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_第1页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_第2页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_第3页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_第4页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2004 年1 季度)出版日期: 2004 年05 月编写说明2004 年1 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额、进出口等均呈现较快增长,经济景气依然处于扩张周期的上升阶段。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突现出来,突出表现在投资过快增长,投资品价格高增长向消费品价格传导进程加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当前形势下,宏观趋势的把握上不应再拘于经济是否“过热”的讨论,而应想办法坚决抑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宏观政策趋向上要从扩大内需转向调节经济平稳运行的方向上来,但同时,应当注意政策实施的力度和时机,防止政策力度过大过猛。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II目 录 2004年1季度宏观经济形势. 1一、一季度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1(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工业生产继续高增长.1(二)固定资产投资超高速增长.2(三)消费需求增长稳健.3(四)市场物价继续上涨.4(五)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5(六)货币信贷增势未减.5(七)经济运行效益比较好,居民收入增长加快.6二、一季度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7(一)投资增长过快,盲目投资和能力扩张势头加剧.7(二)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加剧.8(三)通胀压力加大.8(四)信贷调控难度加大.9 2004年2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9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高位回落.9(一)制约投资增长的因素.9(二)促进投资继续高增长的因素.10二、诸多因素将遏制物价上涨.11(一)农副产品价格将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11(二)各项控制物价上涨的行政手段将发挥一定作用.11(三)严控投资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有助于投资品价格回落.11(四)投资热、消费稳,不会出现严重通货膨胀.12(五)我国经济买方市场特征鲜明,不会出现需求推动型的价格轮番上涨12三、2004年2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13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III 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14一、扩张性政策应进一步向中性政策过渡.14二、财政政策应加大结构调整的力度.14三、实行差别化的货币信贷政策,优化信贷结构.14四、统一认识,端正行为,坚决抑制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15图表目录图表 1 2003年与2004年各产业投资增长情况比较.3图表 2 2003-2004年投资资金来源结构变化.3图表 3 2003-2004年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3图表 4 20032004年生产和消费物价月涨幅一览表.4图表 5 2004年1季度宏观经济运行主要指标与上半年预测.13本报告图表如未标明资料来源,均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1 2004 年1 季度宏观经济形势一季度,我国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额、进出口等均呈现较快增长,经济景气依然处于扩张周期的上升阶段。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突现出来,突出表现在投资过快增长,投资品价格高增长向消费品价格传导进程加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当前形势下,宏观趋势的把握上不应再拘于经济是否“过热”的讨论,而应想办法坚决抑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宏观政策趋向上要从扩大内需转向调节经济平稳运行的方向上来,但同时,应当注意政策实施的力度和时机,防止政策力度过大过猛。一、一季度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工业生产继续高增长一季度国民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增幅虽然低于上年同期0.1 个百分点,但依然保持高速增长势头。特别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受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农产品提价等多因素的影响,多年来持续低迷的第一产业今年出现了加速增长,一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4.5%,高于上年同期一个百分点,是三次产业当中增幅最快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1.6%,增幅低于上年同期0.7个百分点,但依然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力军;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7%。