念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物流动的过程。 在20 世纪20 年代,物流还是被作为流通的附属机能。30 年代起,人们主要从有利于商品销售的愿望出发,探讨如何进行“ 物资的配给” 和怎样加强对“ 物质分布过程” 的合理化管理,其核心部分正如日本学者羽田升史所说:“ 物流被看成是市场的延伸。” “物流被看成是市场的延伸”的理念,今天人们又给予了新的内涵:其一为通过为用户提供物流服务来开拓市场。其二为将物流功能和物流设施的建设,看做为潜在的市场机会。其三为物流被看作为市场竞争的手段和策略。其四为物流被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二)“军事后勤”与物流服务理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根据军事上的需要,在军火和军需品的战时供应中,运用后勤管(Logistics Management)方法 。二战后,后勤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被引入到工业部门和商业部门后,其定义中包括下列一些业务活动: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存控制,贮存,用户服务等。美国物流管理协会1984年对物流重新定义为:“为了符合顾客的要求,将原材料、半成品、完成品以及相关的信息从发生地向消费地流动的过程,以及为保管能有效、低成本的进行而从事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行为。” (三)物流价值与利润理念1962年美国著名经营学家彼得.德鲁克在财富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经济的黑色大陆一文 ,他将物流比做“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在原材料、设备和劳动力成本压缩的空间趋于饱和后,对成本的控制将转为物流领域。 美国经营学家彼.特拉卡指出:物流是“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泽修在主要社会的物流战一书所阐述的:“现在的物流费用尤如冰山,大部分潜在海底,可见费用只是露在海面的小部分。” (四)物流系统化理念物流系统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大环境里由所需位移的物资和包装设备、搬运装卸设备、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讯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在物流运行中存在着 “二律背反”性,也称“效益背反”。整个物流合理化,需要用总成本评价,这反映物流是整体概念的重要性。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的系统。(五)精益物流理念 精益物流是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种物流管理思想,其核心是追求消灭包括库存在内的一切浪费,并围绕此目标发展的一系列具体方法。物流管理学家则从物流管理的角度对比进行了大量的借鉴工作,并与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密切融合起来,提出了精益物流的新概念。精益物流的内涵是运用精益思想对企业物流活动进行管理,其基本原则是:(1)从顾客的角度而不是从企业或职能部门的角度来研究什么可 以产生价值;(2)按整个价值流确定供应、生产和配送产品中所有必须的步骤和活动;(3)创造无中断、无绕道、无等待、无回流的增值活动流;(4)及时创造仅由顾客拉动的价值;(5)不断消除浪费,追求完善。 精益物流的目标可概括为:企业在提供满意的顾客服务水平的同时,把浪费降到最低程度。(六)物流一体化理念企业内物流一体化管理是根据商品的市场营销动向决定商品的生产和采购,从而保证生产、采购和销售的一致性。物流是被看作使企业与顾客和供应商相联系的能力,这个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虽然内部物流一体化 是企业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但它并不足以保证厂商实现其经营目标。要在今天的竞争中达到充分有效,厂商必须将其物流活动扩大到顾客和供应商相结合方面,这种通过外部物流一体化的延伸被称作为供应链一体化。 要获得供应链理论所要求的这种企业内外的广泛合作,需要一种与传统组织观念不一样的创新的组织定位,从而形成一套科学的、相对独立的科学体系物流、商流、信息流的统一体系。 (七)联盟与合作理念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美国为了物流复兴,将“基于物流的联盟做为最可观的合作”理念,发展物流联盟和广泛开展合作关系的思想已成为物流实践的基础。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业务关系的特点是建立在权利的基础上的对手间的谈判。