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叉车产业竞争对手分析课程_第1页
中国叉车产业竞争对手分析课程_第2页
中国叉车产业竞争对手分析课程_第3页
中国叉车产业竞争对手分析课程_第4页
中国叉车产业竞争对手分析课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叉车产业竞争对手分析中国叉车产业竞争对手分析中国叉车产业竞争对手分析【报告前言】经过近50年的发展,我国叉车行业已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市场格局,以安徽合力、杭叉股份、大连叉车等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但是近年来国内企业的叉车销量占国内市场的份额却呈现下降趋势,分别由90%、85%、80%下降到目前的75%。我国叉车市场是块诱人的蛋糕,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前来分食。以厦门林德为代表的国际十大叉车企业相继在我国设立生产基地和办事机构;以现代和大宇为代表的韩国企业也在我国建立了生产基地,并表现出极强的市场开拓能力。我国叉车企业在抵御外来品牌的同时,还要与国内兄弟同室操戈。中国一拖、江淮动力、玉柴机器等国内其它行业的企业也纷纷进军叉车行业。内外力量的角逐将我国叉车行业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从国内叉车市场每年销售统计看,安徽叉车集团公司、大连叉车总厂、杭州叉车总厂安徽叉车集团公司2003 年市场占有率为44, 杭州叉车总厂市场占有率为36,大连叉车总厂所产大吨位叉车,按当量台数计算,其市场占有率为7.4,厦门林德叉车的市场占有率为4%;前4 个重点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合计已达91%。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内企业竞争格局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具体情况见下图:图表:2004-2007年国内叉车企业市场占有率资料来源:工程机械协会新进入者蜂拥而至。叉车市场的快速成长和较高的盈利水平吸引了大量的新进入者,尤其是像柳工、龙工、江淮、福田、中国重汽等具有很强制造实力的企业亦纷纷进入叉车领域。对于这些新进入者,面临的壁垒主要是叉车产品的多规格和销售网络的建立。规格多就意味着传动部件等零部件规格也很多,在没有规模依托的形势下,无论是自制还是外购都不具有成本优势;叉车的个性化较多数新进入者的原有产品更明显,用户对售后服务的要求很高,重新建立销售渠道是新进入者必须要做的事。正文目录1. 叉车行业市场现状分析81.1 行业发展概况81.2 行业市场现状91.2.1市场规模91.2.2市场概述141.2.3存在的问题152. 叉车行业市场竞争分析172.1市场竞争现状分析172.2企业市场占有率分析192.3市场供给现状203. 叉车行业厂商分析223.1 安徽合力223.1.1企业基本信息223.1.2 企业发展历史223.1.3 企业主要经营指标233.1.4企业主营收入及成本分析243.1.5企业偿债能力分析253.1.6企业经营效率分析263.1.7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63.1.8企业成长能力分析283.2 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293.2.1企业基本信息293.2.2企业发展历史303.2.3企业主要经营指标分析313.2.4企业主营收入及成本分析313.2.5企业偿债能力分析333.2.6企业经营效率分析343.2.7企业盈利能力分析353.2.8企业成长能力分析363.3 浙江杭叉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373.3.1企业基本信息373.3.2企业发展历史383.3.3企业主要经营指标413.3.4企业主营收入及成本分析413.3.5企业偿债能力分析433.3.6企业经营效率分析443.3.7企业盈利能力分析453.3.8企业成长能力分析463.4 大连叉车有限责任公司473.4.1企业基本信息473.4.2 企业发展分析483.4.3企业主要经营指标493.4.4企业主营收入及成本分析503.4.5企业偿债能力分析513.4.6企业经营效率分析523.4.7企业盈利能力分析533.4.8企业成长能力分析543.5 厦门叉车总厂553.5.1企业基本信息553.5.2企业发展历史563.5.3企业主要经营指标分析573.5.2企业主营收入及成本分析573.5.3企业偿债能力分析593.5.4企业经营效率分析603.5.5企业盈利能力分析613.5.6企业成长能力分析623.6上海柳工叉车有限公司633.6.1企业基本信息633.6.2企业发展历史643.6.3企业主要经营指标分析643.6.4企业主营收入及成本分析653.6.5企业偿债能力分析663.6.6企业经营效率分析673.6.7企业盈利能力分析683.6.8企业成长能力分析694. 叉车行业发展预测714.1发展趋势714.2市场前景744.3竞争趋势815行业SWOT分析835.1优势分析835.2劣势分析835.3机会分析845.4威胁分析846.我国叉车产业SWOT分析图851. 叉车行业市场现状分析1.1 行业发展概况叉车是物料搬运作业的重要设备,是实现物流机械化作业、减轻工人搬运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的主要工具。它在国内外被归类为“工程机械行业”中的“工业车辆”子行业。叉车在企业的物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物料搬运设备中的主力军。广泛应用于车站、港口、机场、工厂、仓库等国民经济各部门,是机械化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的高效设备。图表:叉车下游应用广泛资料来源:工程机械协会在全球范围内看,叉车产品和叉车产业都处于成熟期;但从国内情况看,叉车产品和叉车产业尚处于发展期:产品技术仍需发展完善、产品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尚未得到足够拓展、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产业自然调整仍处于初级阶段、用户使用意识和企业研发意识、能力尚且落后,国外用户和企业现在考虑的是如何把叉车用得更好,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而我国很多用户还在人力和叉车间取舍难断,生产企业也不能很好的满足多样化的需求。