一季度,全国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1318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7%。工业产销衔接水平继续保持稳定,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6.89%,比上年同期提高0.23 个百分点。一季度工业生产主要有3 个特点:一是重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明显快于轻工业;二是“三资”和股份制企业的生产高速增长。一季度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1%,股份制企业增长18.1%,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4.5%;三是电子和冶金等六大行业是带动工业生产较快增长的主要力量。一季度电子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3.2%,拉动工业增长2.2 个百分点;冶金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1.4%,拉动工业增长1.9 个百分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力、化工和电气机械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均超过5%。一季度支撑工业生产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有3 个。一是投资快速增长的拉动;二是国内消费市场稳定增长推动了部分消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2费品及相关产品生产的高速增长;三是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快速增长的带动,据测算,出口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8.1%,拉动工业增长3.2 个百分点。(二)固定资产投资超高速增长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超过速增长,如果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高于1993 年,为改革开放以来最高水平。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99 亿元,增长43.0%。其中,城镇投资完成7059 亿元,同比增长47.8%,农村投资1740 亿元,增长26.4%。在城镇投资项目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1.1%。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增长47.8%、53.2%和52.3%。第一产业投资止跌回升,第二、三产业投资增速回落。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8 亿元,由1-2 月的同比负增长转为增长0.4%;第二产业投资2866 亿元,增长66.6%,增速比1-2 月回落12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4154 亿元,增长37.7%,增速回落3.3 个百分点。多数工业行业投资增速回落。城镇投资中,除有色金属开采和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外,其他主要工业行业投资增速全面回落。其中,黑色金属开采和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342 亿元,增长107.8%,增速回落68.4 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开采和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88 亿元,增长92.6%,增速上升52.1 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投资207 亿元,增长91.8%,增速回落60.9 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647亿元,增长53.1%,增速回落7.6 个百分点。资金来源方面发生显著变化,前3 个月国家预算内资金所占比重继续下降,自筹资金与其他资金占比继续上升,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国内贷款增长依然很快,占比仅次于自筹资金,但占比比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为了遏止过度投资和金融风险,国家从去年下半年以来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加强土地管理以及央行的“窗口指导”等收紧措施,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预计这个影响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存在。本轮投资过热更多的是由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所掀起,从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可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今年1-3 月资金来源中,资金来源的大头是企业自筹资金,国内贷款次之,国家预算内资金所占比重最小。一季度自筹资金、国内贷款和国家预算内资金所占比重分别为52.6%、22.9%和3%,自筹资金所占比重比去年提高5.1 个百分点,国内贷款和国家预算内资金所占比重则比去年降低0.6 和2.5 个百分点。从资金来源的新增量来看,自筹资金增长速度也远远快于其他资金。一季度企业自筹资金增长59.6%,国内贷款和国家预算内资金分别增长57.4%和10.8%。