而今,合作最基本的形式是发展有效的组织间的联合作业,形成多种形式的业务伙伴关系。一方面促使企业从外部资源寻求物流服务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促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流供应商与物流需求商组织联合起来。1物流企业 “物流企业是指从事业物流活动的经济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物流业系指物流企业的集合。“在商品流通中商流与物流已实现分流。物流已经形成独立的组织化、系统化、规模化的新兴产业。物流企业是物流联盟的主体,我国目前物流企业主要的类型有由传统运输公司或仓储公司演变的物流企业、新兴内资跨区域的物流企业和大型外资跨区域物流企业。2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第三方就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 现代的第三方物流主要是指能够提供现代的、系统的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的物流活动。 3物流外包企业业务外包即企业的主要精力放在其关键业务上,即企业在充分发挥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与其他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将企业中的非核心业务交给合作伙伴来完成。物流业务外包是由物流企业作为承包方,由物流需求企业为发包方的物流联盟形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物流外包已逐渐成为各个国家企业物流管理的主流模式。4全球化物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大市场概念在今天已成现实,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的作业方式产生巨大影响。企业从世界市场获取原材料,在世界各地的工厂组织生产,然后将产品运送到世界各地的用户手中。这种在不同国家建立生产基地,并将这些全球化产品销往国际市场,必然导致物流的全球化。全球化物流是企业全球战略的支持与保证,是在世界范围内的物流的联盟与合作。(八)绿色物流观念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就是要改变原来经济发展与物流,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在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形成一种能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即向绿色物流、循环型物流转变。 三、本书对物流概念的界定作者在1988年出版的物流概论和1997年出版的物流学概论和2003年出版的物流学的专著中都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应者到需要者的物理性(实物性)流动,是创造时间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本书仍将延续该定义。四、物流概念的未来 人们对物流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深入的。人们用不同的眼光、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认识物流、解释物流,使物流的概念出现了多元化现象。 未来的物流或许使今日的物流概念得到全面的革新,物流概念所涉及的范围将会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展。 第二节 商流与物流一、商品流通过程中三流地位的转变 商务是指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事物及管理活动,它包含商品从生产到交换,从交换到消费全过程中扣除纯生产和消费的各个方面。 从商务活动的演变历史看,首先是商品的买卖、然后是商业、贸易行业的兴起,再是商业贸易的管理,进而联系着商品的生产者与消费者。 商品交换中必然包含商流、物流和信息流。 在商品流通的原始阶段只能采取“以物易物”的方式进行产品交换,从三流来看主要以物流为主而商流、信息流紧紧伴随其间。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货币的产生,在商品流通的第二阶段出现了“以钱买物”的方式,但人们遵守的交货原则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当经济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换规模进一步扩大,商业信用随着发展起来了,商品流通的第二阶段出现了“钱庄”、“银行”这样专门从事货币中介服务以及货币买卖业务的行业,使得物流可以与商流分离,出现了多种交易的付款方式:如预付款方式、定金方式、支票、汇票、分期付款、延期付款、托收承付等方式。 