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理论_第1页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理论_第2页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理论_第3页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理论_第4页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理论综述一、企业集群的定义、特征和分析方法1.企业集群的定义。企业集群这一组织形式早在18世纪中后期就随着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而初显端倪。此后,企业集群化的趋势开始缓慢发展。19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曾在设菲尔德和兰开夏郡对当时这两个地区较为明显的集群化现象作过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开始逐渐重视对企业集群的研究,相关文献陆续出现。目前,集群化现象在西方国家较为普遍,其中尤其以意大利最为典型。企业集群的定义由于研究背景及目的不同,学者们有着不同的定义:(1)亚当斯密从分工的角度认为企业集群是由一群具有分工性质的中小企业以完成某种产品的生产联合为目的而结成的群体。(2)韦伯在企业集群的定义中引入集聚因素,强调集群是企业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是在某一地域范围内相互联系的集聚体。(3)德瑞奇和特克拉认为企业集群是通过相互间的配套合作能获取绩效优势的众多中小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4)威廉姆森从生产组织形式的角度认为企业集群是基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众多中小企业集合起来的组织,是介于纯市场组织和层级组织之间的中间性组织,它比市场稳定,比层级组织灵活。(5)罗森菲尔德强调社会关系网络及企业间的合作对企业集群的活力起决定性作用,他认为企业集群是相似的、相关联的或互补的众多中小企业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聚集;有着通畅的销售渠道、积极的交流及对话,共享社会关系网络、劳动力市场和服务,共享市场机会及分担风险。(6)迈克尔波特以其竞争优势理论为基础在国家竞争优势中认为企业集群是某一特定产业的中小企业和机构大量聚集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而形成的稳定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集合体。他给出了垂直企业集群与水平企业集群的定义:垂直的企业集群是通过买卖关系来联结的众多企业所形成的企业集群,水平的企业集群是由包括共享终端产品市场、使用共同技术、技巧及相似的自然资源的企业所组成的集群。(7)杰克伯斯和戴蒙把水平和垂直企业集群的定义拓展到用来识别集群的关键的衡量因素上。这些因素包括经济活动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集群过程、产业间不同部门的水平和垂直联系、共享技术的使用、中心活动主体(如大企业、研究中心等)的产生以及企业网络和企业合作的特点等。2.企业集群的理论流派。从组织创新角度而言,企业集群是一种有较强生命力和创新力的企业间新的组织形式。企业集群的理论研究主要有三大流派:外部经济理论、集聚经济理论和新竞争优势理论。(1)外部经济理论是马歇尔从新古典经济学的角度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外部经济部分来源于企业集群产生的外部经济,即企业集群有利于技能、信息、技术、技术诀窍和新思想在集群内企业之间的传播与应用。(2)集聚经济理论是由工业区位经济学家韦伯从微观企业的区位选择的角度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区位因素可分为区域因素和集聚因素,从集聚因素造成的经济性“一般经济开支成本”降低来研究集群产生的动因,他把地区集中的原因归结为共享辅助性服务和公共设施带来的成本节约。(3)新竞争优势理论是由波特首先提出的,他从组织变革、价值链、经济效率和柔性特征所创造的竞争优势角度重新审视企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价值。他认为企业从集群中获得供应商、专业化的信息、公共服务以及获得有专业化技能和工作经验的雇员,从而获取竞争优势。可见,企业集群理论源自于马歇尔企业群落理论,后来又得到了区位经济学家的认同和发展,而西方国家产业布局的现实为企业群落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例如。美国“硅谷”的IT科技企业,波士顿的软件、网络业,意大利伦巴第的科莫纺织品企业,我国海宁的皮件业,嵊州的领带、义乌的小商品、宁波的服装业、乐清的低压电器等。3.企业集群的特征。企业集群具有如下的经济特征:(1)从社会文化特征看,集群内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制度环境即根植性以及不可替代的社会资本。集群运行机制的基础是“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这种人文因素是维持集群内企业所形成的长期关系的纽带,使集群在面对外来竞争者时,拥有独特的竞争优势。(2)从产业联系看,集群具有同质性和关联性,集群内的企业从事相同、相似和辅助性的经济活动。集群内企业间联系密切、相互依存,从强度看,企业间的联系大大增强,相互间存在着密切的交互作用;从范围看,已从工厂联系延伸到产业联系,包括实体的物质联系和非实体的信息联系,而后种联系日益成为企业间联系的核心内容。