总体来看,我国叉车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前景。1.2 行业市场现状1.2.1市场规模一、行业供给规模国研合信收集整理资料显示,2008年1-12月我国规模以上叉车企业叉车产量为台,同比增长10.1%,相比前几年增幅出现较大幅度下跌。图表:2002-2008年我国规模以上叉车企业产量增长情况单位:台资料来源:国研合信收集整理二、行业需求规模从2001年到2007年,中国叉车市场销量年增长率几乎都在30%左右,个别年份甚至超过40%。这首先得益于近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物流、仓储业、制造业、航空业等重要叉车应用领域得以快速发展,极大地刺激了中国叉车需求;同时,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刺激了生产厂家的投资欲望,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到叉车制造的队伍中来,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还远销海外。从供需角度上讲,中国叉车市场近几年的发展无疑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发展阶段。从2000 年以来年度叉车的销量来看,2008 年将是8 年来增速最低的一年,也要低于2005 年17.44%的增速水平。图表:2007-2008年叉车月度销量走势图资料来源:工程机械协会行业分析师估计,中国整个叉车行业在今年(2009)随着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出现首次回落并可能出现负增长。但从长远来看,叉车行业调整不可避免,但该行业前景依然被看好。三、行业进出口市场规模进出口一直是中国叉车行业最活跃的市场之一,中国叉车制造业在满足快速增长的国内需求的同时,还有大量产品远销到世界各地。尤其是近几年中国叉车产品出口市场走势良好,总体看中国叉车在国际市场上走俏主要靠的是良好的性价比。另一方面,受到基础工业发展相对落后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目前还无法全面满足电动叉车、大吨位叉车等产品的国内需求,仍需批量进口国外产品。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很自然地成为了世界叉车贸易的主要活跃市场之一,其特点之一是进口和出口两条线都很热。2007年对于中国叉车出口事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全年出口叉车48871台,与2006年同期的26588台相比增长了83.81%。2007年叉车出口量占全年叉车销量的32.06%,几乎每生产3台叉车就有1台销往国际市场,这一比例在2006年为23.83%。2002-2008年叉车出口情况见下图:图表:2002-2008年我国叉车出口量走势情况单位:台资料来源:海关总署从上述这组数字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中国叉车出口市场近2年增长迅速,表明了国产叉车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年上升,中国叉车制造能力在不断提高;第二、在中国叉车市场总销量持续快速走高的大背景下,出口数量占总销量的比例近几年大幅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中国国内叉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更多的国内企业把目光瞄向了国际市场。2007年中国市场共进口叉车12072台,与2006年同期的10923台相比增长了10.52%。其中内燃叉车进口4159台,与2006年同期的3211台相比增长了29.52%;电动叉车(含巷道堆垛机)进口7913台,与2006年同期的7712台相比增长了2.61%。2002-2008年中国市场叉车进口情况参见下图。图表:2002-2008年我国叉车进口量走势情况单位:台资料来源:海关总署通观近年来中国叉车进出口市场,大致可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中国叉车市场开放程度越来越深化。在2001-2008年的8年间,无论是叉车出口数量还是进口数量都呈现出急速上升的态势。而且本文中列述的仅仅是叉车整机的进出口情况,未对诸如零配件国际采购之类的贸易行为进行阐述。这表明叉车国际贸易愈发频繁,中国叉车行业与全球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 第二,从叉车出口数量上看,内燃叉车多年来一直大幅领先于电动叉车。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目前中国的叉车制造重心仍然偏向内燃叉车,而且就此形势看仍将在一段时期内偏向内燃叉车。对于一些外资叉车企业来说,在这样的条件下,以内燃叉车为核心产品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面临的竞争压力就会相对大一些。事实也证明,如林德、丰田、力至优等以电动叉车为核心产品的外资企业更容易在中国市场上取得成功。 第三,从叉车进口数量上看,电动叉车进口数量明显高于内燃叉车,但二者进口数量的差距在近年来逐渐缩小。一方面体现出中国叉车制造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市场对电动叉车的需求正在逐年上升,目前中国市场上电动叉车的自给率仍然相对较低,部分型号产品缺口较大,仍在相当程度上依赖进口产品。 综合2001-2008年8年间中国叉车市场各种数据看,中国叉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有目共睹。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各行业对叉车的需求还将得到进一步增长。叉车产品与土方设备、路面设备等其他工程机械产品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其市场空间增长方式不同。