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3图表 1 2003 年与2004 年各产业投资增长情况比较单位:%产业 2003 年1-3 月 2003 年 2004 年1-2 月 2004 年1-3 月第一产业 6.66 3.7 -25.1 0.4第二产业 50.6 39.1 78.6 66.6第三产业 23.6 24.2 41 37.7图表 2 2003-2004 年投资资金来源结构变化单位:%国家预算内资金 国内贷款债券 利用外资自筹资金 其他资金月份增速 比重 增速比重增速比重增速比重增速 比重 增速 比重2003 年3 月 24.5 4.3 53.1 26.3 21.5 0.2 52.4 5.4 49.3 45.9 39.8 17.92003 年11 月 3.2 5.3 45.3 23.6 -24.9 0.3 28.6 4.8 46.6 48 40.1 18.02004 年2 月 16.9 2.3 28.4 27.8 0.3 0.1 4.6 5.2 46 44 18.5 19.52004 年3 月 13.6 2.9 59.2 25.4 143 0.3 48.2 4.9 70.1 48.3 55.6 18.2图表 3 2003-2004 年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单位:%地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2003 年1-3 月 38.0 34.5 42.72003 年1-12 月 33.6 33.1 26.42004 年1-2 月 58.6 47.3 44.32004 年1-3 月 47.8 53.2 52.3(三)消费需求增长稳健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继续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市场销售稳定增长。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31 亿元,同比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与去年同期大体持平。其中,3 月份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0 亿元,与去年同月相比增长11.1%。分销售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8525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3%;县及县以下零售额4305 亿元,增长7.6%;分销售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0691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2%;餐饮业零售额1742 亿元,增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4长16.6%;其他行业零售额398 亿元,增长1%;分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吃、穿、用商品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8.1%、13.6%和25.7%。消费品市场呈现以下特点:(1)热点商品类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汽车类、通讯器材类和家居用品类商品等热点商品类销售保持较快增长势头;(2)节假日消费对市场销售的影响显著;(3)粮价上涨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食品类销售影响并不明显。(四)市场物价继续上涨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8%,涨幅比去年同期上升2.3个百分点,至此,我国物价总水平已持续15 个月上涨。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4.0%。主要类别中,食品价格上涨7.1%,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2.4 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48 个百分点。一季度,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1.4%。工业品出厂价同比上涨3.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5%。一季度,工业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在去年上涨4.8%的基础上,上涨8.3%;生产资料平均出厂价格在去年上涨3.6%的基础上,上涨4.8%;而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水平在去年上涨8.1%的基础上,上涨14.8%。在食品类价格持续攀升的拉动下,生活资料平均出厂价格也出现小幅上涨,一季度平均上涨0.6%。图表 4 20032004 年生产和消费物价月涨幅一览表单位:%指标居民消费价格其中:消费品价格服务价格食品价格其中:粮食鲜菜商品零售物价工业品出厂价能源、原材料购进价2003 年1 月 0.4 0 1.6 2.4 -0.5 24.2 -0.6 2.38 3.162 月 0.2 -0.2 1.5 1.8 -0.6 30.2 -0.3 3.97 4.783 月 0.9 0.5 2.3 3.2 -0.5 50.7 0.2 4.60 5.834 月 1.0 0.6 2.4 3.2 -0.4 43.9 0.1 3.62 5.935 月 0.7 0.2 2.3 1.9 0.4 -7.6 -0.6 1.96 4.366 月 0.3 -0.4 2.7 0.4 0.5 -2.9 -1.3 1.34 3.887 月 0.5 -0.1 2.5 0.3 0.3 -0.7 -1.2 1.04 4.048 月 0.9 0.4 2.6 2.2 0.4 4.9 -0.7 1.38 4.009 月 1.1 0.7 2.3 3.2 0.7 12.0 -0.4 1.37 4.1310 月 1.8 1.7 2.2 5.1 3.2 16.0 0.3 1.20 4.6011 月 3.0 3.2 2.2 8.1 10.8 19.4 1.4 1.90 5.8512 月 3.2 3.4 2.3 8.6 13.3 20.5 1.9 2.99 7.052004 年1 月 3.2 3.2 2.9 8.0 14.5 0.6 1.7 3.47 7.44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5指标居民消费价格其中:消费品价格服务价格食品价格其中:粮食鲜菜商品零售物价工业品出厂价能源、原材料购进价2 月 2.1 2.3 1.4 5.6 17.5 -10.4 0.9 3.50 8.143 月 3.0 3.4 1.8 7.9 30.0 -15.2 1.6 4.10 9.45(五)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一季度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398.8 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8.2%,其中出口1157.2 亿美元,进口1241.6 亿美元,分别增长34.1%和42.3%;一季度连续3 个月出现贸易逆差,累计贸易逆差84.4 亿美元,逆差之大为多年罕见。