(3)从演化特征看,集群呈现从低级到高级和简单到复杂的动态化和可塑性。由于进入或退出集群的障碍较小,集群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各企业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以使企业间的关系能长期维持而及时解决成员间的不一致性,因此使集群组织结构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特点。(4)从生产经营方式看,集群具有专业化的特征。通过纵向专业化分工和横向经济协作实现弹性专精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其成员企业通常包括上游的零部件、机械和服务等专门的供应商,下游的客商向侧面延伸到互补产品的制造商或由于共同投入培训技能和技术而相联系的公司以及基础设施的供应者。(5)从地域分布看,集群内各企业地缘接近,但彼此独立。各企业是独立的法人,保持各自的所有制、隶属关系、投资渠道,实行独立核算,按市场原则进行平等交易,具有自己的主导产业和竞争优势,并且形成良好的声誉。(6)从内部关系看,集群内企业间呈现系统化和有序化。表现在企业间通过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以获取外部经济;企业间通过交换以获取外部资源、销售产品和劳务、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尽快积累;集群内部同时存在激烈的竞争和紧密合作,满足资源的共享、知识的快速扩散和价值链上的相互需求。(7)集群具有跨区域和跨产业的双重特点。首先,跨区域指自然发展的集群的地理范围与信息、交易、激励政策及所跨越的距离有关,其范围往往不符合现有的行政疆界,并且很难有准确的边界,但其空间尺度是有限的,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是稳定的;跨产业指虽然集群企业同处在一个特定的专业化产业领域,但由于它包含支撑产业的企业,集群界线一般和标准产业分类系统不一致。(8)从组织结构看,具有网络化的组织结构包括贸易网络和非贸易网络(社会关系网络)。网络中经济活动主体和各种组织机构不断完备和强大,易于形成累积效应和扩散效应。企业集群在地区产业群内易于形成累积效应,在地域空间上则易于形成较强的扩散效应,实现横向规模扩张、纵向规模扩张和整体合力扩张。4.企业集群的分析方法。研究企业集群的方法有两大类: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1)定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有助于识别某一地区的相关产业集中情况和识别产业各环节之间的买卖者的联结关系,定量分析方法也常常用来识别潜在企业集群。包括:投入产出法:分析某地域范围内相关产业集中情况和价值链上产业间的贸易关系。网络分析法:探讨企业及产业团体之间的联系及网络连结关系。类型分析法:将有相似创新活动的企业类型区分出来。质化分析法:以波特的菱形理论为主,用于了解集群中产业的创新与互动行为。然而,定量分析方法并不能指出在企业之间是否真正存在关联,仅仅考虑了产品与市场的关联情况,没有考虑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信息交流。虽然用定量方法有时可以发现企业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合作性交易,但无法辨认企业间的关联关系和企业集群所带来的利益大小。(2)定性分析方法。对企业重要人物的高级访谈是一种常见的定性方法,该方法通过对企业高层人物的访谈以明晰价值链上的贸易关系,有助于增强对供需双方关系的认识。使用定性分析可以确认定量分析的结论,也有助于识别用传统数据分析所忽略掉的潜在的企业集群。二、企业集群的形成方式、条件和机理1.企业集群的形成方式。研究企业集群的学者们提出的企业集群的形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由大企业改造、分拆而形成的企业集群。这种方式的典型代表是20世纪90年代克罗地亚造船业企业集群的形成。(2)以中小企业协会等中介服务机构为组织主体而形成企业集群。这种方式的典型代表是我国台湾的出口型中小企业集群。(3)以大的制造企业为核心,通过分级下包制度而形成企业集群。这种方式的典型代表是日本企业集群。(4)以家族关系和共同的文化背景为基础而形成企业集群。这种方式的典型代表是我国浙江“块状经济”、意大利普拉托毛纺织业集群。(5)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形成的企业集群。这种方式的典型代表有美国电子通讯公司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投资而形成的电子元件企业集群以及日、韩汽车制造公司在英国投资形成的专门从事新型车开发的企业集群等。(6)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间协同作用形成高新技术企业集群。这种方式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硅谷”。在硅谷不到5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聚集的生产性和服务性中小企业总数达8000多个,它们与著名的斯坦福大学一起构成了从高技术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以及人才招聘、风险资本、法律服务和广告营销等互相配套的企业集群。2.企业集群的形成条件。企业集群的产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经济与社会历史条件,其中,经济条件包括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集群产生的“供给”条件:(1)集群产品存在技术可分性。