其他工程机械产品市场相对局限于工程建设领域,而叉车市场将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而呈现出跨行业、跨领域的横向式增长。例如在中国市场上,叉车应用领域已经由以前传统的物流搬运领域和港口装卸领域等逐步延伸到食品、医药等新的行业。 叉车应用领域的横向增长将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创造出源源不断的需求增长点。1.2.2市场概述一、全球叉车情况回顾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世界大约有250多家叉车生产企业,主要的国家有德国、日本、美国、保加利亚和瑞典,亚洲主要是日本、韩国和中国。随着西方工业的衰退,特别是日本市场的不景气,叉车年产量基本保持在50万台左右。由于竞争的加剧,同80年代相比,世界叉车工业出现了销售额增长、盈利减少的反常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叉车巨头纷纷在发展中国家建厂,以便降低成本,维持盈利。二、中国叉车工业的现状 中国叉车工业,自1958年大连叉车总厂生产了第一台仿苏叉车后,叉车的生产已经历40余载,曾经生产过叉车的企业约100多家,目前尚有50余家。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产量排在前几位的企业是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叉车总厂、厦门林德股份公司、大连叉车总厂、厦门叉车总厂、靖江叉车总厂等。 经过大约5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能够生产内燃、电力、机械、液力、静压等上百种型号规格的叉车,且性能指标与国外叉车无明显差异,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同国外叉车相比主要有两条不足,一是可靠性低;二是舒适性差。我们的优势是价格低,国外叉车的价格一般是我国的1.5倍至4倍。1.2.3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企业规模小,产品品种少,生产效率低,研发能力弱”是困扰叉车企业的四大难题。目前,国内叉车企业年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的只有安徽叉车集团公司、杭州叉车有限公司等几家企业,多数企业规模较小。现在又有不少企业重新上内燃叉车、小型搬运车辆和电动车辆,重复建设和生产仍然在增加。由于起点低、规模小,致使相互仿造等现象在行业内大量存在。随着工业化水平的快速发展,叉车产品使用范围日益扩大,但由于国内企业产品普遍品种少,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而且其产品在驱动方式、能源环保等方面,与先进的国外制造商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国外叉车生产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约15万美元左右,而我国叉车企业全员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到国外的15,只有杭州叉车有限公司达6万美元,但除重点骨干企业外尚远远低于3万美元。世界主要工程机械制造商均有较强的科研开发力量,产品设计及科研人员一般占企业人数的15%以上。整机、零部件试验及测试设施完善,主要零部件及整机不断进行性能改进和可靠性试验,年科研开发费用占总销售额的2.5%以上。我国叉车行业的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少数领先企业,企业内有技术中心或研究所,从事产品开发研究的人员仅占全体员工7%-8%。在排头兵企业科研经费也仅占总销售额的1.5%-2%,其它企业则更少。2. 叉车行业市场竞争分析2.1市场竞争现状分析一、竞争态势分析我国现在共有50多家叉车生产企业,大多数企业生产规模很小。国内主流的大型叉车制造商主要有安徽叉车集团、杭州叉车有限公司等几家企业,但这几家企业占据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因此叉车行业两极分化比较严重。 如今国内的叉车市场初步形成高、中、低三个层次,中高端、高端市场被以林德叉车等为代表的跨国巨头占领;中端、中低端市场以安徽合力叉车和杭州叉车为主导;低端市场以浙江如意、虎力等民营企业为首,格局基本稳定。 图表:我国叉车产品细分市场竞争格局叉车使用专业性强,用户普遍比较成熟、识别能力强、多为具备一定实力的社会商业组织、整体购买力相对较高,特别是近年来数量与日俱增的外资企业,不仅叉车使用意识强,而且倾向于中高档产品,再加上叉车使用范围广泛,用户群层次多样、使用场合如仓储等很多应用领域对叉车的排放、噪音等要求较高,另外叉车产品本身绝对价值较低,高低端产品价格差异不大,高端用户对价格及价格差异均易于接受。因此中高档产品(进口及独合资产品)有相当的市场需求;故而数倍于本土产品价格的外资高档产品也能够找到足够的细分市场得以迅速发展。1、国际巨头青睐中国市场亚洲叉车市场主要在日本和中国。在过去的20年里,欧洲叉车市场是以1%-2%的速度增长或下降的,比较稳定。但是亚洲市场则完全不同,有些国家甚至以30%、40%的速度增长。从目前国内情况看,叉车产品和叉车行业依然处于发展期,产品技术仍需发展完善;产品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尚未得到足够拓展;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产业自然调整仍处于初级阶段;客户使用意识和企业研发意识、能力依然落后。发达国家的用户和企业考虑的是如何把叉车用得更好,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而我国很多客户还在叉车和人工搬运间左右为难。从全球叉车产业发展周期角度分析,目前国际市场已处在成熟期,市场增速已经放缓。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国际叉车业巨头逐渐将目光转向中国这个世界叉车业最具潜力的市场。目前日本的市场很发达,而我国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前景。 