虽然今年起我国下调了出口退税率,但是一季度出口总额仍保持较快增长,因而出现逆差的主要原因是进口增长过快,一季度进口增长高于出口增长8.2 个百分点。经济增长较快,对能源原材料需求大幅增加,是导致进口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利用外资继续扩大。1-3 月份,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0312 家,比去年增长19.57%;合同外资金额342.78 亿美元,同比增长49.1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40.66 亿美元,同比增长7.49%。截止到2004 年3 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个,合同外资金额9774.08 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155.36亿美元。(六)货币信贷增势未减1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保持较高水平,M1 增速回升明显3 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 余额同比增长19.1%;狭义货币供应量M1 余额同比增长20.1%;流通中现金M0 余额同比增长12.8%。一季度现金累计净回笼449亿元,同比多回笼227 亿元2外汇储备继续较快增长,外汇占款形成的基础货币投放持续增多一季度国家外汇储备累计增加365 亿美元,同比多增加69 亿美元。一季度通过外汇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基础货币2916 亿元,通过债券公开市场操作回笼基础货币2810 亿元,投放、回笼相抵,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基础货币106 亿元,基本全额对冲外汇占款投放的基础货币。3居民储蓄存款同比增速出现下降,企业资金较为充裕3 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9.6%,一季度累计增加1.2 万亿元,同比多增加1087 亿元。在人民币各项存款中,企业存款余额同比增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6长21.7%。企业存款的快速增长表明当前企业资金状况较为充足。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8.3%。4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速回落,外汇贷款继续多增3 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7%,一季度累计增加9131 亿元,同比多增加596 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同比增长20.1%。外汇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9.9%。5票据融资继续明显少增,农业贷款增加较多,贷款中长期化趋势依旧持续从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的投向上看,农业、基本建设和个人消费贷款增加较多。6银行间本币市场利率持续回落一季度,全国银行间本币市场累计成交金额36170.68 亿元,日均成交602.84亿元,与2003 年四季度相比减少15.52%。拆借利率缓慢下滑,隔夜拆借大幅萎缩。一季度,信用拆借达成交易2283 笔,累计成交4336.65 亿元,日均成交71.09 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7.40%,较去年第四季度减少27.72%。央行持续发行票据,加大资金回笼力度。一季度,央行通过银行间市场共发行央行票据28 期,发行总额达到4459 亿元,扣除到期央行票据1950 亿元,实际回笼资金2509 亿元。发行期限侧重于中长期调控为主,3 个月、6 个月和1 年的发行量之比近似等于3:4:4。3 月份大盘依旧保持上涨态势,但上涨动能越来越弱。3 月份上证指数月中摸至本轮行情新高1760.08 点,创出“624”行情以来的新高;月末收于1741.62点,与上月相比上涨3.97%。至此,上证指数连续5 个月出现上涨,累计涨幅超过30%。3 月份大盘蓝筹股整体仍处于休整状态,各类题材股轮番表现,表明市场处于一个较为敏感的阶段。(七)经济运行效益比较好,居民收入增长加快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44.2%;财政收入增长3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9 元,同比增长12.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34 元,同比增长13.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实际增幅分别比去年同期加快1.4 和1.7 个百分点。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7二、一季度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2004 年1 季度国民经济开局良好的形势下,当前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除了长期存在的问题外,出现新的最突出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规模过大,特别是一些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相当严重;信贷投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由此带来重要原材料、能源及交通运输的“瓶颈”制约加剧和重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压力增大。这是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积极应对的。