企业集群产生的第一个必要条件是集体群内部企业之间的劳动分工高度深化,存在大量工序型企业和中间产品交易市场。(2)集群产品的低运输成本。低运输成本才能保证最终产品的可贸易性,运输成本越低,这种商品就越具备贸易性,集群式企业集中生产所辐射的市场半径就越远。(3)集群产品存在丰富的产品差异化机会。所谓产品差异化,包括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产品差异化。水平方向的产品差异化指品种、规格、款式、造型、色彩、所用原材料、等级、品牌等方面的不同;垂直方向的差异化是指同种产品内在质量的不同。集群产品差异化的潜力主要体现在水平方向上,即产品差异化主要发生在产品外观形态方面,而不是在产品的实质功能和效率方面。(4)企业竞争环境的动态多变与速度经济性。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对时间和空间的控制特征将决定产业组织和生产组织的形式。时间和空间的控制是与企业所处竞争环境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如果竞争环境相对稳定,则企业可通过控制产品开发和生产组织的时间来换取企业在空间扩张上的灵活性,即企业对产品生产的组织在空间上可以分散进行。(5)技术创新的网络性与知识的缄默性。按照技术创新的特点,技术创新可分为发明家型、试验室型及创新网络型,创新网络是指众多企业和机构相互合作进行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创新网络的目标是利用不同组织的资源和差异化的技术能力,在产品生命周期早期阶段,技术知识、产品生产的诀窍往往是缄默型的,这也要求企业聚集在一起,便于近距离模仿和学习,获取知识外溢效果。如果产品走向成熟和标准化,技术知识被编码化成可以远距离传递的信息,则企业地理聚集的动力将大大减弱。集群产生的“需求”条件:(1)集群产品的时装性与艺术性。集群产品的时装性是指产品的外观形态设计。产品的时装性使产品的市场需求面临周期性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消费需求的高度个性化,另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群体的相互模仿以及用口传方式进行信息沟通的重要性。(2)集群产品的消费行为易变性。对于一些消费品,消费者有求新求变的消费心理,对于同一种商品的多次反复消费,消费者往往希望变换口味。一些消费品带给消费者的主要是精神方面的享受和视觉感官效果及与其他商品的配套效果。(3)营销信息沟通的口传性。距离集群越远,则该集群的知名度越高;远距离的消费者大都无法实地考察企业集群,他们只能从贸易商或社会关系网络中得到关于集群产品的有关信息。口传增加了集群整体的知名度,有利于集群产品开拓远方的市场。(4)集群中的企业可获取多方面的需求利益。包括容易被消费者发现、获取顾客和订单;能够利用现存的营销渠道和集体品牌,节省营销成本;获取市场需求变动的最新信息,节省市场信息调查成本。(5)本地市场的支持及挑剔顾客的存在。集群的产生往往是因为本地市场需求强大,而且具有超前性,本地的高级顾客迫使企业精益求精。集群产生的社会文化与历史条件:丰富的社会资本与文化资本使集群内部的经济关系具有很强的社会嵌入性,运行良好的集群往往存在共同的文化传统、行为规则和价值观。这种社会文化环境氛围促使集群内部形成一种相互依赖关系,大大减少了交易费用,使企业家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容易进行,企业之间的深度劳动分工得以执行。3.企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对企业集群的形成机理,马歇尔认为是外部经济,克鲁格曼认为是报酬递增。这两种解释都是静态性质的,而借助于网络外部化这一重要概念来解释集群的形成过程则是动态的。网络外部化也称为网络效应,是西方产业组织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主要用来分析信息技术与网络产品的需求特点。具体讲,网络外部化有两重含义。(1)直接的网络外部化,对许多信息产品的消费,消费者的需求存在相互依赖性。消费者使用一种产品将直接增加使用同种产品消费者的效用,随着该种产品用户的增加,选择购买同种产品就越具备吸引力,消费者在做购买决策时,首先会看已有的用户人数与规模;因为只有具备一定的用户基数,厂商才能获得规模经济,提供有利可图的服务。(2)间接的网络外部化,指与最终产品配套的互补产品的需求同样具有网络效应。最终产品的用户基数越大,则互补产品的生产厂家将更愿意提供与之兼容的配套产品。企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实质也是一个网络外部化的过程,只不过网络外部化不是体现在产品需求上,而是体现在企业的区位决策上。企业集群本身是一个天然的孵化器。无论最先进驻的企业扮演庄家角色还是孵化器角色,集群要获得自我持续成长能力,集群企业的数量必须达到某种最低临界规模。过了临界规模以后,新企业进入集群的速度将加快,正反馈机制开始起作用,集群将进入起飞阶段并很快达到饱和。如果网络效应产生良性循环,则集群形成;反之,产生恶性循环,则将导致集群的毁灭。在集群成长的初期,有两个生产相同产品的集群发生区位竞争或集群自身因市场需求的突然衰退陷入过度竞争状态,网络效应作用下集群将可能陷入恶性循环,并加速集群的毁灭。这种过度竞争导致集群成长逆转现象在我国不少处于成长初期的集群中普遍存在。质量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柠檬市场”效应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网络效应所产生的恶性循环。