2、我国叉车行业竞争格局经过近50年的发展,我国叉车行业已形成了相对集中的市场格局,以安徽合力、杭叉股份、大连叉车等为代表的国内企业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但是近年来国内企业的叉车销量占国内市场的份额却呈现下降趋势,分别由90%、85%、80%下降到目前的75%。我国叉车市场是块诱人的蛋糕,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前来分食。以厦门林德为代表的国际十大叉车企业相继在我国设立生产基地和办事机构;以现代和大宇为代表的韩国企业也在我国建立了生产基地,并表现出极强的市场开拓能力。我国叉车企业在抵御外来品牌的同时,还要与国内兄弟同室操戈。中国一拖、江淮动力、玉柴机器等国内其它行业的企业也纷纷进军叉车行业。内外力量的角逐将我国叉车行业推到了风口浪尖上。但对用户来说市场竞争越激烈,受益才会越多。市场竞争一激烈,厂家就得拿出最好的产品、最低的价格、最优的服务给用户。但目前我国的叉车行业跟欧洲的增值服务至少相差一代。在欧洲,“以客户为中心,一切为客户服务”的观念根深蒂固。但在我国,这还是需要经常提出来的一个新观念,而且很多企业还只是把这种观念当作口号,根本没有落实到行动上。叉车的售后服务不仅仅是一种业务,更是一个品牌,要把它当作一项重要的使命。和其它工程机械一样,叉车的质量也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它的制造质量,二是它服务的质量。因此,叉车产品的质量问题,不仅仅是产品问题,更包括服务问题。二、叉车行业低价竞争情况叉车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进入者。尽管国家将工业车辆列为特种设备加以管理,而且提高了进入行业的门槛,但由于叉车使用范围及其广泛,用户层次多样,叉车产品价格较低,高档次产品价格差异不大,高端用户对价格及价格差异均易于接受,所以叉车行业的独、合资企业均能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跨国巨头已发现了叉车低端市场中蕴藏的丰厚利润,以丰田叉车、韩国帅成为代表的韩系、日系叉车纷纷开始介入,给国内叉车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国内其他行业有经济实力的企业也纷纷跨入叉车行业,利用自身产品在国外市场的销售优势,进一步开拓国内市场,竞相销售自己生产的叉车产品,很多厂家都将年生产规模设定为万台,这样,很容易形成行业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竞争就只有拼可靠性、拼价格。叉车企业间的同质化竞争、打价格站十分激烈。江浙地区的一批中小企业主要靠在国内市场低价购买发动机、变速箱、油缸等配件进行组装生产,外观上难以分辨。组装生产的叉车成本低,价格优势明显,平均价格每台可低于7000元人民币。这些中小企业以低价高利润对主流企业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而且他们的发展速度快,半年时间就可诞生几十家。同行业低价竞争不仅使国内叉车企业有苦不能言,而且直接后果是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造成价低质次产品在市场中的出现。同时叉车企业赢利水平不断下降,年销售收入近万台的企业,仅以6000多万元的利润做了总结,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在已进入的十几家外资合作品牌中,其销量已占到了国内市场的1/3,随着中国本土化的进程加剧,这些企业产品价格也在逐步下降。靠低价竞争拓展市场,对行业的长期发展十分不利。这些低价叉车的生产企业缺乏自己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在出口中只能采取低成本、低价格、低档次的竞争模式,尽管价格竞争力较强,但容易导致贸易增量不增价,甚至跌价的情况。同时还带来国际贸易争端不断加剧,使我国越来越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打击的对象。2.2企业市场占有率分析从国内叉车市场每年销售统计看,安徽叉车集团公司、大连叉车总厂、杭州叉车总厂安徽叉车集团公司2003 年市场占有率为44, 杭州叉车总厂市场占有率为36,大连叉车总厂所产大吨位叉车,按当量台数计算,其市场占有率为7.4,厦门林德叉车的市场占有率为4%;前4 个重点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合计已达91%。经过几年的发展,国内企业竞争格局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图表:2004-2007年国内叉车企业市场占有率资料来源:工程机械协会新进入者蜂拥而至。叉车市场的快速成长和较高的盈利水平吸引了大量的新进入者,尤其是像柳工、龙工、江淮、福田、中国重汽等具有很强制造实力的企业亦纷纷进入叉车领域。对于这些新进入者,面临的壁垒主要是叉车产品的多规格和销售网络的建立。规格多就意味着传动部件等零部件规格也很多,在没有规模依托的形势下,无论是自制还是外购都不具有成本优势;叉车的个性化较多数新进入者的原有产品更明显,用户对售后服务的要求很高,重新建立销售渠道是新进入者必须要做的事。2.3市场供给现状根据中叉公司的统计,叉车行业2008 年销量略有增长,18 家成员厂共生产机动叉车90544 台,共销售机动叉车(包含牵引车等)91602 台,同比增长了0.7%,叉车产量比2007 年下降了2.1%。其中,安徽叉车集团和杭叉股份公司在2008 销售和生产量均与2007 年略为持平,大连叉车公司2008 销售量比2007 略微下降。值得一提的是:江苏靖江叉车公司和广西柳工叉车公司由于基数较低因此增长表现强劲,靖江叉车2008 年销售增长接近40%,广西柳工叉车公司2008 年销售增长超过70%。 根据工程机械协会的数据,2008 年叉车行业的销量为16.8 万台左右,其中,中叉公司约占55%左右,外资叉车企业占全国20%左右,其他叉车制造企业占25%左右。由于2008 年叉车行业新的进入者增加,安徽合力集团的占有率略有下降(约为21%),与杭叉仍稳居第一梯队。图表:2001-2008年我国叉车月度产量及增速资料来源:工程机械协会3. 叉车行业厂商分析3.1 安徽合力3.1.1企业基本信息安徽合力是我国叉车机械的龙头,连续多年行业排名第一。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合力”)的前身为安徽叉车集团公司的核心企业合肥叉车总厂,始建于1958 年。