(一)投资增长过快,盲目投资和能力扩张势头加剧2004 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5.2 个百分点,增幅达到近年同期少见的高水平。这种高速增长有一些不可比因素:一是因闰年因素,2 月份多一天,使投资工作量增加;二是去年冬天偏暖,一些大的工程基本没有停工;今年春节提前,民工返城较早,有利于安排施工。但更有其内在原因,地方政府争项目、争投资的冲动是导致投资超快增长的主要引擎。一是2003 年投资快速增长的惯性作用。2003 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大量在建项目延续到今年继续施工,使今年施工项目个数增多。二是新开工项目大量增加,同比增长31.1%,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67.4%。三是项目施工速度加快。由于存在着对投资品价格上涨的预期,一些投资者为了减少风险,加快了工程建设的进度。有些房地产企业土地储备较多,为防止政策发生变化,也加快了开发的力度。另外,去年已经呈现过热趋势的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进一步加快。钢铁行业投资同比增长107.2%,水泥行业投资增长101.4%,电解铝行业投资增速虽然有所减缓,仍达到近40%的较快水平,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违法违规建设问题仍很严重。此外,投资增速的上升与货币供应量的走势不符。3 月末货币供应量M1 同比增长20.3%,虽然仍保持在高位,但并没有明显上升,并且偏高的幅度也不是很大,这与以往的历次经济过热迥然不同。这种现象值得密切关注。投资需求高速增长是2003 年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全年全社会投资增长26.7%,为近年最快增长。投资高增长有合理部分,也有个别行业盲目盘热的因素,为此国家出台了控制贷款规模、收紧商业银行资金头寸、对房地产、钢铁有过热苗头的行业实施调控等政策,以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但政策都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从今年一季度投资数据看,投资增速非但没有降低,反而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投资高速增长创造的是大量的中间需求,如果没有最终消费需求的同步增长,将形成大量的生产过剩,引发经济危机。由于一季度投资数据占全年比重较小,因此,上述趋势尚不能说明全年走势,对今后投资的发展趋势尚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8需进一步观察。(二)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加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结构不合理,势必超出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带来重要原材料和煤电油运的全面紧张,使经济运行绷得过紧,煤电油运的紧张将会持续一段时间。今年以来,由于投资增长急剧加速,煤、电、油、运的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一季度电力生产增长15.7%,是历史最高水平,但仍有十几个省份出现较为严重的拉闸限电,不少地方出现了“停三开四”的现象;一季度规模以上企业煤炭产量增长14.4%,但煤炭库存继续下降,直供电厂存煤可用天数由年初的10 天左右下降到3 月末的不足8 天;铁路货运请车满足率由去年同期的近60%下降到现在的35%左右,船舶和沿海港口出现了多年未见的运力紧张及压船压港情况。(三)通胀压力加大生产资料价格与居民消费价格双双上涨局面,标志着我国经济正逐步走出通货紧缩的阴影,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开始形成。从物价变动态势看,目前仍处在温和上涨的阶段,但确实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第一,今年一季度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在去年上涨4.8%的基础上,又上涨8.3%,生产资料平均出厂价格在去年上涨3.6%的基础上,上涨4.8%;而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水平在去年上涨8.1%的基础上则上涨14.8%。在食品类价格持续攀升的拉动下,生活资料平均出厂价格也出现小幅上涨,一季度平均上涨0.6%。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和粮食价格涨幅较大的趋势持续下去,将不可避免地加大通货膨胀压力;第二,粮食价格涨幅较大。3 月份,籼稻、粳稻、玉米、小麦和大豆的价格分别比上月上涨22.5%、23.5%、5.4%、11.5%和5.0%;与上年同期相比,涨幅分别为49.6%、51.5%、25.8%、36.9%和33.7%。其中稻谷、玉米价格已高于粮价最高的1996 年,小麦价格也已接近于1996 年的水平。粮价再次加速上涨,虽然与粮食供求存在一定缺口有很大关系,但也不能否认社会各方在涨价预期作用下集中采购的影响;第三,前一段货币信贷投放增长过快的滞后压力也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因此,对发生通货膨胀的危险性绝不能掉以轻心。从月度运行情况看,3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1.7%。虽然这两种价格的涨幅并没有明显地比前几个月增大,但考虑到粮食价格在近两个月再次大幅上涨和原材料价格的涨幅在不断地增大,再加上去年4、5 月份的价格水平较低,因此其涨幅将会进一步增大。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9(四)信贷调控难度加大2003 年国内信贷增长总体偏快,四季度后有所放缓,今年以来又有一定反弹。3 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 同比增长19.2%,比上年末只略减慢0.4 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 增长20.3%,比上年末还加快了1.6 个百分点。一季度,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8342 亿元,同比多增加了238 亿元。按此趋势,要实现全年信贷预期调控目标有一定难度。值得注意的是,外币贷款增长速度更高,3 月末同比增长29.9%,比人民币贷款增速高出近10 个百分点,外币存贷比高达95.5%。