为生存减少亏损或变现退出,集群中的企业相互模仿降低质量和价格,这种恶性竞争行为在集群中的迅速蔓延使整个集群的信誉扫地,集群最终趋向解体三、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理论1.竞争优势理论流派。集群的持续创新优势可从集群组织结构优势、集群的竞争优势、集群的合作优势和集群的文化优势四个方面来阐述。组织结构优势表现为企业的组织为扁平化和小型化;竞争优势表现为总成本(交易成本、投资成本和管理成本)领先优势、差异化(产品差异化和市场形象差异化)优势和目标集聚(产业目标和市场目标)优势;合作优势表现为企业间形成网络促进创新,政府部门对集群的引导,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中介机构的交流合作和风险投资家的合作;文化优势表现为鼓励冒险和善待失败、勇于变化和敢于创新、强调变化和不断进取。国外对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理论研究中,主要有基于直接经济因素的企业集群竞争理论和强调非直接经济因素重要性的企业集群竞争理论两大类。他们的代表分别为哈佛商学院波特教授以及“新产业区”、“加利福尼亚”和“北欧学习型经济”这三个相似学派。(1)波特认为企业首先从集群中获得供应商、专业化的信息、公共服务以及获得有专业化技能和工作经验的雇员,获得竞争优势,然后通过本地竞争对手和顾客需求加强竞争优势,最后由于地理接近性形成的产业集聚,使本地化经济和外部经济得到加强,产生协同效应获得竞争优势。他提出了菱形理论,认为有四个方面的因素使企业产生竞争优势,即菱形的四个角分别代表要素环境、需求状况、竞争战略及对手、相关支持企业或产业。(2)后者从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和技术要素出发,强调集群的竞争优势在于区域的创新能力,强调区域产业增长或衰退的重要因素是特定的资源和制度背景、企业间的非市场关系,如信任、习俗、文化结构和非编码化的知识,具有促进创新、鼓励企业家精神和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2。集群竞争优势的要素。对这两大学派进行综合和引申,我们把集群的优势用直接经济要素的竞争优势(主要由垂直和水平联系的企业间合作与竞争形成)和非直接经济要素的区域创新系统(由支撑机构和企业群间相互作用形成)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直接经济要素的竞争优势。企业群通过地理集中和产业组织优化,通过群体协同效应获得经济要素的竞争优势。具体表现为:生产成本优势、产品差异化优势、区域营销优势、市场竞争优势四个要素。(1)生产成本优势。假定技术条件不变,生产成本优势可用集聚经济、规模经济、劳动分工、范围经济和劳动力供给来解释。包括城市集聚经济、外部规模经济、专业化分工提高了生产率,交易成本降低,形成外部范围经济的竞争优势。(2)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异化优势。包括质量体现了产品的卓越性,集群中同类企业同居一地,同行业相互比较,有了价格、质量和产品差异化程度评价标尺,为企业-带来了竞争的压力。(3)区域营销优势。集群内企业不仅通过传统途径如建立“区位品牌”、加强营销网络等扩展分工,获得纵向一体化利润,而且可以依靠现代科技,利用“区位品牌”从事电子商务,改善营销方式,取得协同效应,营造市场优势。(4)市场竞争优势。企业群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体现于所在产业的吸引力、市场竞争地位和议价能力三个方面。产业方面决定企业盈利能力首要的、根本的因素是产业的吸引力。产业吸引力的定性分析可以用产业.在生命周期(初创、成长、成熟和衰退期)中所处的阶段解释和分析;产业吸引力的定量分析指标通常有市场规模和增长速度、市场竞争的地理区域、进入和退出的难易程度、基本技术的变革速度、规模经济和经验效应曲线以及行业整体的盈利水平。集群在市场竞争方面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发展特色产业,或者说“小市场、大巨人”策略。企业不是整个行业全面出击,而是选择某一顾客群、某产品系列的一个细分市场作为主攻方向,或在产品价值链中的某一环节上成为大公司甚至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依托大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集群的议价能力表现在作为买方和卖方力量两个方面。非直接经济要素的区域创新系统。(1)基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动态竞争优势。依靠本地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支撑机构间集聚形成“区域创新系统”是持续创新的一个重要基础。即指形成一个由完善、发达的供应商,有经验、客户群,垂直、水平联系的众多企业和各个支撑机构之间共同作用,形成知识和技术创新及其有效的扩散系统。它包括企业间在创新中的合作;支撑机构如大学、研究所、职业培训单位、RD机构、技术中介、行业协会和金融机构等支持知识和技术在集群中的创造和扩散。集群的创新能力还取决于根植于不同制度系统中的学习轨迹,一些重要类型的知识通常具有非正式、隐含的特性,而且有效使用正式、编码化的知识需要一些隐含、难以编码化的知识。而企业集群提供了知识、技术创新和扩散的“摇篮”和途径。(2)区域系统的创新机构。集群创新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前者指集群和外部联系物质、信息和知识与技术流、集群外部的产业环境,后者指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支撑机构间如何形成互动网络,共同创新。包括企业与企业间形成网络,促进创新;政府部门对集群创新起引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