1993 年经安徽省体改委批准,安徽叉车集团公司将其核心企业合肥叉车总厂的生产经营性资产通过定向募集方式,于1993 年9 月改制成为股份公司,由安徽叉车集团公司独家发起设立。经证监会批准,公司于1996年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安徽叉车集团公司的业务包括:叉车、装载机、工程机械、矿山起重运输机械及配件、铸锻件、热处理件的制造及产品销售。金属材料、化工原料(不含危险品)、电子产品、电器机械、橡胶产品销售;机械行业科技咨询、信息服务;房屋、设备资产租赁。3.1.2 企业发展历史1997年安徽叉车集团公司兼并了原宝鸡叉车公司四厂,挂牌为宝鸡合力叉车厂,并于2002年初成为“安徽合力”上市公司的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分公司。兼并后的宝鸡合力厂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2003年年产量就突破了2000台,2004年一季度叉车产、销量就相当于1999年全年的产销量。3.1.3 企业主要经营指标图表:2007-2008年安徽合力叉车销量同比增长情况资料来源:公司资料公司的优势在零配件。在机械重点产品中,功能核心部件一直是中国所严重缺失的部分,无论是机床、工程机械、船舶等等。因此机械生产商如果拥有了一个甚至几个核心功能部件是其产品技术、质量的绝对保障。从工程机械主要厂商来看:徐工的汽车起重机因为拥有了合资企业罗特艾德的回转支承和赫思曼的电子控制系统而更易于操作和灵活;柳工因为拥有合资企业采埃孚的桥箱而成为国内装载机第一品牌;山推也正是因为与小松合资并成为其配套企业而拥有了四轮一带、结构件等履带式产品的核心配套件。安徽合力叉车品质的保证也在零配件方面,其中包括:转向桥、驱动桥、变速箱、油缸、液力变矩器等,这零配件大部分供公司自身使用,然后剩余部分主要用于出口,有较小的一部分销往国内。公司的自身制造零配件然后生产叉车的模式与杭叉采购零部件进行组装生产的模式决定了安徽合力在叉车品质上的绝对优势。3.1.4企业主营收入及成本分析2008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 亿元,增长14.4;实现净利润1.8 亿元,下降29。图表:1994-2008年安徽合力营业收入及同比增长情况数据来源:wind2008年安徽合力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下降明显,主要的原因是叉车的销售增速在下降。随着叉车进入者的增加,国内叉车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抢占市场,大部分新进入的企业都采取低价销售的策略,甚至不惜亏损的代价。公司2008 年上半年国内叉车销售的增速基本为零,而叉车的国外销售依然是亮点,上半年出口6.11 亿元,同比增长45.48。叉车的成本主要包括:发动机、桥、油缸、变速箱占约50%,直接钢材采购成为约占20%,外购件、制造成本、人力等各占10%左右。图表:安徽合力出口占比持续提高资料来源:Wind3.1.5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图表:2006-2010年安徽合力偿债能力情况20062007200820092010资产负债率24.0%28.6%30.1%31.0%29.6%净负债比率0.8%3.5%5.2%6.6%5.0%流动比率3.12.42.12.12.2速动比率1.81.41.21.11.2资料来源:公司资料3.1.6企业经营效率分析安徽合力经营性现金流下降明显。公司2008年上半年的经营性现金流为1.64 亿元,同比下降21.99。经营性现金流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两个,一是原材料成本上升导致现金支出增幅(29.12)大于营业收入增幅(15.55);二是,人工成本上升明显,上半年支付职工的现金同比增幅为27.05%,也大大高于收入的增长幅度。3.1.7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可以说08 年是公司自上市以来的最困难的一年,虽然收入增速还没有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但是利润和净利润增速在前三季度就已经处于历史最低点了,净利润的增长达到了-30%。图表:1994-2008年安徽合力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及同比增长情况数据来源:wind从毛利率水平08 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也下降到了公司上市以来的最低水平,为18.85%。也要远远低于2000 年网络泡沫破裂带来的欧美经济的衰退时的21.23%的水平。图表:1994-2008年安徽合力毛利率变动情况数据来源:wind利润下降缘于税率调整。2008 年1 月1 日起新税法实施,在新的高新企业资格认证获批之前,公司的税率将是25,比去年的15提高了10 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证获批后将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由于公司以销定产,因此产成品存货基本没有,而钢材、在产品在08 年也并没有大幅度的增加,钢材主要也是一季度一次采购。因此在09 年需求获得支撑的情况下,没有高价存货的优势将充分显现出来,届时钢材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下跌将使公司的盈利能力获得较大幅度的提升。3.1.8企业成长能力分析安徽合力产能扩张计划不变。公司计划投资的项目依然维持原计划不变。公司长期发展目标为:“十一五”公司产能达到7 万台,出口1 万台。图表:安徽合力公司产能图数据来源:公司调研3.2 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3.2.1企业基本信息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是林德叉车的亚洲基地,成立于1993年,总投资16亿人民币,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设备最先进的叉车制造商。六年多以来,林德在中国建立了稠密的销售和服务网络,为用户提供先进的物料搬运设备和专业的售后服务。林德的目标是为用户提供专业的物料搬运解决方案,提高物料流通效率,降低物料搬运成本,从而促进物料搬运事业的发展。 