随着商流与物流的分离,商品流通的水平得到提高,人们可按照资金(货币)和实物各自的运行规律去组织,从而不仅提高了流通的速度,也提高了方便性和安全性。此间,信息流的地位也突出地表现出来。在商品交换的前期、中期、后期,交易的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都要尽力掌握对方和中介方的有关商品交易的各种信息,如商品信息、支付能力、商业信誉等。 随着电子技术的高度发展,在商品流通的第四阶段,信息流已明显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它对整个商品的流通进行了革命性的变革。图1-1表现了三流地位的演变过程,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今社会的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的互相依存关系。二、商流的概念以产品的所有权转移为前提,通过买卖活动而发生商品价值形式的变化,叫作商业流通,简称商流。 三、商流与物流的关系 商流和物流是商品流通活动的两个方面。它们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互相结合,又互相分离。 (一)商流与物流的统一 商流是物流的前提。物流是商流的保证。 (二)商流与物流的分离商流与物流产生分离究其根本原因世上流运动的基础资金,与物流运动的实体物资,两者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商品交易中,也存在只有商流而没有物流的特殊现象。总之,物流和商流构成了商品流通的两大支柱。第三节 物流活动的构成 物流活动由物资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配送、物流情报等项工作构成。上述构成也常被称之为“物流活动的基本职能”。 一、包装活动包装包括产品的出厂包装,生产过程中制品、半成品的包装以及在物流过程中换装、分装、再包装等活动。包装大体可分为商品包装与工业包装。 二、装卸活动 装卸活动包括物资在运输、保管、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中进行衔接的各种机械或人工装卸活动。在全部物流活动中只有装卸活动伴随物流活动的始终。 三、运输活动运输活动是将物品进行空间的移动。物流部门依靠运输克服生产地与需要地之间的空间距离,创造商品的空间效用。运输是物流的核心。因而在很多场合,把它作为整个物流的代名词。 四、储存活动储存活动也称为保管活动,是为了克服生产和消费在时间上的距离而形成的。物品通过储存活动产生了商品的时间效用。保管活动是借助各种仓库,完成物资的保管、保养、堆码、维护等工作,以使物品的使用价值下降到最小的程度。五、流通加工活动流通加工活动又称之为流通过程的辅助加工。流通加工是在物品从生产者向消费者流动的过程中,为了促进销售、维护产品质量、实现物流的高效率所采取的使物品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功能。 六、配送活动 配送是按用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据点进行分货、配货工作,并将配好的货物送交收货人的物流活动。 七、物流信息活动 物流信息包括上述各种活动的有关的计划、预测、动态信息以及相关联的费用情况,生产信息、市场信息等。对物流信息的管理,要求建立情报系统和情报渠道,正确选定情报科目和情报收集、汇总、统计、使用方法,以保证指导物流活动的可靠性和及时性。现代信息采用网络技术、电子计算机处理手段,为达到物流的系统化、合理化、高效率化提供了技术条件。第四节 物流的性质和作用物流自始至终构成流通的物质内容,没有物流,也就不存在实际的物资流通过程,物资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就不能实现,社会再生产就无法进行。 一、物流的性质 (一)物流的生产性质 从事物资的包装、装卸、运输、储存、加工等物流工作与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工业企业虽然在生产内容和形式上有所不得,但都具有生产性质。无论是生产企业的物流,还是流通领域的物流都是一样。这是因为: 1. 物流是社会再生产中的必要环节 2. 物流同样具备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二)物流的社会性质 物流的社会性质是由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的性质。(三)物流的服务性质物流的核心是服务。 二、物流的作用 (一)物流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条件无论是生产资料商品还是生活资料商品,在其设备进入生产性消费和生活消费之前,其价值和使用价值始终是潜在的。为了能把这种潜在变为现实,物资必须借助其实物运动即物流来得以实现。