贷款结构也有一定问题。主要是中长期贷款增加较多,一季度同比多增698 亿元,其中,基本建设贷款同比多增337 亿元。短期贷款同比多增419 亿元,但票据融资少增797 亿元。从总体看,短期融资的增加额要比上年同期减少,中长期贷款的增加额比上年同期增加,短存长贷的问题更加突出。信贷增长偏快、结构上又偏重于中长期贷款,助长了一些行业和地区的盲目投资行为,很容易产生新的不良贷款,潜藏的金融风险不容忽视。 2004 年2 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从全年经济增长的走势看,决定经济是否向过热方向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投资增速和物价上涨幅度,这两大因素不仅将左右经济增长速度,而且左右宏观经济政策,下一步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主要取决于这两大因素发展趋势。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高位回落从固定资产投资发展趋势来看,在短期内既有促进投资继续高增长的因素,也有制约投资增长的因素。(一)制约投资增长的因素首先,针对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近期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控制投资增长。一是提高钢铁、水泥、电解铝和房地产开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钢铁由25%及以上提高到40%及以上;水泥、电解铝、房地产开发均由20%及以上提高到35%及以上);二是开展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严格土地管理;三是要全面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比如严查江苏铁本公司违规项目有关责任人。同时,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先后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对商业银行贷款进行“窗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10口指导”。这些政策措施的先后出台,对抑制投资过快增长将产生重要影响。其次,工业企业库存增加。从3 月份开始,企业产成品资金和应收帐款增长较快,就说明企业生产与市场吸收之间已经出现了不协调,或者说已经有一部分产品没有被市场消化,这必然影响企业进一步加大投资和生产的积极性,引导企业谨慎投资。3 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资金8698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9.5 个百分点,比2 月末提高2.1 个百分点。工业应收帐款净额18672 亿元,增长17.3%,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7.9 个百分点,增幅比2 月末提高0.8 个百分点。第三,部分原材料价格回落。3 月中旬以来,全国主要城市的部分原材料销售价格改变了持续上涨局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其中以钢材价格回落最为典型。钢材价格回落的主要品种均为前期价格涨幅较大的产品,如中板、热轧卷板、冷轧薄板、线材和螺纹钢等,价格普遍比高位时下跌了200 元/吨-50 元/吨。中国钢材价格的回落,还带动了国际钢材价格的下跌。同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监测的企业商品价格变动情况显示,4 月份当月投资品价格涨幅较上月回落。部分原材料价格下降和投资品价格涨幅回落,给市场一个强烈的信号,刺激投资的主要动力发生了巨大转折。第四,新开工项目增速趋缓。1-3 月,城镇新开工50 万元以上项目个数19234个,比上年同期增长31%,但比前两个月增速回落了31.4 个百分点。1-3 月城镇投资施工项目个数61000 个,比去年同期增长26%,比前两个月增速12 个百分点。新增项目增速回落,表明投资增长的潜力在逐步削弱,投资高增长的动力在不断减弱。(二)促进投资继续高增长的因素首先,消费结构升级和城市化步伐继续加快。未来几十年,我国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有利于投资需求的增加,是投资增长的长期动力源。其次,外资涌入中国的潮流不会改变。(3)企业效益水平不断提高。企业更倾向于使用内部资金,当企业利润增加时,企业的内部资金也会增加,于是企业的投资支出也会增加。前3 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到2348 亿元,增长44.2%。企业效益水平大幅提高,企业自由资金丰裕,必然对今后一段时间增加企业自有资金、扩大投资支出产生积极的影响。综合分析,制约因素大于促进因素,预计二季度当季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下半年增幅进一步回落到20%。今年投资增长将呈现前高后低、高位回落的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11态势,不过投资高增长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二、诸多因素将遏制物价上涨(一)农副产品价格将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粮食生产具有较长的周期性,在夏粮播种面积基本没有增加、夏粮减产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整个二季度粮食价格将进一步上涨。因此,在上半年粮食价格仍呈上扬之势。可喜的是,我国秋粮播种面积增加了2700 万亩,中央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幅提高,今年气候条件比较适宜,因而秋粮丰收的可能性极大。此外,国内外粮食供给增加将成为平抑国内粮食价格的有利因素。所以,到秋粮上市时粮食价格将可能出现回落。因而,三季度粮食价格涨幅将低于一、二季度,四季度由于去年高基数,粮食价格涨幅将进一步下降。(二)各项控制物价上涨的行政手段将发挥一定作用2004 年一季度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动用了大量力度较大的行政和经济手段,抑制物价过快上涨。一是4 月11 日央行第二次提高存款准备率,防止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引发通货膨胀。