它与中国厦门叉车总厂合资成立了林德厦门叉车有限公司。3.2.2企业发展历史图表:林德叉车有限公司发展历史时间重要事件1993年11月中国总理李鹏与德国总理科尔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订合作协议,决定成立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林德迈出了在中国成功的第一步。1994年4月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第一个分公司在厦门成立。随后成立了北京、上 海、广州分公司以及其他国内销售服务中心。1995年5月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第一个经销商成立。1995年7月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第一台叉车(三吨内燃平衡重叉车)在临时厂房成功下线。1996年6月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新厂房正式投产。2001年3月林德中国叉车第10,000台叉车下线。2003年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成立十周年庆典,公司发展进入了新阶段。2004年5月至9月林德(中国)成功举办了“林德叉车穿越中国”的活动,创造了一项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2005年8月林德(中国)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2005年8月公司名称由原林德-厦门叉车有限公司变更为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同时,林德(中国)推出崭新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2006年4月林德(中国)正式启动六西格玛项目。2006年11月林德(中国)第25,000台叉车下线。2007年4月至8月林德(中国)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袂举办了“林德杯”中国物流-叉车巡回赛,再次创造了一项新的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2008年10月林德(中国)叉车有限公司十五周年。资料来源:公司资料3.2.3企业主要经营指标分析国研合信收集整理资料显示,2007-2008年林德厦门叉车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千元,累计资产总计千元,累计工业总产值为千元,实现利润总额为33830千元。具体指标见下表:图表:2007-2008年林德厦门叉车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指标单位:千元全年营业收入资产总计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利润总额林德-厦门叉车有限公司33830资料来源:国研合信收集整理3.2.4企业主营收入及成本分析数据显示,2007-2008年林德厦门叉车有限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千元,主营业务成本为千元。具体收入及成本比例见下图:图表:2007-2008年林德厦门叉车有限公司主营收入及成本情况单位:千元资料来源:国研合信收集整理图表:2007-2008年林德厦门叉车有限公司成本费用结构情况资料来源:国研合信收集整理3.2.5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国研合信收集整理资料显示,2007-2008年林德厦门叉车有限公司累计资产达到千元,其中流动资产占到千元,固定资产占到千元,负债合计为千元。具体指标见下图:图表:2007-2008年林德厦门叉车有限公司偿债指标情况单位:千元资料来源:国研合信收集整理3.2.6企业经营效率分析2007-2008年林德厦门叉车有限公司全年从业人员实现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收入、人均利润分别为1480.39千元、2217.00千元、42.66千元。图表:2007-2008年林德厦门叉车有限公司经营效率情况单位:千元资料来源:国研合信收集整理3.2.7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007-2008年林德厦门叉车有限公司全年营业收入为千元,实现利润总额为33830千元。具体指标对比见下图:图表:2007-2008年林德厦门叉车有限公司盈利情况单位:千元资料来源:国研合信收集整理3.2.8企业成长能力分析2007-2008年林德厦门叉车有限公司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1.46%;资产总计比去年同期增长21.25%;全年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29.30 %;由于基数较低,利润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幅度较大。具体指标对比见下表:图表:2007-2008年林德厦门叉车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单位:千元全年营业收入资产总计林德-厦门叉车有限公司20062007同比增长(%)20062007同比增长(%)29.30%21.25%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利润总额20062007同比增长(%)20062007同比增长(%)11.46%733830.71%资料来源:国研合信收集整理3.3 浙江杭叉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3.3.1企业基本信息浙江杭叉工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在原杭州叉车总厂基础上经过两次改制后组建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具有50年的建厂历史,30余年的叉车制造经验,拥有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销售服务网络。