物流是实现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条件。从生产资料的物流上看,物流具有将生产资料按质、按量、及时、齐备、均衡地供应给生产单位以各种物资的功能。从生活资料的物流上看,国民收入中的消费基金能否实现最终还需要取决于物流的畅通。(二)合理的物流对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谓经济效益一般是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劳动占用和物质消耗有效性的评价。合理的物流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物质资料,对于消除迂回、相向、过远等不合理运输,节约运力也具有重要作用。合理的物流,还可以减少库存,加速周转,更充分地发挥现有物资的效用。物资的储存应在满足期望的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储量越少越好。物流在装卸、加工、包装诸方面对提高社会的经济效益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三、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一)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是连接国民经济各个部分的纽带 (二)物流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是决定国民经济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三)物流是生产过程不断进行的前提,又是实现上片流通的物质基础 第五节 中国物流现代化进程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国民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为物流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我国经济要取得长期持续、稳定和协调的发展,物流能否适应现代化的要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物流要实现现代化,就要解决物流管理结构的最佳化、管理方法的最优化、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物流技术的先进化等一系列问题。一、从物流量的增长看中国物流的现代化进程 物流规模是反映一个国家物流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物流量则是物流规模中的突出表现。物流量应当是物品流动过程中物品装卸搬运量、储存量、运输量以及包装量、加工量、配送量等多种数量的集合。但是,目前尚没有一种科学的计量方法来反映。 在一定时期内,采用多种运输方式,借助于各种运载工具在空间位移的数量,来反映物流规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表1 1 、1 2 见课本P18 二、从仓储、配送技术看中国物流的现代化进程 (一)自动化仓库 仓储现代化技术的高度体现 自动化仓库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出现的崭新的物流技术。自动化仓库集电子、机械、自动化、信息、管理等技术为一身,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与物流的紧密结合。 (二)物资配送物流技术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物资配送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也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进入21世纪发展配送事业,发展第三方物流已成为流通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三、中国物流管理的现代化 物流科学技术和物流现代化管理是物流现代化的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如果只重视物流科学技术的引进和发展,而忽略了提高物流现代化管理水平,那末再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反而会造成经济损失。 (一)物流管理现代化标志物流管理现代化的标志是一个物流管理综合性和先进性的反映。其最重要的标志是建立一个高水平的、自动化的、高效率的物流系统,实现准确、及时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而完成物流活动的目标。