二是4 月19 日国家发改委发出关于加大价格监管力度努力降低农资零售价格的通知,强调对磷酸二铵外的其他化肥品种出厂价格实行上限控制。三是今年初,国家发改委明确通知,2004 年一季度地方政府一律不得提高水、电等服务性价格,此项规定,对于一季度物价上涨低于预期、保持在调控范围内起到重要作用。5 月9 日发改委要求各级价格主管部门严控出台涨价项目。如果地方政府不轻易出台新的条措施,将服务价格控制在较低水平,保持目前2.2%左右的上涨,仅仅依靠消费品价格上涨,物价的上涨幅度有限。(三)严控投资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有助于投资品价格回落一季度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最大新问题就是固定资产投资超快增长,带动投资品价格大幅上涨,人们尚未消除农副产品涨价价格的冲击,投资品价格上涨又为通货膨胀加剧平添了新的忧患,而且投资品价格上涨对物价总水平的推动作用要远远大于农副产品涨价。要抑制投资品价格上涨必须首先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为此国家出台了多项控制投资过快增长的措施,在国家政策作用下,预计二季度之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将有所减慢,投资品价格也将适度回落。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12(四)投资热、消费稳,不会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我国历史上几次经济过热均是投资和消费双重趋热,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互为驱动,最后导致物价大幅上涨。本次经济增长较之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投资热,消费并不热。今年一季度全社会投资实际增长创历史最高水平,高达33%,但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仅为9.2%,两者相差23.8 个百分点。如果说消费有所增长,仅仅是少数城市人口汽车、住房消费有所增加,由于消费量有限,并没有带动整体消费的较快增长。投资一头热,消费不旺盛,生产价格上涨向消费物价传导就不具有持续性,因而不会出现物价持续大幅上涨。(五)我国经济买方市场特征鲜明,不会出现需求推动型的价格轮番上涨工业消费品供过于求的格局没有改变,上游产品价格向下游产品的传导相当困难。目前我国有95%以上的商品供过于求或供求基本平衡,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强大的生产供给能力以及一旦有需求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转产、投产新领域,从而增加有效供给,填补空缺,决定了我国目前不会出现商品短缺、人们争相抢购,进而引发物价大幅上涨的局面。当然,经济运行中亦存在不利于价格回落的因素。首先,目前投资高增长主要是民间资本所为,政府宏观调控见效慢。当前投资高增长主要是非国有企业投资行为日趋活跃所致。民营企业对自己的资金有自主支配权,投资目标一旦确定,投资的热情不是简单的行政命令短期可以压下去的。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给宏观调控增加了难度,因而投资增速或许不会像前几次那样很快降下来,投资品价格的上涨也将维持一段时间的高位,这是不利于控制物价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也是防止经济过热的难点所在。其次,受需求拉动影响电力、原油等主要资源价格仍将看涨。当前,主要原材料、能源、运输等的“瓶颈”制约继续加剧,调节能源、原材料供需缺口的唯一办法是适度提高产品价格,局部的价格调整有益于宏观经济降温。能源、原材料的涨价趋势明显,这将一定程度增加抑制投资品价格过快上涨的难度。在农产品供给没有增加、控制投资措施尚未见效、投资品价格依然高位运行和去年价格基数低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二季度价格涨幅应是全年的最高点。初步预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2%左右,商品零售物价上涨1.8%,能源、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8%,投资品价格上涨7%,粮食价格上涨20%。预计三、四季度居民消费物价将分别上涨3.5%和2%,全年平均居民消费物价上涨3.2%,略高于全年物价预定调控目标0.2 个百分点。今年物价上涨仍属于温和的通货膨胀。中国行业分析报告-宏观经济.13三、2004 年2 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从2003 年下半年以来,在美国经济的带动下,世界经济出现了复苏之势,美国、日本、欧盟三大经济体经济均呈现快速复苏的态势,其中,今年一季度美国消费、投资增长均超过经济学家的预期,GDP 增长有望5%以上,日本经济也实现了连续8 个季度的正增长,欧元区经济也缓慢复苏。另外,印度、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经济表现不菲,尤其是印度经济增长超过8%,大有赶超中国之势。国际经济好转,为我国新一年的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提供了新的机遇。从国内形势来看,持续近两年的经济景气上升使我国经济已经处在黄色警戒线之上,在这样的情况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调整措施,包括再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预计在二季度政策效应将持续显现,但考虑到2003 年二季度基数较低,今年二季度国民经济有可能出现11.4%左右的增长率,上半年将超过10%。下半年随着政策作用显现,经济运行将趋于平稳。受出口、投资增长回落的影响,下半年gdp 增长率可望回落到8.5%左右,全年经济增长将会呈现前高后低的态势,增长率在9%左右。初步判断,二季度国内消费需求继续较快增长、消费继续小幅上涨,工业生产小幅回落,投资和外贸出口的均有不同程度的趋缓。图表 5 2004 年1 季度宏观经济运行主要指标与上半年预测2003 年全年2004 年一季度2004 年二季度(预测)经济指标增长(%) 增长(%) 增长(%)GDP 9.1 9.7 11.4工业增加值 17 17.7 19.5固定资产投资 29.5 43.0 30.0消费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