公司注册资本1.04亿元,现有在岗员工2500余人(其中控股子公司约15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300余人。企业已成立了省级技术中心,被认定为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开发的新产品多次荣获全国机械工业大奖,省、市科技进步奖,并获全国用户满意产品称号。公司拥有从日、德、美、意大利等国引进的数控结构件先进加工设备和机械加工中心,拥有四条整机装配流水线,两条涂装流水线和调试流水线以及整机在线检测流水线等生产检测装备,目前具备年产叉车40000台的生产能力。主要产品为116吨内燃叉车系列,14.5吨电动叉车系列、集装箱专用叉车,蓄电池防爆叉车,液化石油气叉车,前移式叉车和电动托盘堆垛车及24.5吨内燃牵引车、2-2.5吨电动牵引车及其它各类仓储及物料搬运设备。杭叉自2000年3月第一次改制以来,产品销售收入、利税以年平均40%以上的幅度增长,企业在叉车行业中首家通过ISO9001、ISO14001管理体系认证,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评为全国机械工业文明单位,同时企业综合实力大大加强,全员劳动生产率,新产品产值率,综合经济效益等指标连续八年跃居行业榜首,获得了全国机械工业核心竞争力100强称号,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管理进步示范企业、浙江省诚信示范企业称号,连续获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并于2003年 “五一”前夕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5年荣获杭州市环保模范企业称号,获2007年杭州市十大突出贡献企业称号。2008年被确定为浙江省装备制造业重点培育企业。公司目前已位居世界物料搬运制造企业第15位。3.3.2企业发展历史杭州叉车有限公司前身杭州叉车总厂,是创建于1956年的一个老国有企业,也是国家最早定点生产叉车的重点骨干企业之一。在计划经济年代,杭叉曾有过辉煌业绩,对我国叉车行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杭叉受到国有企业体制、机制等问题的制约,企业的生产经营一度徘徊不前。自1999年以来杭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目前已卓有成效。2001年荣获中国机械工业核心竞争力三十佳企业,居叉车行业第一位,并被评为全国机械行业文明单位。图表:浙江杭叉工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历史时间重要事件1956杭州叉车总厂的前身杭州通用机器厂创立;1974公司生产第一台叉车;1988获国家二级企业称号;公司生产的第10000台叉车支援南极考察站,中国叉车行业首家突破万台;1991荣获省优、部优称号,首获国优称号,国家银质奖(行业最高奖项);市场占有率:13(据中叉公司统计);1995行业中首家获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注册;1997国家技术监督局监督抽查,公司3吨级叉车为唯一一等品;1998杭叉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通过国家八六三计划CIMS专家组鉴定;与日本 NISSAN公司合作,成功开发了H系列叉车,并批量投向国际市场;市场占有率:18(据中叉公司统计);1999被杭州市人民政府列为改制试点单位;2000由杭州叉车总厂改制成立杭州叉车有限公司;市场占有率上升为19.6(据中叉公司统计)2001荣获中国机械工业核心竞争力三十佳企业,并居叉车行业第一位,市场占有率达到26.8(据中叉公司统计),综合经济效益指标居行业第一位;2002市场占有率上升到32(据中叉公司统计),被评为“2001中国机械行业竞争力之星”;企业获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3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由杭州叉车有限公司转制为浙江杭叉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2003中国机械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100强”。2004获中国叉车市场产品质量用户满意品质信誉第一品牌。20052005年市场占有率为35.9(据中叉公司统计)。2006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连续5年全国同行业第一2007获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连续6年全国同行业第一资料来源:公司资料公司建有完整的销售体系和售后服务网络,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全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设有46个直属分、子公司和140多个经销服务网点,国内市场占有率在27%以上。在海外,代理销售商已经达到60多个,公司已在全球73个国家注册或申请注册商标,产品已稳定销往欧、亚、非众多国家,年出口量位于全国叉车行业之首。图表:浙江杭叉工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网络资料来源:公司资料3.3.3企业主要经营指标浙江杭叉工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全年实现销量37925台(其中出口10647台),出口创汇13093.4万美元。国研合信收集整理资料显示,2007-2008年浙江杭叉工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千元,累计资产总计千元,累计工业总产值为千元,实现利润总额为千元。