(二)物流管理现代化的目的 物流管理现代化的目的是在物流的全过程中采用和引进新技术,根据中国物流生产的实际情况,进行可行性研究,采取优化方案,从而不断进行调整和平衡,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三)物流管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物流现代化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对物流机械设备、材料、仪器、能源等管理,以及对从事物流的生产人员、生产效益动态和千变万化的物流信息的掌握和处理等管理。(四)物流现代化管理技术 1、系统管理技术 2、质量管理技术 3、标准化管理技术 4、决策管理技术第二章 现代物流管理物流管理的形成,被公认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美国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对军用物资实行管理活动。他们运用系统分析和应用数学等方法对输送、储存等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获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自此以后,物流管理很快地被应用到产业界,象对待生产一样,他们对物流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手段,使物流呈现出新的水平。20世纪60年代后,物流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美国经营学家彼特拉卡认为,物流管理是“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1965年以后,日本在提高物流技术的同时,将物流管理进一步综合化、系统化,使物流管理水平一跃为世界的领先地位。第一节 物流管理概述物流管理是指通过物流管理组织对整个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控制、调节工作的总和。物流管理是对物流的计划实施评价反复进行的。一、物流管理发展的历史 从发达国家物流管理发展的历史来观察,物流管理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 (一)物流功能个别管理阶段 (二)物流功能系统化管理阶段 (三)物流管理领域扩大阶段 (四)企业内物流一体化管理阶段 (五)供应链管理阶段 二、物流管理的内容(一)物流活动诸要素的管理内容从物流活动要素的角度出发,物流管理课可分为:运输管理、储存管理、装卸搬运管理、包装管理、流通加工管理、配送管理、物流信息管理、客户服务管理。(二)对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管理根据物流系统诸要素的组成,物流管理又可分为:人的管理 、物的管理 、财的管理 、设备管理 、方法管理、信息管理。 (三)物流活动中具体职能管理从物流活动职能上划分,主要包括物流计划管理、物流质量管理、物流技术管理、物流经济管理。三、物流管理的原则 (一)物流管理的总原则 物流合理化 (二)物流合理化的基本的思想 物流活动各种成本之间经常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物流合理化的一个基本的思想就是“ 均衡” 的思想,从物流总成本的角度权衡得失。不求极限,但求均衡,均衡造就合理。 (三)物流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四、物流管理的目标 (一)快速反应 (二)最小变异 (三)最低库存 (四)物流质量 (五)产品所处不同生命周期的不同物流管理目标 第二节 物流管理的三个阶段物流管理按管理进行的顺序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一、物流计划阶段的管理物流计划首先要确定物流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个目标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的先后次序。其次,要分析研究在物流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任何外界影响,尤其是不利因素,并确定对这些不利因素的对策。第三,作出贯彻和指导实现物流目标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具体措施。 二、物流的实施阶段管理 (一)对物流活动的组织和指挥(二)对物流活动的监督和检查 (三)对物流活动的调节 三、物流评价阶段的管理 在一定时期内,人们对物流实施后的结果与原计划的物流目标进行对照、分析,这便是物流的评价。 按照对物流评价的范围不同,物流评价可分为专门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 按照物流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物流评价又可分为物流纵向评价和横向评价。 第三节 物流管理组织物流管理组织是指从事物流管理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及范围划分的组织形式。 一、物流管理组织的分类 (一)根据物流组织所处的领域不同,可划分为生产领域的物流组织和流通领域的物流组织(二)按物流组织在物流管理中的任务不同,可以划分物流管理的行政机构和物流管理的业务机构(三)按物流管理组织的设置与职权划分1中央一级的物流管理组织 2地方的物流管理组织3企业的物流管理组织 二、物流管理组织的结构形态物流管理组织的设立在实际操作中,一般可归为三种组织结构形态:直线型组织、参谋型组织和运用型组织。(一)直线型组织这是一种按基本职能组织物流管理部门的组织形式。当物流活动对于一个企业的经营较为重要时,企业一般会采取这种模式。 (二)参谋型组织这也是一种按照职能不同设定的组织,但由于物流活动往往贯穿于企业组织的各种职能之中,它只把有关物流活动的参谋组织单独抽出来,基本的物流活动还在原来的部门中进行,物流管理者起一个“参谋”的作用,负责物流与其他几个职能部门的协调合作。 (三)运用型组织运用型组织属于一种非正式物流组织,因此它的运作常常需要建立一些激励机制,或是成立一个协调委员会来促进合作。三、企业物流管理组织(一)企业物流管理组织设计应考虑的有关因素 : 1 、企业所属类型因素 2 、企业的战略因素 3 、企业的规模因素 4 、企业的技术因素 5 、企业环境的因素 (二)物流管理组织设计的原则要保证一个管理组织的正常有效地运行,组织设计必须科学合理。管理组织设计的一般原则有:系统效益原则,优化原则,标准化原则和服务原则。我们还必须根据企业物流工作的特点,考虑企业物流组织特有的一些原则,包括任务目标原则,分工协作原则,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原则,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精干有效的原则等等。(三)物流管理组织的职能范围设计物流管理机构的组织活动,要明确物流管理的职能范围。关于职能范围,虽然各个企业不尽相同,但基本包括物流业务与系统协调两大部分。物流业务主要在于物流活动计划和计划的调整实施,执行结果的评价等 。物流管理部门的主要作用在于:评价物流系统现状、发现问题、研究改进办法,对能够改变物流现状的物流系统本身进行设计和改造,并制定新的物流计划,确定出控制标准,以保证合理的物流活动的继续。物流管理部门还额外承担进行系统协调的“非正式职能”。这主要因为物流管理与企业其它 的管理职能紧密相关,且具有交叉性。 (四)企业物流组织的新趋势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越来越关注使组织达到目标的过程更加简便化。在企业物流组织建设中也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1 结构压缩 2 设立企业物流总部 3 成立单独的物流分公司 4 任务小组结构 第四节 企业物流战略管理一、企业战略与企业物流战略根据决策内容的特点,企业战略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公司级战略、部门级战略和职能级战略。 企业物流战略与企业战略呈现出相辅相成的关系: 首先,企业战略统观企业经营的全局,为企业的经营发展确定目标,指明方向。 其次,有效地实现企业战略需要企业物流战略等职能级战略的支持和保证,企业战略需要由具体的职能战略来具体落实。 二、企业物流战略的环境因素分析和定位(一)企业物流环境的分析1.同业竞争者的物流水平 2.技术评价3.物流渠道结构总之,企业是在环境的约束下生存的,战略及战略计划的制定不可不考虑环境的影响因素(二)企业物流战略定位企业物流战略是为企业总体战略服务的,企业的物流总体战略一般又可以分为三类:过程战略、市场战略和信息战略。1过程战略的目标是达到从原材料到成品全过程物料转移的效率最大化;2市场战略重视客户服务质量,因此会把与客户服务直接相关的销售和物流活动设立专门机构来统一管理;3追求信息战略的企业一般销售网络和分销组织较广泛,因此物流的投入主要在于通过信息管理,协调各个分支网络的物流活动。根据以上这些不同的战略定位,企业就可以对物流成本和物流运作水平作出相应的定位,从而制定物流战略。三、企业物流战略的目标和内容及基本战略框架(一)企业物流战略的基本目标与企业物流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在于保证物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实现物流成本的最低化。具体而言,可通过以下各个目标的实现来达到。1.维持企业长期物流供应的稳定性,低成本,高效率;2.作为产品的个性谋求良好的竞争优势;3.对环境的变化为企业整体战略提供预警和功能范围内的应变力;4.以企业整体战略为目标追求与生产销售系统良好的协调性。(二)企业物流战略计划战略计划是实现战略意图的行动性文件,由一系列的具体措施和步骤组成。在制定战略计划前,首先要得到企业其它职能部门的支持,搜集各种必要的信息和资料。如需要:1.市场部门提供有关产品的价格,销售数量,顾客的类型和区域,对顾客的售后服务政策等方面的信息;2.制造部门提供有关产品的制造信息。主要包括产品的原料供应商,产品的生产规模,品种和生产地点等;3.