具体指标见下表:图表:2007-2008年浙江杭叉工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经营指标单位:千元全年营业收入资产总计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利润总额浙江杭叉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资料来源:国研合信收集整理3.3.4企业主营收入及成本分析数据显示,2007-2008年浙江杭叉工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千元,主营业务成本为千元。具体收入及成本比例见下图:图表:2007-2008年浙江杭叉工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营收入及成本情况单位:千元资料来源:国研合信收集整理图表:2007-2008年浙江杭叉工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本费用结构情况资料来源:国研合信收集整理3.3.5企业偿债能力分析国研合信收集整理资料显示,2007-2008年浙江杭叉工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累计资产达到千元,其中流动资产占到千元,固定资产占到76904千元,负债合计为千元。具体指标见下图:图表:2007-2008年浙江杭叉工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偿债指标情况单位:千元资料来源:国研合信收集整理3.3.6企业经营效率分析2007-2008年浙江杭叉工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年从业人员实现人均工业总产值、人均收入、人均利润分别为2573.22千元、2471.59千元、161.71千元。图表:2007-2008年浙江杭叉工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效率情况单位:千元资料来源:国研合信收集整理3.3.7企业盈利能力分析2007-2008年浙江杭叉工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年营业收入为千元,实现利润总额为千元。具体指标对比见下图:图表:2007-2008年浙江杭叉工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盈利情况单位:千元资料来源:国研合信收集整理3.3.8企业成长能力分析2007-2008年浙江杭叉工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42.03%;资产总计比去年同期增长 21.93%;全年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 37.85%;利润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41.33%。企业各方面指标都出现了稳定的增长,增幅均在 20%以上。具体指标对比见下表:图表:2007-2008年浙江杭叉工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能力指标单位:千元全年营业收入资产总计浙江杭叉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20062007同比增长(%)20062007同比增长(%)37.85%21.93%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利润总额20062007同比增长(%)20062007同比增长(%)42.03%41.33%资料来源:国研合信收集整理为满足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公司在临安境内投资兴建“浙江杭叉工业园”,通过园区建设,引入新的设计、工艺、物流理念,进一步加强专业化合作,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精益化生产,加大发展规模,加快发展水平,全面提升杭叉品牌。整个园区占地33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5亿元,全面建成达产后杭叉年生产叉车能力将达80000台。到2010年预计实现销量60000台,销售收入60亿元,实现利税总额6亿元,进入世界物料搬运设备制造十强企业行列。3.4 大连叉车有限责任公司3.4.1企业基本信息大连叉车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为始建于1946年的大连叉车总厂。公司引进日本三菱内燃叉车和日本尼桑电瓶叉车制造技术,成为国内唯一生产 1-45吨体系列叉车、集装箱作业叉车、正面吊运机、牵引车等装卸运搬机械的专业化生产企业。专业技术、引进技术、创新技术完美结合的各类产品,获国家特种设备制造生产许可证;为全国机械工业满意产品和中国机械工业名牌产品;公司通过ISO9001:2000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CE产品认证;国家首批守合同重信用单位;AAA级信用企业和中国机械工业500强企业。3.4.2 企业发展分析大连叉车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为始建于1946年的大连叉车总厂,1958年曾在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台叉车,由此开创了中国叉车制造业史。这块曾托起中国叉车工业崛起的老工业基地,于2003年实现企业搬迁改造,整体改制为大连叉车有限责任公司, 一个现代新兴公司自强不息的为实现宏伟目标而奋进。图表:大连叉车有限责任公司营销网络资料来源:公司资料3.4.3企业主要经营指标国研合信收集整理资料显示,2007-2008年大连叉车有限责任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千元,累计资产总计千元,累计工业总产值为千元,实现利润总额为21918千元。具体指标见下表:图表:2007-2008年大连叉车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经营指标单位:千元全年营业收入资产总计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利润总额大连叉车有限责任公司21918资料来源:国研合信收集整理3.4.4企业主营收入及成本分析数据显示,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