财会部门提供关于成本的预测信息和不同物流方案的成本评价,对物流设施的规划作投资预算等;(三)企业物流管理战略框架专家把企业无路战略划分为四个层次:略(三)企业物流管理战略框架专家把企业无路战略划分为四个层次:略四、企业物流重组企业物流重组的目标是为了增强企业物流活动的一体化来提高物流的效率 企业物流重组的关键是确定基准 企业物流重组要发展以活动为基础的度量体系 企业物流重组致力于物流质量的持续改善根据以上对企业物流重组有关因素的理解,我们可以归纳出指导一个企业进行重组的基本程序。(见图21)第五节 物流费用管理一、物流费用的构成物流费用传统上指产品空间位移过程中所耗费的各种资源的货币表现,是物品在实物运动过程中,如包装、 装卸搬运、 运输、 储存、 流通加工、 物流信息等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 财力、 物力的总和。企业物流费用一般有三种分类方法。1. 按费用支出形式分类,分为直接物流费用和间接物流费用。 2. 按物流活动的基本构成分类,分为物流环节费用(包括运输费、包装费、装卸费、保管费、加工费等)。 3. 另外还可按物流的整个运作过程分类,包括企业物流活动的筹备费用,企业生产物流费用、销售物流费用和逆向物流费用等。 二、物流费用的控制物流费用控制是指运用成本会计的方法, 预定费用限额, 将实际物流费用与限额作比较, 纠正不利的差异,提高经济效益。 从总体来说, 物流费用的控制由局部控制和综合控制组成。(一)物流费用的局部控制 包括:运输费用控制、卸搬运费用的控制、储存费用的控制、包装费用的控制、流通加工费用的控制等。(二)物流费用的综合控制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对物流费用进行预测、计划、分析、反馈、决策等全过程的系统控制,以达到预期目标。综合控制有别于局部控制,具有系统性,综合性、战略性的特点,有较高的控制效率。综合控制的目标是局部控制的集成,促使企业物流费用趋向最小化。 (三)物流费用的局部控制和物流费用的综合控制二者的关系三、企业物流费用管理的新思维1.从流通全过程的视点来降低物流费用2.通过实现供应链管理,提高对顾客的物流服务来削减费用3.借助于现代信息系统降低企业物流费用4.通过参与共同配送降低物流费用5.削减逆向物流费用 第三章 物流运输管理没有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经济活动就要停顿,社会再生产也无法进行。列宁说:“运输是我们整个经济的主要基础。”物资运输活动可分为二类:一类是作为具体生产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的生产内部的运输;另一类是作为物质生产部门的专门运输业从事的运输活动。上述两类运输都是物流构成的基本要素,本章讨论的指后者。第一节运输概述一、现代运输方式的产生和发展现代运输的发展,一般可划分为五个阶段:1.水运阶段2.铁路运输阶段3.新运输方式的发展阶段4.综合运输阶段5.集装箱运输阶段二、运输生产的特征(一)运输生产是在流通过程中完成的(二)运输不产生新的实物形态产品(三)运输产品计量的特殊性(四)交通运输的劳动对象十分庞杂三、运输在物流中的地位(一)运输是实现物资实物转移的关键(二)物资运输对其技术、组织等工作有特殊的要求(三)运输费用在物流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四)运输对社会产品的需求有其特殊地位四、物资运输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一)国民经济各部门对运输的要求和制约国民经济各部门对物资运输的要求主要表现在货物的发送量、周转量以及运输质量上。国民经济生产力布局越是合理,产、销联系越紧密,则运输量和运输距离都会相对下降,反之,则会上升。(二)运输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影响运输是联系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和消费的桥梁。运输的不利,必然形成一方面有大量的生产部门或消费部门急需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得不到供应,一方面有大量的产品积压,而达不到生产的目的。(三)合理安排运输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关系1.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密切协作2.在国民经济范围内统一规划运输网络3.合理安排运输与其它物流环节间的比例关系第二节现代运输方式现代运输方式包括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等。一、铁路运输铁路运输是一种重要的现代陆地运输方式。它是使用机动车牵引车辆,用以载运旅客和货物,从而实现人和物的位移的一种运输方式。(一)铁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点1适应性强2运输能力大3安全程度高4运送速度较高5能耗小6环境污染程度小7运输成木较低(二)铁路运输的主要技术设施线路线路是列车运行的基础设施,由轨道、路基和桥隧等建筑物组成一个整体的工程结构。机车机车是牵引和推送车辆运行于铁路线上、本身不能载荷的车辆。货车货车是铁路运输的基本载运工具。车站车站是运输生产的基地。(三)组织铁路运输的方法1.整车运输整车运输是指根据被运输物资的数量、形状等,选择合适的车辆,以车厢为单位的运输方法。2零担运输零担运输亦可称之为小件货物运转。3混装运输混装运输是小件运输的一种装载情况。4集装箱运输集装箱运输指采用集装箱专用列车运输物资。二、公路运输公路运输是现代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公路运输由公路和汽车两部分组成。(一)公路运输的技术经济特征1机动、灵活,可实现门到门运输2货损货差小,安全性高,灵活性强3.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技术改造容易4适合中短途运输,不适合长途运输(二)公路运转的技术经济指标1公路(1)高速公路。这是一种专供汽车快速行驶的道路。(2)一级公路一般连接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3)二级公路是连接政治、经济中心或较大工矿区等地的干线公路以及运输任务繁忙的城郊公路。(4)三级公路是指沟通县及县以上城市的公路。(5)四级公路是指沟通县、乡、村之间的支线公路。2汽车及其技术经济特征(1)评价载重汽车使用性能的主要指标汽车使用性能表明汽车在具体使用条件下所能适应的程度,评价使用性能的主要指标有:容载量、运行速度、安全性能、经济性、重量利用系数(即汽车有效载重量与汽车自重的比值)等。(2)具有特殊功能的载重汽车油罐汽车、混凝土搅拌汽车、粉粒运输汽车、冷藏冷冻汽车、集装箱运输汽车、自动卸货汽车。3.载重汽车的效益汽车吨位构成比例是影响汽车运输效率的重要因素。载货汽车的重量利用系数是降低油耗,提高运输效率的重要因素。载货汽车越来越多地采用柴油机作动力,尤其在大中型载货汽车中更为明显。轮胎结构对汽车运行油耗也有很大影响。(三)组织公路货物运输的方法1.多班运输2.定时运输3.定点运输4.直达联运5.零担货物集中运输6.拖挂运输三、水路运输水路运输由船舶、航道和港口所组成。(一)水路运输的经济技术特征1运输能力大2运输成本低3投资省4劳动生产率高5航速较低(二)船舶的经济技术特征技术指标(1)船舶的航行性能(2)船舶的排水量和载重量(3)船舶的货舱容积和登记吨位(4)船舶的装卸性能2船舶的种类及特性(1)客货船(2)杂货船(3)散装船(4)冷藏船(5)油船(6)液化气船(7)滚装船(8)载驳船(9)集装箱船(10)内河货船(三)港口的经济技术特点1港口的分类按港口位置划分海湾港河口港内河港(2)按使用目的划分存储港转运港经过港(3)按国家政策划分国内港国际港自由港2现代化港口的条件(1)拥有大量的泊位(2)具有深水航道和深水港区(3)具有高效率的专业化装卸设备(4)具有畅通的集疏运设施(5)其它设施(四)水路运输方式1国际航运(1)班轮运输是指船舶在固定的航线和港口间按事先公布的船期表航行,以从事客货运输业务按事先公布的费率收取运费。(2)租船运输租船运输又称为不定期运输,没有特定的船期表,航线和港口。国际上使用租船运输方式主要有三种:定程租船、定期租船、光租船2航线营运方式航线营运方式也称航线形式,即在固定的港口之间,为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配备一定数量的船舶并按一定的程序组织船舶运行活动。3航次运营方式航次运营方式是指船舶的运行没有固定的出发港和目的港,船舶仅为完成某一特定的运输任务按照预先安排的航次计划运行。4客货船运营形式是一种客运和货运同船运输形式,其运营特点是需要定期,定时发船。5多式联运多式联运是指以集装箱为媒介,把铁路、水路、公路和航空等单一的运输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组成一个连贯的运输系统的运输方式。四、航空运输航空运输的经济技术特点1航空运输的高科技特性2航空运输的高速度3航空运输的灵活性4航空运输的安全性5航空运输的国际性特征6航空运输建设周期短,回收快7航空运输在物流中占的比重小(二)航空运输技术指标航空运输把实际载运量与最大载运能力之比称为载运比率。载运比率又分为两种情况:1.航站始发载运比率是指某航站出港飞机实际运载与最大运载之比,即:航站始发载运比率=实际运载/最大运载100%2.航线载运比率航线载运比率=实际总周转量/最大周转量100%(三)航空港航空港又称机场,是航空线的枢纽,它供执行客货运业务和保养维修飞机、起飞、降落使用。航空港按照设备情况可分为基本航空港和中途航空港。航空港按其下垫的性质又可分为陆上航空港和水上航空港。(四)航空线航空线是指在一定方向上沿着规定的地球表面飞行,连接两个或几个城市,进行运输业务的航空交通线。航班飞行一般分为班期飞行、加班飞行及包机或专机飞行。航空线按其性质和作用可分为国际航线、国内航空干线和地方航线三种。五、管道运输(一)管道运输的特点1运量大2管道运输建设工程比较单一3管道运输具有高度的机械化4有利环境保护5管道运输适用的局限性(二)管道运输的形式1原油管道2成品油管道3天然气管道4煤浆管道第三节综合运输一、现代运输是各种运输方式的组合现代运输是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五种主要运输方式组成的。(一)各种运输方式的计量与构成各种货物运输的计量方式是货运量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